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适应课改,提高地理教师的素质—蓝文亮
适应课改,提升地理教师的素质
龙岩市上杭一中 蓝文亮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的推行,这次课程改革是教育观、教材观、学习观、授课观、评价观等全方位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如何适应,我们有必要了解探讨课改后对地理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我们在一线的广大地理教师(特别是对于从教多年的教师)如何应对这个变化,采取些什么措施提升自身的素质。关键词:新课改
素质
提升
策略
时代进入到21世纪,现在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决定力量取决于人才、知识的较量,而人才的培育、知识的传播跟学校息息相关,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素质高低之间直接影响了教育质量的高低。正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所指出:
[1]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亦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一:地理课程特点及课改的背景促使地理教师提升素质
地理学是一门以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科学。它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全球意识,进行环境教育,促进知识、技能和世界观的和谐统一及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功
[2]能。因此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所必须。
现在,我们国家又在方兴未艾的推行新一轮课程改革,2006年秋季我们福建省就开始了新课程改革,在新课改下,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绝不是换一套教科书,也不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整个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及保障支撑系统
[3]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新课程改革必然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提升自身素质。
那我们广大的从事一线教育的高中地理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升自身的素质呢?我们首先要明确新课改对我们高中地理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然后我们有的放矢采取一些措施,提升相应的素质,以使我们适应新课改对我们的要求。
二:新课改对高中地理教师的素质要求及提升策略
1.不断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特别是加强师德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个体,都有各自的思想和自由,老师不能凭着年长阅历深、知识丰富就轻视后进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人之模范也”老师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老师不能因为学生做错事而体罚他(她们),学生也是有自尊心的,一旦对学生造成了心灵的创伤,学生会铭记终生。现在社会各行业中,教育行业还是比较辛苦比较平淡的,特别是对于年轻的教师来说,薪水又比较低,又面临着找女朋友、结婚、买房子、赡养父母、自身还有教学上的压力,个人身体上压力,要求老师要经受住压力,排解这些压力,要热爱、忠诚于教育行业,既然选择了教育行业就要爱教育行业。
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政治方向上要理解党的教育思想和方针,时下要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含义,理解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含义,要坚定不移的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在思想观念上,地理教师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和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 1 境观,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授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进行经济建设中应遵循的重要战略,因此,新课改背景下,作为高中的地理老师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素质。在道德行为规范上,地理教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身心热爱、关心、保护学生。
2.扩大知识面、更新老化知识。“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所以地理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地理教师的业务素质包括艰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宽厚的教育学科知识,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科的知识比较多老教师经过多年的积累已造诣较深,但广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就是还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
地理科学是文理兼容的学科,有自然科学的内容也有社会科学的内容,地理科学有综合性和交叉性的特点,牛文元教授指出:“在各类学科中,地理学几乎是唯一联系着自然环境,又联系着社会经济的独特学科。”所以要求地理教师有广泛的知识面,要有多学科的知识,地理学广泛联系了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讲解一些新闻消息,以调起学生的胃口,吸引学生,比如,在讲解必修二的第六章的时候,我举了建和谐社会,在经济建设减能降耗的例子来讲解可持续发展;在讲解必修一的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的时候,我举了龙岩市处在东南沿海的内陆,所以交通建设比较落后,最近几年虽然修建了龙梅铁路、龙赣铁路、漳龙高速公路,现在正在建龙厦铁路、龙长高速公路、永武高速公路,交通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但是投资是相当大的。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终生有用的地理,所以联系一些时事、周围事、身边事讲课本知识,让学生觉得学了地理还是有趣、有用,要讲时事、周围事、身边事就要求老师关心了解时事,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注意周围的事物,不要课余时间沉迷于麻将、烟和酒。
新课改丰富了地理学科的知识,也增添了许多旧教材没有的知识,必修模块有三本书,选修模块有七本书,必修模块增加了区域地理的内容,选修模块有宇宙与地球、灾害地理、环境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地理、海洋地理、地理信息与技术,各门地理分之学科都有比较系统的介绍,其中地理信息与技术是当代地理学科的前沿,也将为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促进作用,现在我们高中的地理教师有比较多是毕业多年了,他(她)们读大学的时候学的一些知识是比较旧的,而现在地理科学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所以这些老师面临着知识老化,知识面较窄,特别是一些地理学科前沿的内容——地理信息与技术,这些知识对于他(她)们来说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新课改对于他(她)们是一个挑战,而对于一些年轻或者刚毕业的老师来说在这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老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改,更好的教书育人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可以接受再教育、自学等形式丰富知识结构,也可以通过向同事、专家学习。目的就是不断扩大知识面,更新老化知识。
