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在课改中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浅谈在课改中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教育领域是一次深层次的彻底革命。这场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教师的角色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新课程的教学要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可以被罐装的容器,而是一举等待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在于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成功,教育的灵魂在于教人创新而不是复制、用教材教。
一、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做到人尽其才。
1、要通过各类学历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素质。
2、要通过各类教研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要通过各类师德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提高教学质量才有可靠的保障。
二、要合理配制教育资源,做到资源共享。
要想缩小县城与乡村学校人员配置的差距,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对全县的优秀教育资源进行重组和再配置。要把近年招聘的大中专学生分配到农村教师紧缺的学校任教,挑选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让其起到带头、引领作用;选调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委派局级机关优秀干部到落后学校蹲点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利用和挖掘现有教育资源,来提高后进学校的质量。
三、要加大教研力度,做到“教研兴校”。
1、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研教改方面的理论,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业务指导,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2、要加大教研投入力度。各校每学期要在学校经费中抽出一定比例的经费投入到教研活动中来,为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
只有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提高质量提供“教研兴校”的保障。
四、要深化教育改革,做到改革促发展。
1、推行教育经费改革。没有钱什么事情都难办,什么事情也办不好,提高质量也莫过如此。在实行“一费制”的今天,许多地区农村教育难以维持正常运转。面对这种情况只有改革义务教育经费的筹措途经,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同时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学校经费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办好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推行课程改革。要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长效培训机制,改革评价方法,更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培植课改典型,搞好校本教研等具体措施,将课改实验逐步引向深入。
3、推行人事改革。要通过建立和推行末尾淘汰制、教师聘用制、校长聘任制等具体措施,使之形成职称能高能低,职务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用人局面。从而为加快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五、优化教育管理,做到“管理出效益”。
1、优化目标管理。年终目标考评,对各学科、各年级、各学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必达目标,依据目标进行奖惩,促使学科全面达标。
2、优化形象建设。通过进一步加强“三风”建设(校风、教风、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促使学生树立“遵纪守法、勤奋好学”的形象,促使教师树立“爱岗敬业、博学多才、乐于奉献”的形象,促使学校行政领导“公道正派、富于创新、严谨治校”的形象。
3、优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全员管理,从领导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从校内到校外,从部门到社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管理格局。通过实施全程管理,能够突出体现“六个一起抓”,即“德、智、体、美、劳一起抓;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一起抓;教与学一起抓;课内与课外一起抓;育人一线与后勤服务一起抓。从而有效形成教学管理的综合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力。
4、推行《考勤制度》、《教学奖惩制度》等等一系列制度,探索一套创新制度来优化学校质量管理,使之激发教师的教学情趣,从而为提高质量,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5、抓学习借鉴。成功的办学经验就是优秀的教育资源,共享这一资源,最快捷的途经就是学习。要虚心学习先进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学习,使之把他人的成功经验化作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的动力,以求达到快速提高质量的目的。
大风起兮(QQ:605119890)
第二篇:在推进目标管理中提高行政效率
在推进目标管理中提高行政效率
●推行目标管理,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以目标管理统领政府工作全局,有助于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和“四个优先”的工作方针。
●推行目标管理,可以培育机关工作的执行文化,建立科学的干部考评机制,形成以制度推动工作的运行机制,从而丰富政府管理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围绕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资源,加强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研究,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实践中,武汉市委、市政府把目标管理作为统领全局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政府和党群机关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初步建立了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和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机关工作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的“三个文明”建设。
以目标管理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必须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践证明,全面推行目标管理,把转变政府职能与创新管理方式结合起来,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推行目标管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许多发达国家在政府公共事务管理领域开始推行以顾客服务、竞争理念、契约理念、绩效评估等为核心的目标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从注重过程控制转向注重结果管理,从重视公共行政的投入转向注重政府管理活动的产出和结果,重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我国一些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如南京、苏州、无锡、宁波、青岛等,较早地实行了目标管理。实践证明,推进目标管理,有助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从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转向“绩效管理”,满足经济体制改革对行政管理体制提出的新要求。
