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2 15:3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教学 非智力因素 综合能力培养

目前,IT行业对于底层研发、底层管理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就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来讲,2006年华为在应届中专计算机学生中招收了大量的底层人员,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中通信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扩招,中职学生在竞争中逐渐失去了竞争力,而且在企业用人过程中,对于中职学生的信任程度也越来越低。经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中职计算机教育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呆板、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培养出来的只是些具有一定书本知识,而没有任何实际经验,更没有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毕业生,更不用说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作为人才摇篮的学校应该认清目前的社会需求,及时地调整计算机教学的方式方法,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学的IT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方法,必须从教学观念上进行转变,即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这里所说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等。

一、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一次提高,有了缜密、活跃的思维,其他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小菜一碟了,同时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日后进入社会的处事能力、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会起很大的作用。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计算机教学必须加强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在中职的计算机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益处。这对以后即将进入社会并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将有很大的帮助。

1、运用分析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分析的实质是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通过对整体的解剖,分离、分析各组成部分,阐明各部分所处的地位、作用及与其它部门相互联系的规律。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方面在思维中结合成一个统一整体进行考察、研究。分析与综合在认识过程中总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分析就不可能有综合;通过对事物的分析,人的认识才能深入,离开了分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就会肤浅空洞;分析的材料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因此,只有分析,没有综合,就不可能形成对事物完整和全面的认识。

2、运用抽象、概括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是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把这些本质属性、特征与其它属性、特征分离开来的思维过程。概括是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特征推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紧密联系着的。如果没有从事物中抽取出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也就不能进行思维的概括。而在抽取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时,这些属性与特征是以概括的形式加以思考的,抽象和概括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计算机基础教学运用抽象与概括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计算机是一门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学科,具有难以掌握,且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快的特点,有的时候还没看懂、学会它,它已经过时了,又有新的知识和技术出现,所以要用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的授课方法和授课思维来引导学生学习。但是,由于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晚,并且教师资源、教学实验经费等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导致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中职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当其冲的就是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和教学观,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主动探索”、“协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整个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1、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速,在这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的运用可以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计算机技术和功能也在迅速地发展和增强,计算机可以说渗透到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给介绍学生目前计算机应用的领域,以及向学生描绘计算机未来可能具有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机在以后的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作用,认识到计算机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另外告诉他们计算机发展的快速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给他们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他们的探索未来的欲望,培养其创新能力。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 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对于在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或“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2、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滩,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砸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框架,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如在讲授 windows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计算机教学中还可以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培养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比如在教学生如何灵活进行文字编辑时,学生要思考用几种软件进行编辑文字,是在 Word中,还是在记事本中,或是在窗口画图中等问题,这时,学生充分发挥了发散思维,思维活跃,思考着究竟用哪种方法比较好呢?这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文字编辑。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关乎学生将来技术发展的大事,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掌握自学能力后,在日后的发展中讲立于不败之地。技术的不断更新,在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同时,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及时地学习新技术的相关内容。

学生所有的学习更多的时候都依赖着老师对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计算机老师来说,我们可以完全地摆脱常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开。

四、利用高级语言和计算机网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虽然在前面我们大篇幅地讲解了学生三种能力的培养,但是这并不表明我们对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水平不重视,相反,前三种能力的培养正是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中实现的。

计算机语言一般只开设一个学期,学生达不到较高水平,仅能编写计算机语言教材中常用的程序,若教学内容仅限于此,学生毕业后还是不能很快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在教材结束时为学生安排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用计算机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比如: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增设工资表的设计、帐目设计等,此外,还可由学生自己选题,教师适当加以指导,引导题目确定后,算法、程序的编制直到调试通过,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

同时,对于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编程的思想,比如C语言中的常见结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等等,还要深刻理解C语言中的库函数、类等。在学生掌握C语言的精髓后再去自学或者被单位培训其它语言时就会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其它语言。所以对编程基本思想的培养是计算机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五、重视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

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 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

