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综“之父”总结(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2 15:2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综“之父”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综“之父”总结》。

第一篇:教综“之父”总结

教综遇到的“之父”总结

1、现代教育之父----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同时也被誉为“科学教育奠基人”、“科学教育学之父”。

其他考点:1.《普通教育学》;2.教学的教育性原则;3.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4.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5.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6.社会本位论的代表。

2、心理学之父----冯特

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PS:之前年份的总结中冯特的时间有误,回复“年份”两字查勘勘误版)

3、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

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其他考点:1.迷箱实验;2.尝试-错误说;3.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4.痕迹消退说;5.共同要素说。

4、终身教育之父----保罗·朗格朗

5、课程评价之父------泰勒

泰勒——同时也被成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其他考点:泰勒原理: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6、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首创“幼儿园”的名称,也被称为幼儿园之父。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7、中国现代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

8、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华生

华生:最早使用“行为主义”一词。

华生的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外铄论教育思想的体现。

9程序教学之父----斯金纳

斯金纳——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程序教学。

其他考点:1.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回复“强化”,即可查看这几个知识点的讲解视频);2.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3.普雷马克原理。

10俄国教育心理之父----乌申斯基

乌申斯基——也被成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的著作:《人是教育的对象》 他的名言:

1.“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体现。2.“复习是学习之母”——巩固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11智商之父---推孟

推孟——他修订了比奈-西蒙量表,即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Scale),提出智商概念。其他考点:智商的计算公式: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 100 12北大之父---蔡元培

蔡元培——1916年担任北大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被毛泽东成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13、青少年心理学之父是谁--------霍尔

1904年,霍尔刊布其重要著作《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这不仅是一部包罗了有用资料的全科全书,而且对霍尔关于发展的复演说作了最完整的说明。综合上述诸点,霍尔认为心理的发展相似于生理的生长:身体的发展是不匀称的,有些部分、机能、器官相继生长到某种程度,致使暂丧失确切的正常比例,要到后来新的发展水平上才可以重机关报恢复;心理的发展亦复如此,心灵的各咱品质相继发展着,生长的精力时而走向这个方向,时而走向那个方向。在霍尔看来,这是生物学上的节约,同时也是复演,因为在心理领域内,大自然同样遵循我们经常用到的机械原则,即力量最好先作广泛的发展,而后再很好作用于一点,“人的生长发展回旋在一个逐渐扩大的范围中,应该努力防止过早地找到支撑物,应该努力延长变动的时期,还应该防止自然选择对我们的许多才能和倾向在生存竞争中可能暂出现的微小优点作过早的肯定”。根据霍尔的观点,这时的教育,应尽可能使各种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尽可能稍许纵容一点任性与空想,把性格上的一贯性推迟一段时间,让各种先天优势相互进行竞争。14差异心理学之父---高尔顿

他发现被试的意象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人以肌肉运动觉意象为主,有的人以听觉意象为主,有的人以视觉意象为主。他强调遗传是形成个体差异的原因。他通过谱系调查,论证遗传因素与个体差异的关系。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普通能力和特殊能力主张的人。他认为普通能力和特殊能力是遗传的。

15、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 主要成就:1.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主要理论观点:①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②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③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⑤个人本位论代表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16、马斯洛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代表作品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第二篇:综合组赛教总结

综合组赛教总结

如火如荼的组内展示课活动已到了尾声,在过去的两周时间里我们综合组的每位老师都很投入地准备,做到了深入备课、认真上课、仔细听课和积极评课。负责综合组教学工作的闫忠诚老师也共同参与听课、评课。学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各位讲课老师精心准备,使得听课评课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水平,在课堂上展示了教师的风采。

第二,显示了我校备课组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有些老师宁愿调课也要参加听课,一是为了汲取他人长处,二是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借鉴,同时也通过评课给授课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三,显示了我校教师在评课方面的功力。评课的过程是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过程,老师们开诚布公、认真细致的评课,既显示了老师们听课的水平——因为听课也是需要准备的,也显示了学科组老师们之间互相帮助和团结共进的和谐气氛。

第四,展示了老师的反思水平。有人说过,没有反思的教学是难以提高的。我们的授课老师在评课之后,主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抓住亮点,发现问题,反思失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有的老师的反思写的非常实在,非常到位。

第五,显示了我校教师积极进取的精神。有的老师在评完课后,除了主动反思,还要求组长甚至其他老师去听自己的课,给自己提出问题。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董阿影老师的英语课:在《My home》let’s learn的教学中,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创设情境,通过美丽的多媒体图片,让学生直观学习新单词,chant韵文的设计,更加深了学生对新单词的掌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句型时,设计游戏Where is the fariy?激发学生猜想,想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主动获取知识,习得语言,运用所学语言。激发和保持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教育学生East or west,home is the best.让学生懂得家是温暖的港湾。从而实现了三维目标。

邢江燕老师的音乐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一课的教学,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上都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型音乐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广阔空间。切实做到了“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学习美、创造美”。老师的基本功扎实。在她的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以扮演小动物导入教学,学生兴趣盎然参与性很强,创设参加森林舞会的情境,导入本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导课自然,浑然天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习跟随老师的弹唱打节奏,跟着音乐的节拍填词,学习乐理知识,跟随有趣的flash动画摆动身体。整节课在优美的旋律中,在孩子们的欢笑声和歌声中完成。

