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学院及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年度工作总结
2015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文学院暨新闻传播学院按照《xx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文学院“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既定规划,励精图治,做出了诸多努力。现就一年来的学术及行政工作总结如下:
一、师资队伍建设
选留了北京大学陈鹏博士,xx大学贾小壮博士、郭军伟博士、林森博士充实教师队伍。张福贵教授被评为xx大学第四批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王立新教授被评为2014年度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张全超教授被评为xx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白杨教授被确定为xx省第五批拔尖创新人才工程入选人选,段天璟、姜勇、梁玉水、高晓芳、赵俊杰、李明晖等6名教师入选2015年“xx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派出王天红、吴敬、刘学义3位教师分别赴英国、加拿大、韩国访学,鞠惠冰副教授到xx人民广播电台挂职锻炼,任资讯广播频道副主任。
二、学科建设
编写了文学院“十二五”规划总结报告,制定了文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完成了《文学院发展简史》的编写工作。按照学校要求,完成了文学院学科自我优化和调整,除重新整合大学语文教研部之外,重新梳理了文学院所属的全部二级学科,重新明确了每个二级学科的负责人,确定了每个二级学科学术团队成员。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完成了教育部组织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评估材料。按既定规划,有效实施xx大学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中的高峰学科(群)建设(考古学)、高原学科(群)建设(中国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与世界史)计划。
三、本科生教学 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在教学工作中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思想个性,保护学术叛逆”的教育理念。
汉语言文学、新闻学、考古学专业获评第一批xx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历史学专业获评第二批xx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
为响应学校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广大教师参与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的号召,学院教师积极探索,取得一定成果。孔朝蓬教授牵头的“xx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项目、黄玉花教授牵头的“建构本科语言类课程体系”项目,获得xx大学2015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李振、韩文淑、张涛等3位教师的研究项目获得2015年度xx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项目资助。鞠惠冰副教授获2015 年xx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专题研究立项。
积极拓展合作渠道,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认真组织在校本科生申报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院组成专家组,严格把关指导,全院学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1项(占全校总数的5.4%)、校级创新训练项目26项。
根据xx省委宣传部与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建发展规划,在本科教学工作中,新开设了一门《国情教育》必修课,外聘专家10人参与到本科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新闻传播学院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列课程建设,除了已经开始讲授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外,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伦理与法规课程中,都加入了由省委宣传部指派教师讲授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关内容,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相结合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学生反响良好。另外,为了迎接2016年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院组建了审核评估领导小组、审核评估工作办公室和审核评估工作小组。并已开始进行初步的试卷、毕业论文自查整理工作。
四、研究生工作
制定了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课程教学论等七个学科在内的《xx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制定了《xx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查基本条件》。完善了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并进一步规范了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顺利通过xx大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完成了xx大学研究生学术业绩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以及文学院设立的研究生国学奖学金的评审工作。黄也平教授获得xx大学“优秀研究生教材出版资助计划”资助。2015年,文学院共招收统招硕士研究生293人,招收博士研究生79人。硕士毕业生267人,博士毕业生59人。
2名博士毕业生的论文被评为“2015年xx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3名硕士毕业生的论文被评为“2015年xx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名硕士毕业生的论文被评为首批“2015年xx省硕士专业学位示范论文”。
5名研究生获“xx大学第二十九届研究生‘精英杯’学术成果大奖赛”二等奖,11名研究生获三等奖。2名同学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10名同学获三等奖。1名研究生获国家汉办“第二届孔子学院杯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3名同学获优秀奖。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方面,开展了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文物与博物馆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合格评估工作,并顺利通过。组织了教师申报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两项成功立项。组织各专业修订了研究生培养方案并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组织汉语国际教育学生参与国家汉办网络课程50余门,共705课时。组织汉语国际教育志愿者的选拔,有30名志愿者远赴新西兰、泰国、韩国蒙古和俄罗斯等国从事汉语推广工作。2015年专业型硕士共计招生123名。2015年上半年专业型硕士共计毕业108名。
五、科研工作