3.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有效的引领课堂
新课程改革,老师的授课观改变了,过去的课堂主要是老师讲授,学生在底下听、记笔记,学生比较少参与课堂,这种“满堂灌”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不利于提升学生能力。老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讨论,老师授课观的改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倡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就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值得庆幸的是,新教材就内容的呈现方式有比较大进步,每一章的开头都有这一章知识的梗概,然后提出了一些疑问,这一章就这些问题展开来的,在教材的正文中有比较多的案例、活动、阅读部分,案例、活动部分接近同学们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且参与到其中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中、讨论中、辩论中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案例教学、活动教学是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也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案例教学、活动教学要求老师很好的组织课堂引领课堂,2 特别是教学中要求学生讨论的时候,更需要老师对同学进行合理的分组、合理分配任务、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选择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展示成果、有效的检测评估学生参与活动的成果等,这些都需要老师有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新课改迫切需要老师具有这些能力,不然,活动教学、案例教学流于形式,不能按照课改精神培育学生。
4.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现在是知识爆炸年代,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快,互联网传播使知识更加容易扩散和发展,以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社会,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什么叫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演变而来。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将信息素养定义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
[4]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利用互联网老师们可以获取最新的地理学科的知识,还可以在互联网解决在备课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互联网上还有丰富备课的用的图片、视频材料、课件、考卷、练习和教案等。这些材料老师们可以进入门户的搜索网站去搜索,比如进入http://www.xiexiebang.com,还可以进入专门地理学科教育网站和门户教育网站去找需要的材料,比如进入http://www.zxxk.net/学科网,英才苑等,不过这些网站很多是需要注册交钱的,学校会去解决这些问题,上校园网就可以直接上,免得麻烦。
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另一方面是善于利用计算机技术为教学服务,要能够很好的利用多媒体,现在我们学校所有的教室都装上了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上课可以给学生带来知识呈现上的新鲜性、直观性、形象性,特别是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许多知识比较抽象,过程比较复杂,这就有必要老师使用有动画的课件展示一些运动过程,比如地球的运动、昼夜的形成、地转偏向力的形成、近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了大气垂直运动等等都很有必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形成过程,这样使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知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中,老师们善于学习、勇于学习,学习做课件,用好做课件的软件powerpoint(较常用)、authorwear等,还有其它的word、excell等软件。
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老教师又比较弱一点,那个年代的大学教育没有开设这些课程,不过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只要能懂得一些信息技术应用,肯花时间去学是可以学好用好信息技术的,年轻的刚毕业的老师对于信息技术应用已经不成问题。
5.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研究对于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及自身价值的实现的重要意义。
新课改后,由原来几十年不变的教材内容,变为教地理学最新的动态的一些知识,教材观也改变了,由原来的教死教材变为灵活的运用的教材、研究分析教材,不为教材内容而死,而要为教材而活,现在老师们要研究课标,现在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有好几套,每套教材各有特色,内容也有所差异,所以我们要好好研究课标,研究教材。当然,老师也要研究教学的方法,也可以研究新课改后,对学生地理学业评价的机制。
高中地理教师也可以配合学校的一些教学科学研究开展一些研究,具体的就分担地理学科方面的研究,还可以结合当地一些机构做些乡土地理的研究。比如,上杭县的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县委府提出的建“三个基地,一个次中心”的目标,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比如就建海峡西岸特色矿产业基地的中心,围绕可行性、建设的步骤方案展开研究,还有就紫金矿业的昨天、今天、未来做些研究,具体有紫金矿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紫金矿业的兴起给上杭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紫金矿业发展的忧虑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还有上杭的红色旅游做些研究,上杭发展红色旅游具有丰富的资源,上杭县可以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也可带来上杭旅游发展。通过这些研究一方面给地方政府、企业、决策机构提供参考,3 一方面给自己的教学带来帮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经过实践的知识才是比较有价值的。
现在全国上下提倡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科技意识很重要,地理学科应该结合学科优势,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创新意识,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级组织举办的地理科技小论文的写作,参与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地理小博士”地理科技创新大赛等等,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压力和乐趣。
三:总结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件大事,不但是教育界的大事也是全国上下的大事,因为教育承担了为国家培养建设英才的重任,新一论课程改革对广大地理教师来说是一次机遇,借此可以通过自己再学习、再教育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质,广大的高中地理教师们“乘着课改之帆”,努力远行吧!因为现在风正、气盛、人和之时,笃守教育这块净土,也将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学习——内在的财富.北京:中国教育科学科学出版社1998.139 [2] 地理国际教育宪章.地理学报,1993,48(4):289 [3]李建平.新课程、新创造[J].教育发展研究,2002(3):21