推行目标管理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要顺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并有效履行这些职能,推行目标管理是一条有效途径。因为它可以明晰政府和党群各部门的职能,定量分解其职责,使部门职能制度化、具体化、规范化、科学化,有利于避免部门之间工作的交叉与错位,优化行政资源;有利于避免计划赶不上变化的被动局面,增强部门日常工作的可预见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充分调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推行目标管理是创新城市管理方式的需要。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特大型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巨大。实践证明,城市发展的后劲越来越取决于政府整合资源的能力。要发挥武汉的各种资源优势,把资源秉赋变成现实生产力,创新城市的管理方式至关重要。由于现代城市管理体系越来越复杂,自上而下的决策传导效应递减越来越严重,致使决策在执行过程中容易走样。目标管理作为现代政府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解决决策层与执行层脱节的问题,保证决策执行的通畅。目标是纲,岗位是节点,通过目标的细化分解,形成一个个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实施机关科层的扁平式管理,有利于发掘在岗人员的工作潜力,确保城市管理理念的实现。
以目标管理统领政府工作全局
武汉市是全国较早实行政府目标管理的城市之一。2003年,市委、市政府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目标管理工作,在政府和党群部门全面推行目标管理,把目标管理作为统领全局工作的中心环节,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目标管理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体现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要求。加快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各级政府最紧迫的任务。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武汉市委、市政府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主题,强调落实重大发展战略和解决关键性难点,将加快经济增长、科教兴市、扩大就业、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等作为工作的重点,把相应的目标详细分解到有关部门,使加快发展成为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每个干部的责任。全市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发展决不仅仅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是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部地区的特大型中心城市,武汉的城市化水平较高,但城乡差距较大。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市委在目标的制订上注意做好“减”和“加”两篇文章。“减”就是把农民的负担减下来。2004年全市六个远城区全部取消了农业税。“加”就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帮助农民增收,103个目标责任单位为驻点村办实事470件。为使城市建设与管理同步,全面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市委、市政府坚持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的原则,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市容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市民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必须坚持以“强市富民”为核心,将目标管理的着力点放在推进改革发展上,落脚点放在为全市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上。就业是民生之本。武汉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企业改革的任务很重。做好下岗职工的安置工作,对于保持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在推进目标管理的过程中,武汉把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作为有关责任单位的必达目标。经过努力,2003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0.5万个,安置再就业职工8万人。为了确保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市级财政投入社会保障资金12.6亿元,确保了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安居才能乐业。为了确保一方平安,武汉把稳定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目前,全市共建成综合治理工作达标社区337个,创建星级安全小区208个,安全社区139个,安全小区达到3300个。
体现了“四个优先”的工作方针。武汉市在实施目标管理中,没有单纯追求经济指标,而是体现“四个优先”的工作方针,促进机关作风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努力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各项管理目标的设定中,充分体现了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原则。企业兴,则城市兴。按照“企业优先”的原则,市直各单位加大为企业服务的力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了减少文山会海对基层工作的影响,市委带头大力精简全市性会议和文件。市政府主要职能部门广泛开展创建服务型机关活动,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2003年,全市共废止与贸易有关的文件5775件、修订1163件,修改地方性法规11件,废止地方规章和其它政策性文件604件。
以目标管理丰富政府管理内涵
目前,目标管理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形式,全国有20多个省市实行了省级目标管理,包括20多个省会城市在内的200多个城市实行了城市政府工作目标管理或党政群机关工作目标管理。在全面推行目标管理的过程中,武汉市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在管理创新中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管理内涵。
培育了机关工作的执行文化。推行目标管理,核心是“落实”两个字。我们的地方文化中缺乏持之以恒、追求卓越的文化要件,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不少好的决策理念难以落实,落实了也难以做到一以贯之。在目标管理实践中,市委市政府倡导说了就办、立了不改的管理理念。在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一改较为通行的百分制管理方法,实行达标管理,年终“结硬账”。一个单项目标构成一个确定值,单项工作不合格就意味着对整个目标的否定。这就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注意每一个工作环节和其中的每一个细节,真正把工作做实、做细。一种雷厉风行的执行文化在机关生活中初步形成。
建立了科学评价干部的考评机制。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要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以往我们对干部的评价较多地看工作热情、工作态度、工作表现。这种偏向容易造成干部注重工作的过程而不关心工作的质量和结果。目标管理强调的是结果管理,把工作成果作为评价干部的客观性标准,摆在突出的位置,引入末位淘汰制,严格奖惩。这就重新定位了干部评价的价值导向:一个干部的政德政绩怎么样,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目标管理为干部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也为其衡量自身价值提供了尺度。评价标准的客观和透明,避免了干部评价中领导者的个人偏好,有利于加强干部工作的群众监督,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
形成了以机制推动工作的运转格局。在以往的机关工作中,往往是年初各部门提出全年的工作计划,并向上级领导汇报,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另搞一套,致使计划形同虚设。如果计划缺乏刚性约束,就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日常管理的较大随意性,致使机关工作主要靠领导的意图推动,而不是建之于机制平台,机关工作人员也容易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实行目标管理以后,目标一经确定,就是立下了军令状;完成目标的时限,就是日常工作的日程表。每个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完成时间清晰明了,目标管理成为改进机关工作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既有利于培养机关干部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激发他们内在的活力和创造性,又有利于领导干部从烦琐的日常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谋大局、抓大事。
