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教研 促课改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大全
抓教研促课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呼唤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何才能引导本校教师适应新课程,上好新教材,是每一所学校课堂教学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自04年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有力指导下,带领全体教师关注课改,解放思想,强化学习,加大研究力度,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取得了一点点的收获,今天,借此平台,把我校近年来实施新课改的点滴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
1、成立课改组织机构,实行中心校领导包校(即包村小学),中心小学领导包年组制度。一位课改专家说过:“课改成在教师,责在领导。”校长是一所学校课改的组织者,校长亲自参与课改,这既是一种引领,也是一种导向。为了加强课改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村小领导,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领导包校、包教研组,指导课改工作,参加课改活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亲自反思课改,撰写课改论文,如韩校长写的《校本教研问题及对策研究实施方案》,李校长写的《立足学生主体、提高德育实效》教研员王秀荣写的《体验校本教研》在《中华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和《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书上发表形成了对课改工作强有力的领导。
2、一任接着一任抓,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为确保课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领导一任接着一任抓。原任校长杨丽霞同志带领班子成员长期深入教学一线,为我校的课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07年8月,以韩万华校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发扬传统,创新思路,做到责任不变,热情不降,力度不减,把课改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为了深化课改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责任,校长总体负责,重点保证课改师资和经费;并督促和带领抓教学的领导对课改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校长每学期对副校长、教导主任、村小领导的任课、备课、听课等情况检查一次,并经常深入班级听课。抓教学的副校长每学期对教师备课、听课、学生作业检查2——3次。每次检查后都及时把检查情况向全体教师通报。提出改进措施;村小领导、教导处主任、教研组长长期占领课改前沿,在教学中掌握课改第一手资料,负责资料搜集、整理、归档,及时小结。由于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从而形成了浓厚的课改氛围。
二、抓学习、重研训,树立新课改理念
1、学习定基础
“只有学习精彩,才能生命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能成功。”坚持抓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是课改的关键。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没有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什么课改理念、教材、教法、师生评价都可能会被扭曲、变形、异化。因此,我们提出了争做“学习型教师,营造书香校园”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抓业务学习。首先,学校不惜财力,拿出经费,添置学习资源。充实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中的新课程图书。为教研组和青年教师征订教学刊物,满足教师学习需求。其次,挖掘网络资源,拓展教师学习视野。我们注重网络资源的利用,充分借助电子备课室、微机室的网络引导教师进行学习。再次,倡导全
员读书,撰写教育随笔、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定期进行检查,组织交流。广大教师不甘落后,买书读书成为时尚,发表感想,自觉反思成了常事。许多教师还把自己的成功作品发表在园丁苑,领导、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园丁苑博客圈经常投稿写感想,谈体会在网路上与同仁交流。副校长王艳丽,教研员王秀荣,骨干教师王鹏飞等多人写的文章在园丁苑获奖。一些青年教师自行购买质量精美的笔记本,学习中或摘录,或剪贴,或撰写,还精心配以钢笔字、简笔画,笔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看后使人赏心悦目,受益匪浅,成为值得长期保存的艺术珍品。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已是教师习以为常的事,爱学习、爱读书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同嗜好。
2、培训中成长
抓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课改的重点。为了适应课改需要,我们狠抓了教师业务培训。首先,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我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我们每年曾先后派出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培训,他们回来所做的报告、所上的示范课,使全体教师深受启发。其次,制订了《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计划》,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在日常培训中,我们做到“三定”(即定培训时间,定培训内容,定培训人员),一是定时间,即确定每周一放学后为集体备课,确定双周三放学后为教师业务学习,单周四放学后为现代教育资源应用学习,双周四放学后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光碟;二是定内容,即确定每周的培训专题,如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安排“多媒体资源的浏览与下载”,“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专题培训;三是定人员,即事先确定辅导教师或主持人,要求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扎实的学习与培训,课改新理念已在教师心中生根发芽,并形成了自己的课改风格与特色。
3、反思中提高
学习需要反思,实践需要反思,课前需要反思,课后需要反思。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教学案例的反思中,我们要求教师时时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不断思考和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日积月累使反思成为习惯,我们规定任课教师单元有反思,课节有反思,每月写一篇教育教学案例反思,好的反思刊登在校科研简报上。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并收集好的案例材料编成《教师手记》,共大家学习参考。
交流研讨,实现质的飞跃。我们在确立研讨专题后,让教师从自己的“教师手记”中精选符合专题的一个或一组案例进行加工整理,然后中心小学以年组为单位,村小以校为单位开展专题案例研讨。从而敦促教师对自己的体会和困惑进行深入的思考,使案例反思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4、科研促教研
在校本教研中,我们以科研的方式推进教师的教学研究,鼓励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让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现有水平选择不同研究方式。第一将课题实验与校本教研紧密结合,强化子课题实验研究的针对性,在课题研究使用性、实效性方面下功夫,使教师在经验加反思中迅速成长。第二将课题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注重教学评价标准的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促
