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可以做的心理辅导
班主任可以做的心理辅导(转载)
当今教育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一是时代变迁、社会正在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使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是当今学生的身心成长需求比之过去更趋于多元与多样。因为这样的教育背景,学校教育面对的学生发展性问题比以往更为复杂。笔者曾经遇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学生把手机带到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后将其叫到办公室谈话。当学生不配合时,班主任老师自然地提出要通知家长,而这个学生一听到这就一下子冲出办公室,然后不知从哪里拿出一把剪刀放在自己的脖子上,情绪激动大声的要求老师、同学走开。一件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就这样引发了轩然大波。最后,在辅导老师以及另一位与这位学生关系较好的任课老师的努力下,这位学生情绪缓和下来。在此后的交流中,我们才了解到这位学生之所以反应这么激烈是因为他的父亲比较暴力,当老师告状后会把学生往死里打,学生感觉无路可走了。从这个案例里,我们不难发现几点:首先班主任老师的传统做法越来越体现出局限性;在网络文化下长大的这一代学生,吸收和了解到的信息相当繁杂,一方面权利意识十分浓厚,敢于反抗、敢于质疑,另一方面自我中心,忽视他人感受,忍耐力差,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我们以往强调权威,强调服从的方式不太容易产生效果,甚至于容易造成新的矛盾。其次,心理辅导老师的作用也很有局限性;学校辅导老师有限,与学生日常接触少,尤其不可能很多的进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多问题和事情心理辅导老师都无法发现更谈不上及时处理,其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有限。事实上,当我们去关注现在的教育现实,我们可以发现类似这样的案例已经越来越常见,班主任老师在面对学生问题时越来越不知如何是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而相对而言,心理辅导这种方式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尊重,以协助学生自我成长为目标,与现在学生的状况相适应,比较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接受。班主任老师平时与学生接触得最多,对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学习情况最为了解,最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果班主任老师自己还能再懂点心理辅导的知识,知道使用心理辅导的方式来应对学生日常出现的问题,那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类似的状况,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能帮助班主任摆脱现在面临的教育困境。
一、班主任老师做的心理辅导与传统辅导的区别
班主任老师要做心理辅导,往往有两个方面的担心:一是担心专业知识不够,没法按照心理辅导的专业要求来进行辅导;二是担心身份有冲突,管理和辅导不能很好的协调。的确,传统的心理辅导需要较强的专业素养,班主任老师日常事务十分繁多,时间精力都有限,要求班主任老师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进行传统的心理辅导显得不太现实。因而,班主任老师进行的心理辅导应该要与传统辅导相区别,一方面辅导内容有区别。帮助学生解决其成长中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是班主任心理辅导的主要任务,如帮助学生探索自我、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与情绪、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困境、帮助学生应对青春期烦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行为方式等。心理障碍、心理问题这些则应该交给专业辅导老师来处理;此外,就辅导方式而言,班主任老师专业知识有限,时间也不充裕,采用短时间的以谈话为主的方式来进行辅导显得比较符合实际,而这也就会导致缺乏严格的辅导架构。因此,简单、易学、好用,对专业知识要求较少、对辅导架构要求不严格的辅导模式更适合班主任老师。
二、适用于班主任老师的个别心理辅导模式
结合班主任老师的实际情况,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一种以意向性会谈为基础,结合NLP(身心语法程式学)对话技巧的辅导模式,该辅导模式强调谈话的艺术,强调关注学生的心灵故事,与班主任老师本来就会的许多操作技巧吻合,同时又充分体现了辅导的内涵,十分适合班主任老师学习使用。为便于理解,笔者将该辅导模式分为四个步骤,分别阐述如下:
(一)表达尊重——尊重学生的价值选择,形成平等的对话氛围
辅导本质上就是一种交流,面对发展中的学生,辅导要有成效,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给学生表达想法的机会并且尝试去理解是基础。如下面的对话: 案例:不想读书的学生 学生:我不想念书了!老师:那怎么行? 学生:学习没用„„
老师:谁说没用?不学习你怎么考大学? 学生:考大学干什么?出来也不一定找到工作。
老师:不考大学就能找到工作啦?告诉你,考大学是你们的唯一出路。
学生:那可不一定,没考上大学成功的人可多了,比尔.盖茨就没上大学。
老师:你能和他比吗?象他这样的人全世界能有几个?别异想天开了!