[4]黄玉.新课改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8):79
第二篇:地理教师素质的提高要与时俱进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师高弟子强”,地理教师素质的提高要与时俱进。我们要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对我们地理教师而言,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质,做到与时俱进,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热爱地理教育事业
高素质的地理教师,应是地理教育的热爱者,痴心者。这种爱使他产生努力工作,战胜困难的动力;这种爱使他以强烈的事业心来对待地理教育工作,将平凡的工作与未来的事业联系起来;这种爱使他自愿地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以自己高尚的师德,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调研报告http://www.xiexiebang.com/gzbg/dybg/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对地理教育事业的爱则来自地理教师对地理教育的了解与认识,了解愈深,爱之愈切,地理教学用地理科学知识培养教育学生的活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对其教育价值作了高度概括,它有助于培养今日和未来世界上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有助于公民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在不同层次的教育中,地理都可以成为有见识、有兴趣、有培养能力的科目。这对我们加深对地理教育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学地理是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它能引导学生正确、全面系统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认清世界形势,使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和全球意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地理价值观念,使学生从社会、经济、生态、人文精神等方面愿意并初步具备参与中国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从而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查报告《地理教师素质的提高要与时俱进》。
对地理学科及其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特别是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作用与功能的认识,是我们地理教师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与归宿点,也是我们热爱、珍惜,坚持献身地理教育的基本教育思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并未得到社会的广泛作用,许多人对地理学科教育价值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的“地理志”的认识水平,这是导致地理学科地位偏低的重要原因,作为地理教师,应有的态度是:他人不重视,我自己重视;学生不喜欢,我自己热爱。应在这样的思想认识指导下,认真对待地理教学,促进地理教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努力使学生在学习地理课后,真正感受到“学而有获”,“到处有用”,使学生喜欢地理课,爱上地理课,地理教师应以自己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执着,对地理课的真诚及认真的地理教学态度,唤起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和爱好,这是高素质地理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教育观念。
二、成为学者型的地理教师
地理教师的高素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体现在地理教学方面。高素质的地理教师必须是一位学者型或研究型的下一页
第三篇:赛技能提高教师素质,展风采引领课改潮流
赛技能提高教师素质,展风采引领课改潮流
---北镇市首届小学青年教师“成长杯”教学设计大赛圆满结束
于泓丽
为了落实锦州市教育局的会议精神和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小教部的工作计划;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进程;同时也为检测本学期各学校“有效备课”、“有效上课”的成效。经北镇市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研究决定,教师进修学校小教部于5月19日和5月20日在北镇市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了首届青年教师“成长杯”教学设计大赛。
参加本次教学设计大赛决赛的教师共217人,分为两个赛段进行竞赛:近五年上岗的小学新教师为第一赛段,共94人,于5月19日下午进行比赛;近十年上岗的小学新教师和35周岁以下的教师为第二赛段,共123人,于5月20日下午进行比赛。
本次教学设计大赛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准备充分,导向明确。本次大赛由北镇市教师进修学校陈校长、郭校长、王主任和小教部教研员组成专家评委会。要求各小学要组成以法人为代表的评委小组,组织本单位的中青年教师参加教学设计初赛,各小学评委小组对参赛选手按评分标准,集体打分,客观公正的评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决赛。为了提高本次教学设计大赛质量,小教部各科教研员在北镇市教师进修学校有关领导的统一安排下,于5月14日和5月15日两天分学科对近五年参加工作的教师进行了有关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培训。将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些要求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与培训教师进行交流探讨,本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切实为教学设计大赛引路导航。
二是组织严密,操作规范。北镇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相关领导高度重视本次教学设计大赛。为保证大赛顺利有序地进行,北镇市教师进修学校郭校长、小教部王主任做了充分准备工作,包括参赛人员的统计、考场的划分、教学设计的格式等等。大赛前郭校长组织监考教师开会,强调了本次大赛的重要意义,对监考工作提出了细致明确的要求。本次教学设计决赛采用集中、现场、闭卷的方式进行。参加决赛的教师由小教部统一编排考场、考号。参赛教师只能携带所需 的专业工具、所报年级、学科的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师用书;参赛课题由小学各学科教研员统一指定,在进行教学设计前一分钟公布;教学设计用纸由教师学校统一提供,要求参赛教师在100分钟内现场完成一份实效教学的教学设计;最后将各参赛教师完成的教学设计分学科、打乱考号顺序密封。大赛期间,北镇市教育局基教科张科长、教师进修学校郭校长、小教部王主任等几位领导在大赛期间认真巡视各个考场,随时掌握考场动态;各位监考教师尽职尽责,严肃考风考纪。在全体考务人员的积极努力和参赛教师的大力配合下,小学青年教师“成长杯”教学设计大赛考试工作圆满结束。
为加快教学设计大赛进程,小教部全体教研员在教师进修学校郭校长、小教部王主任的带领下,利用双休日时间进行了评卷工作。评卷中,每位教研员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力求选拔出学科拔尖人才。通过评卷,可以看出,有些参赛教师能够根据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大赛中,各学科分别有一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骨干教师崭露头角,所设计的教案内容新颖、样式别致、详略得当,可操作性强。通过此次教学设计大赛,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们的思考多了,把握教材的能力更强了,设计教法、学法的水平提升了,备课出精品已成为老师们的努力方向,打造优质课堂已成为老师们的奋斗目标。
