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职业工学院开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5:2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沙洲职业工学院开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沙洲职业工学院开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第一篇:沙洲职业工学院开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沙洲职业工学院开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沙洲职业工学院创建于1984年7月,是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办学25年来,沙工连年被评为张家港市文明单位,2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连续7次14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2007年10月沙工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评估专家对沙工“根植张家港、融合张家港、服务张家港”的办学特色给予高度评价。

2006年7月,张家港市委、市政府投资建设沙工新校区。2007年9月,新校区交付使用。新校区占地面积856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8.3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为10亿元。目前,沙洲职业工学院和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共用一个校园,既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目前我院共有教职工315人,其中专任教师218人,教授、副教授94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86人,在读硕士、博士学位的57人。有江苏省教学名师1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5名。“双师”素质的教师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70%。

一、我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院一贯重视专业建设,将专业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并以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作为学院内涵建设的龙头,带动和推进其它专业的建设。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我院于2002年启动并实施了院级品牌与特色专业的创建工作,制定了《沙洲职业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实施办法》、《沙洲职业工学院特色专业标准(试行)》、《沙洲职业工学院专业建设奖 励办法》等文件,并遴选出国际贸易、纺织工程、电气技术与自动化及计算机应用专业为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3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经过近三年的建设,于2006年10月正式成为省级品牌专业。2005年我院对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进行验收评估,确定国际贸易、纺织工程、电气技术与自动化及数控技术专业为院级特色专业,在各方面都给予优先资助和重点建设。

在加强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学院紧紧围绕“根植张家港、融合张家港、服务张家港”的办学特色,为不断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努力培养适应一线生产的应用性高级技术人才。学院以张家港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为依据,及时进行专业的整合和调整。重点发展与张家港产业结构相匹配的机电、纺织、建筑、外贸类专业,把创品牌、特色专业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龙头工程,进而带动全院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正是有着清晰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和明确的办学思路,使得我院的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6年7月和2008年7月,作为我院特色专业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和“数控技术”专业先后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8年我院启动了新一轮的院级品牌、特色专业遴选建设工作,截止2008年10月底,共有7个专业申报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评选。对照特色专业标准,经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了建筑工程技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会计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四个专业为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二、学院在创建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方面做的主要工作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特色专业创建,组织机构健全

近年来在全国高职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我院抓住机遇、奋力发展,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设置与调整专业,使得专业的发展有了雄厚的市场基础。学院重视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成立了以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务处处长、各系主任以及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点所在专业的教研室主任组成的创建领导小组。各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点都制定了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的创建规划。

2、广泛调研、主动适应、科学定位,彰显品牌与特色专业的鲜明特色 我院在专业规划与建设中,较早地成立了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我院各专业通过技术岗位需求和能力素质调查、毕业生岗位能力需求调查、专业指导委员会年度会议调查、市人才中心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等多种方式广泛调研,了解社会对我院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主动适应、主动服务于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学院的专业设置主要涉及建筑、纺织、电子、机电、经管、外贸等,以适合张家港产业需要的机电、纺织、外贸为重点,兼顾适合苏州地区产业需要的建工、电子和经管。这些专业,或分别对应于本地区的现代制造业支柱产业(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数控、汽车、建筑、装潢、纺织、服装、电气等专业),或直接面对外贸外资企业(国际贸易、商务英语、日语等专业)、中小民营企业(财务会计、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和科技企业(电子信息、计算机等IT专业)的需求。

专业建设与改革中,我院充分发挥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示范带动 作用,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领域面向,强调工学结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专业核心学习领域的课程建设与开发;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努力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3、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品牌与特色专业的建设水平

课程建设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为了稳步推进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的创建工作,确保教学质量,我院早在2003年就出台了《沙洲职业工学院课程评估与课程建设实施办法》。2008年学院重新修订《沙洲职业工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我院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构建系级、院级、省级、国家级四级精品课程体系。2008年下半年,学院先后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课程改革专家的报告会内容和08年国家精品课程评选指标,组织全院精品课程负责人、教研室主任以及相关教师开展课程开发专题研讨会,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优化课程体系。学院专门成立由21人组成的精品课程评估小组,在12月初开展08年度院级精品课程说课、评选工作。组织全院精品课程申报负责人进行说课,仿真模拟操练,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专业评估奠定基础。

今年上半年,我院组织了新一轮的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点,共评出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点12个,院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点1个。其中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代纺织技术和数控技术专业的《纺织材料学》、《机强工艺与设备》、《机械设计D》、《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等四门课程榜上有名,其他入选院精品课程建设点的大部分均为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中的课程。同时为进一步落实和加强课程建设,分别举行了精品课程建设责任书签订仪式、院精品课程建 设研讨会、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经验交流会等。2009年我院《机械零件的普通加工》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立项精品教材,我院纺织工作系与华芳集团高级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的反映现代纺织企业最先进技术水平的高职教材《棉纺工程》(第四版)2008年9月被教育部高教司确定为精品教材。

在相关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努力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实施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做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体现高职教育课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4、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2007年学院抓住新校区搬迁的机遇,开展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大规模建设,重点建设了机电、纺织、建筑、电子信息、经济管理等7个校内实训中心,学生拥有设备额从人均5000元增加到10000元以上。

