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与传播学院党校管理制度
新闻与传播学院党校管理制度
一、校务委员会组成成员名单
校长:
副校长:
委员:
校务委员会下设党校事务办公室
二、校务委员会主要职责
1、对党校从办学方向上实施领导,把握正确的办学方针;
2、根据党委提出的办学意见,审定党校发展规划和教学计划;
3、加强党校教员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党校师资;
4、制定基层党校规章制度,并检查、监督具体执行情况;
5、协调党委、学院各部门部门支持党校工作,为党校提供必备的办学条件;
三、教职员工作守则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2、带头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党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注重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备课,认真讲课;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听取学员意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质量。
四、党校学员守则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2、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专心学习,独立思考,讨论时踊跃发言,认真参加考试、考核;
3、服从校务委员会的领导和党校的教学安排与管理,遵守党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有事履行请假手续;
4、尊敬师长,团结同志,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5、爱护公物,自觉维护和搞好校园与教室的环境卫生。
五、考勤考绩制度
1、为保证党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教职员工及学员必须认真执行考勤考绩制度,并作好有关记录;
2、考勤项目包括所有的教学活动,考勤时注明具体名称、时间、地点和考勤人;
3、请假要履行审批手续。学员上党课请假应经专职副校长或者班主任批准;
4、每期培训结束,都要进行考试或考试,考试采用闭卷形式;
5、学员考试考核情况及时通报、反馈给学员所在单位;
6、考勤考绩材料由党校统一收集、归档。
六、档案管理制度
1、党校档案资料由专人负责管理;
2、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文档管理和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及时、准确地做好党校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编目、立卷、归档等工作;
3、党校档案按长期卷、年度卷、分类卷分类,做到内容齐全,不漏不重,装订规范,检索方便,管理完善;
4、存放档案要采取必要的防潮、防蛀、防盗等措施;
5、严格档案借阅手续。校内人员借阅要填写借阅单;外单位借阅档案须经校长批准。所借档案应如期归还。
七、安全卫生制度
1、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党校使用的教室、设备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2、微机、放像机等上下课要定期定时检查,并有专人保管;
3、经常加强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应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4、坚持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保持党校干净、整洁。
第二篇:新闻传播学院
其他院校的传播学专业对比参考
· 北京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专业
· 北京邮电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南开大学传播学专业
· 天津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河北大学传播学专业
· 大连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 · 辽宁大学传播学专业
· 吉林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东北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上海外国语大学传播学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同济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上海交通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上海交通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上海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上海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南京大学传播学专业
· 苏州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河海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南京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南京农业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南京艺术学院传播学专业
