抓主题教学研究 促学科内涵发展(实验小学学科基地总结)201210

时间:2019-05-12 14:3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抓主题教学研究 促学科内涵发展(实验小学学科基地总结)20121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抓主题教学研究 促学科内涵发展(实验小学学科基地总结)201210》。

第一篇:抓主题教学研究 促学科内涵发展(实验小学学科基地总结)201210

抓主题教学研究 促学科内涵发展

——赣榆县实验学校小学数学学科基地工作总结

我校自2010年被命名为连云港市数学学科基地以来,以高标准、严要求不断规范基地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措施、不断丰富教学研究活动。两年来,我们以教学研究来自教师困惑、学生疑难等问题为主题,从教师个人到年级组再到教研组多层次、全方位抓实“主题教学研究”。在扎实开展学科基地工作的过程中,我校学科校本教研得到了深化,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发展了学生综合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

一、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常规教学研讨。

1.年级组内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研讨,实现方法交流、教学优化。

我校数学组以年级组为单位成立集体备课组。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磨课。在研讨过程中改变了一人上课、一人钻研,组长把关的方式,备课组根据组内人数确定每人一堂观摩课,其中一节“集体智慧实践”,提倡教师提前介入,让教师明确教学的改进是集体而不是个人的事情。操作过程为两种模式:(1)预设备课,上课教师提前一个月将上课内容告知组长由组长印发给每位组内教师。组内教师化一周的时间备出详案并说明自己的设计理念。第二步在学科研讨中,每位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设计理念。最后讨论整合出最终的教学方案由上课老师执教。(2)实践备课。先由教师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和风格,自主设计上课,代表自己的原行为,第二轮,组内教师介入教学设计,这种介入既是对教师已有的教学行为、教学习惯的冲击,也是理念与经验交锋与对话的过程,教师的第二轮课也成为在新理念支撑下的新课。教师们所关注的不是执教教师本身,而是关注活动的设计是否有效;关注的不是执教教师的个人表演,而是不同学生的不同反应和实际获得;关注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准备过程。研讨的初衷被落实和回归。

另外,年级备课组成员还定期对一阶段来的教学疑难问题从知识点、教材、学生等层面进行思考、交流,共同商讨对策,实现方法共享、教学优化。

2.新老教师经常开展师徒结对研讨,实现经验传授、共同成长。

学校将第一发展阶段的教师安排在经验丰富并善于指导的优秀教师的年级里,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让他们一起工作。要求师傅指导年轻教师理解教材,选择教法和学 法,师傅和徒弟之间每两周互相听课一节,并交流自己的设计想法,听课随感。通过师徒结队使年轻教师从骨干教师那里获得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更多的是获得大量的“缄默的教育教学知识”。我校年轻老师霍艳、李江玲在师傅的引领下教学水平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多次在县级数学教研活动承担研讨课任务。同时结对活动也使骨干教师始终走在学习和研究之路上。

3.课题组员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实现教研相长、提升业务。

以课题为依托,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对数学学科内课题抓好课题过程管理“三段落实”,即前期论证与设计管理、中期进展管理、终期总结提炼管理,使课题组成员真正参与共同提高,特别是课题组成员的集体参与,并以此为突破,完善案例、论文的撰写工作。两年来,数学组内有2项市级规划课题结题,17项县级课题结题或正在研究中。有近20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二、求实效、重过程,做实主题式教研活动。

为了强化数学学科基地建设的有效性,全面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我校在集体备课组的基础上将校本研讨活动聚焦课堂,突出主题。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聚焦课堂,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开展,搭建了一个教师发展的平台和学生成长的平台,有效地促进了学科组的功能由“管理单元”向“研究实体”转型。

1.聚焦问题阶段: “主题”来自于“问题”。每位教师每两周或一个单元教学后,根据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提出一至两个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个具有独特见解的观点,填写“课后反思表”上交教研组。这些问题可以是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可以来自于自己的课堂实践,也可以来自听别人课堂实践后的所思所想。教研组利用每两周活动时间,开展问题会诊、问题答辩,能讨论解决的当场解决,如不能解决的则也会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剥离其非本质化的东西,使问题得以明朗并逐步聚焦。我们教研组先后进行了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有效课堂提问”、“课堂探究有效实施策略”、“培养学生反思素养”、“有效课堂教学因素分析”等系列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一定实效。特别是伴随推行实施市教研室“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和建构式生态课堂,我校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数学课堂模式,在学习洋思经验和杜郞口中学课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1+1”互动课堂。“1+1”互动课堂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互动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等基础上逐步提炼出来的。学校先后提出了互动式课堂学 2习研究、小组合作互动式课堂研究,最后在认真分析研究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一帮一、一对红的互助学习方式,借鉴市“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提出我校的“1+1”互动课堂。