各系在规划校内实训基地时,添置了大量生产型设备,建设一批生产型实训基地,吸引校外企业进校合作,建立与工厂完全一致的的“全真”实习环境。例如,学院与张家港冠联冶金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沙洲职业工学院机电生产型实训基地”协议,聘请该公司总经理担任生产型实训基地总经理,由企业派遣生产管理人员,专门为大型企业(沙钢集团、浦项集团等)配套生产零部件,这一生产型基地已经正式投产,在年产值将达到2000多万的同时,为机电类学生提供了全真的实习环境,真正实现了校企共赢。2008年学院“机电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及实训 基地建设点”。

张家港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且绝大多数企业都有沙工的校友,为学院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学生在企业开展岗位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学习。例如,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每年分别组织整班学生到一汽集团无锡柴油机厂、苏州长风机械厂等实习;纺织工程系每年组织所有毕业班学生到中国华芳集团、海澜集团进行毕业实习;建筑工程系的学生每年在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筑工程公司、监理公司和装饰装潢公司展开实习。建立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确保了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性环节的正常开展,也给毕业生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把实习实训放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全真环境中,使学生学习与未来工作岗位实现无缝衔接,有效地缩短了就业的适应期;同时,参与产学结合的企事业单位也在组织学生实习过程中找到了许多优秀的适合本单位的专业人才

为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台了《沙洲职业工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管理办法》,积极组织申报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认真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在院级项目开展的基础上成功申报四个省级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并顺利结题验收。今年我院申报2009年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8项。这些举措极大的促进了我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5、不断加强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适应社会对毕业生技能的要求,学校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求各个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点必须面向未来,优化并实施专业职业(岗 位)所涉及的专业职业知识与技能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统一的教学模块。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如开放式、多媒体和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动力。建立并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从而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如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代纺织技术通过对原有课程的整合与重组,增强了知识内容的整合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了主要用于纺织应用的实训(习)与实验环节,为学生取得纺织保全中级工证书、纺织CAD证书、纺织品检验与检测中级证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这些举措,使大部分学生达到了双证出校门的要求。

院特色专业建设点电气技术专业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强化学生使用实际生产设备操作、维修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取得电工资格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电气电子CAD证书;国际贸易专业要求学生取得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跟单员证书。由于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最近一届毕业生中,我院的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所在系的毕业生人均持证数分别达到4.16和2.25。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位置。

6、实施以研促教,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坚持走“产、学、研”的相结合的道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横向课题,这些课题大部分都是结合毕业设计、技能训练等教学环节开展的,学生参与了项目,得到了实际工程的锻炼,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在提高科研业务水平的同时,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为当地企业解决了工程技术问题,得到了双师型的训练。参与现代纺织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老师共发表教科研论文49篇,其中核心期刊36篇,SCI 检索6篇,EI检索7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承担各项课题研究15项,完成科技服务项目近30项,帮助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获得张家港市市级以上学术表彰或奖励12项,院能以上教学成果1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学院将重点规划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点现代纺织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电子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在为纺织、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的师生提供应用技术学习、实训的良好环境的同时,努力打造服务地方企业,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研发基地。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水平

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动手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了帮助这些专业建设好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或实训基地进行锻炼;(2)引进具有双师型素质的高级职称教师;(3)送青年教师进修攻读硕士或博士;(4)鼓励教师参加企业的横向课题和科研项目;(5)鼓励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

以上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实效。近三年来,学院攻读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数近50人,约占专任教师的1/4。特色专业建设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近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博士2人;青年教师中的大部分都取得了硕士学位。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都比较合理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他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青年教师也大部分都取得了硕士 学位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

8.制定鼓励政策,优先扶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

学校为了优先扶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制订了《沙洲职业工学院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奖励办法》,对参与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的人员专门进行奖励,对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所需的教学设备,给予优先投入。对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所需的师资给予优先引进。以确保品牌专业的建设。

9.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特色专业与品牌专业建设

学校在加强现有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的同时,每年都对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学校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取得了如下主要成绩和经验:

(1)紧跟本地区行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确立学生能力目标和专业培养方案,主动适应和服务于地方地方经济的要求,使之符合地方经济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2)围绕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整合性,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组理论及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各种需求。

(3)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一批掌握多种基本技能,注重应用、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4)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形成了一支勇于创新、锐于改革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以双师型教师为主的优秀师资队伍。(5)建立了以学生毕业率、学生成绩优良率、毕业生社会评价优良率为主要指标的教改成果测评体系。

(6)通过在教学改革中量化教师的科研、教学要求,形成了促进教师科研、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良性激励机制。利用地方大学与当地企业联系紧密的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创新能力明显加强。

三、我院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的改进措施与努力方向

二十五的勤恳办学,我院的特色专业与品牌专业的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学院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根植张家港、融合张家港、服务张家港”的鲜明办学特色,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为使我院的办学能更好地适应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地方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加大实践教学设施投入,最大限度地满足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的需要,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和物质基础;

2、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充分利用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张家港市企业众多的有利条件,力争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企业技术服务与课题研究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

3、继续以品牌与特色专业的建设与改革为契机,在整合教学资源、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实践中,加强锤炼专业特色,让品牌专业更优,特色专业更特。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我们将始终坚持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原则,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抓住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机遇,锐意改 革,奋发进取,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我市全面建设“协调张家港”、争当全省“第二个率先”示范区提供有力的人才培养和产学研服务支撑,把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办得更好,把沙工的品牌做得更强。

