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课堂中提高分层教学效果的做法与体会
在课堂中提高分层教学效果的做法与体会
广州市广园中学
刘芳
分层次教学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以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和我国现行教育方针为依据,以布卢姆的目标教学思想和现代教学中异步教学理论为参考。
1、因材施教理论
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的涵义的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于不同的教育。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
2、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研究表明,只要提供了一定的学习条件,95%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发展。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尝试”学习的条件,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教学与智力发展关系的新思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主要观点是指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一是潜在水平(学生尚未达到但经过教师引导就可以达到),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师在了解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后,再利用学生两种水平之间的矛盾来组织教学,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就可以高速度、可持续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以成功来激励他们,发挥求知的“内驱力”,提高班级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完全有可能。
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认为教师必须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交流。分层次教学正好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机会。
综上所述,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志。我们现在所在的农村小学中留守儿童多,由于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长期学习困难所造成的学习兴趣锐减甚至厌学情绪的膨胀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相当数量的学生成为学习困难学生,即所说的“差生”。
在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一直在摸索着怎样才能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
在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中,如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学方式的转变。从现有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为达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个体学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效果,只有实施“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
一、调整好教学内容
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应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
二、改变授课形式
要尽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这样教学过程能自然地融进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从而较好地解决好、中、差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从而有效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设置作业
课内作业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以面向中等学生为主,同时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拔尖提高;二是根据中等生状况,以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设计相应的习题;三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适当放缓坡度,将难度较大的练习分解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能缓和差生学习困难的状况,切实减轻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四、辅导方式的多样性
一方面应侧重于完成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差生可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对中等生可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可通过成立兴趣小组,组织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可适当超出教材教学要求,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五、考试和考核
考试、考核也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每份试卷可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提高题供差生选做,中等生和优生必做;深化题供中等生选做,优生必做。三类题的比例可以为基本题占85%,提高题占10%,深化题占5%。分类考查后,要根据考查的不同结果,及时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除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还要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行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到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六、改进评价方法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这样做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第二篇:张修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做法与体会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做法与体会
内容摘要:作为历史教师首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对于人类文化成果颇有研究,因为历史学科不是单一的学科,它综合政治、经济、自然等多种学科,历史老师如何才能把这一综合知识传播下去呢?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特别是今天的教学既要求提高学生的素质,又要求新的教学理念。每节课都是一个新的课题,都是对老师的一次考验,所以以下几点做法仅供同行们共同探讨和参考:要做教科书的主人;要选择性使用教科书,跳出教科书;提高历史老师的课程能力,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即时制定临时教学方案,灵活运用现成的课程资源,明确历史教育的价值,再造专业理念,深化素养对自己的专业体系,不断更新和重建,对于如何利用学生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应该去探讨,在课堂上即时发现即时用,就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出奇制胜。合理安排45分钟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设计好教学过程是教师创设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课题
新理念
课程能力
专业体系
学生资源
出奇制胜
课堂效益最大化
高效化课堂
历史教师他的生命力在历史课堂上,离开课堂教学意味教学生涯的结束。很多人认为历史教学只不过是为了传承人类的文明文化的优秀成果而已,但对于如何去传承则许多人是盲然不知的,只有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悟到真正把人类优秀文明传承下去,并非易事;在其过程中包含许多甘苦和欢乐,没有乐于奉献的人是办不到的。首先是学习丰富自己,只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不是单独的学科它综合政治、经济、自然学科等,除此之外还要研究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作为历史老师只能在苦中寻找欢乐。当面对一个班全体学生那种期待的眼神时,作为历史教师能否使他们想得到应有的满足是对老师的一种考验,这种考验在不断的重复,因每节课都有新课题、新理念、新目标,既要历史老师认真去研究和对待,所以感到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做教科书的主人。叶圣陶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曾提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是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若干媒介之一。教师要突破教科书对学生的禁锢,要创造性使用教科书,而不能成为教科书的奴隶,应做教科书的主人。教师只能用教科书而不能教教科书,既遵循于教科书,又不囿于教科书,既要凭借教科书,又要跳出教科书。同时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基本点,既不能违背学生的发展心理特点,也要充分考虑到教科书内容中各部分学习内容之间本身固有的逻辑联系,及教科书之间的联系。