柴燃老师的美术课:在《日用品的联想》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日用品的外形、功能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它们的结构和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热情,充分的让学生体会创造的愉悦。采用了欣赏动画短片的形式进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本课内容有了初步的印象。将本课课题的一些笔画用拟人化的生活用品代替,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用精美的课件出示联想后的日用品图片,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更大的打开他们的创作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设计作业新颖,饱满,生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柴老师对课堂有着基本的控制力。教学流程清晰,教学过程流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激发创新精神和培养审美能力的教学环境,正确处理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运用了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用眼观察比较,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张小庆老师的英语课:在《What can you do ?》一课的教学中,张老师先是通过一首美妙的chant :dog , dog , what can you do ? I can run after you „ 激趣导入,这是一首学生非常喜爱的歌谣,学生很愉快进入到今天的新课学习中来。整堂课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本堂课的活动设计非常丰富,并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学生喜爱的歌谣,歌曲,有比赛,有情景表演等等,好象是一盘丰盛的大餐。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并且这些活动的设计具有层次性,先易后难,先是个人说,然后是两人合作说,再小组合作说,让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充分练习说话,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英语口语流利,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说的氛围,使学生在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英语语言,体验英语语言,运用英语语言。这一点非常好,值得我学习。

董小刚老师的体育课:《立定跳远及双手正抛实心球》一课的教学条理清晰,节奏明快,体现了教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整节课中学生兴趣浓烈,积极主动性较高。教学内容有所创新,可以看出董老师在课前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教材内容的选择上非常新颖,既有新兴的运动项目,又有传统活动项目。二者在这一节课中我们看到了新老项目有机结合的如此融洽。在课的设计上具有独特的一面,通过游戏与各种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学们都表现出了好胜的一面。在课堂中学生表现出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意识。而且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体验运动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是一堂有趣而又有实效的好课。

张博望老师的美术课:《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首先,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在课件中设计了有趣的游戏环节以及提供了大量的黑白对比图片,学生在整堂课中受益颇多。从课堂教学来看,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培养绘画、创新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其次,张老师在课堂上的示范到位,从教师的示范作品中体现了张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儿童化,符合所教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很有亲和力。美术语言使用到位,用积极地评价语言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学习气氛好,能积极发言,思维活跃,教学效果较好

这次公开课活动,经各位教师公平、公正打分,评选出四名教师参加全校优质课评优。他们分别是:美术——柴然老师,英语——董阿影老师,体育——董小刚老师,音乐——邢江燕老师。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教师队伍,又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既反映出我校教师较高的基本素养和业务水平,同时也暴露出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课堂组织常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何更好的与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作业布置中不同层次学生得问题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不断改进!

长安区马王中心学校 综合组赛教总结

姓名:董阿影

日期: 2014年12月3日

第三篇:教综人物及年份总结

教育综合知识专题汇总

人物篇

一、“之父”大汇总

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 2.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 3.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

4.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

5.冯特——心理学之父 6.泰勒——课程评价之父

7.乌申斯基——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 8.帕克——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之父 9.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 10.福禄贝尔——幼儿教育之父

二、人物-中国——教育家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论语》,教育作用“庶富教”;“性相近、习相远”;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内容-六经、文行忠信;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谦虚笃实;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学—思—习—行的统一过程行的学习过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

子思——与孟子并称思孟学派。《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学习过程。

2.孟子——《孟子•尽心上》首次使用“教育”一词;性善论、内发论代表人物、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3.墨子——素丝说

4.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外铄论代表人物

5.董仲舒——“性三品”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朱熹——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代表作《四书集注》、“因材施教”、“启发”一词的提出者 7.张焕纶——1878年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近代小学教育开端

8.盛宣怀——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近代公立小学教育

开端

9.张百熙——起草“壬寅学制”、奉命重新修订“壬寅学制”形成“癸卯学制” 10.张之洞——奉命重新修订“壬寅学制”形成“癸卯学制” 11.荣庆——奉命重新修订“壬寅学制”形成“癸卯学制”

12.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把西方康德、席勒的思想和中国古代美育传统揉合到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美育思想。

13.陶行知-毛泽东称颂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生活教育理论 14.黄炎培-“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著名职业教育理论。

15、冯忠良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

三、人物—西方-教育家

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柏拉图-古希腊-《理想国》-教育目的——哲学王

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灵魂论”、德智体三育教育、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和谐发展

4、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名《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5、利托尔诺、沛西•能——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

6、孟禄——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

7、米丁斯基-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

8、凯洛夫-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主编的《教育学》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构建了新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9、杨贤江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以李浩吾的笔名写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

10、马卡连柯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等,他在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其核心教育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班级管理平行管理模式代表人物。

11、培根-英国-《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

12、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1)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2)他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3)“泛智主义”;泛智主义课程理论

13、洛克-英国-《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思想

14、卢梭-法国-《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开先河者。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代表人物

15、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代表人物

16、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一本书、二个基础、三个中心、四个阶段”;教育目的、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17、福禄倍尔-德国-《人的教育》;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代表人物

18、第斯多惠-德国-《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叫人发现真理”。

19、斯宾塞-英国-《教育论》-“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教育预备说;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20、乌申斯基-俄国-《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复习是学习之母”,体现了巩固性原则

21、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零个目的、一本书、三个中心(观点)、五个阶段;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

22、赞科夫-苏联-《教学与发展》-“一般发展”

23、苏霍姆林斯-苏联-《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24、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学生学习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分册》-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掌握学习理论

25、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原理》-范例教学理论

26、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法;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认知—结构学习论

27、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性本能”。内发论代表人物、遗忘的“动机说”。

28、威尔逊——“基因复制”,内发论代表人物

29、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身心成熟机制制约人的发展、内发论代表人物 30、高尔顿——《遗传的天才》

