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长春市事业单位时政热点:“走班制”来临 老师往哪儿“走”

时间:2019-05-12 15:5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长春市事业单位时政热点:“走班制”来临 老师往哪儿“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长春市事业单位时政热点:“走班制”来临 老师往哪儿“走”》。

第一篇:2015长春市事业单位时政热点:“走班制”来临 老师往哪儿“走”

2015长春市事业单位时政热点:“走班制”来临 老

师往哪儿“走”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吉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2015年长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工作人员公告、时间、政审条件、职位表等最新咨询和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http://www.xiexiebang.com/jilin/

育部近期发布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中表示,从2017年开始全国都将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即在高考中实施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全国统考,另加3门任选科目的考试成绩。对此,教育领域的从业者以及专家都认为,今后高中很可能将采用走班制”进行教学。现代教育报记者调查发现,早在2007年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行之后,北京就有高中校开始尝鲜“走班制”了。而今,京城又有不少小学也开始探索“走班制”。

走班上课涵盖所有科目

北京市第二中学作为较早开始尝试走班制的学校之一,如今已实现走班上课常态化。在国家课程中,学校非高考科目全部实行“走班制”选课教学。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北京二中自主开发的选修课程也全部实现学生走班上课。不同特长的学生都可根据学校专门编制的《学生选课指导手册》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2011年,北京十一学校在高一年级开始实行走班上课,并于2012年延伸到初一年级。与北京二中的走班制略有不同,十一学校的走班制囊括了所有科目,且取消了原有的行政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成绩、兴趣,选择各科不同的难度层级、类型,以及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十一学校共有400多门课程、272个学生社团,学校4000多名学生就有4000多张不同的课程表。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三所中学宣布教改合作,其中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共同推行“走班制”教学模式。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表示,将把北大附中“走班制”的成功模式引进该校。清华附中虽然目前也实行“走班制”,但仍保留了传统的行政班级,学校将西式教学与中国传统教学两种模式糅合。

多所小学探索走班上课

现代教育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北京市部分初中、小学目前也开始尝鲜“走班制”,力求给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育。

2013年新成立的北京中学,目前招收初中生。在这所学校里,正积极开展“走班制”、“导师制”、“学分制”三大现代教育体制实验,而走班的依据则是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目标。

高中生、初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对自身实际情况也更为了解,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走班制”能否顺利实施呢?现代教育报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北京已有多所小学开展了“走班制”实验。

从2013年开始,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实验学校康营分校的四、五、六三个年级开始试点走班。各班班主任到本年级其他班级巡回讲课,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风格,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可以申请走班。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双花园校区是从本学期开始的,学生每周二下午都可以通过走班上课。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目前正在六年级全面尝试“走班制”教学,取消行政班限制,按照数学分层、语文分类的方式,将全年级70多名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据校长李振村介绍,六年级以年级部制管理为基础,实行“导师制”管理方式。6名学科教师分别担任约12名学生的学业导师,同时承担学科教学任务与教学班学生管理责任,负责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活咨询、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

“走班了,我们不仅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还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推行走班制之后,学生的个性需求得到了满足,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得到了激发。对教师来说,走班制会对教育教学会带来什么影响?面对这一改革,老师往哪里“走”?专家认为,教师需提高个人魅力,提升课堂吸引力。

教学:

倒逼教师转变教学策略

北京市十一学校的“走班制教学”走在全国前列。这种“走班制”根据学科形成授课教室。到什么样的教室听课学习,由学生自主选择报名。北京十一学校生物特级教师王春易在一次讲座上感叹道:“走班制变革对老师的冲击是最大的。”

过去的行政班,全班的学生等着老师来上课,老师讲得好坏与否,学生并不能选择。走班制则是学科老师等着学生来上课。根据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实行分层和分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教师。王春易认为,走班制教学学生的选择权大了,老师的压力也更大了。因为,“只有学生感兴趣了,他才愿意选择你的课程。”

相比较而言,普通教师在走班制中,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校长李振村坦言,实行“走班制”教学确实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老师们不仅要分层备课,还要备好每一名学生,平时更要多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尊重学习兴趣、智力水平等的差异,并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更出有效的教学形式。

李振村认为,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科教学,而且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既是教书先生,又是人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副校长李晓辉则认为,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不同水平的学生处于一个班级之中,教学准备只能照顾中间的大多数,采取“以中间带两头”的策略。在

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往往是一些各方面都比较拔尖的学生,留给其他学生的机会并不多,这样就会出现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走班制实施以后,这种情况会少一点,带给老师的是教学策略的改变。

管理:

由班主任转为学生导师

学生走班了,以往的班级概念或将不复存在。班级管理这一延续了数十年的管理方式也将对教师的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

