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思想引导工作总结
科研创新结硕果 争做信息好青年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思想引导工作总结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辅助,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青年引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激发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引导青年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信息学院团委在近几年的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中,始终坚持以“育人”为落脚点,把努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院科研学术氛围作为工作要点,通过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不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综合素质。
学院团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SRPIP学生科研立项工作,协助办好ACM程序设计实训基地、电子设计实训基地和嵌入式系统实训基地等三个学生课外实践实训基地,积极组织实施第二课堂学分化政策,探索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全方位素质拓展计划,不断拓展学院第二课堂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
一、拓科研基地,搭建学生实验创新平台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信息学院团委积极参与构建学生程序设计实验实训基地、电子设计竞赛学生实训基地等学生创新实验平台和学生实践实训基地,为学生各类科研试验提供,积极为学生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课外科研训练、创新活动等提供服务。
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成立于2002年5月。经过9年的建设与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心拥有电工电子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技术实验室、电子设计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计算机系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现代数字技术实验室、射频实验室、现代检测技术实验室、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室、优化和控制方法及应用实验室和软件工程实验室共13个实验室。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是面向全院学生的电子、电气信息类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及工程训练的重要基地。实验中心通过整合校内实验室资源和校外资源,努力建成“理念先进,管理科学、队伍合理、设备精良、资源共享、质量上乘、特色明显、开放服务”的现代化实验中心。
这些都为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条件,也为学院团委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找到了有利的抓手。
二、立活动载体,引导学生参与科研竞赛
(1)立足于大学生科研实践创新项目(简称SRPIP),鼓励学生科研创新 大学生科研实践创新项目(Student Research Practice Innovation Program,简称SRPIP)是信息学院加强本科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该项目依托学院现有的实验条件和师资力量,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立项,给予一定科研经费的资助,为本科生提供科研实践的途径和平台。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人才优势,因才实教,提高效率;在学院内形成较为浓厚的学生学术研究氛围,营造良好的学风院风。
另外,SRPIP给学生提供科研训练机会使其尽早进入各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然,在科研训练的同时,也加强师生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专门成立SRPIP领导小组、SRPIP工作小组以及SRPIP评审委员会,负责项目日常管理,保证SRPIP项目的水平和质量,负责立项审批和结题验收。
为激发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引导青年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信息学院团委积极承担了“大学生科研实践创新项目(SRPIP)”的组织工作,并力争学院党政的支持和广大教师的热情参与。SRPIP作为信息学院一项重要的科研工作,院领导始终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动员、组织学生参加,锻炼其实践能力。今年,我院学生共有283项院级立项项目、11项省级立项项目。
(2)引导学生参加专业学习,各类学科竞赛结硕果
学院团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ACM比赛、软件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在各种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中,信息学院学生捷报连连,久之形成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强烈的科研创新意识,也激发了学院学生的学术科研兴趣。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各类ACM比赛中共获得亚洲奖3项,国家级奖1项,省级奖7项;软件设计大赛获得国家级奖6项,省级奖24项;电子设计竞赛获得省级奖5项;数学建模比赛获得国际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参赛奖6项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5项,浙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全国飞思卡尔智能汽车比赛,获得华东赛区比赛三等奖4项,优秀奖1项,参赛奖1项;宁波市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大赛,获得二等奖2项。
另外还有学生在专业期刊中发表学术性论文共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篇,EI收录论文3篇。
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来自学院党政领导的支持,专业导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学院团委的精心组织和引导,而喜人的成绩又大大增强了团组织在青年大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三、建梯度优势,团委、导师、学生三方结合
团委、导师、学生三方结合的工作模式,为学生的科研创新带来了强有力的推动。通过团委、导师、学生三方结合的引导模式,旨在充分发挥学院团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组织的育人和服务功能,提高师生的责任意识,使学院科研工作与大学生专业培养和创新创业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全员育人的新机制。
团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训及科研类竞赛,如SRPIP、挑战杯等等,为学生提供最切实的讯息和帮助;而导师在学生科研实训及竞赛中时刻发挥着积极引导的作为,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自身发展与专业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固专业社团,丰富学生科研第二课堂
信息学院团委十分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在学院团委的指导下,社团联合会以繁荣校园文化,打造精品社团和精品活动,服务于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全面拓展学生素质为己任,通过科学的管理,真诚的服务和正确的引导,真正地服务社团,发展社团,繁荣社团,使社团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以“建设学术性社团”为主要方向,包括去年10月成立的“金山软件俱乐部”在内,学院现有4个专业学术性社团。由学院社团联合会牵头,定期开展社团与社团之间,社团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全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专业社团在促进学生专业学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学院而言,社团活动内容与学校的常规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能增强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工作室使用、实训基地实践等方面愿意为社团提供方便。对于学生而言,在参加专业社团后必须参与其组织的各项专业活动,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学习压力和动力。对于教师而言,他们能迅速组织到专业成绩优良的学生共同策划、组织或参与社会活动,有助于完成自己的科研项目。如学院开展的网页设计大赛等的科研类竞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也为各类科研项目的开展选拔了较多的人才。
