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事处 张闯 2012年度 个人总结
人事处 张闯 2012年度 个人总结
2012年12月31日
2012年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学院和部门的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体现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宗旨,全面推进人事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带领全处同志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注重学习、廉洁自律,努力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学习了党章、十八大报告、习总书记讲话;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人才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会议精神;为学生党校主讲了“建设创新型国家、走科学发展之路”党课。平时注重党务、管理和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增强服务意识。在工作中真抓实干,调动和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学管理、规范运行、责任落实、提高效率,力争使师生满意。
注重民主决策。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中,综合协调各部门和学院,建立了联合制定方案—专家咨询—征求意见—学术委员会审议—教代会审议—党委常委会决议—各部门和学院具体实施—纪委监察对重要环节进行监督的民主决策机制,完善了人事管理运行机制。
落实廉洁自律。坚持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双重预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成了党风廉政建设重点任务;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制定了《人事处关于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实施细则》,实行处务公开制度,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讨和民主决策;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严格照章办事,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外部监督,树立严谨、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2012年,人事处被评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二、注重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开展工作
(一)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注重调查研究、综合协调。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牵头成立工作组,和教务、科研、研究生、财务等部门全面总结经验和不足,赴京内外7所高校调研,深入校内14个学院(部)征求意见,针对学校新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起草制定了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在校党委常委会认可的情况下,分别召开了工作组、学术委员会、机关部门、学院等各层面情况通报会。
注重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制定了分类管理、分类实施,评聘分开、严格聘期,科学分配、稳健导向,强化考核、科学评价,学校指导、学院主体的实施原则。围绕学校“十二五”发展任务建立了学校—二级单位—教职工逐级规划的责任体系;突出学院主体,促进队伍建设,将设岗、聘用的更多权力下放到各学院,学院以此为契机对本单位的学科、专业、科研平台等的相关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梳理、筹划;岗位聘用注重聘期管理,签订岗位聘用合同,在实行评聘分开的前提下强调完整的岗位聘期概念,强化岗位意识,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收入分配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导向,协调保障激励,兼顾公平与效率,注重收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按照以上原则,组织起草了第二轮岗位设置管理与人员聘用、校内绩效津贴分配及10个系列岗位职责和聘用条件的文件。
注重民主程序、稳健实施。所有方案和文件,在充分讨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的前提下,履行民主程序,改革方案全票通过校学术委员会和校双代会审议。在实施过程中,严格规范程序,严格执行条件,组织校聘岗位聘用工作,指导学院和二级单位做好其他岗位聘用工作。截至2012年6月聘用工作结束,全校1659名教职工按规定进入了相应岗位。其中,教师专业技术岗位934人,占岗位总数的56.3%;其他专业技术岗位314人,占总岗位数的18.9%;管理岗位334人,占总岗位数的20.1%。教师系列9人聘任至特设二级岗位,31人聘任至A1岗位。岗位晋级人员共计309人。
注重激励约束、深化管理。聘用工作结束后,为了保障改革预期目标得以实现,在主管校领导的带领下,联合业务职能部门制定了新的职称评审、聘期内考核、人才培养和科技奖励办法等配套文件,分别通过了学术委会的审议和党委常委会的决议。至此,关于岗位管理的所有政策文件初步完成,包括:岗位设置、岗位聘任、职责任务、收入分配、奖励激励、考核评价、职称评审等20几个文件。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实体化建设,与各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开展调查研究,起草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办法。
(二)学术组织建设 作为校学术委员会秘书,负责学术委员会的建设工作和会务的组织、协调、落实工作。本年度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进行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的调整工作。重视学术委员会组织和制度化建设,引导各学院(部)学术委员会发挥积极作用。对于和学术有关的重大事项,坚持召开校学术委员会议,全年召开5次全体委员会议,使学术委员会发挥了学术咨询和决策把关的重要作用,推进以强化学术权力为目的的校院管理体制改革。
(三)人才和师资队伍建设
高层次人才引进、考核和申报。通过积极努力,全职引进环境学院王强、生物学院万迎朗、微生物所张英和材料学院雷建都等4人,聘请2名“梁希学者”、聘请7名国内外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积极协调,落实高层次引进人才实验和办公用房,落实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对照《引进人才聘用合同》、《工作任务书》,组织专家对6名高层次引进人才进行中期和聘期考核,完成3名引进人才续聘合同和任务书工作。认真组织各类人才项目申报工作,9人申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人申报国家特支人才“百千万工程”专家、5人申报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人申报北京市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1人申报北京市突贡专家、2人申报中美富布莱特出国留学项目,4人获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批宝钢优秀教师;组织高级专家参加年度体检工作;做好“千人计划”各项服务工作。刘俊国获批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实现零的突破。