在北京十一学校,班主任已经被学生导师所全面取代。学校副校长于振丽认为,行政班被打破了,班主任也没法发挥他的作用。对此,学校原先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就要转变身份,从管理走向引领,转为学生的导师、咨询师、教学顾问等,对学生进行人生指导、心理疏导、学业指导,而这对教师而言,挑战更大,要求也更高。

芳草地国际学校双花园校区的夏老师认为,走班制教学把全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重新排列组合,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虽然大了,但由于原班级的班风、学风不同,学生学习习惯、态度不同,也就相应加大了相互间的影响。由于学生大多不在原行政班中上课,原行政班班主任也就无法及时了解这些学生的情况,管理难度变相增大。

在北京市一所开展走班实验的小学里,教师们普遍感觉实行走班之初,班主任的压力会比较大。该校李老师认为,学生年纪比较小,走班又打乱了学生的上课地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要去不同的教室上不同的课,“刚开始的时候,校园里乱糟糟的,很多学生找不到教室,也有一些学生所上的课并非所选的课,这就需要班主任去协调。”

探索:

把目光从教学转向学生的发展

随着高考改革的日益临近,走班制改革将是未来高中改革的大趋势。在北京市实施走班制的学校中,教师们正积极转换身份,以更好地适应走班制。走班制也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王春易老师的生物教室里,摆放着各类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她的学生就置身在这样的生物实验环境中学习的。

王春易发现,“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既然学生愿意,那就多进行实验吧。”王春易仔细钻研大学生物系的实验教材,将很多生物界的前沿实验、生活实验搬到课堂上来。楼道里弥漫着酒香,那是学生在进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老师、学生一起分享的美味泡菜,也是“生物实验室出品”„„一年30多个分组实验的教学任务,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科学探究的需求。因此,王老师的课深受学生欢迎。

王春易认为,“走班选课”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对课堂的研究,对课程的开发。它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创造了学生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体现了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的相互感应。

在走班制这个大趋势中,教师该如何应对呢?王春易建议,老师必须要思考,自己能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这些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把目光从原来的只关注学科教学,向关注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变革,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上转移。

专家声音

学校要搭台打造魅力教师

走班制将更加凸显教师的风格和人格魅力,对教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海燕教授认为,走班制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王海燕认为,以往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完成教学基本任务,从一定程度上说,学生无法选择教师。而走班制则不一样,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老师,这对教师来说,必须要变完成任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更多地展现教学魅力,以此吸引学生。

实行走班制之后,学生的流动性相对较大,这对教师的管理提出了更要的要求。对此,王海燕认为,任课教师要肩负起育人的任务,在完成教学的同时,要做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此外,由于学生相对不固定,因此学生之间的合作、包容也需要任课教师去引导,“要通过导师的引导,让学生成为彼此的资源,引导学生跨越边界,在学习上形成合作的关系。”

走班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在教师培养、教师队伍建设上也要有相应的举措。王海燕建议,在出台走班制之前,学校要通过培训等形式,让教师理解走班制,只有取得教师的信任,走班制才能顺利开始实施。

王海燕建议,在实施走班制的同时,学校还要引导帮助教师,通过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还要引导教师合作开展研究,互相借鉴。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出台个性的培养方案,鼓励教师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模式。

延伸阅读

分层走班成学校走班制首选

近年来,全国多个省市已经开始了走班制的探索,分层走班成为走班制探索的首选。浙江省

浙江实行走班制主要是指分层次教学,在9个高考科目的教学中,分为A和B两个层次,A类班级适合学习程度更好的,B类班级则适合基础程度相对差一些的。部分试点学校发现,走班制学生的平均分要比传统班级学生高10分。

上海市

上海市高考改革方案推出后,该市一些学校做出快速反应。例如育才中学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这6门学科分成A、B两类:A类就是合格考水平,重在夯实基础;B类是等级考水平,旨在发展志趣。学生要选择B类课程的前提条件是学完全部的A类课程。

青岛市

2017年前青岛市57所高中都将陆续推行全面的走班制。本学期开始,青岛市第十五中学在高一的数学、物理、化学;高二文科倾向的数学、地理、历史,理科倾向的数学、物理、化学,进行分层,每一学科在每一单元中分为三个层级。

第二篇: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考试面试时事热点:“走班制”来临 老师往哪儿“走”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考试面试时事热点

“走班制”来临 老师往哪儿“走”

【导语】2014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已经告一段落,新的2015年已经来到,考公的同学们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备考。公职类考试首选机构中公教育厦门分校的小编我,在此整理了厦门事业单位考试相关备考资料,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本篇是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考试面试时事热点:“走班制”来临 老师往哪儿“走”。