为全面推进“1+1”互动课堂教学策略,我校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评价机制,有效保障“1+1”互动课堂的发展步伐。制定了《“1+1”互动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办法》、《“1+1”互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出台了《“1+1”互动课堂班级考核制度》、《“1+1”互动课堂教师教学考核制度》,完善了《“1+1”互动课堂备课组、教研组考核办法》、《“1+1”互动课堂班主任考核办法》等配套措施。

从2012年上半年学校进一步要求在全校各年级语数外三科中推广应用“1+1”互动课堂,积极探索“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应用模式。

短短的一年半,从师友划分、分解责任、强化培训、动态管理;到建立系列规则,制定制度;再到打造师友文化,形成“1+1”互动课堂教育场,最后到师友、课堂、教师和谐互动评价机制等,“1+1”互动课堂从孕育、到催生、到发展,已彰显出无穷的活力。

2.资料搜集阶段:很多活动中,或者与教师的交流中,都述及自身理论储备的不足,往往不能从一定的高度去剖析课堂,为此主题确定之后的情报搜集环节不可或缺。教研主题产生之后,由组内每一位成员群策群力。每人都有各自的任务。或是现状分析、或是理念引领、或是案例的搜集整理。在这样的过程中使每位教师在任务驱动之下,主动地去探寻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而在这样的搜寻情报过程中,有助于每个教师对该研究主题的提升。

3.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阶段:研究应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即使再完美的思考也必须经过实践得以验证。实践中我们改变一人上课集体评价的研课方式,倡导每一位教师提前介入,一起与上课教师经历写教案、试教、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在这样一起研磨的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

4.主题总结阶段:主题的教学研究引导教师抓住教师的说课、上课、评议的环节,让教师在自我比较、同行评价、集体反思中找到研究的生长点,在一段时间里对研究专题深入进行实践解剖,积累教与学的原始资料,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资料进行加工、构建,形成具有一定理论色彩的案例研究,经过案例教学的验证,直到对典型案例进行符合教育论文要求的精致加工,整合到教育专题论文的理论框架中去。这样,教师的研究就从直观、感性、经验的水平提高到理论联系实际、揭示本质特征和因果关系的水平上。

三、多形式、扩渠道,丰富数学教研方式。

1.“请进来,走出去”。学校每学期定期请专家来校进行理论指导、上示范课,就新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近年来,先后邀请市县专家、特级教师李其进、李其柱、张晓东等近10余次到校指导工作,每一次与专家见面活动,我们都受益非浅。一方面通过专家的报告,给予教师理论的支撑。其次我们设想在上课中呈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课改思想的理解,在评课中虚心听取专家的忠告。另一方面,请特级教师带前沿的课堂教学来校上课、说课,给予教师具体的课堂操作策略。同时,我校根据需要,主动安排教师开展“送教到校”的活动,上示范课或作专题讲座。如2010年11月,赵乙珍到塔山二小执教研讨课《平均数》,2011年12月,唐秀娟老师在城头小学教学《认识人民币》;2012年5月,徐莲花执教《分数的认识》与班庄二小教师同台献艺;2012年5月霍艳老师在市专业竞赛获奖选手汇报课中执教等。除引进名师讲学之外,我校积极派遣老师外出参观学习,近两年来,先后派老师到南京拉萨路小学、淮阴市实验小学、即墨二十八中、杜郞口中学等取经,为老师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经验。

2.骨干教师示范课。学校每学期组织数学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市、县学科带头人为学校全体数学教师上“示范课”、开设讲座,并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以启迪。

3.积极承办高级别教研活动。市、县级教研活动的引进一方面可以使本校教师领略到校外名优教师的教学艺术,同时能聆听到专家的思想,接受最前沿的教改信息,使全校每位教师受益。另一方面,也为县内校内各兄弟学校数学教师提供学习、观摩的平台。我校每学年都以专题研讨方式对全县举办开放日活动,2010年12月承办“市333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活动;2011年10月承办了“县名师展示课”活动;2012年5月承办“县专业竞赛获奖选手汇报课”活动等。

