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2011学年度曹东庄小学课改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曹东庄小学课改工作总结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广大教师的心田。面对课程改革,我们深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促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式、新任务是当务之急.所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紧承时代脉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强校的实践中,坚持把课程改革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在实施中摸索前进
1.营造参与支持课改实验的氛围
加强领导,充分认识课程改革重要性。为了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扎实进行,本学期学校继续把课改实验工作列为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成立了由校长主要负责,副校长主抓的课改领导小组,为一线实验教师“架桥铺路”。
其次,利用教师政治学习、教研活动宣传课改的重要性,不管是不是实验教师都要关注课改,了解课改。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光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期初我校一年级的“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把家长请进新课程课堂,让家长感受新课程、体验新课程。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等交流形式强化家长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向家长宣讲课改实验工作的重要意义,拓展了家长对学校课改等多项工作的了解渠道。并利用校刊《课改简讯》,鼓励教师踊跃投稿,总结和推广各自的教学经验,反思和探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给教师们创造一个教学论坛的平台,让全校师生家长都参与到课改活动中来,共同营造课改实验的氛围。通过以上举措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家长参与机制,赢得家长对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2.研究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
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方案是完成课改工作的有利保证,能克服工作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自2007年,我们就制定了课改工作实施方案,学期初制定课改工作计划,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成立教研机构,各机构成立教研组,每个教研组也围绕课改相应的制定出本校的活动计划,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了个人的学科实验计划、学习计划等,使实验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二、在学习中理解提高
正像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那样,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对于所有人,尤其是参加科学研究实验的教师,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教师是
课改的主力军,只有学习,才能转变固有的陈旧的观念,而观念恰恰决定教师的行为。所以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所在。
1.“实”抓教师培训
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1)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A通过“传、帮、带”以及骨干教师的指导培养、教研、集体备课活动、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B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C学习、培训、科研多投入,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有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为了适应课课改的需要,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更多的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大大开阔了课改人员的视野。走出去,取他山之石;引进来,为我所用。同时对外派学习人员加强组织规范管理,写好学习笔记,回来后,向全体教师汇报学习心得,并上引路课,疏导示范,以点带面,对课改工作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2、“长”抓理论学习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所以教师素质的高低,特别是他们对新一轮课程改革认识是否到位,理解是否深透,操作是否娴熟,就成了我校课改成败的关键,因此,加强对实验教师理论的学习和指导,是搞好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除了积极认真参加市、区举办的课改培训外,我校还要求各教研组定时间集体学习新课改的相关理论,并做到保证学习的数量、质量、时间。此外还要求教师进行加强自学。每个月教师的自学笔记不少于4篇,并写出相关的学习体会或论文。
思想观念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指南。所以,观念的更新是本次培训的重要任务。我校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力争使教师在观念转变上做到以两个突破:
1、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以人为本”的本质精神是新时代教育的人文精神,它以鼓励人自主发展为宗旨,以教育、爱为核心,以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为指南。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把握和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中,要以人为本。
(二)在把握和处理师生关系中,要以生为本。
(三)在把握和处理与社会、教育之外的关系中,要以教师为本。而“以人为本”要求我们的教师要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它是理念和行为的高度统一。
2、要以德治教。就是要求教师把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渗透并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通过一个“德”字来统率和促进教育的发展。道德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一是向上的精神;二是学习精神; 三是创业的激情;四是社会的责任感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通过课改实验,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的观念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堂上听不到教师的训斥声,只有一句句中春风化雨般亲切的鼓励声“你真棒!”、“真勇敢”、“你真可爱”、“你提的问题真有意思”等,孩子们成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他们可以离座自由交流,尽情的表演,游戏中学知识,玩中悟道理。那其乐融融的场面,让人留连忘返。的确新课程改革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自由地展示自我的空间,也给实验教师提供了创造的机会。
3、“狠”抓教学制度
对学校教学制度的管理绝不能手软,要形成制度。因为整个教师群体中人的素质总有差别,自觉性当然有差异。我校将教学与量化考核挂钩,更好地以学定教,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1)把好教学设计关,发挥创造性。
课改实验表明,今天的教学设计和以往的备课是不同的。首先从着眼点来看,以往备课,教师关注的是“课”,忽略的是“人”。教师为如何“讲”做准备。而教学设计则不同,它关注的是“学”的研究,探究的是“以学定教”的问题。这是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其次,从发挥教师作用看,以往备课教师是在执行贯彻教学大纲,教师研究如何去原封不动传授好教材的知识。这样,教师无异成了知识的二传手,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教师个人的教学创造性。教学个性无法得到发挥。而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 开发者。教师要把自己摆进去,把学生摆进去,进行创造性教学。
(2)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
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使教学方式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每个年级分设语文、数学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以年段为单位分设立网络教研组,扎扎实实地开展“中心校推动、基层校联动、教师互动”的教研组教研活动。形成教研网络,有力地推动了课改工作的开展。
