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教育信息化特色工作
汝阳县实验小学教育信息化特色工作
汝阳县实验小学学校现有1个微机教室,计算机50台。51个教室安装班班通。教师每人有笔记本,这些现代教育装备的配置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学校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将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目标,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平。下面就我校近年来开展信息化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1、构建三个层面的管理体系。为增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力度,我校构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三个层面的管理机制:领导层面: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学校中层领导以及现代教育技术骨干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目标确定、整体规划、相关制度的制定。教导处、后勤处等部门发挥各自职能,共同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工作。参与层面:全体师生积极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辐射层面:将积累的经验向广大教师推广、辐射,人人掌握并会运用。
2、为切实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进程,学校设立了电教中心,由毛中锋主任负责,配备兼职人员四名,分工负责管理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信息技术教育、校园网络网站建设及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推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
3、完善三类管理制度建设。为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工作,学校制订了三大管理制度:即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日常管理办法,专用教室使用规则,教师培训制度。做到学习宣传、落实职责,制度上墙、经常对照,检查督促、共同遵守,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正常运转。
4、抓好三个覆盖率。为了全力提高学校现代教育的研究水平,致力抓好三个覆盖率:一是教师覆盖率,要求教师人人参与,人人掌握校园网的使用和上网技术,人人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二是课时覆盖率,要求教师能自觉运用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三是学科覆盖率,注重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力求教育信息化。
5、完善制度,建好网络,有序保障。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信息推进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每学年有对应的工作计划,成立过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小组,校长为组长,信息专职教师具体分管,成员包括部门负责人、教研组长及相关人员。规划的明确、网络的建立保障了信息工作的有序推进。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教育信息化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落实到人,促进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提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效性,学校自筹经费,更新校园网,添置教师使用的信息化设施,如电脑、u盘、移动硬盘、杀毒软件等,为教师的备课、查阅资料提供方便,为增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学校在大力推进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学校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变革和优化了教学过程,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素养。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我们将从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意识和教学技术运用水平方面入手,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意识。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辅导力度,力争做到班班通,堂堂用。
学校工作是多元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是其中一项。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水平,我们现有的水平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很远。但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全体教师一定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汝阳县实验小学
第二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结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结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专人专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陈良
副组长:徐国聪 韩邦新
成 员:毛玲海 潘庆标 李新燕 孙永炜 陈占泽 潘茂平郑霄霄
信息教育工作组成员从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引领和策划到网络管理,从信息技术教育到学校整个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培训、机房分维护,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有效。
二、加强教育信息化投入。
教育设施的改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校园信息化设施建设对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学校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目标:推进信息技术工程,实现教育手段突破。强调,学校数字化程度的高低是学校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从2006至2010年,我校要以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为目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加快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步伐。学校每年各科室工作中都分别列出了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及目标。
学校近三年来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投入,2006年为128500.00,2007年为327080.00,2008年为392570.00,2009年约为130000.00,总体呈明显递增趋势;目前我校学生数1172人,生机比为6.47:1,学生用电脑数181台,教师数104人,教师机数130,设有电子阅览室,向学生和教师开放;较好的满足了教育教学发展需要。
三、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达标创建工作
学校于2008年申报参加温州市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达标建设,之后积极认真、踏实的开展教育信息化达标创建工作,于2009年1月5日经温州市电教馆、教育信息中心批准通过,进入首批创建达标,于2009年11月通过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达标评估(Ⅰ类达标学校)。
四、教师能恰当的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深入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学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我校现有信息技术教师4人,开足、开好信息技术教育课,他们深入钻研教学,能较好的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到引领和推进作用。
我校学科专任教师94人,实验师1人,能积极参加信息技术的培训与学习,学校利用本校信息技术教师的资源优势,在假期和校本教研时间,每学期进行2次的校本培训,使全校科任教师能熟练运用电脑进行电子备课、课件制作、多媒体运用、网络资源的收集与资源建设,目前,全校专任教师计算机合格率100%;学校也舍得花资金让更多教师外出参加信息技术类培训与学习,同时教师也积极运用学习技术参加各级各类评比,其他在市、区获奖人次多。
五位老师承担了龙湾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实践与研究子课题负责人,成效显著,大部分老师经过培训后能够开展网络下的教学,日常教研组活动中能否积极引导学习和开展网络下的教学。
08学年进行了教师博客培训,基本一人一博,2009,我校教师参加市教师教育优秀blog评比活动,我校教师积极响应,其中获市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个,目前正在推广中。近三年来,相继开展了恒丰校讯通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学籍系统操作指南等地信息技术培训。目前我校教师能很好的掌握相关软件和系统的使用,并合理、恰当使用,教师能较好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与学的研究。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教师无纸化办公意识的普及,我校逐步尝试和推广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开展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尝试和实践研究:如恒丰校讯通在家校沟通中和学校管理中的应用、ftp在学校资源库建设和文件传阅以及材料的收发中的应用、OAR系统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学校网站的开发和改版对于学校宣传的作用、学校教学QQ群在教师间沟通和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五、专人负责学校网站建设和管理,规范学生网络行为,利用主题班会和校园宣传栏宣传网络道德,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学校基于校本课程建设的社团的发展,为我校规范学生网络行为提供了常规化的载体和渠道。学校现有信息技术社团1个,社员45人,每周三下午分别按硬件组和软件组或统或分开展培训和教育,通过社员的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更多同学,较好的规范了学生网络行为。