4.怀仁论坛。为了提升骨干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学校组织了数学教学能手论坛活动。要求骨干教师定期开设论坛,内容为叙说自己的专业成长历程、课题展示、主体研讨、案例交流等,在论坛的过程中采取互动的方式,如果有什么问题,听坛的教师可以直接提问,请论坛的教师回答。如2012年4月开设“共读、共享、共成长”的读书交流会。会上王明

一、闫振岭、李玉芬分别交流了《为何探究不出来》、《读懂教材和学生 让教学设计更有效》、《既要尊重教材又要关注学情》,引领教师如何读文章,如何读教材,如何读学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理念支撑和策略指导。5.读书交流活动。读书是促使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教学理论积淀不断丰富,从而达到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必经之路。由教研组牵头的“骨干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围绕主题每月开展一次。集体流程为:为使读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期初组员商讨读书、思考的主题,在读书的过程中组员对优秀的文章、段落等材料印发推荐给组员,月末组员对读书收获进行梳理后集中交流、分享。如2011年5月分别围绕“构建有效的计算教学课堂”、“空间与图形教学探索与思考”、“构建有效的解决问题教学课堂”、“统计与概率教学探索与思考”等主题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6.建立基地网站,促进交流互动。认真办好数学学科基地网站,加强资源库建设,包括优秀论文、案例、教学随笔、教学设计、课件等,实现资源共享,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充分发挥辐射作用。

四、转视角、拓范围,发展学生能力。

数学学科基地的研究从单纯地关注老师的教转向既关注于教师的教又关注学生的学。

1.记录学生真实思维。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真实的思维发展轨迹。每一位数学教师在课后能把课中学生表现以真实案例或教学碎片等形式进行记录,一个单元教学完成后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撰写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策略小论文。

2.开展学生数学活动。我校每年12月份开展“数学开放周”系列活动。活动中分低、中、高段学生分别进行口算专项素质测试、“二十四点”比赛、解决问题能力测试,并配合讲数学故事、数学难题,出数学小报,优秀数学作业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相应的数学能力。

回顾过去,我们欣喜地看到努力之后的成果:数学教师的对话氛围已经形成,全校内教师人人参与,个个发言。两年来有2名教师被评为连云港数学学科带头人,8人获市数学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一、二等奖,2人被评为市数学教学先进个人,12人被评为县教学数学教学先进个人。共有1项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8项县级课题立项或结题,并在主导课题的引领下做到人人参与课题,人人研究问题。两年来,我校承办了两次市数学研讨活动,三次县级基地展示活动。在这样的学科组研讨和基地活动 5 中,每一个教师均在原来的基础上得以提升。相信,只要我们集思广益,扎实研究,我们的数学基地会建设地更好,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这片沃土中会发展的更好!

2012年10月12日

第二篇: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深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学科核心理念的认识.化学在理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都需要重视.目前,很多的化学教学过于理论化,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并且存在很多的技能无法透过理论去很好地理解,化学学科主要从实验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理论的推理与认识.因此,通过实验教学研究发展化学学科素养至关重要.一、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化学是在九年级才出现的新课程,基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需要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保障之后才能开设.所以,对于化学学科来讲,很多理论概念性知识需要明确,适当的实验教学研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明确实验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演示实验能够最直接、最形象地展示化学学科特点.教师如果能够为学生规范操作并展示相关实验,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其次,教师的操作要规范化,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操作中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后的结束工作等.教师的规范化操作能够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为学生进行严谨的操作培训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1.深度挖掘、整理教材中的课程资源.化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在教材中深入挖掘课程资源,不断整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之后进行充分的实践.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缺乏实验过程以及缺乏自主思考的动态过程,使得课程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要熟悉教材相关内容,做足、做全课堂上的实验活动,完成实验教学目标,使得教学在相应的时间内规范完成.沪教版的化学教学实验需要深入挖掘学科中的核心思想,揣摩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深入探究化学实验的原理、技能等.例如,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学习金属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寻找金属自身具备的各种特殊性,同时将学生分小组进行信息的互换和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后总结出金属可发生的反应有:①相互置换反应;②与氧气反应;③活??金属能与酸反应.之后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相关实验以及结论探讨,相互交流小组结论.2.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自主探究能力.课本实验包含多种类型,教师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引导学生提高实验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对于实验严谨性与规范性注意力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以简约性、环保性、安全性等因素为前提的条件下,通过积极思考和查找文献,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研究药品的用量、对实验进行改造等,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为改造实验,学生需要钻研教材、阅读资料,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3.设计合理实验方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科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通过一定方式的引导来完成,兴趣是一切事物的动力与根源,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及时明确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为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与二氧化碳时,教师可以采用“引导―探究―活动―发散”的模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首先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围绕主题,分解内容,让学生通过思考提出有关问题.再次,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结果学生的实验方案不尽相同,而且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把学生提出的每一个实验方案依次亮相给全班学生,但没有给出具体评价,只是让学生通过后面的实验进行证明.接着,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得出了结论.最后,由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选出最好的实验方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总之,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内容的不断创新变化等,都对于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在目前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对于化学的认识和专业性应该不断加深,在教学管理方面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篇:实验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实验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基地