第三篇:德育为首 课改创新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德育为首
课改创新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二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与各位共同交流、探讨教育教学工作,前面听了几位校长的报告,既有钦佩和仰慕,更有反思和惭愧,真是受益匪浅。现就我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仁做以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近年来,我校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和为魂,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的治学方略;树立人本意识、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与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力求把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同时,各项管理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教研教改活动规范化、经常化、深入化,广大教师敬业爱岗,团结协作,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德育为首,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遵守社会公德的劳动者。但随着社会飞速发展,育人的观念更新变化,初中教育观念出现了“重智轻德”、“重分轻人”的现象。以“升学率”代替全面质量,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增多,甚至有违法行为,且缺乏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因此,德育教育不容忽视。对此,我校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
1.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德育工作
开学初,我校就制定了详细的德育工作计划,确立了德育教育的目标,即“立德树人,博学笃行”的思想。利用全干会,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培训,学习《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上级的有关
文件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执教,廉洁从教”,要求教师改变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德育工作,在思想上形成“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学理念,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教育学生采取疏导的办法,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不良行为,矫正不健康的心理,遵规守纪,净化学生心灵。
2.构建和谐校园,优化德育环境
在上学期,学校关工委组织开展了学生家长会、“青年教师研讨会”、铁路知识及安全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全面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思想教育,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逐步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学体系,齐抓共管的德育教育机制。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健全关工委和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加强关工委和家委会工作,以团组织为核心,开展“远离网吧签字”、“中学生班际间篮球赛”、“乒乓球比赛”等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同时,注重学生德育氛围,定做了30多幅版面的宣传画,利用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将“永丰烈士陵园”、“李仪祉纪念馆” 确立为我校的德育教育基地,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社会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3.加强班级德育工作,注重德育实效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要阵地,班级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实施者,是学习德育工作的主导力量。我认为,没有德育目标的班级,是班风最差的班
级。没有德育目标的班级,该班的学生缺乏进取精神,团结精神,集体主义荣誉感和荣辱感,从纪律和学习风气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强,所以我校要求各班制定明确的班级德育工作目标。开学以来,我们召开了两次班主任会议,学习了教学方法、班级管理等方面内容,要求班主任制定班级德育目标。各班主任都能够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结合班级现有学生水平确定目标,并且能体现出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应的德育目标。
此外,班级要求每个学生根据班级要求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同时,班级实行德育量化,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对学生思想行为给予肯定或否定评价,帮助学生辨明是非,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各班级每月实事求是,认真做好总结工作,不断分析原因,用以指导今后工作。
为了配合班主任搞好班级德育工作,开学后,我们还召开了教师德育工作专题会议,组织教师学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等理论,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要贴近身边发生的事,贴近生活,做到大小远近,知行的统一,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爱护自家的一草一木,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要爱班级,爱学校,从小做大,上升为爱国主义的情感等,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个体,对青少年学生德育教育不能仅局限于班级和学校,应着眼于社会多方面的影响,步调一致,群策群力,才能使学生健康发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狠抓养成教育,提升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途径。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和最关键的环节。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和情操,直接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
现在很多家长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思想,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名次和考名校,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忽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提高,结果导致孩子生活习惯差,日常行为不规范,知识面狭窄,生活单调。家长对孩子“娇、惯、宠”现象普遍存在,孩子身上“骄”、“娇”二气严重,有些甚至达到厌学、逃学、厌生、轻生的程度,加之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和不良文化市场环境,特别是互联网的负面作用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通过各种教育途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我们在养成教育方面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提高学生道德认知的办法之一就是向他们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榜样和实例,再通过启发讨论、观摩学习,使他们明是非、辨善恶,从中得到借鉴和教育。每学期我们都要召开表彰会,评出文明中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颁发奖状和奖品,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使学生赶有目标,学有榜样。