· 扬州大学传播学专业
· 苏州科技大学传播学专业
· 浙江工业大学传播学专业
· 厦门大学传播学专业
· 郑州大学传播学专业
· 武汉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华中科技大学传播学专业 · 武汉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华中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华中农业大学传播学专业
· 湖北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中南大学传播学专业
· 湖南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暨南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华南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深圳大学传播学专业
· 广西大学传播学专业
· 四川大学传播学专业
· 西南交通大学传播学专业
· 电子科技大学传播学专业
·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 · 重庆大学传播学专业
· 西南大学传播学专业
· 西南政法大学传播学专业
· 西北大学传播学专业
· 西安交通大学传播学专业
· 陕西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兰州大学传播学专业
· 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复旦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华南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
· 山东大学传播学专业
· 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江西财经大学传播学专业
· 安徽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安徽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中国农业大学传播学专业
· 河南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南昌大学传播学专业
· 云南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中国社科院传播学专业
· 北京印刷学院传播学专业
· 湘潭大学传播学专业
· 山西大学传播学专业
· 黑龙江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中南民族大学传播学专业
· 南京政治学院传播学专业
· 重庆工商大学传播学专业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传播学专业
学校的话。个人认为取决于你毕业后想去那里工作。
1)如果你想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而且非要去媒体的话,就去复旦或者人大等一流学校。
2)如果你想去普通的城市做媒体工作。你可以去该城市的最好的学校,或者北京、上海等差一点的学校。如果你想留在西安的话就去西安交大,无论实习还是就业都有好处。反之亦然。
3)如果你对去那里工作都无所谓或者你考研就为了混个文凭的话,就去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有这个专业的学校。
考的学校推荐几个:
1,人民大学,〈尽管他比较黑,但你一只脚迈进人大就等于踏进了政府!录取比例约50:1录取人数110人〉
2,中国传媒大学,推荐报考〈学校虽小势力却强,看看央视有多少牛人是这儿毕业的?录取各个专业共有300多,比例15:1〉3,清华大学,〈虽然新闻不怎么地,但凭他的名气就牛死了。录取比例约30:1录取人数40人〉
4。华中师大 < 已进911,其实力和发展势头不可小视,在武汉仅次于武大,华科,招16,公费60%,比例5:1>
5,北京大学,〈绝对是个做学问的好地方,也是许多考生一生的梦想,人生只为圆梦!值!招40个,15个推免生,比例约30:1〉6,浙江大学,〈有新闻宗师老邵在哪儿撑着,他的弟子也个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录取大概30个左右吧,比例11:1〉
7,南京大学,〈绝对是中国最令人尊敬的大学,绝对是最能学到真东西的地方,录取30人左右,录取绝对公平,比例15:1〉
8,华中科技大学,推荐报考〈有周济在,值得去!这校有钱,人人都能得奖学金,虽没公费胜似公费!录取110人,录取比例10:1〉9,武汉大学,推荐报考〈研究生的加工厂,大批量生产,实力也不错,招190人,报考的大多是垃圾,上线率很低,别看报的人多,其实不难考,录取比例9:1跨专业的学生很受欢迎,〉
10,厦门大学,推荐报考〈广告第一牛,城市好,压力小,公费多,难度小,招80人,公费1/:3,〉
11,暨男大学,推荐报考〈在广州这块传媒高地很有前途,还可以去南方周末。招70人。比例8;1〉
人,比例6:1,只要上线就很有希望〉
12,北京印刷学院,〈出版行业的老大,很 容易靠,基本 没什么淘汰,招30人吧,比例4:1〉
13,南京师范大学,推荐报考〈美女多,学校漂亮,就业不错〉
14,上海大学,〈在上海仅次于复旦,但是复旦每年培养的那么几个研究生够上海这个地方用吗?所以上大学子就得登场了!发展势头强劲,现在上海名列第5,钱/前途无量啊!招40人,公费1/3,录取比例为8:1〉
15,中央民族大学,〈在北京这块地就有前途,报考难度较小,招25人,公费10人,比例7:1〉