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坚持科学发展,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宗旨,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的,努力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我校作为省实验小学示范校的教学优势,加强校际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联谊,以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把科学学科教学质量和教科研水平提高到《科学课程标准》的最高层次。基地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出力献策。

二、学科组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科学学科在各级各类调研检测中,成绩在县稳居领先地位,这不仅得益于我校有一支高素质的科学教师队伍,还得益于扎实有效的科学课题研究。校园内科学科研好的蓬勃发展,教育科研深入人心,促进了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学科教研基地建设

办好科学学科教研基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校十分重视,将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克难求进,按照《武邑县中小学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和“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扩大基地的示范作用和辐射

作用,努力使我校教育科研再上新台阶。

1.坚持制度管理

学校以“宏观规划,微观思考,健全制度,以人为本”为思路,规范科学学科教研基地建设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提高管理水平,建设一支务实高效、真抓实干、团结协作的学科管理队伍。

2.营造培训氛围

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实施抓教师优势和潜能的发挥,抓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教师读好“教科书”、“专业基础理论书”、“教育理论书”,并从理论学习入手,认真做到:每天学一点,每周摘抄一点,每月写一点,每学期写一篇,引导教师成长。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科教研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保证,学校在教师成长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创造条件,达成三个目标:师德工程,建设一支奉献型的教师队伍;校本研修,建设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名师工程,建设一支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4.做好培训评价

教师教科研培训的评价我们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发展,注重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避免评价的负面效应。新型的评价体系包括职业道德、教科研水平、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交流与反思等方面。在评价方法上以教师自评为主,强调不得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激励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教师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实践。

第四篇:抓实主题教研 走数学基地内涵发展之路

抓主题教学研究 促学科内涵发展

——嘉兴市秀洲新区实验学校小学数学学科基地工作总结

我校数学教研组自2008年被命名为嘉兴市秀洲区第二轮学科基地以来,以高标准、严要求不断规范基地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措施、不断丰富教学研究活动。两年来,我们以教学研究来自教师困惑、学生疑难等问题为主题,从教师个人到年级组再到教研组多层次、全方位抓实“主题教学研究”。在扎实开展学科基地工作的过程中,我校学科校本教研得到了深化,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发展了学生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校的教学质量。

一、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常规教学研讨。

1、年级组内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研讨,实现方法交流、教学优化。我校数学组以年级组为单位成立集体备课组。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磨课。在研讨过程中改变了一人上课、一人钻研,组长把关的方式,备课组根据组内人数确定每人一堂观摩课,其中一节“集体智慧实践”,提倡教师提前介入,让教师明确教学的改进是集体而不是个人的事情。操作过程为两种模式:(1)预设备课,上课教师提前一个月将上课内容告知组长由组长印发给每位组内教师。组内教师化一周的时间备出详案并说明自己的设计理念。第二步在学科研讨中,每位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设计理念。最后讨论整合出最终的教学方案由上课老师执教。(2)实践备课。先由教师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和风格,自主设计上课,代表自己的原行为,第二轮,组内教师介入教学设计,这种介入既是对教师已有的教学行为、教学习惯的冲击,也是理念预经验交锋与对话的过程,教师的第二轮课也成为在新理念支撑下的新课。教师们所关注的不是执教教师本身,而是关注活动的设计是否有效;关注的不是执教教师的个人表演,而是不同学生的不同反应和实际获得;关注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准备过程。研讨的初衷被落实和回归。

