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
武汉大学文件 武大人字„2012‟101号
关于印发《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 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已经校长办公会议同意,并由学校教代会执行委员会联系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武 汉 大 学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科学、客观地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的工作水平和研究能力,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以下简称“思政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作,促进学校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的精神,参照武汉大学岗位设置和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校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已选择教师岗位的在编在岗人员,包括学生工作专职辅导员以及其他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
第三条 思政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遵循“总量控制、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结合思政教师队伍实际,重点考察聘任对象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和教学研究能力。
第四条 我校思政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设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岗位。
第五条 思政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作每两年举行一次。
第二章 聘任条件
第六条 基本条件
(一)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学生工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以良好的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能全面、熟练地履行岗位职责,工作努力,团结协作。近三年考核合格。
(二)外语条件
应聘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者均应参加学校规定的外语考试且成绩合格。其中196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必须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英语为PETS5)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成绩,或在教育部指定的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参加外语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持有合格成绩在申报同一高级岗位时有效。
外语免试条件见《武汉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
(三)学历条件
一般应具有硕士学位,其中195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应聘教授岗位、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应聘副教授岗位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
(四)工作条件
经学生工作主管部门考核,在岗期间能胜任岗位职责要求,并较好完成所承担的学生工作任务。对任职期间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七条 助教岗位聘任条件
(一)工作年限
获硕士学位后,经3-6个月试用合格。
(二)教学条件
承担一定的教育教学工作,担任过第一课堂(形势政策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就业指导课、职业规划课程以及党课、团课等,下同)的教学工作。
(三)科研条件
积极参与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关的研究活动,能胜任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总结、调查报告和工作论文的撰写工作。
(四)工作业绩
经考核能胜任岗位工作要求,并能较好完成所承担的学生工作任务。
第八条 讲师岗位聘任条件
(一)工作年限
获博士学位后经3-6个月试用合格,获硕士学位后任助教满3年。
(二)教学条件
承担一定的教育教学工作,担任过至少1门第一课堂的教学工作,任现职以来,平均每学年课时数不少于18学时。
(三)科研条件
能较好地总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积极参加与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任现职以来有2篇与工作相关的论文公开发表,其中在CSSCI及以上级别期刊发表论文至少1篇。
(四)工作业绩
任现职以来,能较好地完成所承担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参加学校辅导员年度考核等次在合格及以上。同时,须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二项:
1.本人或所带学生班级、集体及个人至少获得过1次校级及以上荣誉称号;
2.在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就业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安全稳定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学校主管部门认可;
3.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有创新举措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且效果良好;
4.学生工作特色基地主要成员。第九条 副教授岗位聘任条件
(一)工作年限
获博士学位后任讲师满2年,获硕士学位后任讲师满5年。同时,连续从事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年及以上,或累计满5年。
(二)教学条件
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和辅导工作,系统讲授过1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课程,教学效果良好。任现职以来,平均每学年课时数不少于36学时。
(三)科研条件
具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知识,具备相应的科学研究能力。任现职以来,在CSSCI及以上级别期刊发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论文至少3篇,或在CSSCI及以上级别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并主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著作至少1部。同时,须具备以下选项之一:
1.参与省部级及以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1项(排名前三); 2.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到账经费累计达2万元及以上;
3.相关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项(排名前三)。
(四)工作业绩
能组织和指导院(系、所、中心)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较好完成所承担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参加学校辅导员年度考核等次在合格及以上,并有1次为优秀。同时,须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二项:
1.本人或所带学生班级、集体及个人获得过2次校级及以上荣誉称号,或获得过1次省部级及以上奖励或荣誉称号;
2.负责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品牌,并在校内外产生良好的影响;
3.在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就业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安全稳定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学校主管部门认可;
4.被评为“优秀”的学生工作特色基地主要成员。第十条 教授岗位聘任条件
(一)工作年限
获博士学位后任副教授满5年,获硕士学位后任副教授满8年。同时,连续从事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8年及以上,或累计满12年。
(二)教学条件
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有丰富的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系统讲授过2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课程,教学效果良好。任现职以来,平均每学年课时数不少于54学时。
(三)科研条件
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动态,并对其中的某一领域有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并在该学科学术领域有一定影响。
任现职以来,在CSSCI及以上级别期刊发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论文至少5篇,其中重要期刊论文至少2篇或奖励期刊论文至少1篇;或在CSSCI及以上级别期刊发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论文至少5篇,并主编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出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著作至少2部。同时,须具备以下选项之一:
1.主持省部级及以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1项;
2.主持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纵向经费累计到账5万元及以上; 3.相关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三等奖及以上奖励(排名前三)。
(四)工作业绩
能全面领导、组织和指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培养、教育、管理方面有突出贡献。参加学校辅导员年度考核等次在合格及以上,并至少2次为优秀。指导、培训过辅导员,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作出过突出贡献。同时,须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二项:
1.本人或所带学生班级、集体及个人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表彰或奖励2次及以上,或获得过1次及以上国家级表彰或荣誉称号;
2.负责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品牌,并在全国高校引起关注或推广;
3.在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就业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安全稳定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是受省部级及以上
表彰的个人或集体的主要成员;
4.获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国家级荣誉称号;
5.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过重大改革思路,并经过实践取得明显成效。
第三章 聘任组织
第十一条 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下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专业评议组”(以下简称“思政教师专业评议组”)。
思政教师专业评议组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组织部、人事部、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工作部、团委、教务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人数为13-15人,成员原则上应具有正高职务。思政教师专业评议组职责为:
(一)审定学校思政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方案;
(二)审定岗位职责和任务;
(三)评定副高级岗位人选,审定二级单位推荐的正高级岗位人选;
(四)处理复议申请及岗位聘任中的其他事宜。
思政教师专业评议组下设资格审查小组,由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组织部、人事部、团委、教务部等职能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审查应聘高级岗位人员的申报资格。
第十二条 学院成立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组成成员与职责见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文件。其他有关单位成立思政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评议组(以下简称“单位聘任评议组”),由5-9人组成,各单位负责人任组长,成员原则上应具有正高级职务。
第十三条 与应聘人有近亲属关系的,不能担任当年各级聘任组织成员;应聘人可以对同行专家提出回避申请,请求回避的专家不超过3名。
第四章 聘任程序
第十四条 二级单位根据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提出当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岗位聘任计划,经学生工作主管部门审核,报学校审批后方能开展聘任工作。
第十五条 聘任程序
(一)学校公布思政教师专业技术岗位招聘信息。
(二)单位接受应聘申请,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审查,并公开展示申请材料。
(三)应聘者向教授会(教授委员会)陈述申报理由,教授会(教授委员会)对应聘者业务水平、工作业绩、发展潜力等进行评议,原则上评议通过的候选人不超过推荐岗位数的2倍。
(四)单位组织同行专家对高级岗位应聘者进行评议。具体要求如下:
1.申报正高级岗位者至少应有5名校外同行专家评议,申报副高级岗位者至少应有3名校外同行专家评议,评议采取匿名形式;
2.应聘者如有2位同行专家评议未通过,则不能进入下一聘任程序;
3.同一岗位有多个应聘者申报,参与评议的同行专家原则上应相同。
(五)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或单位聘任评议组评议表决,提出候选人并公示一周。
(六)学校思政教师资格审查小组复核各单位上报的高级岗位人员材料。
(七)学校思政教师专业评议组审议高级岗位推荐人选。
(八)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评议表决,确定正高级岗位拟聘人选并公示。
(九)校长授权各二级单位负责人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第十六条 评审投票规则
(一)各级评审组织到会成员须达到应到成员的三分之二方能开会。
(二)各级评审组织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单位评审组织表决票中同意票超过全体成员的二分之一方为通过,学校评审组织同意票达到参会成员的三分之二方为通过。
(三)未出席评审会的成员不得委托投票。
第五章 聘期与考核
第十七条 思政教师专业技术岗位一个聘期为四年。各单位在学校岗位聘任合同范本的基础上,制定本单位各级各类思政教师岗位聘任合同。