16,大连理工大学,〈在辽宁是第一传播高校,大连这地方谁不爱?况且校内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招50人吧,公费1/4,比例8:1〉17,湖南大学,〈湖南卫视就是后方基地,湖南的传媒也是国内一等一的好,一不小心就可进湖南卫视,一不小心又是一个李湘何炯,呵呵,招45人,公费1/3,比例7:1〉
18,安徽大学,〈几个导师在业内也小有名气,不错,值得一拼,况且在广东和福建等沿海地区也是很吃香的招65人,公费一半,比例6:1〉19,西南政法大学,〈在重庆可以很牛啊,重庆的传媒工作者薪水普遍较高,就业很好,美女也多啊·招35人,60%公费,比例6:1〉20,辽宁大学,〈曾经游人称他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我认为的确如此,辽大这几年有钱了,也挖了新闻界的不少牛人,招45人,公费20人。比例7:1〉
21,上海外国语大学,《招12个,导师基本都是复旦的教授或是其学生,身在上外却享受复旦待遇,不错!而且在上海能混的较好,想去上海但又怕复旦和上大压力的人可以考虑,1/3公费,比例8:1》
22,重庆大学,《招的人数不多,16个,但几乎个个公费,而且一个导师只带3-4个学生,比较爽,能学到真东西,不过录取可能比较黑,比例7:1》
23,武汉理工大学,《也算一个211大学,不过毕竟是理工类学校,文科不行,但在武汉很有口碑,招10-15个人,公费1/3》
24,南昌大学,《江西唯一一个有新闻传播的饿院校,通吃省内,也是江西2个重点大学之一,有政府大量扶持,省内很有权威啊,招50人左右,公费20个吧,比例7;1》
25,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美眉最多的大学,在湖南的新传方面仅次于湖大,也算是牛小一个,招生人数不清楚,肩章没说,》
本人综合最近几年的各个版本的排名情况,根据各个学校的综合实力,新闻传播专业实力,地域状况,师资力量,每年的报考情况等因素得出以下排名,其中难免掺杂个人情感,但绝对没有针对任何一所学校。
还望各位提供宝贵意见。
1、中国人民大学A + + + + +
2、中国传媒大学A + + + + +
3、复旦大学A + + + + +
4、北京大学A + + + +
5、浙江大学A + + + +
6、清华大学A + + + +
7、武汉大学A + + + +
8、厦门大学A + + + +
9、南京大学A + + + +
10、华中科技大学 A + + +
11、暨南大学A + + +
12、上海交通大学 A + + +
13、同济大学A + + +
14、四川大学A + + +
15、南京师范大学 A + + +
16、南开大学A + + +
17、广西大学A + + +
18、上海大学A + + +
19、重庆大学A + + +
20、湖南大学A + + +
21、北京印刷学院 A + + +
22、湖南大学A + + +
23、山东大学A + +
29、兰州大学A + +
30、西北大学A + +
31、西安交通大学 A + +
32、北京师范大学 A + +
33、华中师范大学 A + +
34、苏州大学A + +
35、东北大学A + +
36、上海外国语大学A + +
37、深圳大学A + +
3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 + +
39、华东师范大学 A + +
40、中国农业大学 A + +
41、北京工商大学 A + +
42、河海大学A + +
43、东北师范大学 A + +
44、南昌大学A + +
45、中南大学A + +
46、华南理工大学 A +
47、湖南师范大学 A +
48、南京理工大学 A +
49、北京邮电大学 A +
50、河北大学A +
51、上海师范大学 A +
52、郑州大学A +
53、广州大学A +
54、武汉理工大学 A +
55、云南大学A +
56、西南大学A +
57、中国政法大学 A +
58、天津师范大学 A +
59、山西大学A +
60、黑龙江大学A +
61、上海财经大学 A +
62、河南大学A +
63、安徽师范大学 A +
6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A +
65、上海理工大学 A +
66、湖北大学A +
67、华南理工大学 A +
68、西南政法大学 A +
69、广西师范大学 A +
70、汕头大学A +
71、内蒙古大学A +
77、江西师范大学 A +
78、湘潭大学A +
79、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A+
80、河北经贸大学 A81、南京政治学院 A82、渤海大学A83、上海体育学院 A84、福建师范大学 A85、江西财经大学 A86、山东师范大学 A87、华中农业大学 A88、华南师范大学 A
第三篇: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0年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招生简章
作为华南学术重镇,媒体精英摇篮,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已走过60多年的不平凡历程。目前,学院下设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4个本科专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研究生教育:1986年,继人大、复旦、北广(中国传媒大学)之后,成为第三批新闻学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2001年又获传播学硕士学位授权。