31、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

32、舒尔茨——人力资本力量

33、昆拉多·洛伦兹博士—— 奥地利著名的生物学家,提出“关键期”

34、涂尔干——社会是超越个人的客观实在,教育按社会的需要和要求来培养人才。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35、凯兴斯泰纳——国家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培养公民。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36、赫钦斯——“永恒主义”教育家。社会培养理智能力卓越、思维习惯良好和技能优秀的人。社会本位代表人物。

37、孔德——“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依赖于社会”,社会学创始人,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38、帕克——“一切教育的目的,是人,是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39、福勒、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40、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41、布鲁巴奇——于1994年提出四种反思方法,供教师参考。第一,反思日记;第二,详细描述;第三,交流讨论;第四,行动研究。

42、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人本主义课程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43、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全人”的教育目的。“患者中心疗法”。

44、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社会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

45、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课程评价目标模式

46、斯滕豪斯——对泰勒“目标模式"批评的基础上提出“课程设计模式”。

47、斯克利文——“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提出者

48、斯塔弗尔比姆——“CIPP评价模式”提出者

49、桑代克——遗忘的“消退说”;联结-试误说;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 5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51、陆钦斯——“量水试验”定势

52、邓克尔——“蜡烛实验”功能固着。

53、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54、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

55、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

56、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57、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58、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59、耶克斯—多德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6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61、麦克利兰、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 62、海德——成败归因理论六个因素

63、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64、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者、社会学习理论 65、贾德——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

66、科勒——学习迁移的关系转换理论、完形-顿悟说、67、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按学习者是否理解学习材料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学习者获知学习材料意义的方式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的间繁程度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与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认知-同化理论、先行组织者技术、知识学习的分类(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68、加涅——学习结果分类、学习层次分类、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69、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学习动机强化理论、程序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70、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71、加里培林——心智技能的五阶段模型

7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73、德鲁克——班级目标管理 74、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代表人物 75、帕克赫斯特——道尔顿制 76、劳伊德·特朗普特——朗普制 77、普莱西——设计程序教学法

数字篇

一、首次提出者大汇总

1、孟子——“教育”一词的提出者

2、孔子——“启发式”教育思想的首次提出者

3、苏格拉底——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提出者

4、朱熹——“启发”一词提出者,“因材施教”一词的提出者

5、孔颖达——“课程”一词最早使用者

二、“第一”大汇总

1、宫廷学校——有文献记载的世界上第一所学校——公元前2500年第一个进入奴隶社会的古埃及

2、泥板书舍——公元前3500年有考古证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学校

3、孔子——中国启发式教育第一人 孔子——世界启发式教育第一人

4、苏格拉底——西方启发式教育第一人

5、《学记》——世界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6、《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学法的著作。

7、“壬寅学制”——1902年,近代第一个颁布的学制

8、“癸卯学制”——1903年颁布,1904年实施,近代第一个实施了的学制

9、“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学制

10、“壬戌学制”——1922年,近代第一个仿美的学制

1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12、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标志了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三、闹人的“二三四五六七”整理

1、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3、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4、两重: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5、“两基本、一进入”,201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6、“四有”“五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7、旧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8、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9、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10、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11、五四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

12、六三制:小学六年、初中三年

13、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14、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5、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6、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7、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18、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四、重要的年份 1、、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2、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未实行)3、1903年-1904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4、1905年“废科举,开学堂” 5、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 6、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培养目标是:留意儿童身心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7、1951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幼儿教育(3~7岁);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8、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9、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现行的学制是最需要积极地和稳妥地加以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动员一切积极因素”。该指示提出了学制改革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10、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改变教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状况,1985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主要有:1.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2.实行九年义务教育;3.中等教育改革;4.高等教育改革。11、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我国确立。12、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即“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3、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我国的教育方针做了新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4、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15、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6、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中再次强调了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篇:教综题目

第一部分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

一、单选题

1.“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2.提出结构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布鲁纳

C.瓦根舍因

D.杜威

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4.以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为主要原则的教育学理论被称为()。

A.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B.掌握学习理论

C.发现法

D.发展性教学理论 5.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的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荀子》 6.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孔子 苏格拉底

B.孔子 亚里士多德

C.孟子 柏拉图

D.朱熹 苏格拉底

7.认为科学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的是()。A.苏格拉底 B.夸美纽斯 C.培根 D.梅伊曼和拉伊 8.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9.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

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B.泛智教育思想 C.科学主义教育思想 D.绅士教育思想 10.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其代表作()。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 D.《教育学讲授纲要》 11.“教育即生活”,提出这一命题的是()。

A.布鲁姆 B.布鲁纳 C.杜威 D.夸美纽斯 12.“预时孙摩”的原则最早出自()。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孟子》 13.布鲁姆提出的教学理论是()。

A.结构主义教学论 B.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C.掌握学习理论 D.发展性教学理论 14.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的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二、判断题

1.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传统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赫尔巴特。

()2.瓦根舍因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

()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作品是《普通教育学》。

()4.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观点的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均出自《论语》。

()答案:

一、选择 1~5 BBBDA 6~10 ACCBA

11~14 ABCA

二、√××√×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单选题

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 2.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

D.教育的规模 3.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4.“劳心者制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生产劳动 D.教育与文化 5.一个国家设立教育制度、公民接受教育,基本上是由()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 B.法律制度 C.科学技术水平D.生产力水平6.下列对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B.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受生产关系的调节 C.教育与生产力发展完全同步 D.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