育部近期发布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中表示,从2017年开始全国都将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即在高考中实施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全国统考,另加3门任选科目的考试成绩。对此,教育领域的从业者以及专家都认为,今后高中很可能将采用走班制”进行教学。现代教育报记者调查发现,早在2007年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行之后,北京就有高中校开始尝鲜“走班制”了。而今,京城又有不少小学也开始探索“走班制”。

走班上课涵盖所有科目

北京市第二中学作为较早开始尝试走班制的学校之一,如今已实现走班上课常态化。在国家课程中,学校非高考科目全部实行“走班制”选课教学。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北京二中自主开发的选修课程也全部实现学生走班上课。不同特长的学生都可根据学校专门编制的《学生选课指导手册》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2011年,北京十一学校在高一年级开始实行走班上课,并于2012年延伸到初一年级。与北京二中的走班制略有不同,十一学校的走班制囊括了所有科目,且取消了原有的行政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成绩、兴趣,选择各科不同的难度层级、类型,以及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十一学校共有400多门课程、272个学生社团,学校4000多名学生就有4000多张不同的课程表。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三所中学宣布教改合作,其中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共同推行“走班制”教学模式。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表示,将把北大附中“走班制”的成功模式引进该校。清华附中虽然目前也实行“走班制”,但仍保留了传统的行政班级,学校将西式教学与中国传统教学两种模式糅合。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多所小学探索走班上课

现代教育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北京市部分初中、小学目前也开始尝鲜“走班制”,力求给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育。

2013年新成立的北京中学,目前招收初中生。在这所学校里,正积极开展“走班制”、“导师制”、“学分制”三大现代教育体制实验,而走班的依据则是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目标。

高中生、初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对自身实际情况也更为了解,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走班制”能否顺利实施呢?现代教育报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北京已有多所小学开展了“走班制”实验。

从2013年开始,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实验学校康营分校的四、五、六三个年级开始试点走班。各班班主任到本年级其他班级巡回讲课,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风格,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可以申请走班。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双花园校区是从本学期开始的,学生每周二下午都可以通过走班上课。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目前正在六年级全面尝试“走班制”教学,取消行政班限制,按照数学分层、语文分类的方式,将全年级70多名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据校长李振村介绍,六年级以年级部制管理为基础,实行“导师制”管理方式。6名学科教师分别担任约12名学生的学业导师,同时承担学科教学任务与教学班学生管理责任,负责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活咨询、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

“走班了,我们不仅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还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推行走班制之后,学生的个性需求得到了满足,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得到了激发。对教师来说,走班制会对教育教学会带来什么影响?面对这一改革,老师往哪里“走”?专家认为,教师需提高个人魅力,提升课堂吸引力。

教学:

倒逼教师转变教学策略

北京市十一学校的“走班制教学”走在全国前列。这种“走班制”根据学科形成授课教室。到什么样的教室听课学习,由学生自主选择报名。北京十一学校生物特级教师王春易在一次讲座上感叹道:“走班制变革对老师的冲击是最大的。”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过去的行政班,全班的学生等着老师来上课,老师讲得好坏与否,学生并不能选择。走班制则是学科老师等着学生来上课。根据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实行分层和分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教师。王春易认为,走班制教学学生的选择权大了,老师的压力也更大了。因为,“只有学生感兴趣了,他才愿意选择你的课程。”

相比较而言,普通教师在走班制中,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校长李振村坦言,实行“走班制”教学确实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老师们不仅要分层备课,还要备好每一名学生,平时更要多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尊重学习兴趣、智力水平等的差异,并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更出有效的教学形式。

李振村认为,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科教学,而且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既是教书先生,又是人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副校长李晓辉则认为,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不同水平的学生处于一个班级之中,教学准备只能照顾中间的大多数,采取“以中间带两头”的策略。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往往是一些各方面都比较拔尖的学生,留给其他学生的机会并不多,这样就会出现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走班制实施以后,这种情况会少一点,带给老师的是教学策略的改变。

管理:

由班主任转为学生导师

学生走班了,以往的班级概念或将不复存在。班级管理这一延续了数十年的管理方式也将对教师的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

在北京十一学校,班主任已经被学生导师所全面取代。学校副校长于振丽认为,行政班被打破了,班主任也没法发挥他的作用。对此,学校原先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就要转变身份,从管理走向引领,转为学生的导师、咨询师、教学顾问等,对学生进行人生指导、心理疏导、学业指导,而这对教师而言,挑战更大,要求也更高。

芳草地国际学校双花园校区的夏老师认为,走班制教学把全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重新排列组合,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虽然大了,但由于原班级的班风、学风不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同,学生学习习惯、态度不同,也就相应加大了相互间的影响。由于学生大多不在原行政班中上课,原行政班班主任也就无法及时了解这些学生的情况,管理难度变相增大。