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评价体系,是教师运用评价标准对自己教育行为及时作出分析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如我们尝试的一个校本课题“学生作业评价改革的尝试,”经几年来的实验,我们摸索了一条新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作业注意分层次进行,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差异,自拟设计满意的作业,每一节课通过师生探究、合作、交流之后,根据自己收获的多少,自选题型,这样就可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敢于自己探索,完成自己选择的作业题,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也形式多样,可以给画一个笑脸,竖大拇指,或点缀图案、漫画等富有情趣的评语。每月进行一次作业评比,一些同学分别被评为“特色作业”“作业之最”等荣誉称号。同时我们还鼓励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对每一章节绘制一张知识结构图,这一做法尤为受到学生的欢迎。同学绘制的知识结构图不光是内容全面,而且形式新颖,都给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图起了好听的名字,“知识窗口,知识云朵,知识宝塔,硕果树,太阳光圈“等。并将设计好的知识结构图,装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从作业设计体验中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集语文、数学、科学等与一体,激发了学生潜在的素质,书面作业统一为一点,就形成了学科的一大特色。
5、校本教研促发展
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中心小学以年组为单位,村小学以校为单位的组级教研,第二是片教研,第三是全镇教研。三个层次的教研各有侧重,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组级教研,以说课——上课——议课——再上课——课后反思为主要方式,针对课堂教学每次由备课中心发言人说课、上课,同组教研听课、议课,共同修改教案,然后再上课,最后教者自我反思,通过组级教研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片教研,即在教学研究中开展分片侧重某一年级、学科的教研,如中心小学侧重于各年级数学、语文学科,有利片侧重于品德学课、北坊片侧重于科学学科。做法是平行班的教师对本单元的课程进行分工,每个教师选出其中的一课写好教案后,将教案在网上传给同事,然后在每次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备课第一责任人)主讲此案产生的来龙去脉和教材的内容实质,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如何把握教材内容结构。然后将别人备好的成型教案放到电子备课室,供大家使用,教师把备好的教案经过内化为“我“所用。这期间,首先要学习长处,其次找出不足,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教案修正。我们的集体备课与教研从不流于形式,主备人负责答疑与讲解,教师积极参与讨论研究,从而使每个教师都能“取各家之长,补自己之短”,形成了全体教师交流共享,共同进步的喜人局面。
全镇教研,即在教学研究中,以来源于学校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教研方式。方法是每学期向教师下榻“问题报告单”让教师把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及存在的问题写在单子上,然后抓教学工作的领导以各种形式收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积累教研活动的资料。然后以小讲座、观摩课、互动答疑等形式,解决问题,形成共识。我们每学期搞一到二次的全镇教研,每次教研重点解决一个问题。
三、突出重点环节,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由于多种原因,课改初期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曾出现滑坡。面对这一现状,我校新一届班子高度重视、冷静思考、深入调研,找到了落后的根源—即就是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方法不
适应新课程,课堂40分钟效益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明白,学校只有走以研促教,教研并举之路,才能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才能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才能使学校教学质量走出困境,才能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将管理的重点聚焦到课堂教学。开展“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的活动。要求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堂适度调控,课后认真反思,领导做重点主评后参与听课教师进行评课和研讨。活动后把好的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评课进行展示并刊登在校科研简报上。每学期活动结束后都评选出好的课堂教学和好的评课教师给予物资奖励。如我校的王鹏飞老师在讲课和评课中双双获奖。同时我们还开展领导示范课。骨干教师优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活动,副校长李凤云教导主任张玉琴曾先后做二年级、三年级的语文公开课,少先队辅导员李淑范老师在校本教研会上进行品社学科说课时被县教研员发现后推荐到全市教研会上说课,在2010年10月被评为省级优秀课。在抓教学质量方面,我们还实行领导兼课和听课制度,要求中层领导每周兼课不少于6节,并必报一门考试科目。校长每学期深入班级听课,副校长教导主任跟踪听课,听后及时座谈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人人公开课中我们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让他们评价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并把它们的意见在网上或用电话与我们领导或老师沟通。近几年,我们大力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系列活动,采取理论补养、典型带动、困难帮扶、比赛拉动的做法,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端正教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进步不明显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跟踪指导,促其提高。通过大胆探索与实践,我校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进步,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成绩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课改几年来我校成绩明显提高,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
四、注重总结提高,锤炼出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造就出大量创新学生。
几年来,在这苦涩而又甜蜜的课改之旅中,我们注重学习总结、不断反思提高。一是积极为全体一线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领导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老年教师上研讨课。二是鼓励教师自我反思,每位教师授完课后,都要对自己所授课进行课后反思。起初,许多教师不知反思方法,反思不够到位,后来,在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下,现在大部分教师都能认真回顾自己授课时的得失,提出改进措施。三是采取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四是积极开展集体评课活动,历次的研讨课后,语数教研组长都要组织全组成员进行集体评议,所有教师各抒己见,充分交流,认真分析教学中哪些符合新课标精神,哪些还有待于改进,最后形成小组评课分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学校正悄然发生变化,课改的花朵绽放娇艳,课改的果实压满枝头:教研氛围浓厚了,评课发言积极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素质提高了;教师业务学习更专心了,读书积累的更多了,虚心请教的也来了,主动上研讨课的多了,自觉听课的多了。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喜人局面,课堂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锤炼了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我校被评为市“县政府名校”,中心小学、有利村小荣获县级“课改先进教育集体”的称号。市“精神文明单位”。“师德示范校”。“德育先进校”,“家长学校先进校”,“农远工程模范校”,“春晓工程先进集体”,“十一五”评为市级继续教育示范校。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名市级和2名县级教科研先进个人,市级师德标兵一名,县级师德标兵3名,县级名师一名,国家级优秀课1名,省级优秀课2名,市级优秀课6名。省课指导教师3名,市课指导教师6名。省级骨干教师一名,市级骨干教师11名,县级骨干教师14人。5名教师在国家、省、市各类竞赛中获指导教师奖,30多名教师的5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获国家、省、市、县级奖励。孙蕾老师的《齐心合力》获2009年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优质课类贰等奖。黄亮老师的《采山》一课获省十三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