7.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属于()。A.教育独立论 B.教育万能论 C.人力资本论 D.文化筛选论

8.美国的教育努力培养民主社会中确能适应生活需要的理想公民,而英国教育着重培养品行,以养成绅士风范,这说明文化影响着()。

A.教育模式 B.教育目的 C.教育内容 D.教育手段

9.教育不仅直接生产新的文化,如新的作品、新的思想和新的科学技术,还通过培养创造性人才,来从事文化创造活动。这说明教育具有()。

A.文化传递和保存功能 B.文化更新和创造功能 C.文化整理功能 D.文化传播和交流功能 10.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1.俗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2.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3.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4.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能动论

15.“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等谚语在我国广为流传,这是()观点对教育方式影响的结果。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平行论 16.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7.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18.下列关于遗传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述错误的是()。

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B.遗传素质不会直接转变为个体的知识、才能等 C.遗传素质存在个体差异 D.遗传素质能预定人的发展 19.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的是()。A.遗传素质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二、判断题

1.第一个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是亚当·斯密。()

2.学校文化是在学校的发展中逐渐积累而自然形成的文化。()

3.教育是传递文化的根据,它本身不是文化现象。()

4.信息技术改变的是教育手段,但难以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5.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后天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6.总体而言,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

7.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价值但难以具有延时价值。()8.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比较灵敏,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三、简答题

1.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2.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3.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案:

一、单选 1~5 DCACA

6~10CABBA

11~15DBBBB

16~19CBDA

二、判断 1~4 ××××

5~8×√×√

三、简答

4、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学启示:教育者应该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搞‘一刀切’,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适时而教,在儿童的关键期及时的进行教育;D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E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单选题

1.“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应试教育 D.著名学者的学说 3.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涂尔干 C.巴格莱 D.卢梭 4.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贝尔

5.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目的发生了多次变化,说明了教育目的受()的影响。

A.文化传统的制约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政治经济的影响 D.外国教育目的的影响 6.规定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是()。

A.教育内容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法 D.教育途径 7.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D.教学组织形式

8.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A.从各自理想出发,使各个价值得到充分发展

B.人的精神、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C.德、智、体、美相结合的全面发展 D.自由天然性得到自由发展

二、判断题

1.教育无目的论承认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本身。()

2.学校教育产生以后,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与广义的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目的性,不同点则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

3.学校教育的目的比一般的教育目的更具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4.持社会本位目的论的教育学家为数甚多,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人。()

5.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典型代表。()

7.从我国教育目的表述可以看出,我们始终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向,始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8.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

一、选择 1~5 BBCAC 6~8 BCB

二、判断 1~4√××× 5~8√×√×

第四章

课程

一、单选题

1.将课程分为基础性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依据是()。A.从课程制定者管理者角度制定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2.通过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属于()。

A.隐性课程

B.显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实践课程

二、判断题

1.开发校本课程就意味着要编写教材。()

2.校本课程是符合校情而开设的活动课程。()

一、DA

二、××

第五章 教学

一、单选题1.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2.萌芽于1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特朗普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3.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4.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批改

D.教学评价

6.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访问、考察,如让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前人创造的金银玉饰、碑刻书画等,这对理解中国古代史及文明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形式是()。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意念直观

7.“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8.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9.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差距很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这体现了()的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启发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因材施教 10.“欲速则不达”“盈科而后进”等话语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激发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D.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13.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德育

B.教学

C.考试

D.学生管理 1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所学的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绝对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5.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

A.课堂规范

B.课堂管理

C.课堂纪律

D.课堂制度 16.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的影响是()。

A.较弱

B.决定性的C.直接的D.间接的

二、判断题

1.启发性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2.由于教学活动是以间接认识为主,因而直接经验相对来说可有可无。()

3.直观性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4.巩固性原则又可称为接受性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5.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

6.练习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技巧。()

7.与讲授法相比,发现法对学习结果的关注超过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8.实习作业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各种能力。()

9.备课首先要做的就是钻研教材,包括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参考材料。()

三、简答题

有位体育教师在讲授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动作技能时,他首先讲解了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动作要领,然后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问学生:“什么样的东西最容易滚来滚去?”同学们齐声回答道:“圆的东西。”教师又进一步问:“既然圆的东西最容易滚来滚去,你们能不能在做这个动作时把身体变圆一点呢?下面我做一次示范,你们要认真看。”然后教师请学生们按照要求进行分组训练,很快全班学生便掌握了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动作技能。请问该体育教师主要运用了哪四个教学方法?

1~5 CCBAB 6~10 ABDCB 11~16 BABDCC

1~5 ××√×√

6~9 √×√√

简答:A讲授法;B问答法;C演示法;D练习法(并解释每种方法)

第六章 德育

5.【2014年真题】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作出回应,这种教育方式依据的德育规律是(A)。

A.学生内部心态转化规律 B.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C.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9.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以为(A)。

A.甲同学错误大 B.乙同学错误大 C.两者都没错 D.两者错误一样大

一、单选题

1.衡量人们思想品德好坏高低的根本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2.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为()。A.德育内容

B.德育活动

C.德育方法

D.德育过程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4.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赫尔巴特的这一言论表明了德育应该具有()功能。A.个体性

B.教育性

C.文化性

D.社会性

5.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用简单粗暴、讽刺挖苦的做法来处理问题就违反了()原则。A.知行统一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积极疏导

D.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6.通过人格感化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参观法

D.实际锻炼法

7.由于学生知、情、意、行几个因素发展不平衡,所以对学生的德育要注意()。A.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B.抓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C.抓薄弱环节,因材施教