2、做好启发引导工作,适度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力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努力实现预定目标。意志力是在克服困难的不断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可以得到这方面的锻炼。比如,在计算机操作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要动手操作,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错按一个键,有时会影响到操作的执行,甚或前功尽弃。又如,在文字输入练习中,要达到既快速又准确,就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坚持不懈,特别是在实现从初学到“盲打”的过程中,更需下一番苦功夫。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生利用课程软件进行学习,实际上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和实践,这就要求学生运用、组合已有的知识,保持脑力和体力的适度紧张,并且有强烈的好奇心、足够的耐心与恒心。

3、培养热爱科学的观念,丰富学生情感

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们所面对的是既可以动手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工具。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可以形成友好的人机界面。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反馈及时,学生答对时,计算机给予奖励;答错时,则给出是否需要帮助等信息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构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情境。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是有促进作用的,特别是对那些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可使他们免于在其他同学面前产生窘迫感,进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难怪不少学生把计算机称为“循循善诱的老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结合声、画功能,使学习者更加感到亲切、愉快,计算机便成了学习者的“知心朋友”。

基于以上认识,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导他们热爱科学,与计算机交朋友。事实上,只有学生对计算机原理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才会真正与计算机交朋友,才能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进而激发起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和向往。但单纯地讲授计算机原理和计算机语言,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事倍功半。据一些学生反映,计算机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单纯学习计算机语言更有助于提高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更能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计算机科学技术越发达,越有利于计算机的普及,越有利于计算机教育的深入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计算机等科技成果的情感时,不能忽视计算机普及所带来的有关社会问题,如应当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合作与友爱;在丰富学生情感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道德、理想的培育。这是计算机教学中值得研究的新课。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创新能力是其他一切能力的基础,有了创新的能力,其他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其次就应该是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其他课程的学习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而且对于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后工作中、生活中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着很大的作用;再次,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讲的再好,学生要是不会利用自己的思想学会自学,将来仍然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所以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就好比给了学生一种生存的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后应该在培养前三种能力的基础上,教会学生 基本的应用能力,要能够应对最基本的需求。要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还要注意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心理层面到能力表现实现有机的统一,得到整体提高。所以,这个综合能力培养的艰巨任务只能交于我们广大的计算机教师了,计算机教师应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时刻更新思维、更新教学方式,真正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参考文献:

[1]肖腾跃.计算机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论文网在线.2008 [2]韦伟、陈刚.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科学教育论坛.2006 [3]杨泓.计算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网.2007 [4]张国荣.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福建电脑.2008 [5]高宝立.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教育论文网.2007 8

第二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

罗定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陈树生

摘要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对教师也是较大的挑战。本文在分析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如教学模式的落后、教师专业技能的匮乏等,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措施,从而保证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关键字 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教学 问题 改进

引言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样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学科对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应用,都要求我们必须很好的掌握计算机这一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够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在本领域中不会被淘汰。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培养一批实用型的人才,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通过各种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得学生能够学有专长,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对中等职业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落后

虽然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但是在计算机的教学中仍然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课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模式。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内容也以课本的内容为主,讲授的内容较浅。在该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这样造成的结果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在进行计算机实践教学时,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在上网、打游戏上,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

1.2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计算机课程较抽象,这样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讲就难以理解。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室中进行教材、讲义的模式,这样学生好像听懂了,但是在真正实践、上机过程中却什么也不会。因为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进行上机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不断地进步。目前在大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各占一半,甚至在某些学校中理论比实践课的内容还重,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最终的结果是就业困难,即使找到工作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的需要。

1.3教师能力适应的问题

教师的业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目前,虽然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是本科毕业,但是教师所学的很多内容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很多知识已经被淘汰,因此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的先进技术,从而更好的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另外,大多数中职学校讲授的计算机软件版本内容已经不能跟上计算机软、硬件发展的迅速发展。例如,PhotoShop已出现12.0,但很多学校仍然使用PhotoShop 8.0版本。同时,很多教师都是毕业直接进行授课,自己并没有相应的工作实践经验,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缺乏权威性、真实性。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进方法