备课组还在每个新学期伊始就制定备课组活动计划,部署好一学期的分工备课计划,让各位教师提前搜集资料撰写教案。集体备课活动时大家共同评改、修改、完善,各位执教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对教案进行再处理。这样,既减轻负担,又集思广益,提高效益。各基层校和各年段教研组均能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恰当地安排好活动地点、时间和方式,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主题集中,任务明确,措施扎实,责任落实,效果实在。
(3)把好课堂教学关,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摒弃教师“一言堂”,单纯传授知识的做法,注重层次性,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重情趣、重参与、重感悟、重合作、重实践、重创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权力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参与的机会增多了,主动探索的兴趣浓郁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创新精神扣实践能力却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工作中,我们要求教师既重视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又要求教师写好课后回顾、实验日记、教学随笔,把教学经验或感悟积累起来,整理出来,形成理性的东西,进而指导下一步工作,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收到良好效果。
4、重视效果的反馈
培训学习的效果应该从教师的身上体现出来,培训学习以后,我们通过写体会、开座谈会、学期末要求教师写学科实验总结、小测验等形式来掌握实际的效果,了解老师们的理论水平。
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全体教师对课程改革由陌生走向熟悉,对课程改革的目标,意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等有了明确的认识,理解了新课程实话过程中教师角色的定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评价改革等,这些都为课改实验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证。
三、在实践中感悟领会
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自实践经验,也唯有实践能将理念转化为教育价值。要真正领悟课程改革的真谛,将课改实验推广工作完成好,必须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将课改实践融入到教学工作之中去,尤其是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是最现实可行的做法。
1、兴教科研之风
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由“教书匠”形象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它要求教师要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及社会上发生的与教育有关的事情保持专业的敏感性。有意识地从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使自己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研讨课开路
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来表现,教育观念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的墨迹中进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转变,是检验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是否转变的尺子。究竞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到底怎样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怎样才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占主导„„这些问题只有在上课中才能暴露出来,只有在研讨中才能真正领悟、相互提高。对此,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周都必须安排一节专门的研讨课,大家集中听课,课后在热烈的气氛中讲课者介绍设计思路及实际达到的效果,听课者畅所欲言,或吐露中听课的感受,或肯定教学效果,或提出质量问题,或介绍个人设想,并请专家评点。这一做法的开展,不论是上课者、听课者还是评课者,对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有了不同层次的认识,为所有教师上好课提供了借鉴。
3、达标课普及
在典型研讨课的基础上,人人上达标课,是检查教师能否将学习领悟的新课改精神在实践中应用的手段,是使学校整体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让课堂教学全面开花的一种必备形式。我校将听达标课的人员定为全校所有教师,涉及全部学科,重点放在参加课改的实验教师。要达到的标准定为三项:一是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做民主式教师,创民主式课堂”;二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占主导;三是针对教师课堂评价的水平不高、习惯不好的现状要求教师评价语言要全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客观、丰富、有激励作用。采用的形式是教师自行备课,同年组(或同科)教师相互听课,听后互相评课。如果不达预期效果的,教研组重新共同备课,上课,直到达标为止。此活动教师参与面达到100%,教师们感到通过达标课,对上课明朗了许多,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
四、在总结中巩固提升
总结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环节,只有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做法,分析工作的得失,才能使自己不断增强信心,使做法形成经验,进而使经验理论化。同时避免过失的重复发生,使课改不断走上科学化的轨道。
1、加强档案建设
我校的档案建设分校级、教研组二级管理。管理中做到专人负责,定期归档,力求做到内容齐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
2、鼓励教师勤动笔
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因此我校鼓励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克服自身惰性,经常撰写心得、体会,整理教学设计、教学方案、个案分析等。鼓励教师大胆投稿。如今,许多参与课改的实验教师形成了勤于总结的习惯,也有部分教师的文章在各类论文评选中获奖。这样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了自信心,参与课改的热情更浓厚
了。
3、一点体会
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其中观念的更新是首要任务。教育观念的更新既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首要条件,又是课程改革的一项目标。一线的教师由于工作繁忙,琐事较多,因此学习不足,长期受应试的束缚,观念比较陈旧。要顺利推行课改首先要使教师明确新观念,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其次要引导教师将新观念转化为行动,在行动中消化观念,用观念指挥教学行为。另外要提高教师素质,应努力抓好继续教育工程和校本培训工作。
4、努力方向
就学校内部来讲,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最大阻力来自落后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如果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怎么可能让教师产生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呢?因此这个责任应该在学校,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今后,我们要在重建与新课程理念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师评价制度方面下功夫,不断探索,力求早日拿出好的方案,给教师的观念转变提供前提,以公正全面的评价指引教师行为,激发他们的斗志。
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时机,我校决心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在开辟成功课改之路的同时,深化学校内部改革,造就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体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让素质教育之花常开不谢。
“已有的已是过去,欲求的远在征程”,课改之路漫漫其不多远,让我们紧密配合,扬长避短,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一起朝着课改明天的辉煌阔步前进!
