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烟草成立30周年演讲稿
回首三十年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今年已是**烟草成立的第三十周年。回首这三十年的行进轨迹与经历,总有几分感慨。三十年,自己从求知的少年到走向不惑之年,我耳闻目睹了**烟草的改革发展,工作的经历也见证了**的改革发展。
因为母亲是当时**公司基层烟站职工的缘故,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就留下了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烟叶采摘、绑杆、上笼、烘烤、分级绑把的烟叶生产场面;留下了大人孩子赶着地排车、排着长龙交售黄烟的片段,留下了烟站工人手编烟帘子和制作竹帘子的印象,留下了打包工人赤膊挥汗、口喊号子、手摇打包机打包的场景,留下了初次见到来中国采购烟叶的外国人的惊诧和好奇……。
伴随着改革开放,烟叶生产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单个的家庭生产到农场化规模生产,从人力生产到机械化生产,从粗放简单的生产组织方式到精细化的组织流程管理---育苗商品化、生产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烘烤自动化。烟叶的种植生产,成为了老百姓心目中真正的“惠民工程”。
1990年,毕业后的我有幸成为**的一名员工。我由一名机械维修工人开始,做过车床工、统计员、财务会计、办公室行政管理员,一直到现在的中层管理。期间耳闻目睹了一个又一个老一辈们曾经褴褛、感动岁月的创业故事;一幅又一幅几代领导人栉风沐雨、励精图治、谋划企业发展的画面;一次又一次众多同 事、工友们披星戴月、挥汗如雨、团结拼搏、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的工作场景;见证了厂由一条工棚式简易挂杆复烤生产线年产几千吨到拥有两条打叶复烤生产线,年产5万多吨,利税近亿元的沧桑巨变;亲历了**企业关停并转、重组整合到**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的历史性跨越。
三十年,对于**烟草来说,是从初创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时间,作为烟叶主产省的国有企业,**烟草始终践行“国家利益至上”和“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坚持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适合**省情的发展之路,企业组织机构和生产经营结构不断优化,现代企业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生产经营秩序不断规范,经济效益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较好地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在这三十年里,**从初创到在行业内崭露头角,也走过了二十五载春秋。**从一家隶属于县级烟草公司的**企业成长为今天**有限公司的龙头企业,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根本,以质量为保障,严格规范,创新发展,推动了打叶复烤加工水平的不断提高。年复烤加工量由30万担提高到现在的120万担以上,实现了利润近百倍增长的超常规发展。
2011年3月,在继云南、贵州、湖北三省打叶复烤企业重组整合之后,**烟草顺应行业改革重组的形势,对**进行重组整合,成立了**有限公司,完成了**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的新跨越。作为控股股东的**烟草公司为企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省局(公司)的坚强领导和支持 下,立足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化打叶复烤企业的战略目标,秉承以满足“532”、“461”品牌发展对打叶复烤加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重点、以提高加工工艺水平为支撑、深化改革、理顺体制、规范管理、提高素质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相融共济,创新发展,掀开了**发展的新篇章。