学生:反正我不想念书了。
老师:你可不能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不听老师家长的话,你将来肯定会后悔的。„„
很显然,在这段对话中老师学生各说各话,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这时候的沟通无效,并不是缺乏爱心、缺乏耐心、缺乏能言善辩的智慧,而是因为老师站的角度不同,总是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希望学生接受我们的价值观,希望以我们的观点去改变对方。
班主任老师进行辅导,首先就要改变理念,能尝试着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能够理解学生的行为都有他的原因和出发点。表现在交流中,那就是学会表达尊重,不急于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不急于表述自己的观点。例如上面的对话也可以这样进行: 学生:我不想念书了!老师:哦!学生:学习没用„„ 老师:你这么认为吗,我想应该有你的理由,能说说吗? 学生:现在考上大学也不一定找得到工作。老师:嗯!现在是有不少这样的事情,还有其他吗。学生:还有我自己读的也很没意思 老师:奥,最近有什么事情发生吗? „„
很多时候,当学生有不同意见时,老师说上一句“我想你应该有你的理由”,师生的交流就能较好的开展下去,因为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尊重,感受到交流的可能。表达尊重不仅仅是在交流的开始阶段,他更多的是一种理念,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都应该贯彻。此外,行为上的小细节也需要注意。如与学生谈话时邀请学生坐下,不一边谈话一边做其他的事情。班主任老师的确很忙,但是如果不能专心的谈话就很难有效果,有时反倒起反作用,还不如干脆不谈。注意了这些,班主任老师也就能够十分迅速的与学生建立起较好的辅导关系,为此后谈话的顺利进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积极聆听——倾听学生的情绪情感,协助其表述自己独特的心灵故事
建立好关系后,下一步就是引导学生更好的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学生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常常会表达不充分,有时是因为表达能力的欠缺,有时则是还有一些犹疑,而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运用一些协助表达的技巧。如下面的案例: 案例:要换座位的男生 学生:老师我要换座位,我一定要换回去,现在的座位我一天都不想呆了,你一定要给我换。
老师:哦!现在这个座位影响你了(重述)
学生:嗯,就是。坐这里这一个星期我都很烦,读书一点心情也没有,这一个星期都浪费啦。
老师:哦!很烦。(重述)这个座位的什么让你很烦?
学生:应该是人吧。我这人不是很擅长交朋友,朋友本来就不多,以前的同桌坐久了,感觉还不错,还有话说,而现在这个一点也不熟,没话好说。
老师:你觉得和现在的同桌坐一起,没话好说,很孤独,你不喜欢这种孤独的感觉,想摆脱他却找不到办法!是这样吗?(共情)学生:嗯,就是这样。
老师:能具体说说你和两位同桌平常交往的情况吗 学生: „„
在班主任老师习惯的谈话中,教师往往表现强势,谈话过程很容易就变成了一连串的追问,学生只是被动的回答,很难表述自己的感受。而实质上,很多时候学生的问题都是情绪的产物,只有感受被充分的接纳,学生才有可能真的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行为,才有可能改变。这里班主任老师可以尝试使用意向性会谈中倾听的技巧,如鼓励(教师用简短的字句,如“哦,原来是这样子。”或“还有呢?”,这类表示愿意倾听的话鼓励学生继续表达)、重述(用自己的言语重述对方所说的话,澄清对方的意思或向对方表示你真的明白他的意思)、共情(在言语上反映出他的感受,不但能使学生知道教师产生了同感,能够处于他的位置去感受事物,更可帮助学生充分消化、处理自己的感受。)等,这些技巧能够推动学生更自如的表达自我,从而让老师有可能更好的读懂学生的心灵故事。