沙洲职业工学院 2009年10月

第二篇:信息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中期自查报告

信息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中期自查报告

建设情况、项目建设基本成效、项目经费使用、存在问题和拟解决方案等方面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2016年5月获批特色专业建设试点,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主要是四大块:

(一)教学改革,(二)师资队伍建设,(三)校企合作,(四)产学研。目前项目已经开展工作一年多时间,现将我院两个特色专业建设开展完成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设情况:

(一)教学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建立企业调研机制,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制定新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成立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团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制定学习领域的一体化课程标准,完成学习任务设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对上述核心要素关系进行处理,做到了“四个契合”,即: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契合;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契合;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契合;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与课程设置相契合。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通过以下五个途径进行调研:

(1)了解企业岗位需求 通过各大招聘网站发布的岗位了解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贴近的相关企业、行业的现状及他们对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2)与同类院校深入交流。

赴同类国家示范技术院校进行专业调研。调研主要针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学生实习就业、如何突出专业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学习和交流。

(3)深入了解毕业生及实习生的工作情况。通过毕业生及实习生的就业情况及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情况了解学生所从事的专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及岗位技能要求。

(4)参加学术交流会。

通过参加全国品牌及特色专业的学术交流会,学习同类高职院校的优秀办学经验。

(5)麦可思数据反馈。

以2014届、2015届学生为调查区间,通过毕业生回访座谈、电话访谈、借助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调查等方式开展了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调研,主要在教学满意度、离职率、月收入等方面进行了资料收集和分析

2、课程与教材建设(1)课程建设方面

针对2016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组建专业培养计划设计课程开发小组;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论证,划分课程模块。根据调研情况及时制订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并逐步建立相应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和案例库、录制微课视频。目前已经完成的任务主要有:

全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制订已经完成,相应的教学资源库、案例库、习题库正在不断补充更新中。

按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建设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据库应用技术》目前已经完成了配套教材的编写并即将出版;同时也已经完成了全书知识点的录制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后期制作即将于3月底上传到爱课程网。

(2)教材建设方面

把教材建设作为深化以行动教育法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开展“名师、名课、名教材”建设,组织高水平师资积极参与构建科学教材体系,引导教师将教材作为体现教学意志、融入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每年自编立体化教材1-2本,各专业选定专业教材全部来自“百佳出版社”,学生对教材满意度全部都在90%以上。

3、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

制定、修订教学大纲,保证所有教学活动依据大纲进行。每学期在开学、期中、期末时对本专业教师及外聘教师教学工作进行统一检查,包括教师备课情况、授课计划、教学进度、教案、作业和实验报告批改等,其余时间采用不定期不定人抽查的方式进行,并有相应记录,以保证教学准备的科学与完备。同时,配合院系做好教师的教学监督及巡查工作,抓好“课堂”、“机房”两个重点教学场所。

组织教师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通过互评,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质量的飞跃。

与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随时随地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了毕业生调查和联络工作,并根据反馈信息,每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增设符合现代企业科技水平和实用性较强的选修课。此外,还通过校友返校座谈等形式了解反馈信息,以改进教学工作。

对麦可思评测反馈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查找专业不足,及时弥补。

4、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建设

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各专业在原有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专业创新团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制订学习计划,逐步形成阶梯形技术传帮代,建立起一届带一届的培养格局,保证专业技术创新团队运转的连续性,同时也为各级技能大赛储备人才。

在2016年第十届河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河南选拔赛中获奖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和 “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赛项中参赛的主要队员均为本专业技术创新团队成员,且在这几项比赛中,均获得省赛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2018参加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赛项。5名同学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的“网站设计与开发”、“商务软件解决方案”赛项。参加世赛的这5名同学经过郑州市赛的选拔已经全部出线,进入到了省赛环节。

2016年电子商务专业参加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取得省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我系各专业积级组学生参与学院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学生参与的主要作品有:《路酪社交文化平台》、《复合式互联网推广项目》、《微营销系统搭建》等。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团队建设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配备了较强的教学团队,具备学历层次较高、结构合理、团结协作、锐意进取、融创新和传承于一体的教学团队。

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重点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培育和构建学术梯队;以学术带头人为重点,带动学术团队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成长。

(2)采取兼职教授方法,起到学科带头人作用。(3)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老教师在课程改革、教师培养、教科研等方面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并按“老带新”模式结对,积极做好了“传、帮、带”工作,对青年教师进行专业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指导。

(4)以科研项目促进教师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校企合作

积极探索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学习、就业紧密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计应15级软件测试方向的学生于2016-2017第二学期正式进入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学习,现已顺利进入顶岗实习阶段。

2.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斥资逾千万的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已经基本完工,不久之后就将投入使用,基地建成以后,除用作教育教学以外,还可为社会企业、个体以及相关部门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培训场地、电商网络平台、管理平台等共享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基地根据区域人才需求,培育出相关对口人才,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移动应用开发实训室(iOS平台、Andriod平台)已经建设完成。完成了2017年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的申报。