课改的实施,也为我校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学生,2005年5月陈旭同学在全国中小学生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大赛中《静物》2份均获金奖。2006年4月,崔云峰等6名同学的小制作作品均获县一二三等奖,2007年董鑫等4位同学获县“歌满校园“大赛一、二、三等奖。2010年3月白宇航小朋友获“中华情艺术风采国际交流展演活动铜琴声乐专业幼儿全国总决赛金奖”。2010年4月崔伟双,康莹发明制作的《自动捕鼠器》获省科技大赛一等奖。每年县里举办的各种竞赛,我校学生参赛均都获得喜人成绩。在2010年县首届小学生科技节大赛中获“三等奖”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课改之路依然漫长。在今后的课改征程中,我们还将坚持不懈地实践创新,锐意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时俱进抓课改,开拓创新搞教研,为促进双庙子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抓教研 促课改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抓教研促课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呼唤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何才能引导本校教师适应新课程,上好新教材,是每一所学校课堂教学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自04年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有力指导下,带领全体教师关注课改,解放思想,强化学习,加大研究力度,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取得了一点点的收获,今天,借此平台,把我校近年来实施新课改的点滴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
1、成立课改组织机构,实行中心校领导包校(即包村小学),中心小学领导包年组制度。一位课改专家说过:“课改成在教师,责在领导。”校长是一所学校课改的组织者,校长亲自参与课改,这既是一种引领,也是一种导向。为了加强课改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村小领导,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领导包校、包教研组,指导课改工作,参加课改活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亲自反思课改,撰写课改论文,如韩校长写的《校本教研问题及对策研究实施方案》,李校长写的《立足学生主体、提高德育实效》教研员王秀荣写的《体验校本教研》在《中华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和《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书上发表形成了对课改工作强有力的领导。
2、一任接着一任抓,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为确保课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领导一任接着一任抓。原任校长杨丽霞同志带领班子成员长期深入教学一线,为我校的课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07年8月,以韩万华校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发扬传统,创新思路,做到责任不变,热情不降,力度不减,把课改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为了深化课改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责任,校长总体负责,重点保证课改师资和经费;并督促和带领抓教学的领导对课改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校长每学期对副校长、教导主任、村小领导的任课、备课、听课等情况检查一次,并经常深入班级听课。抓教学的副校长每学期对教师备课、听课、学生作业检查2——3次。每次检查后都及时把检查情况向全体教师通报。提出改进措施;村小领导、教导处主任、教研组长长期占领课改前沿,在教学中掌握课改第一手资料,负责资料搜集、整理、归档,及时小结。由于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从而形成了浓厚的课改氛围。
二、抓学习、重研训,树立新课改理念
1、学习定基础
“只有学习精彩,才能生命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能成功。”坚持抓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是课改的关键。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没有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什么课改理念、教材、教法、师生评价都可能会被扭曲、变形、异化。因此,我们提出了争做“学习型教师,营造书香校园”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抓业务学习。首先,学校不惜财力,拿出经费,添置学习资源。充实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中的新课程图书。为教研组和青年教师征订教学刊物,满足教师学习需求。其次,挖掘网络资源,拓展教师学习视野。我们注重网络资源的利用,充分借助电子备课室、微机室的网络引导教师进行学习。再次,倡导全员读书,撰写教育随笔、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定期进行检查,组织交流。广大教师不甘落后,买书读书成为时尚,发表感想,自觉反思成了常事。许多教师还把自己的成功作品发表在园丁苑,领导、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园丁苑博客圈经常投稿写感想,谈体会在网路上与同仁交流。副校长王艳丽,教研员王秀荣,骨干教师王鹏飞等多人写的文章在园丁苑获奖。一些青年教师自行购买质量精美的笔记本,学习中或摘录,或剪贴,或撰写,还精心配以钢笔字、简笔画,笔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看后使人赏心悦目,受益匪浅,成为值得长期保存的艺术珍品。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已是教师习以为常的事,爱学习、爱读书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同嗜好。
2、培训中成长
抓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课改的重点。为了适应课改需要,我们狠抓了教师业务培训。首先,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我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我们每年曾先后派出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培训,他们回来所做的报告、所上的示范课,使全体教师深受启发。其次,制订了《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计划》,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在日常培训中,我们做到“三定”(即定培训时间,定培训内容,定培训人员),一是定时间,即确定每周一放学后为集体备课,确定双周三放学后为教师业务学习,单周四放学后为现代教育资源应用学习,双周四放学后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光碟;二是定内容,即确定每周的培训专题,如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安排“多媒体资源的浏览与下载”,“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专题培训;三是定人员,即事先确定辅导教师或主持人,要求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扎实的学习与培训,课改新理念已在教师心中生根发芽,并形成了自己的课改风格与特色。
3、反思中提高