(三)先跟后带——探索学生的心灵故事,引导其发现更多的选择方向
在学生表达故事的同时,老师就可以适当的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角度来探索故事,发现故事中深层次的意义,从而带动学生产生新的领悟和发展。这里的引导可以采用先跟后带的方式,即:避免否定或批判对方所说的话,找出对方话语中所表达的意义、价值、感觉,从中找出你可以接受的内容,给予肯定,表示接受,然后再引导对方去关注其他选择。
案例:青春期恋情的女生
学生:他说他喜欢我,我觉得我也有点喜欢他了。
老师:嗯,喜欢他了,那是不错的感觉吧,从什么时候开始你觉得对他的感觉是喜欢了,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吗?(下切)学生: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大概就是他特别照顾我吧 老师:被人照顾,感觉是会很特别。那这种感觉给你带来了什么。(上堆)
学生:快乐,可能是快乐吧。
老师:奥,那你试着回想一下,最近自己情绪怎样,如果比较一下的话是高兴的时候多还是不高兴的时候多。学生:仔细想想,好像还是不高兴的时候多,以前不吵架,现在好了反倒要吵架。
老师:吵架的确是会令人不高兴,交往的快乐有的时候也会因为吵架而冲淡。除了这个方面,还有其他事情也会给你带来快乐的感觉吗?(平行)
学生:那肯定有,和朋友一起就很快乐,考试成绩好的时候也很快乐。
老师:奥,看来快乐的来源还是很广的。现在仔细想想,你觉得你们的交往可能有哪些发展的可能性?怎样发展你会觉得最好? 学生:我想要么是继续,要么是中断。
老师:嗯,的确就这两种,那么你觉得这两种选择分别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能试着列举一下吗。„„
先跟后带技巧中后带的部分,还可以具体表述为上堆、下切、平行。也就是运用询问的技巧,引导来访者的思想上升至一个更具意义(上堆)、抽象、众人认同的层面,或者引导他看到同等意义的其他选择(平行),抑或下降到所说的话中更细致的部分(下切),这些技巧都是为了把导致困扰的深层结构资料呈现出来,帮助来访者有效思考,打破一些自设的局限性思想,发现过去忽略了的意义及方法,有效改变他以后的观念和行为,顺利解决问题。
(四)促进行动——激发学生的正向力量,发展其立足现实的行动能力
思想上有了促动,有了认识,如果没有行动的改变,那还是没有意义的。成功的辅导一定需要落实在行动上。而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通过促进行动的技巧激发学生的正面力量,发展出现实的行动力。案例:一位受委屈的班长
学生:它们这样冤枉我,这对我是不公平的
老师:说得也是。你觉得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不公平的事再次发生呢(关注行动)
学生:我自己尽早做好作业,省得他们抓着我的短处
老师 :这方法很实用,你真会动脑子!(正向力量)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再做些什么,消除同学对你的不满呢!或者说同学对你还有哪些不满呢?
学生 :那就是有的时候与同学讲话时的语气比较过了点,老师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具体化引导)
学生 :对同学温和一些;早读课自己不讲话,自己以身作则 老师 :这方法可以一试,如果你做到了,同学对你的态度可能会有哪些变化?
学生:可能会对我友好一些
老师:那就去试试吧!坚持一段时间或许会有惊喜。(正向力量)对了,说话时态度、语气可以作哪些改变呢?
