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产学合作工作总结{}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产学合作工作总结(第一学年度)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根据优秀学院校企合作的有关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系积极探索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彻底改变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逐步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上来。
一年度以来在校企联合办学方面,我专业已与商丘万众电脑经营部、郑州众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联合办学协议。
一、圆满完成了校企工作计划。
基于“校企双赢”的教学计划,进行了教材与教法的尝试改革,得到了师生与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
人才资源是企业的 “第一资源”,技能型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力量。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培养是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期战略。
我们把学习、实训及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相结合,并把职业技能等级与技能津贴挂钩,在实训中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已经认识到,工学结合是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基本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模式的前提条件。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离不开职业教育,离不开职业院校,离不开校企合作。只有输出端的职业院校与输入端的企业紧密衔接,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受到企业欢迎;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让职业院校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岗位职务能力需求,使职业院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搞好课程开发,按照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对企业来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的内涵和影响力,有利于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到企业后缩短适应期;有利于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就业后能很快融入企业员工团队,增强团队力量。总之,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校企结合、产教结合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基本保障
一年来,我们先后与多家企业、培训机构签署了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协议。推动了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跟线实习、参观访谈、动手操作、专题研修、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践活动充分了解到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运营流程、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结合专业对口的实际动手训练,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丰富了学校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新体系,为学校教学、教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找到了方向。企业通过学校、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直接了解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学生能力素质,为企业直接选才开辟了窗口。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双方良性互动。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校企共同研究开发实习课程,针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技能、职业操守、敬业精神,开发出具有企业特色,以企业文化为龙头,以就业热身为主线的结合学校 “专业实习”课程,深受学校与学生的欢迎。
三、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工学结合创造重要条件
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必须有一流的双师素质队伍,一年来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双师型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安排教师带队和学生一起实习,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基地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为中心,建立完整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充分考虑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把专业培训与技能等级鉴定结合起来,保证受培教师足够的技能实训时间,实训中采用 “师带徒”的上机操作模式,切实提高了受培教师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许多在企业参加了培训的教师,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而且熟悉了解了企业,了解了企业岗位职务要求,解放了思想,转换了教学观念,积极投身学校专业教研、教改活动,成为教学改革的骨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产学合作工作总结(第二学年度)
在“校企合作办学”、“提高就业质量”的办学观念实践中,我们逐步认清职业学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互利双赢为原则,以技能成才为目标,以推荐就业为关键环节,通过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校企双方合作开展高技能教育,促进学生高技能就业,成为高技能人才。
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科、培训科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专家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
一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二是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在岗员工技能培训等;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六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选择优秀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强化学生实习教学。
学校将选择管理比较规范,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作为学校校外实习教学的合作伙伴,并成立实习小组,由学校确定组长负责上班和业余时间的学生管理,确保实习正常进行,同时请合作企业领导或专家听课,对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者是否对接进行评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另外学生实习之前,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要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费、安全等事项,实习期间万一发生事故,可依协议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
校企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特别是由企业安排其工程技术人员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努力缩短课堂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定向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产学合作工作总结(第三学年度)
第三年度,安排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合作企业进行了校外顶岗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熟悉了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过程。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项目开发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
人才资源是企业的 “第一资源”,技能型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力量。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培养是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期战略。
我们把学习、实训及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相结合,并把职业技能等级与技能津贴挂钩,在实训中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已经认识到,工学结合是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基本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模式的前提条件。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离不开职业教育,离不开职业院校,离不开校企合作。只有输出端的职业院校与输入端的企业紧密衔接,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受到企业欢迎;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让职业院校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岗位职务能力需求,使职业院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搞好课程开发,按照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对企业来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的内涵和影响力,有利于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到企业后缩短适应期;有利于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就业后能很快融入企业员工团队,增强团队力量。总之,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校企结合、产教结合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基本保障