2、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是长期教育、培养、训练的结果。我校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养成教育训练计划和规章制度,对学生学习、生活、活动、休息等各方面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以制度促养成训练的经常化、规范化,并狠抓落实,抓反复,反复抓,加强督查,以督察促制度的落实,以督察促学生形成自觉的行动。
3、学校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组织座谈会等途径,及时与家长交流,达成共识,形成养成教育的强大合力,让学生时时处处都会受到影响、教育和严格的训练。
二.以德促教,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德育工作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途径。为了真正做到以德促教,我们主要从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校情况,没有深入教学工作第一线,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本学期我校继续加强领导队伍建设,提高领导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艺术,各领导以身作则,深入教师学生集体中,了解情况,掌握教学管理中的第一手材料,公平、公正的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对学生纪律,学情进行分析,以便于更加合理的安排教学工作。做为校长,我更是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坚持在校时间每天听课,参与教研组活动,以实际行动给全体教师和学生做榜样。我们力求做到在工作安排上立足于全,工作重点立足于精,工作要求立足于严,工作方位立足于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一恒,起好带头作用。
2.教师严谨治学,以身立教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承担者,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学水平与艺术,直接决定着我校的教学质量,因而,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
学校要发展,质量要提高,就必须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基本功过硬的教师队伍,不但要在学校内部开展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活动,发挥学、帮、带作用,并且给教师提供走出校园学习的机会,在开学初,我们先后组织基层领导和教师赴兄弟校进行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研教改新方法。回校后,每位参与学习的教师进行总结,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并在教师会发言、讨论,根据兄弟学校先进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探索适应我校学情的新思路,并不断完善,修改我校各项管理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要注重奖励,宽严管理
奖励是对教师最好、最实在的工作肯定,学校管理中我一直注重营造“重实绩奖优扶差,比贡献人人争先”的工作氛围,坚持以奖代罚的原则,肯定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实绩,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树立榜样,崇尚先进。在注重物质奖励的同时,更注重精神奖励。工作中,我们坚持宽严相济。比如,原则性问题上要严,与教师相处要宽;教师的课堂检测题和作业题的筛选、批改要严,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要宽;课改的标准要严,形式要宽;成绩评价标准要宽,执行要严;平时考勤要宽,临考前要严,真正做到严而不乱,严而有度,宽严相济。
4、坚定不移地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帮助教师解决好“如何干”的问题,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迅速出台了《西头中学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方案》,在全校强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
首先、为了保证课改稳步、扎实推进,我们采取了以下保障措施:一是实行领导包学,要求分包领导深入课改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具体指导课改的各项工作,保证各学科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加强集体备课。在保证各学科备课时间的基础上,对备课的基本任务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分别完成预习提纲、课堂检测题、周清题,并确定课堂作业和研讨教学方法与策略;三是坚持赛教。我们坚持每学期组织一次赛教活动。赛教活动注重全员性、过程性、实效性和创新性;四是保证学生自学时间。
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目前我校教师投入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提高。课改促使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均发生了变化,从“摆渡者”转变为“领航人”,从“单打独斗”式转变为教师之间密切合作、信息交流、资源共享,达到了预期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明显提升,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认真做好成绩分析
从本学期的第一次考试,我就认真及时地做好成绩分析,应该说,这一做法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段时间,学校举行了小学五、六年级、初一、二部分学科质量检测,英语、数学基础知识过关考试,成绩揭晓后,为了更有效地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召开了成绩分析会,要求任课教师人人发言,主要分析学科现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步整改措施。之后,分包年级的领导又先后组织召开了成绩落后的班主任会议和学科教师会议,更深入、细致地了解了成绩落后的原因,制定了有效的帮扶措施。同时,学校召开学情分析会,帮
助学生进行分析,表彰优秀学生和先进教师,全面激发教师教,学生学的兴趣。
通过坚持开展成绩分析,最直观的效果是:教师养成了反思自己,分析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是否存在问题,自身的责任尽到没有,课堂管理是否存在问题,借鉴他人的好的做法,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从而更主动、更用心地工作。
最后,用这样几句话和大家共勉:
面对教育的飞速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推进,无论学习和工作。我们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面对发展机遇的挑战,我们只有勤勉工作、追求卓越。无论学习和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不能要求事事顺利,功成名就,但可以做到事事尽心,无悔人生。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大班幼儿美的表现力
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大班幼儿美的表现力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在学生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孩子们的纯真创造力和美的表现力。美术作为一门能够提升学生们没的表现力的艺术。在对孩子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美术知识和讲解工作提升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多项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本园自2007年开始实行美术教学实验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工作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对本园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提升大班幼儿美的表现力进行分析和介绍,希望能够给其他幼儿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核和借鉴作用。学习指导思想
