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年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共同成长

时间:2019-05-12 15:4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青年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共同成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青年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共同成长》。

第一篇:让青年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共同成长

让青年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共同成长 同伴互助—汇聚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

——东燕小学校本研修特色工作汇报

校本研修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研修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而明确的目标定位则是校本研修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我校校本研修的总体目标是以提高全体教师的学科素养、教育素养和人文与科学素养为根本目标,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以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为根本宗旨,依靠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自身问题的分析、研究与决策,让教师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在同行互助互动中学习,在合作研究中学习,使教师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对学校全体在职教师所进行的各种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最终达到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近两年来,我校在整体构建分层、多元的校本研修格局的同时,将青年教师的培训作为推动全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以青年教师的培训带动全体教师的研修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明确 形成互助互动培训格局

我校的青年教师的培训目标是以尽快适应或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推动教育专业成长为主要目标,以教育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育技能为培训的重点,推动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展示的平台,让青年教师在同行互助互动中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展示、共同成长,汇聚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推动我校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能更快地脱颖而出。

学校一贯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每周三下午一、二两节课是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时间。校长亲自负责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每学期开学前学校都会召集相关人员专门研究青年教师的培训,开学初学校还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需求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的情况制定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计划,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还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及时总结表彰。

学校力图构建一种开放、多元、全方位、互动式的培训形式,让青年教师在同行互助互动中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展示、共同成长。专题讲座式——让青年教师聆听专家的声音,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分享专家的成功经验;课堂观摩式——推磨式开课活动、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青年教师好课赛、青年教师研讨课等课堂观摩活动让青年教师在相互听课、评课活动中,对观摩的每节课进行研究、思考、探讨,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最终实现自我课堂的提升。自修反思式—-就是让青年教师读点书,读些好文章,通过读书使青年教师在学习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实现自我的超越。

二、骨干引领 建立帮扶式的同伴互助

在青年教师的培训过程中,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直接关系到青年教师培训的质量。如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我校以研究教育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为主要目标,通过骨干教师经验的分享和成果的展示,建立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帮扶式的同伴互助,以此推动骨干教师风格的形成,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青年教师活动时,骨干教师的现场点评,对骨干教师既是一种挑战、一种推动,也是一种经验的分享、成功的体验;而“骨干教师菜单服务制”,让众多省特级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根据青年教师的各自需求,开辟示范课、一对一辅导、讲座、工作室指导、跨学科结对、课题论文指导等方面的选择服务项目,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也推动着骨干教师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引领的作用,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我校王悦负责的教研组长培训时间同时也是青年教师的培训时间,学校经常安排两个培训班一起活动,开展青年教师开研究课,教研组长进行点评;而教研组长开示范课、观摩课时,青年教师成为评课人,从而让这两个特殊的教师群体通过互动交流分享着经验,既有利于青年教师更快的成长,也有助于教研组长进一步的提升。

三、同伴交流 构建自助式的同伴互助

青年教师自身的互动交流既符合青年教师成长的规律,也有助于激发青年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培训中,使青年教师真正成为培训的主体。2012年暑期《不做教书匠》的读书活动,让许多青年教师在读书中反省着做教师的真正价值,《不做教书匠》的演讲比赛让更多青年教师在交流中展现了自我,提高了能力;2012年暑期的读书交流活动,让青年教师在自由选读中体会到读书使人心静,读书让人增智,而开学后的分组交流活动让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分享着读书的快乐,交流着新的思想、新的收获。为期三周的青年教师好课赛及听课活动让更多的青年教师有了自己学习实践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舞台,许多青年教师在准备自己赛课的同时更多投入到吸取同伴经验的学习中去,而好课赛结束时评委的总结点评让青年教师收益更多。心晴工作室的专业心理教师在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在青年教师的成长中发挥着作用,专业心理教师与青年教师的互动交流,让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增加了更多的专业知识,也让青年教师有了更多的同伴支持。

四、团队协作 形成合作式的同伴互助

青年教师的成长不能单靠专家、骨干老师的“教”和“导”,更需要借助青年教师自身的参与活动让青年教师成为培训的主角。为了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个倾诉困惑、谋求脱困的场所,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提供一个充满关爱的温馨的活动乐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或讨论、或演讲,或辩论,或游戏表演,或载歌载舞,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借活动来促进青年教师学习、研究,借活动来促进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校的青年教师工作室共设有两个分社:一个是由钱小燕主持的中青年工作室,一个是由骨干教师王春莉主持的工作室,学校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均为工作室的成员。工作室还聘请了镇学科带头人朱永红老师和如皋市优秀班主任孙小飞老师为专业指导教师。工作室开展的活动由青年教师轮流主持、组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的,合作小组由青年教师自由组合,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解决青年教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每次活动主题都由青年教师自行申报,话题均围绕着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心理指导、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青年教师困惑的问题进行。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每次活动都请专家点评,从而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切实的帮助。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开展了多期活动,如《如何开好家长会》、《谈谈班级的硬环境》、《从“说课”说起》、《学生记忆力的有效提升》、《教学反思之我见》、《架起家与桥的桥梁-家校沟通初探》、《教师博客的制作》、《学会鉴别并及时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等,2008年5月还开展了《我参与、我成长、我分享、我快乐》的培训汇报活动。

在一年多的青年教师工作室活动中,学校不断倡导共享价值观念,营造青年教师合作共享文化。我们希望合作是青年教师认可和发自内心的,希望每位教师的情感、问题、能力、信息都向他人开放,都与他人共享。不少青年教师表示通过活动让自身的个人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青年教师工作室深受青年教师的喜爱,已成为青年教师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第二篇:同伴互助 共同成长