除了论文类成果、著作类成果和科研经费数额三个方面的准确数字有待学校社科处日后正式统计公布以外,2015年文学院在科研机构评估、国家社科文库申报、科研项目立项和科研成果获奖多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
在科研机构建设方面,由魏存成教授担任主任的“xx大学高句丽渤海考古研究中心”和赵宾福教授担任主任的“xx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被确定为xx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在国家社科文库申报方面,程妮娜教授的《古代东北民族朝贡制度史》和杨建华教授的《欧亚草原东部的金属之路——丝绸之路与匈奴联盟的孕育过程》两部书稿,成功入选201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在科研项目立项方面,王立新教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张全超教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资助,王树海、黄也平、赵永春、岳辉、王桂妹、刘鸣筝、王倩等7位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或青年项目资助;鞠惠冰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宋玉彬、张全超两位教授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资助,王学谦、史海波、崔娃等3位教师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资助;赵宾福教授获得“xx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名家自由探索计划”项目资助,孔朝蓬教授获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培育”项目资助,王桂妹、马大勇、李子君、彭善国、蔡大伟等5位教师获得“xx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领袖培育计划”项目资助,梁玉水、张斯琦、王春雪、赵俊杰等4位教师获得“xx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资助,施斌、赵元蔚、杨翠红、张涛、周大勇、王亮、邱月、窦可阳、曲海红、刘迎新、苏畅等11位教师获得“xx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科学前沿与交叉创新”项目资助;王姝、蒋金玲、李松儒、王文玲、王万志、马卫东、金城、徐英春、刘春明等9位教师获得“xx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种子基金项目”资助;杨冬、由兴波、冯恩学3位老师被评为“xx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非量化评价先进个人”。
在科研成果获奖方面,张福贵教授、李守奎教授、张锡坤教授分别获得“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徐正考、赵宾福、杨军、刘中树、孔朝蓬、赵永春、岳辉、朱泓、程妮娜、武玉环、杨建华、马大勇、段天璟、王培新、沈文凡、武振玉、刘德斌、木斋、蒋蕾、张芳馨、陈志伟、韩建立、高福顺、窦可阳、杨翠红、赵彬、王树海、王汝梅、刘富华等29位教师出版的学术著作,分别获得了“xx大学优秀学术著作”一、二、三等奖。
六、国际合作与留学生教育
根据文学院2015年工作要点,文学院圆满完成了2015年国际合作与留学生教育工作计划,共招收留学生620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国际合作方面,一年中陆续组织安排了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罗格斯大学,韩国世宗大学、龙仁大学和岭南大学,俄罗斯布里亚特大学等多所国外大学代表团,以及泰国驻华大使馆和韩国外交部两个代表团的来访。同时也邀请了俄罗斯科学院克拉金教授、德国波恩大学扬•贝曼教授和尤苏拉•布若舍德教授、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王谦教授、韩国高丽大学校崔钟泽教授与蔚山大学校全虎兑教授、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小林仁等诸多学者来我院讲学,扩大了我院的国际影响,增进了我院师生与国外院校的了解和交流.2015年文学院共成功举办两次国际会议,一是与成均馆大学共同举办了第二届“全球化背景下的东亚人文社科研究”国际会议;二是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xx大学高句丽•渤海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东北亚古代社会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与韩国龙仁大学签署了“7+1”合作意向书,实现了“7+1”项目新的突破。与台湾台南大学文学院、云林科技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签定了合作协议。
我院在2015年先后承担了国家汉办赴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项目(培训学员96人)、国家汉办赴蒙古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项目(培训学员135人)、国家汉办外派汉语教师培训项目(培训学员90人),以优质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赢得了国家汉办和培训学员的广泛赞誉。在留学生教育方面,成果丰硕。国际语言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越南留学生阮国偲在国家汉办主办的第二届“孔子学院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教学大赛中荣获外研组比赛一等奖。我院师生在xx省文化厅、xx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汉语桥—感知xx文化,情系大美xx”系列之“寻找xx文化之美”活动中荣获冠军。我院教师李莉莉荣获“最佳指导教师”称号。越南留学生阮国偲荣的论文《汉硕专业留学生任教孔院在线课堂的优势及展望》在第十二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上荣获创新论文奖。
七、行政管理和成教工作
2015年文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部分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补充,力争做到学院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同时选留学生辅导员1名,科研秘书1名,对学院的管理队伍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依据学校要求对行政办公场所进行了整合和改造,新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为学生活动提供有利条件。
远程教育工作在延续上一年的合作办学单位的基础上,又拓展了与海南海员服务技术中心的合作办学。把继续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了远程教育的招生宣传、网络教务平台的管理、加强各个学习中心的管理与沟通等各项工作上,招生人数比往年有所增加,全年共招收远程教育学生3155人,其中春季招生1275人,秋季招生1880人。
参与了继续教育的科研工作,成功申报了学校继续教育科研项目两项,其中a类一项,b类一项。
八、实验室和资料室工作
进一步加强了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内涵建设,完善了适应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建设,强化了实践教学条件对教学体系的支持力度。按照xx大学《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实践条件保障计划》,以新闻传播与广电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为主体,组织新闻与传播学院相关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对各功能实验室的本科教学任务、现有软硬件条件、开放运作现状、存在不足及困难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及使用效益进行了自检,明确了下一步建设任务及建设目标,制定了建设计划,并组织了具体申报工作,论证填写了2015年《xx大学本科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申请书》。将新闻传播与广电艺术实验教学中心的相关房屋、设备进行了全面整合,提高了整体使用率。完成影视创作工作室与审片室的设备升级及相应的设备采购工作。