在进行幼儿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有教学指导思想的支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是本园主要采用的指导性文件(下文简称《纲要》)。笔者通过2005-2007年之间对本市部分幼儿园的调查发现,对幼儿的美术教育过程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对《纲要》的把握存在比较大的偏差。例如,美术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们对“对与错”、“像不像”的培养,忽略了孩子们对美术的艺术感悟和艺术表现。这种现象其实是一种教学误区,也是一种对孩子美的表现力的一种极大损伤。所以本园自开展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以来,教师们充分对《纲要》进行理解,注重以孩子们为教学中心,通过在美术欣赏和美术知识讲解过程中对孩子们的引导和启发,有效的发挥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和艺术想象能力,进而形成美术作品,形成了一种以启发带动兴趣、以兴趣带动学习、以学习带动思维的新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得到生动、活泼、主动、艺术、全面的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
2.1 以孩子为中心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改革工作,从传统的老师主宰课堂发展到了现在的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和中心。在幼儿园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孩子美的表现力也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孩子为中心的基本原则。2.2 以发展为目的 这里的发展有两层意思。其一指的是要让孩子们的美术知识和美的表现力有发展的过程,因为任何一种学习都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深入,这是一种正常规律。所以在对孩子们的美术教学中要以孩子们的美术知识发展为主要依据,遵循抽象---象征---写实---融会贯通的基本规律。其二发展指的是学生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幼儿教育作为一个人的启蒙教育,是否培养出孩子们的美的表现力将会严重影响孩子们以后的审美眼光、艺术眼光和艺术素养等,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孩子们基本素质的培养。2.3 趣味性原则
孩子们是天真烂漫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到一定的趣味性,就会让孩子们对美术教学产生厌烦,就不用说之后的孩子们美的表现力培养了。所以本园对孩子们的兴趣点做了充分的调查,通过选择比较合适的美术教学实例和名画让孩子们进行欣赏和模仿,达到了比较好的美术教学效果。2.4 生活化原则
艺术源于生活,这句话就证明了艺术教学工作应该贴近生活,避免过于抽象。所以本园在选择教学实例过程中,尽量采取生活中的美术实例和常见实例,让孩子们能够更好的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加强孩子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具体活动
3.1 “走进自然,发现美”
我园于2008年开展了“走进自然,发现美”的活动,笔者与其他园内教师通过研究发现,自然之中的一些现象和景色能够更好的提供给孩子们一种教学课堂,通过活动中的春游、林中散步等方式,让孩子们在自然中感受美,并且通过小型野外写生环节和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大班孩子们能够比较好的体现出美的表现力。3.2 设立“创作天地”
在大班教室内通过设置创作天地,让孩子们能够将比较得意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且也能够鼓励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和比较,能够比较好的让孩子们具有一定的创作热情。另外,在创作天地中要给孩子们提供比较丰富的创作工具,让孩子们通过创作来提升美的表现力。3.3 布置美的教学环境
孩子们实际的学习环境能够给孩子们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笔者通过选择一些合适的美术作品,例如,皮影、国外优秀油画、雕塑作品等。提升整体学习环境中的艺术氛围,让孩子们能够比较好的接受艺术熏陶,进而在美的表现力上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3.4 优化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是教育教学主体,但是教师的作用仍然不可或却。笔者通过和其他美术教师的开会讨论发现,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比较有效的提升美术教学效果和孩子们对美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例如,课堂上增加一些欢快的儿歌、游戏来提升孩子们的兴趣,将艺术教学工作融入娱乐环节中,实现欢乐教学中获得知识的目的。3.5 听取孩子们的意见
教师在教学之余通过与学生们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工作,能够比较有效的得知孩子们的想法和知识了解程度。这样一方面可以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同时也能了解教学效果。经过我园实践,发现这种方法在提升孩子们美的表现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总结
总之,在对幼儿园大班孩子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一些基本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才能够达到有效提升孩子们美的表现力的目的。希望通过笔者对本园一些方法的介绍能够给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第五篇:在实践探索中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策略的研究 2
在实践探索中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策略的研究 摘要: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更为中小学体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的体质水平迫在眉睫。其中学校的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础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
本文通过对我区各小学新课改过程中体育教学质量现状调查为主要内容,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上网查阅,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自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开展以来,我区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持续不断、扎实具体、全面深入的探索,其间在教育理念更新、师生关系改善、学习方式转变、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产生了可喜的变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突出体育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特征的前提下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仍是每一个体育教育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在实践探索中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策略的研究
1、研究目的
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的体质水平迫在眉睫。其中学校的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2、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上网查阅关于体育新课程改革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资料、查阅最新信息与自己论文相联系,并查阅相关书籍和期刊,为自己的论文撰写提供最新及时的理论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向10所小学发放问卷200份,每所学校各发放20份,对这几所学校发放问卷来调查学校对新课改的了解程度和对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