2003年,新闻学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006年获准设立新闻学博士点,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2007年,学院学科建设更是取得了喜人成绩:获准设立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新闻学被批准为广东省重点学科与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与本校中文系合作组建的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被批准为广东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华南新闻传媒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文科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2008年,所属媒体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0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继续举办新闻学、传播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课程班按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上课时间及授课方式灵活多样。学员修满规定学分,按国家规定发给广东省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凡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国家举行的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统一考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和外语考试)者,可申请硕士学位。
招生专业:新闻学专业、传播学专业
新闻学专业设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史、新闻业务、广播电视新闻、媒介经营管理、新闻传播法等研究方向,主修课程包括:基础英语、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业英语、新闻理论研究、中国新闻史专题、新闻采写研究、广播电视新闻研究、新闻评论研究、新闻摄影与图片编辑研究、媒介经营管理研究、网络与新媒体研究、传播理论研究、广告理论与实务、公关理论与实务、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等。
传播学专业设大众传播与媒介批评、公共关系与危机传播、广告策划与品牌传播、网络传播与媒介融合、海外华文传媒与国际传播、广播影视艺术等研究方向,主修课程包括:基础英语、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业英语、传播理论研究、新闻理论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媒介批评研究、广告媒体与传播研究、广告创意与策划研究、公关理论与实务、网络与新媒体研究、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品牌战略与传播研究、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等。
招生对象: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满3年以上(即2008年3月前取得学士学
位)的在职人员(如不申请硕士学位,大专以上学历者也可报名就读)。
学费:学费12000元/年,不含书费和杂费。(如申请硕士学位者,则需在提出申请硕士
学位时另交学位论文答辩费7000元)。
学制:2年,周六或周日上课。
开课时间:2010年9月
授课地点: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市南城区三元路8号东莞报业大厦三楼培训1室)报名时间:即日起开始接受报名(周六、周日除外),报名截止日期为2010年7月30日止。
上午:8:30 —11:30下午:3:00 — 5:00
报名地点: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人力资源部(报业大厦14楼)
报名材料:①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②网上报名登记表一份,登录暨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jnu.edu.cn/applyonline/index.asp 报名系统中注册登记并打印网上报名登记③大一寸蓝底相片3张。
④报名时签订报名协议书一式两份
联 系 人:柯凯
联系电话:23126518 QQ103253668
备 注:详情可登录暨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jnu.edu.cn/applyonline/index.asp
或东莞时间网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东莞新闻工作者协会
二O一O年六月十七日
第四篇: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总结