第十八条 各单位根据思政教师岗位职责以及合同中的岗位任务要求,采取年度述职和绩效评估的方式对思政教师进行聘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降聘、转岗、解聘、终止聘用的主要依据。有关聘期考核的规定见学校相关考核文件。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所涉及的科研成果认定参见《武汉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
第二十条 申诉及争议处理参见《武汉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
第二十一条 思政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任条件参见《武汉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中人文社科教师分级聘任条件。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3年起实施,学校原有聘任文件自行废止。本办法由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授权学校人事部负责解释。
武汉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2年11月21日印制 打印:熊良平
校对:张宇宁
共印10份
第二篇:武汉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
关于印发《武汉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的通知
武汉大学文件
武大人字〔2012〕99号
关于印发《武汉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
聘任试行办法》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武汉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已经校长办公会议同意,并由学校教代会执行委员会联系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武 汉 大 学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武汉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
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作,合理配置和有效开发人才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国家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师队伍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实行聘任制,坚持总量控制、分类指导、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
第二条 在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中,要强化岗位意识,严格掌握聘任条件,坚持德才兼备,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第三条 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岗位任务和职责分为四类: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和社会服务型。按岗位级别,教学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型教师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科研为主型教师分为: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副教授)、研究员(教授)。社会服务型教师分为: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第四条 教师应聘同一高级职务岗位实行隔年申报,当年申报未能受聘高一级职务岗位的,次年停止申报。申报认定以二级单位受理材料为准。
第五条 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目标相结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
第六条 充分发挥教授会(教授委员会)和各级聘任组织在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中的作用。在学术评议中逐步增加正高级岗位海外专家评议的比重。
第七条 学校制定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基本条件,各单位在不低于基本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学科特点和岗位实际,制定本单位岗位聘任具体条件。
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八条 设岗原则。岗位设置应本着科学、规范、优化、高效的原则,合理确定岗位总量,按照岗位结构比例,规范设置各级各类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完善岗位设置分类分级体系,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
第九条 设岗方式。学校根据事业发展、学科建设需要和编制总量等因素综合确定教师岗位总量。教师高级岗位按二级学科点设岗,设岗学科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单位),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B类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C类为一般学科。各学科可选择最高类别核岗,不得重复计算。A类学科高级岗位数原则上控制在本学科教师编制总数的65%,B类学科高级岗位数原则上控制在本学科教师编制总数的50%,C类学科高级岗位数原则上控制在本学科教师编制总数的45%。学校可根据各单位学科以及教师队伍具体情况调节高级岗位比例,原则上上下浮动不得超过10%。校长具有一定的岗位调节权。
各单位根据学校核定的岗位总量以及结构比例制定本单位具体岗位设置方案,其中,中级及以下岗位由各单位自主设置,高级岗位设置方案须报学校审批。
第十条 岗位类型
(一)教学为主型岗位:承担全校通识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大学化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语文、体育、军事理论、制图课程(由教务部认定)教学的教师以及通识必修课程(由教务部认定)的教师可以申请教学为主型岗位。非教学为主型岗位教师在教学上取得突出成绩的,可按教学为主型高级岗位科研条件进行申报,具体要求见附件。
(二)教学科研型岗位:既承担教学任务又承担科研任务的教师可以申请教学科研型岗位,教学科研型岗位是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的主体。
(三)科研为主型岗位:专职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可以申请科研为主型岗位,该岗位主要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研究基地等科研机构中设置,其他单位也可根据科研工作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科研为主型岗位。
(四)社会服务型岗位:在成果推广、产学研一体化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中取得突出成就的教师可以申请社会服务型岗位。
第十一条 岗位结构比例
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分为正高级岗位、副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包括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包括十一至十二级。各级岗位结构比例如下:
(一)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2∶3∶5。
(二)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2∶4∶4。
(三)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4∶3。
(四)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5∶5。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任条件见附件。
第三章 聘任条件