学习需要反思,实践需要反思,课前需要反思,课后需要反思。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教学案例的反思中,我们要求教师时时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不断思考和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日积月累使反思成为习惯,我们规定任课教师单元有反思,课节有反思,每月写一篇教育教学案例反思,好的反思刊登在校科研简报上。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并收集好的案例材料编成《教师手记》,共大家学习参考。
交流研讨,实现质的飞跃。我们在确立研讨专题后,让教师从自己的“教师手记”中精选符合专题的一个或一组案例进行加工整理,然后中心小学以年组为单位,村小以校为单位开展专题案例研讨。从而敦促教师对自己的体会和困惑进行深入的思考,使案例反思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4、科研促教研
在校本教研中,我们以科研的方式推进教师的教学研究,鼓励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让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现有水平选择不同研究方式。第一将课题实验与校本教研紧密结合,强化子课题实验研究的针对性,在课题研究使用性、实效性方面下功夫,使教师在经验加反思中迅速成长。第二将课题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注重教学评价标准的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评价体系,是教师运用评价标准对自己教育行为及时作出分析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如我们尝试的一个校本课题“学生作业评价改革的尝试,”经几年来的实验,我们摸索了一条新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作业注意分层次进行,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差异,自拟设计满意的作业,每一节课通过师生探究、合作、交流之后,根据自己收获的多少,自选题型,这样就可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敢于自己探索,完成自己选择的作业题,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也形式多样,可以给画一个笑脸,竖大拇指,或点缀图案、漫画等富有情趣的评语。每月进行一次作业评比,一些同学分别被评为“特色作业”“作业之最”等荣誉称号。同时我们还鼓励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对每一章节绘制一张知识结构图,这一做法尤为受到学生的欢迎。同学绘制的知识结构图不光是内容全面,而且形式新颖,都给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图起了好听的名字,“知识窗口,知识云朵,知识宝塔,硕果树,太阳光圈“等。并将设计好的知识结构图,装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从作业设计体验中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集语文、数学、科学等与一体,激发了学生潜在的素质,书面作业统一为一点,就形成了学科的一大特色。
5、校本教研促发展
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中心小学以年组为单位,村小学以校为单位的组级教研,第二是片教研,第三是全镇教研。三个层次的教研各有侧重,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组级教研,以说课——上课——议课——再上课——课后反思为主要方式,针对课堂教学每次由备课中心发言人说课、上课,同组教研听课、议课,共同修改教案,然后再上课,最后教者自我反思,通过组级教研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片教研,即在教学研究中开展分片侧重某一年级、学科的教研,如中心小学侧重于各年级数学、语文学科,有利片侧重于品德学课、北坊片侧重于科学学科。做法是平行班的教师对本单元的课程进行分工,每个教师选出其中的一课写好教案后,将教案在网上传给同事,然后在每次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备课第一责任人)主讲此案产生的来龙去脉和教材的内容实质,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如何把握教材内容结构。然后将别人备好的成型教案放到电子备课室,供大家使用,教师把备好的教案经过内化为“我“所用。这期间,首先要学习长处,其次找出不足,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教案修正。我们的集体备课与教研从不流于形式,主备人负责答疑与讲解,教师积极参与讨论研究,从而使每个教师都能“取各家之长,补自己之短”,形成了全体教师交流共享,共同进步的喜人局面。
全镇教研,即在教学研究中,以来源于学校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教研方式。方法是每学期向教师下榻“问题报告单”让教师把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及存在的问题写在单子上,然后抓教学工作的领导以各种形式收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积累教研活动的资料。然后以小讲座、观摩课、互动答疑等形式,解决问题,形成共识。我们每学期搞一到二次的全镇教研,每次教研重点解决一个问题。
三、突出重点环节,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由于多种原因,课改初期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曾出现滑坡。面对这一现状,我校新一届班子高度重视、冷静思考、深入调研,找到了落后的根源—即就是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方法不适应新课程,课堂40分钟效益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明白,学校只有走以研促教,教研并举之路,才能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才能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才能使学校教学质量走出困境,才能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将管理的重点聚焦到课堂教学。开展“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的活动。要求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堂适度调控,课后认真反思,领导做重点主评后参与听课教师进行评课和研讨。活动后把好的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评课进行展示并刊登在校科研简报上。每学期活动结束后都评选出好的课堂教学和好的评课教师给予物资奖励。如我校的王鹏飞老师在讲课和评课中双双获奖。同时我们还开展领导示范课。骨干教师优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活动,副校长李凤云教导主任张玉琴曾先后做二年级、三年级的语文公开课,少先队辅导员李淑范老师在校本教研会上进行品社学科说课时被县教研员发现后推荐到全市教研会上说课,在2010年10月被评为省级优秀课。在抓教学质量方面,我们还实行领导兼课和听课制度,要求中层领导每周兼课不少于6节,并必报一门考试科目。校长每学期深入班级听课,副校长教导主任跟踪听课,听后及时座谈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人人公开课中我们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让他们评价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并把它们的意见在网上或用电话与我们领导或老师沟通。近几年,我们大力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系列活动,采取理论补养、典型带动、困难帮扶、比赛拉动的做法,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端正教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进步不明显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跟踪指导,促其提高。通过大胆探索与实践,我校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进步,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成绩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课改几年来我校成绩明显提高,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
四、注重总结提高,锤炼出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造就出大量创新学生。