一年来,我们先后与多家企业、培训机构签署了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协议。推动了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跟线实习、参观访谈、动手操作、专题研修、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践活动充分了解到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运营流程、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结合专业对口的实际动手训练,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丰富了学校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新体系,为学校教学、教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找到了方向。企业通过学校、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直接了解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学生能力素质,为企业直接选才开辟了窗口。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双方良性互动。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校企共同研究开发实习课程,针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技能、职业操守、敬业精神,开发出具有企业特色,以企业文化为龙头,以就业热身为主线的结合学校 “专业实习”课程,深受学校与学生的欢迎。
三、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工学结合创造重要条件
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必须有一流的双师素质队伍,一年来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双师型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安排教师带队和学生一起实习,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基地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为中心,建立完整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充分考虑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把专业培训与技能等级鉴定结合起来,保证受培教师足够的技能实训时间,实训中采用 “师带徒”的上机操作模式,切实提高了受培教师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
许多在企业参加了培训的教师,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而且熟悉了解了企业,了解了企业岗位职务要求,解放了思想,转换了教学观念,积极投身学校专业教研、教改活动,成为教学改革的骨干。
五、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政策导向和机制创新的思考
1.政策导向与制度安排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对于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已经成为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学校的共识,教育部有宏观的政策导向,并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模式,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以及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还几乎是零。目前,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主要靠学校自身寻找企业去磨合、摸索。由于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对不同地区之间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结合方式的分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多数西部地区缺乏能接受学校规模实习的大企业,即便有,也并非都有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如何使中小企业认识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当中来,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需要政策和制度引导。
2.理论创新 目前国内已广泛引进介绍了国际上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德国的 “双元制”模式,英国的 “三明治”合作教育模式,美国和日本的 “产学合作”模式以及韩国的 “订单培养”模式,但我们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中国教育实践,尤其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花大力气进行理论创新,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模式,以指导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升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3.机制创新
建立企业行业与学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讨论最多的是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但全面推进 “订单培养”关键在于取得企业的共识,保证学生接受过足够的技能训练;二是要有强大的实训基地,良好的教学体制和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没有这些办学要素,“订单培养”目标就落不到实处。职业院校要实现 “订单培养”目标,一定要头脑清醒,重点突出,通过优势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切不可面面俱到。三是要有以市场为导向,适应企业、行业所需要人才培养目企业来讲,推行 “订单培养”的要素,一是要有名校、名师、名专业。4.观念冲突
职业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但从职业学校学生到长企业实习的情况看,观念冲突普遍存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职业学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障碍。这种观念冲突主要表现在:顶岗实习期间,公司已完全按照员工进行管理,实习学生必须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工艺要求、安全操作规程,自觉以主人翁姿态、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进行工作,但实际状况是,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进入不了实际工作状态,学校还将学生当成自己的产品,还要附加给学生一些课程,学生也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员工。不服从公司管理的事屡有发生,加大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影响了企业对工学结合的积极性,当然校企合作的愿望,接纳这些毕业生的要求也大打折扣,观念突围对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能否顺利进行至关重要,需要认真的加以解决。
校企结合是确保我校教学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满足受教育者需求、促进学校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办学捷径。我们将在不断完善这一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办学模式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技能型人才提供更有利更有力的成才通道。
四、成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保证校企合作有效运行
我系于2007年9月成立了由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委员会主要分析、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方法,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办学方向,全面指导协调我校校企合作各项工作。
在“校企合作办学”、“提高就业质量”的办学观念实践中,我们逐步认清职业学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互利双赢为原则,以技能成才为目标,以推荐就业为关键环节,通过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校企双方合作开展高技能教育,促进学生高技能就业,成为高技能人才。
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科、培训科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专家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
一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二是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在岗员工技能培训等;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六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选择优秀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强化学生实习教学。
学校将选择管理比较规范,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作为学校校外实习教学的合作伙伴,并成立实习小组,由学校确定组长负责上班和业余时间的学生管理,确保实习正常进行,同时请合作企业领导或专家听课,对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者是否对接进行评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另外学生实习之前,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要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费、安全等事项,实习期间万一发生事故,可依协议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
校企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特别是由企业安排其工程技术人员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努力缩短课堂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定向培养目标。
五、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政策导向和机制创新的思考
1.政策导向与制度安排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对于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已经成为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学校的共识,教育部有宏观的政策导向,并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模式,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以及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还几乎是零。目前,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主要靠学校自身寻找企业去磨合、摸索。由于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对不同地区之间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结合方式的分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多数西部地区缺乏能接受学校规模实习的大企业,即便有,也并非都有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如何使中小企业认识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当中来,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需要政策和制度引导。