同伴互助

共同成长

—— 以《比的基本性质》为例探讨高年级数学同伴互助教研模式

一.思考——教研模式

今年是新课标实施的第六年,许多关于教学上的思考都回归理性,我们现在倡导常态课,但一节好的常态课也是需要磨练的。究竟怎样的教研模式有助于我们共同成长,同时又能使数学教师在参加教研活动的过程中轻松快乐并有效地获得专业成长?现在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说说我们的想法:

目前我校专任数学教师20人,30岁以下教师占35%,30岁—40岁之间的教师占45%,40岁—49岁之间的教师15%,50岁以上的教师占5%。学历方面:大专率占90%,本科率占50%。教师学历较高,但年轻且经验不足,数学专业理论水平不高,课改理念掌握得不够扎实,不牢固。在过去的教研活动中,形式比较单一:教师讲课、听课、评课。研讨气氛不浓,在评课时,个别老师怕得罪别人,只是评点表皮的东西,对其他老师没有什么启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如何让教研活动更有实效?经过探讨,结合校情,我校开展“几人上一课或一课几人上”的互助教研模式。几人上一课:同级部数学老师选定一个课例,并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取其精华。先由第一位老师根据共同商讨的教案,在自己班执教,同级部教师共同听课,共同评课,改掉不足的环节,后由第二位老师根据修改的教案在自己班上执教,同级部教师共同听课,共同评课,好的保留,不足的加以改进,形成第三次教案,再由第三位老师执教,依次类推,最后几个人进行分工,有的整理教案,有的写案例式论文等。一课几人上:同级部的数学老师选定一课例,并各自分别进行备课,希望备出自己的特点,上出自己的课堂特色。其次,各人根据自己的备课在自己所任教的班上进行上课,大家互助听课(这里可能出现同一个知识点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再次,大家集中进行评课,各自讲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最后,几个人进行分工,有的整理教案,有的写案例式论文,有的记录学生的想法。通过这种合作型的互助教研模式,形成一种教师之间互相学习的共同体,以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无论是哪一种研课模式,要使教研真正有效,我们都强调这个关键词:同伴互助。如果没有好的合作精神,不能在教研活动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分工、合作交流,就不可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二.实践——共同成长

我们认为,要使研究达到一定的深度,必须要在教学中实践提炼,在课堂中总结经验、得失,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因此,教研组决定在六年级部以“几人上一课”的教研模式围绕一个课例开展专题式研究,实践过程如下:

研究主题:通过同伴互助式的教研模式研讨如何上好一节常态课例

主 持 人:胡伟成(教研组长)

间:2007年10月14日——10月20号

点:东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参加人员: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凤岗镇4位小学教导主任

研究共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课前研讨,确定方案

先以年级备课小组为单位选好课题开展课前研讨。根据教学进度,六年级老师将要执教《比的基本性质》一课,内容如下:

首先级部内的数学老师独自备课,再召开课前研讨会集思广益确定第一次实践的教学设计。在课前的研讨会中,我们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我们一致认为:比的基本性质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和分数及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要求学生联系学过的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再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而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推理概括能力,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学习经验和能力,我们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在发现、验证、应用等数学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概括的能力,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各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及利用这个性质进行化简比。

教学难点:掌握化简比的各种方法。

根据这些,我们提出了初步的教学设想:

1、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2、通过观察思考,利用类比的思路让学生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3、小组合作,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探究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

4、巩固与提高。

第二步:上课听课,反思不足

在确定了初步的教学设想及教学设计后,由六(4)班的周棠标老师进行第一次的实践,同时要求所有参加人员认真听课和反思,以备我们下一步的研究。下面是第一次上课的教学过程描述与反思:

流程

过程描述

(一)复习

1、出示填空题:

(1)6÷8=(6×3)÷()=()÷()

6÷8=(6÷2)÷()=()÷()

(2)= =

教师要求学生填空后说出根据。

2、小结,引出课题。

先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但用的时间比较多。

(二)发现

1、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比的基本性质。

(1)教师引导学生用比与除法的关系,把复习时的练习改为:

6÷8 =(6×3)÷(8×3)=18÷24

6:8 =(6×3):(8×3)= 18:24

6:8 =(6÷2):(8÷2)= 3:4

6÷8 =(6÷2)÷(8÷2)=3÷4

(2)同位合作,观察讨论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3)小结概括:比的基本性质。

2、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研究比的基本性质。

(1)教师引导学生用比和分数的关系,把复习时的练习改为:

=

=

6:8 =(6÷2):(8÷2)= 3:4

(2)同位合作,说说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发现比的基本性质。

3、教师通过质疑:同时除以相同的数,这个数可以是任何数吗?引出“0除外”。

4、找关键词。

5、让每个同学看着黑板的等式,说说怎样发现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有层次,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同时注重在概念教学中找出关键字词,让学生理解。学生在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对学习内容掌握较好,但这一环节的教学所花的时间比较长,板书内容过多,影响后面比的应用的教学。怎样缩短教学时间同时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三)应用

1、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

(1)教师提出疑问。

(2)解释什么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2、化简整数比。(1)把6:8和12:16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学生说出怎样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出示例1的第(1)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书,教师点评。

3、化简分数比。

(1)出示分数比: :。

(2)同位合作解答后,学生板书,教师点评。

4、化简小数比。

(1)出示小数比:0.75:2。

(2)四人小组合作解答后,学生板书,教师点评。

教学流程清晰,但教师没有把化简不同类型比的方法提升出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比较模糊。个别环节的教学重复,课堂教学开放性不够,提问面不够广。这一环节所花的时间比较多,对后面的巩固练习造成影响。

(四)巩固

练习

1、课本P46:做一做: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2:16

48:40

0.15:0.3

:

:

0.125:

练习时间不够,部分同学没完成,而且正确率不高。

第三步:研讨分析,改进不足

第一次实践结束后,教研组马上在同一天内召集参与教研的老师开一次研讨会,通过开放式的研讨,评价本堂数学课的得与失,探讨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坚持的原则:少提优点,多提不足。下面是部分研讨分析的记录:

莫艳霞(参研者):在教学化简整数比时,教者先要求学生化简6:8和12:16,再说出化简的过程,再做例题的第(1)小题。这样安排教学内容重复且浪费时间。建议放手让学生解答例题的第(1)小题,也就是化简整数比,得出方法后,再进行讲练结合,以课本46页做一做中的第1、2小题为练习。

林少暄(参研者):课前的复习练习主要的目的是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以便为后面学习打好基础。但是,3小题的填空练习花的时间比较多。建议改变练习形式,把几道题进行整合,如: : 8 =()÷8 = 12÷()= = =

这样一道题,既含有商不变的性质,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同时也复习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却可以缩短一点教学时间。但在教学要要把练习用到实处,教师要注意追问,如学生填完后,教师指着题目问:看着这道题,谁能说说比与除法及分数有什么关系吗?

蔡柱权(参研者):关于比的基本性质,可以通过比与除法的关系去研究,也可以通过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去研究,但没有必要两种方法都详细讲,因为两种方法比较类似。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流程:

(1)教师引导学生用比与除法的关系形成等式:

6:8 =(6×3):(8×3)= 18:24

6:8 =(6÷2):(8÷2)= 3:4

(2)学生同位讨论探究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3)师生共同小结概括比的基本性质,再分析关键字词。

(4)学生根据分数和基本性质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吗?

(5)每个学生看着板书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比的基本性质的。

芬(参研者):教师应该小结三种不同类型的比的化简方法,有了方法,可以使被大部分学生都理解怎样化简各种类型的比,使课堂教学真正有效。

郭春绿(参研者):教师用一个问题把发现与应用这两个教学环节的过渡处理得很自然,也很明了。

周棠标(执教者):三种不同类型的比的化简方法应该以简洁的文字板书在黑板上,例如:整数比:除以最大公因数;分数比: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小数比:先化成整数比或分数比。邓景忠(参研者):教师忽略了教材中例题的第(1)小题所设计的联系生活的具体情境,例题要求两面联合国旗的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教学时,当化简完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发现:虽然两面旗的大小不一样,但它们长和宽的比都是一样的。而教者只用了题目中的数。

胡伟成(参研者):我提出两点建议:(1)注意板书要工整、美观:(2)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建议从三方面考虑:A、学生探究过程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非常好,但可以开放讲台,开放黑板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B、让学生多说,一节课中重点的知识、新的知识要在课堂中的不同时段以不同的形式重复出现,例如在做课本P46做一做时,可让学生选择一道题同位说说自己是怎样化简的,以此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C、注意题目的开放性,支持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题目,如例题中的 : 和0.75:2,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化简方法,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及时发掘这些生成资源。

【积极参与第一次实践后的教学研讨会】

第四步:多次实践,磨练好课

我校六年级共有四位老师,在第一位老师执教后,其余每一位老师的执教都以同伴互助的形式实施以下几个环节:上课观课——研讨分析——再次实践。每一次的研讨,都由下一位执教者详细记录了各位参研者的意见,集大家的智慧扬长避短,优化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第二次实践:基本能按第一次评课研讨的要求设计教学程序,课堂教学相较第一次有两点比较突出:(1)教学流程清晰明了,学生学习形式多样化,以小组合作形式探究比的基本性质;(2)教学重难点突出,注重形成化简比的方法,并让学生结合实例重复去讲,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但同时依然存在不足: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练,小组合作不到位,造成学习化简各种类型的比时花时过多,教学结构前紧后松,直接导接练习时间不够,练习量不足。

第三次实践:教学过程流畅,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突出开放性,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真实而具有实效。教者还注意把握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如在教学0.75:2时,有学生提出利用比与除法的关系也可以化简:

0.75:2=0.75÷2= = =3:8

教师在肯定这位学生的做法后追问:如果答案只写,对吗?马上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这时先要求同位讨论想法,再引导得出:写成 也是对的,但读的时候还是要读作3比8。教师再问:如果写成0.375呢?有位学生很快做出判断:不行,因为化简后的比还是一个比,不是比值,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不能写成小数的形式,教师有效的把握与引导使这节课的教学更加精彩。

【第三次实践:袁芬老师执教“比的基本性质”】

第五步:成果展示,经验交流。

经过同伴互助式的教研,三次课堂实践后,我们基本决定了本课的主要教学思路: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描述

一、复习

1、出示填空题:6 : 8 =()÷8 = 12÷()= = =

教师要求学生填空后说出根据。

2、小结,引出课题。

二、发现

1、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比的基本性质。

(1)教师引导学生用比与除法的关系,把复习时的练习改为:

6÷8 =(6×3)÷(8×3)=18÷24

6:8 =(6×3):(8×3)= 18:24

6:8 =(6÷2):(8÷2)= 3:4

6÷8 =(6÷2)÷(8÷2)=3÷4

(2)同位合作,观察讨论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3)小结概括:比的基本性质。

2、说一说怎样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发现比的基本性质。

3、找关键词。

4、让每个同学看着黑板的等式,说说怎样发现比的基本性质。

三、应用

1、通过思考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引出化简比。

2、独立尝试化简整数比——小结形成方法——整合练习。

3、同位合作化简分数比——小结形成方法——整合练习。

4、四人小组合作化简小数比——小结形成方法——整合练习。

四、巩固与提高

经过教研组的研究,这次课例是比较成熟的,因此决定由六年级林少暄老师以研讨课的形式进行最后一次实践,教研组召集了参与教研活动教师及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参与听课,课后立即召开评课研讨会。由胡伟成科组长主持,会议程序如下:

1、由执教者讲课后反思,包括设计意图、教学的得与失等。

2、针对执教者的反思进行分组研讨。为了使研讨气氛更浓,本次活动分低年级组、中年级组、高年级组及凤岗镇部分小学教导主任组。

3、各组代表会上发言。

4、主持人整合各组建议并小结本次教研活动的情况。

下面是各组代表及主持人的发言摘录:

黎柳冰(低年级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既要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又要学生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探索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但本节课在处理教材方面比较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一个“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放手让学生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也比较注意方法的小结,起了一个“导”的作用。

王巧嫦(中年级组):本节课教学思路很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在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用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段能让学生重复多说,老师比较注重数话结合,引导学生小结化简比的方法,教学效果很好,假如能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联系生活,例如利用本班的男女人数,写一个比让学生化简,可能会更好。

陈爱南(高年级组):这节课教学是一节优秀的课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环节紧凑,教学思路很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知识。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场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当很好的体现,老师能运用不同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这里我提出个人的建议:这节课可以进行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对比。

郭春绿(凤岗中心小学教导主任):我们的感觉是重点很突出,教学思路很明了,注重学习方法形式的多样性化(同桌合作、四人小组交流、个人独立思考等),学习气氛很浓。提出一些困惑:

1、化简比的方法可让学生从正反两面认识;

2、提供时间让学生质疑;

3、利用本节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胡伟成(活动主持人):我觉得这节课符合教研室所提倡的“真实、有效”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如大家所提到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教学环节紧凑,有效。

2、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重难点用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段能让学生重复多说。

3、加强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林老师比较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如出示题目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试做,再组内交流、发现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第六步:合理分工,整理材料

在短短的一个星期里,经过四次的课堂实践,以同伴互助的模式开展教研活动,形成了一节比较好的常态课例——比的基本性质。虽然第四次实践后的研讨会结束了,但我们的教研活动还没有结束,还要对本次活动的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形成一份教研的资源。教研组长根据六年级各位数学老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林少暄:综合课后研讨会的建议,整理出一份详细的教学设计;袁

芬:了解学生的学生情况,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角度撰写课后反思;莫艳霞、周棠标:依据本次教研的课例,撰写案例式论文。教研组还要求六年级的备课组长周棠标老师要在期末时收齐各人整理的材料上送,再录入本科组的教研资源库。

三.反思——真实有效

像这样的同伴互助式的教研模式,我们在不断实践,同时也在不断思考:怎样实施才能保证教研活动真正有效?我们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教师之间要有团结协助的精神;(2)教师的观念要转变,真正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在行动上要做到:认真听、认真评、认真做,在思想上要明确:教研是为了个人专业技能的提高,评课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针对课;(3)教研组长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在每次研讨中给执教者提出具体的、恰当的建议并教研活动的小结。

有位哲学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我各交换一个苹果,我们各人还是一个苹果,假如我们交流不同的想法,我们每人会有不同的思路。”的确,我们在同伴互助的教研活动中,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取其精华。这样的活动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真正实现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和资源共享;这样的活动能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去验证做得是否有效,所以它是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手段之一;这样的活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丰富了教研形式,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研效益,促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真实,更加有效!

第三篇:在“同伴互助”中成长----校本教研心得体会(定稿)

在“同伴互助”中成长----校本教研心得体会

从事教育时间并不久,在教学的每一时刻,我都铭记着,在教育这块阵地里,自己只不过还是一名学生而已。一学期的工作将近结束了,本人在这一学期里在“同伴互助”中学习了不少知识。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一、注重学习、开拓思路。

在“同伴互助”教研中,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注重学习。在同事的交流中互相学习。这一过程是与教学的实质等同的。关于教学,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意思是说,我们教学的实质是教会学生学习。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学习,而且要研究学习。这一学期同事们是在学习中教研,在教研中学习的。

1、读书——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

为了自己的教学教育尽快的提高,读书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所以我在本学期坚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如《给教师的建议》等,及时作好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多看权威性的教育类期刊杂志,了解更多著名教育专家、行家的观点,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这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2、勤于反思。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确。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录和积累教学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资料,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每教完一节课后,我都记下本课的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

3、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并且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培训,做好记录,以备以后更好的学习。同时珍惜每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在培训中务实、求真,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从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角度出发,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具有的能力和素养。

二、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助我茁壮成长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积极向同伴学习,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向同组教师学习,不耻下问.并积极参加每周的教研,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把握组内开展的研究课,交流课的机会相通组教师学习.在开学初,尽量积极准备精品课 ,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一学期来,我怀揣感恩的心,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研的分量,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教学研究,特别是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主要方式的校本教研,这片绿色的土地上,我们播种一个问题,收获一个结论,播种一个反思,收获一个经验。而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因此在结论经验的累积中不断地化陈腐为创新,化平淡为神奇,化理想为现实,以至成为生命发展的点金术!

第四篇:同伴互助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同伴互助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阜阳市红旗中学

吴万伦

【内容提要】同伴互助教学是校本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得出几点体会:内容要得当、条件要成熟、计划要周密、过程要严谨、目标要明确。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同伴互助

体会

作为省级实验校的阜阳市红旗中学从2002年7月开始已在探索中走过了近3个年头。我校全体教师深感肩上的重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始终坚持以现代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投入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行列中。三年来,教师们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本文就同伴互助教学法在新课改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的体会。

一、同伴互助课堂教学的内涵

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之一是加强校本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学研究的三个核心,它们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其中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是校本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在一个教师群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校本教学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还要自我开放,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作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有交流、协作和帮助,其中协作是指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第一要发挥每个教师自己的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第二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贡献每个教师的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