D.引导学生锻炼意志

二、判断题

1.德育过程与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过程无关。()2.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3.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4.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5.体谅模式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较有影响力的道德教育模式,其创立者是英国的班杜拉。()

三、简答题

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四、案例分析题

1.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于是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出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了。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判。

2.有一位教师说:孩子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她的言下之意就是:任何一个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而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告诉我们,学生犯错误是不可能避免的,作为教师不要大惊小怪,应正确对待。那么,学生犯了错误应怎样对待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一、选择1~5 DCCBC

6~7 BC

二、判断1~5 ×√×√×

三、简答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4、知行统一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第七章 班主任与班主任管理

一、单选题

1.班主任的工作是从()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建班集体 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专制型、放任型和()。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3.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4.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5.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二、简答题

1.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2.如何理解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主要应协调哪些关系?

三、论述题

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该如何进行个别教育?

一、选择1~5 CCDDA

第八章 学生

一、单选题

1.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2.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3.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之为()。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5.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沉思型

B.冲动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二、判断题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可以随意对待学生。()2.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与成人比较,具有特殊性。()

3.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一、1~5 BADCD

二、×√√

第九章 教师

一、单选题

1.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2.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A.名誉权和荣誉权

B.公正评价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3.热爱学生是教师应具有的()。

A.政治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

C.知识素养

D.能力素养

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 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 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A.平等关系

B.上下关系

C.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 7.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8.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

A.学生

B.学校

C.学生家长

D.教师

9.奥运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可以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A.未来性

B.广延性

C.滞后性

D.系统性 10.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来自于他的()。

A.权威

B.威信

C.权利

D.人格力量

11.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决定的。A.人身自由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受教育权

二、判断题

1.教师专业化是指获得教师资格证。()2.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传授人类文化。()

三、简答题

1.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什么? 2.教师专业要求有哪些?

3.简述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4.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四、案例分析题

1.年轻的张老师是某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现任教于一所中学。工作之初,他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全身心的投入到班级管理中。由于他平时对学生不苟言笑,在班级管理中要求非常严格,学生对他敬而远之。渐渐的,张老师发现自己与学生之间有了无形的屏障,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学生不愿意主动发言,自己讲课越来越缺乏激情,班级管理越来越困难。

在老校长的启发帮助下,张老师意识到问题所在,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兴趣,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探讨人生等,不知不觉中,学生有心事愿意向他倾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班级面貌焕然一新。(1)试述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意义?

(2)上述材料启发教师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小王老师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最近分配到一所重点中学担任语文老师,她非常想迅速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但又不知道自己该从哪些方面努力,请给她一些好的建议。

一、1~5 CBBCD

6~11 ACD CDC

二、×××

第二部分 心理学

第一章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

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 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

2.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这指的是心理发展的()。

A.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有()。

①智力逐步发展到高峰期 ②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成人感”强烈

③情绪和情感丰富而强烈,但不稳定,具有两极性

④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 ⑤性发育加速,性意识萌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④⑤ D.①③④

二、判断题

1.在小学阶段,随意记忆占主要的地位。()

2.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最早提出关键期这一概念。()

一、DBB

二 ×√

第二章 中小学生认知发展

一、单选题

1.“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A.强度的特点

B.新异性的特点

C.变化的特点

D.对比的特点 2.“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的表现了()。

A.注意的指向性

B.注意的集中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性 3.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对象的数目是注意的()。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4.教师可以边讲课、边板书,这种注意品质是注意的()。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5.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6.喧嚣的闹市中,大声地叫卖未必能引起人的注意,但在安静的阅览室中小声交谈就可能引起人的注意,这是因为()。

A.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对注意产生的影响 B.刺激物的新颖性对注意产生的影响 C.人的感觉阈限在不同环境中是不同的 D.注意具有集中性的结果 7.同一感觉器官因不同刺激物的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是()。

A.感觉的阈限

B.感觉的适应

C.感觉的对比 D.感觉的相互作用 8.“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 B.对比

C.后象症 D.视觉障碍 9.吃糖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酸,这是感觉的()。

A.适应

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差别感受性 10.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规律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1.在校园建设中,采用提高刺激物的强度等做法来突出教育内容是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12.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A.具体化

B.形象化

C.系统化

D.抽象化

13.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做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A.恒常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14.漫画家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别人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里反映出的知觉特征是()。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15.在观察中,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称为观察的()。A.目的性

B.客观性

C.精细性

D.敏锐性 16.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7.奥运会期间看游泳比赛的记忆属于()。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18.对弹琴、骑车等活动的操作步骤的记忆是()。

A.陈述性记忆 B.长久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语词性记忆

19.在对学习材料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记忆是()。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意义记忆 D.机械记忆 20.储存量大而时间短的记忆是()。

A.长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声像记忆 2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学校教学条件下,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形成 B.思维过程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 C.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比较、抽象和具体化

D.根据思维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思维可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

22.许多人利用早晚的时间学习,记忆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23.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A.思维

B.表象

C.注意

D.联想 24.思维的过程不包括()。

A.分析与综合B.判断与推理

C.比较与抽象概括

D.系统化与具体化 25.一个人面对同一问题,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他的思维有()。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26.在创造性培养上有一种“头脑风暴”不属于()