(四)加快产学研建设

借助我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平台,加强以信息技术研发创新服务和专门技能培训服务为重点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寻求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发项目,不断提高综合技术服务能力。2016本专业开发项目达到两项,通过省科技厅鉴定并已经交付企业使用,获得好评,打造了良好的专业服务品牌。2017年申报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项,院级立体化教材两本。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研究在近三年取得较大成绩,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教师出版专著2部,参编教材3种;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8项,科研成果获奖2项。同时2017年12月,大能手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与我院就河南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项目签署校企合作协议。通过签订框架协议进一步扩大双方的合作范围,为学院职业教育优势专业和特色品牌建设提供助力,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此次与大能手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合作,将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引入学院,突出学院以赛促教、以赛促提升的办学特色,进一步提高学院的办学层次与水平。

二、项目建设基本成效

1、课程建设

全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制订已经完成,相应的教学资源库、案例库、习题库正在不断补充更新中。按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建设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据库应用技术》目前已经完成了配套教材的编写并即将出版;同时也全书知识点的录制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后期制作即将于3月底上传到课程网。2门立体化教材《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已完成初稿,微课录制正在进行,6月底将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同时,作为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课已完成课程概述、授课目标、习题及参考答案的编写,课程视频的录制即将完成,4月初即将上线。

2、技能大赛

在2016年第十届河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河南选拔赛中获奖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和 “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赛项中参赛的主要队员均为本专业技术创新团队成员,且在这几项比赛中,均获得省赛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2018参加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赛项。5名同学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的“网站设计与开发”、“商务软件解决方案”赛项。参加世赛的这5名同学经过郑州市赛的选拔已经全部出线,进入到了省赛环节。

2016年电子商务专业参加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取得省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斥资逾千万的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已经基本完工,不久之后就将投入使用,基地建成以后,除用作教育教学以外,还可为社会企业、个体以及相关部门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培训场地、电商网络平台、管理平台等共享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基地根据区域人才需求,培育出相关对口人才,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移动应用开发实训室(iOS平台、Andriod平台)已经建设完成。完成了2017年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的申报。

4、校企合作

与洛阳-惠普签署“订单班”协议,计应15级软件测试方向的学生于2016-2017第二学期正式进入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学习,现已顺利进入顶岗实习阶段。

三、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四、存在问题和拟解决方案

(1)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依然不足,校企合作方式仅限于专业论证、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缺乏长效运行机制。

解决方案:深化校企合作。我院位于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位置郑州市,紧靠郑州航空港区。航空港区的建设为软件技术专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机遇。继续坚持与优秀企业合作,开展课程开发、实习实训、专业技术讲座、订单培养等多种活动,同时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相应岗位开设“订单班”。

(2)各专业已拥有一支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学团队,但青年教师缺乏软(硬)件开发工作经历。此外,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解决方案:充分利用特色专业建设有利政策及资金支持,对本专业教师全方位、多角度进行专业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在科研上有所突破,为职称结构优化打下基础。

(3)社会服务能力还有待加强。

解决方案:利用本专业优秀师资、专业技术创新团队成员、先进实训室等优势与企业合作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支持、技术服务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技术能手参加技能大赛。提高本专业学生参加各类计算机类考试和鉴定服务的通过率,增强师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4)课程资源建设开展不够全面。目前仅把本专业的几门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精品资源在线课程及立体化教材的开发,还有很多专业课程也需要进行全方位资源开发。

解决方案:加快课程资源网站建设,推广网络资源的应用,让其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帮助。

(5)课程考核体系改革与创新有待深化。

解决方案:深入研究形成学校、用人单位、专业认证考试机构的三方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6)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解决方案:随着“互联网+教育”和“大数据+教育”时代的来临,基于移动互联网和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带设备上学)的移动云教学方式已然成为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潮流。让移动云教学成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常态化手段,通过云教学APP的应用,使课程达到“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状态,使教育真正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从知识的灌装式传授转变为对能力、素质的培养,从课堂学习为主转变成多种学习方式并用。

信息工程学院

2018年3月27日

第三篇: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开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充分发挥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是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努力形成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办学优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

一、我校概况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是由省政府领导和管理,实行省市共建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的前身是 1983年3月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连云港职业大学,1999年3月易名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于2008年9月迁入占地115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功能设施更为齐全和现代化的新校区办学。现设有机电工程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医药与化学工程系、公共管理系、艺术与旅游系、外语系、继续教育学院、基础课部、政治教学部等11个院(系)部,开设了四十余个专业,涵盖制造、土建、电子信息、生化、环保、农林、财经、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交通运输等12个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大类。学校

从2000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10000多人,教职员工500多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4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14人。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5390.45万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0多个,学校自主建设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7个。国家级高职实训基地1个,2个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和1个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我校专业布局比较合理,特色较为鲜明,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灵活设置专业并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在加强机电、建筑、化工等传统骨干专业建设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特别是根据连云港市跨越发展、崛起腾飞,建设国际性的海滨城市、现代化的港口工业城市和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以及《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从2004年至今先后新增了《数控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与审计》、《报关与国际货运》、《港口工程技术》、《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港口业务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一批新专业,调整了部分应用性及人才需求不强的老专业。我校现有《建筑工程技术》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化学制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监理》、《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旅游管理》、《新闻采编与制作》等8个校级品牌专业。

二、主要工作和政策措施

1.我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工作,积极做好专业发展规划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建设。2007年学校重新修订了《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提出在全面推进我校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用4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建设16个教育教学理念先进、人才培养方案富有创意、专业特色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公认的校级品牌、特色专业(目前已建成8个校级品牌专业);建设2~3个省级品牌或特色专业建设点,并确保按期通过验收。同时从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加大建设与改革力度,扎实工作,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形成特色,确保专业建设取得预期成果。