2.1 实施分层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学生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思维能力较好,这样其动手能力就较强;有些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强,这样对理论学习能较好的掌握。在正常的讲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较好的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进行自觉、主动的学习。但是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中上课的模式仍然采用大班的教学模式,这样教师很难把握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使得授课内容和过程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针对该种情况,应该有效地改进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分层的教学方式,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潜质实施教学。在进行班级安排时,可以将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班级,这样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兼顾大多数学生的求知需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同时由于班级中学生的能力差异不大,优势、弱势差距也较小,这样可以使暂时处于弱势的学生能够较快的进入优势的行列,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2.2 重视实践教学

因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即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通过不断的上机练习,依靠实践来掌握相应的技能。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精讲多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较快的适应未来的工作,同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可以更好的适应企业的要求。

2.3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深入企业,准确的了解、把握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情况,并争取参与到企业的一些项目中去,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适应社会性,从而有效的为社会服务。

结论

计算机是一门与实际接轨较强并且不断更新发展的学科,教师多掌握的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同样与计算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不断加强师资力量以外,还要在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上也应该不断的改进。同时中等职业学校也应该不断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争取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计算机的实用性、应用性,加强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力度,不断的创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社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鞠花,王久祥.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12)

[2] 崔柏林.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5)

[3] 白鲜霞.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2007(13)

[4] 于正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思路[J].大众科技.2011(7)

第三篇: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模版]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提要插花课教学中,如何紧紧围绕着“能力本位”开展课堂教学组织的改革,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职业道德加以养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所储备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达到行业和企业需求标准,与岗位保持“零距离”,做到上岗就可以顶岗,做一个真正的职业人。

主题词: 专业课教学 ;职业能力;培养

正文: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综合素质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一贯倡导的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的目标,着重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围绕着职业能力确定学习内容,最后将内容整合成相应的课程,课程的实现主要在课堂教学中。所以课程改革的重点在课程与课堂,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和主要途径。

插花艺术基础课是园林花卉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随着全市课程改革的推进,作为插花教师,我们积极参与行业调研,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以就业岗位和相关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如下的改革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一、坚持以岗位和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插花课课程改革之前,进行了市场访谈,与专家座谈,毕业生反馈等调研活动。调研结果显示,插花员就就业岗位主要有:花卉市场及花店插花员或老板、宾馆饭店插花员等,主要服务内容有:会议、餐桌、宾馆大堂、丧礼祭扫、婚礼、庆典、艺术欣赏等。根据调研结果,根据岗位和职业能力需要,我们将原有的学科体系内容进行了彻底解剖,根据实际岗位及职业能力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⒈基础理论与基础造型

⒉会议用花的设计与制作

⒊婚礼用花设计与制作

⒋宾馆用花设计与制作

⒌丧礼用花设计与制作

⒍庆典用花设计与制作

⒎艺术插花设计与制作

⒏干燥花、绢花设计与制作

课程内容整合后,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实施,来实现课程改革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就业岗位和职业能力需要,改变教学方法,来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以职业道德标准来要求学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教书育人,育人为本”,让学生先明白做人,然后去做事。做好插花工作也一样,创造的是美,但是美的产生也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有一些良好的行为规范需要人们去遵守,才能真正的创造出美的结果。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工作,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用职业人标准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育人为本,抓好基础、抓好细节,重点在于要求学生。好习惯从日常抓起,职业学校学生就是准职业人,所以学生要时刻以准职业人的身份来要求自己。在学校里边,为了达到整齐划一,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穿校服,而许多企业也是要员工穿统一服装,以求管理规范。在以往的学生管理中,学生穿校服只有班主任和学生管理部门重视,而任课教师不是很放在心上,这样的管理不全方位降低了教育的实效性。我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加强了这一点的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不穿校服的学生,不允许走进教室,但是在此之前要和学生说明道理,告诉他们