岁月不寻常,甘苦寸心知。三十多年的那些或浓或淡,亦真亦幻的时光历历在目,那些挥之不去的日日夜夜已在我身后定格成一串深深的足印。还记得刚工作时师傅手把手地教我拿宰子的手要稳,要松,拿榔头的手要狠且准;还记得第一次烧电焊,焊缝像蚯蚓却被**师傅善意的赞许;还记得**科长一次次“逼迫”自己参加统计职业资格考试、苦练算盘和自学电脑知识的严厉;**第一任厂长的谆谆教诲、**厂长的循循善诱、**厂长的严谨和有序以及董事长每一次鼓舞人心的讲话,每一次果断的决定,每一个肯定的眼神和鼓励。无一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思想,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伴随着我的进步和成长。
春来草自青,秋去叶自落。三十年,自己总在思考,我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不惑之年,蓦然回首,原来“情义”二字一直在那灯火阑珊处。事物的本性、人的本性往往是最简单的,是归零的,这就是“道”。万“术”不如一“道”。公平、公正、正义、责任、诚信、勇气、谦虚、博爱、勤奋等都是最根本的“道”。无论是经营企业,抑或我们做人,守正于道,必然会由和谐而致共生,由利他而致共同。三十年的人文和砥砺探索,积淀了** 烟草的“情义”二字,这正是**烟草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意义所在。之与国家,义不容辞、担当大义;之与消费者,关注需求,恪守公义;之与烟农,思源反哺,秉承道义;之与零售户,情深意浓,坚守信义;之与工业企业,永叙情谊,共担忠义;之与员工,融合情义,崇尚仁义。
我们存在的价值,是真实的。从根本体悟“情义”二字的精义所在,常常抱持一颗“美丽的心”,敬天爱人以致天人合一,以心为本而达物心两荣,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理念,更好地工作,善度人生,构建和谐生活。
这不正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吗。
明心见性,入眼尽是风光无限;乐山乐水,随处皆为美丽人生。
回首这三十年,感谢有您相伴。
第二篇:安庆烟草30周年征文
安庆烟草成立30周年征文
——对安庆烟草发展的几点认识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从1981年7月安庆烟草公司成立到2011年。30年风风雨雨,30年坎坷磨砺,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安庆烟草人开拓创新,抓住腾飞的时机!30年,弹指一挥间。在这历史的瞬间里,几代安烟人呕心沥血,倾注了满腔沸腾的激情,让你和我惊叹安烟时代的奇迹。
2002年7月,刚踏出校门的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憧憬来到了安庆烟草,那年,我还是一个嘴边刚刚冒出浅灰色的毛头小伙,如今身为一名安庆烟草人,在一个个可亲可敬、言传身教的师傅们的指导下;在同事的陪伴照顾下;在行业的培养下,我在烟草队伍中日益成长起来。虽然近十年的职业生涯不是很长,但成长的过程足以让一个人成熟,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着安庆烟草行业发展的日新月异。虽然我没有经历过安庆烟草早期的创立改革,但自从参加烟草工作以来到亲身经历和所听所闻,对安庆烟草的早期发展也略知一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而正是这些思维的转变,从而促使人们不断寻找发展的新路子、新方法,安庆烟草不例外,在国家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从而使得烟草体制不断健全和完善。
曾记否,10几年前,市场、价格都操作在少数烟贩的手中,各烟草公司都要看他们的脸色办事。曾记否,限价后的几年间,各县间
为了完成任务,赢得工业企业一点小小的利润分成,相互压降,限价、限价、再限价,可市场依然是一盘散沙,人心不齐,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其奈我何?曾记否,多少次、多少回,我们是多么无奈、多么的可悲,一件烟赚1-2元就卖,手里有专卖的尚方宝剑,就是不能用来坚决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国家财税收入!一度时期,假冒烟、走私烟立定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怨声不断,广大职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苦于没有良策。
以上种种原因都是由于行业的前期不规范经营所造成。如今,安庆烟草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创新,发展空前。企业业绩和市场基础走在全省前列;企业文化建设成果丰硕,2006年代表全省商业企业参加了全国烟草行业企业文化成果展示,并获得了国家局张保振副局长的肯定。下面,我就结合客户经理岗位谈谈对安庆烟草近几年成长的几点认识:
第一、企业运行越来越规范严谨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其规范性是治企之本,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安庆烟草正是本着规范性发展,才有存在于社会的一席之地,本人进入安庆烟草系统近10年光景,亲身体验了烟草发展之规范,听同事和卷烟零售户所讲,在10年之前,烟草由于管理上不是太规范,导致那时的烟草商业企业无法掌控烟草市场,从而流失了很大一部分财政收入,记得我片区城关地区的几个零售户在讲到以前的烟草销售情况,他们相当留念,因为那时的他们获得的利润相当可观,那时他们所订购的卷烟不是直接从烟草公司进货,而是
直接与烟贩子直接进行交易,在其成本上相对较低,同时市场假冒卷烟也较多,而烟草公司当时在其管理上相对比较松懈,从而给他们这些客户有利之乘,他们正是利用烟草公司的管理不规范,不断外渠道进货,同时在市场上大肆销售假冒卷烟现象也比较普遍,可以说烟草公司完全失控,而随着安庆烟草体制改革的浪潮,安庆烟草人在其思想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烟草商业企业的管理也随之逐渐规范和健全,企业发展逐渐上轨道,市场净化程度也相当的好,可以说现在的安庆烟草公司完全掌控卷烟市场,所以说规范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物流、访销模式越来越健全
近几年,安庆烟草在配送网建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打破了以往的多级配送、手工分拣的特征,实现统一的物流管理模式,以“让零售户满意、让消费者满意”作为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因此,烟草行业正在努力调整自身角色,由“坐商”逐渐转变为“行商”,访销由被动转变主动模式,由原先的驻点批发到现在的电话访销、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等模式,卷烟由自行提货到烟草公司送货上门等转变,无不显示了现在物流、访销模式的健全和完善,而今年以来正在推进的网上订货新模式正越来越健全,真正做到以“两个至上”为企业价值取向,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为基准,不断打造现代一流安庆烟草。
第三、向服务型行业转变越来越明显
2010年3月,县局韩局长召开营销工作会议上就强调:“服务好坏最直接的体现是客户满意度”,我认为,客户满意度最直接的体现是客户对烟草公司的认可,服务优质了,满意度上去了,客户给予烟草工作的配合度就会提高。因此,现代营销注重的不是商品量的问题,而是服务是否到位,卷烟零售户和广大卷烟消费者对企业是否满意等,在我们日常的走访中,与客户谈及对烟草公司的近几年的感受时,多数客户都有很深的感触,其中体会最深的就是企业的服务越来越到位,企业管理越来越规范,市场净化越来越好。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安庆烟草的你和我,一样的情怀一样的梦,肩负继承与发展着安烟重任,义不容辞。日月为我们作证,金叶为我们壮行,让我们在一片片金叶下宣誓:我们是烟草人,我们决心踏着安烟前进的足迹,时刻准备着,为安烟事业,奋斗终身,贡献出青春和力量!
客户经理:郑卫兵
第三篇:供电局成立30周年征文
1978是对于贵池人民来说是一个值的纪念的日了,这一年贵池供电局诞生了。30年间,贵池供电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过了群众集资办电、“两改一同价”和新农村电气化的历程,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华章,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
贵池供电局成立之初,只有27名员工和两座农村变电所,除此之外一无所有,没有办公用
房,没有办公设备,没有交通工具,借用外单位会议室办公。条件简陋,先天不足,这没有吓倒贵池供电员工,也没有难倒贵池供电员工。大家凭借着艰苦奋斗精神,凭借着为农业、为农民、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坚强事业心和强烈责任感,忘我工作,勤俭创业。经过三十年拼搏和发展,现如今员工增加到300人,拥有10座农村变电所。固定资产由90多万元猛增到一亿多元,年供电量从五百多万千瓦时跃升到三亿千瓦时,农户通电率达到100%。
一、改革用人机制激活员工潜能
过去,贵池供电公司和所有的国有企业一样,职工吃的是大锅饭,干与不干一个样,调动不了职工的积极性。现在,“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实惠,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潜能。公司上下呈现一派人心顺、干劲增、面貌新的可喜局面。