二、同伴互助课堂教学的案例

1、课前准备

八年级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要求是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出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科学探究是七个要素侧重于其中一个“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教学任务是同学在100米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为了进行教学,需要选择场地,分段画线,将此任务课前布置给学生,并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制定出计划:①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选场地画线的工作。②由物理课代表进行分组分工(四大组)。每组由组长负责分工;运动员、各站点(10米一个站点)计时员和记录员、发令员。循环交换进行,使每个人都能当一次运动员,计时员,发令员和记录员。③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制定出(比赛)秩序表。④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设计每人每段路程、时间和速度的记录表格。本次同伴互助课便组织完毕。

2、课堂实施

上课铃响后,体育班长在操场整好队,并向老师报告后入队。体育老师宣布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100米短跑比赛”。物理老师安排这节课我们研究同学在100米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从整队到比赛开始不超过两分钟)于是各人按分工开始工作。运动员作短暂热身;计时员、记录员和发令员作好准备工作,运动员生龙活虎,计时员沉着稳健,记录员思维敏捷,发令员机智果断。十几分钟后比赛结束。体育班长又重新整好队伍。体育老师作了简短总结。

物理老师提问,你们测出了每一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各段的路程和时间了吗?学生回答:任务完成。老师再问:请你们算出每一位同学在各段的速度,比较速度的变化,看能发现什么问题和规律。

学生开始活跃起来,拿出稿纸、笔、计算器进行运算,并热烈的讨论起来。有人边讨论,边记录。(几分钟后,同学们又平静下来。)

之后各组代表宣读本小组讨论的结果,①同一位同学,在开始时速度大,然后又变小,最后速度保持一个较小的速度值;②同一位同学在跑的过程中,都有某一段速度值较大——速度峰值;③不同的同学某一段速度最大值不同;④不同的同学最后一段速度值不同;⑤同一位同学最后一段速度大小与某段速度峰值有关;⑥不同的同学速度峰值达到的先后不相同;⑦不同的同学总成绩与达到速度峰值的先后有关。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3、课堂小结

物理老师总结:同学们:在这节课学习中,大家的合作精神较强,自主学习积极,能够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学会了用尺和秒表测速度的方法,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学会了收集信息的基本方法,希望同学们发扬下去,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下课。

4、课后反思

通过本次实验同学们有了如下收获:①使同学们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②学会了通过实验收集信息的基本方法;③尝试了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数据表格的方法;④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⑤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⑥加深了学生对科学概念与原理的理解;⑦实现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目标;⑧找到了在体育比赛中如何提高成绩的方法。

本堂课,老师的语言不多,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一节课时间既完成了物理课的教学任务,又学习了体育课百米比赛所需的知识。如果老师讲实验、讲结果,学生记实验,记结论,也很容易获得新知识,检测也能取得好成绩,但不能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这就与新课改思想相违背。

三、同伴互助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1、内容要得当

实施同伴互助教学,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内容,被选内容应具备所需互助的知识,这些互助知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确实用到,且必不可少。而物理教师虽能解决,且可以解决,但这些知识出自专业老师,学生既感到新颖,兴趣浓厚,又感到准确,可靠性高,教学效果最佳。这样的内容可以选为同伴互助课堂教学。如“乐音的三大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一节的教学,由音乐老师进行同伴互助,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知识,又能很快地促进规律的形成,很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再如“探究速度的变化”一节教学,由体育老师进行同伴互助,既能客观地反映了运动的快慢及速度的变化,又能如实地进行测量和深入地研究。不是每堂课,每节内容都能实施同伴互助课堂教学。如“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牛顿第一定律”、“欧姆定律”等这些内容,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就不适宜采用同伴互助课堂教学。

2、条件要成熟

实施同伴互助课堂教学需成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是指要有专业老师来进行互助教学,起到互助的作用,而不是随意两个或三个老师的合作,这样会把教学搞糟糕。主观条件是指学生因两个或两个以上老师共同上课,在老师进行角色变换时,学生应能够适应这种课堂环境,对学生来说,不能被这种形式所迷惑,产生思维上的混乱。所以在进行同 3 伴互助课堂教学时,师生的这种条件要成熟。

3、计划要周密

同伴互助课堂教学有别于一般的课堂教学,但也与一般的课堂教学有相似之处。教学要有周密的计划和预先的准备,老师既要做到心中有数,又要使学生思想有准备。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时要妥善处理,再者由于是两位老师共同上课,在问题的处理上增加了难度,处理时策略性要强。因此在组织过程中,计划要周密。

4、过程要严谨

在实施同伴互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角色不断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学习,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在同伴互助的课堂教学中切忌出现学生像看演出一样,欣赏老师的表演,比较两个老师的好与差,优与劣,产生误导作用。应使学生感受到是两位老师共同指导学习,应更加努力,更加主动。两位老师的执教也要有主次之分,不能等同起来,更不能本末倒置,要体现谁助谁,因此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要适时、有度,把握好分寸,执教要严谨。

5、目标要明确

在教学中,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课时都有重点、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学的关键。同样,在同伴互助的课堂教学中,仍然要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在这一点上与一般课堂教学相比难度要大得多,因为课堂情况复杂,主讲教师教学内容中有重点难点部分,辅助教师讲述的内容同样也有这个区别。因此无论是主讲还是助讲,都要注意重点与难点的解决与处理。通过同伴互助课堂教学,学生学会评价,明确学到了哪些知识与技能,经历了怎样的学习过程,运用了什么科学方法,经过进一步感悟和体验,真正学会实践、学会反思、学会发展自我。

第五篇:在攀登中共同成长

在攀登中共同成长

─ 在项目中期总结会上的经验介绍

桂林市叠彩区教研室 徐敏

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我是桂林市叠彩区英语教研员徐敏,非常感谢北师大项目组给我这个机会向各位专家、老师汇报我区开展攀登英语的情况。回想这一年我区开展攀登英语的心路历程,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惑”、“思”、“做”、“获”。