A.百家争鸣

B.自由辩论

C.抢答

D.胡说八道

27.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A.原型启发

B.负向迁移

C.功能固着

D.定势影响

28.这次解决问题后,下次遇见同样的问题还会采用相同的思维属于()。A.定势

B.功能固着

C.求同思维

D.启发

二、判断题

1.绝对阈限是衡量感受器灵敏性的唯一指标。()2.阈限越小表明感受性越差。()3.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4.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干扰作用称倒摄抑制。()5.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6.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绝对感觉阈限。()7.适应是指感受性总是不断提高的过程。()

8.有些儿童认为圆就是圆溜溜的东西,包括皮球、弹珠等,这是一种前科学概念。()9.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有时候功能固着能够对问题解决起积极作用,有时候起消极作用。()

三、简答题 1.注意的种类有哪些? 2.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一1~5DBACC

6~10ACBCB

11~15ACADD

16~20DACCB

21~28BBBBBDAA 二1~5×××√×

6~9××√×

第三章 中小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

一、单选题

1.盛怒时,拍案大叫,暴跳如雷;狂喜时,捧腹大笑,手舞足蹈;绝望时,心灰意冷,麻木不仁,这说的是一种()。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2.新教师上讲台慌乱属于()。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理智感 3.下列有关情绪的性质表达不正确的是()。

A.情绪与动机关系不密切

B.情绪是主观意识经验 C.情绪状态不容易自控

D.情绪为刺激所引起 4.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5.“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 6.好奇心属于()。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心境 7.情感与情绪的反映特点不同,情感具有()。A.情境性

B.持久性

C.外显性

D.表浅性 8.“进退维谷”是一种()。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9.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环节是()。

A.确定行动目的 B.制定行动计划 C.作出行动决定 D.执行决定 10.下列不属于意志的特征的是()。

A.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B.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 C.随意性 D.有自觉的目的

11.中国女排奋力拼搏,获得五连冠,表明中国女排具有的意志品质是()。A.自觉性 B.果敢性 C.坚韧性 D.自制力 12.在意志的四种品质中,()是其他三种品质的综合表现或总结。A.自觉性 B.果敢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13.高中学生为了考上大学,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而刻苦学习,这是人的()的具体表现。A.能力 B.品质 C.意志 D.气质

14.某人在商场购物时,既喜欢质量高的商品,又嫌价钱太贵。这种心理冲突属于()。A.趋避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双趋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15.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A.优柔寡断 B.任性 C.顽固 D.盲从

16.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说明他们所缺乏的意志品质是()。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韧性

二、判断题

1.儿童对父母的爱是情绪。()

2.情绪和情感是同一个概念,只是用在不同的场合。()

3.“儿女不嫌母丑”这表现的是情感。()

4.情感情绪两极性是指人的情绪情感往往表现为对立的两个状态。()

三、简答题简述意志品质。

第四章 中小学生个性发展

一、单选题

1.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

A.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B.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C.兴趣和爱好

D.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属于()。

A.行为主义观点

B.人本主义观点

C.认知观点

D.建构主义观点

3.下列是我国小学生的一些需要,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哪项的层次最高()。A.家庭的现代化

B.安静的学习环境

C.结交正直诚实的朋友

D.搞小发明 4.()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A.生理 B.尊重 C.自我实现 D.爱与归属 5.一个人确立自己的目标,并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努力去实现目标的心理品质是()。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理智特征 D.性格的情绪特征 6.“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7.能力是一种心理特性,以下不属于能力范畴的是()。A.感觉力 B.记忆力 C.活泼 D.操作力 8.下列哪一项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A.创造力 B.抽象概括能力 C.记忆力 D.想象力 9.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

A.动力系统 B.自然前提 C.心理基础 D.核心成分 10.下列能力中,属于一般能力的是()。

A.音乐能力 B.数学能力 C.操纵能力 D.观察能力 11.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二因素论 B.智力形态论 C.智力多元论 D.智力三维结构论 12.人格结构中的核心成分是()。A.能力 B.气质 C.态度 D.性格 13.下列关于性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 B.性格更多地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C.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D.性格的生理机制是在后天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14.节俭属于性格的()特征。

A.态度 B.行为 C.意志 D.情感

二、判断题

1.需要转为动机不需要条件。()

2.能力与知识、技能是完全不同的,它们之间没有联系。()3.才能就是人们完成某种专业任务的特殊能力。()

三、简答题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第五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单选题

1.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2.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3.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4.()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5.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指()。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7.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分泌是()。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8.“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贝尔

D.桑代克 9.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A.让儿童看完电视后立即督促其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作业才能看电视

10.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划分为了三种类型,一种观察学习是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这种学习称为()。

A.直接的观察学习B.抽象性的观察学习C.间接的观察学习D.形象观察学习11.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12.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可称为()。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B.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C.远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13.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是()。A.学习需要 B.动机归因 C.成就动机 D.自我效能感 14.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速度和时间 15.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元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16.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7.概括说,亦称“类化说”,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A.桑代克

B.布鲁纳

C.贾德

D.奥苏贝尔

18.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9.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A.并列结合学习B.总括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

20.在重复学习时,要掌握好“度”,这就是适当的超额学习,如果一名学生背诵一篇短文,背了10遍刚好能回忆起来,那么他应该再背()遍。A.2

B.3

C.4

D.5

21.学习质量与能量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概念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

22.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强化学习

23.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24.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认知技能

25.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称为()。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26.为了更好地形成心智技能,教师常在黑板上清晰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种学习属于()。A.原型定向 B.原型模型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二、判断题

1.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对立的过程,分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泛化是对事物差异的反应。()2.机械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3.在概念理解的过程中,变式是从方法方面促进概念理解,比较则是从材料方面促进概念理解。()4.复习方式的多样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益,复习方式有整体复习、部分复习和综合复习,实验研究表明整体识记效果最佳。()

