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探索 反思 发展——庄浪二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总结

时间:2019-05-12 15:2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验 探索 反思 发展——庄浪二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验 探索 反思 发展——庄浪二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总结》。

第一篇:实验 探索 反思 发展——庄浪二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总结

实验

探索

反思

发展

——庄浪二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总结

在省教育厅和市、县课改办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庄浪二中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一年来,我们本着“实验、探索、反思、发展”的宗旨,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探索对策,在反思中寻求发展。下面就我们的探索向各位领导、专家进行汇报:

一、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方案及思路

(一)制定出了比较系统和完善的新课程配套方案,使学校新课程实验有章可循

自从全省高中课改启动大会召开后,学校就着手研制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以及新课程教师培训方案。接着,根据省教育厅下发的一系列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配套文件,我校拟定了新课程实验配套方案的研制计划,将任务分解到相关处室。目前,学校研制出了22个配套方案:并形成了《庄浪二中新课程指导手册》,具体方案有:

1. 2. 3. 4. 5. 6. 7. 8.

庄浪二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庄浪二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宣传工作方案 庄浪二中教师培训方案

庄浪二中2010年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实施方案 2010—2011学年甘肃省普通高级中学新课程设置指导方案 庄浪二中新课程设置方案(初稿)庄浪二中模块教学实施方案(试行)

庄浪二中2010—2011三个学年度选修课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第七类,宣传类:新课程宣传方案;

第八类,信息技术建设类:信息化建设方案。

这些配套文件和方案,基本上涵盖了高中课改的几个重要方面。

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学校要求各处室认真学习省上出台的课改配套文件和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坚持全校一盘棋思想,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既要认真落实省上课改文件的精神,又要创造性地制定学校层面的工作方案,使其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

根据方案,学校建立了相应的课改领导和组织机构,明确了责任。

评价体系的建立,对新课程实验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也是各种方案中的难点。学校将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作为专项课题进行研究,制定了研究方案,校长亲自召集会议进行多次讨论,并向全体教师征求意见,最后形成了试行稿。

(二)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整体把握,全面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及时总结

整体把握:是指把我校实施新课程作为一种重新优化和构建学校文化的一个历史机遇,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小生态环境。

全面设计:广泛收集课改经验,制定我校的相互协调、统筹兼顾的各种方案、制度、规程,力争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

有序推进:新课程实施是一个新问题,需要按计划有序推进。

重点突破:课堂教学是重点、难点,也是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攻克的难题。

及时总结:新事物计划得再好,也需要及时发现问题,组织教师解决问题。因此,各层次的反思会、总结会、工作会一直是学期的重要工作。

二、我校推进新课改的一些突出做法

我校先后修订了《庄浪二中教师教学过程评价方案》《庄浪二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评价制度》《庄浪二中研究性学习任教老师评价制度》《庄浪二中考试管理办法》等,对过程的管理评价,极大地促进了师生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

(四)改革课堂教学,畅通教与学方式转变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的主经脉,课程改革要以课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搞好课改实验,必须抓住课堂教学改革,我校对课堂教学改革作了以下尝试:

1.内化理念,驾驭新课程。

(1)我们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相关的资料。要求教师要做到精读、细读,体会、内化新的理念。

(2)学校在教研组建设中展开以“新课程、新标准、新理念”的主题教研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探索新的评价观念,让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收获,找不足,总结经验扬长避短。

(3)以写好教案为阵地,以撰写教学后记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2.开展集体备课,强化课前准备。在教学目标上,要求教师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移。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教材,而且是通过知识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能力。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同时鼓励全校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鼓励教师抛弃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感困惑的往

6.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学校加大了投入力度,完善校园局域网,每间教室高标准装配电子白板。除加强硬件建设外,我校还注意加强软件建设,组织教师培训,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教学效益。在施教过程中,广大教师积极采用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教师努力学习课件制作技术,积极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为学生全面自主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一年来,有多名教师在各级教学比武、教学课件评比等比赛中获奖。

(五)校本研训,在摸索中促进教师成长

学校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的迅速扩大,年轻教师比例节节攀升,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我校基于自身的现实,提出了“强化校本教研,优化教师队伍,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开展校本研训活动为切入点,初步逐步形成了自主、互动、开放的研训机制,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示范引路,构建浓郁的研训氛围。每学期开学由教科室牵头部署全期各类课型的研究课,教学骨干人员开设示范课,将研训引向深入,成熟教师开设公开课,年轻教师、新教师上好汇报课。

2.实施青蓝工程,安排新老教师拜师结对子,强化教研组活动,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加强校本教研,使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提出校本课题,把切题准、操作性强、实用价值高的校本课题确立为校本课程。

