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改中如何提高初中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课改中如何提高初中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地理是门实用性强、知识面广的学科,地理学科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但由于考试体制的原故,学生在家长的影响下,不重视地理,把地理视为“副科”,因此有些学生把地理课当成了休闲放松课,致使这部分学生知识面狭窄,不能和地理知识面广的学生一样很好的认识世界、不能科学地解释日常生活地理现象,也就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地理二期课改要求教师改变学生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变被动学习型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教育观。二期课改精神十分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所有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使他们全面发展自身的知识水平,经过 5 年多的教学经验反思,我总结了一套自身的初中地理教学手法,实践下来,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地理课,不但课堂纪律不要我操心,学生都饶有兴致地参与地理课堂讨论、互相探讨地理知识,还能在平时运用所学地理原理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更令我感到开心的是学生能用地理知识与其他科目进行整合。我是这样进行地理教学的:
一、教师自身地理知识面要不断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地理问题千奇百怪,由于现在媒体的多样性,学生接触的地理知识面比我们教师做学生时广得多,所以他们对所看地理现象产生的疑问也各式各样。只要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就会问周遍的人,家长不能解决的就带到学校问老师,当老师被学生问倒时,学生就会对你的课产生抗拒,连锁反应致使老师在大部分学生心目中没地位。所以我每天都要看报刊杂志、并且时常看纪实频道的内容,不落后于学生,并且超于学生并且能为他们解释各种地理题目。如在上《自然资源》一课时,当我让学生举例说明海洋生物资源时,有些知识面广的学生举了很多不常见的海洋生物名,如 太平洋鲱、鳕鱼类„„,其他学生听不懂了,那么我就要把名字写在黑板上,并且适当简短的描述这种海洋生物,我看到那时全班学生看我的目光都是钦佩的,如此多的场景一直出现的话,学生对我的信任与钦佩加在一起,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对地理感兴趣了。还有我觉得作为教师应多注意学生平时看些什么地理书籍,我注意到学生常看的是《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篇》《走进科学》《世界未解地理之迷》《中国未解地理之谜》等等,并结合每届学生地理课上所提的问题,整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从而在课上大显身手,这样学生会更欣赏自己的老师,从而更喜欢学习地理。
二、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分析重难点,寻找兴趣点 备课时我并不急于找问题问学生,而是先一遍遍研究课本与相关章节的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分析课的重难点,尽量把重难点引入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感兴趣。如中国的商业中心?重点是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学生一看到这种问题肯定是不喜欢思考回答的,所以在问问题前先设计了几个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进的问题,问他们周遍的菜场、商场、邮电局、银行、大卖场、百货商店等生活商业场所一般集中在他们居住地的什么地方?从而把学生引到思考上海商业中心的分布地点乃至全国的商业中心的分布特征?最后让学生讨论得出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这样,学生找到了熟悉的地理现象,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三、地理小提问体现出学生的地理认知度 二期课改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习方式,培养人文精神,关注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经历。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地理认知度我设计了地理小提问这个环节。课前 3 分钟是学生的地理小提问时间,对于学生的小提问我都很重视,所提的问题是与本节课有关的地理问题,实践下来我发现学生对这个环节十分感兴趣。我处理学生的提问环节是这样的:一个学生上台提问本课的有关问题,他的临时角色是老师,他可以叫教室的任何一个学生,一般叫 3 到 5 位学生回答,而提问者并不一定要知道标准答案,标准答案可以在上课时一起探讨,我只在旁边认真的记住各位学生所讲的答案,然后在课上一步步分析中,全班得到了正确答案,对于地理小提问回答正确者我就给予加分,加分幅度根据回答的质量酌情给分,所以学生也很重视这个小提问环节,不仅能证明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还能得到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崇拜。对于我来说我在这个环节中也收获很多,最大的收获是我以后的备课内容越来越能从他们角度设计提问,能越来越使他们感到地理的学科魅力。
四、形式多样的新课引入方式 一堂课的开场白十分重要,好的新课引入方式能很快地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我采取的新课引入方式主要有歌曲引入、诗词引入、谜语引入、故事引入„„,不同的内容配合不同的引入方式。如我在上预备年级下半学期区域地理时,讲每个国家前我都会先放这个国家的国歌或民歌并配上优美的国家照片在悠扬的歌曲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特别是一些朗朗上口的歌曲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浪漫樱花》等等,学生边听边哼边看这个国家的地图,无意识的发现了很多问题,然后与教师共同探究。在讲时区前,我采用了故事引入,《彩票的故事》《一封电报的笑话》《双胞胎的故事》等由于时差而产生的特殊地理故事,带着问题学生听课听得很认真,一点没有感到时区与区时内容的抽象,不知不觉中就明白了故事的原理。对于一些内容枯燥的课,我也主要采用故事引入法,如上《大陆漂移》时,我把魏格纳为进一步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他只身前往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探险考察不幸在 50 岁生日那天遇难的故事说给了他们听,讲《地球的形状》时,我讲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学生都被他们为了科学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所感动,都很认真地在课堂上追寻他们的足迹。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新课引入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五、课堂教学时要平等、民主、大众参与 5 年多的地理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到趣味教学的重要性,趣味教学不仅体现在趣味引入,还体现在趣味提问,如针对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我在提问,问题时会亲切地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作为地球一员你们会„„”等等问题,使学生立即觉得与地理题目是如此接近,都举手要求回答,这时,我不会偏袒任何一位学生,我会根据自己对学生在平时的了解,有选择地把题目配给每一个能回答的学生,基本上一堂课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探究。当然,期间不免有很多错误答案出现,我就会让答错的学生指定一个学生帮他解答,直到正确答案出来。整节课,学生都能参与进课堂探究,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让他们体会到地理学习所带来成功的乐趣。大众参与还体现在我要求学生全体参与读图、画图、描图等等,我一直对学生说地图是整个世界的缩影,是地理学科的灵魂,一定要养成“左书右图”的地理学习习惯。地理的入门课上我就要求每位学生备好彩色笔,几乎每堂地理课都要用到彩色笔绘图或描图,如讲国家时,红色笔要描出一个国家的首都或重要城市,蓝色笔要描出一个国家的重要河流或湖泊,褐色笔要描出一个国家的高大山脉或高原,学生描图时我会边指导边巡视,在巡视过程中对于认真的学生给于平时分的加分,实践下来,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致盎然,基础好的学生在描图过程中还会发现一些地理自然规律,如在描大河大江时,是顺地势高的地方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在入海口形成了平原或三角洲„„.描图、读图的过程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还增加了他们对地理信息的敏感性,加强了地理信息的提取能力。
六、及时的课后反思 我现在的趣味地理课堂也是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结果,刚工作那阵,我备课主要是把教材的内容按照地理教参上的问题原封不动的照抄,所问的问题机械、简单、乏味,一段时间的教学过程使我感到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上课不主动与教师探讨,任凭教师摆布,一堂课下来我自己也很苦恼,作为教师一点也没有享受到教学的乐趣,我就时刻在想,如何能把课堂变成学生和教师共同探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喜欢学习地理的课堂?所以我想到了我要在失败中找到良方,我要在每堂课后及时做好课后记,我要不断反思如何把这堂课的内容变为学生喜欢听的内容,我该采取什么措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这个所学内容等等能帮助学生进步的问题,然后把反思记在相关教案后面。如讲《澳大利亚》时,我添加了澳大利亚的特色美利奴细毛羊和袋鼠的简短录像,为枯燥的国家内容增色不少,由于澳大利亚课本内容里要掌握的内容较散,不是每个内容都能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所以我在课后反思思考如何让每个内容都让学生喜欢,最后思考实践下来,把每个内容分配给每个学生,让这些学生做相关内容的导游分别介绍澳大利亚的一个个特色,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上起课来也精神十足。还有课后我会把学生问得合理的问题而我又没有备到的问题加进课后记,如此反复,我的地理课堂越来越吸引学生,这样我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七、整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汇编成册供学生阅读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是在我讲地理小故事、地理小笑话、地理谜语或是包含地理知识的歌曲、谚语、成语、对联等等趣味性的地理内容时。但是由于课时有限,这些趣味性的内容在课上无法过多的阐述,使学生有种“不解渴”的感觉,还有学生对课上教师所提的问题理解不深,不能给以正确的回答,所以我想到应该多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地理主题,把这些主题汇编成趣味地理专题读本,使全校师生受益。编写初中趣味地理专题读本一旦成功就可能为地理学科的教学带来新的教学视野,就可成为地理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新途径。5 年多的地理教学实践证明运用趣味地理教学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地理的意识,并使学生初步养成了乐于探究地理问题、乐于发现身边的地理事物的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而且变得喜欢多问为什么。有了兴趣就为今后的教与学提供了诸多好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会进一步认识到学习地理就是要学习生活中地理的实用性及趣味性,并学以致用。
第二篇: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兴趣范文
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兴趣
当前初中生学习数学兴趣不浓原因很多有基础的问题,也有教师的问题。前者我们改变不了,但后者我们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根据本人多年在教学中的感受。我认为数学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首先应扮演好两个角色。1)亲友角色。
很多时候初中生由于基础不好或者数学课堂单调枯燥,导致厌学,作为教师我们如果不顾学生实际和感受,一味采取打压,逼着学生学,只会恶化师生关系,并令学生放弃数学学习。因此,建立亲友般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基本保证。初中生有强烈的向师心理,他们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感情不稳定,一旦受挫将萎靡不振,丧失学习兴趣和斗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情感教育,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师生关系的亲疏冷暖影响着学生情绪和心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亲友般师生关系可以构建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像一把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使智力处于最佳活动的状态。教师要像学生亲友一样从内心对其多方位的关怀,鼓励,启发,诱导,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对于有独特见解的同学要给以鼓励和表彰,对于中等偏下学生,要给他们创造思维表现的条件和机会,是他们感受到发现与创造的欢乐,感受到被老师认识其价值的愉快,这种欢乐与愉快的心境将点燃他们兴趣的火花,鼓起他们学习的信心。“情感对思维,犹如能源置于发动机。”因此,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努力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建立亲友般的师生关系,以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电视台编导角色。
我觉得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我们作为教师应多从自身找问题,不能老埋怨学生。我们应把自己当作电视台编导,把学生当电视观众,好的电视节目才能真正吸引观众,起码要有这种心态。
其次,改革课堂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教材的叙述抽象且枯燥无味,给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障碍。特别是对于缺乏学习主动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的初中生来说,教师的任务就更加艰巨。因此,我们应针对教材与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数学问题尽量提得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要使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通过设疑,质疑,答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时,我曾经放弃教材中让学生通过画相同条件的三角形,从而得到SSS,SAS,ASA,AAS等判定方法,我考虑到很多学生画图能力较差,画出的结果会参差不齐,达不到预定的效果,我就在黑板上画出了三角形玻璃碎片图,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拿那几块去玻璃店里配玻璃,结果连最差的学生都参与到思考问题当中来,最后的效果不言而喻。另外,针对初中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可结合教材尽量安排一些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如几何中的剪纸,画画,测量等,编拟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通过求解,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浓厚学习数学兴趣。