此外,学校通过一年一度科技节,组织班级或个人网页设计,加强网络道德宣传;利用主题班会和校园宣传栏宣传网络道德,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分享:
第三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结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结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专人专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赵勇奇就 副组长:李良军、张旭光 成 员:成前进
信息教育工作组成员从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引领和策划到网络管理,从信息技术教育到学校整个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培训、机房分维护,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有效。
二、加强教育信息化投入。
教育设施的改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校园信息化设施建设对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学校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目标:推进信息技术工程,实现教育手段突破。强调,学校数字化程度的高低是学校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三、教师能恰当的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我校学科教师能积极参加信息技术的培训与学习,学校利用本校信息技术教师的资源优势,熟练运用电脑进行电子备课、课件制作、多媒体运用、网络资源的收集与资源建设。
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教师无纸化办公意识的普及,我校逐步尝试和推广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开展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尝试和实践研究。
四、专人负责学校网站建设和管理,规范学生网络行为,利用主题班会和校园宣传栏宣传网络道德,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学校基于校本课程建设的社团的发展,为我校规范学生网络行为提供了常规化的载体和渠道。
此外,学校加强网络道德宣传;利用主题班会和校园宣传栏宣传网络道德,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第四篇:2016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
安定区团结初级中学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
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定西市安定区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整体推进方案》,我校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并选拔一名专职计算机教师负责学校的网络建设和维护工作,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在现代化硬件、软件建设,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对照《安定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达标评估方案》,将我校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校长李勇担任组长,负责整个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对信息化工作实施的指导,副校长姚凤堂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规划的推进,教导主任马国福、总务主任焦庆、电教员员逸群及各学科组长为组员,主要负责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信息技术的培训。学校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同时,着重建立了信息化发展的各项制度,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教师考核。这些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学校信息化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发挥持续不断的推动力。由于意识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尤其是近3年来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1.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硬件配置,实现了多媒体化。现有学生电脑室1间,配备电脑35台,其中学生用机45台(另外10台电脑在语数教研组,师生共用),另一间学生电脑室逐步淘汰,生机比达到7.6:1,教师用机56(含电子白板教室电脑),实现了专任教师人手一机的标准,师机比为0.8:1,电子白板教室19间,实现了班班通。建有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音乐教室,购置了教学用多媒体设备,数码摄象机1台,照相机1台,DVD2台(远教工程项目配发)。这些设备的配置,优化了信息技术环境,基本实现了教学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化。此外,学校每年能够根据校情,加大经费投入,对设施设备进行更新维护,加强人员培训力度以及添置教学资源。
2.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为对外交流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学校建有教师QQ办公群、微信办公群。外网于2012年建成后经过逐步改造,目前已实现了20M光纤连接,为教师获取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教师信息素养不断提升,教育观念得到转变。学校认真落实《信息技术培训制度》,保证每学期信息技术培训量达到人均每月1课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1)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2)电子白板使用及课件制作。(3)办公软件的使用。经过培训,目前100%的老师能网上获取资料,存储上传资料。截止2016年12月,教师全部注册了安定区教育云平台的个人学习空间,参加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培训和甘肃教师学苑网上研修学习,合格率为100%;学校领导积极参加了教育信息化管理能力研修培训并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领导能力,能从宏观上掌握学校信息化管理、建设和应用情况,制定了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所有老师都能运用多媒体技术上课,90%的学科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而且有一部分教师能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多媒体教学大赛中获得荣誉。
4.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个性化资源建设的主体作用,每学年总有一部分教师上传录课视频至甘肃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站上,而且校级资源库在学校领 导和教师们的不断努力下在逐步完善中。
5.学校现有3名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师资配备满足教学需求,每生每周1课时的信息技术课正常开设,学生信息技术课质量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实现了信息技术“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基本要求,学校全体教师能运用至少一种优质教学资源(如为你服务教育网,畅言教学通等)开展学科教学,学科应用率达到了100%;积极利用网络课堂等进行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德育教育(如开学第一课)。
6.按照国家和省级数据中心“两级建设”、“五级应用”基本思路,着力学籍管理系统、学生营养餐系统、教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全面改薄项目管理系统、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管理系统等6个系统的应用,为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财产管理和项目管理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二、基础设备设施建设及管理使用情况。
1.我校配有一间计算机教室,达到上课每生一机要求,配置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学生每周在计算机教室上课到达规定要求。
2.我校按标准每班教室配有一套“班班通”教学设备,教师都喜欢用多媒体上课,提高了课时效率,效果很好。
3.联网计算机达到计算机总数的85%,在办公室等教学、办公用房均布设有信息接入点,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
4.学校有合适的交换机、路由器,有基本保障网络安全的防火墙。5.学校各类信息技术设备台账齐全,有专人管理,维护维修到位,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情况。1.教育教学资源。学校逐步建立具有服务于教育教学、满足现行新课标需要的校本资源库(学科门类齐全),每位老师参与建设,实现资源统一管理、交换和共享。建立和开发校本资源,进行了相关课题研究。