3.以教学案例研究为切入点,提高研训实效。真正能让教师感兴趣,乐于去研究的课题一定是来自教学当中的实际问题,核心是问题的解决。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的行动研究,是校本研训的有效途径。各备课组成立以组长牵

质评定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班级评定小组。

2.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在评价中注入新功能和新技术,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地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能力。印制《庄浪二中学生成长手册》和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个人成长过程各个阶段的表彰、优秀作业、作品、好人好事、反思与体会、成长的规划等),并作为今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依据之一,力争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校园艺术节、学校田径运动会等,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展现自己,让他们良好的个性得到张扬。稳妥地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在评优时的权重,以利评价的导向功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以评价为切入点,促进班级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让评价成为班主任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桥梁,成为学校管理的推进器。我们有必要坚持不懈地贯彻下去,使之不断完善、不断深化。

4.评定程序:学生自评——班级评定小组初评——年级综合素质评定小组总评——素质评定领导小组综评——公示——综合素质评定领导小组终评

(七)学分认定,以严格的程序保证客观性 1.学分认定原则

(1)学分认定应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2)学分要求尊重被认定者的主体性,提高被认定者在认定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3)学分认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应该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

社会、生活调查、实践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远未形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从小学到中学的系统工程,非高中三年内所能奏效,尤其是在小学与初中“减负”后,学生对高中学习的艰苦性心理准备不足,高中课程的大容量、高要求、快节奏使学生普遍感到不适应,甚至加剧部分学困生的厌学情绪。学生素质达不到新课程的要求。

3.教材:教材的编排体系变化大,出于培养创新意识的教材编写模块化其用情至善,用心良苦,但易使知识缺乏系统性,甚至超越了学生的认知实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现有配套练习册不能很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般难度偏大,教师在编写习题的尺度上也很难把握其准确性,易加重学生负担。

4.实验设施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通用技术任课教师的培训问题。5.如何解决班额过大,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新课程的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目前班额过大的情况下无法满足学生选课走班的要求,行政班与教学班的管理是个难题,另外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特别是教师的备课量明显加大,负担明显加重,有待解决。

课程改革是是一个民族发展、振兴的理想和希望,作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就是要缩小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差距,努力实现教师、学生、课程、评价(高考)的和谐发展。课程改革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研究的课题还很多,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将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办人民满意、领导放心的学校。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实验总结汇报

课改实验阶段小结

新世纪初,由国务院、教育部推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现了从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六方面的转变和改革。

新课程实验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教育实验不同于其他的实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一、精心组织,认真规划,措施到位。

1、深入学习,提高认识。新课程,新理念,学校领导在我市课改启动前就有了清醒的认识,因而在首批国家课改实验区开展课改实验后,就注重新课程精神的学习。尤其在市教育部门组织参观学习、动员培训后,更是反复学习《纲要》和《课程标准》,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增强课改实验的自觉性,把课改工作作为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

2、认真规划,制定方案。根据课改实验方案,我校结合校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改实验方案,即通过课改实验,锻炼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凸显办学特色,树立学校整体形象。因此,我校课改实验的主要目标就是: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校本管理模式,建立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科学有效、富有特色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模式,制订符合课改精神的师生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3、健全组织,措施到位。学校中、小学部分别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教导处负责学科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教科室负责课题指导管理,党政办负责课改实验宣传报道,政教处、大队部负责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总务处负责后勤保障。学校每月召开一次课改例会,并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如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汇报制度、总结制度、考核制度等,以此规范各部分及实验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课改理念的行为化。教导处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结合校情,科学地安排了课程表,将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纳入课表中,体现课改要求。

二、加强培训,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1、先培训、后上岗。做好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这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进入课改前,我校先让一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的骨干教师培训和高层次的课改培训,共计25人次。每年暑期,学校又将担任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安排参加市、区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教师参加培训后,投身课改的意识得到增强,较好地把握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确立了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思想认识基本统一到《决定》和《纲要》上来,为课改实验做好思想准备。

2、着力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本着“学校即教研室,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我校在校本培训上明确思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实效。培养的总目标就是树立新课程要求的教育观念,切实提高实施新课程需要的教育行为,以形成新课程需要的综合素质。为此,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实行责任制,保证培训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校本培训形式上分通识培训和专项培训,方法上注重讲座与实践、观摩、研讨等参与式培训相结合,走“学习——实践——研讨——再实践、再研讨——提高”培训之路,从而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动机,调动教师积极思考和实践。开学至今,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和部分骨干教师为全体教师共作课改讲座12次,其中通识培训有效地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增强了课改的意识。每周的教研组活动,在活动上时间上予以保证,让同学科教师有时间去听研讨课,组织教师用新课程理念去讨论分析实际教育行为,并让执教者作教后反思,了解与教育观念之间的差距,研究提高或调整的措施,实实在在的实践,解放了教师的手、脑,浓厚了研究氛围,解决了心中疑惑,转变了教师角色,对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有深入的理解和尝试。