再者,积极开展活动,扩充兴趣的广度。初中学生智能的发展可塑性很大,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迅速发展。部分尖子学生仅靠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是不能满足的,为了巩固和扩充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就可以开展数学活动。数学活动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如举办数学专题讲座;开辟数学园地和数学墙报;撰写小论文,补充数学习题等。在内容上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并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各有所得。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对教材的综合,提高和引申,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对基础差的学生,帮助他们更好的吃透教材,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消除其自卑心理,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具体实施上,可采取各种竞赛的方式进行。通过竞赛使学生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并获得成功的感受,进而使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持久而稳定。
最后,精选习题,增强学习兴趣。长期以来在数学学习方面有一种流行的认识:数学是在题海中练出来的。但我认为适量的练习是必须的。当前,部分教师在布置习题是随意性很大,通常不加选择,且作业量过多过繁,结果重复低效,给学生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不仅没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反而扼杀了兴趣。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练习的设计应注重趣味性,有针对性、思考性、带有坡度性,还要具有方法的多样性。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练习中限定时间,看谁算得又快又好,并给予鼓励。这种有竞争性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我们只有用心去关怀关爱学生,我们才能投入我们的激情来感染我们的学生,来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兴趣。
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兴趣
山河一中 王贵军
浅谈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成功的教学不是作为一项艰苦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更不是强制的灌注,而是需要创造一个愉快、富有乐趣和情感色彩的宽松、和谐的情境,让学生快乐地学,在愉快中求知。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杨振宁教授也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密是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学以致用。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此粗浅的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一、在生活中学习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刻体会身边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和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表演情境,使抽象的概念实际化、生活化。如:在学习“整式”时,我设计了这么一道题目:
假设教室里座位的行数是x,用式子表示:
(1)教室里每行的座位数比行数多1个,教室里总共有多少个座位?(2)教室里每行的行数是每行座位的2/3,教室里总共有多少个座位?(3)判断上面式子哪个是单项式,哪个是多项式,并写出其系数和次数。
这样利用身边的生活场景,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探究,学生自然对数学有了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游戏中学习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学习,能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数学教学贴近,清除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例如:在上“同类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活动,先让几位学生拿着纸板站在讲台上(纸板上写着ab,-x,+5等单项式),然后,将另一些写有单项式的纸板发给其余学生,让他们上讲台,根据单项式的特征来找朋友,并让学生讲述“找朋友”的依据是什么。然后,师生共同给“同类项”下定义,这样的设计,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使问题情境生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听中学”变为“做中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在情境中学习
从直观的、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出发,让数学知识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之中,与学生已了解的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如去年我在复习统计图知识时,正值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5.12日四川发生8级地震,遇难的人数到今天还在不断的攀升,财产损失惨重!举世震惊!„„我们学校的学生也进行了捐款支援抗震救灾工作,捐款的数额,学校进行了统计,(出示表),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通过学生看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教师编典型题目并解决——情感拓展,知识延伸。由于数据来自本校,是真实的,事件也是刚发生过,学生学起来有劲头,整堂课复习了几类基本应用题和统计图表,从计算自己这堂课的正确率来看,对这样的真实情景中学数学,学生的兴趣很高,掌握的情况也非常好。实践证明,学生特别乐于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新知识。
四、在实践中学习
动手实践能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还能让学生亲身实践感受到发现的快乐。
例如,在讲“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时应先让学生按要求做好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并思考回答问题。
(1)这些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什么?(2)这些立体图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平面图形?(3)这些平面图形能围成什么立体图形? 通过学生边实践,并讨论不仅容易获得知识而且清楚的掌握了知识的发生过程,是学会探究方法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五、在探究中学习
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探究性,也没有预习的习惯。我们教师则不能单单地授完课,布置作业就行了,在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学会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去学习,而不是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话题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我们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给他们一点提示,鼓励他们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推理、查资料、交流等方式解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这一章时,在Rt△ABC中,CD是AB上的高线,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你能得出那些结论?”这样的结论开发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后,提出了许多结论,如:⑴∠ACD=∠B,∠CAB=∠A⑵△ACD∽△CBD,△CBD∽△ABC,△ACD∽△ABC⑶CD2=AD.BD,AC2=AD.AB,BC2=BD.AB等。还可以继续深入:如果把条件和结论互换,命题是否成立?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又得出了许多命题。如:(1)已知CA⊥BC,AC2=AD.AB,求证:,CD⊥AB,CD2=AD.BD(成立)(2)已知BC2=BD.AB,AC2=AD.AB,求证:CD⊥AB,CA⊥BC(成立)(3)已知∠ACD=∠B,AC2=AD.AB,求证:CA⊥BC,CD⊥AB(不成立)。可通过一步步的探索,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奇妙,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
总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产生与教师循循善诱及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山河一中 关艳红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的社会意义,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与更强的学习动力,兴趣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和成功联系起来的,常成功的活动,人们对它感兴趣,而常失败的活动对兴趣起消极作用,经常给学习以成功的体验,帮助它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使之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对数学学习也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态度不仅是对一定对象的心理反应倾向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更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图三种成分,认知因素是态度主体对于对象的了解和评价,情感国素是主体对于对象的情绪反应,意图因素是由认知和情感因素所决定的对于态度的反应倾向,是行为的直接准备状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教学进行。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在感知和理解教材的两大环节中,一定要重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过程结合教材,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情境,注意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使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间接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在每一主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动、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喜悦和快乐,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直观形象,唤发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
以认“2”为例,老师先出示实投:2个苹果、2只小鸟、2个小学生、2辆汽车,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在桌上摆2根小棒,2个三角形等具体的实物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一边摆图形,教师一边提问:“这些东西不一样,它们的数量一样吗?”从中使学生得知尽管这些东西各有不同,但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使他们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并在实物下面写“2”。再请学生讲出数量是“2”的各种各样东西,然后老师又问:“你们看到或听到’2’这个数时想到了什么?”他们说,想到人有2只手,2只脚,自行车有两个轱辘,吃饭要用2根筷子等等,从而使学生又从抽象“2”想到实物,使学生初步形成“2”的概念。
由于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比较好地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理解力差与教学概念抽象的矛盾,使学生沿着实物--表象--抽象的顺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笔者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如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既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又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
三、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针对学生喜欢趣味性,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看实物口说应用题时”,注意抓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三大要素,有目的地进行多方练习。
如:老师右手拿5支铅笔,左手拿4支铅笔,一共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又说,一共有9支铅笔,老师右手拿5支,左手拿几支?学生说对后,老师给予表扬,接着老师又把一部分铅笔放在铅笔盒里,一部分放到手里,随之设疑提出:“你们猜一猜,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这时,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便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有的说:“铅笔盒里有5支。”“有的说铅笔盒里有4支。”等等,此时,教师惋惜地告诉他们:“你们猜的数都不对”,老师反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猜不对吗?”这时老师说:“这不是一道完整的题,它缺少一个总数条件,所以你们算不出来,如果老师说一共有8支铅笔,手里拿着2支铅笔,铅笔盒里一共有几支铅笔?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人人积极思考争着发言。这样,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诱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的去讲,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经验证明:要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如:找朋友,夺红旗,开汽车,我是小小邮递员等等。如讲认数8时,就是通过这几种游戏巩固了8组成,第一,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小圆片摆8的组成,第二,老师摆出1-7的数字卡片,指名学生”找对子“第三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把1-7的数字卡分别发给7个同学,每人拿一张站在讲桌前,然后指名其中一人手拿自己的卡片站在6个同学的对面,用自己的卡片去找朋友,他的数字卡片和对面的数字卡片组成了8,大家齐说:”对!“不是8,齐说:”不对!“第四,看谁得分多,老师和同学比赛,老师拿出一张数字卡(老师慢慢的出现给学生有个思考的时间)全体同学说出和老师数字卡片组成的数,学生齐说说对了(一个不错),学生得分,如果有一个说错,老师得分,做这个游戏时,同学们更齐心了,注意力非常集中,很少有错。每当他们胜利时,都高兴地鼓起掌来。对低年级学生采用各种游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突出一个”活"字,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兴趣浓,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教学质量得到了大的提高。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在“拼积木”活动中,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学习“比多少”,通过“小动物排队”学习基数、序数。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上、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较窄,在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我多采取模拟现实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内容,如跳绳、踢球、赛跑等,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以亲切感。
