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江西军转干行测备考:道理启示题不要煲一手“毒鸡汤”
2018江西军转干行测备考:道理启示题不要煲一手“毒鸡汤”
道理启示题,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归纳概括题干所反映的哲理,所谓的煲心灵鸡汤。此类题目命题特征明显:首先,问法直接,通常问“这段文字告诉人们/我们”等;其次,题干可读性强,往往是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名人轶事或人生感悟。但是,在解题时,有考生往往会出现“眼高手低”情况,煲得一手“毒”鸡汤。要想准确解题,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所谓道理,一般会上升到事物的内在本质。所以,选答案时切忌立足于材料内容本身,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例如: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我们: A.乌龟的腿虽短,但是跑的快,值得点赞 B.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中公解析:显而易见,选B。A项还停留在题干现象上,没有体现出精神层面的意义,故直接排除。
二、符合常理与主流价值观
道理,有引人向善的作用,所以我们归纳的道理得符合主流价值观或常理。例如:一个人步行每小时走5公里,一个人开车每小时走50公里,一个人乘飞机每小时走500公里。这句话告诉人们:
A.平台不同可能会导致结果的不同 B.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是成功的前提
中公解析:此题,应选A。B项,非常具有迷惑性,貌似很有“哲理范儿”,其实“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是成功的前提”的意思换句话讲就是,要成功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这与当下“勇于拼搏,艰苦奋斗”的价值观是相抵触的,故要排除。
三、紧扣材料主旨观点
尤其是针对选项间差异很小的题目,乍一看,每个选项都充满了浓郁的“鸡汤”味儿,感觉都挺有哲理,此时,要紧紧围绕题干的主旨观点进行选择,毕竟题干的主旨观点才是题目的灵魂。
例:一棵树上的苹果熟了。因为太高,踮起脚都够不着,只好搬来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苹果突然落了下来,摔在地上,成了一团果泥。这便是生活中所谓的无奈——眼看到手,却又失去。但不算白费力,至少,我知道了这只苹果不属于我。如果这时从木梯上下来,再去摘其他树上的也不算晚。
这个故事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 A.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发现机会、抓住机会
B.在生活中不要气馁,不要迷失自己,要不断努力,不断追求 C.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要保持一个平常心,要学会泰然处之 D.生命中任何一次探索,都是一次成功的经验的积累
中公解析:此题迷惑性很强,应选D。选项都是哲理层面的句子,但文段中“但不算白费力,至少,我知道了这只苹果不属于我”点明寓意,是主旨观点所在,与此最一致的是D。
总之,道理启示类题目题干确实是好懂,但是选项间充满了玄机,要想正确解题,一定要把握上述三个原则,尤其是“紧扣材料主旨观点”,方能让我们煲出一道“气纯味正的鸡汤”。
工程问题的三架“便捷桥梁” 方法简介及例题展示
第一种情况,比较直白,题干中直接给出了效率的比值,这时候就直接将比值的值设为我们的效率,依据基本公式进行计算,如下题:
【例题1】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一项工作需要6小时。如果甲与乙的效率之比为1:2,乙与丙的效率比为3:4,则乙单独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少小时? A.10 B.17 C.24 D.31 【答案】B 【中公解析】题干直接就出现了甲与乙、乙与丙的效率比,有多个比例,可根据前面比例的方法进行统一到甲:乙:丙=3:6:8,然后就设甲、乙、丙的效率分别就是3、6、8。想要知道乙的时间,效率知道了,只需要再有工作总量就行,而甲乙丙三人合作6小时,合作效率为三者和3+6+8=17,那么工作总量就是6×17,则乙效率为6,时间为17。选B。
第二种情况,题干中没有出现效率比的字眼,但是存在一些工作等量的关系,如下面这个题目:
【例题2】一项工程需要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共同完成需要22天,甲队的工作效率是乙队效率的3/2倍,乙队三天的工作量是丙队两天工作量的2/3。三队同时开工,2天后,丙队调往另一工地,那么甲乙再干多少天才能完成该工程? A.20 B.28 C.38 D.42 【答案】B 【中公解析】对于这个题目,我们看到题干中直接告诉了甲队和乙队的效率比,但是乙队和丙队的效率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通过一句乙队三天的工作量是丙队两天工作量的2/3,这样的话我们能得到一个关于乙队效率和丙队效率的等量关系,就是:乙队效率×3=丙队效率×2×2/3,也就是乙队效率×3=丙队效率×4/3,那么乙丙的效率比就是:4:9。可能大家在这里计算乙丙效率比的时候是慢慢换的,其实我们这里有句话:叫分子是别人的,分母是自己的。这样有等量关系就可以快速的到乙那边的3是分子,应该是丙的;丙这边的4也是分子,是乙的;丙这边的分母3是自己的,乘上刚才从乙那边拿过来的3,也就是9,所以乙是4,丙是9,4:9。甲乙丙的效率比就是:6:4:9,则设甲乙丙的效率分别就是6、4、9,这样合作效率就是19,需要22天完成,那么工作总量就是19×22。先做两天,做了19×2,还剩19×20,由甲乙两人做,效率为10,需要38天,选B。
第三种是连明确的等量关系都没有,但是有将一项工作按照两种方案来做,这时候也能去寻找效率比。我们可以把两种方案都写出来,通过对比的方式,把两种方案相同的去掉,从剩下的地方寻找等量关系。如下题:
【例题3】一批零件,如果全部交由甲厂加工,正好在计划的时间完成;如果全部交由乙厂加工,要超过计划时间5天才能完成。如果先由甲乙两厂合作加工3天,剩余的再由乙厂单独加工,正好也是在计划的时间完成。则加工完这批零件计划的时间是()天。
A.5 B.7 C.7.5 D.8.5 【答案】C 【中公解析】这个题目就是将一个事情用两种方案来做,我们来整理一下: 第一种:乙做计划时间+5 第二种:甲做3天,乙做计划时间
这时候我们发现两个方案里乙都做了计划时间,我们如果都把这部分去掉,剩下的工作量也应该是一样的。第一种方案剩下乙做5天,第二中方案剩下甲做3天,也就是乙做5天相当于甲做3天,甲乙的效率比就是5:3,则设甲的效率为5,乙的效率为3,所求计划的时间为3×5÷(5-3)=7.5天。选C。
第二篇:2018军转干行测备考:牛吃草问题
2018军转干行测备考:牛吃草问题
一、牛吃草模型
牛吃草的本质是消长问题,即原来有一片草AB段,在B点时来了一群牛。此后,草继续保持原来的形式向右点生长,而牛开始吃草。在C点时,牛将新长出来的草和原来的草全都吃完了。将这个模型抽象成二维空间的图如下,可以发现,跟我们学过的追及问题是非常类似的,因此类比追及问题来推导牛吃草问题的公式:
M:原来每块地有M份草。
N:有N头牛,每头牛每天吃1份草。因此牛吃草的速度为N份/天。x:每块地每天长x份草。t:牛吃光草的时间。
并根据追及问题推出公式:M=(N-x)t 【例1】牧场上有一片青草,每天都生长得一样快。这片青草供给10头牛吃,可以吃22天,或者供给16头牛吃,可以吃10天,期间一直有草生长。如果供给25头牛吃,可以吃多少天? 【解析】根据公式可得:M=(10-x)×22=(16-x)×10。解得x=5,M=110。问25头牛可吃多少天则可列方程:M=(25-x)×t,带入可得t=5.5天。
教育
二、模型变形
1、极值型
若将问题改为,为了不让草被吃光最多可以养多少头牛,我们会发现,只要牛吃草的速度追不上草生长的速度,即草永远不会被吃光,此时最多可以养x头牛。因此在牛吃草问题中,若出现极值型的题目,一般考虑N=x的情况。
【例2】有一条河流,沙子每天都匀速堆积。如果开24条采砂船,那么6个月就可以把沙子挖光,如果开21条采砂船,8个月可以把沙子挖光。要让沙子永远挖不完,最多可以开几条采砂船? 【解析】根据公式可得:M=(24-x)×6=(21-x)×8。解得x=12,M=72。即沙子每个月都沉积5份,为了让沙子永远不被挖光,最多只能开5艘采砂船。
2、相遇型
当冬天天气转冷,牛每天吃草的同时草每天也在枯萎,此时牛吃的量与草枯死的量之和应该等于原有草量。因此当题干中的牛与草是同消同长时,牛吃草问题的公式转变为M=(N+x)t 【例2】秋天到了,果树上的果子每天均匀掉落。如果果园派20个人来摘果子,5天可以摘完,如果派15人来摘果子,6天可以摘完。假设没人每天摘的量是一样的,照此计算,想在10天内摘完果子需要派多少人? 【解析】根据题意,工人摘果子是让果子总量减少,果子掉落也让果子总量减少,因此根据公式可得:M=(20+x)×5=(15+x)×6。解得x=10,M=150。想要在10天内摘完则有M=(N+x)10。可得N=5。
教育
第三篇:2018军转干行测备考:快速解决行测朴素逻辑之半真半假题
2018军转干行测备考:快速解决行测朴素逻辑之半真半假题
所谓“半真半假”型指的是题干中每个人说了两句话,其中有一句为真,一句为假,求结论的题型。例如:
【例1】地理老师画了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图形,并给每个图形编了代号,然后请五个同学上来每人认出两个洲。同学们的回答都不一样,甲:3是欧洲,2是美洲;乙:4是亚洲,2是大洋洲;丙:1是亚洲,5是非洲;丁:4是非洲,3是大洋洲;戊:2是欧洲,5是美洲。
地理老师说:“你们每人对了一半。” 根据上述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1是亚洲,2是欧洲 B.2是大洋洲,3是非洲 C.3是欧洲,4是非洲 D.4是美洲,5是非洲
【解析】C。解析:假设甲说的“2是美洲”为真,那么戊的“2是欧洲”和“5是美洲”都为假,与题干“每人都对了一半”矛盾,所以“2是美洲”必为假,则“3是欧洲”为真,则戊的“2是欧洲”为假,“5是美洲”为真,丙的“5是非洲”为假,“1是亚洲”为真,乙的“4是亚洲”为假,“2是大洋洲”为真,丁的“3是大洋洲”为假,“4是非洲”为真。故选C项。
教育
