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915-中国教育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近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给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的贺信中明确指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高度出发,胡锦涛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优先发展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这充分表明:优先发展教育,既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中国未来发展、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核心竞争力,根本也在教育。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处于关键阶段,教育的支撑地位更加凸显,优先发展教育的要求更加迫切。因此,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育人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推动中国教育“由大到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科学发展。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科学发展的政绩考核,形成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和制度规范,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优先发展教育,既要舍得为教育投入,更要真心为教育办事。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必须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只有各级政府观念到位、意识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才能保持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目前,困扰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不少,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采取切实措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形成推动优先发展教育的合力。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入了关键期。我们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贺信精神,进一步增强优先发展教育的共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推进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第二篇:19(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定稿)
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解读之十九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在完成“两基”攻坚任务、调整中小学校布局、改善民族地区办学条件、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考招生规模、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开展东中部省市教师对口支援等方面,明确了支持甘肃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这对于加快发展甘肃教育事业,把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教育发展,全省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6.78%;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但同全国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两基”攻坚任务还没有完成,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职业教育发展比较缓慢,职普比例未达到国家要求,高等教育质量有待提高。总体来看,我省教育还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
求,教育基础亟待加强,教育水平亟待提高,教育投入亟待增加。只有统筹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推动教育实现更大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实践充分表明,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我省是西部的人口大省,特别是农村人口占70%,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教育的基础性和全局性地位更加突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不仅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任务。《若干意见》的出台,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全省必须以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新的起点,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推进六个方面的工作。
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两基”攻坚是国家扶持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目前,我省积石山、东乡、碌曲、玛曲4个县还未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已经完成“两基”攻坚任务的需要巩固成果。要把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和巩固“两基”攻坚成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一县一策”的工作部署,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薄弱地区倾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解决义务教育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确保每个孩子免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防止辍学问
题的发生。在巩固“两基”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今年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