五、全保障机制,加强学生科研工作领导
学生科研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需要教学、学科科研、师资队伍、学生工作等多方面协作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1)院领导专人负责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六大专业研究所共同落实 为使学生科研工作得到更好地落实,学院领导马修水副院长专门负责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信息学院共有六个专业研究所,对学生科研工作的政策制定和督促落实等工作负责。各研究所要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建立各类科研项目组织以及成果的选拔和培育。制定相应政策调动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一直科研水平高、创新意识强、实践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生科研指导教师队伍,为学生科研活动提供及时、全程、专业的指导。
(3)开辟科研专项经费,积极构建各类学生科研竞赛平台
为激励学生开展科研创新,学院特别建立科研鼓励机制,开设科研创新奖学金。如SRPIP项目作为学院科研的重要工作,学院始终给予最大物质支持,每支队伍的资助额度视学生立项申报数量及质量而定,重点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为500元,一般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为300元,需要较大经费资助的重点项目经核实,报SRPIP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可适当追加资助。另外,对于评审优秀的项目(不超过总项目的20%)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
同时,学院积极组织实施“第二课堂学分化”政策,探索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全方位素质拓展计划,不断拓展学院第二课堂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
第二篇:青年思想引导工作总结
** ** 青年思想引导工作总结近年来,我校在上级部门和学校党委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 号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实有效的开展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思想教育工作。为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做好学生的分类引导,此前我校对全体学生的思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为了对全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们卓有成效的开展了座谈交流、宿舍走访、个别访谈等工作,对当前我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以下是调研情况的综合报告:
一、当前我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存在问题 我校认真开展各类思想引导和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体上来看,我校绝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动态比较正常,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学习态度端正,追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生活淳朴,政治性强。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一)就业前景不乐观,普遍感觉到就业压力较大。受金融海啸的冲击,全社会的就业前景普遍不乐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院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压力较大。我们了解到,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多数学生表现得信心不足,就业心态需要得到纠正。面对就业时的信心不足和个人核心竞争力的相对缺乏,加剧了大学生择业心理的矛盾冲突。这种理想自我定位与现实自我对抗的矛盾冲突使大学生们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焦虑与不安,加剧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性。
第三篇: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概况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东南大学的骄傲之一,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建立的电机工程系。1952年,在并入其他院校的相关系科基础上建立了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该系就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经过长期努力,目前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无线电电子学教学和科研中心。学科地位、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横向联合和产业化等综合实力均位于全国同类专业前列,尤其在通信信息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研究方向始终瞄准国际前沿,已成为我国信息产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之一。在江苏省首批本科品牌专业排名及2006年全国网上排名均获第一名。
全院现有教师 215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人;加拿大两院院士1人;IEEE Fellow 7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教授3人;青年千人计划1人;国家特聘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58人,教授55人;副教授6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4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1人;江苏省双创人才3人;江苏省“333”人才17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人选 5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选8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信息学院的学生多次在学科竞赛中取得骄人成绩,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和最高奖,在国际数模竞赛中多名学生获得特等奖,在国际 IEEE学会的 MTTS等学术活动中获得了最佳优秀论文奖 3项。近三年来,本科生在各类学科竞赛获奖超过400人次/年,在各类期刊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48篇,其中EI收录22篇,SCI收录 2篇,申请专利2项。
本科专业设置
“信息工程”专业按宽口径大类招生,该专业首批获得“江苏省品牌专业”称号,目前为全国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下设五个专业方向,分别是通信工程、信号处理、微波工程、电路与系统和信息安全。
学院拥有信息与通信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均为全国首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一级学科下含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安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电路与系统等五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拥有毫米波和移动通信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九个基地之一);四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通信与信
息系统为江苏省十大重中之重学科;两个学科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
专业主修课程包括:通信原理、现代通信网、数字图像处理、移动通信、移动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网、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通信电子线路、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操作系统与编译原理、统计信号处理、信号与线性系统、数据结构、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息通信网络基础、电路分析等。
科研特色