二、提高历史教师的课程能力
1、所谓的课程能力是指教师知识为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将其稳定的心理表现出来的一种技能。对于教师专业的发展其综合能力是表现在多个方面的,这其中也包括对教材的分析能力,对课堂的阅读能力并根据课堂学生的反应制定出临时的教学方案等。另外,教师对于一些史料的搜集与整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应用等也是提高历史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保障。
2、实现历史教师的价值,更新理念体系。
历史学科是一门内容丰富和多元化的学科,对于学校的教育来说,它的核心课程是促进思维广阔和发散,使教学有深刻的人文性和强烈的时代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这种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在可见的将来,历史教育还将深化文化养成功能,所以对历史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理念体系进行重建,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实现历史教育的价值。
3、利用学生资源。
作为历史教师就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1)、善于利用学生掌握的社会生活信息;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善于把学生已经掌握和能够发展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生活实际和学生兴趣爱好。(2)、善于利用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尊重和珍惜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法不仅使学生敢想敢说,而且能拓宽其他学生的思路,能丰富学生的思想。
(3)善于利用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探索成果,将学生多样化的探索策略和探索成果作为一种课程资源,不仅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得到充分提高,还可以使学生在思维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如:我在教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北大版)“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时,课前首先让学生利用星期天回家进行访问:1950年-1952年我国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两天后学生返校,我分别给予检查学生访问的成果,结果喜出望外,学生不但到课本上:稳定物价(国家采取米棉之战)、土地改革(农民无偿的获得土地)、抗美援朝等正确答案,而且课本上没有的也都得到了如:“三反五反”、“镇压反革命”(但也粗略)还有不少本地的例证。在教授时只是让同学们展示自己访问的成果,就圆满地结束了此课的教学任务,非常地轻松,不到十分钟,剩下的时间全让学生思考、活动。这充分说明学生主动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多渠道。学生只要获得信息后敢说敢想,而且是富有个性的成果。这说明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把课堂放开,不应把学生局限与课堂和课本,培养学生个性化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4、作为历史老师还应该考虑利用学生资源出奇制胜。作为历史教师身边的课程资源都不去利用,为赋新词强说愁,那不是舍本求未吗?事实上看利用身边的学生这块课程资源,很多情况下会出奇制胜、一箭多雕。如:我在教授《弹命运》
论《英雄》探究课时,首先欣赏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田园》、《命运》、《英雄》等这些优美的曲目也被世界人民所熟悉,而且响彻世界,中国人欣赏,国外更加崇拜,我按下录音机的按键后,大家都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忽然传出一阵口哨声,大家的目光一下转向一边,倾听口哨和着音乐旋律,而且很美、好听,同学们的举动让我一下子回味过来,课堂有些骚动,这是在课堂上而且同学们正在欣赏音乐的魄力的时刻,怎么突然冒出这么响亮的哨声呢,真是不懂规矩。本来是想批评几句,我是谁,当我的目光与那位红了脸面露惊恐的同学相对时,我突然改变了主意,何不把它引入到课堂的教学之中呢?
我微微一笑问:“刚才是谁吹出这么美妙的音乐”。我的话刚落音,同学们响亮欢呼声便把他——平时不学习的小涛(化名)请出来,看着他窘迫的样子,我用扇动性的语言问同学们小涛吹的好不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我们想不想再听一遍?同学们的掌声代替了回答。我再次按动了按键慢慢地他不再拘束,他的哨声变得舒展流畅起来,教室里静悄悄的,我和大家完全沉浸在这种美妙的音乐里,为贝多芬的音乐所陶醉。
当教室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时,同学们欢腾了,我及时地插入了这样的问题,听了口哨的伴奏后谈下你的感受,好吗?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有的说我觉得用口哨进行伴奏更增加了音乐的感染力,简直是太酷了。有的说用口哨吹奏有一种很舒服亲切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听到了同学们的发言和精彩的谈话,我动情地用再按下录音机播放了《田园》,同学们随着音乐,用手和着音乐的节拍汇成了一个美妙和谐的乐章,我们在一起渡过一节美好的历史课。
如果我们历史教师能够具备用宽容的心态,赏识的眼光,智慧的举止来看待学生的所作所为,我们的教学路上将会出现许多想不到的精彩瞬间。孩子们也将收获着无悔的青春和灿烂的岁月。
三、课堂教学的巧设计向课堂要效益创设高效化课堂
1、合理安排时间,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一节课只有45分钟,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一堂课一般由学生学、老师讲解、师生互动、学生的练习四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这就要教师课前备好课,熟悉教材,运用教学方法要得当做到少讲精练,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这样才能体现学生高效率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学会解决问题,达到高效率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精心安排讲、学、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合理利用,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2、设计好教学过程,创设高效化的课堂
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和程序就是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里面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理解的过程。因此要充分体现老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达到一节课的高效性。本人讲述解放战争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四在战役时,设计以表格形式列出四大战役相关的知识点。如:战役名称,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作战特点,战果,标志,然后分组进行讨论再相互交流、查漏补缺,最后达成共识,完成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任务这是促进学生形成自主性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使学生学习过程更多地学会发现问题,提高对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高效化。由此可见,历史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更重要是要有课堂表现出的技能和专业道德修养和研究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课堂实践和教学是对历史老师的一张问卷,答好这张卷是老师的成功。周而复始的课堂教学还要研究新课题新方法,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是当一名历史教师的职责所在,当好历史老师就需要去付出,甚至一生不悔,不断在教育岗位默默地奉献着。将在课堂上付出自己所有的一切。参考书目《新世纪教师素养》、《班主任学》。
第三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体会
深圳市沙溪小学林元杨
8月30号上午,我们全校教师聚集会议室开展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交流活动,通过各科组教师代表的发言,使我受益匪浅,总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特别是要巧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让学生快乐学习。
二、在课堂上要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做到讲练结
合。
三、要在课堂上突出重点,因材施教,学会预设课堂,找准薄
弱点,针对性的练习。
四、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灵活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等。今后,在教学中要充分学习别人的优点进行教学改革,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努力使学生不断进步!