3、加强学习教育,倡导新型师生关系。(1)、进行师德规范教育。实施新课程,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学校领导根据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听到的有关反映,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师德规范教育。为此,学校提出“立业德为首、执教品为先”的师德要求,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倡导四种精神:甘为蜡烛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身作则的表率精神和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以此激励广大教师自觉主动地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学校还进一步完善了监督制度,通过师生家长问卷来测评教师师德的满意率。

(2)、倡导新型师生关系。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校为革新师生人际关系,依据新课程理念建立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法律权利,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的发生;二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尤其是学困生和问题学生;三要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保护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四要学会正确评价学生,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体验成功;五要尊重家长,对家长校访要热情接待。以上要求的实质就是营造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心理氛围和轻松的学习环境,为激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服务。

(3)、举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纲要》明显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此,经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决定,所有任课教师必须参加学校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从出勤和制作一般性课件两方面考核教师。分期系统学习了课件制作。教师们参培积极性高,培训效果较好,不少教师从不会使用电脑到能制作课件,为自己上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扫除了障碍,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4)、组织课改知识考核。为营造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我校在对全体教师进行通知培训的基础上,采取了书面考试的形式,检查教师对课改理论的了解程度。试卷题型有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三种形式,任课教师均参加了考试,总体效果良好,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使新课程理念较快地被教师所认同。

三、着力课堂,加强校本研究,共同发展。

1、教研组课标学习。通过学习,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系统地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具体地综合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之中;(2)大力倡导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3)突出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4)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

2、加强集体备课。各教研组每周一次,具体要求是教师先自备,再教研组集中讨论,后形成自己研究课的教案。集体备课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加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研究意识。

3、举行课改专题研讨。在通识培训和各教研组学习的基础上,我校每学期举行两次课改专题研讨活动。讨论主题就是:学习课程标准的体会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通过研讨,教师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理念,形成了一个共识——课程改革的重心在课堂;其次,各学科教研组增强了集体备课的意识,有助于扎实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第三,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中要多创设一些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境,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增加交流机会;第四,评价引起教师的广泛关注,师生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尽快出台新课程理念相符的评价制度,已成为我们课改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4、进行课堂教学研讨。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过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我们首先开展了课改实验教师达标课认定活动,要求每位教师的教学必须达到性课程的要求。其次,以校内每周的示范课、研究课为主,组织教师听课,集中进行点评交流,教师听课后都能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亮点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并提出更好的教学设想,基本达到了一课一得的目的。此外,我们抓好每周的随堂听课工作,组织同年级或同学科教师听评课,就日常教学如何体现课改精神进行探讨。课堂的教与学已有三大变化:

一、凸现学生活动,学生学习已由被动渐趋主动;

二、老师角色已开始渐变,由传授知识转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三、信息技术运用意识逐步增强。

由于深入进行了以上课改实验活动,我校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各项教学竞赛活动中都能获得骄人的成绩,去年秋的三大比武活动中,我校派出的四位选手有三人获市一等奖,一人获市二等奖。

四、整合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鲜明办学特色。

1、强化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就发挥社区和校内课程资源的优势作了几次讨论,将消防支队作为德育教育基地,将襄江商场作为社会劳动实践基地;把交警三大队和屏襄门派出所作为安全教育基地,把图书室、信息技术中心等作为探索性、信息化学习基地,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同时也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2、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我校结合时代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开发了《安全自护教育》、《古诗文欣赏》两项校本课程,并做到了有课表、有教材、由专任教师,正式进入实施。目前,我校正着手开发第三项校本课程,即《雷锋精神伴我成长》。

3、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校先安排综合实践讲座,让老师们了解它;其次,学校组织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选,再次,课改领导小组在日常工作中,组织几位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活动效果令人十分满意,学生在“考察”、“实验”、“做”、“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体验,发展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过去两年中,积累了一点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方面的经验,并建立了自己的劳动实践基地。