在北京市一所开展走班实验的小学里,教师们普遍感觉实行走班之初,班主任的压力会比较大。该校李老师认为,学生年纪比较小,走班又打乱了学生的上课地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要去不同的教室上不同的课,“刚开始的时候,校园里乱糟糟的,很多学生找不到教室,也有一些学生所上的课并非所选的课,这就需要班主任去协调。”

探索:

把目光从教学转向学生的发展

随着高考改革的日益临近,走班制改革将是未来高中改革的大趋势。在北京市实施走班制的学校中,教师们正积极转换身份,以更好地适应走班制。走班制也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王春易老师的生物教室里,摆放着各类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她的学生就置身在这样的生物实验环境中学习的。

王春易发现,“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既然学生愿意,那就多进行实验吧。”王春易仔细钻研大学生物系的实验教材,将很多生物界的前沿实验、生活实验搬到课堂上来。楼道里弥漫着酒香,那是学生在进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老师、学生一起分享的美味泡菜,也是“生物实验室出品”„„一年30多个分组实验的教学任务,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科学探究的需求。因此,王老师的课深受学生欢迎。

王春易认为,“走班选课”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对课堂的研究,对课程的开发。它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创造了学生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体现了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的相互感应。

在走班制这个大趋势中,教师该如何应对呢?王春易建议,老师必须要思考,自己能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这些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把目光从原来的只关注学科教学,向关注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变革,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上转移。

专家声音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学校要搭台打造魅力教师

走班制将更加凸显教师的风格和人格魅力,对教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海燕教授认为,走班制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王海燕认为,以往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完成教学基本任务,从一定程度上说,学生无法选择教师。而走班制则不一样,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老师,这对教师来说,必须要变完成任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更多地展现教学魅力,以此吸引学生。

实行走班制之后,学生的流动性相对较大,这对教师的管理提出了更要的要求。对此,王海燕认为,任课教师要肩负起育人的任务,在完成教学的同时,要做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此外,由于学生相对不固定,因此学生之间的合作、包容也需要任课教师去引导,“要通过导师的引导,让学生成为彼此的资源,引导学生跨越边界,在学习上形成合作的关系。”

走班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在教师培养、教师队伍建设上也要有相应的举措。王海燕建议,在出台走班制之前,学校要通过培训等形式,让教师理解走班制,只有取得教师的信任,走班制才能顺利开始实施。

王海燕建议,在实施走班制的同时,学校还要引导帮助教师,通过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还要引导教师合作开展研究,互相借鉴。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出台个性的培养方案,鼓励教师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模式。

延伸阅读

分层走班成学校走班制首选

近年来,全国多个省市已经开始了走班制的探索,分层走班成为走班制探索的首选。

浙江省

浙江实行走班制主要是指分层次教学,在9个高考科目的教学中,分为A和B两个层次,A类班级适合学习程度更好的,B类班级则适合基础程度相对差一些的。部分试点学校发现,走班制学生的平均分要比传统班级学生高10分。

上海市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上海市高考改革方案推出后,该市一些学校做出快速反应。例如育才中学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这6门学科分成A、B两类:A类就是合格考水平,重在夯实基础;B类是等级考水平,旨在发展志趣。学生要选择B类课程的前提条件是学完全部的A类课程。

青岛市

2017年前青岛市57所高中都将陆续推行全面的走班制。本学期开始,青岛市第十五中学在高一的数学、物理、化学;高二文科倾向的数学、地理、历史,理科倾向的数学、物理、化学,进行分层,每一学科在每一单元中分为三个层级。

本文摘自:http://xiamen.offcn.com/?wt.mc_id=bk11312

第三篇:教育改革往哪儿走

教育改革往哪儿走

——记者对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袁振国

记者 张烁

2013-2-28 5:12:19来源:《 人民日报 》(2013年02月28日 18 版)开学了,孩子们蹦蹦跳跳走进校门的时候,也许意识不到,中国教育的改革正走向“深水区”。今年,又是一个改革年。

教育改革往哪儿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如今,“各人自扫门前雪”式的单项改革越来越难奏效,教育的明天,希望在于“众人拾柴火焰高”。

日前,记者就教育综合改革问题专访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袁振国。

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式改革

记者:“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今年教育部“一号文件”的主题。请问袁院长,当前教育改革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推行综合改革?