2.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和要求,制定并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尤其加大对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所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强化对专业带头人的重点培养以及在专业建设上的带头作用。重视师德建设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在重视教师提高学历、职称的基础上,对专业课专任教师更加强调技能水平提高以及增加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制定了《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外聘、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从行业、企业聘请经营管理专家、技术能手承担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比例逐年提高。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现有江苏省教学

名师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5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4人,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2人,连云港市“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9人。有5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3.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项基础性重要工作。学校制订了《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文件,为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提供政策保障。不断加大对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近三年累计投入建设经费2000余万元。2007年,我校获中央财政资助260万元,学校按1:1配套经费,建设《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国家级高职实训基地;2006-2008年建成《数控技术工程中心》省级高职实训基地,省财政资助400万元,我校配套400余万元,以良好成绩通过验收;2009年学校投资100余万元建设建筑专业实训室11个,2009年申报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被遴选为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点,我校将按标准配套建设经费,按要求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随着学校新校区的基本建成,我校将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实践教学条件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为教学内涵建设、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4.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能力为目标、素质为特色、学生为主

体、教师为主导、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开发。加强教改研究,2005年至今,共获得7项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其中6项为一般项目,1项为重点项目。获得多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近百篇。加强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现有7门省级精品课程,40门校级精品课程。主编教材80余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10余部,省评优、立项精品教材7部。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打造品牌特色专业,提 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2009年学校制定了《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果奖励办法》、《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果管理办法》,建立专项基金对获得教学成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重奖,同时规范教学成果建设,形成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5.加强教学管理,建设规范有序、和谐高效的教学环境。建立完备、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从严治教,确保教学运行平稳有序。建立多元化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实现管理机制创新。在教学管理中形成目标责任体系,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执行力和工作效率,确保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努力在教学工作中规范常规,彰显特色。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特别是对顶岗实习的管理,开发了顶岗实习管理系统软件,通过建立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对顶岗实习的过程指导与管理。同时根据学生实习分布及实习企业等情况建立顶岗实习

管理工作站,对顶岗实习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并将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站和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我校顶岗实习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收到成效,形成我校实践教学管理与改革的一个亮点和特色。

6.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中,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借助“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这一平台,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我校2007届毕业生1893人,有1412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008届毕业生2433人,有1996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009届毕业生2238人,有1894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近三届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分别达到75%、82.03%和84.62%。同时积极开展社会技能培训,提高服务社会能力。2007-2009年共为社会培训中高级工1396名,技师、高级技师566名。我校为“连云港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连续多年被评为“连云港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先进单位”、“连云港市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

7.做好科研工作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学术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保证。学校出台了《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奖励办法》、《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成果管理办法》等文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学校明确提出科研工作的“三个导向”,即科研要“以与教学相结合为导向、以高新技术研究

为导向、以产业化前景为导向”。每年校级立项科研项目中,有关专业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的课题占很大比重,使我校科研与教学工作的结合更加紧密,促进了科研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近年来,我校共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5项,省级科研项目22项。

三、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经费管理

学校以文件形式对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经费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并且严格执行。具体包括:

1.对校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给于经费资助,要求所在院系原则上按1:1配套建设经费。学校除资助经费外,在教师进修学习、顶岗培训、专任教师引进、兼职教师聘任以及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优先考虑,加大投入,重点支持。

2.对国家与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按1:1标准配套建设经费,国家与省下拨经费和学校配套经费必须严格按文件规定专款专用,不得违规使用。专业建设项目组和专业所在院(系)对专业建设经费的具体使用提出方案,报学校研究批准后实施。专业建设项目组和专业所在院(系)负责经费使用的日常管理,监察室、教务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宏观管理、过程监督和检查。

3.除资助经费和配套经费外,学校对获得国家级精品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省级特色专业、校级品牌专业,分别奖励8万元、5万元、3万元、1万元;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分别奖励3万元、1万元、5000元;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教材,分别奖励2万元、5000元、2000元。对奖励分配方案(人员构成、分配比例等)均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四、专业建设成效

1.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能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考核方式灵活恰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重视精品课程建设,截至目前,我校建有省级精品课程(优秀课程)7门,校极精品课程40门,精品课程全部上网。加强教材建设,主编教材80余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10余部,省评优、立项精品教材7部。确保选用优质教材。

2.专业建设。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内容。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专业结构与布局合理并不断优化。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功能多样化、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探索人

才培养模式改革。重视特色专业建设,建有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以及8个校级品牌专业。

3.实践教学。顶岗实习覆盖率高,所有专业顶岗实习时间在半年以上,多数专业顶岗实习时间为一年。加大了顶岗实习的管理力度,通过建立顶岗实习管理系统,设立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站,实现对顶岗实习的过程指导与管理。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条件不断改善。建有1个国家级高职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职实训基地,省级以上高职实训基地数量超过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成绩突出,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在80%以上。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

4.师资队伍。教师学历、职称层次较高,省市级高层次人才近60人。基本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有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教师科研能力较强,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省市级科研项目78项,发表科研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SCI、EI、CSSCI等收录55篇。

5.教学管理。有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组织系统,教学管理严格,教学运行平稳有序。建立了以生为本的多元化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和学生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工作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常规管理,一手抓教学改革