此次“成长杯”教学设计大赛是对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一次大检阅、大练兵,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同时,推动了我市小学教师业务素质登高创新的速度,为我市教学教研内容注入了鲜活的生机。
第四篇:关于提高教职工素质是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于提高教职工素质是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论文摘要: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加快,教职工素质已成为教育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关注的重要课题。教育学院人要不断提高认识,明确提高素质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增强素质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职工;素质;教育学院;要求
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教师专业化概念以来,教师的专业素质在逐步提高。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器和加油站的教师进修院校教师的素质已成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教师进修院校教职工素质以适应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当前教师进修院校谋求健康可持续发展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为全面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加速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大连教育学院将2007、2008、2009年作为素质提高年持续推进。三年来,教育学院秉持面向全体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督察推动与激发自主相结合、制度激励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创新素质提高工作模式,丰富素质提高工作内涵,创造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师教育行动,探索开展了教职工境内外培训、集中专项调研、各层次读书沙龙和学术沙龙活动,规范了境内外访学、素质提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申报、总结等工作,形成了体例多样、内容丰富的考察学习成果,强化了学习成果的积累和反馈,为教职工搭建了素质提升的平台,创造了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全院各部门教职工结合部门实际和工作要求,立足岗位、积极参与,保证了素质提高工作的广泛性和实效性。为期三年的素质提高年,不仅有效地推进了教职工的素质提高,对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学院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局面。但是,认真反思学院近年来的工作,不难看出,教职工素质的提升与学院快速发展的要求依然存在着差距,教育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同国内外同行相比依然还有追赶的空间,所以,进一步增强弘扬大学文化、提升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将素质提高作为长期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以学院教职工素质的不断提高推进学院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将是学院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笔者围绕提高教职工素质的重要性、针对性、实效性三个维度,探讨教育学院提高教职工素质的策略。
一、认清形势,增强素质提高工作的责任感
1.提高教职工素质是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应对未来教育发展新机遇和新挑战的必然要求
2010年是新中国另一个甲子的起始之年,也是我国教育开启新一轮改革的关键之年。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心和关注。无论是新任教育部长上任之初,近17万网民关于“提高教师素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素质教育提高教师待遇治理„校官‟腐败„解决教育公平,打破地域教育差距”等问题的期许,还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历程,以及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纲要》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无不反映出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的高度关注和热切期盼,也清晰地反映出教育改革任务的艰巨和繁重。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能够通过《纲要》看到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更能够从《纲要》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自身承载的责任和压力。如,《纲要》提出了2020年教育发展的三个战略目标:一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二是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三是进人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其中,将学习作为富民强国之本,提出到2020年,将中国由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设成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灵活学习,使得人人
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之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型社会,并进入世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构想,既是对我们的要求,又为我们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又如,在《纲要》第二项任务中明确提出:“把依靠教育家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关键措施。”对我们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成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教育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此等等,可以看到,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既是网友关心的热点,也是《纲要》关注的焦点,更是关乎教育质量能否提高和《纲要》确定的任务能否落实的难点,因此,在教育进入关注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今天,应该也必须把素质提高作为我们学院工作的重心和教职工工作的重点,下大气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提高素质是贯彻落实大连市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适应全域城市化新格局和新任务的必然要求