2.3 走访调查法
对我区多个小学进行走访调查,向他们询问关于对体育新课改的实施情况以及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2.4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几所学校的调查,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相关的链接。
3、结果与分析
3.1我区小学体育发展的现状 3.1.1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匮乏。
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新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保证。目前,由于我区各方面发展刚起步,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资逐渐加大,但由于起点低,大部分学校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都跟不上城市。就我区现状来说,全区有近30所小学,应该说体育教育资源是相当充足了。其实不然,目前学校的体育场地虽然有所改进,但是还不能与符合体育发展要求相提并论,器材虽然买进了不少,数量还远远不能够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而且这种现状在短期之内还难以得到改变,并将直接影响我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3.1.2兼职体育教师较多,对课改缺乏了解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实施体育新课程以来,小学各年级的体育课已全部实行每周三课时,体育课时总量明显增加。但我区小学教师老化趋势在不断增加,另外我区体育课时大部分安排兼职教师,我校的10个教学班,只有2名体育专职教师,其他兼职体育教师有2名,有的从未经历过体育教学。因此,大部分兼职体育教师连基本的体育课堂常规,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不熟悉,近期内又能如何保证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更谈不上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3.1.3 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
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体育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体育课的观念在教师思想上依旧存在。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了,但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现有场地器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没有得到较大的改观。新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大部分教师还是传承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区小学中“放羊式”体育课依旧不同程度存在。
3.2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3.2.1体育教学内容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
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之一,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传统的体育教学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形成了统一的教材,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在课程标准中没有规定某一水平的学生应该学习具体的内容并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可以说教学内容的问题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让很多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出现了更多的迷惑,这样也导致体育教师没有系统和连续的教学计划,这样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毕竟让基层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去编教材是不符合实际的。
3.2.2体育教师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核心的因素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质量的核心,评价分析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学指令评定指标的主要内容。教师本身对体育教学的理解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体育教师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环节,一个是体育教师的专业意识,一个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果在意识上没有对体育教学的奉献、钻研、创新的精神,那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将是一纸空文,在专业化发展上也很难进步,更不要谈教学的质量;另外,体育教师的分析、设计、判断以及语言表达、示范讲解、应变等基本能力,包括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在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要依靠体育教师出色的教学意识、引导技巧和实践经验。3.2.3体育教学管理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教学质量管理就是以重视学生质量和教学工作质量的意识和责任感为基础,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工作全过程进行设计、实施、检查和分析,是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工作优化的一种管理形式。体育教学管理有两种含义:一个是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另一种是学校对体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这两种管理都会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前者影响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秩序,后者影响体育教师的管理意识和态度。
3.2.4教学评价影响着体育教学质量
3.2.4.1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
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引导,合理的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是对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约束和促进。所以,体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体育教学质量观,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质量。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价会促进体育教学课堂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并规范体育教学指令的过程行为,更会影响体育教师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意识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3.2.4.2教师对学生适度的评价
教师适度的评价能够激励与唤醒的作用,适度的评价体现为评价适时、评价适当。要达到评价适时,教师的洞察能力要极强,能够及时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所学的动作,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评价和鼓励,以此来给予学生力量和自信,促使学生挑战更高的学习目标。当学生在挑战更高的学习目标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指出学生在完成动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这样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更清楚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能够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