总之,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设计适于儿童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愿意学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如一题多变、开放题、找朋友、做医生等,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六、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
1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动机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辨、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就失去了“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作用。久而久之,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好动是儿童的主要特点,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数学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采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游戏以及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各种感官都动起来。
2应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有关“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同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2)引起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圆的定义”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圆形的实物接触得也较多,小学又学过一些与圆有关的知识,对圆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究竟什么叫做圆?”,他们很难回答上来。不过,他们对“圆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3)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给教师的建议》)。
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
5)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6)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看,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深化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充满了学习动力。比如:“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教学中,当学生对形如:am+an,a(m+n)+b(m+n)的多项式会分解以后,再提出新问题,形如:a(m-n)+b(n-m)的多项式如何利用提公因式的方法因式分解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才能真正地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尔后,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山河一中 赵大民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由于农村初中体育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受社会家庭不良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缺乏正确的认识,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不能正确对待体育课。加之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高峰相应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其自身的微妙变化,使其呈现出对体育课不敢兴趣,不拿体育课当回事,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追求自由及怕这怕那,一切为自己逃学或不好好上课寻找理由等散、乱、差的局面。
笔者认为除改善条件、师资、减少外界不良影响外,最主要的是通过教师设计好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是关键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认识与掌握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具有积极情绪不变的心理倾向。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而,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很重要。如何培养呢?笔者想通过以下几方面去加以分析说明:
一、尊重学生与其成“伙伴”让学生喜欢你
想让学生对上体育课感兴趣,先让学生喜欢你接受你。首先,体育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成为学生活学习中的知心朋友和伙伴,让学生信赖你,愿意把心里的小秘密告诉你,这样,你才能走进学生的心坎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声与特点。你的言谈举止,一举一动才能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你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满足不同的学生的需求。其次,通过体育教师特有的能力与魄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欣赏你,崇拜你,激发学习欲望。想拥有体育教师健美的体魄,想学会那舒展、优美漂亮的动作,我不相信学生对上体育课会不感兴趣。
二、让教学设计符合学生需求
教学设计符合学生需求,首先要从选材上下功夫,尽量选择那些:学生喜欢的、新颖的、有趣味的、对抗竞争强的、有现实意义的、并且有一定难度。经过主观努力能够掌握的教材。例如:球类、体操、武术、街舞、游戏等,都是学生需求的材料。其次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学生能够在健康与安全第一的宗旨下,自由飞翔,体验玩中学、学中玩,乐在其中。享受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要转变教学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尽量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接受水平,改变过去竞技模式下的要求。如:过分的要求学生掌握完美的技术动作;全体学生一个标准;一切以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师传授为中心;忽略学生的特点和意愿等。只要学生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能安全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增进学生健康即可。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最终是学生内心吸收的过程结果。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把时、育锻炼对其终身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上好体育课是自己的事情,在老师的引导与帮助下,树立信心,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锻炼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投篮每每成功;射门屡屡得手;自己分组组织活动;享受体育课带来得种种乐趣;日久天长体验“我运动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 的效果等!
听:老师我们玩“三字经”吧?经学生介绍,我暗想“这不是追逐跑吗”玩!看,师生们(我也不例外)经过石头、剪子、布一通拼杀,最后决出追者。追者开始追,学生们开始跑。眼看一为学生就将被捉住了,说时迟,那是快,只听那位学生脱口而出:“你真好”站住不动了。追者无可奈何,又去追别人去了。不一会,过来一位学生拍打了刚站住的学生一下—— “营救” 了。这样我和学生们玩了大约五分钟的时间,看到大家满头大汗,都比较累了,便招呼大家歇一歇。
这时,我趁机对大家说:我们换种玩法吧。我们不说三字经了,我们说一首歌曲的名字并唱两句,你们看好不好。好!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于是学生们又兴奋起来,忘记了疲劳,你追我赶的玩了起来。这个说,《真的好想你》真的好想你,真的好想你。。。那个说,《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位好朋友。。。这样学生们玩的更起劲了,你追我赶的玩了个热火朝天。转眼间,下课了。学生们余兴未尽,不舍得离去。
这使我很欣慰,学生们玩的这么开心,兴趣这么浓厚。既锻炼了身体,又促进了健康,还丰富了课堂素材,活跃了课堂气氛,源于何处呢?
嘿!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学来源于学生,用于学生。只要充分利用现实条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知识,并且尊重、重视学生的意见或建议。让学生感到上课是自己的事情,学习锻炼是为了自己。我们时刻捕捉可挖掘的素材,来组织课堂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才能积极主动、有兴趣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才有活力,教学才有生机。
这是我不经意间捕捉到的一点教学信息,给了我启迪,上了一堂满意的课。课下,我又经过反思“三字经”。只要我们勤于动脑,多听、多看、多想加以收集、变通就可以把无趣的教材变成有趣的、学生喜欢的东西。显然,我们还可以把“三字经”游戏,变成多人的追、有场地限制的、有营救限制的游戏等等。只要你努力的探索,发现到处都是可用之材。拿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满足学生的需求。愿我们大家多多留心,好的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应手可得。
四、给予学生展示个性与才华的机会
学是为了用,学了就要显示出来,征得别人的赞赏与认可,在体育课中或其他方面,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时间、空间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表现自我个性。为了多组织些活动、游戏、比赛、竞技、多组建些业余队等,从中充当设计者、管理者、组织者、表演者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个性、特长、潜能创造性的挖掘出来,满足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学生怎么不会对上这样的体育课上瘾呢!增加学生竞争比拼、展示才华、个性的机会。如,教师征求学生对教学的看法;在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的漂亮的技术动作;让学生制定活动的规则和形式;
五、让学生在宽容与赏识中成长
宽容与赏识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一种力量、一种胸襟、一种教育、一种善意的批评。教师具备了宽容与欣赏的思想与心态才能允许学生犯错误;让学生说不、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创造性的得以发挥。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成长。兴致勃勃的作好每一件事,上好每一节课,对这样的体育课充满信心与依赖,他能够塑造完善的人格,帮助其全面发展。对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谅解并善意的引导,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要赏识、激励的心态对待每位学生。
六、充分挖掘校本资源,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论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考虑到学生群体、个性各异,兴趣多样,认知能力和水平有高低,发展需求和爱好各不相同。针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结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修正、补充、吸收、借鉴、反思,增强校本课程的适应性、选择性、开发性,开发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
体验成功的快乐。开展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教学活动;老师用多功能体育组合套件各垫子搭好的跑“蔬菜大棚”,穿“田间小道 ”越“田边小沟”的模型和利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与淬在学生中的游戏组织教材象北张村的“五虎拳”“投荷包”“扭秧歌的动作”等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与“跑十步”“花样踢毽子”“石头、剪子、布”流传在学生中的游戏及田间美丽的场景组织教材。活动时在优美的乐曲中进行。
看,他们在干什么呢,那个人挤挤眉毛,这个人翘起了小嘴,在玩什么游戏呢?原来,他们自己创造了一些游戏正在玩呢,这是新一版的“石头、剪子、布”眉毛动一动代表“石头”,小嘴一翘就是“剪子 ”,而捏捏鼻子则代表“布”,多么有保险单的游戏呀!原来,体育课上老师建议大家用的各个部位来替代传统的“石头”“剪子”“布”,大家都发挥了自己独特的想象,瞧那几个人也在玩呢,这个扎了辫子的女孩向前跨了一步,同时,短发的女孩也向左迈了一步,经她们介绍,在这个规则里,向前跨是表示 “石头”,向左和向右分别象征“剪子”和“布”再看这几个男孩子,竟然在对眨眼睛,哦,他们是把眨左眼看作“剪子”,眨右眼看作“布”,而张嘴看成是“石头”,同学们一个个玩得乐翻了天。这种游戏不公提高了人们的创新能力,又开拓了我们的思维,真是太棒了!综合上述,合理改善体育课程和教学,不让体育教学失去吸引力。学生随之失去对体育学习兴趣,就会把行为转向错误的目的。所以,要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增强教学的情趣和魅力。例如:营造生动的教学情景;在规则的范畴中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大胆的让学生去尝试、体现个性和创造性。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体现“双主体”——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等。将课程逐步深入,在各种活动之间有效的转换,不断得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让学生思维紧张、活跃的运转,在其中获得快乐。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合理的改进教学是关键!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山河一中 邓广伟