4、发挥网络教育效益。教育领域,网络信息成了教育的重要资源,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科教师的培训要求,为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开展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因此,学校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局域网栏目设置以校园教育教学为主,专门开辟了“课程改革”栏目,将学校课改实验方案、校本培训方案、课改专题讲稿等输入其中,便于教师上网查阅,及时了解学校课改进程及相关要求。为方便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信息处初步对校园网资源库进行规划建设,建立了语、数等学科资源库和以校园网站搜索为主的参考资料收集、查询系统,让教师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获取所需求的信息资源。良好的起步将为今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奠定基础,使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在提高师生素质方面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五、开展课题研究,注重研究过程,促进课改深入。

1、科研带动课改工作。学校领导重视以科研为先导,引导教师将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课题带动、提升实验,让教科研成为课改工作的助推器。学校各学科组结合龙头课题制定了子课题,使每位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的研究专题。

2、突出重点课题研究。我校在实施课改过程中,紧密联系课改目标,为课改服务,促进课改深入开展。学校将龙头课题的思想与课改精神融合在一起,探索学习方式的变革。

每学期,学校都邀请省、市、区教科研专家来校指导教科研工作,在专家及时正确的引领下,我校的教育科研焕发出勃勃生机。

六、注重课改宣传,浓厚课改氛围,争取家社支持。

1、校园宣传。课程改革需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期初学校就在对全体教师宣传课改精神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宣传,让学生知道课改是促进自身的发展,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敢于质疑,要学会合作,要善于观察、勤于动手。校园橱窗中出现了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和教师教改活动的图片,黑板报上有了生动形象的宣传内容,集体晨会上校领导作了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专题讲座,真正让学习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2、家社宣传。课程改革涉及面广,学校必须主动向广大家长、社区和各界广泛宣传课改精神,使学校、社区、家长在课改中形成合力,才能保证课改顺利实施。为此,我校每学期利用家长会举办课改专题讲座,举行教学开放周活动,让家长全面了解课改实验。从家长问卷反馈情况看,家长们对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了解,认为原来的一些教育观念应该改变,一味地以分数评价孩子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他们表示将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为孩子多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关注孩子的每一个方面。存在困惑与思考:

(1)、评价问题,学校就课堂教学评价作了专门研讨,教师在课中对学生评价基本上是鼓励性语言,领导及听课老师对执教者评价也逐步向“以学论教”方向上转变,但对学生多元化评价因教师能力、精力和家长认同在实施上存在困难,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因评价内容、标准而存在困难。(2)、社区教育资源深入挖掘还需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参与。(3)、课改是教育科研,教科研更多的需要理性的思考与研究,必须摒弃任何运动的形式。(4)、课改经费得不到满足,日常课堂教学因教学设备缺乏、教学软件不足,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个方向上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

第三篇: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总结汇报材料

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总结汇报材料

鹤壁市综合高中

按照 《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的要求,我校从2009年9月起积极稳妥地开展了高一新课改实验,实施新课改年级的实验教师共21人,学生人数320人。在三年的普通高中新课改试验期间里,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配合下,我校强化措施、稳妥推进,广大实验教师锐意改革,不断探索,高中课改进展顺利,态势良好,现将我校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体系,完善规章制度,措施得力 1.学习文件、制定方案:

2009年暑期学校就将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准备纳入了整体工作,成立了由明修选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德育、后勤的三位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主任为成员的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并制订了领导小组的五项职责,同时还成立了由教学校长为组长,各学科组长为成员的我校新课程实验教学指导小组,负责制定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必修课课时、必选课的开设、选修Ⅱ的设置等),组织学科教师进行校本教研,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等具体工作。