几年来,在这苦涩而又甜蜜的课改之旅中,我们注重学习总结、不断反思提高。一是积极为全体一线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领导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老年教师上研讨课。二是鼓励教师自我反思,每位教师授完课后,都要对自己所授课进行课后反思。起初,许多教师不知反思方法,反思不够到位,后来,在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下,现在大部分教师都能认真回顾自己授课时的得失,提出改进措施。三是采取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四是积极开展集体评课活动,历次的研讨课后,语数教研组长都要组织全组成员进行集体评议,所有教师各抒己见,充分交流,认真分析教学中哪些符合新课标精神,哪些还有待于改进,最后形成小组评课分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学校正悄然发生变化,课改的花朵绽放娇艳,课改的果实压满枝头:教研氛围浓厚了,评课发言积极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素质提高了;教师业务学习更专心了,读书积累的更多了,虚心请教的也来了,主动上研讨课的多了,自觉听课的多了。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喜人局面,课堂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锤炼了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我校被评为市“县政府名校”,中心小学、有利村小荣获县级“课改先进教育集体”的称号。市“精神文明单位”。“师德示范校”。“德育先进校”,“家长学校先进校”,“农远工程模范校”,“春晓工程先进集体”,“十一五”评为市级继续教育示范校。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名市级和2名县级教科研先进个人,市级师德标兵一名,县级师德标兵3名,县级名师一名,国家级优秀课1名,省级优秀课2名,市级优秀课6名。省课指导教师3名,市课指导教师6名。省级骨干教师一名,市级骨干教师11名,县级骨干教师14人。5名教师在国家、省、市各类竞赛中获指导教师奖,30多名教师的5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获国家、省、市、县级奖励。孙蕾老师的《齐心合力》获2009年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优质课类贰等奖。黄亮老师的《采山》一课获省十三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
课改的实施,也为我校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学生,2005年5月陈旭同学在全国中小学生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大赛中《静物》2份均获金奖。2006年4月,崔云峰等6名同学的小制作作品均获县一二三等奖,2007年董鑫等4位同学获县“歌满校园“大赛一、二、三等奖。2010年3月白宇航小朋友获“中华情艺术风采国际交流展演活动铜琴声乐专业幼儿全国总决赛金奖”。2010年4月崔伟双,康莹发明制作的《自动捕鼠器》获省科技大赛一等奖。每年县里举办的各种竞赛,我校学生参赛均都获得喜人成绩。在2010年县首届小学生科技节大赛中获“三等奖”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课改之路依然漫长。在今后的课改征程中,我们还将坚持不懈地实践创新,锐意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时俱进抓课改,开拓创新搞教研,为促进双庙子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促均衡.抓内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促均衡,抓内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教研活动启动
3月6日,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组织全体学科教研员在教研室会议室召开“促均衡,抓内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教研活动的启动会。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教研员结合开学两周来的巡校调研情况,以“如何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为抓手,谈问题、谈建议、谈对策、谈特色。教育局党委书记常跃进代表市教育局领导班子参加
会议,并作重点发言。
上午8:30分会议准时开始,张元双主任主持会议。首先,张主任解析教研室“研究是基础、指导是手段、服务是宗旨”的三大作用,并结合学校存在问题对教研员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十条”建议。然后,文志杰副主任就幼、小阶段的情况进行一一分析,指出目前教学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接下来幼教组刘振民、小学组王晨星、初中组杨保国、高中组陈卫东、综合组赵超君等老师分别针对学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及建议。
常书记听完汇报,就教研员们提出的“大班额”“幼儿教育的发展”“教师培养”等问题一一分析作答,结合当前开封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教研室及教研员的工作重心:如何担当责任,跨越发展;如何“弯道超车”,抢抓机遇;如何上接下联,务实出招;如何分析研究,查找病因„„常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朴实真切,希望教研员们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扎实工作,以“推动事业,提升你我,树务实的教育形象”为目标,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常书记代表市教育局领导班子与教研员交流思想,满怀期待,掷地有声,这是教育局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是教育局对基础教研室工作的支持与帮助,教研员们感悟颇深,倍受鼓舞。
临近十二点,会议结束,教研员们的思考仍在继续,进一步“促均衡,抓内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第四篇:抓培训 促教研 稳步推进课改
抓培训 促教研 稳步推进课改
宝清县第一小学
新课改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地,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2004年9月,我校的课改工作正式开始启动,自实施以来,它经历了萌芽时的稚嫩、成长中的艰辛,如今已初见成果,可以说,新课程真正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几年来,我校能立足实际,发扬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聚焦课改,感悟课改。在教改实践中,我们把新理念融入新的课堂,关注学生的成长的同时,更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摸索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开创了“新清莲花竞绽放,桃李芬芳满园春”的课程改革新局面。但与兄弟学校相比,我校的课改工作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此,只是就我校的课改工作的具体做法和遇到的一些困惑作以简单的汇报:
一、加强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是课改成败的关键,是学校发展之本。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适应课改的需求,关键是以校为本抓好教师的课改培训工作。几年来,我校以校本培训为平台,以教师发展为根本,遵循课改培训与校本教研、校本科研三位一体的原则,采取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努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力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坚持实行三级培训,转变教师教育理念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新课程培训为重点,把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的培训作为课改培训的核心。采取校级、年级、自我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其中校级培训的重点是课例培训,每个教研组选出具有自己代表性的课例在学校进行交流研讨,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年级培训,主要是根据本年级的特点和教师的构成情况确定本年级的培训重点,课改学年以新教材培训为重点,对照新课标,把握新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学年组长充分发挥其骨干带头作用,保证每双周组织教师培训一次;自我培训,每位专任教师在学期初结合自己制定的专业学习自培计划,每年坚持记好学习笔记,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经验论文或一篇教育教学案例。教师通过带着新课标的精神去学,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学,逐步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教学能力,把新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之中。