这是一种习惯的养成锻炼,也是将来走进企业必须遵守的,把日常行为与工作中的要求联系起来。同样,有个别学生有迟到,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等一些不良行为。在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不是生硬的去批评他,而是引导他,比如在企业里,我们应该怎么做。如果今天你不是来上学,而是来上班,应该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学生会对照着自己的行为,去分析,去自己体会其中的道理。经过半年的管理,当学生来上课的时候没穿校服,会主动的告诉老师什么原因;上插花课不会再有学生迟到,甚至有的学生为了上插花课,本来是请假的会特意赶回来。看到学生的变化,当然心里很安慰。其实教育的方式稍微转变,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接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德育为先,养成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的职业道德,也具有一定的职业习惯。插花员也有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作为一名教师不是教会学生怎么制作作品就可以了,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把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来从事这个工作有很好的准备。如:在插花课上要教会学生童叟无欺,要会礼貌用语,这些职业道德的养成需要经常的积累。在课堂上通过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体会中认识,形成自觉地一种行为。

(三)以岗位标准引导,培养合格职业人

在一些职业行为习惯养成上要做到规范,如在插花中花材剪口的剪切方法,花材插入花泥的深度,制作过程中周围环境清洁的保持,作品做完以后周围环境的整理等,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所以在每次操作的评价中,都会有这关基本操作规范的要求,如:是否遮盖花泥、是否斜剪口、是否制作过程中周围环境保持清洁等。教师要求到了,学生就会做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来培养学生,学生就会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为与岗位无缝衔接打好基础。

三、根据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以“项目”为主线,以情境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更好适应与岗位的零距离,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各个行业对人才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设计中加强学生对插花作品的设计能力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岗位实际出发,设定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和实践。每个综合项目都是由一个一个的小单元组合起来,然后进行综合实训。如:会议用花设计是一个综合实训项目,学生先要学会一些基础单元,如基础花形椭圆形插花制作、单面观花束制作、发言台用花制作、胸花制作;然后进行一次综合实训,给出相应的情境如:某单位要召开一个表彰大会,会议邀请了五个佳宾,来参与会议。其中设定一个长 5米的会议桌,有一个宽60厘米高90厘米的发言台。会上要对三名人员表彰。现规定成本价格为80~100元,出售价格为300元。学生根据给出的情境进行作品的设计、花材的选择和定购、作品的制作,作品展示。这样的一个训练过程,学生的沟通、设计、协调、表达、组织等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教学生“怎样学习”,提高学生方法能力

插花教学中实践操作比较多,教师在讲解和演示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样可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适时的告诉学生,生活中观察时刻存在,学习也时刻存在,也告诉学生观察的重要性,为他们将来从事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

教师这样的教学设计,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收益。也是学生再发展的基础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工作和学习。又如在教师讲解的过程,学生一边要听教师讲解要点,还想把网页上的知识点都记录下来。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学生们记录的很慢,总是跟不上,教师要适时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记笔记,如何观察,如何听讲,三者要有机联系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可以自如的将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也为学生将来更好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充分利用课件和实物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立足岗位,需要的关键能力。插花员这个工种,技能性比较强,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技能点的掌握,是否准确。在课堂上采取讲---看----练----评的方式,让学生对技能操作和理论知识同时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掌握技能点的速度。讲: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点和技能操作点,用网页的形式制作出来,配上操作步骤的图片,向学生讲解,学生听讲、观察、记录知识点和技能操作点;看:教师利用实物进行教学,一边进行操作,一边讲解技能要点,学生观察加深理解;练:学生进行独立操作,进行作品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评: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单独点评,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学生再进行修改。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技能水平提高较快,对每一个基础造型作品制作的技能掌握比较牢固。一年级结束以后,所学的基础造型作品都可以进行独立制作。并可以进行综合设计,合理使用每一种作品。这样教学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改变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是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能力。在实际的插花工作岗位中,都需要与别人沟通和合作,才能很好的完成服务项目。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所以进行分组学习,是一个让学生提高社会能力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有些时候,学生虽然是独立操作,但是几个人为一个小组,这样相互之间可以进行花材的颜色或种类的调节,也可以探索作品制作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就要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教师也要在分组过程中进行指导,学生请求教师的指导,就要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有所提高,这也是学生在社会活动中需要的能力。