袁振国: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特点。比如高考改革,既要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又要为考生提供公平公正的机会,还要引导素质教育;再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高考,从理论、方向上说,毫无疑问应该一视同仁,但从现实情况看,不仅要考虑教育能力,还要考虑城市承受能力,不仅要考虑存量,更要考虑增量„„这些问题,显然不是一时一地、一个部门解决得了的。

现在,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就是说简单、单项的改革都改了,留下的都是硬骨头,涉及方方面面。不仅涉及各级各类教育,而且涉及人事、财政、户口等社会各项制度,需要系统考虑、整体设计,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式改革。

改革成败取决于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

记者:目前,我国教育综合改革进展如何?

袁振国: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在部分省市做了教育综合改革的部署——在山东、湖南、重庆进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在天津、辽宁、河南、四川进行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在黑龙江、江苏、湖北进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在浙江进行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在北京、上海、广东、安徽、云南、新疆进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记者: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哪里?各地有什么创新做法?

袁振国:改革的成败取决于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目前,各地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

在山东潍坊,教育局机关的8个科室、3个直属单位被打包整合,打造成校企合作、社会培训、家庭教育、出国留学等7个分中心,14台网上咨询电脑、6台连接呼叫中心、6部热线电话同时向社会开放,在民意和政府间建立起四通八达的桥梁。

在浙江温州,民办学校登记管理、财政扶持、融资政策等10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大换血、大调整。温州把非营利性全日制民办学校按事业法人登记管理,把营利性全日制民办学校按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市财政不仅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还建立政府向基础教育民办学校购买服务的经费投入制度;凡取得相应教师资格、参加人事代理并从事相应教育教学的民办学校教师,均按公办学校教师标准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享受同等退休工资。如今,温州已然成为民办教育的高地,民办学校在校生达全市在校生总数的1/3。

在安徽,颁布施行《安徽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修订)》,启动制定《安徽省学前教育条例》,以标准建设推进省级统筹,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学校建设标准、城乡一体化的师资编制标准和全省统一的教师校长管理体制,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在江苏,组建区域高校联盟,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5所高校将实现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生互派、课程互选、联合申报专业、联合培养学生。除此之外,江苏还推动独立学院规范办学,一批独立学院从母体校迁出,到市、县独立办学,既优化了高等教育布局,又吸引了市、县政府和社会力量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只有跳出原来的圈圈,才能让每个孩子都上好学

记者:改革的阻力在哪里?下一步该如何做?

袁振国:随着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入,深层次矛盾也不断凸显。认识不到位、政策不配套、改革动力不足成为影响改革深入的主要挑战;各自为阵,各方面利益难以平衡,利益相关方的改革积极性欠缺则是最为现实的阻力。

日前,中国教科院的一项调查发现,就教育综合改革还需冲破的羁绊而言,31.6%的社会公众认为是“相关部门利益掣肘”。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38.2%的教育内部人士将“相关部门利益掣肘”放在改革阻力的首位。改革必然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单位只有跳出原来的圈圈,才能让每个孩子都上好学。

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要更新观念,二要创新体制。要建立起中央和地方上下贯通、职责明确的纵向机制,沟通顺畅、协调发展的横向机制;理顺改革指导机构与改革执行机构之间的关系;推进试点之间的充分共享、共同推进,带动全国教育综合改革顺利开展。

第四篇:走班制分析

如今,一些中学为培养所谓“尖子生”,在同年级搞“快慢班”。高中设“快慢班”的目的是能多几个学生考入重点大学,学校为能向高校多输送人才;而初中学校设“快慢班”的目的则是能多几名学生考入“重点高中”。据了解,“快慢班”是每次大考分一次班,考好了的就进“快班”,考砸了的就进“慢班”。学校如此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家长忧心忡忡,进了“快班”者高兴,好像万事大吉;进了“慢班”者,全家沮丧,孩子及家长无脸见人。进行这样的分层次教育教学实验,到底是好是坏?

说实在话,学校分“快慢班”的理由是:把能自觉学习的学生与顽皮的学生分开编班,保护自觉学习的学生,依此来取得“状元”轰动绩效,换来更大的利益。这种绕开问题,躲避问题的做法,不符合教育的伦理与使命、责任与义务。

如今,此法在多数学校却大行其道。“快慢班”最早出现于20多年前,随着人们对它的认识深入,曾遭教育专家的迎头痛击和一些名校的抵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曾一度干涉。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在中小学早就不称“快班”和“慢班”了,代之的是“重点班”和“普通班”,“实验班”与“普通班”或“省招班”与“普通班”;小学则有“特长班”与“普通班”,如此等等。

所谓普通班、重点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通过一次考试选拔,而分层教学则根据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进行分层,应该说对学生是很公平的。近年来,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分层走班制,正在上海、广东的部分学校试行。它使水平接近的学生走到一起,不仅使学生之间的竞争有了可比性,而且大大提高了上课效率。这是相当务实和具有超前理念的。同时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也为素质教育开启了一扇“窗”。

一、分层走班制的界定何为“分层走班制”?