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同事的鼎力支持下,我院全体师生遵循“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校训,弘扬“热爱专业、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热爱老师”的精神,秉承“为人生而传播”的宗旨,以“广电传播”为主体,努力实现和达成大众传播(全媒体或全能)型专业人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教育教学目标。我院始终按照成立之初提出的“高水准、具特色、有影响、创新型”的学院工作思路、发展原则和追求目标,发扬“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师大精神,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三位一体化发展战略,做“优”做“特”,做“实”做“强”,做“细”做“精”,做“广”做“深”,顺利实现了良好开局,努力做到了有所作为。从我院的实际出发,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1.狠抓政治理论学习,重视思想建设。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一是学习了本学期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二是进行了师德建设专题学习。三是进行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专题学习。四是进行了学校第四次工会会员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精神专题学习。五是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院全体成员的理论素质,为学院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贯彻民主集中制,注重作风建设。学院领导班子在深入学习政治理论,认真研究学院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把“同心同德”确定为班子建设的首要目标,每一位班子成员都牢固地树立“一盘棋”意识,在认真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时,关心整体,心系全局,通力合作,明确个人分工,发挥个人最大优势,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及时组织党政领导班子学习《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学习《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 四川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学习《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四川师范大学关于表彰2007—2009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的决定》,结合自身的本职工作,找出了自己在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
二、在人才培养方面
我院始终遵循强“生”固“师”的理念,从学生和师资两个方面致力于人才培养的特色化与创新性工作。无论是建院前还是建院后,我们始终坚持学生“新闻意识、艺术感觉和人文情怀”三位一体化的培养,强调“口头•笔头•镜头•机头•人头”(“五头说”)知识与能力的兼备。为此,按照递进式的“知—智—行—用”的教学设计模式,采取“整合型•对应式•节目化”的教学理念、原则和方式,分别在两个专业的每个年级段践行了有特色、具创新的“电视化舞台演播”(10届)、“播音主持”(首届)、“DV作品”(首届)和“影视写作”(首届)等理论指导下实践的教学竞赛活动,不仅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也成为了在广电学界和业界所产生影响力的“亮点”所在,并因此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协会“2009年中国传媒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贡献人物”奖。(学生写有专忆“电视化舞台演播”文章。)
1.本学期以来,我院积极采取措施,保证了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开展。一是完成了教务处下达的多项申报任务;推荐彭立院长申报校级教学名师;组织人员申
报四川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广播电视新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组织人员申报《影视美学》作为学校精品课程;组织人员申报“影视艺术” 校级教学团队。二是狠抓学风建设。加强课堂教学纪律管理,每周汇总任课教师上报的全院学生缺课记录,及时教育引导学生,努力学习;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征询学校督导的听课意见,征求各班学生对任课教师意见等方式,了解学院教学实际情况,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共同探讨改进措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考风考纪教育。由分管领导分年级进行考试纪律教育,对于考试过程中的违纪现象及时严肃处理。三是修订本学期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四是组织2007级和2008级全体学生分别参加“学院为传播学院首届写作大赛”和“第十届电视化舞台演播”教学活动;五是组织师生参与第十届四川电视节,获得优秀组织奖,并承办获奖作者见面会与澳大利亚主题日活动;六是成功申报开放实验项目“电视节目主持训练研究”;七是完成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