第十二条 应聘各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教师应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风端正,身心健康,能全面、熟练地履行岗位职责。近三年考核须合格及以上。
第十三条 聘任资格
(一)学历条件 应聘高级岗位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其中,195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应聘正高级岗位,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应聘副高级岗位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大学英语、体育、军事、艺术等学科的教师应聘副高级岗位可以放宽至硕士学位,应聘正高级岗位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必须具有博士学位。
应聘中级和初级岗位者必须具有硕士学位。
(二)任职年限
1.正高级岗位:具有博士学位且受聘副高级岗位满5年,或具有硕士学位且受聘副高级岗位满8年;
2.副高级岗位:具有博士学位且受聘中级岗位满2年,或具有硕士学位且受聘中级岗位满5年;
3.中级岗位:获博士学位后,经3-6个月试用合格,或具有硕士学位且受聘初级岗位满3年;
4.初级岗位:获硕士学位后,经3-6个月试用合格。
(三)外语条件
应聘中高级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者均应参加学校规定的外语考试且成绩合格,其中196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英语为PETS5)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成绩,或在教育部指定的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参加外语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艺术、体育、考古与古汉语等专业的教师外语合格线可适当降低。持有合格成绩在申报同一高级岗位时有效。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可免试外语: 1.任现职以来拥有有效TOFEL成绩85分及以上,GRE成绩1800分及以上(总分2400分)或1200分及以上(总分1600分),IELTS(雅思)成绩6.5分及以上,有效TESTTAF(德福)成绩达到3级及以上,有效TEF(法语水平考试)成绩300分及以上者;
2.非外语教学教师获外语专业学士及以上学位者;
3.在国(境)外获得博士学位(须经教育部学位认证)回国者;
4.博士毕业应聘中级岗位者;
5.任现职期间在国外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身份用外文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并被SCI、SSCI、A&HCI收录者。
(四)海外研修经历
申报高级岗位,自然科学类教师原则上应具有连续1年及以上,人文社科类教师原则上应具有连续6个月及以上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学习工作经历。军事、艺术、体育和涉古专业类教师可不作要求。
第十四条 教学科研条件
(一)教学科研具体条件见附件。
(二)教学工作除了对“量”的考核外,还应注重“质”的要求,应聘教师近三年学生评教结果平均排名应位于学院前60%,对教学工作业绩突出者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
(三)各单位在制定具体条件时须坚持新聘高级岗位教师的学术水平不低于同级岗位现有教师的平均水平。对发表高水平论文、取得重大科研突破、获得重要教学科研奖励以及在社会服务中有突出贡献(须权威部门认定)的应聘者可适当降低“量”的要求。
第十五条 所有教学科研业绩重点考虑任现职近五年的成果。
第十六条 以下情况下实行专家举荐制度:
(一)海内外引进人才应聘高级岗位。
(二)增岗破格。
举荐专家至少3名,举荐专家应为海外知名大学正教授、国内正高二级及以上岗位专家。同一举荐专家每年只能举荐1人。
第十七条 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破格申请高级岗位,其中35岁以下申请正高级岗位的可增岗破格,破格条件见附件。
第四章 聘任组织
第十八条 学校人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作,特殊情况下行使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职责。
第十九条 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由全体校领导和5-7名专家组成,校长任主任,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分管人事工作的校领导任副主任,主要职责为:
(一)审批学校专业技术岗位学科评议组及学院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组成成员。
(二)审定全校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方案。
(三)确定每年各单位高级岗位聘任指标。
(四)审批教师增岗破格指标及拟聘人选。
(五)审批高层次引进人才高级岗位拟聘人选。
(六)受理复议及申诉申请。
(七)协调和处理各级岗位聘任中的有关事宜。
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下设资格审查小组和秘书处。资格审查小组由纪委、教务部、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及人事部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审查或复核全校应聘高级岗位人员的申报材料;秘书处设在人事部,负责处理全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的日常事务。
第二十条 学校专业技术岗位学科评议组:由11-15名相关学科具有正高级职务的专家组成,主要职责为:
(一)评定副高级岗位拟聘人选,审定各单位推荐的正高二、三、四级岗位推荐人选。
(二)受理学科内部各单位复议及申诉申请。
第二十一条 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由院长(主任)、党委(总支)书记和9-11名教授(研究员)组成(教授人数不足9人的单位,由学校统一安排,纳入相近领域的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或几个单位共同组织),院长(主任)任主任。兼任单位行政职务者不得超过聘任分委员会总人数的40%。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主要职责为:
(一)制定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方案。
(二)制定本单位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具体条件。
(三)确定岗位职责和任务。
(四)推荐本单位教师正高级岗位人选,议定副高级及以下岗位拟聘任人选。
(五)处理本单位复议申请及岗位聘任中的其它事宜。各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下设资格审查小组,负责审查应聘者的申报资格。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在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中均应建立健全“教授会”或教授委员会评议制度,对应聘者进行学术评价。“教授会”原则上由本单位在职教授(研究员)组成,不足15人的,由学科相近单位教授(研究员)共同组成教授会。
第二十三条 与应聘人有近亲属关系的,不能担任当年各级聘任组织成员;应聘人可以对同行专家提出回避申请,请求回避的专家不超过3名。
第五章 聘任程序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根据学校核定的岗位设置方案,提出当年高级岗位招聘计划,报学校审批后,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中级及以下岗位可由各单位按学校要求及本单位实际需要自行聘任。
第二十五条 聘任程序
(一)学校公布教师专业技术岗位招聘信息。
(二)单位接受应聘申请,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审查,并公开展示申请材料。
(三)应聘者向教授会(教授委员会)陈述申报理由,教授会(教授委员会)对应聘者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发展潜力等进行评议,原则上评议通过的候选人不超过推荐岗位数的2倍。