和内涵建设,努力做到规范常规、彰显特色。

五、存在的问题

1.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还需不断强化;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特别是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工作需要加强,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以及从行业企业聘请专业人才和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还需进一步提高。

2.对学校办学的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内涵建设的发展。实训条件建设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校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偏少,专业建设发展也不平衡,在全省同类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的优势专业还不多。

六、下一步工作

我校专业建设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做好专业建设规划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创新建设与运行机制,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继续坚持建设主体多元化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校企

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断改善实训条件。

3.全方位推进教学改革,在课程改革和专业特色建设上狠下功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加大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形成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最终版)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

院字[2006]74号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的核心建设。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是充分反映专业发展走向和建设水平,全面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创新教学体系,拥有优秀教师团队和优良教学条件,建有精品课程与精品教材,富有丰富教学改革经验与成果,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的示范性专业或特色鲜明的专业。为了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加快重点专业建设步伐,突出我院专业优势和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江苏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苏教高〔2001〕2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专业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苏教高〔2001〕67号)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遴选、管理和验收实施办法》(苏教高〔2003〕38号)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一、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

(一)在现有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院建设5个左右教育教学思想先进,人才培养方案富有创意、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人才培养质量及其专业建设、改革、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在省内达到领先水平,在国内达到一流水平,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得到社会公认的品牌专业。建设10个左右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特色专业。同时,建成1~2个省级品牌专业,2~4个省级特色专业。

(二)通过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效益和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为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经验,为争创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创造良好条件。

二、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遴选

(一)遴选原则

1、优化结构,强化服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遴选要有利于促进学院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形成优势;要有利于学院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内涵;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各系部的办学积极性。依据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学院专业现状,优先遴选具有行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示范引领优势的专业,优先遴选与江苏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建筑、机电等行业所需要的专业,特别要重视遴选社会急需的高技术应用性专业,进一步提高学院的服务能力。

2、突出重点,强化优势。根据学院“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和社会发展需求,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整体规划,突出专业发展重点,择优重点建设,不断强化专业优势。

3、坚持标准,强化成效。根据申报专业的改革建设成效和整体办学水平、对社会的贡献、社会声誉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坚持标准,注重成效,择优遴选,公平竞争,宁缺毋滥,不搞平衡。同时,鼓励特色和优势竞争,以促进形成和体现专业建设特色、系部发展特色和行业经济特色。

(二)遴选条件

院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应是系部多年重点建设并已取得较显著成效的专业。

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应具备以下条件:

1、教师队伍优

专业带头人应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所学专业对口,担任过该专业2门以上主干专业课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和知名度,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成果突出。

教师团队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能力结构合理,形成梯队,整体素质高,教师个体具有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较高的研究能力。专业教师在教育研究和科技研究方面均已取得较显著成果。

2、教学条件好

专业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建有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实验基地,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配套,经费投入充足。实验、实训基地实行开放管理。图书资料齐全。已建立切实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

3、培养模式新

专业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培养规格定位准确,职业岗位和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明确,培养方案富于创新,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较科学完善。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灵活多样。专业建设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思路,措施得力,取得显著的成效,专业设置与社会急需相协调,培养目标和人才质量与用人标准相协调,技能训练与职业岗位要求相协调。

4、改革力度大

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整合教改成果,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更新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突出实用,跟踪科技发展,及时吸收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不断丰富课程内涵。课程开发准确、科学,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和较高的技术含量,努力构建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时代特征、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突破学科型教材程式,主编公开出版教材或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及考试改革,积极施行“职业行为导向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实行双证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5、服务能力强

能紧扣社会发展需求,紧扣行业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明确专业建设定位,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与相关行业企业有较密切联系和有效合作,开展技术服务和职业培训,较好地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特色建设,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强,深受社会和市场欢迎,已培养出3届毕业生。

院级品牌专业建设点应具以下条件: 院级品牌专业建设点除应符合以上5个条件外,还须具有较高的显示度和认同度:

1、师资队伍建设。拥有院级及以上重点培养或重点表彰的优秀教师;

2、课程、教材建设。建有省级或院级精品课程,“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建有院级精品教材或院级精品教材立项建设项目;

3、教学改革。近5年获得过院级及以上教学改革立项课题,或获院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项。

4、实践教学。建有设备先进、数量充足、环境优良、管理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及先进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技能培养和考核体系完善,学生职业能力很强。

5、社会服务。已培养4届以上毕业生。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全院名列前茅,深受社会和市场欢迎。

验收合格的院级特色专业经两年以上建设,若成效显著,可申报院级品牌专业建设点。

(三)遴选数量

按照科学布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的原则,考虑学院专业现状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拟首批遴选2~3个院级品牌专业建设点,4~6个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以后逐年开展遴选工作。

(四)遴选程序

1、系部申报

各系部将申报材料汇总报至教务处。(按通知限额要求推荐申报)。

2、专家评审

申报材料经初审后,学院组织专业评审委员会,对所申报的专业进行实地考察、现场答疑、论证评议,评出结果,并公示征求意见。

3、审批公布

专家评审的结果经学院审核批准后,正式发文公布。

三、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管理

(一)凡遴选入围的专业,可使用“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建设点”或“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名称,待验收合格后方能正式使用“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和“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的称号。