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我省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农村教师队伍严重不足,中小学校舍危房比例高。另一方面,农村办学分散,程度不同地存在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解决资源不足和办学条件差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必须从优化教育布局结构入手,着眼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把教育布局调整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重点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以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为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我省教育事业发展不均衡,最突出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滞后,尚未完成“两基”攻坚任务的4个县均在民族地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不仅事关民族地区的发展繁荣和社会进步,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大影响。这就必须把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在全面实现“两基”攻坚任务的同时,大力推进民汉合校,切实加强“双语”
教育,提高寄宿制中小学学生补助标准,确保到2012年初中入学率、三年保留率和青壮年文盲率均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解决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缺乏的矛盾,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对我省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必须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整合资源,加快职业教育发展。要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对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教育,使城乡“两后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提高创业就业的技能和能力。要创新办学模式和体制机制,加强同东部发达地区的合作,开展合作办学和联合招生,推进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多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我省高等教育规模偏小,高考录取率多年徘徊在40%左右,迫切需要发展高等教育。要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改善高等教育办学条件,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扩大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积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术发展的紧密结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要深入实施高
等学校质量工程,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积极争取部署院校和外地高校扩大在甘招生规模,提高我省的高考录取率,努力培养大批创新性高素质人才。
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和培训。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就没有一流的教育,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教育事业发展的首位。要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根据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采取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考的办法,补充中小学教师队伍。要健全教师交流机制,以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为目标,继续选派城市教师下乡支教,积极争取东中部省市教师对口支援,大力引进急需的师资人才。要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抓好在职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提高、新任教师和班主任培训以及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科专业能力。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在全社会形成高度重视和一致行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负起发展教育的第一责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支出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第三篇:论述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论述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并迎接其挑战的时候,重新审视和确立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战略定位,进一步加快开放改革步伐的时候,更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和多层次深化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认识。
关键字:教育 优先发展 战略地位社会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的社会职能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一: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四篇: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平江县教育发展走笔
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平江县教育发展走笔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平江县是典型老、边、贫、山区大县。平江县教育系统点多、线长、面广,是全县最庞大的系统,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01所,在校学生12.4万人,在职教职工7759人,其中专任教师7111人,离退休教师2784人。