第四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点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点体会
沅江政通实验学校:王彩娥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是教师不懈追求的工作目标,只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提升,才能让我们的劳动更具意义。因此,如何让有限的一节课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就成为我们常常思考、自觉探索的问题。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已迫在眉睫。今天,结合我个人的理解与实践,说说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果这种内在的“质”的问题不改变,那么外在的“量”的问题:比如再科学的教学方法,再好的教学结构,使用起来也会走样,偏离原来的方向。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量的教师还是一讲到底,满堂灌。教师只是在为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可能在以往大量的课节保证下,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也可能成功,但这种教学观念是不能适合现在这种素质教育的改革潮流,怎么办?那就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变“教”为“导”——即让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者,应指导学生“学”,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要让教师明白:一节课的成功不在于我们讲了多少个题目,讲了多少种解题思路,而在于我们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几个问题,探索出了多少种解题思路。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建议教学要“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语文知识是比较深奥的,同时又是比较枯燥的。所以作为一名语
文教师更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想使语文课对同学有吸引力,我认为首先在引入新课时,教师要尽可能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我们知道引入新课一般有以旧导新的导入式,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有设疑启思的启发式等多种方式。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的教学时代已经成为过去。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教学在朝着更直观、更丰富、更便捷的方向发展。现在,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有许多老师在利用多媒体上课。在文科的课堂上,老师们可以让学生倾听来自网络的配乐朗诵,也可以欣赏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资料等,生动鲜活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四、要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有心理学家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试想,一个人在紧张,压抑的情绪之下,怎么可能会对周围的人或物产生兴趣呢?在丧失了兴趣的情况下,人只会无所事事。而当一个人精神轻松,情绪饱满稳定饱满时,兴趣就会大增。因此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才会有师生之间的自然交流。据说,一个人在高兴的时候,全身气血畅通,人就会神清气爽,反之,则气血郁结,百病缠身。和谐的课堂就是一个气血畅通的人体,知识,情感,会在轻松愉悦的精神状态下被自然地输出、传递、吸纳。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只有坚持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地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才能让课堂真正焕发出思维的活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五篇:在推进目标管理中提高行政效率
在推进目标管理中提高行政效率
●推行目标管理,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以目标管理统领政府工作全局,有助于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和“四个优先”的工作方针。
●推行目标管理,可以培育机关工作的执行文化,建立科学的干部考评机制,形成以制度推动工作的运行机制,从而丰富政府管理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围绕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资源,加强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研究,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实践中,武汉市委、市政府把目标管理作为统领全局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政府和党群机关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初步建立了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和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机关工作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的“三个文明”建设。
以目标管理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必须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践证明,全面推行目标管理,把转变政府职能与创新管理方式结合起来,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推行目标管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许多发达国家在政府公共事务管理领域开始推行以顾客服务、竞争理念、契约理念、绩效评估等为核心的目标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从注重过程控制转向注重结果管理,从重视公共行政的投入转向注重政府管理活动的产出和结果,重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我国一些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如南京、苏州、无锡、宁波、青岛等,较早地实行了目标管理。实践证明,推进目标管理,有助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从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转向“绩效管理”,满足经济体制改革对行政管理体制提出的新要求。
推行目标管理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要顺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并有效履行这些职能,推行目标管理是一条有效途径。因为它可以明晰政府和党群各部门的职能,定量分解其职责,使部门职能制度化、具体化、规范化、科学化,有利于避免部门之间工作的交叉与错位,优化行政资源;有利于避免计划赶不上变化的被动局面,增强部门日常工作的可预见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充分调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推行目标管理是创新城市管理方式的需要。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特大型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巨大。实践证明,城市发展的后劲越来越取决于政府整合资源的能力。要发挥武汉的各种资源优势,把资源秉赋变成现实生产力,创新城市的管理方式至关重要。由于现代城市管理体系越来越复杂,自上而下的决策传导效应递减越来越严重,致使决策在执行过程中容易走样。目标管理作为现代政府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解决决策层与执行层脱节的问题,保证决策执行的通畅。目标是纲,岗位是节点,通过目标的细化分解,形成一个个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实施机关科层的扁平式管理,有利于发掘在岗人员的工作潜力,确保城市管理理念的实现。