顾名思义,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各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去相应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

分层走班制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走班制”的运行模式

(一)“走班制”包括三层含义

首先,“走班”的学科和教室固定,即根据专业学科和教学内容的层次不同固定教室和教师,部分学科教师挂牌上课,学生流动听课。其次,实行大小班上课的多种教学形式,即讲座式的短线课程实行大班制,研究型的课程实行小班制。通过不同班级、年级学生的组合教学,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第三,以兴趣为主导的走班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内容,不固定教师与教室。主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阔学生的思维。

(二)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

“走班”教学,流动上课,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作业及考试的难度等切合该层次学生的实际。除实行流动上课形式的学科以外,其他学科仍在原行政班上课。班主任老师不仅要抓好行政班的管理,而且要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分层教学班中,绝不能使学生失控。

(三)要搞好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

首先要通过学校的各种宣传媒体,使他们理解走班制的意义、实施办法,并及时澄清与走班制有关的问题,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走班制”是否变相地分快慢班?这是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对此,实施者要做出回答:无论何种形式的快慢班,都是对学生的“定性”,学生长期固定班级,易形成“好班更好,差班更差”的局面。而“走班制”是动态的,不存在这个问题。走班制是使学生根据自己水平的提高来形成流动性的学习。

(四)确定学生所属层次班

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并确定学生的层次。对不同思维模式的课程,分层教学都不宜捆绑进行。试行分层教学,要允许学生自己选择,真正达到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目标。一般说来,学校按以下方面操作:将学生以往的一年成绩都换算成标准分,根据标准分划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学习潜力、学习兴趣、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目前主要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具体操作是将学生以往的一年成绩都换算成标准分,根据标准分划分三个层次。学习潜力包括接受知识的快慢、知识的应用能力等。学习兴趣是指确定层次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程度。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从学生的成绩、作业、课堂表现等几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学生自评并不是盲目地让学生给自己打分,而是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根据上述五个方面的评判一般分A、B、C三个层次,也就形成“走班”后的三个班级。

(五)分层走班制的课程设置课程一般分四个部分:按要求弹性完成国家规定的基本型课程,一般设立对学生基础、发展趋向等分化较大的学科,分层教学并设立部分学科专用教室;有校本特色、满足学生个性与兴趣发展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则在学校、同学和导师提供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菜单中,选择研究课题;另外,还包括以自理、自立、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生活经验课程。学生在师长指导下,依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潜能和国家需要,按照学校“套餐式”课程的目标和教学方式,选择走班,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张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表。上海晋元中学对每年初进校门的高中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自主选择方法、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讲座,并在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课程中正式开设走班教学。在学生逐步熟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在期中考试后,对数、理、化、英语、计算机、体育六门基础型课程进行选择走班教学。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至5个班级的学生看成一个“班级”,分成A、B、C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微调一两次,保证学生在一个较适合自己的层面学习。作为学生,他要从自己的兴趣和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作为学校和老师,绝不是简单地按学生的成绩或学生的智力分班,而是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学习潜力、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四个方面的综合情况,合理确定学生各科所在层次。因此,绝大部分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优势,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他们既得到了尊重,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走班制”的实施使该校的学生明白:对自己而言“最好的”就是“最适合”的。“套餐式课程、走班制运作”的设置与实施,为上海晋元中学在探索和实现素质教育个性化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六)“分层走班”学生的成绩评价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的教学目标、内容不同,诊断性测试和形成性测试也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考什么题学生可以选择。在平时检测中,某些学科可允许采用“自选式”,即A、B、C三层共答部分和任选部分。任选部分难度不同,难度越大,得分系数越高。某些学科可允许采用“选层式”,如理化,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层次的题目作答。外语可采用“累加式”考试。试卷主要从学生答题完成时间和准确性来区分A、B、C各层的能力和水准。同时,提出要打破不到60分就是不及格“禁区”,改变仅以几次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加强平时的学习检测,淡化期中、期末考试,将平时的课堂提问、谈话、作业、课题研究、阅读等评价信息都纳入学习成绩。平时采用分层检测,期中、期末采用诊断性考试。课堂学习效率检测可用作选择流动班参考,使学生明确“走班”不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而是以学习效率为标准,在哪个层面上学习,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关键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

三、“分层走班制”教学的优点

1.对学生来说首先,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大小以及兴趣选择课程表、选择老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从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能力出发,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构建适合自己发展的“套餐”并从中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其次,使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等状况基本相当的学生“走”到一起,便于任课教师确定教学起点、重点、训练计划和培养目标,便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研讨、交流等活动。第三,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加大了同学间的互相影响,有利于增强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第四,学生按自己的水平选班,能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减轻了思想压力,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和平衡心态,体会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感受。