2009年8月17日,以贯彻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升大连核心地位为核心思想的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召开,继“全域谋划”之后,首次提出“全域城市化”的概念;2009年12月28日,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全域城市化是跨越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增长点,必将为大连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2010年1月12日,市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时任代市长的李万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着力推进全域城市化,拓宽跨越发展战略空间”作为2010年的首项工作任务重点部署,吹响了“全域城市化”的强劲号角。全域城市化是大连审时度势、顺势而发的重要举措,它“牵一发而动全局”,意义深远而重大,堪称“百年大连的又一次洗牌和重生”,它将进一步提升大连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的龙头地位和核心作用。
在带来机遇的同时,全域城市化也为大连自身发展提出了重大的历史课题。全域城市化需要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各项事业共同跟进,均衡发展。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和高等院校,我们绝不能置身度外,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这个大局,认真研究大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综合性、前瞻性问题,使学院工作围绕中心、紧扣主题、贯穿主线。要结合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思考并回答事关全市和学院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提升素质、提高工作水平,使我们的工作与大连的龙头地位和核心作用相匹配?如何趁势而上,借助城市发展的契机,把学院做大做强,在与15个副省级城市同行的博弈中保持应有的位次?如何发挥优势,加大倾斜农村,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力度,在促进教育均衡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贡献更大的力量,为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决,都以我们素质的提升和学院整体实力的增强作为前提和基础。
3.提高素质是贯彻落实学院党委推进二次改革转型战略部署,实现学院事业发展的新跨越和新辉煌的必然要求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年,“十二五”的规划年,也是学院事业发展由专门走向专业、由拓展走向深化、由规范走向特色的推进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教育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对学院来说,更是抢抓机遇、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关键期,素质提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面对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和学院全面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的宏伟目标要求,我们肩负着为区域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的重任,要充分认识素质提高既是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院“十二五”规划如期完成的重要基础,更是推进学院事业科学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站到历史的新起点上,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将素质提升工作注入新的动力和内涵;按照学院特色大学文化的要求,通过自觉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成为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二、结合实际,增强素质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2010年素质提高工作要以推进二次改革转型、构建具有学院特色大学文化、全面提升教职工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完善绩效考核为抓手,继续实施“任务驱动、课题牵动、制度促动、督查推动”四大策略,坚持“专业化、精细化、成果化和信息化”的要求,持续推进、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走出盲目等靠、被动执行的误区,增强素质提高的自主性
素质提高工作是学院顺应教育发展规律,适应教师教育发展需要,促进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学院推进二次改革转型、弘扬学院特色大学文化的重要途径,是确保学院“十一五”任务圆满完成和“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是需要每一名教职工深刻认识和主动践行的重要工作,因此,它不是指导性计划,而是指令性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软指标,而是必须精心设计、确保完成的硬任务。在强调素质提高的刚性要求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素质提高还有显著的自主性特点,表现为需求和愿望的内在性、内容的个体性和行为的自主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一方面要继续实施“任务驱动、督查推动”策略,加大对素质提高工作的管理和推进的力度,落实《大连教育学院2010年教职工素质提高工作计划》,使全院教职工进一步明确素质提高的目标和任务。要通过强化考核和监督,修订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教职工专业发展档案,强化素质提高的管理与考核,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另一方面要继续通过“课题牵动、制度促动”策略,激发和调动教职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引导教职工改变“等、靠、拖”等错误做法,在认真学习方案、科学分析部门和个人工作实际的基础上,着眼于部门的长远发展和个人的专业成长,积极讨论制定切合实际的部门工作计划和个人专业发展规划。2.摒弃运动式、应景式的做法,明确素质提高工作的长期性
有人认为,教师素质包括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素质五个方面;也有人认为教师素质包括知识、智能、个性三方面的静态素质和协同性、系统性、事业性三方面的动态素质。无论哪一种提法都表明了教师素质构成的丰富性和多元性。这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坚持不懈的追求过程。因此,在素质提高过程中,不仅要举办一些推进活动,更要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规划好,安排好。全院教职工不仅要积极参加学院的集中活动,更要把学习提高作为日常的重要工作和个人的良好习惯,切实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不仅要读书学习,还要实践反思;不仅要提高文化素养、道德素养,还要提高实践智慧、专业技能。同时,学院作为一个整体,几百名教职工的素质参差不齐素质提高的起点、路径、目标、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出决定了我们的素质提高工作不可能“齐步走”“一刀切”,通过一二次活动就可以包医百病,一劳永逸,而必须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常抓不懈。因此,我们要不断创新素质提高的方式,丰富素质提高讲座的内容,分类分批分级组织讲座,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要建立讲座调查反馈制度,及时了解、把握教职工的意见及建议,不断调整工作策略,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3.走出事不关己、置身度外的怪圈,明确素质提高的全员性
