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中手拉手活动总结
宁乡县心田中学与实验中学手拉手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我校与宁乡县实验中学形成结对学校,于2012年正式启动“手拉手”活动。在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在学校管理、教学理念、班主任经验交流诸方面,相互支持,相互交流,开展了以示范观摩、培训交流、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的“手拉手”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制定计划,合作交流
我校为更好地完成“手拉手活动”,使活动具有实效性,“拉手”学校共同制定了计划,包括互相送课,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听课等方面相互交流。为“拉手”学校的合作指明了方向。
二、领导重视,确保落实
我校高度重视此次手拉手活动,均由校长牵头,并定期与兄弟学校互相沟通,交流信息,从而有效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互相送课,相互促进
我校选派优秀教师去实验中学上课,实验中学也选派了各科教师来我校上课,加强了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
各校开展各项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中,抓住每次学科教研的机会,使其成为拉手学校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拉手学校在教学研讨活动中,邀请了两个学校的年轻教师一同学习交流,并把他们相关的一些教学模式和教学特色在拉手的农村学校进行汇报展示。备课期间,我校的年轻教师得到了实验中学骨干教师的精心指点。实现教学相长,汲取 他们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一起于教学实践中。
四、听课交流,相互促进
在“拉手”活动,我校选派九年级任课教师到实验中学参与听课、评课交流研讨活动。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拓宽了教师的视野。
五、集体备课,加深友谊
我校属于小型学校,多数学科只有一个老师任教,难以进行集体备课。在“城乡手拉手”活动中城乡学校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我校的教师参与到实验中学的集体备课中来。教师们获得了更多的资源与信息,达成了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搭建平台,师徒结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为了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拉手学校紧密联系,扎实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大练兵、大比武、大评比”活动,加强校际间的交流,积极引导各校开展针对性强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如:
1、进行一次结对子学校互派教师听课,探讨各学科教学方法,培养结对子学校骨干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2、到结对子学校进行异地教学示范课展示。
3、召开多形式的结对子学校的教学常规座谈会,进行备课、上课、写总结、学困生辅导等方面的交流。通过活动双方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了提高。
通过本学期的“城乡手拉手”合作交流,使我校的教学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加深了城乡学校的友谊,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和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我校与实验中学在活动中都取得了共赢,是因为有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执行到位,活动的内容丰 富多彩作保障。
七、今后开展活动的构想:
“伙伴学校手拉手”活动的开展,对手拉手学校都有好处,如何将好处最大化?我们的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如何克服这些不足?
1、“伙伴学校手拉手”要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工作的关键是要把此项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中去,年底总结时要进行回顾,平时则要明确职责,按计划按时、保质地开展,工作要认真、扎实。
2、要把工作的范围扩大、拓展,要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等等都要关注,都要使用信息化的手段。教育信息化这个提法,是让我们更多地关注“信息”,是让我们利用技术手段使信息的传递、加工更加高效,是让我们的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更快地反馈信息,所以,我们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均可借助这个平台。
3、在互动中实现共同发展。“手拉手”要动,不是单向地动,要互动。
4、要重视积累资料,要重视案例。我们开展活动的资料要积累下来,不仅要有纸质的,也要有数字化的,要积极总结我们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努力寻找规律,以达到更好地效果。手拉手活动开展情况大事记
2012年9月,我校行政人员到实验中学参观学习,两校确定“伙伴学校”关系,启动“伙伴手拉手”活动。
2012年10月,实验中学历史教师曾爱文、思品教师叶建祥、地理教师陈斯到我校上公开示范课。我校语文教师胡国松、数学教师王太平到实验中学上公开示范课。
2012年11月,我校派班主任梁少云、戴晓霞赴实验中学参加德育工作论坛,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
2012年11月,实验中学赠送我们课桌103套,床铺58个。2012年12月,两校组织了学生文艺联欢会,每校各表演5个节目,学生互赠纪念品,交流学习经验。
两校网上交流多次: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的培养、岗位责任制落实等方面的工作交流。
第二篇:手拉手活动总结
手拉手”互助活动是城市和农村少年儿童之间,互相通信往来,互助互学,奉献爱心,共受教益的一项实践教育活动。我校对此向活动一直非常重视,为了进一步丰富“手拉手”互助活动的内涵,开辟新的活动形式和途径,使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更加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我们株洲六0一中英文小学大队部开展了 “乐献爱心,携手助学”的活动。