基本完成《考古技术》课程中测绘仪器的新旧替换。加强了《田野考古学》与《体质人类学》网络公开课程的建设。坚持实验室开放政策,除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课程之外,对本科生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创新性实验项目和研究生的各类实验项目实行全天开放。
在田野教学实践考古方面,xx大安后套木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继续使用。中心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新建宁夏隆德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使用期初定为5年。
广告实验室先后承办了教育部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xx分赛区名家名师校园创意巡讲活动与作品评审工作和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电视公益广告大赛校园行xx大学站工作,组织xx大学及其他院校的500余名广告相关专业学生参加了本站巡讲。高度重视青年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和进修工作,组织霍顺、姜明、王志成、王亮老师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高校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专业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组织霍顺老师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首期)。在这些研修论坛中,以上老师与二十多所高校的相关专业教师,针对全媒体新闻人才的培养交流了经验,观摩了其他学校相关学科互动多媒体教学的作品,并从新闻教育的理想目标、学科架构、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新闻教育改革需要考虑的方向性融合、课程改革目标与思路等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
提高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与管理水平,有效推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顺利完成xx大学2015年教学实验仪器使用效益专项检查等工作。
学院各资料室,进一步加强了防火、防盗工作,消除了安全隐患。承担起了学院教师信件和汇款的收发工作。每周二对“本科生开放”的工作,进展顺利。
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文学院2015年取得的成绩,是全院师生集体努力的结果。但由于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制约,学院的工作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学院学科众多,有综合优势,但各学科的发展不平衡,有的学科基础不够深厚,在教学、科研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交叉以及互补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努力。3.有的专业情况严峻,如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世界上古、中古史教师数量太少,外国文学、文艺学博士生导师年龄偏大,近期难以补充。而且文史两大学科教师退休高峰即将到来,我们必将会面对更为严峻的考验。
4.由于评价指标的导向作用,依旧有部分教师在教学(特别是本科生教学)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5.实验中心房屋布局过于分散,办公用房极度紧张,并且房间分配、人员分工有不适合实验教学之处,同时急需调入负责全媒体实验室的实验工作人员。
6.制定的规章制度较完善,但在狠抓落实上下的功夫不够,执行力度不强。由于国家及学校很多方面的政策发生变化,文学院相关管理规定还没能及时跟进调整,文学院将在2016年完成这一调整工作。继续与学校主管部门沟通,增加行政人员力量,进一步调整文学院的管理队伍结构,使得结构更合理。
第二篇: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推荐江苏省高校
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推荐江苏省高校
“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名单公示
根据《关于在全日制本科生中评选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的通知》(学字[2009]23号)通知精神,我院评奖评优工作已基本结束,现将江苏省高校先进集体、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和等奖项初评结果予以公示(见附件),如对获奖学生和集体有异议,请于2009年4月8日前与学生工作办公室联系,联系电话:65880756,65880519; E-mail: changqingwei@suda.edu.cn
附件: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推荐江苏省高校“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
学生干部名单
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推荐江苏省高校
“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名单
一、江苏省高校“先进班集体”: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06级新闻班
班级情况:
一、学风建设成绩突出: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97.43%;大学英语六级通过率:80.49%;江苏省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100%;两位同学通过江苏省计算机二级考试
二、班级整体构成:现有中共党员4名,占全班人数的9.8%,预备党员8人,占全班人数的19.6%,有25人已经通过党校培训,占全班人数的61%,6人正在接受培训,占全班人数的14.7%。
三、班级获奖情况: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表现突出:荣获苏州大学2006——2007优秀学生集体称号;荣获苏州大学2006——2007优秀团支部;荣获苏州大学2007——2008优秀学生集体称号;“重温红色电影 砥砺长征精神”的主题团日活动荣获苏州大学“十佳主题活动”称号;2006年10月获得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英语短剧大赛二等奖;2006年11月获得苏州大学新校区辩论赛第二名;2007年9月6027宿舍获得苏州大学十佳宿舍称号。
四、班级成员个人成绩突出:夏嬖群同学担任苏州大学学生会新闻中心主任;钱思同学担任苏州大学学生会外联中心主任;王海霞同学担任苏州大学学生科技协会副理事长;罗姝娟同学任苏州大学爱心学社副理事长;谢苏同学任“恩玲”爱心学社理事长;韩晓乐任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主任、《大学新闻》主编;沈顾佳任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中心副主任、《大学新
闻》副主编;杨越同学任苏州大学《东吴导报》主编;周知同学任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独墅湖简报》主编;丁峰同学任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副主席;韩晓乐、张永超同学分别参与江苏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浦颖娟同学参与第十一批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研项目