那么在刚刚这道题中后面的推理过程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过程,但此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能够选择甲所说的“2是美洲”这样一句话做假设。为何教育专家能够快速找到这样一个快速的突破口?是因为在这一类题型中有这样一个总结:如果某个人的一句话中的元素能够涉及另一个人两句话中的元素,那么这句话一定是假的。正如刚刚那道题当中“2是美洲”这句话涉及到了戊的“2是欧洲”中的“2”以及“5是美洲”中的“美洲”,所以这句话一定是假的。我们再看一道例题:
【例2】幼儿园马老师和三个小朋友情情、可可和安安一起玩「猜一猜,我最棒」游戏,马老师对小朋友们说:“我把手中的红球、黄球和蓝球分别放在这个柜子的三个抽屉里,请你们猜一猜每只抽屉里放的是什么颜色的球?猜对了奖励小红花!”然后,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把三只球分别放在三个抽屉里,小朋友猜的情况如下:
情情说: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黄球在中间抽屉。可可说:红球在中间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安安说: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老师告诉她们,每人都只猜对了一半。请问:红球、黄球和蓝球各在哪一层抽屉里?()A.红球在中间抽屉,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蓝球在最底层的抽屉 B.红球在中间抽屉,黄球在最底层的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C.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黄球在最底层的抽屉,蓝球在中间抽屉 D.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黄球在中间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教育
【解析】D。安安说的“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涉及到了情情的两句话,所以这句话必为假,所以“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为真,所以“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和“红球在中间抽屉”都为假,所以“黄球在中间抽屉”与“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为真,故选择D项。
教育
第四篇:2018云南红河军转干行测备考:如何斩杀行测中的“纸老虎”
honghe.offcn.com
2018云南红河军转干行测备考:如何斩杀行测中的“纸老虎”
【导语】数量关系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关系包含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重要内容,是行测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考生熟悉行测复习内容,中公教育军考网为您提供【数量关系】答题技巧,供广大考生学习。
在历年行测考试中,计算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排列组合、概率问题等,都是受命题人亲睐的一些知识点,也反复出现在考试中,今天,我们就先来会会常见的利润问题。
例题1 甲商店购入400件同款夏装。7月以进价的1.6倍出售,共售出200件;3月以进价的1.3倍出售,共售出100件;9月以进价的0.7倍将剩余的100件全部售出,总共获利15000元。问这批夏装的单价进价为多少元? A.125 B.144 C.100 D.120 【中公解析】利润=售价-成本
单价未知,设单价为x,总利润=总售价-总成本 解得x=125 另:总利润=7月利润+8月利润+9月利润 同样可解得x=125 正确选项为A 问老王买进该艺术品花了多少万元? A.84 B.42 C.100 D.50 【中公解析】求买进艺术品所花费用,相当于求进价,设买进艺术品花费为x万元。解得x=50,正确选项为D选项。
同学们练习了这几道有关利润的题目之后,是不是发现数量也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可怕呢?掌握基本公式和基本的计算方法,得分是分分钟的事。当然,利润问题只是行测考试中的一个较为简单的知识点,也是我们在考试中可以挑选的题目。当然,考试中还有其他类型的题目,很多计算类问题也是考试中可以拿分的题目,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中公教育!举一反一:某水果批发商从果农那里以10元/公斤的价格购买了一批芒果,运动到某地区售出。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有5%的芒果磕碰受损和另外5%的芒果过度成熟,因此无法卖出,其余部分以25元/公斤的价格售出后,如果不记运输等其他费用,这批芒果赚的利润12000元。则该批发商从果农那里购买了多少公斤芒果? A.480 B.800 C.960 D.1000 【中公解析】总利润=售价-成本