学院建有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射频电路集成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数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水声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等科研基地,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在创建之中。
1990年获全国(国家教委)电子学领域中唯一的教学改革特等奖;“数字信号处理”和“信号与系统”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成功研制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CDMA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射频技术、蓝牙技术等标志性成果达国际水平、国内领先地位;毫米波体效应振荡器系列成果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十一五”期间科研项目经费总计 48933.49万元,年均增长约45.83%,其中纵向项目经费合计 42794.60万元,约占总经费的87.5%。2009年科研经费实现亿元突破,2010年科研到款 1.84亿元,绝大多数为顶尖重大科研课题。“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50个,863项目 25个,973项目8个,牵头、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1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个,省基金项目10个,军工国防项目158个;获省部级以上大奖 12项;SCI论文 468篇,EI论文 773篇,ISTP论文 575篇;申请发明专利 450项,授权 149项。“十二五”开局之年的 2011年,学院科研工作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科研成果捷报频传:尤肖虎教授荣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崔铁军教授研究团队的系列研究成果入选“2010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并获2011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高西奇教授、金石副教授发表的论文荣获2011 IEEE通信学会通信理论领域莱斯论文奖;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孙丹及其导师窦文斌教授荣获2010年 “IEEE Piergiorgio L.E.Uslenghi Prize Paper Award Award”奖,均为中国大陆地区首次获得该项奖的学者。
2012年,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历时十年协同创新,攻克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世界性难题,院长尤肖虎教授及其团队荣获2011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学院聘任海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32名;多次成功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与美国安捷伦公司、德州仪器公司、日本三菱半导体公司、德国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华为公司等国内外企业建立合作研发中心12个。
国际交流
全院每年招收本科生 280名,硕士生 310名、博士生60名,已成为研究型学院。本科在读期间,可推荐赴美国、日本、新加坡、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台湾、香港等地区合作高校学习交流,已聘请多名海外教授和专家来校为本科生开设专业课程、专题讲座和 Seminar研讨课。学院鼓励优秀本科生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并资助赴欧美、日本、香港等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参与学术交流。
本科毕业生中有60%以上攻读研究生,其中,三分之二进入国内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深造,三分之一赴美、英、法、德、加拿大、意大利、瑞典、瑞士、荷兰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就业与升学
学院重视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通信与信息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毕业生分配供不应求,每年用人单位的需求量是应届毕业生的6~8倍。就业率达100%,就业单位层次高、待遇好。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人数近万人,毕业生可从事通信工程、信息处理、传输、交换检测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电子设备与系统的研制、生产和应用;计算机硬件与网络软件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安全防范电子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就业的主要行业有移动通信、电信、联通等通信运营商、广电系统、国防、银行网络系统工程、航空、航天、航海、能源、交通、电力、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我院培养的毕业生中,已有十一名当选为两院院士。
第四篇:青年思想调研和引导工作总结
大学生青年思想调研和引导工作总结
根据团市委《关于广州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切实履行好团的根本职责,增强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通过深入开展青年引导工作,提炼经验,提升服务水品,我校团委紧紧围绕学校工作大局,以引导广大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目标,以提高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核心,认真研究,精心组织,求真务实,锐意创新,认真总结引导青年的有效案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引导青年工作的有效路径,建立健全开展引导青年学生工作的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成果,深入了解当前我校青工思想情况,认真分析团组织在服务青年中的经验和不足,探索新形势下继续做好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有效途径,推动我校共青团和青年团员工作健康发展,我校团委通过对本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调研和引导,总结了一份青年思想引导工作报告,现将总结如下:
一、我校引导青年工作推进情况和评估工作效果 我校团委首先用座谈会的形式开展了青年思想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态度、思想热点和思想道德等。调查对象包括学院各专业各个年级的团员大学生代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并总结了我院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的主流是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人生态度比较积极,能够把个人价值实现与服务社会统一起来。
针对调查情况,我们施行了以下整改措施:
第一,以团学干部和学生骨干为重点,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社团体活动,我校现有51个社团,其中有文学社、书画社、演讲协会、蓝球协会等,请专职教师或特长的教师授课,鼓励在校学生多参加这些学社团体中的各项活动,从而培养他们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开拓视野。更在社团中重点突出学习型社团,让大学生青年通过参与社团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风气。在我校51个社团中,通过组织培养与筛选,浮现了一批层次高、品位高、评价高、参与度高的精品社团活动,实现了社团活动娱乐化、学术化和公益化的有效结合,为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促进学风建设、繁荣校园文化、服务学生成长起了良好的作用。
第二,考虑到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增强学生能力,我校积极开办了各种培训班、讲座。例如:大学生精英干部培训班、舞蹈班、在职化妆学习班、美容、美发培训班等。通过开展培训活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学到多种技能,毕业后即使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也能够胜任其他工作,拓宽了学生们的求职思路。
第三,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球类比赛、文艺晚会、运动会等,使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团体协作精神。组织并开展了校元旦晚会;举办校级篮球比赛、校级足球比赛;举办校级十大歌手比赛和校级原创文学演讲比赛。广大师生在享受一场视听盛宴的同时,也被这些校园之星的事迹深深的打动了,倍受鼓舞,深受启迪。