(二)院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实行专业负责人负责制。各专业建设点要凝聚全体教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面向社会需求,明确专业建设目标,理清专业建设思路,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制定专业建设实施计划,落实建设任务,尤其是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改革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及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深入改革,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在创“品牌”出“特色”上狠下功夫,确保建设成效。

(三)各系部要加强对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作的领导,加强研究,加强指导,加强检查,加大工作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切实抓出成效,以带动和促进其他专业建设,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四)学院对院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在招生计划安排、人才引进、师资培训、经费和奖励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五)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所需建设经费主要由学校负责。启动建设经费,每个品牌专业建设点1.2万元,每个特色专业建设点0.8万元,以后根据需要逐年追加。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经费按有关规定办理。学院所拔经费,应专款专用。有创收能力的系部,要加大经费投入,增加专业建设所需资金。

(六)院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周期原则上为2年。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每年1月要制定出本的专业建设工作计划,分解任务,逐步落实,期中期末要检查,及时调整,抓紧建设。年底作出总结,并上报学校。

(七)对于院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成效突出的,学院将给予奖励,并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对于不能按计划进行建设、达不到预期建设目标的,提出批评,限期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将由专业评审委员会研究撤销其专业建设点,并追究系部和专业负责人的责任。

(八)学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管理工作由教务处负责。

(九)学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按照院级教科研课题对待。

四、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验收

(一)验收范围

1、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预验收;

2、院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的评估验收;

3、对系部多年重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已达到或超过学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标准的专业,进行评估验收。

(二)验收标准

1、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标准(暂行),参见附件1。

2、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标准(高职高专专业暂行),参见苏教高[2006]11号。

(三)验收程序

1、系部向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并对拟申报验收专业的改革、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提交自评总结报告和有关材料。特色专业要提出有关项目的特色总结报告。

2、教务处组织专业组进行检查、评议。

3、学院依照学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标准,组织专业评审委员会以实地考察为主的方式进行评估验收。验收工作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4、经验收达到或超过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标准的专业,由学院正式授予相应称号,并向全校公布。院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称号的有效期为5年。

五、申报要求

(一)申报材料

1、《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表》通过登录“网上申报系统”填报,同时提交书面文本一式10份(每份申报表单独装订成册,表式见附件2)。

2、相关佐证书面材料1套(包括专业建设情况介绍、培养方案计划、有关获奖材料和相关表格等)。

3、《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汇总表》1份,(表式见附件3)。

(二)材料要求

1、申报材料应内容精练,重点突出,全面详实反映专业现状。

2、所有材料均应内容真实,数据准确。

3、材料按统一格式A4纸双面打印或复印。

4、装订整齐,按专业装袋上报(材料袋封面式样见附件4)。

5、对于申报材料,原则上不再退还,请做好备份。

(三)申报时间

按照当年申报通知要求,提前报送,过期不候。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颁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

1、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标准(暂行)

2、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表

3、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汇总表

4、材料袋封面式样。

二○○六年六月二十日

第五篇: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了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按照“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分批建设”的原则和“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改革优先、成效明显”的要求,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一批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改造、丰富专业内涵,提升专业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竞争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高职品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省级及以上品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按照有关文件并参照本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章 指导思想

第二条 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密切产学研合作;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出特色,打造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品牌,形成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深化学校内部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推动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第三章 品牌、特色专业的申报与立项

第三条 品牌专业申报立项的条件

1.申报专业应是学院规划或重点建设的专业,连续培养有3届以上毕业生,生源充足、新生报到率高。上年专业招生规模不低于150人。

2.该专业在学校办学水平较高,社会认可度较高,历届毕业生质量较高,综合素质良好,就业率高,用人单位的综合评价好。

3.专业师资队伍有良好的行业背景或专业技术背景,且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队伍建设规划科学合理、措施得力、效果显著。4.专业建设方案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的建设目标、清晰的改革思路和科学的考核指标。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5.能够按照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积极信息化教学,切实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切实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专业建设整体水平高,教学改革整体领先,辐射面广,能在学校专业领域起到示范作用。

6.专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经费投入满足持续发展需要。具备较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和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校内外的实验、实习、实训条件能够较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与相关行业、企业和职业界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和有效合作。

第四条 特色专业申报立项的条件

1.该专业适应区域或行业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需求,毕业生就业质量较好,就业岗位专业性强,且必须有一届以上毕业生,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或主干专业。

2.对人才需求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和论证,对本专业在校内外的独特性有科学准确的定位。

3.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建设带头人和学科特色鲜明的专业教师队伍。探索实践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

4.专业建设目标明确,尤其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有明显特色。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法等具有显著的特色。专业建设方案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的建设目标、清晰的改革思路和科学的考核指标。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5.办学条件优良,有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和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及参与科研的条件及制度保障。具备较为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和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校内外的实验、实习、实训条件能够较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与相关行业、企业和职业界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和有效合作,培养的学生质量较高,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6.能够按照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积极信息化教学,切实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切实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第五条 申报程序

1.二级学院申请。由专业建设负责人填写《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特色专业申报表》,交教务处。

2.学校评审。教务处组织专家对二级学院推荐的专业进行评审,确定拟建校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名单并予以公示,公示期满后报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批,经主管校长批准后正式立项。省级品牌专业申报在校级品牌专业中遴选推荐。