浅淡如何提高学生体育课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它是对所从事的活动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兴趣时,他就把自己的注意力经常集中,因此兴趣是人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完成课的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笔者对如何提高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的探讨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在教学中明确目的和作用
中学生体育课的目标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通过学习使他们初步掌握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成长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发展体育锻炼能促进青少年智力发展;特别与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的增强有密切联系。体育活动对学生的活动感,性格、意志、道德品质的逐步形成;体育活动还能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调剂精神,消除疲劳,提高学习工作效率,那么采用什么措施能让学生明确体育目的和作用?一方面利用雨天在室内体育理论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锻炼目的和作用教学。让学生从理论上明确目的,形成共识;另一方面,在实践课教学中联系学生每一种行为,因势利导,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体育兴趣在潜移化中达到提高。
二、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首先,教师要能够关爱学生。要带着爱心去课堂,虽然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教师都应想到,做到,学生能从老师的行动上体会到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要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做到课堂教学活而不乱,适当的放松,也能更好地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当学生被批评时会从心理上产生短暂性情感障碍。如不及时消除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造成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最后,对一些后进生采取自我选择,降低难度,精心辅导,尽可能的运用鼓励使其达到目标,体验成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由于多次的成功体验使学生的兴趣增加,且各方面均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用良好稳定的情感去感化学生,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的就提高了,教师也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生的自身方面
1、提高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学校体育不仅为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健康的身体来完成全部学业,而且为走向社会自身继续成长和发展身心素质打好坚实体育理论和技能基础。认识到健康的身体是未来事业成功的支柱,认识的自己的健康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关于民族兴衰的大事,从而增强积极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欲望.动机和兴趣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达到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2、加强课堂常规,引导积极性的发挥.课堂常规保证课的正常进行,调动主观能动性而制定的公约。如:提前做好上体育课的准备,及时换好运动服装,提前到达场地,做好上课的思想准备尊守课堂纪律,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积极思考领会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掌握练习方法。不谈论与上课内容无关的话题,集中精力上好课。对执行常规的好人好事,教师应及时表扬.激励竞争拼搏倡导正义友谊和一切服从命令听指挥的良好的个人品质。
3、积极参加课外锻炼,认真复习课堂上所学的动作技术,努力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培养自觉地参加身体锻炼的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会自我保护意识,在体育课的活动中要坚持安全教育,特别要学会自我保护,尽量避免伤害事故。因为学生一旦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情绪,就很难再培养起运动兴趣来。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运动保护和帮助,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信心,便于尽快地建立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和提高动作质量,是防止伤害事故的有效方法。
四、从宏观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社会舆论
我国出台许多关于体育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在电视和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不少先进的体育个人和事迹,但是由于宣传的力度不够到位,人们对体育的参与意识不高,方法简单,社会宣传主要依靠政府部们和媒体;应该全面实际开展体育知识的普及和讲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当中去,这样才能为我们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2、社会大气候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素质教育的提倡,在升学考试中加试体育对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这种大气候的影响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他们的民族责任感,让他们知道身体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参不参加锻炼不是个人的小事,而是能不能成才,能不能胜任艰苦工作,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大事。
3、学校方面
学校的主管领导不应该刻意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应加强学校领导的体育认识,充分发挥体育在学校工作中作用,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加强体育师资力量,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体育教学的现境条件,搞好体育场地建设,为学生和教职工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工作和学习环境,在改善教学条件的同时,应该积极的开展传统体育项目和各类体育竞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4、教师自身方面
体育教师首先要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精通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还要掌握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加强宣传力度利用校园广播向学生播放国内外重要体育新闻,利用宣传栏定期向学生推出体育刊物等。让学生了解体育动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比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其它方面
创设优美有趣的教学情境,根据体育课程内容设计一些体育活动,师生共同参与,缩短教材与学生间的距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民,用自己的热情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积极向上,焕发青春活力,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要克服片面的兴趣主义,对有骄傲情绪的学生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端正学生对体育运动重要意义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来就是体育教学探索的主题,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明确学生主观能动性,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以理施教,以情导教,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浅淡如何提高学生体育课学习的兴趣
山河一中 邹永泽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今年我校数学组成员承担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数学学习能力的开发(2)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3)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各种环节及其方法的指导(4)研究科学的学习方法。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在前一阶段,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做了一些实际工作,现在我把我们实施的情况向李主任和各位老师做以汇报:
一、领导重视,建立科研组织
“教育要发展,科研须先行”,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我校领导的管理理念。为确保课题的顺利研究,我们学校建立了教科室,以便系统的进行教研教改。同时,学校对我们教师的实验课进行课堂录像,制作光盘以便于教师个人和集体的交流研讨。我们数学组是一支比较年轻有活力的科研队伍,在刘校长的带领下,我们8名数学教师,全力以赴地致力于课题的研究。开题后,我们数学组召开了两次会议,对课题研究进行了明确细致的分工,并提出了相关要求。
二、学习理念,更新教育观念
搞好科研,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因此我们数学组十分重视理论学习,每一位成员都订阅了相应的科研类书籍、报刊。如:《初中数学教与学》、《中学数学》、《当代教育科学》。并且定期组织承担课题的教师学习科研理论、新课改理念。
三、听课评课,课题引领课堂
我们数学组每周开展一次听评课活动,我们特别强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数学学习方法的多样化,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性、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终身发展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所追求的目标。
四、及时总结,撰写反思及论文
突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我们规定课题组的每位成员每学期都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安排好有关理论学习,并撰写心得与论文,形成有关研究成果。今年我所撰写的论文《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获省级二等奖。同时,我们初中数学教研组被学校评为优秀教研组。
五、规范管理,增添科研活力
为了防止课题研究的泡沫化现象,我校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使科研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科研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和活力。
(1)积极深化课题的理论研究。一周一次教研活动。
(2)重视研究过程的记录。认真做好课题组的活动记录,记好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及讨论的专题、成员的意见等。
我们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如下:
1)对课题研究方案逐项的进行实施并作合理补充。
2)每位课题组成员在所任教的年级开展实验研究,确定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3)开展实验调查研究,定期举行教师、学生双向交流座谈会。4)积极与外校进行课题研究交流。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数学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许多成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到一些不足之处,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改进与思考。能够更好地指明我们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定会有更多收益。在今后的课题实施中,我们会充分发挥每位数学教师的潜力,真正让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成长,让教师的成长带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最终形成一套有特色的值得推广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经验!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山河一中 赵大民
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阶段性小结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在我市已经实施一个学期了,一个学期以来我们到了近十所学校,重点对初一起始年级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大家的注意.1.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在我们所有到过的学校中,让人感到很满意的学校比较少,在课堂上新课标体现很突出的也不多,大多数老师仍然用传统的方式教学.主要是因为在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新课改,更重要的是对新课改还没有从理念上转过弯来.从原因分析主要是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深,对新课程标准还学习得不够.许多教师仅仅是通过了开学前的新课程的学习,之后就没有进行其他系统的理论学习.所以说,应该加强学习,当然应以学校组织学习为主,教师个人也要加强学习.要形成一个制度,也要落实检查,才可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还有一部分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确实是因为还没有掌握新课标中的方法.现在专业刊物上介绍课程标准的文章比较多,希望大家重视这一方面的信息,在教育骨干的培训会议上教育局领导特别强调要求学校做好教师的专业刊物的订阅工作,促进大家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从参评的论文看,绝大部分内容是写新课程的,这也说明新课程已经得到大家的重视.要用课程标准去衡量我们的教学,要不断地总结和完善教学经验,要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2.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确立
有的老师几乎整堂课找不出一点新课标的痕迹,完全照旧.对于初中数学来说,新课标主要应体现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上,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已作了特别强调,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有的教师是水平问题,但我们认为大多数是态度问题.怕麻烦,想让学生讨论还不如由教师讲来得方便.习惯成自然,这样,新课标就难以实施.也就谈不上新的课堂模式了.3.小组协作学习还停留在一些很肤浅的形式上
小组协作学习是新课标中主要的环节,我们在新课程培训中再三强调了这一点.而且把学生小组讨论的记录样稿分给大家,强调了小组讨论中引起注意的几个方面,并且强调课内若不进行小组讨论就不能算好课(有点过头).但不把小组讨论的问题设计作为主要问题来研究,在会上再三强调的问题都没有做,更何况我们还没有发现的问题呢?