另外,年级备课组成员还定期对一阶段来的教学疑难问题从知识点、教材、学生等层面进行思考、交流,共同商讨对策,实现方法共享、教学优化。

2、新老教师经常开展师徒结对研讨,实现经验传授、共同成长。学校将第一发展阶段的教师安排在经验丰富并善于指导的优秀教师的年级里,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让他们一起工作。要求师傅指导年轻教师理解教材,选择教法和学法,师傅和徒弟之间每二周互相听课一节,并交流自己的设计想法,听课随感。通过师徒结队使新教师从骨干教师那里获得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更多的是获得大量的“缄默的教育教学知识”。我校新老师沈丽燕、黄燕在师傅的引领下教学水平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多次在区级数学教研活动承担任务。同时结对活动也使骨干教师始终走在学习和研究之路上。

3、课题组员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实现研教相长、提升业务。以课题为依托,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对数学学科内课题抓好课题过程管理“三段落实”,即前期论证与设计管理、中期进展管理、终期总结提炼管理,使课题组成员真正参与共同提高,特别是课题组成员的集体参与,并以此为突破,完善案例、论文的撰写工作。两年来,数学组内有2个市级规划课题,并先后结题,多个区级课题结题或正在研究中。2009年1月,张明珍的《培养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在省级刊物《教学月刊》发表,多篇论文或案例在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王祖英副校长撰写的论文《从关注情节走向数学思考》获市一等奖、《教学如接技》发表在《教学月刊》上。

二、求实效、重过程,做实主题式教研活动。

为了强化教研组建设的有效性,全面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我们学校在集体备课组的基础上成立教研大组,研讨活动聚焦课堂,突出主题。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聚焦课堂,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开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促进教研组的功能由“管理单元”向“研究实体”转型。

(1)聚焦问题阶段: “主题”来自于“问题”。每位教师每两周或一个单元教学后,根据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提出一至两个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个具有独特见解的观点,填写“课后反思表”上交教研组。这些问题可以是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可以来自于自己的课堂实践,也可以来自听别人课堂实践后的所思所想。教研组利用每两周活动时间,开展问题会诊、问题答辩,能讨论解决的当场解决,如不能解决的则也会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剥离其非质化的东西,使问题得以明朗并逐步聚焦。我们教研组先后进行了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有效课堂提问”、“探索有效实施策略”、“培养学生反思素养”、“有效课堂教学接走管理”等系列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一定实效。(2)资料搜集阶段:很多活动中,或者与教师的交流中,都述及自身理论储备的不足,往往不能从一定的高度去剖析课堂,为此主题确定之后的情报搜集环节不可或缺。教研主题产生之后,由组内每一位成员群策群力。每人都有各自的任务。或是现状分析、或是理念引领、或是案例的搜集整理。在这样的过程中使每位教师在任务驱动之下,主动地去探寻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而在这样的搜寻情报过程中,有助于每个教师对该研究主题的提升。

(3)以课为载体的研究阶段:研究应与课结合在一块儿,即使再完美的思考也必须经过实践得以验评。过程中改变一人上课教研组长卖力的教研方式,倡导每一位教师提前介入,一起与上课教师经历写教案、试教、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在这样一起研磨的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

(4)主题总结阶段:主题的教学研究引导教师抓住教师的说课、上课、评议的环节,让教师在自我比较、同行评价、集体反思中找到研究的生长点,在一段时间里对研究专题深入进行实践解剖,积累教与学的原始资料,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资料进行加工、构建,形成具有一定理论色彩的案例研究,经过案例教学的验证,直到对典型案例进行符合教育论文要求的精致加工,整合到教育专题论文的理论框架中去。这样,教师的研究就从直观、感性、经验的水平提高到理论联系实际、揭示本质特征和因果关系的水平上。