学生 :叫同学做事,不用命令的口气,用请字开头 老师:要不,我们来试着练习一下。怎么表达„„ 学生:请你把黑板擦干净点,好吗 老师 :没问题!我马上去做。学生 :谢谢配合 老师 :不用的
学生 :我今天明白了,要改变同学对我的看法,还得从改变我自己开始。
这个部分老师需要加强指导和鼓励,同时时刻不忘关注学生自身的正向力量。此外,像班主任老师平常使用的表扬和激励的方式都可以拿来使用,同时也需要注意学生的反复,不断的提醒和巩固。
上述四个阶段既可以作为一个完整辅导模式来处理个案,也可以分开来单独应用到班主任老师与学生的谈话中。这种谈话一般也不需要太长的时间,而且往往能马上见效。班主任老师上手应该是比较容易的,而当班主任老师在使用中感受到了这一模式的价值,进一步的主动实践,那么必将带动学校心理辅导深入开展。
第二篇:班主任心理辅导论文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
成都市第57实验学校
王俊
如今,孩子们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现在的孩子学习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内容与实践活动增多,他们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往往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而这些心理因素的消极作用恰恰正是阻碍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最大隐患。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被家人宠惯了,受不了一点点小委屈,更不能接受一点点挫折。他们的心理很不成熟,身心的发展仍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他们的心理水平不能正确应对诸多刺激,导致自身的心理障碍逐渐增多。如果班主任不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就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因此,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应该担负起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和维护者的重任,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了解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的严重病患。有关调查表明,当前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确实相当高。从调查结果来看,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频繁的考核竞赛,沉重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等,造成了不少学生长期精神处于紧张的状态,心情受到压抑,急需得到宣泄。
2、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钢”的高期望之下,学生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因此,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激烈竞争,特别是达不到满意效果的时候,学生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到挫伤,会产生焦虑不安,忧心重重的感觉。
3、班上的后进生,由于在学习、行为等方面表现得不尽人意,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指责,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
上述这些不良的心理,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纵观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发育正常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作为心理健康的少年儿童应该是朝气蓬勃,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另外,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懂得自尊、自爱、自重。他们既能客观地评价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把握自己。其次,心理健康的少年儿童,还要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善于学习利用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再是,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对生活充满热情,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正确对待现实中的困难。
二、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塑造和维护学生健康的心理。
班主任老师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有人说:“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集体。”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每天都要处理班级发生的大大小小事件。其次,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占绝对优势,他们不少人身上具有狭隘、偏执、任性和要求个性张扬、渴望体现个人价值、迫切要求成材的特点,这些都使班主任老师所做的工作变得更繁重、更复杂。因此,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如果还是运用单一的教育方式,常常会觉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这时候,班主任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
其一,班主任要树立以科学的观念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要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负责,不能压抑学生的个性、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二,班主任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创建健康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真正地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生命体,用呵护备至的爱心、“金石为开”的诚心、不厌其烦的耐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其三,班主任更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完善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每一个学生,用自身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根据以上三点原则,班主任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自己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班主任一要对工作充满热情,有自信,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一如既往认真、负责地工作,决不动摇;二要善于调控自己的心情,对学生耐心、亲切,主动用自己乐观、愉快的情绪感染学生,使他们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三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对学生流露出信任、期待的态度,从而鼓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2、注意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大多数学生通常会把心理问题隐藏在心,这就需要班主任平时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古人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如果班主任在生活中乐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真诚关怀,善解人意,尊重学生,就会得到学生的接纳和认同,学生就会对班主任产生一种依赖感和信任感,愿意和班主任老师平等地谈论心理问题,诚恳地交换彼此看法,并接受开导,使得班主任在心理辅导教育中有天然的权威性和深厚的影响力。