2、坚持开展读书活动,夯实专业理论基础
学习教育教学论著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途径,它对课改实施起着指导作用。因此,我校利用校本培训的时机,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以研读教育名著为主的“好书伴我同成长”读书活动,并把研读名著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校根据教师实际和新课改的要求,为教师提供了“必读书目” 如《中小学课程教学概论》、《中小学教师教育专题研究》、《班主任工作漫谈》、《给教师的建议》等。通过“读书活动”,每位教师都能完成每学期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和不少于4千字的读书心得。我们每学期都利用开学初召开读书交流会,并举办以读书为主题的教师演讲赛,让学有所得的教师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读书收获和感悟。通过研读教育书刊精华,捕捉教改信息,从而夯实全体教师教科研的理论基础,进而使广大教师学会了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
3、坚持名师引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专家的引领能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迅速提高。近年来,我校能努力给教师创设走进名家的机会,更多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在名家的引领下,尽快提高自身素质。学校能定期到课改实验区北师大、省教育学院订购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光碟,组织教师观看课改中各学科、各课型的教学建议及靳家彦、于永正、贾志敏等教学专家的课例,为教师课堂操作提供了优秀范例。我校还通过网络课堂观看专家的课堂教学和专家教学论坛,通过网络平台与专家对话。通过名家名师引领走捷径,使教师迅速掌握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使新课程真正走入我们的头脑,新理念真正落实到我们的课堂中。
4、坚持专题论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为深入研讨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有效策略,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试验,探索小学课堂教学的热点问题,总结、交流小学教学研究经验,我校每学期都能针对教改中存在的焦点问题、实验教师在课改中的困惑及做法进行一次专题论坛活动,如《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等为主题的专题论坛,教师论坛活动的开展,为实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搭建了平台,在活动中,让教师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也更进一步地提升了课改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有利于课改成果的推广。
5、坚持校际交流,丰富自我培训
为了促进校与校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促进互帮互学,实现资源共享。我校先后组织教师到县直各校五小、四小、一中、四中听课一百余人次,我校骨干教师二十几人又先后为七星泡中心小学、红峰小学、向华小学、夹信子团结学校、中心小学、朝阳中心小学等学校做课百余节。我校庄丽娜、孙广华、赵丽民、李秀艳、闫洪禹老师在县委举办的新课程研讨活动中承担了示范课,得到入会教师的高度评价。在校际交流中,使广大教师锻炼了自我、丰富了自我,并进一步探讨新课程的新教法,真正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6、坚持送出培训,促进实验教师成长
几年来,我校选送国家级课改专题培训2人,省级培训20余人次,市级培训近有百余人次,每年寒暑假均派课改实验教师参加省市县级新教材培训。2006年暑假,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县进修培训组织的新课程通识培训。每学期我校都坚持派外语教师参加外教的口语培训,通过送出培训,使我们的教师能广集各家教学之精华,有力地促进了一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通过不同途径、不同内容、不同层面的课改培训,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促进了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促使教师的课改理论得到了升华,并在课堂实践中得到了体现、真正做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加强校本教研,推进课改发展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我校通过学习和探索,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把课改和教科研有机结合起来,为教师的课改实验提供了良好契机。
1、课题引领,促进教改发展
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确立了“以科研促教研,以活动促教改,以教改促创新”的科研思路。我校承担了市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紧紧围绕科研课题,学校有计划地以课题为载体,开展教研系列活动。
(1)开展专题研究活动
每个学期初,学校根据科研课题内容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制定教研活动专题,每位教师按照自己小组拟定的子课题准备一节最佳课,层层筛选后,进行学科教学研讨,研讨会上既有骨干教师的课例,又有业务领导的讲座。2006年起,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教研模式,以团队形式搞好专题研究,学年组的全体成员分工合作,一人主讲,一人说课,多人评课。并且要求由没有承担过县、校级公开课的教师主讲,这样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发展。通过开展系列教研活动,骨干教师的帮带,促进教师整体提高。使学校充满了学术研究的氛围,在研究中,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开展学科课例教研
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的新理念,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课改。我校坚持以学年为单位进行学科课例教研,进一步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到了课前有说课、课上有教案、课后有评课,业务领导每节课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客观剖析,肯定成绩,指出问题。通过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研究,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注重学科间的整合,能恰当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课堂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理念与实践真正实现了有机结合。(3)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提高。为了促进教师更好与自我对话,我校坚持以教学案例为切入点,针对一节课或一个片断或一个亮点进行反思,着力开展“一课一反思、一课多反思、多人一课多反思”活动,我们坚持把反思贯穿教学的的整个过程,或反思成功之处、反思失误之处、反思机智之处,反思学生的不同见解、反思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或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或反思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或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或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目前,每位教师授完课后都能对自己所讲的课进行及时自我反思,都能认真回顾自己授课时的教学方法,总结得失,拟定改进措施。除了教师的自我反思以外,近年我们加强了组内教研后的集体反思活动。学校规定每人每学期每个学年组必须做一节研讨课,每节研讨课,组长必须组织全组成员听课、听后集体评议。先由主讲教师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及落实情况,然后同学年组教师各抒己见,充分交流,并认真分析哪些符合新课标精神,哪些还有待于改进,并提出改进措施。每学期末。教务处都能把教学反思记入实验教师成长记录袋,每学期学校组织进行一次反思展评活动。