三、多形式、扩渠道,丰富数学教研方式。

1、“请进来,走出去”。学校每学期定期请专家来校理论指导、上示范课,就新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每一次与专家见面活动,我们都受益非浅。一方面通过专家的报告,给予教师理论的支撑。其次我们设想在上课中呈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课改思想的理解,在评课中虚心听取专家的忠告。另一方面,请特级教师带前沿的课堂教学来校上课、说课,给予教师具体的课堂操作策略。同时,我校根据需要,主动安排教师开展“送教到校”的活动,上示范课或作专题讲座。如2009年5月,张明珍到湖州执教省级研讨课《平均数》,2009年9月,杨利平老师在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研讨活动中上课;2010年11月,于伟芳执教《分数的认识》与朱国荣老师同台献艺;2010年12月王祖英老师在市名师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等。

2、骨干教师示范课。学校每学期组织数学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区、市学科带头人为学校全体数学教师上“示范课”,并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示范课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以启迪。

3、积极承办高级别教研活动。区、市级教研活动的引进一方面可以使本组教师领略到校外名优教师的教学艺术,同时能聆听到专家的思想,接受最前沿的教改信息,使组内每位教师受益。另一方面,也为区内校内各兄弟学校数学教师提供学习、观摩的平台。如,2009年3月举办了“校本教研现场会”活动;2009年9月承办“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研讨”活动;2010年10月承办了“区领雁工程导师示范课”活动;2010年12月承办“市名师教学研讨活动”等。

4、能手论坛。为了提升骨干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学校组织了能手论坛活动。要求骨干教师定期开设论坛,内容为叙说自己的专业成长历程,课题展示,主体研讨,案例交流等,在论坛的过程中采取互动的方式,如果有什么问题,听坛的教师可以直接提问,请论坛的教师回答。本学期开设“共读、共享、共成长”的读书交流会。会上王祖英、张明珍、于伟芳分别交流了《为何探究不出来》、《读懂教材和学生让教学设计更有效》、《既要尊重教材又要关注学情》,引领教师如何读文章,如何读教材,如何读学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理念支撑和策略指导。

5、读书交流活动。读书是促使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教学理论积淀不断丰富,从而达到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必经之路。由教研组牵头的“骨干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围绕主题每月开展一次。集体流程为:为使读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期初组员商讨读书、思考的主题,在读书的过程中组员对优秀的文章、段落等材料印发推荐给组员,月末组员对读书收获进行梳理后集中交流、分享。如2010学年第二学期分别围绕“构建有效的计算教学课堂”、“空间与图形教学探索与思考”、“构建有效的解决问题教学课堂”、“统计与概率教学探索与思考”等主题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6、建立基地网站,促进交流互动。认真办好数学学科基地网站,加强资源库建设,包括优秀论文、案例、教学随笔、教学设计、课件等,实现资源共享,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充分发挥辐射作用。

四、转视角、拓范围,发展学生能力。

数学学科基地的研究从单纯地关注老师的教转向既关注于教师的教又关注学生的学。

1、记录学生真实思维。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真实的思维发展轨迹。每一位数学教师在课后能把课中学生表现以真实案例或教学碎片等形式进行记录,一个单元教学完成后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撰写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策略小论文。

2、开展学生数学活动。我校每年12月份开展“数学周”系列活动。活动中分低、中、高段学生分别进行口算专项素质测试、“二十四点”比赛、解决问题能力测试,并配合讲数学故事、数学难题,出数学小报,优秀数学作业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相应的数学能力。

回顾过去,我们欣喜地看到努力之后的成果:教研组的对话氛围已经形成,组内教师人人参与,个个发言。全组11名教师中共有1名嘉兴名师,2名区学科带头人,5名教学能手。组内共有3个市级课题,1个区级课题,并在主导课题的引领下做到人人参与课题,人人研究问题。两年来,我校承办了两次市数学研讨活动,一次区级基地展示活动。在这样的学科组研讨和基地活动中,每一个教师均在原来的基础上得以提升。相信,只要我们集思广益,扎实研究,我们的数学基地会建设地更好,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这片沃土中会发展的更好!