师资队伍补充工作。坚持教师、管理、教辅三只队伍协调发展,与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协调,认真制定队伍招聘计划。多渠道发布招聘信息,主动参加招聘会,吸引优秀毕业生来校。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北京林业大学师资补充暂行办法》,规范招聘程序,不断改善师资队伍学缘学历结构。2012年,我校接收各类人员共88人,新进教师毕业学校全部为985、211高校、中科院研究所和留学回国人员,来自清华、北大、人大、中科院等外校学缘比例达到81%。
教师培养和教职工培训。对88名新教工开展了岗前培训和高等教育理论培训;落实新进教师导师制,为58名新进教师配备了导师,培养教学科研专业技能;与科技处联合组织评审,52名教师获得共计227.9万元的“新进教师科研启动基金”资助;资助65名教师参加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培训项目;与留学基金委积极争取指标,30人获批访问学者和博士后身份出国研修;依托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为22名教师举办留学英语培训班并取得外语资格证;依托外语学院,为30名教师开展高级英语培训班,培养“双语”教师。组织职称英语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332人通过了考核;为63名教师向北京市教委申请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组织工勤人员参加职业技术培训,考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创造各种条件培养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
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文件精神,制定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工作计划。对新教工开展“薪火传承、教书育人”座谈会,进行师德师风教育;在全校教师中组织开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活动,各学院纷纷出台举措,召开师德建设座谈研讨会、主题报告会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将职业道德要求落实到教师日常工作之中;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和考核工作中实行师德师风、学术道德 “一票否决”制度。
(四)职称评审工作。顺利完成2012年度职称评审工作。经过个人申请、单位(系列)评审机构推荐、学校评审(审批),共有136名教职工获得职称晋级。其中,教师系列20人晋级教授,44人晋级副教授,其他专业技术系列2人晋级正高职称,30人晋级副高职称。
(五)博士后流动站工作。顺利与研究生院完成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办公室交接,承担博士后流动站建设管理工作。2012年,新进站博士后9人,共为15名博士后办理出站手续。在原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基础上组织了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机械工程、草学4个一级学科申请新增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风景园林、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申请确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积极组织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申报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项目,共有7人获得50万元资助。组织博士后研究人员及其家属的联谊活动。
(六)岗位管理和教工考核。按照《新进人员人事代理制度暂行规定》,确保事业编制人员出口通畅,对88名新进教工签订了人事代理合同,对91名人事代理合同到期教职工进行了代理期考核,签订新的聘用合同;对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上半年来校的72名新教工进行了试用期考核和转正定职工作。加强岗位聘后管理工作,对照岗位职责、各系列岗位考核办法、组织全校各单位进行2011年度考核工作。
(七)薪酬发放和福利兑现。按时发放全校教职工工资和拨付津贴,缴纳社会保险。按照岗位聘用和绩效津贴分配改革方案的要求,设计、构建、实施了学校新的薪酬架构体系。完成学院绩效津贴核算和各类人员津贴兑现工作;完成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度各学院绩效津贴核算和结算工作,完成2011年年度考核合格全校教职工薪级工资晋升、聘用岗位级别发生变化和新定岗人员的工资调级工作。发放2012年度防暑降温费及三节补助、完成“60年校庆”补贴发放和捐款工作。按政策为在职人员缴纳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为合同制工人缴纳养老保险。
(八)日常人事管理。做好教工退休、校内调动、调出手续办理;做好教职工解决夫妻分居办理配偶户口进京手续;做好机构成立、调整和更名批复工作;按比例安置残疾人、申报审批工伤手续;处理劳动仲裁、接待来京上访人员,为精简下放人员发放生活费;完成年度人事和劳动工资报表。
(九)非在编人员管理。规范管理300多名非在编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做好工资审批、缴纳社会保险和用工关系转移工作。作为牵头负责单位协调研究生院和科研处,做好科研项目助理的接收和来校报到工作。
(十)进修人员管理服务。完成来校25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少数民族特培”进修学员、“质量工程”对口支援学员、援藏合作项目进修学员和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进修培训、生活安置和考核工作。
(十一)制度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对内部文件梳理,明确政策制度,规范审批手续和办事流程,方便教职工,提高服务效率。大力推动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人事信息准确性和安全性;配合信息中心构建校园人员信息平台。人事处创建的人员招聘信息系统和师资队伍补充管理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招聘岗位、条件公开、招聘程序公开、聘用结果公开,实现招聘工作接受各级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今年9月,《北京林业大学着力建设科学规范的教师招聘制度》入选了教育部主编的《教育干部人事人才工作创新案例集》一书,在高校系统中进行推广学习。
(十二)“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按照《关于印发<北京林业大学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成立了“平安校园”创建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劳动纠纷的解决机制,制定劳动纠纷处理工作方案,排查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妥善处理各类上访问题10余起,各项工作平稳有序。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取得了新的进步,但也认识到自己存在许多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学习方针政策,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和服务本领。
二是要进一步尽职尽责。树立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开拓进取。
三是要进一步真抓实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制度设计,加大贯彻执行力度,加强管理服务科学性,推动事业科学发展。
今后将继续尽心尽力做好工作,为大家做好服务!