(一)公平竞争是激活员工潜能的清新剂。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2001年8月,贵池供电局改制为安徽电力贵池供电有限责任公司,至此,安徽省农电体制改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接着,贵池供电公司开始了人事制度改革的破冰之旅,一改“领导安排上岗,一岗定终身”的传统模式,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让全体职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之后,这种选人用人方式形成了一种制度,两年为一个周期,到期即进行全员竞岗。在周期内,如果有岗位空出,同样在全公司范围内公开竞聘。对于每个岗位既有清晰的岗位职责又有明确的任职条件,这样每个岗位上的员工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保证了合适的人进入合适的岗位,那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沉闷空气一去不复返,随之而来的是既有分工又相互合作的清新空气。青年女工夏彬2001年大学毕业后就竞岗到设计室从事配电网勘察设计,2006年竞聘到电力营销部从事营销管理,她深有感触地说:“是公平竞争给了我机会,多岗位的锻炼提升了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提升了专业工作的能力,使我从一个对供用电一知半解的毛头学生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供电员工”。
(二)干部选用是激活员工潜能的助推器。
干部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之大计。贵池供电公司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建立起一套干部培养、选拔、任用、考核制度,逐步优化干部队伍,使得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为了保证干部选拔任用质量,有利于青年员工成长,改变过去“临时提拔、突击提拔”的做法,采取“动态储备,先备后用”的办法。近十年间,先后有4人提拔到领导岗位,有11人走上中层管理岗位。目前,贵池供电公司领导班子充满活力、团结精干,中层干部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并且,拥有一支年轻有为的后备干部队伍,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干部保证。
(三)薪酬差异是激活员工潜能的兴奋剂。
待遇在职工眼里是杠杆、风向标。待遇低的岗位很少有人问津,生产一线岗位留不住人,这一直是困扰人力资源配置的一个难题。贵池供电公司提出“待遇向一线倾斜,人员向一线倾斜”,在岗位设定时尽量压缩非生产性岗位,在确定岗位薪酬时拉开一线岗位与非一线岗位的岗薪级差和奖金系数。结果,生产一线岗位人员饱满,人人争学技能、个个要求到一线一展身手。
二、改造农村电网助力经济发展
贵池供电公司供电区域百分之百是农村,自然,农村电网就是他们吃饭的傢伙。电网装备落后、供电可靠性差、建设标准低一度是农村电网的代名词,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贵池供电公司抓住“两改一同价”、户户通电、新农村电气化的契机,大规模地进行电网改造,为贵池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支撑。十年前,贵池供电公司供电区域内没有几家像样的工业企业,现如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有七十多家。
(一)“两改一同价”使农村电网脱胎换骨。
1998年,国务院出台电力“两改一同价”(改造农村电网、改革电力管理体制、城乡同网同价)政策,贵池农村电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上级要求和部署,撤销了各乡镇电力管理站,成立了贵池供电局直属的乡镇供电所,因而畅通了农村电网投资渠道。在第一、第二期电网改造中,贵池供电公司共贷款投入资金6579万元,之后,在近五年的时间内又投入自有资金3682万元。巨额的资金投入,使贵池农村电网有了颠覆性的改变。十年来,改造变电站3座、新建变电站7座,供电能力提高了一倍,供电可靠性大幅度提
升。
(二)“户户通电”将电网覆盖到所有农户。
到2005年底,贵池供电公司供电区域内尚有230个农户没有通电,这些农户大多居住在边远的高山上,有的一户人家距离山脚有三个小时的路程,就连羊肠小道也难以覆盖全程。2006年,贵池供电公司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仅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就
完成任务,为这些贫困户送去了光明和温暖。“我以为松油灯盏要陪我一生了,没想到这辈子还能用上电,”一拉开关电灯就亮,王维富老汉激动地如是说,“我要把这个好消息赶紧告诉儿子,让他打工回来一定要买一台电视机,我们也过一过电视瘾!”