二、江苏省高校省级 “优秀学生干部”: 黄河
情况简介:
黄河,女,苗族,中共预备党员,1987年6月生,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05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现任苏州大学学生会文化中心主任、美国唐仲英基金会苏州大学爱心学社理事、班级学习委员。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美国唐仲英德育奖学金、江苏省教育台“阳光计划”助学金、连续四次获得苏州大学人民综合一等奖学金、连续四次被评为苏州大学“三好学生”、参与新生文艺汇演舞蹈专场获一等奖、获苏州大学“自强自立与诚实守信”主题征文比赛三等奖、获“第三届苏州高校配乐诗朗诵比赛”二等奖。
该生来自湖南省西北角一个叫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山区,父母双双下岗,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使她从小养成了独立、坚韧的性格。进入大学后,她始终以学习为重,四年里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获得了上述荣誉,目前已被推荐为苏州大学免试硕士研究生;自2005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以来,工作上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管是考试的通知、报名,还是课程的安排,准考证的分发,她总是尽心尽力地完成,真诚地为同学们服务,热心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和同学们关系非常融洽。曾被评为“苏州大学优秀学生教学信息员”和“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优秀学生干部”。同时,她还是苏州大学学生会文化中心主任,从最初的一名普通干事,到中心的副主任,再到现在的主任,她和中心的其他成员一起组织举办了新生文艺汇演、校园舞台主持人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炫舞之星比赛等大型的校级文艺活动,丰富了广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并被评为“苏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
由于家庭贫困并且成绩优秀,她于2006年加入美国唐仲英基金会苏州大学爱心学社。因为从高中开始就一直受到善良人的帮助,黄河同学也无时无刻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和关心别人。她凭借踏实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表现,成为学社的理事会成员。借助爱心学社这个平台,她去苏州市虎丘福利院为老人表演节
目,给他们剪指甲、洗头和按摩;去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给学生们做拓展,开展心理、礼仪方面的讲座,走访贫困学生,与他们结队,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们;去苏州工业园区莲花社区为那里的农民工义诊,宣传医疗知识。2006年10月和2008年10月,她作为苏州大学学生代表之一分别赴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参加第四次、第五次美国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交流会,并在清华交流会上代表苏州大学爱心学社作大会报告。2008年4月,她参与策划组织的“爱在春天”手机M值大型义捐活动募得M值二十多万个,兑换成现金五千多元,作为“薪火基金”捐给了四川灾区。2008年暑假,她还是“2008年Robocup世界机器人大赛”的一名志愿者,在接待外国理事的工作中有突出表现。
三、江苏省高校省级 “三好学生”: 韦玉婷
情况简介:
韦玉婷,女,汉族,中共党员,1987年11月生,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05级新闻专业学生,班级学习委员。
入学以来,该生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积极要求上进,虚心好学,严格要求自己。在老师的指引、教诲和同学的帮助下,以及通过自身的努力,她在德、智、体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表现突出。
在思想方面,该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人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生活严谨、作风正派,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行为。政治上积极上进,2008年5月,她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作为一名党员,她时刻牢记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不断进步,虚心向他人请教,接受同学监督。生活中,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并调动班级其他同学的入党积极性,发挥一个党员的群众作用。
在学习方面,该生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上课认真听讲,勤做笔记,重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重视学习效率,并把积极进取精神同科学求实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积极而又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作为班级学习委员,及时将同学们的意见向老师反馈,努力做好同学们思想工作,起到了老师与同学们的桥梁作用。
在学习文化知识之余,该生还注重自身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各方面能力的提
高。她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也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她积极参加校、系举办的各项活动,还参加各种志愿者服务,08年参与了电子博览会和全国现代五项苏州站的志愿服务活动。在院学生会任职期间,策划参与募捐活动为苏州市柴园盲聋哑学校学生募得1200余元。
在实践方面,她表现良好。每年暑假能够到相关媒体单位见习,将自身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中,很好地锻炼了自身的技能素质。07年暑假,随学校和谐社会宣传服务队赴东台市开展实践活动,完成八千字的实践报告。
在大学生活中,该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勇于奉献、敢于创新,在老师的教导下和自身的努力,在多彩的大学旅程中攀上了新的高度。无论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实践中都非常优秀。
曾获奖项及表彰:
2005~2006,获得苏州大学人民综合奖学金一等奖
2005~2006,获得苏州大学三好学生称号
2006~2007,获得苏州大学人民综合奖学金一等奖
2006~2007,获得苏州大学三好学生称号
2006~2007,获得苏州大学非英语专业单词比赛三等奖
2007~2008,获得苏州大学人民综合奖学金二等奖
2007~2008,获得苏州大学校三好标兵称号
2007~2008,获得国家政府奖学金
2007~2008,获得“敬文精神伴我共成长”主题征文三等奖
2008~2009,获得苏州大学人民综合奖学金一等奖
2008~2009,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第三篇: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总结