4.学生自主学习还没有形成气候
学生自主学习也是新课改的主要内容,也是改变课堂结构的重要内容.这样由于旧的模式比较牢固,我们想一下子全部上就更难实施,为了分解困难,还是让自主学习先搁一搁,先保证搞好小组讨论这一关.5.学校的教学环境普遍较差,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严重缺少
新课改对教学的环境要求特别高,特别是对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要搞好新课改,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我市的教学环境比过去已经有比较大的改观,但与现代化教学比起来,还是相差很大距离.一些初中连一个多媒体教室也没有,更谈不上其他先进的设施了.另外,即使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也没有全部有效地用起来.这里有教师的水平问题,也有教师的工作态度问题.这方面教师也要引起重视,特别是青年教师.6.教师的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上面谈到现代化教学设施问题,其实这些现代化的设施即使有也是不能用,因为教师目前还不会用,就拿多媒体来说,许多教师还不会使用,更谈不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到外地去搞教研,外地的教师都带手提电脑,我们还是笔记本加钢笔.7.教学研究需要加强,特别是校级教研活动
为了尽快地使我们的教师适应新教材新教法,需要加强教学研究,特别是学校一级的教学研究.因为校外的研究活动不可能是大批的、经常性的,学校的研究有一种短平快的作用.一是针对性强,一发现问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研活动.二是学校内组织活动方便,召集快,又不影响教学,又节省经费和时间.如果感到研究的力量单薄可以请教研员参加.关键是学校的领导要重视这件事,才能把这些事落到实处.当然,新课改好的方面还是主流,平时的各种总结好的方面比较多,这里就不再骜述.二、今后教学中强调的几个问题
1.正确对待教材
传统的教材是教学中的“范本”,是教学中的依据,教师教学中必须严格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而且每堂课的内容也已固定,任务明确,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也一目了然.而新的课程标准中的教材只是“蓝本”,而不是“范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修改增删,甚至例题练习,还包括进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自由度”增大了,当然这个“自由度”不是由教师的随意性所决定,而是由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来决定.因此,教师的教学不是容易了,而是更难了.2.正确对待各种练习资料
针对新课程的各种练习资料(包括省编的配套作业本),由于都是仓促编印起来的,而且,并不是教材编写组编印的,更没有经过教材编审委员会审查通过.所以教师在使用中必须对所有习题事先做过,对照课程标准对其中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处理,删除课程准备中没有的和超标准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它的利用率,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现在,有一种倾向,凡是练习资料都要有答案,否则不受欢迎.许多教师不重视自身解题能力的提高,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自身的解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当今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众多的开放性问题,教师必须事先考虑周密,不可以打无准备之仗,否则既要影响教学,也要影响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地位和信任度.笔者以为现在数学教师的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呈下降趋势,这是一个很可怕的倾向,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3.继续深入开展小组讨论的研究
小组讨论作为新课程的重头戏应该把它作为新课程的突破口,要研究讨论的内容,讨论的时机,讨论的时间安排,讨论时班级纪律的管理,讨论结果的处理.这里包括讨论内容和反馈信息形式的处理,讨论过程的记录,讨论效果的检测和评价以及教师在讨论中所处的态度等等.所有这些方面都是很值得探讨的地方,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下工夫去研究,并且争取取得研究效果并以论文形式或调查报告形式反映出来.4.自主学习的研究应该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研究内容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与传统教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确立课堂里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途径,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它.首先是教师要解放思想,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第二要有合适的方法和安排适当的时间;第三要持之以恒,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实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出成果,我们的许多教师教育的失败或者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就在于没有恒心,大多是半途而废,从而以失败告终.还有一些教师是因为思想存在保守倾向,不愿也不想搞这样的实验,安于现状,一事无成.还有部分教师是怕失败而不去做,其实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市早有成果.5.要重视情知性教育
情知性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为这是建立师生感情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在备课时,要首先考虑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与学生建立师生感情,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在课堂上形成师生之间和谐的、平等的那种新的师生关系.从而确保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要重视教学研究,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科研
要尽快地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光靠单人作战是不行的,要加强集体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学校内的教学教研活动.因为随着学校布局的调整,一般初中的办学规模都已比较大,要发挥规模效益,就需要加强学校教研组的作用,特别是要加强年级备课组的建设,加强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的活动.这种活动要用经常性的制度加以保证,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教育理论讨论,用以提高理论水平,要有针对性,要带着问题学习教育理论,要大胆交流,造成畅所欲言的氛围,发挥集体智慧,绝不能搞形式主义;二是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即要有针对性,可以每次研究解决一个问题,要有计划;也可以以课题的形式开展研究,当然课题要小一些,对于大规模的学校、有实力的学校也可以适当扩大研究的范围,总之学校搞科研要量力而行.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阶段性小结
山河一中 王贵军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学习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
新课标下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相统一,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坚持“教”为“学”服务。重点要关注学生的“学”,要由“重教”转为“重学”。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学法指导,对打好数学基础,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做数学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进入初二学习阶段,我发现所任教的数学教学中,许多原来数学学科的佼佼者成绩下滑,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初二后,还像以前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3、不重视基础。一些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到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如何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我查阅了许多资料,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对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策略的研究,探索学习方法指导原则、策略、途径、形式、评价,丰富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理论,积累经验,为开展同类研究的老师提供范例。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初中数学学法指导原则
(一)激发动机性原则。随着现代教学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过
程中学生学习行为的主情意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是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先决条件。
(二)循序渐进性原则。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鹜远。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材特点,围绕年级和单元训练重点进行有序的专项强化训练,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独立的学习能力。
(三)分层性原则。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指导,这是学法指导的最根本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也不同。对优秀型学生侧重于帮助他们进行总结并自觉选择运用学习方法;对认真型学生主要解决方法问题;对松散型学生主要解决学习态度问题;对低劣型学生主要解决兴趣、自信心和具体方法问题。
(四)反馈性原则。反馈是一个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反馈,学生就难以真正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学生的求知心、自信心和既定的目标难免受到影响,这就势必影响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
(五)实践性原则。学习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就必须进行方法训练,即实践,使之达到自动化、技巧化的程度。指导中切忌单纯传授知识,满堂灌,学而不用。进行方法训练时,要与具体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具体运用中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二、初中数学学法指导策略
(一)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有针对性、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使教法与学法有效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二)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三)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让学生在训练中印证学法、选择学法、改进学法。
(四)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发展
学习方法的整合内化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地训练。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初中数学学法指导形式
(一)“读法“指导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解释,而且还应重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用发现的观点、要点和发展的观点研究知识来龙去脉、结构关系,并归纳要点,吸收知识的精华,以形成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
(二)“听法”指导
初二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量加大不能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果下降。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让愉悦充满教学课堂,吸引其注意力,鼓励参与,激活其原有的知识结构,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另外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做到:①听每节课的学习目标;②听知识的引入和形成过程;③听懂教学中的重、难点;④听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及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⑤听好课后小结。
(三)“思法”指导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更离不开思维活动。初二学生的思维往往还停留在小学的思维中,思维狭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①设疑引思,从学生思维的最近点入手,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联想,解决疑点。②迁移求思。开变展式训练,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推理使学生学会转化。③探“源”深思。开展探索式教学,引导学生追根究源去思索,使学生学会深思。
(四)“问法”指导
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学科的学习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但初二学生往往不善于问,不懂得如何问。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问问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追问法。即在某个问题得到回答后,顺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问底;②反问法。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来;③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质等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提出问题;④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些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
(五)“记法”指导
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没有笔记可记,有记笔记的学生也是记得不够合理,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所写的都记下来,用“记”代替“听”和“思”。因此,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在“听”,“思”中有选择地记录;②记学习内容的要点,记自己有疑问的疑点,记书中没有的知识及教师补充的知识点;③记解题思路、思想方法;④记课堂小结,并使学生明确笔记是为补充“听”、“思”的不足,是为最后复习准备的,好的笔记能使复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另外,结合教学实际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如用类比法记公式,数形结合法记定理,联想法记解法,顺口溜法记要点规律等等。
四、初中数学学法指导途径
通过课前加强学法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课堂渗透学法指导,处理好“听”、“思”、“记”三者的关系,发挥
学生主体作用。
在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中加强学习方法指导,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每个教师不应是一种教书的工具,而是应当具备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大胆放手,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和机会进行体验、感悟和思考。学生能读懂的尽量指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其中的道理,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能分析的题目尽量让学生动手动脑、独立分析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归纳概括的知识结构、解题规律,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以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学生能探索到的新知识、新方法尽量鼓励他们去尝试、去探索,以利于他们获得成就感,激发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勇于探索、钻研的习惯。希望通过这种学法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学习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
山河一中 关艳红
数学教学反思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从学习方面提出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在当前风风火火的课改实验中,如何真实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核心,这也是我们教师应重点反思的地方。
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1、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2、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学生的反思还何以是阶段性的,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
① 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② 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③ 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④ 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
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⑤ 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3、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 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 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4、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反思
山河一中 赵大民
数学课堂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如何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富有灵动气息的数学课堂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精心预设,“活”用生成
由于学生的思维各不相同,无论教师怎样了解学生,他所设计的教案都不可能符合所有学生的实际,学生提出教案以外的问题是情理之中的事。充分利用课堂中的一些动态资源,注重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认识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写法后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随便拿出一张纸,通过折纸,画阴影的办法再造一个分数,在阴影内写上这个分数。
学生画好后,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各自的作品。
这些作品中,有把长方形纸横着平均分成3份,取1份的,也有把长方形纸竖着平均分成3份,取1份的„„这时有一个小男孩,他把长方形纸沿两条对角线平均分成4份,取1份(如下图),当这幅作品展出时,其余学生大声说:不对,不对。
师:为什么不对?
生:他没平均分。
师:(微笑着,用赞许的目光看着这位小男孩)他们都说你没平均分,你自己认为呢?
小男孩:我认为我有平均分。
师:同学再想想,他有没有平均分?这样表示对不对?
过了好一会儿,一位女生举手说:我现在感觉好象是对的。接着,又慢慢地举起了两三只小手表示赞成。
师:(摸着小男孩的头)现在有三四位同学站在你这边了,你能证明给大家看吗?