(三)“新农村电气化”让农村电网锦上添花。
2007年开始,贵池供电公司启动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先后实施了马衙镇滨河小区、墩上镇、梅龙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争取再用两年时间实现全区“新农村电气化”。这项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都是高标准、高起点,不仅能够满足安全可靠供电的要求,而且严格施工工艺、美观新颖。老百姓自豪地说:在供电和用电上,现在我们农村和城市没有差别了,供电线路又安全又漂亮,添置家用电器再也不用担心难启动了。
三、改善业务流程提供诚信服务
近年来,贵池供电公司坚持做好诚信服务这篇文章,从改善业务流程入手,完善95598服务功能,开展服务窗口“五项修练”、技能大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引导员工强化服务意识,苦练服务本领,帮助客户管好电、用好电,让客户使用放心电、舒心电。优质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赢得了社会的认可,被池州市和贵池区授予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
近年来,贵池供电公司坚持做好诚信服务这篇文章,从改善业务流程入手,完善95598服务功能,开展服务窗口“五项修练”、技能大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引导员工强化服务意识,苦练服务本领,帮助客户管好电、用好电,让客户使用放心电、舒心电。优质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赢得了社会的认可,被池州市和贵池区授予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
(一)一口对外,使客户享受便捷服务。
贵池供电公司本着“规范自己,方便客户”的原则,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客户的需要,适时修订业扩报装流程。近几年推行的“一口对外,内转外不转”报装模式,深受客户欢迎。即大客户有用电需求,只要到一个部门办理手续,涉及到的部门各自按照流程流转作业,改变了以前要找多个部门的惯用程序。一般客户只需到当地供电营业窗口提出申请,余下的流程都会在他们承诺的时限内流转办结。
这些年,随着用电营销业务规范性的不断加强,贵池供电公司陆续制定和完善了抄核收工作流程、营销服务工作流程及服务质量标准、营销服务规范,尽可能地为客户提供规范、便捷服务。
(二)特事特办,为客户排忧解难。
2007年夏天,贵池南部山区爆发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山洪,造成该区域内的工业企业厂房倒塌、设备受淹。贵池供电公司一方面奋力抢修水毁供电设施,一方面组织人力深入厂矿帮助企业恢复生产。黄山岭铅锌矿负责人见状十分感动:“你们也受了大灾,抢修任务相当繁重,没想到还挤时间抽人力来帮我们出谋划策、帮我们修复电力设施,真正是一心为客户着想。”
2006年9月下旬的一天,贵池供电公司收到一家外资企业用电报装申请,该企业负责人要求赶在国庆节当天通电投产。按照常规,要架设一条九百多米的高压线路、安装配电设施,从勘察、设计到施工、验收再到装表接电,至少也得半个月的时间。贵池供电公司郑重承诺:尽最大努力确保按时通电。于是他们打破常规,把相关业务人员拉到现场办公,把业务流程整体迁移到现场,经过国庆前夜的通宵调试,终于在十月一日上午成功通电。
(三)便民措施,让客户感受关爱。
几年前,居民电费都是电工上门催收。为了规范电费收缴业务,贵池供电公司全部实行营业厅坐收。改变这一沿袭多年的传统缴费方式,自然引起少数居住在偏远山区群众的不满。他们一方面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一方面增设临时缴费点,矛盾迎刃而解。现在,各营业厅便民服务设施齐全,不仅免费为客户提供饮用水、老花镜、书写笔、创可贴等,而且为客户提供备用雨伞。有客户笑称:到了供电营业厅就像到了家一样。
贵池供电公司定期组织员工走进敬老院、残障人家中,免费为其服务,是多年坚持不改的制度。2008年6月的一天,他们收到了一封感谢信,信中提到:我叫“谢党恩”,原名孙发青,是贵池区乌沙镇金峰村人,夫妇俩都是坐轮椅的残疾人。为了感谢供电员工长期对我夫妻俩无微不至的关怀,七年前,我摇着轮椅到供电所把我的名字改成“谢党恩”,表达我对党的恩情和供电人的情义。七年来,供电所长换了几任,但供电员工细心周到的服务数也数不清,邻居们也翘起大拇指称赞供电人服务暖人心。
回顾这30年,怀想曾经走过的峥嵘岁月,一路铺满荆棘,一路星光灿烂。展望未来,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发展,贵池供电的明天一定更加辉煌!
第四篇:贺母校成立30周年
贺 信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时值母校建校30周年之际,我谨向母校教职员工致以诚挚的祝福和衷心的感谢!向参加校庆的历届校友致以亲切的问候!怀着喜悦的心情,写下这贺词,以表达我对母校由衷的祝贺!