2011年6月18日

第五篇:罗阳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基地总结

罗阳镇中心小学2011——2012学第一学期

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基地工作总结

罗阳镇中心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在县教育局的关心指导下,被确立为县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基地。我校按照县教育局工作要求,努力提高我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学科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活动,老师们在校内自觉钻研教法,学习了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信息技术课程的文件。踊跃参加县市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现将本学期教研活动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实际为基础,积极开展校本研讯活动。

课堂教学,是进行教研活动最后的实践的目的地,教研活动是为课堂教学而服务的,保证好教研活动的质量,就是在提高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因此,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安排好活动内容,我们主要进行了集体备课和课堂观摩活动,活动中大家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到会的每位老师都把自己的研究课进行了说课。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分享各自在平时教学种的成功经验,提出各自的困惑与教训,将经验分享最大化。

通过听课、评课,老师们教学理念有了新的提升,取得了良好教研效果。每次活动都使老师们感到有新的收获,帮助说课和上课的老师解决不明白的问题。另外针对新进教师,各位老师热忱地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教学中的不足,帮助他们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逐渐对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校开展了师徒结队活动,通过交流、观摩、座谈等形式,使得新教师的

成长有了很大得帮助!本学期,我校将完小的一位信息技术青年教师引进中心小学担任信息技术教师,由原来的2位信息技术教师增加为3名信息技术老师,同时将这两位信息技术教师和陆振岭老师结对子,由陆振岭老师负责带领她们抓好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培训及管理工作,同时创新工作思路,又安排这两位信息技术教师兼任大沙、河口两所完小的计算机教学及机房管理工作。事实证明,两位青年教师在陆振岭老师的带领下,专业水平逐步提升,机房管理经验逐步提高。

二、积极参加县、市教研活动

对于市、县等教研活动,我校积极克服课程困难,积极组织老师参加。为了让每一位老师能够及时参加活动,我校通过各个渠道进行联系,包括电话、E-mail等!在每一次外出活动后,研讯班都要开展心得交流,把外出的活动经验及时分享,将活动成效最大化!

在学校浓厚的教研气氛中,每双周开展一次校验活动,为了提高教研活动的成效,我要求每次活动都确立主题,并在活动前找相关的文字材料和视频材料,这样老师们在交流讨论的时候更有针对性,讨论结果更贴近实际教学,操作性强,活动气氛活跃!随着活动次数的增加,大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越来越强。陆振岭老师本学期先后参加了市县信息技术学科优质课评选及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大赛活动,先后荣获市县优质课一等奖、市青年教师基本技能大赛一等奖和省青年教师基本技能大赛二等奖。

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展示教育教学成果

老师们在认真上好每节课的同时,注意收集学生课堂习作,并进行作品的制作辅导,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加市县学生电脑制作比赛,学生的作品精彩纷呈!并举办了学生电脑制作作品展,形成了浓厚的电脑学习气

氛。同时积极参加连云港市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活动,我校3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陆振岭老师也荣获市级优秀辅导教师。

四、有计划有步骤地轮流培训全体教师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为此,在积极配备、充实信息技术教育所需设备及配套软件的同时,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逐步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方面,不仅包括信息技术本身,更应注重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本学期开展了数次培训及讲座,取得了显著成效!

尤其是今年我县创建教育现代化县,学校硬件设施配备齐全,我校敏感的认识到如果以此为契机,加大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使之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将是非常好的机会。于是,我镇充分利用科研基地的优势,发挥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强的特点,多次组织全镇教师进行业务培训。鉴于我校现代化技术运用的成功,赣榆县教育局在我校举行了全县教育技术应用现场会,受到与会人员的一直好评。

作为县信息技术学科基地,我校教研活动是充实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

1.教材的安排与农村小学学生特点有很大差距,合理使用教材有待探究。我们现行使用的教材中很大程度上考虑的学生对象是城市学生,城市学生家庭电脑普及率很高,所以对与操作性很强的信息技术来说,农村学生的差距就很明显了,教材中每一节课时的内容安排对于从未接触过电脑的农村学生来说就显得过多了,从而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等现象。值得可喜的是,我校的教师在任务量的安排中都能尽量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特点,合理的安排教学任

务,使教学任务能够经可能的完成!

2.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将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然而就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以书本、粉笔和黑板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媒体为基础的课程;最终要求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整合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教师的课程整合认识度不够;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硬件设施不足等等,多种因素导致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仅限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以及网络教师的展示!

我校的信息技术基地在不断的成长,我们有优秀的领导队伍,我们有优秀的教学理念,我们有优秀的教师队伍,相信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我们的基地建设会更成熟、更有成效,为县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发挥更出色的力量!

二○一二年一月八日

下载抓主题教学研究  促学科内涵发展(实验小学学科基地总结)201210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抓主题教学研究 促学科内涵发展(实验小学学科基地总结)20121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