“治贫先治愚”,近年来,平江县委、县政府带领勤劳勇敢、不甘人后的平江人民通过大力兴办教育,全力建设教育强县,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平江教育发展进入历史最好的机遇期,取得了显著进步和丰硕成果。政府教育工作连续四年(2007-2010)被评为全市先进县,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被评为全市先进;继2008年首轮省教育两项督导评估考核被评为全省先进后,今年第二轮迎省检工作又获好评,民办教育被评为全省综合先进县;农村成人教育工作、青少年普法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被定为国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县。
●兴办教育成为共识
2011年9月9日,平江县庆祝第27个教师节座谈会隆重举行,当天,全县所有教师还收到了书记和县长写给他们饱含深情、热情洋溢的公开信,感谢他们为平江教育发展所作的积极努力。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教师节期间,县、乡、村三级共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奖励慰问教师。
近年来,平江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作为实现富民强县的基础工程,带动地区持续发展的先导工程,凝聚民心、汇聚力量、促进和谐的情感工程。县四大家对教育上提出的要求可以说是有求必应,有难必解。近三年,县委常委会议、县人大主任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县政协主席会议就教育进行专题研究或评议达30多次,每次都为教育解决了两至三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平江县捐资兴教奖励办法》等促进和支持教育发展的利好政策和文件60多个。县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2010年教育支出3.78亿元,比2006年增加1.7亿元,增幅达44.97%;2011年教育预算达3.16亿元,比2010年增加5591万元,增幅达21.4%。2009年,县委书记彭先政、县长王洪斌各捐1万元给县特教学校作为建设资金。2010年11月,县委书记彭先政带领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主要领导和全县27个乡镇党委书记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河北邯郸武安学习考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并撰写了《从武安教育看平江教育均衡发展之路》等调研报告。县长王洪斌到平江上任的第一天就专程到县教育局调研,2010年新年上班第一天就带领县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城区各学校,就学校布局与规划建设等进行现场调研。县人大主任罗志远、县政协主席唐锡康每年都深入学校视察指导。县委常委、副县长徐教凡经常深入农村中小学校督查指导工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尽管现在义务教育实行的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但平江县各部门和乡(镇)村两级对教育的支持和重视力度有增无减。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共有3000多万元资金和项目投向教育。2010年,房产部门支持学校建设400多套公租房,资金达1100多万。加义镇政府出资40万元买下献冲粮站,用于献冲小学建设;安定镇投入40万元支持大桥中学新建教学楼。梅仙镇招贤村村支两委筹资5万元为招贤小学重建校门、整修围墙、硬化操场。以上这些仅是众多部门和乡(镇)村倾情支持教育发展的缩影。
全社会对平江教育发展倾注了极大的爱心。仅今年以来平江县就吸纳各类捐助教育的社会资金660多万。湖南华中建设捐资500万援建余坪张市完小;深圳狮子会华湘分会捐资7万元援建长寿镇小多媒体教室;香港华苗会捐资3.6万元硬化大坪学校操坪;台塑集团捐资60万元援建安定明德小学;“利民工程”捐资72万元援建长寿毛湾学校;上海民盟捐资25万元援建瓮江三合学校教学楼;平江一中退休教师喻云溪拿出多年工资积蓄1万元,成立“喻云溪奖学金”,奖励一中优秀学子;长寿镇农资老板吴远见捐赠1万余元用来改善长寿镇中心小学办学条件。在县教育局助学办的台账上,还记录着许多的社会热心支持教育发展的个人和事迹。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平江县自2008年启动合格学校建设项目以来,很多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大大改善。然而,对于一个教育基础条件十分薄弱的贫困县来说,要创建一所合格学校谈何容易,在此之前,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一个像样的运动场,没有一幢像样的综合楼,更谈不上设施一流的功能室。根据平江县《关于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至2015年,全县85%以上的中小学校将建成合格学校。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平江县调减学校180多所,建设成合格学校24所,维修改造中小学校危房5.1万平方米;新增校园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52栋5.36万平方米;投入2600万元,添置了教育教学设施和装备,新建多媒体教室83间、电脑室103间、功能室70间,新增图书21万册。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基本开通了“数字校园”,师生可以借助高速网络平台,实现网上办公和资源共享。可以说,在平江无论城里乡下,学校面貌都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漂亮的建筑在学校,最先进的设备在学校,最舒适的环境在学校”,这已成为平江教育的真实写照。
●师资水平全面提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平江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按照“依编定岗、因岗聘任、竞聘上岗”原则,对教职工实行全员聘任。五年来,按政策清退代课人员562人,全县教职工共变动岗位5000多个,分流教师2307人,其中异乡镇分流教师1200多人,精减中小学校行管人员154人,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了教职工日常管理。以教职工交流调配为例,按照“以县统筹,缺编补员,超编不进”的原则进行,杜绝人员逆向流动,特别是城关地区补充人员面向全县,实行考试考核,阳光选聘,近三年共有82名教师通过公开招考进入城关地区学校任教,在全系统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教师“进出口”机制激发了活力。新招录教师严格按照“有编才进,凡进必考”原则,近五年共补充学历合格、专业对口、素质全面的青年教师800多名,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利用国家特岗教师计划招录教师649名;高中阶段教师由各校按需自行招录,三年共招录教师68名(硕士研究生9人)。同时选送261名优秀初中毕业生和高考二本以上上线考生参加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今年首批31名免费师范生正式走上工作岗位,这些新进教师为队伍注入了活力,大大优化了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和专业结构。同时,有效治理了“吃空饷”和在编不在岗现象。扩展培训层级提升了教师实力。尽管平江县县级财政拮据,但县财政每年预算专项师训经费均在120万元以上,全面完成了对各学段任课教师的第一轮新课程通识培训,累计培训7000多人次,新课程科任教师持证率达100%,现阶段的培训已与课堂改革相结合,提升到着力提高课堂效率这个层面上,先后组织3000多名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各类新课程培训,选派400多名青年教师到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等省内外名优学校跟班学习。