3.3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途径与策略
3.3.1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和积极开发体育场地和器材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用于课堂教学。目前我区小学不能一下子投入大量资金短期实现高标准的场地与器材设施,只能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完善和补充,所以,体育教师要转变体育课因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的观念,应该着眼于现实,要针对实际情况来实施体育教学。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
3.3.2备学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条件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是它具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身心特点和他们的需要,从而寻找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其心理、身体素质发展和接受能力,使不同阶段学生的运动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促进。比如,在教学中,我遇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每天他在课堂上总是沉默,用他深沉的目光盯着某一个方向,老师讲什么以及周围的环境对他没有什么影响,注意到这个问题之后,我便一直关注他,尝试适合他的教育方法。一天在课上我因为他的报数口令喊的特洪亮表扬了他,在接下来的课堂上他简直像变了一个人,后来了解到他在其他课堂上也有所改变,语文老师说他也开始举手回答问题了,数学老师说他也开始提问问题了,让我又惊又喜。从他身上,我看到了鼓励的力量,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一直注意,而这个孩子的表现也越来越好了。其实没有差孩子,只是缺乏针对性的教育,教师应该注重因材施教。
3.3.3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是关键
耿培新教授认为:“学校各学科教育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共同的任务——提高教育质量,另一个是共同的目标——育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实施之前首先必须进行的一种结果系统化的教学规划,其中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课程设计是根据主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场地器材分析,结合课堂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对可的教学方法、组织过程、场地布置、情境预设、安全预防等进行的最优化。其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着重解决为什么教与如何教的问题、细化整个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细节,有可行的合理的教学设计就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3.3.4授之于渔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助推器
教育领域中有句名言:授之于鱼,不如授之渔。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从学生自身来说就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其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应用,在实践中体验成功、满足,激发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这样体育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3.3.5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催化剂
传统的低年级教学“请你这样跟我做,我就跟你这样做”是典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是把学生看做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容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也就不可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人的观念。那么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才是把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人的地位落到实处: 3.3.5.1让学生多一些选择
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多,兴趣爱好广泛,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器材和场地,独立地进行练习。在自主和独立的选择性的学习中,培养他们做课堂小主人的意识。3.3.5.2让学生多一些想像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心理学告诉我们:创新源于想象。想象和创新靠的是人的主人翁意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主人翁意识才能激发其想象和创新的热情。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头脑中总会有一些出乎大人意料的“奇特”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寻找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和自主创新的方法,并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多一些想象,多一份自主创新的主动权。
3.3.5.3让学生多一份信心
小学生比较爱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会抑制自己的感情,也不会隐瞒自己的思想,这些都是他们自信的表现,是蕴含在他们言行中潜在的主人翁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份做主人的信心。在教学中被学生经常、频繁的提问时,教师应多一份耐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尽量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不要含糊其辞或者不闻不问,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3.3.6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的源动力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在平时要多学习,多请教,多总结,以此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还可以参加培训与考核过关的方式提高教师的能力。另外,传统式的听课、评课活动也能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巩固与发展。
4.结论与建议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出现问题是正常的。这些问题反映了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追求和困惑,它是新课程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要害怕和逃避,而是要敢于正视,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诊断,唯有如此,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是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多方协作和长期的努力。同时,体育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协调好各教学要素的关系,以有效地促进课程目标和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蒋建华.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什么样的哲学头脑[N].中国教育报,2004-2-7.【2】李杰.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法探析[J].魅力中国;2010年17期.【3】陈珂琦.十年回顾与反思: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走在路上[J].中国学校体育.2011.02 【4】陈绵清.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J].新教育.200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