3、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班主任可以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可以采取周记沟通或说“悄悄话”的形式,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打开学生的心扉;可以利用品德评语对学生实施情感激励;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促进学生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班集体的建设中,学生出现问题,往往是因为学生的心理暂时不平衡所致,并不一定是思想品德问题。如果我们都以思想品德有问题来评定学生,教育工作不仅没有实效,还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反抗,有时会造成学生终生的心理创伤。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班主任不要急于给问题定性质,要细心了解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透过表面现象分析其心理动机,然后施以心理疏导和教育。” ①例如,一个学生趁放学教室无人时,弄乱班里的桌椅,把同学的书仍了一地,还把垃圾丢满教室,作为班主任的我没有简单地指责他“破坏班集体”,而是通过和他交谈中发现,他是因为没有朋友,内心感到孤独而引起了心理失衡,企图通过这次“破坏”行动,引起同学们对他的注意。发
交往是人的重要社会生活内容。随着独生子女学生的不断增多,学生的交往问题将是以极其严重而又紧迫的问题。为我至上,唯我独尊,使现代儿童的通病,不善交往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困扰。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交往,指导、培养、锻炼他们的交往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各种交往策略,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真诚合作,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充分利用班会、队会等,使学生在合作交往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发挥主体能动性,例如;在开展题为:《我为班级添光彩》的班会活动中,让每一位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围绕如何为班级添光彩展开大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整体意识和观念,学会在班集体中与人相处,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下,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在开展《争做文明小使者》的活动中,提高学生文明礼貌的认识标准,在互相督促,互相提携中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文明意识。在《比一比,我最棒》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信心,鼓励每一个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并向学生传播竞争的思想,使学生具有竞争的观念,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教师要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不能单纯以分数成绩来衡量学生,要使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找到准确的位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从而树立自信心,增加内动力。” ④良好的心理环境要从以下几方面创设:一是教室桌椅整齐,窗明几净,悬挂名人名言及绘画,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启迪学生的心智。二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要求班主任必须健康。班主任应该不断完善自身人格,树立平和、善良、正直、民主、敬业、爱生的形象,发挥班主任的人格魅力。要求班主任热爱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仅喜爱品学兼优的学生,更要关心那些爱犯错误、淘气的学生。班主任不摆架子,主动与学生交朋友,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融洽,带动和引导学生之间友好相处。三是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舆论氛围。班主任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外部情绪的变化,给孩子一个真爱的世界,不要给孩子一个恐惧的世界,所以作为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真爱构建“积极进取、文明、向上”的班级舆论氛围,就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改善学生心理环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促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调空自我,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和人格。四是要确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它能反映班级的特色,也是稳定学生心理环境的因素。“班级是一个大舞台,班主任是这个舞台的导演,要根据每个演员,每个场景的不同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方法。”⑤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真正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心的深处。” 我们面对的是健康的学生,就算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也可能是暂时的,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遇到的,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班级管理就像是一台戏,班主任老师就是这场戏的导演。所以,班主任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认真地担负起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和维护者的重任。
总之,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加。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在乎我的学生是否健康,我在乎他们有没有道德修养,我在乎他们有没有责任感,我在乎他们懂不懂得尊重他人,会不会欣赏他人,会不会与人相处;我更在乎他们是不是快乐„„我爱我的学生,我希望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时刻注意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工作,关注每一个孩子,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快乐。我们老师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篇:军训期间班主任可以做哪些工作