本着理念在先的原则,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学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精神,让全体教师较为全面地了解新课程实验意义、目标和实施的具体方案,树立迎接新课程的信心。为我校顺利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根据我市有关新课程试验方案的要求以及山城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我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学分认定管理方案(试行)》以及《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学生综合评价实施细则》,为高中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2.强化学习、重视培训:为保证高中新课程积极稳妥地开展,我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按照市教育局的安排,先后完成了由全体教师参加的新课程通识培训,由全体实验教师参加的新课程学科培训,学校主管领导还参加了由市教育局组织的赴福建新课程研讨班,学校自行组织部分骨干教师赴郑州、南阳、开封、洛阳、济源等地新课程研讨会,在校本培训方面,我校坚持专业引领与个人反思、同行互助相结合,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同时,为了使实验教师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除要求各备课组网上查找资料、资源共享外,学校还投资近5千元购买有关新课程的文本资料、录像光盘、新课程课堂实录等资料,供实验教师校本教研学习、参考,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能力。3.科研引领、注重实效:新课程实施三年来,教师们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解决新课程课时少与教材内容多的矛盾,合作探究与时间紧的矛盾,课程标准如何与高考衔接等问题。面对这些困惑,我们的做法是“科研引领,注重实效”。我校参与了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的《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组。期望在专家的引领下,实施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教学,目前此项课题正在试验阶段。另外就是强化校本教研。制定了《四十七中学集体备课制度》,提出了在集体备课中要做到“三定、五统一、一交流”,为确保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正常进行,由学校教学处和年级组为每一备课组选定备课时间和地点(均不在教研活动时间),并要求每个备课组提前一个月写出备课组活动计划备主管领导检查。为确保新课程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推进,使每一名学生在45分钟的时间里都能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除了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能够一视同仁以外,还要求备课组在每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后,都要出一套达标练习卷,并且以*号提示不同层次学生应掌握到的尺度,以保证学习尖子生能“吃得好”,学习中等生能“吃得饱”,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吃得了”。4.行动学习、促进提高:目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种培训收效甚微,究其原因,除了有教师自身的内驱力缺乏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重培训、轻实践、无反思。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反映在三个能力方面即业务能力、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而这三方面能力的提高,哪个方面也不是单纯靠培训能够解决的,而是要培训和行动相结合,更重要的是行动加反思。为此,学校在07年10月出台了关于《四十七中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意见》,在业务能力方面,实行以考带训,定于每学年开始前进行45周岁(含45周岁)以下的教师学科业务水平测试。范围:近3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精选,并规定连续两年成绩优异的教师,可以三年之内免考,并作为校内评聘、推荐各级各类教师称号的重要依据。在科研能力方面,除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以外,要求每位一线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教学反思,在寒假前举办每年一届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年会,并在校园网上开辟反思案例专栏。在教学能力方面,根据我校青年教师的1、3、5工程,结合教育局星级课达标活动,以公开课和常态课相结合的方式,适时举办新课程观摩活动,以次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二.以校为本,注重实践 在近一年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深深感悟到,在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上,要立足我校实际,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寻找教育的生长点,在实践中寻找工作的突破点。

1.对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我们是逐步探索,走向常态的:我们在高一第一学期的做法是,教师根据实际提出研究性课题,学生结合自身爱好及特长选择课题(即课题的提出以教师为主),每周拿出三个课时的时间进行课题研究,学期末,也组织了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展示,但通过调研和实践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人员太多;地点问题;兴趣问题;难度很大。上学期根据实际,重新修订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即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及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进行研究,并自找指导教师,(即课题的提出以学生为主,教师提出合理性建议)由课题小组根据实际提出课题的实施方案,进行研究。我们认为,这一做法,更加尊重学生特长发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进行研究,更具有实效性。上周刚刚开完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但又发现了一些问题:选题不合适;研究过程不科学;结题成果不规范。本学期又重新审视了实施方案,在原有的基础上,在正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先用4课时由主讲教师介绍诸如“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选题”,"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如何结题”以及研究性学习与高考的关系等。在进行研究。(费用问题)

2.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也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我们认为,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属通识技术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无论学生在高中毕业后继续升学或直接就业都应该学习这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为此,学校在通用技术专职教师缺乏的实际情况下,抽调一名物理本科毕业且电脑技术娴熟的教师充当通用技术专职教师,从2006年9月开始,在高一年级14个教学班全部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经过近一年的实践表明,这门课的开设确实收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提高了他们的技术素养,教师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广泛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随着本门课程开设的需要,学校在2007年3月又调入一名通用技术专职教师,并计划装配两个通用技术实验室。同时,这门课的开设,也锻炼了教师,发现了人才。我校的吴连江老师,在07年5月学校举办的新课程展示活动中,被市教研室发现,去年10月份受市教研室委托作为主讲教师参与了陕西省新课程通用技术学科培训,12月份又被市教研室聘为天津市通用技术兼职教研员。目前我校已有三名市级兼职教研员。3.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此次新课程实验,应以更新观念为基础,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关键,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突破口,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牢牢抓住课堂这一教育教学主阵地,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研活动,以多种课型为切入点,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教师专业发展:一是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增删教学内容、安排课时计划、确定三维目标及教学重点,尤其是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进行研究,精心准备,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在使用教材上的困惑,在实际教学中逐步使教师理解新课程、适应新课程。二是进行典型课例研究,每周选择一节典型课例进行集体备课,指派一名教师上这节课,教师相互听课,互相评课。一学期下来,每个备课组组织这样的课有10余节。另外,我们还发挥了示范校的辐射、引领作用,在市、区做新课程的研究课,其中,霍兰梅老师做的一节市级研究课,受到听课教师和专家的好评。穆恒老师、孔德明老师和吴俊华老师等也都做了区级新课程研究课。由于老师们是抱着学习和研究的心态做课,呈现的都是常态课,既注重课堂的预设,更注重课堂的生成,因而研究课在听课教师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三是要求每一名实验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实际体验,撰写新课程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吸取经验,在反思中总结不足,在反思中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新课程实施近以来,我校广大教师投入满腔热情,付出了艰辛劳动,新课程给学校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力求做到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模式上,逐渐形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的,学有兴趣,学有后劲。在教学策略上,力图实现四大转变:即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3)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