曹东庄小学
2011.6 6
第二篇:2007----2008学曹东庄小学课改工作计划
2007----2008学曹东庄小学课改工作计划
本学年,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教科研,探索教育规律,总结新鲜经验,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继续推动国家新的课程改革试验、推动教育事业为前提,以教研室统一计划为指南,教学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模式,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抓住契机,全面提升美术、写字教师专业水平
我校有着一批有着比较扎实的艺术功底的学科带头人队伍,也希望广大中青年教师像这些老师看齐,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博闻强识,作一名能深深打动学生心灵的好老师。
二、加强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注重了学法的改革,以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改之初,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活动而忽视了活动的实效性,或注重了活动的广度而忽视了活动的深度。教师注意学习,有新的教学理念,但需加强转化成教学行为的研究实践,把握教学规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新时代要求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逐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与理论水平。
2.培养个人全方位能力素养:教育教学基本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教育观察实验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自身的质量意识:不断搜寻外部信息,把握现代化教学发展方向,提高理论层次。鼓励“四自”活动,即——“自选内容”,“自己请人听课或送课”,“自看录像”,“自己评课”。
4.培养自身的服务意识:重师德,讲奉献,为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共同参与教育教学辅导,促进老师们的思维,使我校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更上层楼。
5.培养自身的目标意识:每一名教师每学期上出一节好课,写出一片高质量的论文,力争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三、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完善美术学科课程课改工作;
1.网络资源:
充分利用教研室网络资源,继续完善网络建设,将教研活动、教材分析、教师风采、以及教师们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最新最快的方式展现在老师们面前,促进每一位老师更新一步的教学思索。
2.课题研究:
目前,我校主要有计算机、个性化教学、课程资源、学习方式的研究等五个美术课题。新学年,将建立课题组长负责、业务档案管理制度,以利课题工作高效、科学地展开。
3.勤于探索,善于总结: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校的美术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冀教版教材示范课的拍摄,更有大量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总结、凝练了二十余万字的课改案例。在新学期中,在继续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固化成果,展示成果、交流成果。
曹东庄小学
2007.9
第三篇:曹东庄小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
曹东庄小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近三年,在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中,我校进一步明确了科技教育的目标,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快乐的学习者和成功的体验者。在教育教学中组织开展适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特点的科技活动,并把科技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提高素质。现将三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学校专门成立了科技活动领导小组,以校长、副主任、科技辅导员为学校科技领导小组成员,并建立起一支素质精良的科技辅导员队伍,形成了学校科技工作管理组织网络,制订出一套学校的科技活动方案,使每一次的活动都能取得应有的实效。
二、措施具体科学,活动实现普及。
(一)创设校内环境、打造实践平台我校在借鉴过去科技活动的经验基础上对一些活动的设置和安排做了改进和完善,将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内容放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上,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创新实践的机会。开展好学校科技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每年的十一月,都是学校固定的科技教育月。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科学普及活动,积极鼓励全校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在这全校性的科技活动中充分体验学习、创造、动手、动脑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技术的兴趣、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科技精神,全面提高全校学生的科学素养。普及好科学常识,将活动渗透到其他专题教育活动中。在学校开展德育节活动中,我校也把科技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还能结合环保节日,开展科技专题教育活动,在读书节活动中,也积极开展科普讲座、写科普征文等活动;在学校的艺术节活动中,科技绘画已经成为活动的主要项目之一。开展好少年宫活动,组建学校科技教育的生力军。学校少年宫科技探究活动组在校领导的指导下每周都开展富有成效的科技活动:网络查询、电子作品制作等,并有较为完整的科技很多计划好活动内容。少年宫科技探究组的科技活动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在科学的海洋里遨游,组内的科技小队员在各项科技活动中科技才能得以发挥。
(二)利用校外资源,拓展学校科技教育的平台。在学校开展一系列科技活动的同时,我校也注意利用校外的资源,积极搭建和利用校内外的科技教育平台,促进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好青少年基地的实践活动。这一系列的校外活动丰富了学校的科技教育内容,进一步提升了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了我校科技教育活动的持续性开展。
三、辛勤耕耘,收获科技成果。由于学校办学目标明确,并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科技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了师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我校师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有了明显提高,校园科技活动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显著提高。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在省、市、县、区各类科技比赛活动中频频获奖。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种挑战,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们相信,有上级领导的热切关心,有学校领导全力的支持,有一支乐于奉献的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努力拼搏,我们的学校科技教育工作肯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曹东庄小学