首先讲讲我们的“惑”。

叠彩区共有9所小学,2010年9月我区有6所学校校长和教研室人员参加“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项目培训,其中5所城市小学,1所农村小学,培训第一天,大家就炸开了锅,“攀登英语”课程是为农村学生设计的,我们的学生都是城市的孩子,适合他们吗?非英语老师真能上英语课吗?一个看似简单的英语课程真能够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吗? 11月份,教材到达了实验学校,这次轮到老师们炸开了锅,这样的教学环节怎么上啊?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感兴趣吗?学期结束该怎么评价?一个单元上五个课时时间太长了吧?有这么多时间上吗?„„

就这样,我区的攀登英语实验在质疑声中开始了。

引发我深入思考攀登英语是在12月份,北师大项目组组织实验学校校长和老师到北京参观学习,这次学习带给我很多思考。宣师附小两节攀登英语课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攀登英语的魅力,尤其是宣师附小语文教师赵君的事例和北京市朝阳区英语教研员苏朝辉老师作的精彩介绍给我很大的震撼。让我对攀登英语实验既兴奋又好奇!是什么让赵君老师由一个小学英语教学的门外汉成为攀登英语骨干教师?又是什么让学生参加攀登英语实验后成绩有大幅度提高?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校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在攀登英语实验中取得长足的发展。由此,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攀登英语在我区顺利有效地开展。

经过了一年的实践,有一些体会和感想,我想作为教研员应该扮演好以下几个角色:

一、“后勤部长”

项目伊始,区教育局下文对攀登英语实验推进工作进行了师资、课时、设备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攀登英语的顺利开展。桂林市是从一年级开设英语课,每周每班三节常规英语课,无法每周再拿出五节课上攀登英语,经与项目组沟通,每周每班上两节攀登英语课,同时要求学校为攀登英语实验班配备电视机和DVD,虽然攀登英语允许非英语教师担任实验教师,为了保证实验质量,我们要求各校选派优秀的英语教师担任实验教师,第一批进入实验的8名英语教师有3名是叠彩区“优师强校”工程骨干学员,3名青年学员。

虽然统一了要求,但是实验前期有些学校还不够重视,出现了课时没有安排够;一周只安排一节攀登课;课时长度不够,只有30分钟;设备没有及时到位等情况。了解到这些客观情况后,我想,如何取得学校校长对实验项目的支持是解决这些问题有效途径,因此,我积极和校长沟通,以期达成共识,让校长了解攀登英语实验对解决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作用,要将攀登英语在教学中的地位重新定位,它即不是兴趣班,也不是特长班,它应该是与常规英语教学同等重要,校长的工作做通了,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学习委员

实验初期我们对于攀登英语的理念理解比较肤浅,对于攀登英语的具体操作方法掌握不到位,例如有教师问小组表演前学生介绍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全体学生都知道她的名字了,每次这样介绍不是很浪费时间吗?当时这样的问题我也无法解答,我能做的就是当好学习委员,与大家一起学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深入研读《指南》,交流分享。与实验教师一起学习项目组下发的各种材料,特别是研读《教师指南》和《攀登英语学习实验实施指南》,深入理解攀登英语学习实验的核心理念。要求老师不只是把它当作学习材料,更要把它当成工具书,不是“看一看”,而是“经常看”、“经常论”,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指南》中找到解决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家对于攀登英语的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攀登英语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想法。就如对于小组表演前学生介绍自己姓名老师们有了自己的理解:一是能够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养成习惯;二是能够促进学生大胆自信的品质;三是提醒其他学生集中注意力;四是通过介绍名字转化到介绍别的事物,能够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

下面再通过一个案例谈谈我对攀登英语的理解吧!前段时间,一位老师和我争论,她说:“你们都说攀登英语好,我就不觉得它好,你看攀登英语的学习安排,花费太多的时间了,既有课堂学习活动,还有晨间学习活动、专题学习活动,在家还有预学习活动和家庭学习活动,学生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学习英语上,很多孩子现在连母语都没有学好,花这么多时间学英语,你说是不是喧宾夺主?我对她说:“那是你对攀登英语的了解还很肤浅。攀登英语实验项目中英语学习只是实验的初级目标,终极目标是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家长各方面的发展。我们常说小学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但是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学习活动、晨读、午读不正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吗?三大原则、两大活动是依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设计的,老师科学运用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得到发展,这不就是教师的发展吗?家长也在学生学习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攀登英语强调家长参与,利用家庭学习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创设家庭学习氛围,密切亲子关系。这些理念和做法不只是英语需要的,其他学科也可以借鉴,演变成为“攀登语文”、“攀登数学”„„ 2.向专家请教。

一是向北师大专家请教。虽然我们加大了自学研修的力度,但还是有一些具体问题是《指南》中无法找到答案的,我们抓住项目组专家到我区实地指导的机会请教,很多对于攀登英语的模糊概念是在向专家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清晰的。例如实验初期老师们在活动时分了很多小组,每个小组都进行评价,评价相时间对比较多,占用了其他环节的时间,项目组专家到我区实地指导时发现了这个问题,指出分组可以大组套小组,节省评价时间,而且评价次数也不宜过多,每节课每组获得的奖励不超过8-15个。北师大项目组专家扎实而细致的指导点拨,使老师们的攀登英语教学思路逐渐清晰。

二是向本地专家请教。北师大项目组专家的实地指导毕竟次数有限,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更多地求助于本地的专家——市教科所小学英语教研员白捷老师。我们与白老师保持紧密联系,邀请白老师指导我区的攀登英语教学工作,白老师也非常关注攀登英语教学,每到实验学校必定进入攀登英语课堂指导教学。在白老师的指导下,实验老师面向大桂林十二县五城区英语教师展示了两节攀登英语课,教师们反响热烈,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听课的老师甚至询问白老师“我们区什么时候也开设攀登英语”?