设该批发商从果农那里购买了x公斤芒果,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honghe.offcn.com
由于磕碰和过度成熟损失共10%的芒果,剩余90%的芒果,可得方程 快速计算技巧:12000=12.5x 120=0.125x 120=1/8x x=120*8 解得x=960,正确选项为C 举一反二:一台全自动咖啡机打八折销售,利润为进价的60%,如打七折出售,利润为50元。则这台咖啡机的原价是多少元? A.250 B.240 C.210 D.200
解得y=250,正确选项为A选项。
举一反三:老王两年前投资的的一套艺术品市价上涨了50%,为尽快出手,老王将该艺术品按市场价的八折出售,扣除成交价5%的交易费用后,发现与买进时相比赚了7万元。
【点拨】利润问题较为简单,套用基本公式,结合方程法,是考试中可以得分的题目。更多红河军转干考试信息请关注红河中公教育信息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五篇:2018云南大理军转干行测备考:词句理解题
dali.offcn.com
2018云南大理军转干行测备考:词句理解题
一、词句理解题
词句理解顾名思义就是对文段中的特殊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阐释,是对文段深入解读的一个步骤。
词句理解题出题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指代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对XX含义理解正确的是?文中的XX指代的是?对画线词语、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二、解题方法(一)词语理解
1.代入原文,以文解文
在词语理解题中所考查的词语的含义往往是其本身含义的引申,在具体语境中被赋予了临时意义或隐含意义,这时必须整体把握文段,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2.就近原则
正确答案隐含在与之最近的句子中。3.关注标点
有些标点对解题有提示作用,如冒号、破折号等。冒号和破折号后面的内容起解释说明作用,这能够帮助考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4.注意修辞
字面含义的选项慎重选择运用修辞的,一定从修辞角度思考。(二)句子理解
1.代入原文,以文解文
在句子理解题中,所考查的句子的含义往往是其本身含义的引申,或在具体语境中被赋予了临时意义或隐含意义,这时必须整体把握文段,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2.注意修辞
在句子理解题中,有些句子会运用修辞手法,考生在理解其含义时要结合修辞的特点来分析。
3.句子结构分析
所谓从句子结构入手分析也就是常说的划分句子层次。在解题中,一般只要抓住句子主干即可。有些题目无须仔细划分层次,只要理清各分句间的关系即能得出答案。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dali.offcn.com
接下来我们进行练习,感受一下方法如何使用。
【例1】跟石头和金属相比,木质砧板从表面上看也是硬邦邦一块,可“内心”很柔软,内部的植物纤维虽紧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细微的空隙。这使它在受到剧烈冲击时,内部结构发生弹性微调,既能避免与刀刃硬碰硬伤及刃口,又能吸收一部分冲击力,不会让刀刃在接触板面的一刹那,由于反弹力过大而“剑走偏锋”发生侧滑,这在连续切割,比如剁馅、切丝时尤为明显。
画线句子中的“这”指的是木质砧板的()A.外观形态 B.材料来源 C.结构特点 D.制作工艺
【中公解析】选项C,根据就近原则,可知“这”所指代的对象为前文所述内容:“内心”很柔软,内部的植物纤维虽紧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细微的空隙。对此概括最准确的是结构特点。故本题选C。
【例2】无论什么文章,一旦选进语文教材,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而是整个教材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基本功训练的凭借”。
“基本功训练的凭借”是: A.收入语文教材中的各类作品
B.那些保持原来意义、独立存在的作品 C.整个教材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D.那些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
【中公解析】选A。解析题干是一个复句,抓住句子的谓语,句子的层次为“……不再是……而是……是……”,三个谓语动词为并列关系。也就是说,作为最后一个“是”的宾语,“基本功训练的凭借”与“不再是”、“而是”的宾语是并列关系,而非主宾关系。三者的主语均为文段开头提到的选进语文教材的文章,只有A项与此相符。故本题选A。
更多军转干考试信息关注大理中公教育信息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