(4)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面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

三.几点困惑

1.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有些教师在“背”着新课程的同时还“抱”着旧课程,还不能完全摆脱旧的模式;对新课程与考试评价特别是与高考的关系还不能很好理清,另外,与新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缺乏,原有的资源还没有完全进行重新整合配置。

2.过程评价的形式、内容和实效三者还不能做到很好的统一,导致过程评价实施缓慢。加重过程评价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部分,我校在过程评价方面做了积极地探索,制订过程评价方案并积极落实,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习惯了原来的单一评价而还不习惯多元综合评价;二是感觉评价的过程太复杂,填写内容多,操作起来困难大,实际是还没有找到常态的多元评价方法;三是把评价表集中到一个部门统一汇总工作量很大,而又缺乏实效性。

3、对于如何处理新教材内容多而课时紧的矛盾,如何有效的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及如何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实现等所有这些操作层面的问题都是我们今后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逐步探索的。四.今后的工作构想

1.进一步探索适合我校对教师、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探索出促进学生成才、教师发展的评价方式方法,追求体现评价的主体多元性、过程性和发展性特征。研制《学生成长记录册》、《学生成长记录袋》、《教师成长记录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建立多元化、新型的评价体系。

2.学科组要进一步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换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策略的四大转变;建立学生个性化的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制度。

3.开发校本课程,开设丰富多彩选修课,加大选课指导力度。力争在三年内开发出具有标志性的校本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进而构建出含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校本课程、选修课程等四类具有我校特色的四十七中学课程体系。

以上就新课程实施情况作了简要的汇报,我们的认识、遇到的困惑以及今后的构想。新课程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必将使学校从现在的进入新课程、到逐步适应新课程最终到全社会都能够欣赏新课程。在践行新课程的过程中,使我们的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发展。

2008年3 月20日

第四篇:新课程实验前期准备及启动实施情况简要汇报

新课程实验前期准备及启动

实施情况汇报提纲

我校2010年高一招生1548余人,设行政班18个,平均每班85人,这一批学生将是我校第一届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一、领导重视

根据市教委要求,我校成立了高中新课程工作领导小组,梁光建校长和分管教学副校长刘华坤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专业工作指导小组,负责落实高中新课改各学科日常具体工作,研究布置新课程实验工作。我校分管领导还多次学习考察兄弟学校的课程改革情况并就教师培训等的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课程安排

数学5+1(研究)语文5外语5物理3+1(研究)化学3+1(研究)生物2地理2 计算机1 政治2 历史2 音乐0.5美术0.5 体育2 通用技术(下学期执行)健康教育1课外活动1 班会1 综合实践(由语文.外语教师执行)

三、教师培训情况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我校所有新学年即将担任高一新课程的老师均参加了培训活动,教务处自始至终参加和组织了培训工作。首先学校进行动员培训,暑假期间我们还组织了远程培训。培训开始前,我们召开了高中教师及行政人员和参训老师参加的动员大会,校长梁光建在会上强调了这次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培训的纪律与 1

要求;全体高一教师也十分重视这次培训,许多教师添置了新电脑以便完成培训。

“将培训送到每位教师手中,让教师得到真正的实惠”我校教师通过学习的平台进行作业提交、主题探究、辅导答疑、学习评价、查看成绩,是这次培训的特色。从通识培训到教材,再到实践演练,整个学习过程使我校老师们感受到了新课程带来的压力。与此同时,我们安排全体高一教师教师参加了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工作。

通过培训,我们要求上岗教师、教研员和专家组成员从整体上把握高中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征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理解教材多样化的本质内涵,并能够根据本校实际创造性地选用和评价教材。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开阔思路,为校本课程开发寻求方法。

通过培训,老师们学到了许多新课改的新理念,以及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方法策略,这使我们在新课改过程中少走弯路有很大的帮助。