特别是在考核过程中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设计综合项目:如:进行会场用花和婚礼用花的设计制作和展示。教师设定考核情境,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学生小组讨论设计作品造型,选定花材种类,进行作品制作,最后小组展示作品并讲述设计意图等,都由小组统一讨论完成,不仅考查了学生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应用,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之间要沟通,学生要与市场沟通,学生组与组之间也需要沟通,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沟通、合作、交际等能力。正如学生在总结小组合作学习体会中所写的:“小组它代表的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个人,这就需要有个好的合作精神,每个人的合作也是迈进成功的一大步,小组学习可以逐渐的提高我们的合作精神,从而学会合作,从中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我们在这一段时间的小组学习中不仅学会知识,还学会合作,无论在社会中还是工作中,都要有一定的合作精神,为我们将来面向工作而做铺垫”。注①

四、改革评价考核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进入课程改革以来,进行过程性评价,一直在插花教学实践中应用。具体方法是,过程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过程成绩不仅包括理论成绩、技能成绩,也包括学生的行为表现。如:在这个情境中一对新人要举行婚礼,新郎在去接新娘的时候带着一个伴郎,新郎和伴郎都手持一个花束,一个要送给新娘,一个要送给新娘的母亲以谢养育之恩。新郎和伴郎坐在装饰好的花车,来到了新娘家,顺利的接到了新娘,来到了婚礼现场。新婚典礼要开始了,新娘和新郎要装饰好。婚礼上有证婚人、主持人。结婚典礼开始了,新郎新娘穿过花门,踩着红地毯,穿过路引,到了典礼台上,新娘捧着鲜花显得格外娇艳,脸上充满幸福的喜悦。要求成本资金不超过300元。

学生要按照以上情境进行作品设计、花材的定购,同时也要按照以下的评价标准进行制作品的制作。

第四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主要就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几方面发表一些看法,提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出更有社会竞争力的学生的观点。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培养能力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使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使中职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一、教学目标改革:

1、树立“能力本位”观念,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以培养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就目前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熟练运用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

(3)、硬件维护维修能力;

(4)、软、硬件常见故障的检测和处理能力;

(5)、检测和消除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6)、常用软件的安装、系统的调试和使用能力;

(7)、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利用Internet浏览、检索信息、文件下载,收发E-mail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着重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与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式,围绕“动”字展开工作,即教学生动、学习主动、沟通互动。使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2、树立全新观念,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终身教育目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根据硬、软件的发展,课程内容尽量“新”。

目前中等职校的计算机教育可分三个层次:

(1)、计算机基础课程

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以便学生毕业后在信息社会里更好的工作与学习,其中包括网络、多媒体、办公自动化和互联网的使用常识等;

(2)、计算机技术课程:

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软硬件技术,包括硬件设备的选购、配置、安装、调试,软件的安装和调试等;

(3)、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

让学生掌握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运用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

这几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在选择教材时,应遵照“广泛优化、偏重应用,应用课程追踪先进”的原则,保持先进性和前瞻性。应该选购最新的教材,安装最新软件,了解最新发展动态,让学生去学习、去实践和体会。

2、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来实现由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转变。所谓整合,不是把有关内容机械地拼接,而是根据中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能力水平以及中职毕业生面向的就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

3、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

这一类的课程整合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在设计和制定课程任务时,把知识点和中职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

三、教学方法改革:

现代教育的要求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倡导讨论式教学,促进教学互动(民主教育的特征:富有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现平等、强调法治、倡导宽容、讲究妥协、激发创造),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等方式进行改革。

1、实施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已经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多元化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2、实施分层教学,兼顾学生能力差异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起点参差不齐,而且有的学生由于兴趣所在,学习效果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目前,我们仍然是实行班级授课制,以大班教学为主,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而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特有的一个“怪现象”,就是差生不听课,好学的学生也不听课。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行分层施教,效果较好。将起点和能力接近的学生分在一起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由于班中的优势和弱势差距不大,处于弱势的学生通过努力存在着从弱势进入优势的可能,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良性的竞争,实行因人施教。