5.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有命题和命题网络,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有产生式系统。()

6.概念学习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理解。()

7.根据知识的功能划分,可以把知识划分为动态知识和静态知识。()8.学生的学习行为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9.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10.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全部得到满足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11.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即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

12.元认知策略就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它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着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13.学习策略就是在个体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方法或活动。()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 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3.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4.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5.简述培养心智技能的几点措施。

四、论述题

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们教学实践的启示。2.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第六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单选题

1.()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工作单位

2.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A.焦虑

B.强迫行为

C.不良习惯

D.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 3.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4.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5.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同时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这种心理问题属于()。A.焦虑症

B.依赖型人格障碍

C.抑郁症

D.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6.教师因工作负荷、生活环境、社会认同、家庭责任等方面的压力导致更容易患上如周期性头痛、背痛乃至失眠、抑郁症等疾病,综合称为()。

A.疲劳综合症 B.神经衰弱 C.抑郁反应 D.焦虑反应

二、判断题

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

三、简答题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四、论述题

试述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措施。

一、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下列活动中必须与教育活动相分离的是()。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宗教

2.国务院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重点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少 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A.教育专项资金 B.扶贫专项基金 C.贫困基金

3.《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二、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的是()。

A.乡镇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2.义务教育实行()领导,()统筹规划实施,()为主管理的体制。

A.国务院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市级人民政府 县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市级人民政府 县级人民政府

3.【判断题】义务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教育。()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批准申请的单位是()。

A.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教育部门

C.当地学校、村委会或者居委会 D.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5.凡年满()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A.5周岁 B.6周岁 C.7周岁 D.8周岁

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为()。

A.专门学校 B.职业学校 C.特殊学校 D.普通学校

7.对于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义务教育在校生,学校可对学生进行()。

A.开除学籍 B.批评并开除学籍 C.批评教育 D.劝退

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其身份是()。

A.志愿者 B.实习者 C.兼职者 D.见习者

10.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当()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

A.相当于 B.不低于 C.略高于 D.略低于

11.【判断题】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但可适当进行罚跑步、清洁卫生等有教育意义的变相体罚。()

12.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A.讲授式 B.注入式 C.启发式 D.自学式

13.【2014年真题】下列说法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是()。

A.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收取学杂费 B.义务教育实行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

C.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D.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教师培养,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

三、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起开始施行。

A.1995年9月10日 B.1993年10月31日 C.1994年1月1日 D.1995年9月1日 2.()是确定教师概念内涵的本质特征。A.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B.具备教师资格 C.具备相应学科知识 D.在教育机构任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

A.权利 B.义务 C.责任 D.使命

4.“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 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C.《教育法》 D.《义务教育法》

5.教师为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基本权利为()。

A.教育教学权 B.科学研究与学术活动权

C.学生管理与学业评定权 D.获取劳动报酬和享受福利待遇权

6.下列选项中既属于教师的权利又属于义务的是()。

A.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B.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C.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D.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7.国家实行()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C.教师聘任 D.教师招聘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资格,应当具备()。

A.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B.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下列情况属于“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的是()。

A.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B.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C.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D.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10.法律意义上的教师必须()。

A.具备教师资格 B.和其他教育机构建立了聘任关系

C.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才 D.以上都是

11.中小学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为()。

A.国务院 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行政部门

C.上一级委托的学校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四、4.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成年人的年龄是未满()周岁。

A.12

B.14

C.16 D.18 5.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8.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五、1.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A.12小时

B.18小时

C.24小时

D.36小时

2.不得让不满()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A.12

B.14

C.16

D.18

六、1.学校应当对学生伤害事故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的是()。

A.地震、雷击、台风、灌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B.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侵害造成的

C.未对学生进行相对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就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 D.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2.学校不应当对学生伤害事故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的是()。

A.组织或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其他运动的B.学生自杀、自伤的

C.学生有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该知道,但未予以必要注意的D.社会人员进入学校打伤学生的七、1.【2014年真题】《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综合活动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

A.环境教育 B.艺术学习教育 C.研究性学习教育 D.网络教育

2.【2014年真题】下列不符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精神的是()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 B.初中阶段以分科为主

C.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D.高中阶段以分科为主

3.【判断题】高中阶段以开设分科课程为主,因此,没有必要开设选修课程。()

4.【判断题】根据我国此次新课程改革,初中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八、1.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未来十年国家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A.育人为本 B.提高质量 C.促进公平D.改革创新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

A.机会公平B.过程公平C.结果公平D.区域公平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A.以学生为主体 B.以教师为主导 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D.育人为本

5.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一切为了学生 B.学生健康成长 C.减轻学生负担 D.创新发展

6.教育公平的重点是()。①机会公平②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④扶持困难群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其中,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A.60% B.70% C.80% D.90% 8.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年;

A.13.5 B.9.5 C.11.2 D.10.5 9.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

A.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B.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D.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的战略目标中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度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

A.40% B.50% C.60% D.65%

11.教育要坚持()为先的原则,把它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1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年教育。A.一 B.二 C.三 D.四

15.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保证学生每天锻炼()小时。

A.1 B.1.5 C.2 D.2.5

16.【2014年真题】下列不属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的是()。

A.加快薄弱学校改进 B.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 C.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D.促进农科教结合 18.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A.张扬个性发展 B.人才个性成长 C.鼓励个性发展 D.拔尖创新人才