四、经费筹措及改善办学条件情况

我校在经费极度紧张的情况下,着手准备添置教学设备尤其是适应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和通用技术课所需专用教室、实验室、实验仪器;积极创设课改条件,尤其是学校规划布局和硬件设施,保障新课程顺利推进。各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努力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引进、开发和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五、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我校建立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分制、选课制、走班制等教学管理制度及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我们将着手建立符合新课程实验要求的、学校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普通高中学校评价机制;根据新课程下教师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的原则,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元,以及担任新课程教学教师的政策激励措施。

五、学校教学工作情况。

按照新课程实验课程方案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课程设置方案。我们学校根据要求和条件开设选修课和技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努力开发校本课程。我们学校还将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设置了丰富多样、多层次的选修课程,并实行学分管理。每个高中生除了学好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还可以进一步选修其他的相关课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规划人生的实践机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开设将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的形成,促进同学们个性化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升学深造、就业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六学分管理

学校根据重庆市普通高中学分管理办法制定了适合我校的学分管理办法。

七、存在问题

1、班额过大导致讨论等新教学模式执行难

2、教学硬件设施不达标,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条件不足

3、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式及个性性格干扰严重

4、课时严重不足而课本内容容量大

5、现行高考制度尚不明确,教师深感困惑

6、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习惯改变需一定的时间

安富中学教务处

2010年9月28日

第五篇:C2909春季小学新课程实验实施总结

仁怀市有德小学

2008-2009学第二学期 新课程实验专项工作总结

在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学校始终坚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校园,创造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这一理念,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课堂教学变革为主线,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依托,以师生评价改革为突破口,注重校本培训,强化校本研究;边学习边实验,边实验边反思,边反思边调整,边调整边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成长,在改革中发展,积极推进新课程实施,扎实开展新课程实验。

一、抓住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课改实验的主力军,其理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程度决定了课改的成败。为实现“谁最先掌握规则,谁就能领跑”的目的,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我们明确了“以校本培训促进观念转变,以校本研究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一)注重校本培训,提升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指南,是实践的先导,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课程改革,离不开现代教育理念的支撑,离不开教师对原有教学行为的深刻反思和对新课程的深刻理解。因此,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新课程的前提和关键,实现观念的转变基础是培训。我校拓展培训途径,以“走进新课程” 为主题,以“四项结合”(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相结合,外出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学历进修与业务进修相结合,专业学习与综合学习相结合)为实施策略,以“科研论坛”为载体,开展了多形式、多层面的新课改培训学习,为教师重塑课程观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强化校本研究,促进教师成长。

教学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是当今世界教学研究发展的共同趋势。因此,我们以强化校本研究为抓手,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健全校本教研组织制度,坚持“专业引领、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策略,促进校本教研的扎实开展。

(1)构建校本教研组织制度。

在学期初,学校根据新课改要求进一步调整了教研组,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在新课程实验教师的安排中,采用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策略,在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安排上采用相对集中的办法,形成了“兼而不散”,便于合作的格局。为促使教师新课改理念的形成,促进教师适应新课改,我们围绕新课程实验,构建了“集体备课”与“综合教研”相结合的常规校本教研模式,单周为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重点是对教材的钻研、教学的设计和实践的反思。双周为教研组集中综合活动,重点是专业引领,理论学习,课例观摩,问题探讨。组织制度的落实保证了校本教研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2)构建过程管理制度。

在新课程实验中,我校实施了“随堂听课——个别反馈——发展性评价”的过程管理制度。随堂听课及常规调研由学校教导处牵头,学校领导、相关学科组长、教研组长共同参与;随堂听课由领导深入,听课人员认真作好听课笔记并填写好随堂听课记录本,并在两天内将随堂听课及常规调研情况向有关教师交流与反馈,并进行个性化、发展性的评价。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对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和过程评价。

(3)构建新课改校本教研活动参与的考评机制。

我们将教师在新课改中参与教研活动的数量及质量,与教师奖励、考核及教师职务晋升挂钩。考评内容包括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参与及实绩,在“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教学反思评比活动中的表现等。