2.我院针对现有22位专任教师的学科专业构成,按照广电专业的培养特点,根据广电业界的实际需求,确立了师资队伍培养“1—2—3”的目标达成与实现路径。所谓“1”,是指建立起“传播(学科,概念)”这一个整合“文学•艺术•电影•电视•新闻•传播”等学科、专业和师资的“平台”(与川大传统“新闻”优势定位相区隔),为此拟建设国际新闻传播、政府新闻传播、民族新闻传播、教育教学传播、大众传播心理等8个教研团队;所谓“2”,是指对现有师资“影视艺术”与“新闻传播”两个教学序列的双(互)通式内容、素质和能力等的培养,以达到“传播的艺术•艺术地传播”的专业定位要求;所谓“3”,是指对在职(或引进)教师提出逐渐实现“教学•科研•实作”三者兼备(即“三条腿走路”)的考量要求。应当说,这些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理念、原则与举措,不仅得到了老师的理解、认同和支持,而且相信也将会成为我院安“身”立“命”的特色、强项或优势所在。此外,我们还通过派出教师参与省市宣传部门及传媒业界所组织的广电节目专家阅评等,让不少教师得到实际的体验与锻炼,同时也传播或宣传了学院。
3.我院开始实行“点对多点”的“教师专业指导制”(拟实行“教学师生承诺制”和“教学情况调研制”),力图实现教管与学管的二位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学生创业及活动方面,现已有两个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大学生创业工作孵化园;并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主持风采大赛、心理话剧比赛、DV作品比赛、摄影作品比赛等活动中屡获奖项。
三、在科学研究方面
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相连,它不仅是对教师(或学生)的自身价值或个人成就的一种肯定,而且也是对教育教学质量与效能的一种提升。同时,我们也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在某种程度上对立统一的矛盾性互动关系。以教学为基石,以科研为塔尖;教学推动科研,科研引领教学——这是我院科研工作的一个基本理念。
本学期以来,我们在科研工作方面制订《新闻与传播学院科研奖励条例(暂行)》,并已开始实施;举办四川省高校电视台站交流会;组织人员申报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当代大众传播研究团队”;组织教师着手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
1.申报1个研发中心:四川师范大学西部传媒研究与发展中心(与成都欢动文化传播公司联办)。
2.策划1套传播丛书:《大众传播书系》(含10册,首本《大众传媒通论》已出版)
3.举办1次名家讲座: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学术报告会
4.出版3本教研专著:《大众传媒通论》、《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新媒体概论》。
5.出席3个高端会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社会变迁与国家形象—新中国电影60年论坛》、2009中国广播电视传媒论坛暨第二届中国传媒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届全国经济新闻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及首届全国大学生经济新闻作品颁奖会。
6.科研立项获奖方面: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项目立项1项。校级教研项目立项2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立项5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5个学生的科研创新项目现已结题。截止到今年12月,学院教师共正式发表论文21篇(其中CSSCI 3篇,核心期刊5篇,一般刊物13篇);1部专著获省级奖。(遗憾的是,至12月底,在教研项目方面,除有2个“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获立项而外,其余的均为空白。但,我们不乏屡败屡战的决心。)
四、在社会服务方面
我院始终秉承“为人生而传播”的办学宗旨,充分挖掘和调动创意资源、人才资源和品牌资源,采取策划、引领、主导、联合、参与等多元方式,积极服务社会民生、服务广电业界,主打“广电特色”牌和“民族特色”牌,并通过这些具有系列性、专业性及创新性的实践服务行动,达到了扩大影响、锻炼队伍和增加收益的目的。
1.策划1个大型电视项目:2010(首届)中国康定情歌电视大赛。
2.参与2个电影电视活动:2009(第2届)中国雅安“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评委、2009(第10届)四川电视节四川师大分会场。
3.讲授3次新闻传播课程:赴汶川县广电局进行新闻业务义务培训授课、为国家广电总局和四川省广电局主办的甘孜州广电局编辑记者培训班授课、为四川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教育网络信息员培训会”授课。
4.筹备4个首届广电论坛:首届全省高校电视站交流与合作论坛、首届全省企业电视站交流与合作论坛、首届全省(县级)广播电视台长交流与合作论坛、首届全省(地市级)广播电视台长交流与合作论坛。
5.担任5个广电传媒业界评委:07—08四川省广电节目评奖会评委、成都市委宣传部广电节目阅评评委、四川省新闻战线演讲比赛评委、四川省广电局绿色频道(率)节目评委、成都市广电局绿色频道(率)节目评委。
6.其它6个重要的相关事项有:参加四川省委宣传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拟与四川康巴藏语频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数十家省内各级广播电视台负责人联谊、担任四川省广电局的社会监督员、担任成都市广电局的社会监督员、举办2010年四川省艺考编导类考前辅导班。
7.需要特别补充的是,我院在“社会服务”中还有一个特殊的领域(或既看见又看不见的战线),那就是我们的师生在教学、科研和实验之余,为学校和其它部门或学院所完成的电视新闻宣传和节目摄制的服务。在本学期中,由我院负责的师大电视站完成了每周1期的《新闻周报》共22期节目(330余分钟);并先后摄制完成了师范生教学能力综合训练中心专题片、《四川师范大学校歌》MTV、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学校”专题片、四川师大《防控甲流 关爱生命》系