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同事的鼎力支持下,我院全体师生遵循“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校训,弘扬“热爱专业、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热爱老师”的精神,秉承“为人生而传播”的宗旨,以“广电传播”为主体,努力实现和达成大众传播(全媒体或全能)型专业人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教育教学目标。我院始终按照成立之初提出的“高水准、具特色、有影响、创新型”的学院工作思路、发展原则和追求目标,发扬“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师大精神,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三位一体化发展战略,做“优”做“特”,做“实”做“强”,做“细”做“精”,做“广”做“深”,顺利实现了良好开局,努力做到了有所作为。从我院的实际出发,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1.狠抓政治理论学习,重视思想建设。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一是学习了本学期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二是进行了师德建设专题学习。三是进行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专题学习。四是进行了学校第四次工会会员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精神专题学习。五是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院全体成员的理论素质,为学院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贯彻民主集中制,注重作风建设。学院领导班子在深入学习政治理论,认真研究学院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把“同心同德”确定为班子建设的首要目标,每一位班子成员都牢固地树立“一盘棋”意识,在认真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时,关心整体,心系全局,通力合作,明确个人分工,发挥个人最大优势,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及时组织党政领导班子学习《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学习《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 四川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学习《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四川师范大学关于表彰2007—2009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的决定》,结合自身的本职工作,找出了自己在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
二、在人才培养方面
我院始终遵循强“生”固“师”的理念,从学生和师资两个方面致力于人才培养的特色化与创新性工作。无论是建院前还是建院后,我们始终坚持学生“新闻意识、艺术感觉和人文情怀”三位一体化的培养,强调“口头•笔头•镜头•机头•人头”(“五头说”)知识与能力的兼备。为此,按照递进式的“知—智—行—用”的教学设计模式,采取“整合型•对应式•节目化”的教学理念、原则和方式,分别在两个专业的每个年级段践行了有特色、具创新的“电视化舞台演播”(10届)、“播音主持”(首届)、“DV作品”(首届)和“影视写作”(首届)等理论指导下实践的教学竞赛活动,不仅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也成为了在广电学界和业界所产生影响力的“亮点”所在,并因此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协会“2009年中国传媒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贡献人物”奖。(学生写有专忆“电视化舞台演播”文章。)
1.本学期以来,我院积极采取措施,保证了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开展。一是完成了教务处下达的多项申报任务;推荐彭立院长申报校级教学名师;组织人员申
报四川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广播电视新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组织人员申报《影视美学》作为学校精品课程;组织人员申报“影视艺术” 校级教学团队。二是狠抓学风建设。加强课堂教学纪律管理,每周汇总任课教师上报的全院学生缺课记录,及时教育引导学生,努力学习;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征询学校督导的听课意见,征求各班学生对任课教师意见等方式,了解学院教学实际情况,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共同探讨改进措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考风考纪教育。由分管领导分年级进行考试纪律教育,对于考试过程中的违纪现象及时严肃处理。三是修订本学期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四是组织2007级和2008级全体学生分别参加“学院为传播学院首届写作大赛”和“第十届电视化舞台演播”教学活动;五是组织师生参与第十届四川电视节,获得优秀组织奖,并承办获奖作者见面会与澳大利亚主题日活动;六是成功申报开放实验项目“电视节目主持训练研究”;七是完成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
2.我院针对现有22位专任教师的学科专业构成,按照广电专业的培养特点,根据广电业界的实际需求,确立了师资队伍培养“1—2—3”的目标达成与实现路径。所谓“1”,是指建立起“传播(学科,概念)”这一个整合“文学•艺术•电影•电视•新闻•传播”等学科、专业和师资的“平台”(与川大传统“新闻”优势定位相区隔),为此拟建设国际新闻传播、政府新闻传播、民族新闻传播、教育教学传播、大众传播心理等8个教研团队;所谓“2”,是指对现有师资“影视艺术”与“新闻传播”两个教学序列的双(互)通式内容、素质和能力等的培养,以达到“传播的艺术•艺术地传播”的专业定位要求;所谓“3”,是指对在职(或引进)教师提出逐渐实现“教学•科研•实作”三者兼备(即“三条腿走路”)的考量要求。应当说,这些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理念、原则与举措,不仅得到了老师的理解、认同和支持,而且相信也将会成为我院安“身”立“命”的特色、强项或优势所在。此外,我们还通过派出教师参与省市宣传部门及传媒业界所组织的广电节目专家阅评等,让不少教师得到实际的体验与锻炼,同时也传播或宣传了学院。
3.我院开始实行“点对多点”的“教师专业指导制”(拟实行“教学师生承诺制”和“教学情况调研制”),力图实现教管与学管的二位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学生创业及活动方面,现已有两个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大学生创业工作孵化园;并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主持风采大赛、心理话剧比赛、DV作品比赛、摄影作品比赛等活动中屡获奖项。
三、在科学研究方面
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相连,它不仅是对教师(或学生)的自身价值或个人成就的一种肯定,而且也是对教育教学质量与效能的一种提升。同时,我们也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在某种程度上对立统一的矛盾性互动关系。以教学为基石,以科研为塔尖;教学推动科研,科研引领教学——这是我院科研工作的一个基本理念。
本学期以来,我们在科研工作方面制订《新闻与传播学院科研奖励条例(暂行)》,并已开始实施;举办四川省高校电视台站交流会;组织人员申报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当代大众传播研究团队”;组织教师着手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
1.申报1个研发中心:四川师范大学西部传媒研究与发展中心(与成都欢动文化传播公司联办)。
2.策划1套传播丛书:《大众传播书系》(含10册,首本《大众传媒通论》已出版)
3.举办1次名家讲座: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学术报告会
4.出版3本教研专著:《大众传媒通论》、《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新媒体概论》。