3.强化反思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叶澜教授的一句名言相信大家都熟悉:“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不同于常规课的反思,我们要求攀登英语的反思要涉及到攀登英语实验的各个方面,不仅课堂教学要反思,课外活动要反思,学期结束后还要进行阶段性反思总结。这样的反思促使实验老师记录下自己在攀登英语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例如上学期希望小学段广洁老师在拍摄“攀登英语录像课”时,第一次上完后反思,段老师认为自己对时间的把握没有到位,如歌曲童谣需要10-15分钟,可是实际用了18分钟,主动要求重拍;第二次上完课反思的时候,发现对个别弱势学生的关注不够,又要求重拍,就这样段老师拍了三次。

再如攀登英语学期末展示活动结束后,芦笛小学王冰老师反思认为活动虽然别出心裁地采用两个班PK的形式开展,但是准备得不够充分,所以整个活动显得有些仓促,亲子活动可以更丰富些,这样可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参与进来,共同体验攀登的快乐。拱极小学刘湘老师在期末工作总结是这么反思小组展示安排:

为了在课堂上让每个小组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各个环节中我都让每个大组中的一个小组进行展示,这样费时较多,以至于有些环节仓促结束,但还不能保证13个小组都有展示的机会。《实施指南》中指出:每个小组都依次上台表演,这样不仅耽误时间也可能会导致学生根本不注意仔细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建议:每个学习环节不一定在一堂课上让所有的小组都来展示,可以采取小组轮流展示的方法,但尽量在一节课中每个小组都有展示的机会,一周之内每个小组在每个学习环节也至少有一次展示的机会,能监控检查每个小组对每部分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那么今后我不会再每个学习环节让所有的小组进行展示,而是轮流展示,当不能保证所有的小组依次展示时我可以让两、三个小组同时展示。

通过这样全方位的反思总结,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4.利用师徒结对形式进行培训。本学期我区的实验教师由原来的8名增加到18名,而且大多是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对于攀登英语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我为每位新加入实验的教师配备了师傅,就是第一期加入的8名实验教师,利用专题研讨、现场上课等形式让她们为新老师介绍攀登英语的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环节、评价方法等,为新老师答疑解惑,通过培训使徒弟在短时间内胜任攀登英语的教学工作,同时师傅也在担任培训者的过程中对攀登英语的理解更加透彻。

5.以攀登英语为切入点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实验教师科研能力。攀登英语实验走入正轨后,如何让攀登英语实验得到良好持续的发展?那就是开展课题研究。第一批开展实验的教师大多是叠彩区“优师强校”工程的成员,她们本身也有课题研究的任务,我建议以攀登英语为切入点开展课题研究,但是老师们以前都是课题的参与者,很少独立承担课题,对于课题的研究有畏难心理,不知道如何确定研究主题。一次在与广西师大专家的交流中,我得到启发,在找不到研究方向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些教学叙事、随笔、小论文等,找到自己最感兴趣或最困惑的问题,然后再确定研究方向,于是写教学叙事、随笔、小论文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实验教师的暑期作业。老师们的关注点各不相同,拱极小学刘湘老师谈的是攀登英语理念与TIP培训理念(Total Immersion Program)的异曲同工之妙;胜利小学黄琳老师写了攀登英语的评价带给学生的积极变化;芦笛小学王冰老师说的则是她在攀登英语中的成长„„老师在反思感悟中逐渐理清思路,找到研究方向。

目前,进入正式研究阶段的课题有《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运用英语口语的习惯》和《利用攀登英语,创设英语特色班级文化》。

三、组织委员 1.把攀登英语纳入常规教研工作,将攀登英语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做到“三定”,即定时、定人、定主题,保证教研活动的质量。定时就是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攀登英语教研活动,做到教研活动常规化。

定人就是规定参加活动人员由攀登英语实验教师扩大到全体英语教师,促进攀登英语教学理念向常规英语教学辐射。现在老师们有意识地将攀登英语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运用到常规英语课。

我们开展了常规英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实验教师莫桂珍将攀登英语中的评价方式、小组合作、动静结合的理念运用等到六年级英语课堂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非实验教师卫红英老师参加南宁“绿城之秋”教学观摩活动展示课中也运用了很多攀登英语的理念。

定主题就是建立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模式,采用攀登英语独特的教研模式开展研讨,“一个都不能少”在组织形式上让每一个老师参与进来;“1+1+1”给了每一位老师均等的机会;“不重复别人的观点”则调动每一位老师的思维,让每一位老师都有收获。

暑期培训中得到北师大项目组老师的启发,在此基础上我将教研活动延伸到网络,培训中项目组老师将大家的发言当场记录下来,作为后续研讨资料。这么好的形式为什么不用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我把老师们的讨论发言及时记录整理,大家评选出最有价值的建议和最想解决的问题和最佳评课团队,我们在网络上继续深入研讨,作为教研活动的延伸。老师们的教研热情与日俱增,教研氛围越来越浓厚,大大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2.组织攀登英语专题学习活动。攀登英语除了课堂教学还有许多专题学习活动,如攀登英语中期展示、学期展示、英语乐园等活动。这些活动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活动组织能力和丰富的组织经验,这些是英语老师比较欠缺的。当听说每个学校都要组织学期末展示的时候有些老师建议第一次是不是先由一个学校做试点,明年再全部铺开。我的答复是:“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攀登英语的原则,这次活动也不例外,一所学校都不能少,第一次组织策划没有经验没关系,重在参与,不在结果,我们边做边学。”话虽这么说,我还是想把活动办得像模像样。首先,我组织老师们学习《教师指南》中对期末展示的说明及要求,大家根据说明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本校的攀登英语学期末展示方案,老师们制订的方案的各具特色,有些学校以亲子活动为主题的方案,有些学校开展两个实验班PK竞赛,另一些学校将展示与六一儿童节活动结合在一起。方案出台后,我再次组织老师们交流分享各自的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并且要求所有的实验教师都要观摩其他学校的展示活动,展示全部结束后组织教师们对活动进行反思,为下一次的展示活动积累经验。