与此同时,邀请江西金太阳、省教科院、湖南一师等单位的专家来县讲学21堂次,参训教师达1500多人。津贴制度提升了教师幸福指数。在足额预算教师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基础上,边远山区教师和县级骨干教师每人每月由县财政补助100元,此举更加激发了教师对工作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1998年平江县顺利通过“两基”验收后,教育事业开始了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转变,各类教育也趋于协调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推进。平江县把“普九”作为富民强县的首要工程来抓。一方面,进一步健全了县、乡、村党政和教育三级双线保学控流机制,全面落实保学控流责任,2010年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 100%,巩固率由五年前的93.5%上升至98%以上,“三残”少儿入学率达92.7%。另一方面,实行免费教育,加大助学力度,严格按政策发放公用经费和贫困寄宿生补助,积极倡导社会各界捐资,保证了贫困学生的顺利入学。同时,健全了党政、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育人网络,特别注重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爱与教育。以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组织开展了全县中小学科技节、艺术节、田径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每年全县举办的文艺汇演、艺术竞赛在500余场次以上,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逐步提高,思品合格率小学生达到100%,中学生为99.8%。高中教育高效发展。通过创优、提质、扩容,普职高招生比例基本持平,平江一中、平江七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显著提升,综合排名均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平江二中成为全市农村高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平江三中、平江四中异军突起,进步显著;楚才高考补习学校二本以上上线率达77.5%,居全市同类学校之首。县职教中心建设得到加强,充分发挥了统筹、组织、指导功能,统筹全县职业教育发展和各类技能培训,逐步形成了“干部培训进党校、技能培训进中心”的局面。县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对口招生一、二本上线率达50%以上,学生参加市职业技能比武,综合排名全市第二。学前教育发展迅猛。2008年,投资600多万元成立的县幼教中心,成为了全县幼儿教育的一面旗帜。每个乡镇基本上都举办了一所中心幼儿园,同时,随着三市小神崽、岑川双语、安定蓓蕾等大批投资大、规模大、办园水平高的民办幼儿园的崛起,平江形成了以县幼教中心为龙头,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的格局。2010年学前一年教育普及达98%,三年前教育毛入园率72.9%。成人教育增效发展。进一步规范了乡镇农校建设,配备了专兼职教师,通过办夜校与利用远程教育等形式,5年来累计培训各类人员25万人,其中农民工占了80%以上,很多人依靠技术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特殊教育稳健发展。县特教学校在校学生93人,成为全市最大的县级特校,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学生舞蹈节目《飞想》获市一等奖,并将代表岳阳市赴省参赛。“尽管前行的道路还十分曲折,但有县四大家的高度重视,有各部门和乡(镇)村的大力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共同关爱,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平江教育人一定能办好让百万人民满意的大教育”,平江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定辉自信而坚定地说。(邓卫中 何 龙 艾树森 唐 斌)
第五篇:中国教育报文章简单粗暴体罚学生是教育大忌
简单粗暴体罚学生是教育大忌
11月24日,河南新郑市某中学一名高一女生因为早读迟到,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口。几分钟后这名女生晕倒,送往医院后被确认身亡。这名女生是住校学生,平时健康活泼,只因当日打扫宿舍迟到了几分钟,便被罚站在冬日寒冷的教室外。
一个鲜活的生命消逝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又摆在人们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体罚学生为何屡禁不止?
近年来,因学生犯错误而被老师罚站于教室外的新闻屡见不鲜。有迟到被罚站的,有上课不守纪律被罚站的,也有完不成作业被罚站的,还有请不来家长被罚站的。有站一节课的,有站一天的。因被老师罚站,有热晕的、冻病的,有离家出走的,甚至有受辱身亡的。但让人吃惊的是:一次次血的教训,一件件惨痛的悲剧,并没有让我们醒悟,对学生的体罚现象仍屡禁不止。
原因何在?据笔者对部分教师的调查,主要有以下“理由”:一是觉得学生难管,不体罚不长“记性”;二是认为不让学生上课可以使其痛改前非;三是教室外罚站既可让其反思,又不影响其他学生上课;四是可以以儆效尤,对其他学生起警示作用。一些教师还认为,当今孩子太娇气,惩罚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体罚也必不可少。甚至连近日被热炒的“狼爸教育”也成为支撑“棍棒打成器”的依据。
果真如此吗?首先,剥夺孩子上课的权利是违法的。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由此可见,教师把学生赶出课堂、不让其上课,已涉嫌违法,教师压根儿没有这个权利。其次,惩罚教育并不是体罚教育。惩罚的确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正如教育专家所言“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特别是当今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不大能承受挫折,适当地进行惩罚教育是有必要的。但惩罚并不是体罚,批评教育可以但不能侮辱人格。每一个教师应该自觉做到“惩罚不滥用,体罚不能用”。
对教师来说,将学生赶出课堂、令其在教室外罚站,可说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但实际效果又如何呢?有多少个学生因被罚就学习好了、尊重老师了、遵守纪律了?你不让他听课,他只会学习更差;你侮辱孩子的人格,便是将屈辱的种子植入他幼小的心灵。
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让鹅卵石臻于完美。”教育从来都是“润物细无声”的活儿,粗暴往往是无计可施的下策。这就是古今中外,“爱的教育”总是胜于“体罚教育”的原因。允许人犯错并给人改错的机会,对成人尚且如此,何况一个孩子?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是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没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如果没有爱,园丁将不再是红烛,教坛还何谈神圣?
愿我们汲取并反思这起教训,愿此类事件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