作为校友,我深切感谢母校的栽培,也密切关注着母校的建设和发展。技校的一草一木,老师的一颦一笑,仍记忆犹新。在那绿色的校园里,同学们手握春光烂漫的年华,编织着人生的七彩之梦。乘着共和国60华诞之余,预祝校庆活动圆满成功!祝愿母校积历史之厚蕴,宏图发展!再谱华章!
我会在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好好学习,毕业后想回母校当一名教师,为母校将来的发展尽我的一份绵薄之力!
30年的风雨兼程,母校几经沧桑,奋发图强。母校坚持恪守“技能至上、就业为本”的办学特色,赢得桃李满天下,为富阳市培养了数万计的各类人才。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我们相信,母校的30年庆典将成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和再创辉煌的新起点。
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向母校致以最诚挚的祝福,愿母校永远年轻,永远充满生机!
值此30年校庆之际,祝愿母校:
龙腾虎跃 意气风发,雄健迈出前进步伐!
科研学术 猛出黑马,佳名美誉响彻天下!
学生:赵渊
2009年10月31日
富阳市技工学校03电工班
第五篇:改革开放30周年演讲稿
1979年,我出生的那一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那是一个酝酿着天翻地覆的年代。30年的改革开放,30年的豪迈步伐,书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一页,铸造了交通水运行业的沧桑巨变:从支流小河到高等级航道网,从水泥船到标准化船型,从简易码头到亿吨港口,从人挑肩扛到现代化桥吊……有些是我经历的故事,有些是发生在我身边的历史,都将作为交通水运行业的财富被深刻铭记。
我的家乡在遥远的天津。从小,我就爱在苍凉的塘沽炮台上,眺望无际的渤海和隐约的白舟。“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水和船,在我看来,象征着一种面向世界的开放精神,并且,越是古老的地方,这种精神越富有生命力。大学毕业后,我便来到这座钟情已久、历史厚重的苏州城,光荣地成为交通系统的一名普通的海事工作者。
自从肩膀扛起了“铁锚”,汗流在甲板上、工作在风浪中,眼下景色尽波涛。没有闹市的繁华,没有鲜花的氛围,然而,我却如此执着和自豪!船舶搁浅,是我们一次次合理调度将其脱浅航行;轮队迷航,是我们一次次指点迷津将其引入航路;水下障碍,是我们一次次现场勘查将其清理排除。多少回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巡航;多少回以理说法、耐心疏导劝阻;多少回生死度外、风口浪尖搜救。从整顿通航秩序到处置违章运输,从维护渡运安全到整治桥梁隐患,从开展船舶检验到组织船员培训,无处不显现我们的身影。水运企业称我们是水上交通安全的“保护神”,船民朋友们赞扬我们为“水上卫士”。这就是我为之执着的海事事业!这就是我为之自豪的交通海事人!
这30年,我们保障了一条经济畅通的运河道。这里,百舸争流、秩序井然,但你可知道,数年前,这条美丽的运河曾失去它应有的光彩,那时,苏州及上海、浙江等周边地区大规模生产及建设全面展开,70%以上的原材料通过水运供给,苏南运河船舶日流量达6万艘次,年运输量达5.4亿吨,相当于设计通过能力的3.1倍。搁浅、触损、沉船等事故随着拥堵纷至沓来,12家厂矿企业联名上书政府迫切要求改善通航环境。身处“四面楚歌”的我们,痛定思痛,以高度的责任感探索应对良策:排堵保畅预案完善起来了,所点布局合理起来了,24小时巡航制度建立起来了,报港措施实行起来了,大功率排挡艇添置起来了,视频监控系统铺设起来了……我们的管理从被动处置转变为主动预防,从粗放型步入集约型,创造了干线航道5年来无一堵航事故的奇迹,令效益节节攀升的业主和船民拍手称快,发挥出“交通海事”的巨大能量。就在刚刚过去的冬天,江南暴雪,封山截路,路运全线告急,煤电企业忧心忡忡、市民的菜篮子“翘首以盼”,我们临危受命,严寒中,走访企业码头,掌握第一手影响交通安全的资料,日夜巡航守护,开辟重点物资“绿色通道”,22万吨电煤和农业生产物资无惊无险地穿过这片水道,流入千家万户。