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全校动员捐款。我们向全校发出了倡议,并由班主任发动同学们参与行动。在全体同学的参与下,我校2011上学期全校捐款1800元整,下学期全校捐款1861元。这次的捐款很成功,据统计,全校同学都参加了本次的活动,参与率是百分之百。
在区教育局的组织下,我校和仙庾中心小学并组成“手拉手”的结对子单位。开展了多次学科教研活动,活动涉及面广,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班队课可谓多学科、全方位。多名教师面对面交流,共同学习新理念,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参加活动的教师有多方面的收获。发挥和谐课堂的优势,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要让快乐走进课堂;更加注重细节,在细节中挖掘精彩。因为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加明确了班主任应该在确定主题、指导学生组织筛选材料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学校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使同学们懂得了真正的教育和互助的效果。我们的老师都认为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身心健康,是正常的儿童世界的人际交往。特别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城市里,由于生活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他们在学习、生活之余,更渴望得到的是同龄人的友谊,希望能了解彼此的生活和学习,接触不同的生活学习信息。为此,我们还想尝试尝试设计一些不需见面也能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方案,例如:书信交流等。
总的来说,手拉手活动不再是一个简单捐和赠的形式,它更重要的是搭建一个平台,让我们的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健康成长。
第三篇:手拉手活动总结(本站推荐)
织金四小与三甲小学“手拉手活动“总结
手拉手”互助活动是城市和农村少年儿童之间,互相通信往来,互助互学,奉献爱心,共受教益的一项实践教育活动。我校对此活动非常重视,为了进一步丰富“手拉手”互助活动的内涵,开辟新的活动形式和途径,使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更加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我们织金四小大队部开展了 “队员结对,共同进步”活动。
在县团委的组织下,我校和三甲小学组成“手拉手”的结对子单位。开展了多方面的活动,如:队员互通信,相互鼓励学习;教师之间采取同课异构互相学习教学方法;援建队室等。学校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使同学们懂得了真正的教育和互助的效果。我们的老师都认为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身心健康,是正常的儿童世界的人际交往。特别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城市里,由于生活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他们在学习、生活之余,更渴望得到的是同龄人的友谊,希望能了解彼此的生活和学习,接触不同的生活学习信息。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不仅使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进行学习上的交流更使他们的心灵得到碰撞,两个学校的教师也利用这个契机共同探讨教学方法。
总的来说,手拉手活动为城乡孩子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孩子们在这个平台相互鼓励共同成长!
第四篇:“手拉手”活动总结
2013-2014上半学年荒地民汉合校“体验生活,学会感恩”
手拉手活动总结
荒地民汉合校“体验生活,学会感恩”活动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圆满完成了。这次活动的举行不仅加强了高低年级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增强高低年级同学之间的友谊,还让高年级同学懂得如何去爱护和帮助低年级的同学和让低年级同学在不会再对高年级同学产生害怕的心理。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拉近全校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让同学们学会了同学之间要学会互帮互助,学会了感恩,“友谊之花”在荒地民汉合校的寒冷冬天里处处开放。
2013-2014上半学年荒地民汉合校“体验生活,学会感恩”手拉手活动总结
单位:荒地民汉合校
时间:2013年11月4日
第五篇:手拉手活动总结
石林中学“手拉手”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搭起了孩子友谊的桥梁,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结交朋友的能力、养成能够感觉别人的存在和逐步体验友谊可贵的能力等。
一、与他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在“手拉手”活动中,我们在“结对”后安排了结对“朋友”自由活动的时间。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都可以发现他们时而说说,时而笑笑的情景。看到他们那自然而纯真的交往,那似乎默契的合作,我们不禁暗自高兴。与他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在无形之中得到培养。
二、养成能够感觉别人的存在和逐步体验友谊可贵的能力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他们就是“小皇帝”“小公主”,许多父母都无可耐何,孩子要怎样就怎样。这无形给教育孩子增加了障碍,正是由于这种恶性的循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既不体谅别的感受,也不觉得友谊的可贵。
而参加了“手拉手”活动的孩子,这种现状大有改观。因为,他们已学会与他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学会了结交朋友的能力,所以,他们就能感觉到别人的存在,体验到友谊的可贵。
通过“手拉手”活动,同学们学会了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关心、学会互助、学会服务、学会奉献、学会负责„„同时,也使他们在体验中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我们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把这一活动推向更深,在更深、更广的层次开展手拉手活动的合作与交流。
石林中学团委
201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