第四,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社区服务活动及到勤工助学等,社会活动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我校积极参与了广州亚运会、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和开展勤工助学等活动数次。通过实践,不仅能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落实到实处,使理论具体化,而且能使学生明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应如何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第五,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比如励志学习栏评比活动、班级文明卫生评比活动、寝室设计大赛等。通过开展此类活动,培养了学生乐观进取的精神,积极振作的情绪,相互支持、激励的言行,文明礼貌
和真诚友善的举止,相互团结、合作关心和帮助的情感,及时改善消极情绪,抵御颓废文化的行为。
第六,通过互联网与学生交流互动。我校团委通过组织团、学、社、青四大组织开设微博、建立QQ群等各种形式,做好网上舆论情况收集、分析、引导社会观察、开展教育活动等工作,以校团委为枢纽、各基层团委为骨干节点的信息化联系指挥体系,及时通报信息,随时掌握网络舆情。这样,可健全我校共青团网上思想引领队伍体系,培养了广大同学文明、健康上网的意识,同时,对树立我校大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我校开展引导青年工作总结的经验与教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完善过程中,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着日益剧烈的变革,这些变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处在变革时代的青年团员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变革的社会诸因素的影响,其思想状况也在随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及影响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必须予以密切关注的。少数青年学生受到了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在思想上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具体表现为:
第一,价值观上的不良倾向; 第二,自我意识及逆反心理增强; 第三,少数青年大学生心理失衡;
第四,少数大学生满足于现状,缺乏进取心。造成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主要有: 第一,社会环境。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特别是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扩招以及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都使得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着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并对其思想状况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二,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成才的重要环境,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师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
第三,内在因素。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个体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其身心的发展变化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导致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发展,渴望实现人生价值。不同个体的身心特征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一个重要内因。
此外,大学生的家庭、同学、朋友、网络信息等的状况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日趋普及化,越来越大比例的青年都要必经大学之路而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再加上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知识的强势拥有者,他们对社会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大学里对人格的培养与塑造是最直接的,也是及其关键的。
这一次的调研活动,使得我团委对于我院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使得我们分团委在今后的团工作中,能够汲取青年团员的意见,有侧重点地进行工作。在今后引导大学生青年的工作中,我校团委的主要工作方向和重点是:
第一,引导大学生青年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把建设高水品的民办高校作为目标,把引导大学生青年工作和学校发展大局相结合,引导广大青年争做科学发展的开拓者,引导广大青年争做和谐校园建设的促进者,引导广大青年争做文明新风的引领者;
第三,把帮助大学生青年成长成才作为重点,把解决青年思想问题和解决青年实际问题集合起来;
第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推进引导大学生青年工作与加强团的基层建设结合起来。增强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完善青年组织体系,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我们深知,做好分类引导大学生青年工作是党赋予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是团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忙碌的一年过去了,在崭新2012年中,我校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要求和上级团组织的部署上来,把引导青年工作放在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继续探索引导路径、总结工作规律,自下而上建立起我校共青团引导青年
工作体系。
共青团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一月九日
第五篇:大学生青年思想引导
大学生青年思想引导深入访谈
调 研 报 告
历史系团总支 二○一一年11月8日
大学生青年思想引导深入访谈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提高我院大学生思想素质,客观真实地了解和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特点,我院团委特此开展了“大学生青年思想引导深入访谈”。此次访谈采用问卷调查与座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关于对党政官员的素质和形象现状、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并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大部分学生对于党政官员的素质形象反映良好,但是少数学生对于党政官员的形象和素质存在片面性和单一性的理解。
社会转型中党政干部形象受损的问题也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失节。有的失去了共产党人的骨气,不敢坚持真理,维护党性原则,不敢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想、不良倾向和邪恶势力做斗争,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态度爱昧,退让甚至屈服。第二,腐败。生活上精神品味低下,腐化堕落,沉溺于“酒绿灯红”之中。第三,无为。但是党政官员形象与素质的问题只存在少数的党政官员中,绝大多数党政官员的素质和形象良好,我们应该全面的深刻的看待问题,决不可以片概全,而且我党一直把党政官员的素质和形象当作一个重点问题来对待,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以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二)大部分学生对于党政官员队伍建设反映良好,但是少数学生认为党政官员队伍建设存在很多问题。目前,我国的党政干部队伍存在少数干部队伍学历偏低、年龄偏老的情况,但是我党很快采取各项措施。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明确提出“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
此后,中共在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党性修养、作风养成、选拔使用、管理监督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加强行政问责的制度化建设,规范行政问责的主体及其权限,规范行政问责的客体及其职责,规范行政问责的事由和情形,规范行政问责的程序,实现行政问责规范化和制度化。进一步建立健全的复出机制,对问题官员,要他们充分的记取教训,深刻反省,痛改前非。不断的完善官员选拔制度,将具有端正的德行、开阔的视野、良好的教育背景、丰富的基层经验和得体形象的年轻干部选拔上来,使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够后继有人,蓬勃向上。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要坚持“论德才、讲实绩、重基层、凭公论”的用人导向,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加强对问责官员的监督。加强党政官员的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少数大学生认为党政官员过于有权有势,过得很光鲜。目前,我国的党政干部队伍存在少数干部有权有势,生活过于光鲜,但大多数党政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