这30年,我们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曲。经历了太湖上生死一线噩梦的人们不会忘记,那一张张救他们脱离险境的铁铮铮的面孔。2004年7月,强热带风暴“蒲公英”席卷古城,太湖水面12级的风力远超过海巡艇的抗风等级,然而30名船员命悬一线,我们舍身一搏又有何惧?!一排排水墙横过来,驾驶台进水了、机舱进水了,搜救人员的身上全湿了,甚至受巨浪的长时间挤压,海巡艇的快慢控制档失灵了,退缩,不是没想过,我们也是血肉之躯,然而,怀着对船民兄弟强烈的爱,凭着长期搜救工作中练就的驾驶技巧,海巡艇的船头无数次被巨浪这回,又无数次顽强前行,很快,一双双救援之手伸了出去,一双双渴望生命的手又接了过来,10余小时的明知不可而为之的营救行动圆满结束,船民们悉数获救无一伤亡。也许你会庆幸生命的奇迹,会钦佩海事人员过人的胆识,我却深深了解这背后的辛劳和苦乐,这仅仅是我们无数次出生入死的一个剪影。曾经,莫测的太湖让船民谈之色变,消逝的生命让我们扼腕叹息,如今,我们通过探索、实践,已构建了一个完善的湖区安全监管体系,搜救成功率连年来都维持在100%。我们的故事,汇成荡气回肠的歌声,随着南来北往的船只,传颂到四面八方。
这30年,我们开启了一扇繁花似锦的文明窗。“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优”,这是上级领导对交通海事人的要求,我们时刻不忘嘱托。在我们心中,“想船户所想、急船户所急”绝不是一句空话,安全监管到位了、水运有序畅通了、地方经济促进了、海事效益起来了,才能让船民们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海事文明。我们有这样的干部,他的对讲机永远是开着的,无论何时,哪里最艰苦、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我们尊敬他、跟随他;我们有这样的职工,他业务精通、守责有方,一腔热情、两袖清风,耐住逆境的寂寞、经住顺境的考验,我们信赖他、学习他。我们这支以太湖海事所为代表的交通海事执法队伍在船民和社会各界中出了名,“竖起了一面在太湖边高扬的旗帜”,成为“海事人的方向,海事人的骄傲
1979年,我出生的那一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那是一个酝酿着天翻地覆的年代。30年的改革开放,30年的豪迈步伐,书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一页,铸造了交通水运行业的沧桑巨变:从支流小河到高等级航道网,从水泥船到标准化船型,从简易码头到亿吨港口,从人挑肩扛到现代化桥吊……有些是我经历的故事,有些是发生在我身边的历史,都将作为交通水运行业的财富被深刻铭记。
我的家乡在遥远的天津。从小,我就爱在苍凉的塘沽炮台上,眺望无际的渤海和隐约的白舟。“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水和船,在我看来,象征着一种面向世界的开放精神,并且,越是古老的地方,这种精神越富有生命力。大学毕业后,我便来到这座钟情已久、历史厚重的苏州城,光荣地成为交通系统的一名普通的海事工作者。
自从肩膀扛起了“铁锚”,汗流在甲板上、工作在风浪中,眼下景色尽波涛。没有闹市的繁华,没有鲜花的氛围,然而,我却如此执着和自豪!船舶搁浅,是我们一次次合理调度将其脱浅航行;轮队迷航,是我们一次次指点迷津将其引入航路;水下障碍,是我们一次次现场勘查将其清理排除。多少回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巡航;多少回以理说法、耐心疏导劝阻;多少回生死度外、风口浪尖搜救。从整顿通航秩序到处置违章运输,从维护渡运安全到整治桥梁隐患,从开展船舶检验到组织船员培训,无处不显现我们的身影。水运企业称我们是水上交通安全的“保护神”,船民朋友们赞扬我们为“水上卫士”。这就是我为之执着的海事事业!这就是我为之自豪的交通海事人!