2.对老师来说传统教法受到了冲击,灌输教育过时了,他们由过去的绝对权威的地位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变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采用了新的教学法,这种新的教学法让学生走出了“恶性循环”,如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出于种种原因成绩上不去,因此怀疑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下降,成绩也越来越差,形成了恶性循环,只有对他们抱有平等和尊重,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走出“恶性循环”。

四、“分层走班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措施

(一)出现的问题

1.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四五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2.教学方面的缺陷

分层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流动式上课不便于任课老师辅导,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由于“走班制”属流动式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再加上不同层次班任课教师也不同,因此,很难安排某位教师到行政班辅导。这样一来,学生也颇有“跟不住老师”的感觉。此外,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水平不一,如何让他们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样是一个问题。

3.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好玩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忙乱和心散,很难找到那种心如止水的感觉。由于A、B、C三个层次是由高到低划分的,因此,如此“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

第五篇:走班制教学

什么是走班制?

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历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

走班制三种模式

1.按各校原有模式随机分班,根据选报意向适当增设分层辅导课或选修课;(行政班与走班共存)

2.按选择组合分班和开课,除数学、英语分层和选修课走班外,高一基础课原则上不走班,高二按所有科目适当走班;(行政班与走班共存)

3.完全取消行政班,根据学生意愿自主选择课程。(彻底走班)

哪些学校在走班?

国内北京、浙江等地多所高中近几年正在尝试走班制,广州近几年也有学校实行分层教学。其中,北京11学校将国家的课程校本化,设置了数百门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职业考察课程,学生可以自由搭配,私人订制自己的课程。

在广州,越秀外国语学校和恒福中学正在试行走班,知用中学也计划推行。

高考改革政策一落地,走班是一定要做的。现在来看,即使高考不改,走班也可以推广,这激发了学生自己选择,自主发展的潜能。

北大附中和北京十一学校是北京市较早实行“走班制”的两所中学,北京十一学校面向全校4000多名学生,开发出了200多个课程,随着“选课走班制”的推进,课程建设能力将成为校际之间拉开距离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必须具备课程建设的能力,教师也需要有开发课程的本事。”

现状:

1.对于学校来说,完善与走班教学相配套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和教师的行为,也显得更为迫切。

2.“分层走班”可能会导致学校必修课程无法按照行政班“齐步走”的方式开展教学,各个教学班在教学进度上会出现快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产生影响。“分层走班”为排课带来困难。一些课程要求具有同步性,而国家规定的课时又固定,在教师人数少和个人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在排课上需要排除很多干扰因素。

3.“走班制”不但会加大教师个人的工作量,而其还会为学校的硬件建设、师资数量等带来很大的压力.老师们不仅要分层备课,还要备好每一名学生,平时更要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更出有效的教学形式。

4.因为教室容量所限,“标配”教室根本容不下,因此就会面临两个问题,要么扩容教室,要么增加教师。

措施:引入学分制,在具体操作上,将学生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日常学段检测成绩作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共同构成学科成绩,用于学分认定。

理论基础:分层教学最初是教学法改革中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国内外教育家、教学研究工作者展开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分层教学最初的形式是“班内”分层,有一定的效果但弊端很明显。随后借鉴国外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成熟的模式和实施办法后,提出“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模式。

引言:“走班制”分层教学基于“因材施教”原则而产生,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个体化教学。它的来源是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但它又是分层教学法的创新和扩展。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国内外尚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的贡献。“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2.1 理论意义

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走班制”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进行分层,体现了“学生学习为主体”、“因材施教”等理论。分层教学研究过程中已有大量的文献,从理论角度、实际运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修改理论当中不完善的地方。这使“走班制”分层教学在理论上更加完善,更好的体现个性化教学。

2.2 现实意义

分层教学法已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各大中小学校,并积累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国外也有不少中小学、职业院校进行“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实践。在实施过程中,对“走班制”分层教学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并研究分析,寻找各种对策与解决办法,用实证经验证明“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弊端。从国内外实证文献中了解并获取前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从产生的矛盾与问题中来研究这一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更具有现实意义。“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国内外研究:

3.1 国内研究

“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阶段较晚,并且名称也不统一。分层教学法的起步和研究则较早,始于二十世纪初。最初是以“快慢班”形式出现。分层教学法的探索与实验研究,给“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从1916年开始,分层教学法研究开始,并大量展开。虽然分层教学法在教育理论研究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但大量的学者和教育家都一直致力于其研究,以期待找出适应我国国情和教育改革的有效方法。