3.校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由教务处负责组织申报与评审。每年组织一次,具体时间由教务处通知。

第四章 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与管理

第六条 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期一般为2年。第七条 建设任务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区域产业或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学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通过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课程设计、评价和国内外先进课程的引进,提高职业教育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基本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2.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广泛推行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岗位教学等。注重因材施教,完善分层教学制、走 3 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开展小班化教学,每班原则上不超过35人。建立课堂教学质量分析、评比和反馈制度,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率达80%以上。加强教学评价考核,实行教考分离。加快教学信息化步伐,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

3.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绩效考核评价与内部分配机制,将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师绩效评价挂钩。鼓励职业院校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并加强绩效考核评价。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探索实行专业教学团队负责制。

4.完善实践教育体系。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建立较完整、较先进、较稳定的实践教育体系。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实习实训技术装备水平。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优选顶岗实习企业,加强顶岗实习管理,突出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强化对实习学生、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评价考核。

5.改进教育质量评价。把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考核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引导行业企业、学生和家长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探索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毕业生“双证率”达80%以上,当年就业率达到95%以上(其中理工农医类专业协议就业率不低于80%),毕业生及家长满意度达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80%以上。

第八条 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实行专业负责人制度。专业负责人负责对专业建设项目的申报、建设方案的制定、建设任务的组织与落实、经费预算、经费支出审核及日常管理等,并定期向学校上报专业建设进展情况。

第九条 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所在二级学院负有配套支持和监督检查的职责。二级学院应加强对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支持和督促,及时制定相关政策,并按不低于学校投入经费的15%配套共建。在专业建设期间,二级学院应定期组织自评和督促检查,对专业建设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并进行整改,确保建设质量。

第十条 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实行“项目”管理,签定“项目协议书”,分段检查,按期验收。学校将进行定期检查,未达阶段建设要求且限期未予整改者,将取消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并停止划拨品牌专业建设经费和取消专业所在二级学院下一轮同类项目的申报资格。

第十一条 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1.学校设立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专项基金,对立项的校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实行在2年建设周期内分批投入的资助制度。对获得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点的专业,学校将追加经费投入。

2.品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审批获准后,要根据学校和二级学院投入的建设经费标准,编制和执行经费总预算和预算。若确需调整预算项目,需经学院教学院长同意后报教务处备案。

3.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专项基金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分阶段划拨,中期检查前划拨50%,中期检查后再划拨余款的40%,剩余部分作为通过验收后的奖励。财务处单独为每一个建设项目建立资金帐号,由专业建设负责人和二级学院院长签字报销。

4.经费使用范围:

(1)建设品牌专业、特色专业调研、论证等业务费支出;(2)教师短期培训费,比例不超过总经费的15%;

(3)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专业建设规划、培养方案、课程与教材建设、管理等相关文件的制定等印刷费;

(4)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以及购置专业教学用参考书、资料等必要开支等。

5(5)项目验收和鉴定所需费用(不超过项目经费的5%)。

第五章 检查与验收

第十二条 品牌专业、特色专业负责人每年12月底前填写《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检查表》,连同当年经费使用与下一经费预算表交教务处,教务处组织专家实地检查建设进展,并根据检查结果划拨、缓拨或取消以后批次的建设经费。

第十三条 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期满后,由专业所在二级学院提出评审申请,填写《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评审表》,并根据“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写出自评报告、验收书面申请交教务处。

第十四条 学校组织专家通过实地考察、材料审核、现场答辩等方式进行验收。达标者由学校授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称号;不达标者,限期整改,仍不达标者,取消建设项目,同时取消所在二级学院下一申报校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资格。

第十五条 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称号有效期为5年。对授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和“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称号的专业,学校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工作由学校组织专家主要在网上进行,也可到专业所在学院检查和实地考察。检查不合格的专业,取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荣誉称号,保留其两年内申请复查的资格。对经复查仍不合格的专业,取消其重新申报学校品牌专业的资格,同时取消该专业所在二级学院申报品牌、特色专业的资格。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日

下载沙洲职业工学院开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沙洲职业工学院开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特色专业建设[范文大全]

    五、特色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行业工作需求的关键环节,是学院教学建设的核心。学院依据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将现有30个专业按照服务领域划分......

    特色专业建设范文大全

    特色专业建设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具体而言,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

    专业特色建设

    浅谈工业设计教学改革之—专业特色建设 随着社会对工业设计在市场竞争中作用的认识,和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需求的急剧扩大,工业设计教育也在近些年间蓬勃发展。各大高校纷纷增......

    服装设计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模版]

    服装设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服装系服装设计特色专业在学院党政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在学院院办、教务处、高教所等部门指导协调下,专业教师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省品牌特色......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总结

    数控加工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总结 我校数控加工专业自2003年创建以来,已有八年多时间,在学校领导和系领导的关心下更得到长足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

    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党建品牌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党建 品牌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推进学校党建工作创新,繁荣学校党建文化......

    品牌专业建设总结

    附件2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品牌专业”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二○一○年五月填 写 要 求1. 项目实施情况总结的各项内容要实事......

    打造品牌专业,创办特色职校

    ‚新创业、新醴陵‛--- 创办醴陵特色民办职校“新创业、新醴陵”专题研讨班的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为一名醴陵人,尤其是做为一名职校校长,应该如何为家乡为父老乡亲贡献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