3、推行互动式教学,调动主观能动性

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法,使教、学双方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师在“教”中探学求学、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互动”可以包括三个方面: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信息技术媒体互动。在教学中,应将三个方面的互动相互联系并综合应用,而不应片面地孤立某一种互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找到他们恰当的学习起点,建构最适应他们需求的教学模式;学生与学生到动,可以互取所长,学习新知,发现新知,弥补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与信息技术媒体互动可以创建一个良好的人机互动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操作课中效果很好。

四、教学评价改革: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考核多数是以一两次书面考试或者操作考试作为学生的成绩评定,我认为这样的评价不符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由于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中,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来源,技能的熟练程度,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强化过程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促进其主动学习,从而获得进步。

1、在评价内容上,既关注学习内容也要关注非学习内容。

将平时的上机训练等同于考核,视为考核内容的一部分。我的学生每次训练都有成绩登记,我将其作为期末成绩的40%。针对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无论考核或训练,都以上机实践为主,笔试这样的考核只作为考核的一个次要组成部分。此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诸如学习兴趣、动机、自信心、意志力、合作精神等也列入评价内容中。

2、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在评价学生时,不再以我个人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成绩评定的唯一参考,而将学生本人与同学的意见也列入参考范围。这样,评价更具全面性,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努力学习,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的闪光点与不足,学生若在学习过程中有创造性的认识、发现和行为便及时的给予其鼓励。

时代的发展对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的人才需要日显急迫。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受社会欢迎的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第五篇: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计算机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计算机能力

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被纳入中学必修课程之中。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起初对计算机挺喜欢,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开始厌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要让学生长期爱学计算机,学好计算机学科,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笔者谈谈在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方面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重视计算机引言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引言课中,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Internet网络的有关常识的介绍,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的比较,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管理、教育科研、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个人成才的需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上机操作能力,使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应该说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地对计 1

算机的热情就会下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如在讲解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由于这节内容相当重要,而且实践性非常强,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目标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操作预习,然后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让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三、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教学中的一些简单而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可以事先告诉学生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组织上课。这样,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备好课,并以自己最好的教学方式扮演“小老师”。同时,在上机实践课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可以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互帮互助,共同学习。

四、开展计算机课程兴趣小组活动,增强学习兴趣

对少数学习成绩优秀而又爱好计算机的学生,可以组织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开阔眼界,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利用学校淘汰下的计算机硬件设备组装电脑、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贺卡、设计学校网站、参加比赛等。如我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成立了硬件兴趣小组和软件兴趣小组。硬件兴趣小组主要是掌握一些硬件设备的基本维修和安装、调试;软件兴趣小组分程序设计小组和综合设计小组,程序设计小组主要学习BASIC,C,Visual BASIC语言,综合设计小组主要学习一些较新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办公软件、多媒体处理软件等。兴趣小组的成立不仅仅带动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而且也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关注和兴趣。

总之,计算机学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学习计算机。

下载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

    摘 要:语文课是中职教育课程中的基础科目。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实现中职教学与社会需要的“无缝对接”,清醒地认识到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培训设计 孙文英 摘 要:职业教育更加适用信息化,在中职专业教师省级培训调研基础上,基于信息化发展和使用水平处于中等程度的中职学校教师......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晋江职业中专学校吴婉玲 [摘 要] 主要针对《计算机应用课程》在职业中专学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合教学实际,......

    2013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工作总结[精选5篇]

    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始终坚持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威海工业技术学校 常强 摘 要:课堂教学是当前大多数课程完成教学任务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与创新是职业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

    2017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论文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目前,电子电器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电子电器上的制造和维修都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才,中职院校都将电子电器专业作为学校内的重点专......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暂行办法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推动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

    中等职业学校加强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加强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思考 20世纪90年代后期,计算机开始流行,一时间各职业院校坚持适应市场办学的理念,瞄准市场人才需求,蜂拥而上,加大投入,引进师资,开办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