5.出席3个高端会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社会变迁与国家形象—新中国电影60年论坛》、2009中国广播电视传媒论坛暨第二届中国传媒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届全国经济新闻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及首届全国大学生经济新闻作品颁奖会。
6.科研立项获奖方面: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项目立项1项。校级教研项目立项2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立项5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5个学生的科研创新项目现已结题。截止到今年12月,学院教师共正式发表论文21篇(其中CSSCI 3篇,核心期刊5篇,一般刊物13篇);1部专著获省级奖。(遗憾的是,至12月底,在教研项目方面,除有2个“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获立项而外,其余的均为空白。但,我们不乏屡败屡战的决心。)
四、在社会服务方面
我院始终秉承“为人生而传播”的办学宗旨,充分挖掘和调动创意资源、人才资源和品牌资源,采取策划、引领、主导、联合、参与等多元方式,积极服务社会民生、服务广电业界,主打“广电特色”牌和“民族特色”牌,并通过这些具有系列性、专业性及创新性的实践服务行动,达到了扩大影响、锻炼队伍和增加收益的目的。
1.策划1个大型电视项目:2010(首届)中国康定情歌电视大赛。
2.参与2个电影电视活动:2009(第2届)中国雅安“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评委、2009(第10届)四川电视节四川师大分会场。
3.讲授3次新闻传播课程:赴汶川县广电局进行新闻业务义务培训授课、为国家广电总局和四川省广电局主办的甘孜州广电局编辑记者培训班授课、为四川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教育网络信息员培训会”授课。
4.筹备4个首届广电论坛:首届全省高校电视站交流与合作论坛、首届全省企业电视站交流与合作论坛、首届全省(县级)广播电视台长交流与合作论坛、首届全省(地市级)广播电视台长交流与合作论坛。
5.担任5个广电传媒业界评委:07—08四川省广电节目评奖会评委、成都市委宣传部广电节目阅评评委、四川省新闻战线演讲比赛评委、四川省广电局绿色频道(率)节目评委、成都市广电局绿色频道(率)节目评委。
6.其它6个重要的相关事项有:参加四川省委宣传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拟与四川康巴藏语频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数十家省内各级广播电视台负责人联谊、担任四川省广电局的社会监督员、担任成都市广电局的社会监督员、举办2010年四川省艺考编导类考前辅导班。
7.需要特别补充的是,我院在“社会服务”中还有一个特殊的领域(或既看见又看不见的战线),那就是我们的师生在教学、科研和实验之余,为学校和其它部门或学院所完成的电视新闻宣传和节目摄制的服务。在本学期中,由我院负责的师大电视站完成了每周1期的《新闻周报》共22期节目(330余分钟);并先后摄制完成了师范生教学能力综合训练中心专题片、《四川师范大学校歌》MTV、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学校”专题片、四川师大《防控甲流 关爱生命》系
列电视宣传片、庆祝建国60周年特别节目(专访高书记和周校长)、第四次“两代会”专题片、全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局长校长培训会专题讲座录像片等共计20余部(1000余小时)的其它节目,为学校留存下了大量形象、完整而珍贵的影像资料。
五、学生工作
1.按期完成学校及学院各项工作。九月份完成新生报到,安排住进宿舍,带领学生注册,进行学前教育,接收档案和户口迁移证,党团组织关系,确保学院工作正常进行; 完成暑期实践“评优”工作;学院学生陈岚、范围溢、何虹静评选为西博会志愿者,获学校通报表扬; 布置学院甲流防控工作;完成国家贫困生建档工作;完成学院“两委”学生干部招新、各班级干部改选;完成学校奖学金、荣誉称号的评选;先进班集体、团支部评选工作。十月份协助我校大学生“龙泉驿区创业孵化园项目”完成,05级刘矗“四川重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07级左为“成都塔塔墙绘项目”成功入驻;十一月完成组织“学习特等奖学金”的评选工作,06级朱子茜同学当选;完成第五期科创结题验收工作;消防宣传周:展板制作、征文活动、《消防时代》杂志副刊主编举办讲座;完成基本医疗保险办理,造表上报;完成“贫困生送温暖”活动的人选确定及上报工作、完成新长城奖学金评定工作;五粮春栋梁工程评定工作;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的评选及上报;基本完成催交学生欠费工作;完成贫困生贷款工作;组织学生参加校运动会;完成我院素质拓展相关系列学生活动、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对06级毕业生就业信息进行网上审核、就业指导课安排和落实、组织学生参加我校双选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用人单位来我校的招聘;回访用人单位,加强见实习基地建设。
2.以人为本,牢抓阵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党员发展为阵地,重点突出的加强思想教育。党员和学生骨干是学生中的先锋力量,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以有效发挥骨干的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在党员发展中,我们坚持党员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积极稳妥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按照《四川师范大学大学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本学期已发展新党员9人,其中有3名同志按期转为正式党员,入党积极分子40人。发展的新党员信念坚定,入党动机端正,成绩优良,在各自的学习、工作岗位上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今年校组织部对各学院的组织发展检查中获得好评。
3.以学生机构为依托,各具特色的开展思想教育。本学期学院学生支部民主选举产生学生支部委员,学生分团委成员,学生会干部等,通过公推贫困生的评选优秀贫困生等活动,促进了弱势群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我们还通过对各种荣誉的公平公正评选,对学生进行诚信和道德教育,学生的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4.依托载体,以点带面,全面开创学生工作崭新局面
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学生工作的主战场,各种有效的活动是这个主战场的主要载体,抓好了这些载体就意味着抓住了学生工作的要点和关键支点。如学院本学期举行了电视化舞台演出、写作竞赛等,全面开创学生工作崭新局面。开展以下活动:四川省“金熊猫”电视节川师大分会场承办涉及的相关学生工作;08级学生“电视化舞台演出”教学特色活动;07级学生“专业写作技能大赛”教学特色活动;“庆祝第十个记者节暨新闻与传播学院09迎新晚会”。
总之,本学期我院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学校各部门配合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不足,随着学院的发展我们将不断的改进,争取来年再创辉煌!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新闻传播学院
其他院校的传播学专业对比参考
· 北京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专业
· 北京邮电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南开大学传播学专业
· 天津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河北大学传播学专业
· 大连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 · 辽宁大学传播学专业