2.理论创新 目前国内已广泛引进介绍了国际上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德国的 “双元制”模式,英国的 “三明治”合作教育模式,美国和日本的 “产学合作”模式以及韩国的 “订单培养”模式,但我们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中国教育实践,尤其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花大力气进行理论创新,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模式,以指导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升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3.机制创新
建立企业行业与学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讨论最多的是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但全面推进 “订单培养”关键在于取得企业的共识,保证学生接受过足够的技能训练;二是要有强大的实训基地,良好的教学体制和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没有这些办学要素,“订单培养”目标就落不到实处。职业院校要实现 “订单培养”目标,一定要头脑清醒,重点突出,通过优势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切不可面面俱到。三是要有以市场为导向,适应企业、行业所需要人才培养目企业来讲,推行 “订单培养”的要素,一是要有名校、名师、名专业。
4.观念冲突
职业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但从职业学校学生到长企业实习的情况看,观念冲突普遍存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职业学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障碍。这种观念冲突主要表现在:顶岗实习期间,公司已完全按照员工进行管理,实习学生必须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工艺要求、安全操作规程,自觉以主人翁姿态、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进行工作,但实际状况是,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进入不了实际工作状态,学校还将学生当成自己的产品,还要附加给学生一些课程,学生也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员工。不服从公司管理的事屡有发生,加大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影响了企业对工学结合的积极性,当然校企合作的愿望,接纳这些毕业生的要求也大打折扣,观念突围对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能否顺利进行至关重要,需要认真的加以解决。
校企结合是确保我校教学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满足受教育者需求、促进学校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办学捷径。我们将在不断完善这一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办学模式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技能型人才提供更有利更有力的成才通道。
并于07-08学年第一学期,安排了计算机通信0531、0532班,软件0531班,图形图像0531班,计算机0351班分别在上述基地进行了校外实训。通过实训使学生熟悉了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过程。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项目开发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面的初步尝试。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总结和思考: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
人才资源是企业的 “第一资源”,技能型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力量。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培养是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期战略。
我们把学习、实训及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相结合,并把职业技能等级与技能津贴挂钩,在实训中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已经认识到,工学结合是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基本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模式的前提条件。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离不开职业教育,离不开职业院校,离不开校企合作。只有输出端的职业院校与输入端的企业紧密衔接,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受到企业欢迎;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让职业院校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岗位职务能力需求,使职业院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搞好课程开发,按照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对企业来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的内涵和影响力,有利于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到企业后缩短适应期;有利于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就业后能很快融入企业员工团队,增强团队力量。总之,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校企结合、产教结合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基本保障
一年来,我们先后与多家企业、培训机构签署了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协议。推动了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跟线实习、参观访谈、动手操作、专题研修、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践活动充分了解到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运营流程、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结合专业对口的实际动手训练,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丰富了学校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新体系,为学校教学、教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找到了方向。企业通过学校、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直接了解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学生能力素质,为企业直接选才开辟了窗口。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双方良性互动。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校企共同研究开发实习课程,针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技能、职业操守、敬业精神,开发出具有企业特色,以企业文化为龙头,以就业热身为主线的结合学校 “专业实习”课程,深受学校与学生的欢迎。
三、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工学结合创造重要条件
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必须有一流的双师素质队伍,一年来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双师型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安排教师带队和学生一起实习,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基地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为中心,建立完整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充分考虑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把专业培训与技能等级鉴定结合起来,保证受培教师足够的技能实训时间,实训中采用 “师带徒”的上机操作模式,切实提高了受培教师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许多在企业参加了培训的教师,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而且熟悉了解了企业,了解了企业岗位职务要求,解放了思想,转换了教学观念,积极投身学校专业教研、教改活动,成为教学改革的骨干。
四、成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保证校企合作有效运行
我系于2007年9月成立了由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委员会主要分析、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方法,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办学方向,全面指导协调我校校企合作各项工作。
在“校企合作办学”、“提高就业质量”的办学观念实践中,我们逐步认清职业学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互利双赢为原则,以技能成才为目标,以推荐就业为关键环节,通过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校企双方合作开展高技能教育,促进学生高技能就业,成为高技能人才。
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科、培训科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专家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
一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二是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在岗员工技能培训等;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六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选择优秀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强化学生实习教学。