2.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校先后组织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训,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如何使用的培训,教师办公应用软件操作员初级培训等。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主管部门安排的各级各类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网络研修等。通过此类培训提升了教师的思想意识,提高了教学能力,更明确了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努力方向。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是学校各学科都实现电子备课,并有电子备课的要求和管理制度。二是教师能够熟练完成电子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网络资源检索和下载,能制作符合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取得的经验。
(一)抓应用,营造构建数字化为特征的校园氛围。
1.抓好资源建设,支撑新的课程改革。我们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运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生学习兴趣,用以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积极开展学校特色资源库的资源添加和收集,积极调动教师们参与建设和使用资源库的积极性,学校资源库内容越来越丰富,目前我校已初步建设了分学科、分年级、分学期、分类别的校资源库。做到资源共享,减负增效,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3.学校建立了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通过网络渠道方便、加强了家校沟通和教师间的沟通。(二)实践研究,提高效能。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活动,在进行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强化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实践研讨。各学科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加强集体备课,平时上课有选择的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全体老师能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科学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0%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五、存在问题。
1.教室周围无信息接入点,不能互联互通。
2.目前学生没有注册学习空间,教师虽然注册了教育云平台空间,但达不到学科应用的要求。
3.教师没有开展过信息技术的相关课题,学生电脑作品竞赛寥寥无几。4.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还需不断深化,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模式还需不断地研究。
5.我校学生都是农村子女,大部分为留守儿童,和城区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相对不强,信息意识相对薄落。学生家庭有电脑很少,配置率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制约。
6.学校微机室电脑配置较低,就目前现状来看学生机数量偏少,不能充分满足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要求。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培训,确立人才第一资源为特征的培训机制。
教师是实施信息化工程的主力军,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队伍是当务之急,学校通过抓校本培训,有计划的实施步骤,达到 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支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队伍;一支熟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研究的信息技术骨干队伍;一支能运用电脑网络进行简单管理的学生队伍。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配备。
1.与电信部门协调,开通教室网络,搭建学校网站系统,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实现教育信息化管理。
2.筹措资金,更新学生电脑。3.组织开通学生个人学习空间。
(三)规范制度,强化装备管理,发挥装备效应。1.加强组织管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2.健全制度管理,责任明确到人。
3.继续加强师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4.强化常规管理,促进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效推进素质教育。
二〇一七年三月
第五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学校教育现代化自查报告
我校根据教育体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现对照《宝鸡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县评估指标》细则对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校园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课改的深化,谋求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校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问题一:学校文化建设主题不够鲜明,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校本课程开发进程有待提高,缺少校本教材。
对策: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鲜明浓厚的校园文化主题,促使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提升;着力开展教研活动,积极组织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领头,带领青年教师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对校本教材的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开发。
问题二:电脑配备还不能满足日常教育需求;部分教室电子白板设备陈旧,故障频繁,无法满足正常教学使用;另教师的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还需不断深化。
对策: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经费支持,增添教学办公电脑数量,更换陈旧设备;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关键是人的因素,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力度,选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专题培训,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积极运用现有的教研平台,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在做中引、在引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思”活动,努力探索现代技术与学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全面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问题三:由于教学楼改造工程刚刚结束,部室建设还不够齐全,现有设施设备也较为陈旧;且部室使用记录也不够齐全。
对策:
对缺少部室合理规划位置,加快建设进程,对现有部室及时更换设备。强化部室管理,细化部室职责与职能,做到一室一人的专人管理模式。
问题四:师资配备不足,教师学科不均衡,体音美等学科教师还有欠缺。
对策:
制定多劳多得的鼓励政策,让有水平有能力的教师多兼课;面向社会高新聘请兼职师资;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以满足学校教学要求。
问题五:随着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的逐年递增,以及广大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加之我校的地理位置和教育教学水平较为领先,大量的适龄儿童进入学校就学,促使我校大班额现象消除难度增大。
对策: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二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积极联系当地户籍部门,及时掌握适龄儿童信息,统筹规划,适时打算,做好一切应对措施;按照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规范转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因病休学必须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书、病历以及必要的住院票据;化解已有“大班额”,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三是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通过学区校对,学校负责,班主任把关,落实新生建档、转学变档的学籍管理办法;
四是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防止“大班额”现象的“死灰复燃”。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将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目标,在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同时,还将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