这30年,我们保障了一条经济畅通的运河道。这里,百舸争流、秩序井然,但你可知道,数年前,这条美丽的运河曾失去它应有的光彩,那时,苏州及上海、浙江等周边地区大规模生产及建设全面展开,70%以上的原材料通过水运供给,苏南运河船舶日流量达6万艘次,年运输量达5.4亿吨,相当于设计通过能力的3.1倍。搁浅、触损、沉船等事故随着拥堵纷至沓来,12家厂矿企业联名上书政府迫切要求改善通航环境。身处“四面楚歌”的我们,痛定思痛,以高度的责任感探索应对良策:排堵保畅预案完善起来了,所点布局合理起来了,24小时巡航制度建立起来了,报港措施实行起来了,大功率排挡艇添置起来了,视频监控系统铺设起来了……我们的管理从被动处置转变为主动预防,从粗放型步入集约型,创造了干线航道5年来无一堵航事故的奇迹,令效益节节攀升的业主和船民拍手称快,发挥出“交通海事”的巨大能量。就在刚刚过去的冬天,江南暴雪,封山截路,路运全线告急,煤电企业忧心忡忡、市民的菜篮子“翘首以盼”,我们临危受命,严寒中,走访企业码头,掌握第一手影响交通安全的资料,日夜巡航守护,开辟重点物资“绿色通道”,22万吨电煤和农业生产物资无惊无险地穿过这片水道,流入千家万户。
这30年,我们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曲。经历了太湖上生死一线噩梦的人们不会忘记,那一张张救他们脱离险境的铁铮铮的面孔。2004年7月,强热带风暴“蒲公英”席卷古城,太湖水面12级的风力远超过海巡艇的抗风等级,然而30名船员命悬一线,我们舍身一搏又有何惧?!一排排水墙横过来,驾驶台进水了、机舱进水了,搜救人员的身上全湿了,甚至受巨浪的长时间挤压,海巡艇的快慢控制档失灵了,退缩,不是没想过,我们也是血肉之躯,然而,怀着对船民兄弟强烈的爱,凭着长期搜救工作中练就的驾驶技巧,海巡艇的船头无数次被巨浪这回,又无数次顽强前行,很快,一双双救援之手伸了出去,一双双渴望生命的手又接了过来,10余小时的明知不可而为之的营救行动圆满结束,船民们悉数获救无一伤亡。也许你会庆幸生命的奇迹,会钦佩海事人员过人的胆识,我却深深了解这背后的辛劳和苦乐,这仅仅是我们无数次出生入死的一个剪影。曾经,莫测的太湖让船民谈之色变,消逝的生命让我们扼腕叹息,如今,我们通过探索、实践,已构建了一个完善的湖区安全监管体系,搜救成功率连年来都维持在100%。我们的故事,汇成荡气回肠的歌声,随着南来北往的船只,传颂到四面八方。
这30年,我们开启了一扇繁花似锦的文明窗。“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优”,这是上级领导对交通海事人的要求,我们时刻不忘嘱托。在我们心中,“想船户所想、急船户所急”绝不是一句空话,安全监管到位了、水运有序畅通了、地方经济促进了、海事效益起来了,才能让船民们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海事文明。我们有这样的干部,他的对讲机永远是开着的,无论何时,哪里最艰苦、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我们尊敬他、跟随他;我们有这样的职工,他业务精通、守责有方,一腔热情、两袖清风,耐住逆境的寂寞、经住顺境的考验,我们信赖他、学习他。我们这支以太湖海事所为代表的交通海事执法队伍在船民和社会各界中出了名,“竖起了一面在太湖边高扬的旗帜”,成为“海事人的方向,海事人的骄傲[page_break]!”
水是苏州的灵魂,更是苏州的命脉。作为一名交通海事人,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是如此贴近水的脉搏;我是骄傲的,我的工作,纵然平凡如万顷太湖的一滴水珠,却可以汇聚成河托起船只;我更是自豪的,我看到了水运事业欣欣向荣地蓬勃发展,看到了交通海事行业自信负责的一面,我坚信,这湾和谐的天堂之水会变得更有活力,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