通过开展“一课一反思、一课多反思”活动以及每学期学校组织进行一次反思展评活动,使我们了解了教师教学中的错误、困境、挫折与经验,分享了他们的发现、感悟、见解与智慧,有力地促进教师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课改工作的健康发展,真正感悟到了课改给我们带来的可喜变化。
(4)坚持开展教学技能展评活动
教学叙事、教学案例、科研论文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因此,我们全体教师能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案例为切入点,写出了很多感人至深的叙事、有价值的教学设计和值得推广的科研论文。三年来,教务处共评出百余篇优秀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科研论文并进行了展评、交流。这样,不仅促进了我校教研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努力实现了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化。
(5)落实“六个一”工程
我们坚持从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出发,制定并落实了“六个一”工程,即一节反映课题思想的研讨课;参与研究一个科研子课题;编制一份反映课改思想的试卷;一份教学反思;一篇科研论文;一份体现新理念的优秀教学案例。并将“六个一”工程纳入教师的业务能力考核中去,并坚持开展各类业务技能评比、优秀教案评比、优质课评比等活动,立足岗位,以“赛”促研,以“赛”练人,以活动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2、骨干引领,促进群体发展
一个骨干成名,学校扬名;一群骨干扬名,学校光荣。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骨干教师向群体发展,是学校顺利实施课改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开展了骨干教师“四个一”活动,即骨干教师做一节示范课、指导非骨干教师一节课、骨干教师做一次专题讲座、写一篇高水平的论文、案例或反思。通过开展“四个一”活动,能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在说课、案例评析、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展评等活动中使非骨干迅速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每一年,我校都派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带着任务到外地学习,回来做示范课。为了更好的发挥骨干教师的帮带作用,我校始终坚持以学年组、学科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集体备课。采取“讲、议、听、评”的办法,“讲”即由主备教师说设计方案及意图;“议”既学年组成员进行民主评议,提出修改意见,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补充教案栏写调整意见;“听”即以学年组为单位,全员参与听课;“评”即组内评课,做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通过这样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真正把听课、评课的真实目的引导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上来,这样的研究性备课,使教师在研究、讨论、分析、评价中,迅速提高专业水平。从而使课程改革实施更具有实效性。
几年来我校对各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做了初步的探究,在研究中加大科研的成分,让每位教师从各自的起点出发,紧密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循序渐进地完成从以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变。
几年来,我校十人次的教师承担了县级公开课,十余名教师的教学设计被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百余篇教学论文、教学叙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在各级各类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目前,学校以“群研”为主的教学研究特色已初步形成,教学质量也实现了稳步提高。
三、改革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在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建立了一套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基础,以学科模块评价为主要内容,以多主体互动评价为主要特点的过程性、发展性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我校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且评价方式多,评价方法活,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体现多元化评价,采取学业评价与过程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能变单一的智育评价为全面考察学生能力的多样化评价。学校能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让更多的孩子学有特长。能通过读书节、艺术节、春秋季运动会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教学的多维互动。
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各项学科竞赛活动,如古词文抽测、经典诵读大赛、数学应用和实践能力、计算能力、作文竞赛、百词竞赛、手抄报比赛、绘画比赛、学生朗读能力等。我们将通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借助多种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努力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各班能进一步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袋,并逐步加以创新。在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更注重通过个性化的班级建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
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我们不断的学习、思索、探讨、借鉴,力求与新课程标准靠近,努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也悄悄的在发生变化:教研氛围浓郁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慢慢提高,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走向教学前台。教师们主动上研究课的多了,自觉听课的多了,评课发言也积极了,业务学习更专心了,阅读课改专著的劲头更足了……一批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专业能力进一步提高。孙广华、丛德红成长为宝清县十大名师,庄丽娜、闫洪禹、汪芳树、马宝龙等一大批市县级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回首过去,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的第一小学,在改革创新征途中,在现代教育平台上作出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优秀少先大队;省先进家长学校;省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学校;市先进集体;市规范化合格学校;市精神文明单位标兵;市科研先进集体;市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市 德育工程名牌学校;市庭院绿化先进集体;市幼教工作先进单位;市校本培训示范校;县级先进集体;县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我们很多期待,同时给予我们很大的压力,课改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教育的探索与研究是永无止境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具有顽强的意志与持之以恒的精神。说实话,我们的课改还处于步履蹒跚阶段,如果说取得了一点成绩,那也是教师们用探索开发的汗水换来的结果,这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相差甚远。随着课改的深入,新的困惑与问题将在实践中不断产生,课改工作任重而道远,但面向未来,我们坚信:有各位领导的辛勤指导;有各兄弟学校的扶持和帮助,第一小学将与时俱进,和所有学校一起,扎实推进课改,再铸教育辉煌!