以目标管理统领政府工作全局
武汉市是全国较早实行政府目标管理的城市之一。2003年,市委、市政府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目标管理工作,在政府和党群部门全面推行目标管理,把目标管理作为统领全局工作的中心环节,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目标管理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体现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要求。加快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各级政府最紧迫的任务。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武汉市委、市政府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主题,强调落实重大发展战略和解决关键性难点,将加快经济增长、科教兴市、扩大就业、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等作为工作的重点,把相应的目标详细分解到有关部门,使加快发展成为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每个干部的责任。全市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发展决不仅仅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是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部地区的特大型中心城市,武汉的城市化水平较高,但城乡差距较大。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市委在目标的制订上注意做好“减”和“加”两篇文章。“减”就是把农民的负担减下来。2004年全市六个远城区全部取消了农业税。“加”就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帮助农民增收,103个目标责任单位为驻点村办实事470件。为使城市建设与管理同步,全面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市委、市政府坚持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的原则,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市容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市民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必须坚持以“强市富民”为核心,将目标管理的着力点放在推进改革发展上,落脚点放在为全市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上。就业是民生之本。武汉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企业改革的任务很重。做好下岗职工的安置工作,对于保持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在推进目标管理的过程中,武汉把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作为有关责任单位的必达目标。经过努力,2003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0.5万个,安置再就业职工8万人。为了确保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市级财政投入社会保障资金12.6亿元,确保了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安居才能乐业。为了确保一方平安,武汉把稳定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目前,全市共建成综合治理工作达标社区337个,创建星级安全小区208个,安全社区139个,安全小区达到3300个。
体现了“四个优先”的工作方针。武汉市在实施目标管理中,没有单纯追求经济指标,而是体现“四个优先”的工作方针,促进机关作风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努力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各项管理目标的设定中,充分体现了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原则。企业兴,则城市兴。按照“企业优先”的原则,市直各单位加大为企业服务的力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了减少文山会海对基层工作的影响,市委带头大力精简全市性会议和文件。市政府主要职能部门广泛开展创建服务型机关活动,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2003年,全市共废止与贸易有关的文件5775件、修订1163件,修改地方性法规11件,废止地方规章和其它政策性文件604件。
以目标管理丰富政府管理内涵
目前,目标管理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形式,全国有20多个省市实行了省级目标管理,包括20多个省会城市在内的200多个城市实行了城市政府工作目标管理或党政群机关工作目标管理。在全面推行目标管理的过程中,武汉市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在管理创新中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管理内涵。
培育了机关工作的执行文化。推行目标管理,核心是“落实”两个字。我们的地方文化中缺乏持之以恒、追求卓越的文化要件,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不少好的决策理念难以落实,落实了也难以做到一以贯之。在目标管理实践中,市委市政府倡导说了就办、立了不改的管理理念。在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一改较为通行的百分制管理方法,实行达标管理,年终“结硬账”。一个单项目标构成一个确定值,单项工作不合格就意味着对整个目标的否定。这就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注意每一个工作环节和其中的每一个细节,真正把工作做实、做细。一种雷厉风行的执行文化在机关生活中初步形成。
建立了科学评价干部的考评机制。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要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以往我们对干部的评价较多地看工作热情、工作态度、工作表现。这种偏向容易造成干部注重工作的过程而不关心工作的质量和结果。目标管理强调的是结果管理,把工作成果作为评价干部的客观性标准,摆在突出的位置,引入末位淘汰制,严格奖惩。这就重新定位了干部评价的价值导向:一个干部的政德政绩怎么样,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目标管理为干部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也为其衡量自身价值提供了尺度。评价标准的客观和透明,避免了干部评价中领导者的个人偏好,有利于加强干部工作的群众监督,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
形成了以机制推动工作的运转格局。在以往的机关工作中,往往是年初各部门提出全年的工作计划,并向上级领导汇报,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另搞一套,致使计划形同虚设。如果计划缺乏刚性约束,就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日常管理的较大随意性,致使机关工作主要靠领导的意图推动,而不是建之于机制平台,机关工作人员也容易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实行目标管理以后,目标一经确定,就是立下了军令状;完成目标的时限,就是日常工作的日程表。每个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完成时间清晰明了,目标管理成为改进机关工作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既有利于培养机关干部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激发他们内在的活力和创造性,又有利于领导干部从烦琐的日常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谋大局、抓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