第二篇:张文华, 材料学博士,研究员 - 人事处
张文华,1970年12月生,材料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3年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2000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毕业,2000-2007年间分别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Cork)、德国波鸿大学(Bochum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和洪堡学者的研究工作。2007年底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工作,2009年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并晋升为研究员。
多年来主要从事新材料科学的研究, 研究领域涉及序介孔材料,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和半导体纳米材料,曾开发了介孔材料表面功能化技术,解决了半导体纳米材料在介孔孔道中原位合成的难题,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最近的研究以面向国家重大能源需求的光电转换纳米材料与太阳能电池为中心开展。已在国际材料类主流期刊如Angew.Chem.Int.Ed., J.Am.Chem.Soc., Adv.Mater., Chem.Mater.等杂志上面发表论文30篇,SCI引用1000次以上;其中,单篇引用次数超过200 次的论文1篇,超过100次的论文3 篇,Adv.Mater.VIP 论文1篇,以及Adv.Funct.Mater.popular 论文1篇,并于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四)。
第三篇:人事处个人工作总结
四年的时间,过的很忙碌也很充实。人事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量大,很辛苦也很锻炼人。面对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建设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我对自己的工作不敢懈怠,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工作态度积极进取、工作思路开拓创新、工作作风求真务实。人事工作的要求是全方位的,把握政策、坚持原则、以人为本、热情服务、开拓创新、认真高效。四年来,我一直在努力。
人事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校的领导、各部门的支持、相关人员的努力,特别感谢人事处全体同事的帮助。
一、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提供人才保障 作为985高校,中国农大肩负着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使命,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一流的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必须确立人才队伍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校的人才队伍建设,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条件、环境和平台建设为保障,紧紧抓住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以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和引进创新学术团队、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做好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工作。
1、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严把进人关
在我国的具体国情下,众所周知,高校仍然存在易进难出的情况。在学校党政的领导和支持下,进一步完善制度,严把进人关,形成了一套形之有效的进人机制。首先,本着科学规划、按需设岗、结构合理、严格程序的工作原则,做好人才增量规划,制定了XX-XX年进人规划,做到按图索骥。其次,在政策制度上,重新修订了《中国农业大学人事调配工作规定》和《中国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暂行办法》等,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制度可依。第三,在具体措施中,实施公开招聘制度,所有拟招聘岗位及条件通过校园网公开招聘,提高招聘的公开竞争性;第四,建立两级评审制度,在各学院学术委员会初选面试的基础上,按照1:3的比例向学校评委会推荐候选人,学校按照教学科研人员、管理和教辅人员分别组织遴选,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经过投票确定入校人选。通过严把进人关,进一步保证新入校人员的质量和水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加大力度,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引智工程
高端人才引进引智工程是学校自XX年开始实施引进人才工程的一个延续和完善,学校继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从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目标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了《中国农业大学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暂行办法》,重新修订了《中国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暂行办法》。新《办法》在提高引进人才待遇的同时,也提高了引进人才的门槛。按照新《办法》,成立了由校领导、院士、专家,学院、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学校高层次人才评审委员会。使学校高层次人才的遴选、考核等评审环节更加科学、合理和民主,更好的发挥了学校各级学术委员会的作用。
四年来,学校共批准引进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高层次人才56人。实际办理入校手续的34人,引进人才的合同经费总计2555万。他们中的多数人在各自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我校教学和科研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此外,完善并加强了引进人才的期中、期满考核制度,考核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人员不予续聘。
在引智工作中,重新修订《中国农业大学荣誉教授、兼职教授聘任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中国农业大学国外兼职教授岗位津贴实施细则》等文件,使我校的荣誉教授和兼职教授聘任工作更加规范化、精细化。目前我校共有兼职教授189人。
7、其他相关工作