小男孩借来剪刀,先沿对角线把长方形剪成四个三角形,把相对的两个三角形重叠给大家看;接着把有阴影的这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再把跟它形状不同的那个三角形也平均分成两个小三角形,然后把四个小三角形重叠给大家看。这时,师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反思:在这里,小男孩虽然不能用语言来描述他的思维,但通过刚才的演示,从同学的掌声中可以看出,同学们不仅理解了他的想法,而且对他这种富有挑战性的想法和行为表示祝贺。这一生成过程是老师课前未曾预约的。然而,老师对这一动态生成的课堂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使得这一精彩片断深深地印在每一位学生的脑海中,对于这位小男孩来说更是终身难忘的。
二、引导探究,“动”中求知
数学教学就是要让每节课都“活”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动手、动脑又动口,动中探索,活中求知。如,“圆的周长”教学片断:
师:(在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后)现在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学具操作,看看测量圆的周长有哪些方法?(学生操作后汇报)
生1:用线绕圆一周,拉直后量出它的长。
生2: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量出它的周长。
生3:把圆环截断后拉直,量出它的周长。
„„
师:同学们猜一猜,圆的周长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
生1:圆的周长跟它的大小有关。
生2:圆的周长跟它的半径有关。
生3:圆的周长跟它的直径有关。
师:很好!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半径的关系到底怎样,请同学们利用学具去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学生通过操作,计算,交流后汇报)
生1:我知道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我刚才把绕圆一周的这条绳子折成三段,然后跟它的直径比,发现差不多一样长。
生2:我认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倍,我这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周长是31厘米,所以周长是直径的3.1倍。
„„
反思:在这里,为学生创设一个操作、探究、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建构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的并非完全的知识本身,更主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三、开放习题,以练促“活”
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开放题,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并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和探索,学会学习。
如,学生学完三步计算应用题后,我设计了“假如你是老师”的信息处理题:四年级老师和同学共328人,准备到客运公司租车外出春游。公司规定:大客车限坐60人,每辆租金1000元,小客车限坐30人,每辆租金600元。假如你是老师,应该怎样租车?为什么?
学生面对这些丰富的信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立即阅读材料、展开讨论、设计方案,有的学生还设计了几种方案,并且从节约经费的角度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等等。
反思:这一租车方案的设计过程,是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自我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正确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树立了自信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堂反思
山河一中 王贵军
数学教学反思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第二节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包括:
我觉得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糟糕的地方是„„;
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
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
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
4.文献资料
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我们能够对许多实践中感到疑惑的现象作出解释;能够对存在与现象背后的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能够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经验;能够更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阅读数学教学理论可以开阔我们教学反思行为的思路,不在总是局限在经验的小天地,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有哪些与特定的教学情境有关、哪些更带有普遍的意义,从而对这些行为有较为客观的评价。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性的从事教学反思活动并对反思得到的结论更加有信心。更为重要的是,阅读教学理论,可以使我们理智的看待自己教学活动中“熟悉的”、“习惯性”的行为,能够从更深刻的层面反思题目进而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教师的职业需要专门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是教学反思。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教学反思的对象和机会就在每一个教师的身边。
数学教学反思
山河一中 关艳红
初中体育教学阶段性总结
课改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我也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摸索前进,在新大纲颁布以后,我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特党的教育方针,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在本学期教学工作中,本人不继地提高自己的工作业务,认真对待每堂课,想方设法地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但能使学生主动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对于培养人才及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使之终身受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1、在工作中以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艺术,其效果好坏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有直接关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上得生动活泼,我运用了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来带领学生投入体育教学中。例如课题为:体育游、欢聚2008奥运等。均以情境的形式来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较好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工作中以竞赛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产劳动中,例如课题:“打活靶”、“丰收果场”等。使学生对劳动产生间接的兴趣。而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使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在学校田径训练中,今年市举行笫八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中荣获初中组团总分笫二名。
总之,在本学期体育教学工作是让学生更扎实地学好技术,在活动中更充分地享受到乐趣和成功感,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地发展,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在洋溢着快乐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快乐的神奇!
体育教学阶段性总结
体育课程改革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创造性地学习。另外,关注人类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体育与健康结合是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在今后的教学中必将过去单纯地追求身体(体质)的发展和运动技术的传习改变为在新的健康理念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教学如何适应学生发展,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开放发展、创新学习,是当前体育教学的重点问题。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增强人的主体意识,提高人的主体性,使人成为现实的、健康的、能动的、创造的、开放的、自由的、自律的和负责人。
本学期的研究在学校总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进行。期初课题研究的目标分为两块:[1]和协互动,共同进步 [2]关注个体差异,激发运动兴趣。全体组内体育老师力争通过对目标的研究来更加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着重学生品质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向着“健康”第一的方向发展。
本学期课题组成员立足于课堂教学,积极开展了以下工作:
1、每月进行两次科研理论知识的学习,加深成员科研知识的内涵。
2、组内教师开教学研讨课和骨干教师示范课,由校领导及同行教师作评委,教学内容紧跟课题安排设计,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都能为教学服务,并起到较好效果。组内教师无差课并有优秀课。
3、加强对论文撰写规格与要求的训练,组内每位教师每月一篇小论文,加强练笔,并及时总结分析科研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近阶段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能按步骤顺利地进行着,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教学效果也逐渐显著起来。当然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1)课堂中学生在分组竞赛中,有的学生因为运动能力差影响小组成绩和名次常会遭到别人的报怨和指责(2)个别学生个性较强或性格内向,在课堂中表现出独立、弧僻、不合群等情况。针对此问题,继续进行关注个体差异,使之能真正参与体育课中来,达到和谐互动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将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使我们的体育教学能真正做到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从而也完成了我们对课题研究的真正意义。
体育教学阶段性总结
山河一中 邓广伟
体育教学阶段性总结
山河一中 邹永泽
体育教学工作阶段性反思
本学期体育教师认真、全面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积极参与新课标标准实验。更新观念、努力探索。经过反复论证,精心设计,形成一整套符合新课程改革发展方向、结合我校特点和优势的体育教学、科研新模式。
一、体育“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我校体育教学特色之一。也是我校为了丰富 “双语”教学的内涵,结合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和优势,开展了体育“双语”教学实验,科组体育教师参与了实验研究,积极充实。极大地提高了我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业务能力。
二、体育“形体“教学
体育“形体”教学是我校体育教学特色之一。这学期充实了形
体教师队伍,形体教师一周内编排了一套形体操,并很快教授学生,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其他相关体育教师也参与了学习新操并积极配合形体教师传授学生,充分体现了课组的团结协作能力,同时极大提高了体育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
三、贯彻教育部对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2+1”工程,完善体育教 学的评价体系。
为了在我校体育教学中贯彻终身体育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我们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入手,让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体育特长。例如:游泳、足球、篮球和棋类等,让学生通过特长的培养,增强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习惯,把体育运动作为生活学习的一部分,从而让学生受益于体育全面健康的发展。为了更有效的促进学生体育特长的培养,我校从学生体育评价入手,建立了学生体育与健康成长卡,每学期一张,发到学生家长手中,开学再反馈回到任课教师,成长卡包括
(1)
身体机能指数(如:身高、体重、肺活量等),(2)
运动能力指数(耐力、速度、柔韧、灵敏等)
(3)
运动症状和处方,针对不同学生给予积极有效的指导,帮助练习和治疗(4)
爱好及特长和家长反馈两项,明确学生的特长培养,可以每学期不同,通过学生评价和互评以及教师的指导,建立学生的爱好项目,结合家长的评价与参与,延伸了教学过程,全面的反映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健康的发展。
四、完善体育科组资料建设
本学期编撰了体育科组大量相关资料,例:室外运动场地管理
条例、室内运动场地管理条例、体育器材购入申请表、体育器材购入登记表、体育器材借入登记表、体育教师分工细则等。
五、积极开展课后训练
体育教师积极开展课后训练,在刚刚结束的2005年罗湖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我校体育健儿力压群雄勇夺小学甲组团体冠军。
通过以上工作丰富了我校体育工作在新课标实施中的内涵,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形成了我校的体育特色。
体育教学工作阶段性反思
山河一中 邹永泽
阶段性体育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体育教学实践我发现初中生有一种天性就是爱玩好动,且不太喜欢听从教师的细心讲解,不太喜欢按照老师所规定的练习方式和要求去做,他们总爱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来进行体育活动,其实这就是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一个特性,他们对各种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因此,作为一个有洞察力的老师应该就从这一点入手来进行教学探究与改革。
初中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1.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青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2.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初中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3.初中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阶段性体育教学反思
山河一中 邓广伟
第三篇: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稳定的兴趣能使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地理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觉得地理知识是鲜活的生动的有趣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喜欢地理,从而在教学中达到培养地理素养的目的。
一、巧设悬念导语,激发探索的兴趣
在新课或新内容教学的开始,需有导语起到承上启下、导入新课的作用。设置悬念导语,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感到新奇,喜欢听愿意学。巧设导语,我一般从学生所熟悉或较易感知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结合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趣味性较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探究的行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疑,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 “不协调”,激发学生的疑问。学生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就会积极界维、独立思考,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此外,具有趣味性和新意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地理的魅力,这样的思维训练既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发展智力,提升能力。
例如,讲授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是这样引入的,我问学生,“如果我有一串新疆葡萄和一串本地葡萄,你选择吃哪串?”在学生的轻松一笑中,我又问“为什么新疆的葡萄更好吃?”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样便自然将学生的思路引入到教学之中。再如,讲述美国的大牧场放牧业时,我这样设计问题情境,“大家都知道美国的NBA有公牛队啊,小牛队啊,可是他们为什么不叫公羊队啊,小羊队啊?”这个对于学生来说有新意的、有趣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想象和猜想,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探索欲望,进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水道渠成。再如,讲授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时,我以影响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之一——英国移民的饮食习惯做为切入点,我问学生“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如果当时到达澳洲的移民不是英国人而是中国人呢,那我们会不会把猪带过去呢,今天澳大利亚会不会被称为‘骑在猪背上的国家’呢?”故意让学生与原有的认识发生冲突,使他们带着疑问,在强烈好奇心理的支配下进入新课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巧设导语,设置悬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思维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或者真实的生活经历,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活跃有趣, 这些身边的地理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关系密切,感到学习地理的必要,同时觉得学地理并不难学,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
首先,可以联系生活中常见的情景。高中地理的内容大多贴近社会实际。教学中充分联系当地地理现象,结合身边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常见的现象背后地理知识,以此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的活力。例如,工业的区位选择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的特征,我请学生观察湖里工业区下班时汹涌的人潮,然后引导学生推断湖里工业区里这些服装厂和电子装配厂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而讲原料导向型的工业,我则用电视台经常播放的一则鲁花花生油广告,学生很自然联想到山东盛产花生,发展榨油工业。榨油工业靠近原料产地,是属于原料导向性工业。
其次,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能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地理学习的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教学中应结合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真正体会地理知识的价值和无穷魅力。
例如,厦门是个移民城市,很多学生是外地迁移到厦门的,因此他们对人口迁移有切身的体验验。在讲授人口的迁移的问题时,我请学生讲述自己从故乡迁移到厦门的经历,并分析自己家庭迁移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在《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功能》一课的教学中,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属于比较抽象的知识,为了教学的形象化,我请这些有迁移经历的同学比较自己家乡与厦门在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方面有何不同。学生急切地讲述自己的经历,一下子就情绪高涨,新课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能对抽象问题进一步“形象化”的思考,再灵活迁移知识,分析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就容易的多了。