(四)单位组织同行专家对高级岗位应聘者进行评议。具体要求如下:
1.申报正高级岗位者至少应有5名校外同行专家评议,申报副高级岗位者至少应有3名校外同行专家评议。评议采取匿名形式,逐步加大海外同行专家评议的比例;
2.应聘者如有2位同行专家评议未通过,则不能进入下一聘任程序。破格申请高级岗位的,校外同行专家评议必须全部通过,且评价优秀达到半数及以上方能进入下一程序;
3.具有“985”重点高校或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正高级职务或海外知名大学终身副教授及以上职务的应聘者,可申请免除校外同行专家评议;
4.同一岗位有多个应聘者申报,参与评议的同行专家原则上应相同。
(五)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议定本单位副高级及以下岗位拟聘人选和正高级岗位推荐人选,公示一周无异议后上报学校。
(六)学校资格审查小组复核各单位上报的高级岗位人员材料。
(七)学校专业技术岗位学科评议组审定高级岗位推荐人选。
(八)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评议表决,确定正高级岗位拟聘人选并公示。
(九)校长授权各单位负责人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第二十六条 评审投票规则
(一)各级评审组织到会成员须达到应到成员的三分之二方能开会。
(二)各级评审组织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单位评审组织表决票中同意票超过全体成员的二分之一(破格申请高级岗位同意票达到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方为通过,学校评审组织同意票达到参会成员的三分之二(破格申请正高级岗位同意票达到参会成员的五分之四)方为通过。
(三)未出席评审会的成员不得委托投票。
第二十七条 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单位岗位限制,经校长特批,报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评议通过后,按相应程序聘任。
第二十八条 各级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组织成员及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纪律,不得向任何人泄露评审聘任信息。评审结果由聘任组织统一对外发布,如有泄密行为,一经发现,五年内不得担任聘任组织成员,工作人员按相关管理条例处分。
第六章 聘期与考核
第二十九条 专业技术岗位一个聘期为四年。各单位在学校岗位聘任合同范本的基础上,制定本单位各级各类教师岗位聘任合同。
第三十条 各单位根据教师岗位职责以及合同中的岗位任务要求,采取述职和绩效评估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聘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降聘、转岗、解聘、终止聘用的主要依据。聘期考核的规定见学校相关考核文件。
第七章 申诉及争议处理
第三十一条 处理程序
(一)当事人对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应在结果公布后一周内,提出书面申诉,逾期不予受理。各级评聘组织在接到申诉后,应及时调查取证,在一个月内形成书面处理意见并反馈给当事人。
(二)当事人如对处理意见不服,可在收到处理结果一周内向上一级聘任组织提出申诉。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的处理意见为最终结果。最终结果确定后,若无新的证据,学校不受理重复申请。
(三)申诉程序启动后,处理时间不与当年聘任时间同步。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各单位在制订教师岗位聘任具体条件时可参照本文件相关规定,报学校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三条 科研为主型教师申报高级岗位,除规定的教学科研要求外,满足教学科研型高级岗位教学条件中选项条件之一的,可申报副教授和教授岗位。
第三十四条 博士后人员应聘专业技术岗位或申请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按我校博士后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文件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 附属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申报教师高级岗位资格原则上要求受聘同级卫生专业技术岗位满一年。
第三十七条 在学校岗位聘任工作期间,对于公派出国一年以下或因工作需要未在校者,经本人申请,相应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组织同意,可委托他人代为述职。若通过评审,应聘者返校工作后再予聘任相应岗位。
第三十八条 博士后出站留校后即具备申请副高级岗位资格,其在博士后工作期间的成果可计算为任职期间的成果。
第三十九条 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工作需要,符合对应岗位聘任条件,经单位同意,学校审批后,可以转聘教师岗位,转聘两年后经考核合格方可应聘高一级职务岗位。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13年起实施,学校原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文件自行废止。本办法由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授权学校人事部负责解释。
附件: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附件)
武汉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2年11月21日印制
打印:熊良平校对:张宇宁 共印10份
第三篇:卫生专业技术岗位考核聘任办法
卫生专业技术岗位考核聘任办法
(草案)
为了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规范本单位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聘用管理,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范围与对象:
在编在岗医师
二、聘用条件
1、考核合格
2、具有与本岗位相符的专业、执业准入资格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具备有效期内的职称英语等级证书,有效期内的职称计算机证书。
4、从事工作1年以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扎实,具备指导下一级医师的教育和实践能力,年终考核合格以上。
5、不出现行风违规事件、不发生系统内业务质量通报事件和严重的医疗纠纷事件。如遇经鉴定确认的医疗责任事故者,顺延2年聘任。
6、身体健康(能正常参加带教、正常值班)。
7、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完成Ⅰ类学分5分、Ⅱ类学分20分的学分验证。
三、考核聘用评分项目:总分100分
1、资历:满分20分,分为工龄10分和学历(最终)10分。
(1)工龄:1~5年,2分;6~10年,4分;11~15年,6分,16~20,8分;21年以上,10分。
(2)学历:中专,2分;大专,4分;本科,6分,硕士,8分;博士,10分。
2、论文:满分20分
(1)省市级期刊(包括专业期刊)发表:10分/篇
(2)核心期刊发表:14分/篇
(3)国际级期刊发表:20分/篇
统计方法:第一作者按上述分值计算,第二作者按80%计算,第三作者按60%计算,第四作者及以下按20%计算;发表多篇论文可累加;总分超过20分的按20分计算。
3、科研课题:满分20分
(1)本中心资助课题每项5分
(2)区卫生局级课题每项8分
(3)区科委课题每项12分
(4)市卫生局或市科委课题每项16分
(5)部级或国家级课题每项20分
统计方法:第一负责人按上述分值计算,第二负责人按80%计算,第三负责人按60%计算,第四负责人及以下按20%计算;课题项目可累加;总分超过20分的按20分计算。
4、奖励:满分20分
(1)评定为本单位先进或考核优秀的:6分
(2)记功奖励、获得区卫生局表彰或市级专业机构表彰的:8分
(3)记大功奖励、获得区级表彰或市局级部门表彰的:10分
(4)获省部级个人荣誉的:15分
(5)获国家级个人荣誉的:20分
统计方法:以2010年1月1日以后获得的荣誉证书或者相关材料为准,可累加,总分超过20分的按20分计算。
5、讲课:满分20分
(1)为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讲授专题课(不包括业务培训): 10分