近四年来,还努力做好其他日常等相关工作。包括在职职工的工资管理、离退休事务办理、西部地区专家来校进修、机构与编制管理、科级机构和科级岗位管理、援疆干部派出与管理、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工作、京外调干、出国人员审批、北京市科技新星培养、本科教学评估、历史遗留问题、劳动纠纷、人才交流中心等。
此外,注重人事处自身的队伍建设,坚持每周例会制度,研讨工作,还通过人事处党支部、工会小组组织活动等,保障人事处团队团结、务实、高效、上进、愉快的开展工作。同时加强了人事的基础工作,包括人员数据库、人才人事报告、日常的数据报表、各类文档等,使人事工作更高效、准确、快捷。
加强了与教育部和兄弟院校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上级精神和其他高校的情况。
四、努力方向
为了更好的完成上述工作,我坚持按照任职条件来要求自己,一方面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努力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尤其是人事工作方面的政策规定。认真调查研究,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四年来的工作使我体会到,做好人事工作,不仅要投入,要掌握政策,要学会与人打交道的各种办法,还要有极大的耐心,因为人事工作面对的是每一个情况都不同的个体,要想让每个人都满意而归实属不易。我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总还是有的人不满意,因为有些事情的确难以解决,尤其是一些历史遗留的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我只能耐心解释、劝说。
所以面对这样一个岗位,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我还需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使自己具备更高的组织能力和专业知识来胜任工作。在工作中,我还注意严格要求自己,起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处长有责任把全处的同志团结在一起,大家互相关心、分工配合,心情愉快的一起工作,一起加班。团结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工作的心情愉快。因此,我和我的同事一直在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合作、愉快的工作氛围,使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快乐的工作着。
还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
1、处理好重点工作、日常工作、临时性工作的关系,应当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合理安排好时间,有所侧重;
2、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学习上级的各项文件和政策,学习兄弟院校的经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进行人事工作的研究;
3、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校园的工作原则,对于多年以来的各种遗留问题、疑难问题多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和思想工作;
4、工作中既要站在学校层面,也要考虑到基层单位的实际和困难,合理的部署各项工作,注重工作的效率和结果。
总之,按照规范、有序、热情、主动、务实、高效的要求,加强人事工作作风建设,做到精细、规范,全方位服务,为教师成长搭建一个良好的软平台。发挥智囊团的作用,以实现学校战略发展为目标,为学校的正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四篇:人事处个人工作总结
四年的时间,过的很忙碌也很充实。人事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量大,很辛苦也很锻炼人。面对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建设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我对自己的工作不敢懈怠,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工作态度积极进取、工作思路开拓创新、工作作风求真务实。人事工作的要求是全方位的,把握政策、坚持原则、以人为本、热情服务、开拓创新、认真高效。四年来,我一直在努力。
人事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校的领导、各部门的支持、相关人员的努力,特别感谢人事处全体同事的帮助。
一、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提供人才保障 作为985高校,中国农大肩负着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使命,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一流的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必须确立人才队伍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校的人才队伍建设,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条件、环境和平台建设为保障,紧紧抓住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以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和引进创新学术团队、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做好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工作。
1、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严把进人关
在我国的具体国情下,众所周知,高校仍然存在易进难出的情况。在学校党政的领导和支持下,进一步完善制度,严把进人关,形成了一套形之有效的进人机制。首先,本着科学规划、按需设岗、结构合理、严格程序的工作原则,做好人才增量规划,制定了XX-XX年进人规划,做到按图索骥。其次,在政策制度上,重新修订了《中国农业大学人事调配工作规定》和《中国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暂行办法》等,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制度可依。第三,在具体措施中,实施公开招聘制度,所有拟招聘岗位及条件通过校园网公开招聘,提高招聘的公开竞争性;第四,建立两级评审制度,在各学院学术委员会初选面试的基础上,按照1:3的比例向学校评委会推荐候选人,学校按照教学科研人员、管理和教辅人员分别组织遴选,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经过投票确定入校人选。通过严把进人关,进一步保证新入校人员的质量和水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加大力度,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引智工程