· 吉林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东北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上海外国语大学传播学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同济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上海交通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上海交通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上海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上海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南京大学传播学专业
· 苏州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河海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南京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南京农业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南京艺术学院传播学专业
· 扬州大学传播学专业
· 苏州科技大学传播学专业
· 浙江工业大学传播学专业
· 厦门大学传播学专业
· 郑州大学传播学专业
· 武汉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华中科技大学传播学专业 · 武汉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华中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华中农业大学传播学专业
· 湖北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中南大学传播学专业
· 湖南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暨南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华南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深圳大学传播学专业
· 广西大学传播学专业
· 四川大学传播学专业
· 西南交通大学传播学专业
· 电子科技大学传播学专业
·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 · 重庆大学传播学专业
· 西南大学传播学专业
· 西南政法大学传播学专业
· 西北大学传播学专业
· 西安交通大学传播学专业
· 陕西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兰州大学传播学专业
· 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复旦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华南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
· 山东大学传播学专业
· 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江西财经大学传播学专业
· 安徽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安徽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中国农业大学传播学专业
· 河南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南昌大学传播学专业
· 云南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中国社科院传播学专业
· 北京印刷学院传播学专业
· 湘潭大学传播学专业
· 山西大学传播学专业
· 黑龙江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中南民族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南京政治学院传播学专业
· 重庆工商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传播学专业
学校的话。个人认为取决于你毕业后想去那里工作。
1)如果你想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而且非要去媒体的话,就去复旦或者人大等一流学校。
2)如果你想去普通的城市做媒体工作。你可以去该城市的最好的学校,或者北京、上海等差一点的学校。如果你想留在西安的话就去西安交大,无论实习还是就业都有好处。反之亦然。
3)如果你对去那里工作都无所谓或者你考研就为了混个文凭的话,就去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有这个专业的学校。
考的学校推荐几个:
1,人民大学,〈尽管他比较黑,但你一只脚迈进人大就等于踏进了政府!录取比例约50:1录取人数110人〉
2,中国传媒大学,推荐报考〈学校虽小势力却强,看看央视有多少牛人是这儿毕业的?录取各个专业共有300多,比例15:1〉3,清华大学,〈虽然新闻不怎么地,但凭他的名气就牛死了。录取比例约30:1录取人数40人〉
4。华中师大 < 已进911,其实力和发展势头不可小视,在武汉仅次于武大,华科,招16,公费60%,比例5:1>
5,北京大学,〈绝对是个做学问的好地方,也是许多考生一生的梦想,人生只为圆梦!值!招40个,15个推免生,比例约30:1〉6,浙江大学,〈有新闻宗师老邵在哪儿撑着,他的弟子也个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录取大概30个左右吧,比例11:1〉
7,南京大学,〈绝对是中国最令人尊敬的大学,绝对是最能学到真东西的地方,录取30人左右,录取绝对公平,比例15:1〉
8,华中科技大学,推荐报考〈有周济在,值得去!这校有钱,人人都能得奖学金,虽没公费胜似公费!录取110人,录取比例10:1〉9,武汉大学,推荐报考〈研究生的加工厂,大批量生产,实力也不错,招190人,报考的大多是垃圾,上线率很低,别看报的人多,其实不难考,录取比例9:1跨专业的学生很受欢迎,〉
10,厦门大学,推荐报考〈广告第一牛,城市好,压力小,公费多,难度小,招80人,公费1/:3,〉
11,暨男大学,推荐报考〈在广州这块传媒高地很有前途,还可以去南方周末。招70人。比例8;1〉
人,比例6:1,只要上线就很有希望〉
12,北京印刷学院,〈出版行业的老大,很 容易靠,基本 没什么淘汰,招30人吧,比例4:1〉
13,南京师范大学,推荐报考〈美女多,学校漂亮,就业不错〉
14,上海大学,〈在上海仅次于复旦,但是复旦每年培养的那么几个研究生够上海这个地方用吗?所以上大学子就得登场了!发展势头强劲,现在上海名列第5,钱/前途无量啊!招40人,公费1/3,录取比例为8:1〉
15,中央民族大学,〈在北京这块地就有前途,报考难度较小,招25人,公费10人,比例7:1〉
16,大连理工大学,〈在辽宁是第一传播高校,大连这地方谁不爱?况且校内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招50人吧,公费1/4,比例8:1〉17,湖南大学,〈湖南卫视就是后方基地,湖南的传媒也是国内一等一的好,一不小心就可进湖南卫视,一不小心又是一个李湘何炯,呵呵,招45人,公费1/3,比例7:1〉
18,安徽大学,〈几个导师在业内也小有名气,不错,值得一拼,况且在广东和福建等沿海地区也是很吃香的招65人,公费一半,比例6:1〉19,西南政法大学,〈在重庆可以很牛啊,重庆的传媒工作者薪水普遍较高,就业很好,美女也多啊·招35人,60%公费,比例6:1〉20,辽宁大学,〈曾经游人称他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我认为的确如此,辽大这几年有钱了,也挖了新闻界的不少牛人,招45人,公费20人。比例7:1〉
21,上海外国语大学,《招12个,导师基本都是复旦的教授或是其学生,身在上外却享受复旦待遇,不错!而且在上海能混的较好,想去上海但又怕复旦和上大压力的人可以考虑,1/3公费,比例8:1》
22,重庆大学,《招的人数不多,16个,但几乎个个公费,而且一个导师只带3-4个学生,比较爽,能学到真东西,不过录取可能比较黑,比例7:1》
23,武汉理工大学,《也算一个211大学,不过毕竟是理工类学校,文科不行,但在武汉很有口碑,招10-15个人,公费1/3》
24,南昌大学,《江西唯一一个有新闻传播的饿院校,通吃省内,也是江西2个重点大学之一,有政府大量扶持,省内很有权威啊,招50人左右,公费20个吧,比例7;1》
25,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美眉最多的大学,在湖南的新传方面仅次于湖大,也算是牛小一个,招生人数不清楚,肩章没说,》
本人综合最近几年的各个版本的排名情况,根据各个学校的综合实力,新闻传播专业实力,地域状况,师资力量,每年的报考情况等因素得出以下排名,其中难免掺杂个人情感,但绝对没有针对任何一所学校。
还望各位提供宝贵意见。
1、中国人民大学A + + + + +
2、中国传媒大学A + + + + +