(2)为外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讲授专题课:10分
统计方法:以2010年1月1日以后讲课为准,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为本单位讲授专题课2分/次,总分超过10分的按10分计算;为外单位讲授专题课1.5分/次,总分超过10分的按10分计算。
四、考核聘任
对符合聘用条件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经中心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后决定聘用。所有聘任人员每两年考核评定一次。每次聘任的职数由中心人事制度结合中心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后决定。
二○一二年十月
第四篇: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
关于贯彻《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的实施细则
(试行)
为贯彻《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确保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结构比例和岗位数额
1、《办法》颁布后,尚未核定职务结构比例的高等学校,在原职务数额内实施聘任,不得自行突破主管部门批准下达的高、中级职务数额。2003年起学校必须严格按主管部门批准的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方案组织实施。
2、确因教育发展、人员变化及其他原因,需要增补岗位数额,由学校提出申请,经主管行政部门审批后专项下达。
3、高等学校每年第一季度将上一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总量的增减、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情况报上海市人事局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备案。
二、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
1、自2003年起,高等学校初聘各级职务的教师应当具备规定的学位学历。
(1)教授:具备博士学位,并担任5年以上副教授职务;具备硕士学位,并担任8年以上副教授职务;获得研究生班毕业证书、第二学士学位或者具有研究生学历而未获得硕士学位,担任9年以上副教授职务;获得学士学位或者本科毕业学历,并担任11年以上副教授职务。
(2)副教授:具备博士学位,并担任2年以上讲师职务;具备硕士学位,并担任5年以上讲师职务;获得研究生班毕业证书、第二学士学位或者具有研究生学历而未获得硕士学位,担任7年以上讲师职务;具备学士学位或者本科毕业学历,并担任8年以上讲师职务;博士后出站人员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时间可视同于担任讲师职务的年限。
(3)讲师:具备博士学位;具备硕士学位,并担任2年以上助教职务;获得研究生班毕业证书、第二学士学位或者具有研究生学历而未获得硕士学位,担任3年以上助教职务;具备学士学位或者本科毕业学历,担任5年以上助教职务,并学习过硕士研究生主要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合格。
(4)助教:具备学士学位。
(5)除从事公共基础课(公共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外语、公共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以及艺术等特殊学科教学的教师外,凡1958年1月1日--1962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教师受聘教授,应具备硕士学位;凡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受聘教授,应具备博士学位;凡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受聘副教授,应具备硕士学位。
2、高等学校初聘各级职务的教师均应具有相关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自2003年起,凡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非相关专业毕业的教师,受聘高一级职务岗位,应进修完成四门以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且成绩合格;或者由相关单位确认已掌握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内容。
3、高等学校教师思想政治表现和职业道德应作为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的重要内容,对思想政治表现差、违背教师职业道德且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学校不得聘任其教师职务。
4、高等学校教师应当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教授、副教授原则上每年系统承担一门以上本、专科生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教授原则上每五年应指导或者合作指导过一届合格的硕士研究生,或者指导助教、讲师成绩显著。对不能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未完成学校额定教育教学任务70 %,未达到规定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求,经教育教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学校不得续聘或者聘任其担任高一级教师职务。经学校批准在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或者进修的教师,学术交流或者进修期间的教学工作量可不作要求。
非高等学校教学人员应聘相应教师职务岗位,须经过一年以上高等学校教学实践,按拟聘职务的任职条件和程序,由学校对其教育教学及履行相应教师职务岗位职责的实际能力进行综合考察,并经评议组评议后实施聘任。其教学经历可以不受规定的限制。
5、高等学校初聘各级职务的教师除应当符合上述思想道德、教育教学要求外,还应当具备规定的学术水平与技术能力。
应聘教授岗位的候选人近年来取得的学术、技术成果,符合下列第(1)款外, 原则上还应当符合第(2)-(6)款中的一款。
(1)学术论文: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篇以上。
教学、科技成果: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成人高等学校的教师如不具备上述条件,应具有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不含提名奖)的教学、科技成果3项以上。
(2)发明专利:独立或者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际或者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上。
(3)教学、科研成果:作为主要完成人(排名前3位)另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的教学、科研成果2项以上;或者作为主要成员(排名前3位)完成省市级以上理论研究或者应用研究项目(课题)3项以上,通过鉴定或者验收,确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已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
(4)教材、教学参考书:作为主要编撰人,已公开出版省市统编教材、教学参考书2本以上;或者作为主要编撰人,公开出版教材、教学参考书2本以上,通过鉴定或者验收,确认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且已使用两遍以上,效果良好。
(5)学术论文: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再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篇以上。
(6)学术专著:公开出版过学术专著1部以上。
应聘副教授岗位的候选人近年来取得的学术、技术成果,符合下列第(1)款外,原则上还应当符合第(2)-(5)款中的一款:
(1)学术论文: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篇以上。