高端人才引进引智工程是学校自XX年开始实施引进人才工程的一个延续和完善,学校继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从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目标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了《中国农业大学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暂行办法》,重新修订了《中国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暂行办法》。新《办法》在提高引进人才待遇的同时,也提高了引进人才的门槛。按照新《办法》,成立了由校领导、院士、专家,学院、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学校高层次人才评审委员会。使学校高层次人才的遴选、考核等评审环节更加科学、合理和民主,更好的发挥了学校各级学术委员会的作用。
四年来,学校共批准引进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高层次人才56人。实际办理入校手续的34人,引进人才的合同经费总计2555万。他们中的多数人在各自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我校教学和科研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此外,完善并加强了引进人才的期中、期满考核制度,考核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人员不予续聘。
在引智工作中,重新修订《中国农业大学荣誉教授、兼职教授聘任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中国农业大学国外兼职教授岗位津贴实施细则》等文件,使我校的荣誉教授和兼职教授聘任工作更加规范化、精细化。目前我校共有兼职教授189人。
7、其他相关工作
近四年来,还努力做好其他日常等相关工作。包括在职职工的工资管理、离退休事务办理、西部地区专家来校进修、机构与编制管理、科级机构和科级岗位管理、援疆干部派出与管理、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工作、京外调干、出国人员审批、北京市科技新星培养、本科教学评估、历史遗留问题、劳动纠纷、人才交流中心等。
此外,注重人事处自身的队伍建设,坚持每周例会制度,研讨工作,还通过人事处党支部、工会小组组织活动等,保障人事处团队团结、务实、高效、上进、愉快的开展工作。同时加强了人事的基础工作,包括人员数据库、人才人事报告、日常的数据报表、各类文档等,使人事工作更高效、准确、快捷。
加强了与教育部和兄弟院校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上级精神和其他高校的情况。
四、努力方向
为了更好的完成上述工作,我坚持按照任职条件来要求自己,一方面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努力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尤其是人事工作方面的政策规定。认真调查研究,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四年来的工作使我体会到,做好人事工作,不仅要投入,要掌握政策,要学会与人打交道的各种办法,还要有极大的耐心,因为人事工作面对的是每一个情况都不同的个体,要想让每个人都满意而归实属不易。我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总还是有的人不满意,因为有些事情的确难以解决,尤其是一些历史遗留的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我只能耐心解释、劝说。
所以面对这样一个岗位,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我还需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使自己具备更高的组织能力和专业知识来胜任工作。在工作中,我还注意严格要求自己,起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处长有责任把全处的同志团结在一起,大家互相关心、分工配合,心情愉快的一起工作,一起加班。团结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工作的心情愉快。因此,我和我的同事一直在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合作、愉快的工作氛围,使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快乐的工作着。
还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
1、处理好重点工作、日常工作、临时性工作的关系,应当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合理安排好时间,有所侧重;
2、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学习上级的各项文件和政策,学习兄弟院校的经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进行人事工作的研究;
3、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校园的工作原则,对于多年以来的各种遗留问题、疑难问题多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和思想工作;
4、工作中既要站在学校层面,也要考虑到基层单位的实际和困难,合理的部署各项工作,注重工作的效率和结果。
总之,按照规范、有序、热情、主动、务实、高效的要求,加强人事工作作风建设,做到精细、规范,全方位服务,为教师成长搭建一个良好的软平台。发挥智囊团的作用,以实现学校战略发展为目标,为学校的正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五篇:人事处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自十月份来人事处工作的这两个多月时间里,在葛处长的指导、帮助和人事处同事程锦、李梦的关心、支持下,努力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工作水平,积极协调配合其它部门工作。协助葛处长做好本轮机构改革人员定岗定编的前期准备工作、岗位申请表的制作、发放、回收和审核,聘书的打印;协助同事做好解聘的非全日制用工人员的信息核对、补偿款的核算;参与人事考评工作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修改工作。
回顾两个多月来的工作实践,我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了一点进步,能较好地完成领导安排和交办的工作任务。但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在人事处工作的时间短,经验还不足,业务面还较窄,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今后,我还需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克服缺点,发扬优点,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同事的监督之下,虚心向同事请教,勤奋工作,为我院人事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