学习能使人聪明,学习能使人精明,学习能使人高明。如果学院的每一名教职工都是聪明人、精明人、高明人,那么我们学院这个团队就是一个有文化的团队、有智慧的团队、有战斗力的团队。提高教职工素质是学院推进二次改革转型,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的一项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既与每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又需要人人积极参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走出思想误区,依然是素质提高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必要内容。2010年,学院将继续派青年教师赴基层学校挂职锻炼和到高校做访问学者;组织教职工赴北京、上海、新加坡基地进行培训;选派中层干部和中青年后备干部赴北京、宁波教育学院挂职锻炼,广泛学习借鉴同行的先进经验,为全体教职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搭建平台,激发教职工自主学习的热情。要修订完善绩效管理办法,将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完善奖优罚劣机制,将素质提高工作作为全员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要有效整合学院科研力量,组建跨部门、跨专业的课题
研究团队,通过任务驱动、制度推动和课题牵动,保证素质提高工作责任落实到部门计划和个人规划中,落实到每一名教职工的实际工作中,体现在每一名教职工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中。
4.走出游离中心、单打独斗的误区,明确素质提高的全局性
微软人认为学习包括三大理念——通过自我批评学习,通过信息反馈学习,通过交流共享学习。对于成人学习而言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自我批评、信息反馈学到更多的是主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对于工作急需的实践性知识则需要在团队的交流共享中学习。我们开展素质提高工作,不仅要激发每位教职工的学习自主意识,还要通过个体自主意识的增强,在全院营造浓厚的团队学习与交流氛围,促进学习型部门、学习型学院的建设,从而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创新发展,使学院的素质提升工作有持久的动力和物化的成果。因此,在素质提高工作中,我们要把素质提高与服务中心、推进工作密切结合,有机融合,使之水乳交融,相辅相成,而不能游离中心,单打独斗。因此,在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要处理好素质提高与全局工作的关系。珍妮斯·沃特在《学习的革命》一是书中倡导要学会“站在高处”学习,学习者要有全局眼光,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二要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是团队素质建设的重要途径。学院素质提高工作是贯穿于各项事业发展始末的重要工作,是学院重要的发展目标,要将工作与学习有机结合,实现学习工作化与工作学习化。三要处理好个人专业发展与学院工作需要和岗位需求的关系,教职工个人发展计划的制定要紧密围绕学院总体工作安排和部门岗位职责需求,使个人的发展与部门、学院的发展步调一致,同频共振,从而产生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以教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带动学院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三、加强管理,增强素质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充分认识素质提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素质提高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列入重要日程,认真抓好落实,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积极做好素质提升的协调和统筹。
2.齐抓共管,密切合作
素质提高工作要集中全院力量,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职能部门对各项重点工作及时做出安排,加强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调度,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3.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正确处理好素质提高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按照学院党委和行政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抓好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4.强化监督,狠抓落实
强化素质提高的过程管理,加强素质提高重点工作项目的评价与分析,加大素质提高工作常规检查力度,推进素质提高工作健康开展。同时,学院要举行读书笔记、工作体会等交流展览活动,为教职工交流学习搭建平台,推动素质提高各项任务的落实。
总之,提高素质是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是教育学院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第五篇:浅谈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何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详解
浅谈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何
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
凤城市青城子镇中学
佟丽华 2013年10月21日
浅谈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何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
凤城市青城子镇中学:佟丽华
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以崭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评价标准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此次课程改革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的实施,也赋予了教师职业以新的内容。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于如何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提高自身的素质,我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更新观念,加强现代教育思想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前提
新课改倡导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转变教师角色,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而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忠实有效的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调整和变革,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导致课程与教学对立。因此,为适应新课改 的要求,提高教师素质,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尤其重要。即:教师和学生不只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变传统的一次性教育为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变封闭的教学方式为开放型方式,把教学重点着眼于学生的学而不单是教师的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学生思维。例如:由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讲解,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分析研究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一般思路,用来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由此可以举一反三。而且师生可以把生活中的化学带到课堂上来,师生共同研究、讨论,从而实现对课程的创造,而这一切都要求化学教师本身具有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这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前提。