教学、科技成果: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成人高等学校的教师不具备上述条件,应具有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不含提名奖)的教学、科技成果2项以上。
(2)发明专利:独立或者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际或者国家发明专利1项以上。
(3)教学、科研成果:作为主要完成人(排名前3位)另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的教学、科研成果1项以上;或者作为主要成员(排名前3位)完成省市级以上理论研究或者应用研究项目(课题)2项以上,通过鉴定或者验收,确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已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
(4)教材、教学参考书:作为主要编撰人,已公开出版省市统编教材、教学参考书1本以上;或者作为主要编撰人,公开出版教材、教学参考书1本以上,通过鉴定或者验收,确认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且已使用两遍以上,效果良好。
(5)学术论文: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再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篇以上。
6、自2003年起,高等学校初聘各级职务的教师应当具备规定的外语能力。
(1)受聘教授、副教授、讲师应取得大学公共英语六级证书(其他语种应相当水平);
(2)受聘助教应取得大学公共英语四级证书(其他语种应相当水平);
(3)《办法》发布前已取得全国或本市专业技术人员外语等级统一考试合格证书的教师,其外语合格证书在有效期内继续使用;
(4)从事体育、艺术等特殊学科教学的教师,或者1965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其他教师,按人事部与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的文件精神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并取得相应全国或本市专业技术人员外语等级统一考试合格证书,可同等对待。从事外语教学教师的第二外国语考试,按本条款规定执行。
(5)国外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以及具有高级职务的访问学者(出国前经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集训部培训考试合格公派出国、连续在国外一年以上),可免考外语。
符合上述外语条件之一的教师,学校还可根据需要,通过口试或者笔试测定其运用一门外国语进行专业实践的能力。
7、自2003年起,高等学校初聘各级职务的教师应当具备规定的计算机能力。计算机能力由中介机构根据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组织考核或者考试。195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受聘中高级职务应取得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
《办法》发布前已取得本市计算机应用能力统一考试合格证书的教师,其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在有效期内继续使用;
8、上述标准主要适用于教学型本科高等学校、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拟聘教师高级职务;对研究型高等学校、教学研究并重的本科高等学校、以及国家和市级重点学科任职的教师,应当有更高的标准。
9、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图书资料专业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等职务系列的职务职责和任职条件依据《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务试行条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图书、资料专业职务试行条例》、《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并参照上述要求执行。
三、聘任组织
1、高等学校聘委会,负责本校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聘委会由学校主要领导、校学术委员会负责人、主管人事工作的学校领导,人事、教学、科研、研究生管理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组成,人数一般为7至9人,校长任主任。
院、系、所的聘任小组参照上述规定组建。
2、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考察组,对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与工作实绩进行考察。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考察组由学校根据考察需要组建,人数一般各为7至9人。
3、评议组对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与技术能力进行评议。
(1)评议组一般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教育部制定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或上海高等学校高职专业目录的基本专业设置,也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经专家论证后组建涵盖若干相关专业的评议组。
(2)评议组由本学科领域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评议组成员一般为5至7人,其中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的专家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具有正高级职务学科评议权的组织由本专业具有正高级职务的在职人员组成;具有副高级职务学科评议权的组织由本专业具有副高级以上职务的在职人员组成,其中具有正高级职务专家不得少于二分之一;评议中级职务的组织由本专业具有相应高、中级职务的在职人员组成,其中高级职务专家不得少于二分之一;评议组由所在学校设负责人1名。
(3)评议组一般由校内外专家担任,经批准具有高级职务学科评议权的高等学校,校内与校外专家之比一般为3:2至4:3,不具有高级职务学科评议权的高等学校,校内与校外专家之比一般为2:3至3:4,评议中级职务,校内外专家的比例由学校根据需要自行确定。
(4)高等学校负责组织校内专家进行评议;经批准具有评议权的学科,由学校按规定自行或委托中介机构组织校外专家进行评议,不具有评议权的学科,由中介机构或者有关高校联合组织校外专家进行评议。学校按规定自行聘请校内外专家,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备案后组织评议。中介机构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聘请专家,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核准后组织评议。有关高校联合组织校外专家评议的具体办法由市教委另行规定。评议专家每届任期一般为一年。
(5)评议组可采用通讯方式进行评议。
(6)经内外专家评议,确认学术水平与技术能力符合职务任职条件的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评议组表决结果有效期可为3年。
国务院有关部委所属院校组建评议组参照上述办法执行。
4、考察、评议组以及聘委会对应聘人员的考察、评议或拟聘人选推荐,均以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投票结果分为同意、不同意和弃权。考察组和聘委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出席会议,评议组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参加评议。应聘人员获全体考察、评议组,或聘委会应到成员二分之一以上同意票,即为通过有效。考察、评议、聘任意见由考察、评议组,聘委会负责人在申报表上签章。
5、考察、评议组成员以及聘委会成员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学术技术水平高,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熟悉聘任政策,有一定威望。
6、考察、评议组成员以及聘委会成员,在考察、评议或聘任本人或其直系亲属时,应予回避。
7、考察、评议组成员以及聘委会成员,不可委托他人代投票或补投票。