分层次递进教学,是“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前身,它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研究”课题组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并进行了研究。河南省鹤壁市淇滨中学2003年开始推行“走班制”教学,在全年级占一半数量的6个班级的语、数、外等部分学科实行了“走班制”的尝试。此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众多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开展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十几年来,“走班制”分层教学的试验多数在中职院校内进行改革与研究,中小学也引进。在中小学和中职院校的实践中经过不断地经验总结和改进,为分层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通过图书馆、知网、万方数据以及Internet网查询,研究分层教学法的相关著作、文献共计1550多篇。专门研究“分级教学”或“走班制”分层教学法的论文有1000多篇。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分层教学研究多应用于中小学校以及中等职业学校,而且以“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形式居多。这些研究方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弊端,并遇到难度,可操作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以高职院校为背景进行“走班制”分层教学的研究与探讨相对较少,但也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国外文献资料中,提及分层教学法的著作有20余本,论文文献有100余篇。

3.2 国外研究

分层教学法的研究最早始于西方欧美发达国家。它最先出现于美国。到20世纪50年代,英国实行了分层教学法,在中小学校中将学生根据能力分出不同的层次,并且学生始终待在这个层次的班级里学习所有的课程。但因这种方法对不同能力的学生采取了区别对待,受到来自各界的批评,认为它加强了种族间的不平等,会造成了对“低能儿童”的歧视,使他们的身心受害。由此,分层教学陷入了低谷。到了9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重视对精英人才的培养,大部分学校又重新开始了对分层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当中。

根据现有的研究,美国教育界提出的“分层教学”实际上结合了“小班化”教学方式,与“主体教育”、“赏识教育”结合起来,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国外,分层教学的形式多样化,有基础班,提高班等,并逐渐形成走班的选修制。就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外分层教学法的最初形式是按智力、能力和学习成绩进行分组分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研究也多是基于中小学校各班中进行分小组的实践研究,并且主要针对教学教法的研究改进。

总结

从对国内外文献研究综合来看,国内外关于“走班制”分层教学法的直接研究较少,但间接研究和相关研究――即教学教法研究较为丰富。由于国情和学生数量的不同,国内虽然对分层教学法的研究也较多,但起步阶段多引用了国外的研究。许多学校在学科教学中采用 “班内分组、分类教学”的方式。但近几年面对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班级人数逐渐增多的情况,班内分组分层教学不能适用于人数较多的班级进行优化教学。因此出现对分层教学的新探索,即“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的出现。

期待更多大量的文献,给各类学校、高等院校在“走班制”分层教学研究提供更多有价值、可借鉴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经验。

参考文献:

[1](英)班克.中等学校的成败[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7:7.[2]Gordon Dryden.Jeannette Vos Ed D.The Learning Revolution [M].Jalmar Press,1994.[3]李默,郭炳德.“走班”分层打破“快慢”分等[N].中国教育报,2005-11-9.[4]黄晓颖.国外分层教学的历史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7):126.

下载2015长春市事业单位时政热点:“走班制”来临 老师往哪儿“走”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长春市事业单位时政热点:“走班制”来临 老师往哪儿“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班制教师工作总结

    走班制教师工作总结 走班制度的实行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对老师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在一学期的选课走班的适应,也有一些心得和体会,现总结交流,向各位领导、老师做一......

    分层走班制教学

    “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构建 (2012-11-07 15:41:31)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文摘 一、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

    走班制的利与弊

    走班制的利与弊顺着高考改革的大潮流,“走班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也将开始走进高中的校园。 所谓“走班”,说通俗点便是可以在不同的班级之间选课、上课,而不再局限于一个固定......

    走班制的基本问题

    走班制的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走班制 2、知道如何实施走班 一、如何理解走班制 (一)走班制: 1.从形式上看,没有固定的教室,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课程,自主走到......

    体育走班制教学

    实现“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 技能”的教学模式:体育走班制教学 3.1“体育走班制教学”的基本概念要素 所谓“走班制教学”就是:同一年级的体育课排在同一时间,上课时打......

    走班制的启示

    “走班制”的启示 教育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它的受教育者所受到的束缚越来越少,自主选择的权利越来越多。走班制就是教育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谓走班制,就是学......

    走班制已经来临作为教师的你准备好了吗(范文模版)

    走班制已经来临,作为教师的你准备好了吗? 什么是“走班制” “走班制”,又称为走班教学,是在中小学开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真正意义上的“走班制”教学是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

    分层教学“升级”走班制

    分层教学“升级”走班制 林梦如 没有固定班级,没有统一、固定的课程表,学生学习时间和内容完全自定,整天行走于各个授课教师的实验室……为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能力,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