九、【2014年真题】在教育部印发的教师专业标准中,不属于通识性知识基本要求的是()。

A.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 B.了解中国教育基本状况

C.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和表现知识 D.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

第四部分新课程理论

1.下列不属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的是()。

A.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 B.原有基础教育课程的局限性

C.国际课程改革的经验 D.我国尚未普及义务教育,需要改变对基础教育的切入点

2.当今教育改革核心是()。

A.教学方法改革 B.课程改革 C.教育评价改革 D.教育结构改革 3.下面不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的是()。

A.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B.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面实施普及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计划

4.【2014年真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指()。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技能、能力

C.观念、方法、态度 D.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5.【2014年真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为()。

A.自主、合作、探究 B.参与、合作、活动 C.讲授、练习、探究 D.反思、生成、探究

6.【2014年真题】【判断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7.【判断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8.【判断题】学习数学知识重要的是掌握数学运算公式和公理、定理,至于这些公理、定理是怎么得出的,没有必须让学生去探究。()

第二节 课程资源

1.()和教材等教学材料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师 D.学生 2.【2014年真题】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课程资源越多越好 C.20 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 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 3.【判断题】在新课程条件下,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除了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外,教师、学生、教学过程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第四节1.校本教研的设计开发主体是()。

A.教师 B.校长 C.学生 D.家长

2.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A.群体发展 B.媒体学习C.专业引领 D.师生互动 4.在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中,()是第一负责人,是校本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校长

标准化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C.课程改革D.途径改革2.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二、判断题

1.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2.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第五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二、【2014年真题】【判断题】《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规定,教师资格定期登记,职务评审,岗位聘任等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

三、1.()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A.热爱教育 B.严谨治学 C.依法执教 D.敬业奉献 2.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

A.忠于书本 B.实事求是 C.一视同仁 D.虚怀若谷

3.体现教师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的优秀品质是()。

A.团结协作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严谨治学

四、1.热爱学生是教师应具有的()

A.政治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 C.知识素养 D.能力素养

2.()是教师热爱学生的起点,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

A.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 D.关心学生

五、“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俗语告诉我们,在团队合作中首先做到()。

A.严以律己,以诚待人 B.谦虚为怀,戒骄戒躁 C.相互帮助,通力合作 D.凡事不要先出头

六、1.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这就是()。

A.依法执教 B.爱岗敬业 C.热爱学生 D.严谨治学

2.()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源泉。A.教书育人 B.爱岗敬业 C.热爱学生 D.学而不厌 3.()是社会择师的首要人格条件。A.依法执教 B.爱岗敬业 C.廉洁从教 D.为人师表 5.教师的风度仪表对学生具有()。A.熏陶性 B.示范性 C.渲染性 D.观赏性 6.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第二章 教师职业行为 标准化自测题

一、单选题

1.师德的灵魂是()。

A.关爱学生B.提高修养C.加强反思D.提高业务水平2.()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准高低的一个起码尺度。A.热爱教育B.教书育人C.严谨治学D.为人师表

3.某市教委在教师中作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回答“是”。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

A.教师还没有掌握有效的沟通与表达技巧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C.教师缺乏信心D.教师缺乏爱心

第五篇:“教育学人物之父”人物总结(本站推荐)

一、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①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②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③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④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⑤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

⑥教育目的:宗教目的——永生;现实目的——学问、德性、虔信的人。名言:

1、“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直观性

二、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①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②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③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后由他的学生齐勒修改为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五段,称“五段教学法”;④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具有教育性):“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⑤教育目的:完善道德,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⑥社会本位论的代表 名言:“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平的教育相统一、教学过程中的知情意相统一。

三、课程评价之父——泰勒

①同时也被成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②泰勒原理:目标、内容、方法、评价。③目标评价模式。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华生 ①最早使用“行为主义”一词。

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外铄论教育思想

五、程序教学之父——斯金纳

①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程序教学。

②1.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2.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3.普雷马克原理。

六、慈爱儿童之父——裴斯泰洛奇 ①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②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③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 名言:“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识和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密切的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停止。”——强调知识与知识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下载教综“之父”总结(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综“之父”总结(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早教之父”的0岁方案

    冯教授是我国着名的早期教育专家、武汉大学“0岁方案”创始人,被誉为中国“早教之父”。“0岁方案”享誉海内外30年经久不衰,其中一定蕴含着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来听听......

    教综 教育学 高频考点归纳

    教育学 一、各种《著作》 1. 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2. 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

    中国航天之父范文合集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1911年12月1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就在这天,一代伟人诞生了,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钱学森。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

    教综记忆口诀[全文5篇]

    1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夸. 记忆技巧2:卢洛浮夸,太过苛求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记忆技巧1:最近股市很孟,不断跌停,很多人赔洛,陈奕迅就站......

    理综总结

    篇一:理综总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中理科教研组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一个充满挑战,富有收获的学期结束了.本学期理科教研组的工作,在校领导和教导处的支持下,在全体......

    2014文综总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文综组工作总结 我校文综教研组现共有成员12人,是一个精干、成熟的队伍,也是一个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和谐集体,每个教师都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综合办总结

    综合办2007年度工作总结 公司领导: 综合办在公司既是一个管理职能部门,又是一个服务保障部门,其职责涵盖公司经营运作的方方面面。事务繁杂、琐碎、沉冗,如流水无形。但核心任务......

    综合办总结文档

    2011年综合办公室工作总结 将近一年来,综合办公室在吴总的带领下,我办所有人员紧紧围绕“服务大家”为宗旨,充分发挥好综合办承上启下的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