知识不仅仅来源于书本,知识也来源于生活。人文地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地理走进生活,让学习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的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的方法之一。引导学生从所学的地理知识中选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调查研究人文地理某方面的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 学生感到学有所得,有实用价值,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社会,了解民情,进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得到锻炼,这使他们感到地理是富有挑战性的,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地理不少内容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会了数据收集和整理,实地调查的能力和方法,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例如,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人口迁移对社会的影响,农民工问题,交通运输布局,商业布局等地理知识都可以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了《人口迁移》和《文化传播》之后,做了《外来人口迁入对厦门文化的影响》和《厦门闽南语的现状与传承》等课题,研究了人口的迁移对语言,饮食等文化的影响,这样,对人口的迁移和文化的传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切身的体验。学习了《交通运输》后,做了《把脉厦门城市道路建设》等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提出改造城市交通的建议。学习了旅游资源后,做了《开发厦门的岩石旅游资源》的课题,对厦门的石蛋地貌进行广泛的调查,提出开发的设想。学生在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过程中,参与了社会生活,增长了见识,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真实与实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培养了创新能力,对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好的效果。
研究性学习延伸了课堂教学,扩大教学的范围。把课堂延伸到社会中去了解有关的课本知识,既丰富了教学内容,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地理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地理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 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现就如何提高地理课堂学生学习兴趣这一问题作以下初探。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初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尽然。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我对此作了一些研究,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小,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有些家长不懂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他们的实际背景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初中学生没有学习过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差。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背景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背景。如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级上册地理课本,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开头提出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问题,学生很难想象出地球的运动方式,但是,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这一情况,及时地将此背景巧妙地进行创改为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通过播放视频或教具演示,给学生一个形象展示,对教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初中新生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如:地轴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3、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学阶段,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方法,这里主要以下面四种为主:
(1)分析与综合。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如比较比例尺的大小,首先要明确比例尺的概念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然后统一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数字式,最后比较大小,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这就是分析与综合的运用。
(2)归纳与演绎。归纳,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是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如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引起的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子长短的变化,昼夜变化,季节变化,也就是演绎,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3)类比与联想。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为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如自转和公转的类比,可增强对两种运动方式的理解。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日本经济模式时,联想美国、中国等国的经济发展使学生思维从各方面发展。
(4)抽象与概括。抽象,即将事物中存在的某种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出来的思维方法。概括,即将所抽象出来的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概括起来的思维方法。如:板块运动这一节就是这两种方法的运用。
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学地理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初中学生不喜欢学地理,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2、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初一地理第一章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地图》这一节可以让学生带来各种地图,分组活动。先找出共同点即地图三要素,学会认识图例和注记,每个小组完成一个任务,学会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时,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海拔增高1000米、2000米、4000米呢?学习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五、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模式,这样的教学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也就是不要一成不变的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创造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在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的7余年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对地理这门课程缺乏兴趣。现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以供同仁参考。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用计算机演示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先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再演示板块运移过程,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解“地球的运动”这一难点知识时,播放利用电脑制作的模拟演示教学软件: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配上简洁的解说词,再辅以一些形成性练习加以巩固,学生注意力集中,印象很深,学得兴趣十足,掌握得也比较牢固。
二、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例如经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想法真令人惊奇!”等语言赞扬学生的新观点。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
三、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有趣 地理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或方法,几乎同时都要有教师的生动语言。在地理教材中,许多地理事物是未经感知过的,在教学中需要用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想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诗词,则能把一堂课上得诗情画意,使课堂教学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增强学生兴趣,令学生神往,达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学“水循环”时,我用了杜甫的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入新课。再如引用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山地垂直地带性。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教学中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的正向思维定势会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同时,由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转移时,需要重新调整心理过程,重新建立心理过程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联结的难度。凡此种种,使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呢?在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尝试:
1.执果索因,讲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在地理教学中,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执果索因,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例如,在讲授“海底扩张学说”这一原理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然后,利用读图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①为什么海底岩石离海岭愈近,年龄愈年轻,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呢?②为什么大洋地壳岩石年龄都不超过二亿年?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并让学生表述大洋地壳的生成、移动、消亡原理,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这一理论:喷出—生成—推移—俯冲—消亡—循环。
通过执果索因,启发学生自己去猜想、推理、判断、验证这一学说,启迪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这样不仅使学生知道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而且还使学生明白了科学家是如何运用地理思维去逐步得出该学说的。
2.反向逆推,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
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是研究地理科学的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完“流水沉积物的颗粒由大到小,循序排列,分选性较好”这一特点后,可以引导学生反向逆推:分选性较好的沉积物是否一定是流水沉积物呢?像这样的反问,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来,但只要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就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正确答案。通过反向逆推,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深化和升华所学的课本知识。
3.辩证分析,从矛盾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我们从矛盾的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往往能认识事物更多的方面。在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我们既要阐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又要说明大气污染使尘埃增多,可能使气温下降,产生“阳伞效应”。这样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反证”,证明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反证法是正向逻辑思维的逆过程,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反证法是指首先假设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相反的结果成立,然后推导出一系列和客观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相矛盾的结果,进而导致否定原来的假设,从而更加有力地证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例如,当我们讲解“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一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更是如此。为此,我在讲完有关内容后,提出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再进行演示讲解,学生的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正面讲解某些内容比较困难时,反证法不仅可以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之效,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只有当学生对地理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学习地理知识,学生的地理成绩自然就上去了,我们教授地理这门学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兴趣是学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动力,是学生学习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大多兴趣不高,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学习较为困难,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注意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天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教师应有过硬的教学功底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中学生所处的特定年龄阶段,导致他们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某一个特长等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焦点,也是良好关系建立的条件。这样就可形成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课,教学效果自然会达到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包括道德、思想、业务及工作素质,还有业余爱好特长素质。
首先,教师要热爱自已的本职工作,甘于“三尺讲台”的平凡与默默无闻的奉献。教师需凭借高度的责任心,保持良好的、积极的授课心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不再为老师的声色俱厉而提心吊胆。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胜于言教的良好效果。
其次,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有专而博的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应加强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同时,应注意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教法,紧跟时代的进步。
再次,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一堂空洞、枯燥的课是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达到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默契交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是执教者,而且是强化记忆者、表演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常言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备课时要通读教材,要充分认识到每一课在全册教材乃至在整个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应充分应用与教学相关的课内和课外资源,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在备课时更应注意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及班级的整体状况,把握好深难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多样化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用计算机演示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先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再演示板块运移过程,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解“地球的运动”这一难点知识时,播放利用电脑制作的模拟演示教学软件: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配上简洁的解说词,再辅以一些形成性练习加以巩固,学生注意力集中,印象很深,学得兴趣十足,掌握得也比较牢固。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充分利各种地理挂图和演示仪器,引导学生积极使用地理图册与各种地理图表,让各种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生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地理课堂更具有创造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以真情唤起学生争取成功的热情。同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巧设提问,启迪思维。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著名的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迁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读者,唤起他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象。”如上课时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例如经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想法真令人惊奇!”等语言赞扬学生的新观点。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之外,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把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一些问题,尽可能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感知创造的喜悦。
四、态度和蔼、语言幽默,让地理课堂具有更多的笑声