军训期间班主任应做哪些工作
军训是学校新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军训将会对每一名新同学,对于每一个班集体的健康成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也会对学校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人主要从注意事项和教育契机来安排军训工作。
一、注意事项:
1、注意补充水分
以运动饮料和茶水、盐水最佳,不要拼命喝白开水或矿泉水。
2、注意补充营养
军训后体力消耗极大,这个时候不要亏待自己,多吃一些肉类、蛋类,最好还多喝点汤菜类,同时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
3、注意防病
大雨或大汗淋漓后不要急于喝水,应该稍微休息片刻再补充水分,以免对肠胃突然加重负担造成伤害。全身大汗淋漓后,不能马上冲凉水澡,以免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体内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
4、不要硬撑
军训中要讲“坚持再坚持”,但如果实在支持不下去,一定要休息,不要硬撑,防止出意外,特别是体质较差的同学。
5、注意与学生沟通
军训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同时也是十分紧张艰苦的,但它能有助于克服懒散松懈,加强组织纪律,增进团队合作,磨练意志品格。
6、谨防中暑
中暑后的症状是:面色苍白、大量出汗、头昏、耳鸣、眼睛发花、注意力不能集中、口渴、心慌、胸闷、脉博加快、全身无力。严重者:恶心、呕吐、四肢抽搐、呼吸困难、突然昏倒,甚至昏迷不醒。班主任应学点紧急处理中暑的方法,必要时打120.中暑是可以预防的,方法是:
1、在日晒下坚持戴帽;
2、防暑药品提前服和随身带及时服;
3、及时喝凉开水或含盐饮料;
4、军训休息时减少追逐、跑、跳,以防止产热量过多;
5、有某些中暑的先兆症状时及时休息处理。
7、注意学生之间的关系
比如矛盾、谈恋爱等,及早发现便于在日常工作中掌控以及处理。
二、重视教育契机
1、适应新学校---做好新生的第一次入校教育。人面对一个崭新的开始,往往会激起自己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但同时又由于对新环境的不熟悉而充满着种种的好奇与不安。因此,新生班主任就善于抓住学生这一心理,捕捉这一教育契机,做好新生的第一次入校的教育工作。在给学生介绍学校的历史、学校的概况、办学的宗旨、办学的目标、教学的成就、学校的期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明确目标的同时,高度重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适应新集体---开展好新生的第一次军训活动
集体是重要的教育力量,班集体组织得好,能有力地团结、教育全班同学共同前进,使学生从集体中吸取力量,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每一个高中新生进人新的学校、新的班级,也都希望自己能在一个积极进取、充满温情的班集体环境中,使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应善于捕捉军训的教育契机,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使学生尽快地适应新的集体。
3、适应新老师---举办好新学期的第一个教师节活动
跨入新的学校,有的学生一方面因为失去对原有的教师的依恋而产生失落感,另一方面又因对新老师的不熟悉、不了解而对新的老师的教学产生不适应感。因而帮助学生走近新老师,了解新老师,理解新老师从而适应新老师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的重要的一环。为此,班主任老师可以以新学期的第一个教师节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走近新老师”的活动,可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4、适应新同学---组织好第一次新生联欢活动
告别了习惯的初中生活,离别了熟悉的初中朋友,面对陌生的班级,陌生的面孔,许多同学既充满了好奇,又被一种说不出的惆怅与失落的情绪困扰着。高中生活由于心理发展闭琐性的特点,不再像小学生和初中生那样主动地开放自己,很快地与同学相互熟悉、相互了解。为此,班主任应在开学初组织好第一次为新生联欢活动,帮助同学们迅速地了解,建立纯真的友谊。
5、适应中职学习---调适好第一次考试失败的不良心态
帮助学生调整好考试失败的不良心态,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学习,应对考试,是每个班主任老师不可忽视的教育契机。班主任老师应在开学初学生第一次考试之后,加强对全班同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调整好考试失败同学的不良心态,帮助他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应对学习和考试,尽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第四篇:班主任心理辅导培训总结
班主任心理辅导培训总结
桠溪中心小学刘兰娟
通过这次学习,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学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定位在表面处理上,而且应该透过现象看学生行为的心理因素,从根本上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这次学习的感受和想法。
感受之一:这次培训帮助我认识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确实是进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现在真正体味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的内在含义,那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这也许才是教育的真谛!
感受之三: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作为一名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每一个人都接触、学习过心理学,但一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却没有感到心理学的用途,因此早已将它抛之脑后了,虽然有时也会装模作样的应用一两个心理学的术语,那也不过是装装自己的门面罢了。可以说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学,更没有想到如何正确在教育教学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所以在工作上产生了许多的困惑。正是这次学习它帮我才开始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更帮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来我们在不经意之中虽运用着心理学,我们的困惑也正是源于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心理学啊!只有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我们才会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学生,从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感受之四:通过培训我学到了更多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将心理健康课看的过于神秘,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的懂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过培训我明白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那就是:源于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把握人生!