第四篇:2010----2011学曹东庄小学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总结
2010----2011学曹东庄小学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总结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教师而言是为了提高教育者的素质,调整教育者的教育行为,改进教育过程;对学生而言,不仅是鉴定学习成绩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为了充分挖掘学习潜力,为学生接受终生教育、实现终生学习打下基础。为贯彻落实《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计划》,进一步推动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发挥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一系列的评价。现将我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全组织
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把这项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并组建了以赵启如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各年级的组长为成员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并认真研究制定了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由过去注重甄别和选拔功能,逐渐转化为发挥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等有效功能,用客观地、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使评价的着力点最终放在提高教师教与学的质量上,放在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放在人的发展上的评价原则。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切实有效的实践。
二、明确目的,转变观念 1.明确“一个目的”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为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态度的端正,学习目的的明确,更是为了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以利于改进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树立“两个观点”
重要的是老师评价观的转变。一是重视平时的评价,改革一张试卷评价学生的考查方法,强调重视考察学生探究的过程;二是树立起“评价也是一种学习”的新观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地评价中进行师生情感互动,在评价中塑造、显示儿童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3.坚持“三个有利于”
评价的形式和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坚持“三个有利于”,摒弃单纯以
知识点的教学评价方式,代之以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各要素综合的素质评价。
三、建立机制、全面实施 1.坚持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多元:根据《课程标准》中关于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的要求,结合各年级学生特点,努力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新体系,使传统的被评价者——学生及其家长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以展。
(2)内容多元:学生评价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是对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在评价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水平。根据各年段学生年龄特点,在《学生素质手册》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的《学生阶段性操行评价表》,从学生思想品德、学习习惯、参加文体活动等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还设计了老师的话、家长的话、自我评议或小组评议等三个小栏目。②学生知识能力。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观察、思考、想象、动手、质疑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考查学生的知识素质。③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根据学生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和速度素质综合评价。④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对学生的性格品质、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和意志品质进行综合评价。⑤学生劳动技能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劳动知识技能、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的基本能力及劳动创造力进行综合评价。⑥学生特长素质发展水平。根据学生学习兴趣、课外活动兴趣、课外阅读兴趣及学生的才能优势、学科特长、艺术体育特长等进行综合评价。
(3)方法多元: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其中特别注重定性评价,因为,它是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激发其内驱力,促进学生在原
有水平上获得以展,实现个体价值。我们在“定性评价”中按《课程标准》要求主要采用成长记录借助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见证者。学生、家长、教师从这个袋子中,能发现教与学的不足,使用权教学双方都得到发展,真下为学生服务,为发展服务。
(4)标准多元:卷面成绩不能作为评价的惟一标准。我们实行评价标准多样化与层次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以展的不同需求,以适应今后的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对评价标准我们采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方式。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和起点。适合个性的发展,能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
2、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过程评价。
四、存在的问题
1.评价系统结构不够合理。目前,从形式上看,我们的评价退色
既有学生自评,又有学生群体中的互评,还有教师的评价;但从结构来看,我们的评价还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较为单向的、鉴定性的评价,即老师评价学生占主要的地位。在结构上比较简单、信息传递方向还较单一,不仅未形成信息反馈网络,而且也不可能充分调动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评价系统的功能未充分发挥。