前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地理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或方法,教师都应有生动语言。在地理教材中,许多地理事物是未经感知过的,在教学中需要用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想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诗词,则能把一堂课上得诗情画意,使课堂教学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增强学生兴趣,令学生神往,达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学“水循环”时,用杜甫的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入新课。再如引用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山地垂直地带性。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注重师生感情的培养,以“情”唤起学生的兴趣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谈到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时也说:“人人都有情感,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情感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就有待于陶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管采取何种教育方法,如果忽视丰富多彩的情感活动,可以想象其课堂一定是乏味、枯燥的。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途径达到以“情”唤起学生的兴趣。因为爱是成功的源泉,爱是启迪心理的钥匙,是师生心灵沟通、缩短距离和建立感情的桥梁。师生心理相容才能缩短师生心理距离,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会化成自已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真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地理课堂才具有生命与活力,教学效果才会达到最佳。
第四篇: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只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才能积极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并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兴趣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何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培养思维和提高能力的内在动力。它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培养人的意志,改变人的态度。因此,它对于成长中的初中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只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才能积极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并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实践表明,兴趣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因此,如何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1.针对初中生心理特点,加强学生目的性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有积极向上的求知欲望。但是由于他们的求知欲望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因此,这种欲望既不可能稳定,也不可能持久。心理学表明:“人与其它动物心理的不同点在于它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学习目的越明确,自觉性和能动性就越强,心理状况就越佳。这就是目的性对学习的指导作用。针对学生上述心理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
1性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倾向。教育学生勤奋努力,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国防和科技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好数学。同时,向学生介绍数学的社会意义,实有价值和广泛的应用。使他们明确,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不仅可以用来解决现代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学习和研究其他现代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提高他们对数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另外,可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向往,产生对数学的占有欲。唯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有持久的学习心理和求学劲头,这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2.给学生愉快的情感,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很多时候初中生由于基础不好或者数学课堂单调枯燥,导致厌学,作为教师我们如果不顾学生实际和感受,一味采取打压,逼着学生学,只会恶化师生关系,并令学生放弃数学学习。因此,建立亲友般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基本保证。初中生有强烈的向师心理,他们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感情不稳定,一旦受挫将萎靡不振,丧失学习兴趣和斗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情感教育,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并创设积极,和谐,赋予情趣的教学环境。师生关系的亲暖疏冷影响着情绪和心态,决定着教学功能的实现程度,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传递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是使智力处于最佳活动的首要条件。教师对学生要多方位的关怀,鼓励,启发,诱导,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对于有独特见解的同学要给以鼓励和表彰,对于中下生,要给他
们创造思维表现的条件和机会,使他们感受到发现与创造的欢乐,感受到被老师认识其价值的愉快,这种欢乐与愉快的心境将点燃他们兴趣的火花,鼓起他们学习的信心。“情感对思维,犹如能源置于发动机。”因此,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努力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建立亲友般的师生关系,以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情感上的需求,思维、智力等方面发展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3.改革课堂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强的学科。但由于教材的叙述抽象且枯燥无味,给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障碍。特别是对于缺乏学习主动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初中生来说,教师的任务就更加艰巨。我觉得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我们作为教师应多从自身找问题,不能老埋怨学生。首先,我们应把自己当作电视台编导,把学生当电视观众,好的电视节目才能真正吸引观众,起码要有这种心态。其次,要改进教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应针对教材与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数学问题尽量提得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要使乏味的知识变得趣,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通过设疑,质疑,答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比如在听一个老师讲授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时,她放弃教材中让学生通过画相同条件的三角形,从而SSS,SAS,ASA,AAS等判定方法,考虑到很多学生画图能力较差,画出的结果会参差不齐,达不到预定的效果,她就在黑板上画出了三角形玻璃碎片图,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拿那几块去玻璃店里配玻璃,结果连最差的学生都参与
到思考问题当中来,最后的效果不言而喻。老师还可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和讨论,并鼓励学生大胆的发问,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而唤起学生的好胜心和创造力。另外,针对初中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可结合教材尽量安排一些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如几何中的剪纸,画画,测量等,编拟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通过求解,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浓厚学习数学兴趣。
4.积极开展活动,扩充兴趣的广度
初中学生精力充沛,智能的发展可塑性很大,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迅速发展。部分尖子学生仅靠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是不能满足的,为了巩固和扩充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开展数学活动。数学活动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如举办数学专题讲座、学法经验交流会、开辟数学园地和数学墙报、撰写小论文、补充数学习题等。在内容上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并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各有所得。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对教材的综合,提高和引申,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对基础差的学生,帮助他们更好的吃透教材,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消除其自卑心理,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具体实施上,可采取各种竞赛的方式进行。通过竞赛使学生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并获得成功的感受,进而使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持久而稳定。
最后,精选习题,增强学习兴趣。长期以来在数学学习方面有一种流行的认识:数学是在题海中练出来的。但我认为适量的练习是必须的。当前,部分教师在布置习题是随意性很大,通常不加选择,且
作业量过多过繁,结果重复低效,给学生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不仅没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反而扼杀了兴趣。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练习的设计应注重趣味性,有针对性、思考性、带有坡度性,还要具有方法的多样性。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练习中限定时间,看谁算得又快又好,并给予鼓励。这种有竞争性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外活动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如举办数学专题讲座;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开辟数学园地和数学墙报;你认为的好题(能开阔你思维的);撰写小论文,补充数学习题等。在内容上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并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各有所得。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对教材的综合、提高和引申,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对基础差的学生,帮助他们更好的吃透教材,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消除其自卑心理,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具体实施上,可采取各种竞赛、交流、展示好题(自己讲解)的方式进行。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学习的兴趣持久而稳定。
总之,只要我们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可以得到激发,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是能够实现的。
第五篇: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学习。“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
一、上好绪言课
绪言课是初中学生接触生物理论知识的第一堂课,绪言课的成败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故而绪言课不能照本宣科、随便带过。而应给学生多介绍一些最新的、有趣的生物事例。内容必须丰富、详实。例如:生物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大自然中有趣的生物现象等。这需要教师平时注意收集资料,有所积累,才能举出生动、有趣、鲜活的例子;另外教师应多用一些轻松活泼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注意情感的投入,融洽师生关系,为今后师生的教学交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二、多用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
一方面,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来看,初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另一方面,生物学知识就是来源于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因此,对于讲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的过程,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难以接受,即使你讲得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不会太高。如果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生理感官,将极大的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有效激发求知欲望,主动去探究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电视、VCD、因特网、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肾单位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原理,若只用语言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而做出一个多媒体课件播放,学生一看就明白,既节省教学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和组织好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活动中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激发学习兴趣。在讲述膝跳反射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下,用实践来检验了理论的知识。又如在学习正常足的足弓能缓减运动时身体的震荡的功能时。可让学生起立,跳跃两次。一次足尖着地(足弓起作用,身体震荡小),另一次用足跟着地(没有应用足弓,震荡强烈)。经过此活动后,学生的亲身体验,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学生马上就能明白足弓的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
四、创设好问题的情景
(一)利用矛盾冲突,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好问题情景是学生理解和感受生物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创设问题情景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及智能水平,从而符合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才能有利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引发不了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太难,使学生无从思考。在提问前要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材料作为铺垫,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身体的感触与体验创设情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置问题情景。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和新的知识发生矛盾。此时,学生会惊讶万分,形成强烈的期待感,急于探究,寻求矛盾的症结,给予解决。例:人体的免疫一节中的“免疫”。学生有一定的感性知识,但都为传统概念,即“免疫是人体对某种传染病所具有的抵抗力,且对人体都有利。”而且能举出实例:患过天花病愈后不再患此病;猩红热病患者愈后不再患此病;注射某种预防针不患其病;流行型感冒时,某人不患,说明此人免疫力强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此为突破口,不直接讲授“免疫”的现代概念,而是设问:免疫力愈强对人体愈好吗?(学生是肯定的)。然后举花粉过敏例(实际为免疫症),这些人对花粉的免疫力比一般人强,而实际生理现象如何?有利吗?花粉过敏症是传染病吗?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相矛盾——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介绍“遗传”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几乎同声回答:“可能的。”“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巧用诗词、成语、俗语,提高兴趣。
例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又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维妙维肖。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用“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的会打洞”来说明生物界遗传的普遍现象。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在学习植物细胞得失水分的原理时,若只讲:“当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这样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容易混淆和遗忘。利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学生熟悉的俗语,再对学生说:水是往“高处”流的。让学生产生了疑惑,水为什么会往高处流呢?再给学生解释,这里所说的“高”是指浓度的高低,即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由溶液浓度低的地方向溶液浓度高的地方渗透。这样学生释然,既提高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又增强了趣味性。设疑要有趣方为巧问,设疑要有度方为善问。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最能提高学习兴趣。
五、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知的源泉、发展的动力和目的。”生物知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得很紧密。这涉及到学生的生活、生存、身体健康等,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例如,体育课长跑时,氧气消耗量很大,呼吸加快。结合如何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提高呼吸的质量,从而提高长跑的成绩;应用所学有关营养方面的知识,设计自己一日三餐的食谱等这些和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特别关注,另外要加强实验教学,实验课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紧密的教学活动,故教师要努力开发和创造学生实验的资源和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验证,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对学生多用激励的语言
以前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是用来激励受挫者的名言。而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经常的批评、打击、挖苦、讽刺,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有很大的损伤的。学生失去了自尊、自信,自然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和态度,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所以教学上应用“成功乃成功之母”。对学生一个小小的进步给予更多的表扬、鼓励,将会激励学生去尝试获得更大的成功。例如我在课堂上给一个平时不太专心听讲的学生的提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发觉上一节课他认真听讲),他起来答对了。我非常高兴的表扬了他,结果该生以后听课一直很认真,有了很大的进步。
另外,激发学生兴趣还应注意学生的情感迁移,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关心、尊重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树立学生远大的理想。使学生从趣学向爱学、志学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首先注重心理上的首因效应,使学生对教师和生物科学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并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体验教学、创设问题的情景、理论联系实际、用鼓励、表扬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各种驱动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