3、复旦大学A + + + + +
4、北京大学A + + + +
5、浙江大学A + + + +
6、清华大学A + + + +
7、武汉大学A + + + +
8、厦门大学A + + + +
9、南京大学A + + + +
10、华中科技大学 A + + +
11、暨南大学A + + +
12、上海交通大学 A + + +
13、同济大学A + + +
14、四川大学A + + +
15、南京师范大学 A + + +
16、南开大学A + + +
17、广西大学A + + +
18、上海大学A + + +
19、重庆大学A + + +
20、湖南大学A + + +
21、北京印刷学院 A + + +
22、湖南大学A + + +
23、山东大学A + +
29、兰州大学A + +
30、西北大学A + +
31、西安交通大学 A + +
32、北京师范大学 A + +
33、华中师范大学 A + +
34、苏州大学A + +
35、东北大学A + +
36、上海外国语大学A + +
37、深圳大学A + +
3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 + +
39、华东师范大学 A + +
40、中国农业大学 A + +
41、北京工商大学 A + +
42、河海大学A + +
43、东北师范大学 A + +
44、南昌大学A + +
45、中南大学A + +
46、华南理工大学 A +
47、湖南师范大学 A +
48、南京理工大学 A +
49、北京邮电大学 A +
50、河北大学A +
51、上海师范大学 A +
52、郑州大学A +
53、广州大学A +
54、武汉理工大学 A +
55、云南大学A +
56、西南大学A +
57、中国政法大学 A +
58、天津师范大学 A +
59、山西大学A +
60、黑龙江大学A +
61、上海财经大学 A +
62、河南大学A +
63、安徽师范大学 A +
6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A +
65、上海理工大学 A +
66、湖北大学A +
67、华南理工大学 A +
68、西南政法大学 A +
69、广西师范大学 A +
70、汕头大学A +
71、内蒙古大学A +
77、江西师范大学 A +
78、湘潭大学A +
79、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A+
80、河北经贸大学 A81、南京政治学院 A82、渤海大学A83、上海体育学院 A84、福建师范大学 A85、江西财经大学 A86、山东师范大学 A87、华中农业大学 A88、华南师范大学 A
第五篇: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0年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招生简章
作为华南学术重镇,媒体精英摇篮,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已走过60多年的不平凡历程。目前,学院下设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4个本科专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研究生教育:1986年,继人大、复旦、北广(中国传媒大学)之后,成为第三批新闻学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2001年又获传播学硕士学位授权。2003年,新闻学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006年获准设立新闻学博士点,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2007年,学院学科建设更是取得了喜人成绩:获准设立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新闻学被批准为广东省重点学科与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与本校中文系合作组建的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被批准为广东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华南新闻传媒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文科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2008年,所属媒体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0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继续举办新闻学、传播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课程班按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上课时间及授课方式灵活多样。学员修满规定学分,按国家规定发给广东省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凡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国家举行的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统一考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和外语考试)者,可申请硕士学位。
招生专业:新闻学专业、传播学专业
新闻学专业设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史、新闻业务、广播电视新闻、媒介经营管理、新闻传播法等研究方向,主修课程包括:基础英语、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业英语、新闻理论研究、中国新闻史专题、新闻采写研究、广播电视新闻研究、新闻评论研究、新闻摄影与图片编辑研究、媒介经营管理研究、网络与新媒体研究、传播理论研究、广告理论与实务、公关理论与实务、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等。
传播学专业设大众传播与媒介批评、公共关系与危机传播、广告策划与品牌传播、网络传播与媒介融合、海外华文传媒与国际传播、广播影视艺术等研究方向,主修课程包括:基础英语、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业英语、传播理论研究、新闻理论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媒介批评研究、广告媒体与传播研究、广告创意与策划研究、公关理论与实务、网络与新媒体研究、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品牌战略与传播研究、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等。
招生对象: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满3年以上(即2008年3月前取得学士学
位)的在职人员(如不申请硕士学位,大专以上学历者也可报名就读)。
学费:学费12000元/年,不含书费和杂费。(如申请硕士学位者,则需在提出申请硕士
学位时另交学位论文答辩费7000元)。
学制:2年,周六或周日上课。
开课时间:2010年9月
授课地点: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市南城区三元路8号东莞报业大厦三楼培训1室)报名时间:即日起开始接受报名(周六、周日除外),报名截止日期为2010年7月30日止。
上午:8:30 —11:30下午:3:00 — 5:00
报名地点: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人力资源部(报业大厦14楼)
报名材料:①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②网上报名登记表一份,登录暨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jnu.edu.cn/applyonline/index.asp 报名系统中注册登记并打印网上报名登记③大一寸蓝底相片3张。
④报名时签订报名协议书一式两份
联 系 人:柯凯
联系电话:23126518 QQ103253668
备 注:详情可登录暨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jnu.edu.cn/applyonline/index.asp
或东莞时间网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东莞新闻工作者协会
二O一O年六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