学校将选择管理比较规范,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作为学校校外实习教学的合作伙伴,并成立实习小组,由学校确定组长负责上班和业余时间的学生管理,确保实习正常进行,同时请合作企业领导或专家听课,对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者是否对接进行评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另外学生实习之前,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要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费、安全等事项,实习期间万一发生事故,可依协议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
校企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特别是由企业安排其工程技术人员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努力缩短课堂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定向培养目标。
五、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政策导向和机制创新的思考
1.政策导向与制度安排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对于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已经成为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学校的共识,教育部有宏观的政策导向,并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模式,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以及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还几乎是零。目前,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主要靠学校自身寻找企业去磨合、摸索。由于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对不同地区之间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结合方式的分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多数西部地区缺乏能接受学校规模实习的大企业,即便有,也并非都有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如何使中小企业认识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当中来,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需要政策和制度引导。
2.理论创新 目前国内已广泛引进介绍了国际上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德国的 “双元制”模式,英国的 “三明治”合作教育模式,美国和日本的 “产学合作”模式以及韩国的 “订单培养”模式,但我们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中国教育实践,尤其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花大力气进行理论创新,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模式,以指导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升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3.机制创新 建立企业行业与学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讨论最多的是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但全面推进 “订单培养”关键在于取得企业的共识,保证学生接受过足够的技能训练;二是要有强大的实训基地,良好的教学体制和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没有这些办学要素,“订单培养”目标就落不到实处。职业院校要实现 “订单培养”目标,一定要头脑清醒,重点突出,通过优势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切不可面面俱到。三是要有以市场为导向,适应企业、行业所需要人才培养目企业来讲,推行 “订单培养”的要素,一是要有名校、名师、名专业。
4.观念冲突
职业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但从职业学校学生到长企业实习的情况看,观念冲突普遍存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职业学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障碍。这种观念冲突主要表现在:顶岗实习期间,公司已完全按照员工进行管理,实习学生必须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工艺要求、安全操作规程,自觉以主人翁姿态、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进行工作,但实际状况是,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进入不了实际工作状态,学校还将学生当成自己的产品,还要附加给学生一些课程,学生也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员工。不服从公司管理的事屡有发生,加大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影响了企业对工学结合的积极性,当然校企合作的愿望,接纳这些毕业生的要求也大打折扣,观念突围对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能否顺利进行至关重要,需要认真的加以解决。
校企结合是确保我校教学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满足受教育者需求、促进学校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办学捷径。我们将在不断完善这一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办学模式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技能型人才提供更有利更有力的成才通道。
第二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产学合作工作计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产学合作工作计划(第一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作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实现培养、实训、顶岗实习等全过程、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使我系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更加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广泛联系企业,建立多家校外实训基地
目前,我专业已与郑州众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商丘万众电脑经营部等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企业协议书,这些合作企业为我专业每年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平台。
二、学校与企业一起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企业要求选拔并组建定向培养班,结合定向企业相关的岗位技能、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要求,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实行专业技能才的定向培养;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
理论内容的重组以主干课程为核心,以产业技术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载体为框架,建立了多技术一体化的、动态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适用的基础理论,满足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并使学生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四、加强密切配合,大力倡导教师到企业锻炼。
加强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在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场所的同时,在老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为企业提供服务等方面进一步进行密切合作,在鼓励教师努力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组织教师利用假期或休息时间到企业一线进行学习实践活动,使教师能亲自感受、充分了解企业的用工要求,了解企业相应工种所需的专业人才。请企业选派优秀技术人员担当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加强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专业理论又有较强动手能力,还有较高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使教师也能在此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产学合作工作计划(第二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作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实现培养、实训、顶岗实习等全过程、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使我系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更加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广泛联系企业,建立多家校外实训基地
目前,我专业已与郑州众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商丘万众电脑经营部等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企业协议书,这些合作企业为我专业每年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平台。今年,我专业争取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校企合作单位数量,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平台,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作准备。
二、产学合作“零距离”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
产学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新模式,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是把行业准入标准导入教学内容,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实训计划。产学合作引发教学改革,涉及到课程内容的重组、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变革,目的是与企业人才规格接轨,与劳动就业接轨。充分利用教室、实训室、企业实习场所,做到三个“无缝对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训环节与工程技术应用对接,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重点是把行业职业(准入)资格导入教学内容,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实训计划。
三、实训教学与企业技术应用对接 与合作企业建立稳定、专业对口的校内实训基地。应用型人才强调实践性,即动手能力,在教学计划中,需安排大量的课时(约50%左右)作为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循序渐进、覆盖面较广、针对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配套且独立设置的实训项目,给学生以充分的动手能力培养。