列电视宣传片、庆祝建国60周年特别节目(专访高书记和周校长)、第四次“两代会”专题片、全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局长校长培训会专题讲座录像片等共计20余部(1000余小时)的其它节目,为学校留存下了大量形象、完整而珍贵的影像资料。
五、学生工作
1.按期完成学校及学院各项工作。九月份完成新生报到,安排住进宿舍,带领学生注册,进行学前教育,接收档案和户口迁移证,党团组织关系,确保学院工作正常进行; 完成暑期实践“评优”工作;学院学生陈岚、范围溢、何虹静评选为西博会志愿者,获学校通报表扬; 布置学院甲流防控工作;完成国家贫困生建档工作;完成学院“两委”学生干部招新、各班级干部改选;完成学校奖学金、荣誉称号的评选;先进班集体、团支部评选工作。十月份协助我校大学生“龙泉驿区创业孵化园项目”完成,05级刘矗“四川重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07级左为“成都塔塔墙绘项目”成功入驻;十一月完成组织“学习特等奖学金”的评选工作,06级朱子茜同学当选;完成第五期科创结题验收工作;消防宣传周:展板制作、征文活动、《消防时代》杂志副刊主编举办讲座;完成基本医疗保险办理,造表上报;完成“贫困生送温暖”活动的人选确定及上报工作、完成新长城奖学金评定工作;五粮春栋梁工程评定工作;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的评选及上报;基本完成催交学生欠费工作;完成贫困生贷款工作;组织学生参加校运动会;完成我院素质拓展相关系列学生活动、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对06级毕业生就业信息进行网上审核、就业指导课安排和落实、组织学生参加我校双选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用人单位来我校的招聘;回访用人单位,加强见实习基地建设。
2.以人为本,牢抓阵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党员发展为阵地,重点突出的加强思想教育。党员和学生骨干是学生中的先锋力量,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以有效发挥骨干的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在党员发展中,我们坚持党员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积极稳妥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按照《四川师范大学大学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本学期已发展新党员9人,其中有3名同志按期转为正式党员,入党积极分子40人。发展的新党员信念坚定,入党动机端正,成绩优良,在各自的学习、工作岗位上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今年校组织部对各学院的组织发展检查中获得好评。
3.以学生机构为依托,各具特色的开展思想教育。本学期学院学生支部民主选举产生学生支部委员,学生分团委成员,学生会干部等,通过公推贫困生的评选优秀贫困生等活动,促进了弱势群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我们还通过对各种荣誉的公平公正评选,对学生进行诚信和道德教育,学生的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4.依托载体,以点带面,全面开创学生工作崭新局面
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学生工作的主战场,各种有效的活动是这个主战场的主要载体,抓好了这些载体就意味着抓住了学生工作的要点和关键支点。如学院本学期举行了电视化舞台演出、写作竞赛等,全面开创学生工作崭新局面。开展以下活动:四川省“金熊猫”电视节川师大分会场承办涉及的相关学生工作;08级学生“电视化舞台演出”教学特色活动;07级学生“专业写作技能大赛”教学特色活动;“庆祝第十个记者节暨新闻与传播学院09迎新晚会”。
总之,本学期我院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学校各部门配合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不足,随着学院的发展我们将不断的改进,争取来年再创辉煌!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技能大赛
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二届专业技能大赛活动方案
为打造全面展示我院学生专业素质和青春风采的实践平台,营造“比学习、比素质、比能力”的学习氛围,丰富文化生活,兹决定举办“新闻与
传播学院第二届专业技能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实现教学实践对接,展示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
就业优势,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二、活动内容
1、新闻写作大赛;
2、新闻播音及节目主持人大赛;
3、DV作品大赛。
三、活动方式
(一)新闻写作大赛
A、初赛
1、我院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均可自愿报送作品。报送作品即视为参加初赛(首届专业技能大赛获得特等、一等奖、二等奖的同学除外)。作品用学校拟稿纸撰写,并须注明作者、姓名、班级、学号。每位参赛同学可以报送多篇作品。参赛者直接将稿件交至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管