第五篇: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改后)
(建议做个封面,以显庄重、正式)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韶关市乳源中学
2013年8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乳源中学创办于1941年,2003年秋实行高、初中分离,成为初级中学,现有48个教学班。(我)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加强教学管理,办学成果与特色不断涌现,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首批“德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韶关市“行为规范示范校”,韶关市“教改先进单位”等23项省、市级荣誉称号。连续11年,中考各项指标以绝对优势稳居全县
备,实现同伴互学互助,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2)每课必得的课堂教学。要求做到目标明确,师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延,确保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收获。
(3)抓好作业布置和批改。作业要求形式多样,作业量适中,防止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并抓好反馈和矫正的环节。
(4)因材施教,培优辅差。要求培优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有记录,促进“学优生”和特长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充分重视辅差工作,及时利用课堂课后时间为“学困生”查漏补缺、跟踪反馈、适时激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2、将“双三课”活动纳入教学常规工作。
通过“双三课”活动,提高教师说课、上课、评课的能力,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坚持学生评教制度。
我们十分关注师生关系状况,关注教师的“受欢迎度”。期中、期末各进行一次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并将评价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通过这一民主评议的形式,促进教师端正教育观念,改进工作方式,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教学服务。
4、落实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制度
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理念,建立并推行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制度。为保证制度的落实,实行教研组长、教务主任、业务校长谈话制度。
(1)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学业情况进行及时跟踪监测,并适时反馈,及时整改。
(2)做好教学质量分析调研。教学质量检测结束后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教研组实行以单元检测为重点的教学全程跟踪。学校依据期中、期末全校性的教学质量检测,对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对教学质量检测偏差较大的学科,要求科任教师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分析问题原因,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限时整改。
(3)重视对教学检测结果评价的反馈和整改。加强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同时做好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的反馈,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二)校本教研追求实效
我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集体备课、“教育教学论坛”、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教学竞赛、“拜师结对”、教科研专题研究等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校本教研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1、学校教育教学论坛成为一大亮点
每学期开展以“教育教学论坛”为主要形式的专题校本教研活动。活动采取“2+1”的形式,即每次活动由2位科任教师和1位班主任分别介绍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这已成为我校教师校本培训的一大亮点,并且成为学校教研常规活动。
2、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专题教科研
我校坚持“科研兴校”,已经立项并开展研究的教科研课题有:国家级课题《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省级课题《瑶族地区基于校本培训的教研组建设研究》、《山区初中生交往教育与人格发展的研究》、化学科《中学化学概念建构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数学科《六步教学法》,市级课题《目标反思教学法》和《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等。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帮助教师成长
一是挖掘本校资源。我校实施“争创名师工程”,开展“四个一”活动,即“磨一阵”、“扶一把”、“送一程”、“带一批”。“磨一阵”,就是开展“三学”活动:学文化,提高学历;学理念,转变观念;学技术,提高教学技能。“扶一把”,就是有意识地把年轻教师推上公开课、汇报课的讲台。“送一程”,就是让他们外出学习,参加县级以上各类培训。“带一批”,就是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让骨干教师带动青年教师。
二是利用本县教研资源。利用县教研室在我校开展活动的各种机会,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聆听教研员的点评,以活动促成长。
三是利用国内教育资源。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校组织教师赴广州、韶关等地学习。邀请省教研员朱美健到我校开展专题讲座,市教研室也到(了)我校开展送教下乡以及学科教研活动。
四是利用国外教育资源。2008年,我校与英国华威郡伊丽莎白女王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双方约定每年互派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今年5月,我校12名学生在3位教师的带领下,赴英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仅在2012学年,我校教师在教学竞赛中,共有xx人次获奖省、市、县奖励;获奖或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共有xx篇,其中:获国家级奖励xx篇、获省级奖励xx篇、获市级奖励xx篇、获县级奖励xx篇。(数据要补充)
(三)教研组活动、坚持参加教学质量分析会;深入年级组、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坚持业务校长“三个一”制度,即每学年上一节全校性探讨课、做一次全校性专题讲座、写一篇教学论文。
(四)管理到位,细节决定成败
学校要求所有行政人员都要研读《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并在管理过程中借鉴书中经验。形成了“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局面。将管理责任明确化、具体化,做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和每一项工作任务,从布置到完成,从领导到教职工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计划和操作步骤。强化了环节检查和过程管理。
过去的一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家长、社会的期望还有一段距离。面对未来,我们将充满信心,朝着我们的“学洋思,创特色,树品牌,争一流”的奋斗目标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