四、加强密切配合,大力倡导教师到企业锻炼。
加强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在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场所的同时,在老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为企业提供服务等方面进一步进行密切合作,在鼓励教师努力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组织教师利用假期或休息时间到企业一线进行学习实践活动,使教师能亲自感受、充分了解企业的用工要求,了解企业相应工种所需的专业人才。请企业选派优秀技术人员担当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加强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专业理论又有较强动手能力,还有较高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使教师也能在此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作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实现培养、实训、顶岗实习等全过程、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使我系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更加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广泛联系企业,建立多家校外实训基地
目前,我专业已与郑州众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商丘万众电脑经营部等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企业协议书,这些合作企业为我专业每年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平台。今年,我专业争取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校企合作单位数量,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平台,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作准备。
二、顶岗实习
在企业工作现场实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高职教育所培养的能力不是仅指某项或几项具体的“技能”,而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素质要素的整合。企业实习不仅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实战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做人本领的“硬环境”,是学生走向就业、走向社会的实习基地,是培养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团队精神的实训基地,从而达到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
三、加强密切配合,大力倡导教师到企业锻炼。
加强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在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场所的同时,在老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为企业提供服务等方面进一步进行密切合作,在鼓励教师努力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组织教师利用假期或休息时间到企业一线进行学习实践活动,使教师能亲自感受、充分了解企业的用工要求,了解企业相应工种所需的专业人才。请企业选派优秀技术人员担当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加强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专业理论又有较强动手能力,还有较高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使教师也能在此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分析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该专业应用十分广泛,它以计算机基本理论为基础,突出计算机和网络的实际应用。[1]
目前中国计算机专业主要分为三大类:计算机基础专业、与理工科交叉的计算机专业、与文科艺术类交叉的计算机专业。根据各专业开设课程不同,获得这些专业的学士学位可以相当于计算机等级三级或四级水平。
1. 计算机基础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这些专业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应用开发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开发、维护等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
2. 与理工科交叉的计算机专业
与理工科交叉而衍生的计算机专业很多,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自动化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等。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和上升的平台,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的专业之一。该专业就业面相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来说宽得多,不但适用于IT 领域,也适用于数学领域。
推荐院校: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深圳大学
2)自动化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归并了多个自动控制领域专业的宽口径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并立足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控制这一新兴应用领域制定专业课程体系,是工业制造业的核心专业。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就业基础和优势。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重庆大学
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这是一个由信息科学、计算数学、运筹与控制科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专业,就业面涉及到教学、商业、网络开发、软件设计等各个方面,就业率高达95%以上。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4)通信工程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通信工程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通信基础理论和基本基础,掌握微波、无线电、多媒体等通信技术,以及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在信息时代有着极佳的就业优势。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5)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宽口径专业,主要培养信息技术、电子工程、网络系统集成等领域的高级IT 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推荐院校: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
3. 与文科艺术类相交叉的计算机专业
如果选择艺术类院校的上述专业,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报考人数众多而招生人数有限,中国美术学院的报名与录取比例在2~5%是很正常的事,由此可见竞争之残酷,门槛之高。
1)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美术设计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广告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及电视三维动画制作等美术设计工作。学生毕业后可在设计部门、广告公司、装潢公司、网络公司、软件公司、动画公司、企事业广告部及学校等从事美术设计策划与制作、电脑绘画、动画制作、网页设计及教学工作和计算机系统日常维护与管理等工作。
推荐院校:四川美术学院、云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重庆师范大学
2)网页设计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互联网融入我们的生活,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网络以其自身信息传递的高效快捷、多样化、互动性等优势,深受人们的欢迎,已经成为速度最快、覆盖面最广的媒体传播方式。因此,网页设计专业对广大青年学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推荐院校:首都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
3)影视动画设计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动画原画创作、动画设计、广告设计、软件开发、影视节目制作等工作,还可以从事传媒设计、管理及商务方向。
推荐院校:北京电影学院、成都大学
4)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本专业是以美术造型能力为基础,以装饰、建筑等专业为设计依据的创造性专业学科,培养能够独立从事居住环境和商业环境的设计以及其他环境艺术设计与施工的专门型、应用型人才。
推荐院校: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极为广泛的科学,在它应用的每一个学科中都已经诞生并继续诞生新的学科和专业。同时,在计算机的应用中又快速产生着新的专业,像比较时兴的电子商务专业、信息安全专业、办公自动化专业等都有着良好发展势头和前景。
第四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市场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家庭化、普及化,信息产业的规模化,推动了计算机技术人才市场的发展;计算机应用人才更是供不应求。
主要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Visual Basic语言、专业英语、计算机平面与动画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局域网络的建设与管理、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广告设计与制作、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计算机应用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交通系统各单位、交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部门、各类计算机专业化公司、广告设计制作公司、汽车营销技术服务等从事IT行业工作。
计算机应用有:平面设计,3D设计;计算机网络应用,网络营销;IDC类。
第五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通过系统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上机操作、软件设计,综合实践等能力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具有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开发和设计能力,以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概论、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微型机与接口技术、网络编程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组网技术与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