(二)加强师德建设,确立现代的教育思想
师德是教师的“魂”,没有了“魂”,任何一位工程师都无法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师德建设,核心在于两个词“奉献”、“爱心”。
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具有崇高的理想和人格魅力。“教师”这一称号是神圣的,无私的,而其“神圣”“无私”正是由许许多多的前辈用“无私奉献”谱写出来的。作为教师,就应该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就意味着做好了“甘为人梯”的准备,也意味着“奉献”,这也正是其人格魅力之所在。
其次,师德建设应重视教师本身的心理素质。没有健康的心理,就没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生活于社会之中,更服务于教育事业,也许工作时会受到外部的干扰,引起心理上的波动,但作为教师应学会保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生需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纠正心理上的偏差。课堂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所以教师没有权利把情绪带进课堂。再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是教师的本分。新课程首先强调“以人为本”,也就是说,教师应做到: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意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强调教学应当成为一种愉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要求教师做到四个字“用心施教”,从感情上进行沟通,必须用心来聆听学生的心声。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即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沟通,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总之,只有我们在尊重和热爱学生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教育和管理,用爱心去接近、了解和体贴学生,采用合适的、灵活多样的方法,就能收到成效。在教育方式上,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志向。
思想素质决定一个人言行举止,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所以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
(三)提高专业技能,更新知识结构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关键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职业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现行的中学化学 教学当中,很多学校注重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很多教师感觉到知识“不够用了”。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当前形势下亦显得十分重要。尤其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每年有近万种新化学物质合成,同时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不断的、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更新与充电,这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关键。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继续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其一、旧的知识不能丢,建立自己的资料库:积累自己及他人的优秀教学案例,拥有权威性的工具书和期刊,并随时查阅,同时新的知识要补充,多听,多看,多学习。一个好的化学教师应时刻关注当前高科技领域内本专业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力争将化学与科技接轨,开阔学生的视野。近年来,一些高科技成果以信息给予题的形式出现的越来越多,提醒我们必须具有更强的职业敏感性和紧迫性。教师本身应及时的捕获信息,并输入自己的资料库。增加新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当前沿信息与课堂知识相联系时,也会启发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其二、新课程的实施,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具有更广博的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开放型的教学,刺激学生提问各种问题,使教师所遇到的问题更加高难化,知识更加全面化。因此,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在其他学科的知识深度,是提高化学教师素质的又一层面。
化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自然学科,它与其他学科之间本身就存在很大的联系。数学、物理自不用提,例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与数学的特定 系数法;混合物各物质的质量比与极值观点的应用;如分子运动与物理中的内能,物理变化与化学反应……化学教学又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可以体现在:语言、教材处理、知识穿线、点拨诱导、实验演示等等方面。拿语言为例:抽象化的化学用语、理论,都可以借助于文学修辞手法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所以,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学与艺术修养。
另外,当前形势下,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不可忽略的即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党中央就提出教育要信息化、现代化。我们应依据主体教育的模式,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的同时,老师应着手探索化学教学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途径,建构学科信息化、现代化模式。计算机应用于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革命,它必将推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的变革,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改枯燥的讲解为生动的语言、声音、图象、动画效果,从而让知识更轻松的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提高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与学生人文科学素质,及师生的综合素质。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真正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前提条件。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呢?以上是我的一些浅见。有一种说法:但愿二十一世纪的教师都是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此中深意,大家共勉。
2013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