感受之五:这次培训帮助我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学习,不及时充电,不及时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就将被时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溢于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作为班主任,我们始终应该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来促进智育的发展,使得学校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
第五篇:班主任如何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班主任如何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优势分析
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日渐强调全程性、全员性。现在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学校专职做心理教育的教师就一两位。这些教师既要进行个别辅导,又要举办心理教育相关的活动,要想完成多方位的团体辅导活动是很难的。再者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心理辅导教师平时和学生接触少,对学生了解不够,难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也难于和学生达到心理相融,往往辅导的效果不高。因此,班主任要看到自己在做心理辅导中的优势,消除畏难情绪,通过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1.班主任更了解自己的学生
班主任对班上的情况最为了解,首先,他就能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地选择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其次,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在团体辅导活动时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再次,心理辅导前提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关系。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心灵沟通,有利于快速打开心扉,削除心理阻抗。
2.班主任与学生容易形成心理认同
从现行的教育管理机制来看,班主任与学生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整体,是利益的共同体。“班荣则我荣,班耻则我耻”已是大家的共识了;班主任自己也常常以班级第一人自居,以取得与班级的最大认同;学校在日常管理当中也是将班主任的考评纳入班级常规评比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就容易形成融洽的心理环境。
3.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有更多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针对性
班主任针对学生和班级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如:在五一劳动节举行“劳动最光荣”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开展“评选班干部”的活动中,进行“对待落选的心理调适”、“干部轮换与人际关系”的专题辅导,让学生从“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长处和能力)——“接纳自我”(接受自己的优缺点,自信看待自己)——“调控自我”(取长补短、保持良好心态)——“发展自我”(挖掘潜能、塑造自我)等几个方面,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二、班主任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要注意的事项
1.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尽管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越来越讲求生命品质,全面的健康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但仍还有许多人对于心理上的健康不够重视,甚至还存在讳疾忌医现象。班主任应树立完整的心理健康观念,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要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
团体心理辅导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原则、强调民主性原则,要求班主任弱化权威意识,强化民主和平等的观念,不能只关注让好学生表现或转变差学生,要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观点、展示自我的机会。班主任要公平恰当地将自己的关爱送到班上的每个角落。
3.要移情换位理解学生
班主任与心理辅导老师所持学生观是不同的,承担的角色职责也是不同的。这需要班主任应随时转换角色位置,放下主观的态度和认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去体验学生内心的感受。理解学生,要了解其所想所为的动机原由,不要以自己为参照标准去评判当事人的是非得失。对学生少一些指责命令,多一些沟通交流;少一些批评教育,多一些民主平等;少一些上纲上线,多一点温情理解。只有成为一个走进学生心灵的班主任,也才可以成为一个让学生愿意敞开心扉的辅导老师。
4.要注意倾听
班主任做辅导,有时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耐心的倾听,总忘不了自己是一个教育者,总想主动出击,把学生变成倾听对象。在活动中,学生说不了几句话,教师就好像心中有底了,结论也出来了,接着就是开导或训导。如此一来,学生心理话不可能很好表达出来,班主任也就无法全面了解学生想法,那么班主任的训导就很难触动学生心灵,辅导效果就大打折扣,下一次学生可能就不愿意表达看法了。所以班主任做辅导一定要克服象上课那样说多听少的习惯,以一颗包容和接纳的心张开耳朵耐心倾听。
而且班主任在倾听过程中还要克服随时随地对学生评价对错的习惯。作为管理者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代言人,评价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班主任不可能不评价学生,只是存在评价是否公正,是否考虑学生感受的问题。在辅导活动中班主任要注意多用鼓励、延迟评价的方法让更多学生尽可能地发表看法。
当然心理辅导活动和一般的主题活动是不同的,它要求教师能够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有效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让班主任承担团体心理辅导,对班主任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班主任有意识地学习心理学、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多参考心理学工作者设计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做好课前准备和设计,要灵活机智处理学生随堂的表现,要选择有把握的心理问题进行团体辅导,不要做很专业化的学术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