理办公室。
2、参赛作品题材不限、媒介不限,可以是消息、通讯、专稿、特写、连续报道、系列报道、新闻评论、人物专访、栏目策划方案等。
3、参赛作品要做到内容真实、客观、公正,严禁抄袭复制他人作
品,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4、时间安排:从2011年10月14日—2011年11月10日为学生进行新闻写作和报送作品时间。11月10日下午为截止时间。11月11日-16日组织专家评委从参赛作品中选出60篇作品(作者)进入决赛。
B、决赛:
1、决赛内容:新闻写作、新闻评论
2、决赛方式:(1)参赛同学根据现场所提供材料制作新闻标题、撰写新闻(体裁自定),同时结合自身认识和知识储备撰写新闻评论。
(2)在规定的90分钟时间内,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严禁复制他人作
品。
3、决赛时间和地点:2011年11月23日晚7点北楼教室。
(二)新闻播音及节目主持人大赛
A、比赛环节及时间安排:
1、预赛(班级选拔)。在班级自行举办公开比赛的基础上,2011级每班选出1位同学参赛,2010、2009级每班选出3位同学参赛(首
届专业技能大赛获得特等、一等奖、二等奖的同学除外)。
班级选拔时间:2011年10月14日—31日。具体时间和地点各班自行
解决。
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若欲参加,于10月19日以前直接到学生会学习部报名。学院将择日组织初赛,从报名者中评出若干名成绩优秀
者进入复赛。
2、复赛。共分三场,每位选手必须参加所有比赛项目,每项10
分。三场比赛累计总分前10名的同学进入决赛。
第一场:2011年11月4日晚。
比赛内容:
(1)每位选手进行1分钟自我介绍,要求富有创新性;
(2)每位选手进行3分钟自选题材的诗文朗诵。
第二场:2011年11月11日晚。
比赛内容:
(1)新闻播音。给定文稿,选手即时进行播报。
(2)个性主持展示。参赛的每个选手根据自己特长,模拟主持或重组一个栏目,内容可以是旅游类、新闻类、谈话类、法制类等等,时
间3分钟。
第三场:2011年11月18日晚。
比赛内容:
新闻图片评说。给定一张图片(体育、娱乐、社会新闻、政治新闻),选手根据图片所展示内容进行3分钟的即兴评述。
3、决赛颁奖。时间:2011年11月25日晚。
决赛内容:
(1)文学常识提问。
(2)给定题目,选手现场主持采访。
(3)才艺展示。应是播音朗读朗诵之外的歌舞书法绘画等。
B、评分细则:
1、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性强;(2)
2、临场应变能力;(2)
3、思想内涵;(2)
4、仪表自然、得体、落落大方;(2)
5、内容创意新颖;(1)
6、时间把握得当。(1)
(三)DV作品大赛
A、主题及目的:
本届比赛的主题为“文化•沟通•合作”,更加强调青年学生影像创作经验的交流与成果的分享,赋予青年影像创作者更大的发挥空间和更加多元的艺术尝试,重视和推崇优秀的创作者,鼓励每一个青年影像爱好者参与我们的活动以此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内涵。大赛力求为大学生影像爱好
者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B、时间安排
本次比赛作品征集分为两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为剧本征集阶段,时间从2011年10月14日—2011年11月10日。11月10日下午为剧本截止时间。第二环节组织评委从参赛剧本中遴选20部优秀剧本,并以剧本主创人员为主体进行DV作品创作,时间从2011年11月11日—2011年12月23日。11月23日下午为DV作品截止时间。11月24日-25日组织专家评委从这20部作品中评选出特等、一、二、三等奖,并推荐参加“第七届“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
C、参赛方法及要求:
1、本届大学生DV作品大赛主创人员必须是我校正式注册的在校
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等),原则上以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校生为主体,同时也欢迎兄弟院系同学参与。可单独参加,也可组成团队参加。
2、所成DV作品应在20分钟左右。
3、参赛作品不得含有色情、暴力或反动因素,不得与中华人民共
和国法律相抵触。
4、参加作者必须向组委会递交完成作品光盘两张,一张数据光盘(格式为AVI),另一张为DVD光盘(展映需要),另附10M左右的作品宣传视频文件及3-5张作品视频截图,以便网络宣传及评选需要;作品存储介质上需标明作者姓名、年级、专业、班级和作品名称。
D、评分细则:
1、主题立意(3分)
2、故事结构(4分)
3、剪辑节奏(3分)
四、奖项设置
特等奖:新闻写作、新闻播音及节目主持人、DV作品各1名一等奖:新闻写作、新闻播音及节目主持人、DV作品各2名二等奖:新闻写作、新闻播音及节目主持人、DV作品各3名三等奖:新闻写作、新闻播音及节目主持人、DV作品各4名另DV作品大赛将设单项奖:最佳剪辑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导演
奖、最佳创意奖。
五、奖励办法
1、获奖个人由教务处和学院联合颁发荣誉证书。
2、获奖作品将推荐至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站进行展示。
3、成绩优异者将获专项学分奖励。
六、组织机构
为了顺利圆满举办本届大赛,由学生管理办公室、实训室、学院办公室、学生管理办公室等单位共同组成大赛组委会,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管理办公室。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