令人欣慰的是,展示活动的效果非常好,一位学生的妈妈在参与展示活动后说:“参加了这个活动之后,我才知道现在的孩子真幸福,用三个词可以概括,一是兴趣,二是平等,三是自信。”这也正是攀登英语的理念。

四、宣传委员

攀登英语先进的教学理念不只适用于英语,也适用于其他学科,虽然课题组成员也包括校级领导和其他学科教师,但是他们对攀登英语关注得不多,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作用,如何让这些老师也能感受到攀登英语的新理念,积极地为实验发挥自己的力量?我的办法是,利用一切机会向他们宣传攀登英语,邀请学校领导,尤其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我一起共听攀登英语课。记得有一次邀请一位副校长听课。她充满歉意地告诉我因为开会只能听15分钟,在听课过程中她的表情从惊奇到兴奋再到激动,“这个评价方式太好了,我们其他学科也可以用,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怎么训练得这么好?我要让其他学科的老师来听攀登英语课!”„„甚至忘记了还有会议。

现在,其他学科老师也对攀登英语有了一定了解,感兴趣于攀登英语中独特的评价方式,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将攀登中的评价方式运用到自己学科教学当中。

下面说说我们的收获,在北师大项目组和市教育局领导支持和指导下,我区攀登英语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变得大胆、自信、敢于展示,对英语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些的变化在农村学生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上周我听了一节农村学校的攀登英语课,他们本学期刚加入实验,学习也不过两个月,我看到学生声情并茂的表演《Good morning!》时脸上洋溢的不只是自信、快乐,更是享受!享受英语!

2.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整体的提升,上学期期末口语检测中反映出攀登英语实验班的孩子各方面能力要强于普通班。以质量分析为例:看图描述环节中在攀登实验班的孩子们能将攀登英语所学的知识很好的融入进新标准英语考试中,如在介绍家庭成员时,有的孩子会想到介绍:My mother likes „/ My brother is playing football„而在动物的介绍过程中,有的孩子还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What’s that? Is it a rabbit? No, it’s fat.It’s a panda.学生思维相当活跃。看图读单词环节中普通班考核全对率为60-70%,而攀登英语实验班级全对率则达到80%。

3.老师们的热情被点燃。攀登英语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教师们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新颖的授课形式、课堂上孩子们涨红的小脸、高高举起的双手、家长们赞许的目光,点燃了实验教师的工作激情,攀登英语的魅力吸引了更多的老师加入到攀登英语的队伍中,由当初的要我参加实验变成现在的我要参加实验。

在攀登英语的平台上,年轻老师迅速成长起来,教学水平普遍提高,进而促进了我区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4.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关心重视孩子的学习,更关注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们的表现,让家长欣喜,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5.教研形式发生了转变。通过参加攀登英语的教研活动,以“1+1+1”教研形式为基础,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研形式---找出问题,确定研讨主题→分析学习,激活教师思维→ 课例研究,检验学习成果→ 课后反思,“1+1+1” 评课方式(1个优点、1个不足、1个建议或困惑)→ 交流分享,全员共同发展(一个都不能少)” →活动延伸,网络后续研讨。

在说完攀登英语实验项目所带来的收获后,我给大家所作的汇报也即将结束,但是在推广攀登英语教学之路上,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我们仅是刚刚起步,在各方面与北京等开展攀登英语实验较早的地区相比较而言,我们还存在差距,但是我坚信,在北师大项目组的悉心指导下,我们的项目会越做越好,攀登英语之路也会越走越宽阔!

下载让青年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共同成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青年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共同成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同伴互助共成长 携手共进谋发展(定稿)

    同伴互助共成长 携手共进谋发展 ——东升一小与汝阳一小手结对帮扶工作总结 为了响应教育局的号召,汝阳县实验小学于2014年12月同洛阳市涧西区东升一小结对帮扶。在此项工作......

    2013~2014年广西大学同伴互助成长团工作总结[精选五篇]

    2013——2014年度成长团宣传队工作总结 尊敬覃晓茜老师,亲爱的各位成长团成员好,很高兴在这里为大家作宣传队的工作总结。因为上学期我不在任,不了解上学期的工作内容,所以在这......

    在教学管理中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大全

    在教学管理中关注青年教师成长 ——第六中学开展青年教师“学讲练”三环节教学模式汇报课活动。 为了给青年教师搭建互相学习交流、探索有效教学的展示平台,激励青年教师教育......

    青年教师演讲稿:在感恩中成长

    青年教师演讲稿:在感恩中成长 青年教师演讲稿:在感恩中成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 我是王xx,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在感恩中成长。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的青年教师感......

    在学习中成长 青年教师汇报专题

    在学习中成长 时间过的真快,我来到****工作已经三年了,在一千多个日子里,让我感同身受的是来自每一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我的信任、关心、支持和帮助,我在****这个大家庭中慢慢成长,......

    青年教师演讲稿:在感恩中成长

    青年教师演讲稿:在感恩中成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 我是王xx,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在感恩中成长。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的青年教师感谢学校重视我们青年教师的发展,......

    如何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如何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一、 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不退修的老师,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潜移默化。孩子是影子,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要想孩子改......

    浅谈青年教师如何在有效备课中寻求成长

    浅谈青年教师如何在有效备课中寻求成长 吴江市实验小学 王艳 摘要:作为青年教师,面对如今多元而个性化的备课模式,如何使自己把握有效备课的策略并获取收益,更好地为有效甚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