2、实施“集体备课——个性化教学”的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为实现教育创新与管理创新,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与个体优势,促进每位教师的提高与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素质教育进程,我校自本学期起实施了“集体备课——个性化教学”的教研模式。其具体的操作过程为:个人钻研——集体研讨——专业引领——拟订“共享资源”——个性化修改——课前精心准备——因材施教——课后反思——总结探讨。具体以“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的方式开展活动,以确保活动的常规化。要求各备课组内的各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要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促进组内每位成员共同提高。学校领导、县市级学科带头人定期参加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的活动,适时指导和开展活动质量的考评。“集体备课——个性化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节省了各教师书写教案的时间,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师间的合作,扩大了我校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提高了备课质量,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3、与教育科研同行,构建课题研究式校本教研活动。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现象,我们实施课题带动策略,把课改实验建立在教育科研基础上,以“新课改实践中的问题”为科研起点,开展科研、教学、培训三位一体的课题研究模式,引导每一位实验教师进入研究状态,不断研究和解决课改实验中的问题。实现了理论灌输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转变,实现被动培训向自觉行为的转变,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4、搭建交流展示平台,焕发校本教研活动的生机与活力。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参加了以片区为单位组织的送课下村校活动。活动中,我校教师人人参与,体现群体与个体教学理念的交融。通过评析与交流,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并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课,通过交流与点评进一步强化了新教师的课程观、教育观与学生观。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我们的教师不但要具有新课程理念,而且必须具有与教学理念相一致的教学行为。我校重视课堂教学研究,努力实现教师自身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

二、把握重点,倡导学习方式转变

先进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来体现,再好的教学改革设想也必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和完善,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立足课堂,通过改变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1、转变教师角色,构建民主、平等的新课堂。

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课改实验中,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新教师汇报课、教研课以及随堂听课中,我们看到了师生关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我们的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不再居高临下地要学生接受学习,努力尝试着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合作、互动的新课堂。

在新课程观下,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不是最重要的。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国家级实验区形成的“生成——探究”式教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在“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合作探究——产生新疑”的课堂教学尝试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我们看到也体验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性是新的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与传统学习方式中的被动性构成鲜明的对比,两种方式在学生的具体学习生活中分别表现为“我要学”与“要我学”。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多方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开展有探究意义的学习活动——变“教我学”为“我能学”。老师引导学生开展有探究意义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例如,汉语拼音的学习一直是学生入学以后遇到的语文学习的第一个难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难。但在今年的拼音教学中,我们把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发音要领,不计其数遍地带读,学生枯燥地听、机械地跟读这样一种拼音教学转化为学生主动发现尝试、自主探究的学习,让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学习过程。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变“个体学”为“同伴学”。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开展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在小组的合作交流中,同伴之间集思广益、协同努力、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三、我们的收获与困惑

(一)新课程实施半年以来,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校的新课程实验工作比较扎实,进展情况良好,主要体现在:

1、理念得以更新。通过广泛的宣传,深入地培训和积极的实践,有效地更新了全校教师的教育理念,对促进教师成长和教育行为的转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的教师正在从理念走向实践。

2、教师正在成长。教师普遍认同新课程,课改实验热情高,自我反思能力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强了,教师间合作交流的现象经常出现了,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正在成长。

3、课堂更趋活跃。课堂正由封闭走向开放,从重教案到重生成,从重传授知识到重学生发展,从重教学结果到重活动过程和情感态度,从重文本到重生本,师生关系更趋和谐,学生主体更显突出。

4、学生兴趣浓厚。课程改革中教材的变化、教法的改变、学法的更新,使实验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学习行为由“被动”转向“主动”,学习情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实践体验让学习走向生活,合作学习使学生分享学习的快乐,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尝试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二)在课改实施中,我们也碰到不少问题,主要有:

1、管理层面:课程改革的新思想与教育管理的旧制度之间的矛盾;如何建设与新课程相符的学校评价、教师评价等。

2、教师方面: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现实的教学行为之间的差距;教师与教师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新理念的高要求与教师工作量较大之间的矛盾等。

3、教学层面: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和追求个性化学习之间的矛盾;大班教学资源的有限性和个性化教学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基础与创新的关系;课堂活跃与课堂常规之间的矛盾;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自主的发现学习之间的有机融合等。

新课程实验需要我们热情地迎接,积极地实施,科学地探究,稳妥地推进,理性地思考。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我们的脚下。

仁怀市有德小学 2009年5月29日

下载实验 探索 反思 发展——庄浪二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验 探索 反思 发展——庄浪二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反思与总结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反思与总结(一) 重庆求精中学江绪华随着新课程在我校深入推进,一月来对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感受较深收获颇丰,新课程内容改变了过去的‘难、繁、偏、旧’和......

    小学英语实施新课程的总结与反思

    小学英语实施新课程的总结与反思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使英语基础教育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于2001年秋季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

    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反思

    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读书反思 初中语文(董富智) 目前,正在全国分步实施、有序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

    (余干新时代学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高二学年总结汇报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高二学年总结汇报 学校:余干新时代学校 2008年7月我省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同时我校被指定为新课程省样本学校,这就重新定位了我校在全省高中学校中的地......

    课程实施水平汇报总结:以内涵发展铸特色品牌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课程实施水平汇报总结:以内涵发展铸特色品牌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新教育下的教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