8、不属相应评议组评议或者不按规定程序聘任的对象,其评议或者推荐拟聘结果无效。
四、职务聘任
1、应聘人员应当按规定如实提交学历、资历、业绩、所受奖励、主要学术论著、外语与计算机考核证明等材料,学术论著与科研成果主要是其担任现职后所取得的。
2、根据《教师法》的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应当有试用期,其它聘任期限由学校自行确定。
3、聘任双方应当全面履行聘任合同,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合同。确需变更合同的,应经双方协商一致,违反聘任合同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4、在职务聘任期内,聘任双方无正当理由,不得解聘和辞聘。
5、《办法》实施前,已经取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并已受聘担任相应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无须再经评议组评议。经考核合格,学校与上述人员根据双方意愿直接办理续聘手续,签订聘任合同。其中1952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聘任相应中、高级职务,在聘期内考核合格者,学校应优先聘任。
6、高等学校教育职员一般不兼任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少数负责教学、科研、师资等管理工作的教育职员,确需兼任的,必须按《办法》规定的任职条件和程序聘任,并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任职期间的工资待遇,按国家规定执行。
7、高等学校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由学校聘任委员会综合考察评议后直接聘任。
8、已达到退休年龄的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不再聘任职务。确因工作需要,并按规定已办理延缓退休手续的,仍可列为应聘对象。
五、工资待遇
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在聘期内按所聘职务确定工资待遇,受聘职务及相应的工资待遇仅在聘期内适用。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辞聘、解聘后,其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职务工资和岗位津贴自然取消。辞聘、解聘人员可以竞聘校内外其他岗位,受聘后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ОО二年八月十二日
第五篇: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
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认定办法
沪二工大人[2017]113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6]77号)、上海市《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沪委发[2016]19号)精神,根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政策有关工作的通知》(沪人社专发〔2017〕2号)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认定办法:
第一条
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化大都市和卓越全球城市的目标,不断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和现代化工作手段,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应达到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第二条
外语应用能力要求:申报高级职称时职称外语考试成绩已达到A级、申报中级职称时职称外语考试成绩已达到B级的,或已取得大学英语六级合格证书或总成绩达到425分及以上的,或通过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的,或取得中高级口译证书、BEC中级或高级证书的,或雅思成绩6.0及以上、新托福60分及以上的,或日本语能力N2及以上的,或韩国语等级考试TOPIK四级及以上,其他语种达到国外本科录取语言要求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视作已达到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要求:
1、在国外留学期间取得国家认定的本科以上学历的,或具有一年以上留学、访学、工作经历的,或取得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或具有博士学位的;
2、已在校内开设面向留学生的全英语教学课程的,或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由出版部门证明的)的。
第三条
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取得相应职称计算机合格证书的,或取得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的,或取得全国(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及以上合格证书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视作已达到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1、取得计算机类所属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或具有博士学位的;
2、已在校内开设计算机类课程的、或网络教学课程的、或熟练使用专业工具软件并在所授课程中应用的。
第四条
其他情况:
1、对以下人员不作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在科技创新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见附件)、本市选派援藏、援疆等赴对口支援地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各系列初级职称的人员、在申报内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周年的人员;
2、对以下人员不作外语应用能力要求:从事体育、艺术等特殊学科教学的人员;
3、对于从事图书资料、档案、新闻专业的可以采取考核古汉语的方式,替代外语应用能力要求。
第五条
本认定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17年5月23日
附件:
关于科技创新工作业绩成就的说明
(沪人社专发〔2017〕2号文)
在科技创新工作中业绩成就突出、成果显著主要表现为:
1.取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具有个人证书; 2.取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主要贡献者,具有个人证书;
3.取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发明专利授权且应用较好的前三位发明者; 4.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
5.列入国家或本市“千人计划”培养的; 6.列入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培养的;
7.列入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项目、产学研项目,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的项目负责人; 8.属于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并通过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A级认定,产业化状况完全符合预期目标,年利润超过100万元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负责人;
9.在国际著名的专业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代表性论文,并为国际学术技术界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