系统的功能是由系统的结构决定的。由于目前学校评价系统的结构不尽合理,以及部分教师对教育评价的目的把握不牢,教育评价的整体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只是部分地发挥了评价的鉴定、选拔功能,而学校内部评价系统的主导功能即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今后,我们当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同时,努力摸索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最佳方法,为课改服务,为学生的素质提高,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曹东庄小学 2011.7
第五篇:东马村小学课改工作总结
东马村小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课改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县教育局、乡总校的领导下,坚持“主体多元、双向五环”教学模式,我校的课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实效,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 优化课改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为使学校课改工作真正做到领导有力、措施落实,真抓实干,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各成员的具体分工,各成员平时加强协商研究和对课改的领导和指导,及时跟踪、了解课改工作情况。
二、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我校紧紧围绕学习殷都区新课程理念,尝试新教法的目标,注重实效,注重方法,注重过程,积极引导教师采用“双向五环”教学模式,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2、通过学习《课程标准》,让教师懂得: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给受教育者适应实际,而是改造,创立新的实际,从而培养出有发明能力的人。重点是引导同学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3、引导教师挖掘课堂、课程、学生潜力,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探究性、参与式、互动式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为同学营造宽松、有效的学习环境,将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从而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
三、狠抓教学常规管理,重实效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提倡提前两天准备导学案,狠抓课后辅导,给学困生开小灶,引导他们正确生长。精心组织好每一堂课,引导教师积极挖掘教材潜力,重点是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保证有秩序、有实效、有效果,杜绝流于形式的课堂。其次,督促教师不断学习“双向五环”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只有理论作基石,才能更好的操作课堂。另一方面,引导教师认真总结教学反思,吸取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定期召开课改例会,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认真反思,将工作做得更完善。
四、实践活动,优化课堂教学
课改的主战场在课堂,学校把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作为重中之重,力求使课程的生命焕发于课堂,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
1、发挥教研组优势,加强集体备课
备课由服务于老师教向服务于学生学转变。集体备课时,由组内中心发言人说理念、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其他老师认真倾听,并在事先独立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出谋划策,提出改进意见,探讨其中的问题,并在上课尝试的基础上再集体讨论,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如此,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老师们的备课较前更体现课改的理念,更具有可行性,更利于老师优化课堂教学了。
2、发挥骨干力量,以点带面
骨干教师是学校课改实验工作的排头兵,为此学校千方百计为骨干教师提供更多学习途径。本学期,我校派出单小妹、杨彦玲、许淑杰、刘淑芳等教师到寨里小学参加“五能”教师献课观摩活动。同时葛旭影老师在本校进行了献课活动,由我校承办了一次总校组织的五能教师献课活动研讨会,通过听课、观摩、研讨等活动的学习使我校骨干教师真正深入新课程,成为课改实验工作的生力军。在此基础上,骨干教师学以致用,以点带面,引领其他老师深入理解体会新课程的理念,成效显著。
3、转变教与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好平时每一节课 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老师们注重上好平时每节课。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孤立、接受变为自主、合作、探究。老师们在课堂上注重创设民主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同时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学生不能一下子理解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互相合作帮助学。如此课堂较前更加富有生命活力。
五、校本培训,丰富多彩 学习是不竭的动力,构建学习化群体是课改推进之必须。为此我校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本培训。
⑴读书活动,竞赛提高
我校积极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人人读新课改理论书籍,人人撰写、交流心得体会,人人参与读书竞赛。
⑵外出观摩,切磋交流
老师们不仅向书本学,也积极向同行学,向兄弟学校的老师学.这学期,学校先后派出葛旭影、张新燕、单小妹老师到安新二小以及老河头小学参加了同课异构异校磨课活动,教师亲临课改现场,切磋课改体验,提升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六、存在的问题
1、少数教师,对新课改认识还比较肤浅,理解尚不透彻,对课改工作的有待进一步认识、实践、总结、提高。
2、新课改出现新旧观念的碰撞,使我们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和新困惑,如:如何更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如何既重视个性、人文性,又注重面向全体,重视科学性等等。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今后的课改实验中不断探索、不断梳理。
3、“五能”教师培养方面还需加大培养对象数量,力求培养方案更合乎实际,相关活动更加充实有效。
总之,课改之路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解决问题,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我们相信,只要以“主体多元教育思想”为中心,继续努力,我校课改工作定会长足、稳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东马村小学 2017年11月29日
2016--2017学第一学期
课 改 工 作 总 结
西
一
小
学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