我党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党内生活锻炼,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把党性分析作为民主生活会主要内容,把作风状况作为党性分析重点内容。加大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整顿力度。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重要依据。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广泛宣传和认真学习先进典型,使广大党员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我党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全党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进一步控制办公经费,把有限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和经济工作纪律,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预算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严禁为领导干部违反规定购买、建造住房和配置用车,严格控制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对铺张浪费、奢靡享乐、挥霍公款的,必须严肃处理。对党员干部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生活作风方面的不良现象,要及时提醒、批评、制止。、(四)少数大学生认为党政官员在求真务实方面存在问题。我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求真务实贯彻到治党治国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真正做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营造求真务实良好氛围,使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不断取得实效。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严格控制会议数量、经费、规模。大力清理检查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切实解决节庆剪彩过多过滥问题,改进各级领导干部活动报道。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对作风飘浮、敷衍塞责引发重大事件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必须严肃追究责任。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二、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政治理论教育,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社会主义的大学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这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保证。作为大学生,如果其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理论的缺乏,是难以承担接班人的重任的。因此,我们应当加大教育的力度,在教育内容上,要进一步加强主旋律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国情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从而自觉树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同时,要切实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和对党的认识,做好青年大学生的入党教育和党员发展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一些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与我们社会所弘扬的价值观念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大学生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价值为标准,把国家社会看作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客观外在条件,以利益观点对待社会问题的实用与功利倾向,都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格格不入,必然制约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大学生在人际交往、道德观、择业观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价值判断正确,而实际行动意识缺乏,采取的“敬而不从”的态度,以及人生态度上存在的一定程度的消极心态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社会主导价值观。要加强实践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丰富阅历、接受考验,要充分挖掘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利用参观,请英模做报告等形式,校正大学生的人生坐标与人生价值取向,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驾驭人生的航船。
(三)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厚重的使命感,搞好学校文化建设。通过营造一种文明、健康、高品位的文化、精神氛围,来促进健康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校风传统,统一的文化认同的形成;组织个性化、有特色、高品质的文化娱乐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开展系列化、开创性的知识文化活动,来扩大学习的认知领域,挖掘学生的潜力,锻炼学生的才能,使学校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一部和谐优美的协奏曲,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供深厚的文化底。
(四)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当前大学生更加注意素质教育对自己成才的作用,在人文教育、专业技能、美育、实践教育、教学内容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当及时把握这种变化和要求,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实施素质教育,加大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的改革力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通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各个环节,融入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整体之中。
(五)切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
网络化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特征,已经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在高校,网络的发展既为青年学生成长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从大的方面看,一方面网络发展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信息网络化又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垄断,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如何在信息网络时代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做好新世纪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重要课题。
(六)重视社会教育效能,共同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培养人才是一项系统工作,学校教育是主体力量,同时需要全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大学生是社会的晴雨表,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社会各界都有责任通过加强两个文明建设,逐步消除社会消极腐败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学校则应加强与社会沟通,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并在实践中加强正面引导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在加强对国情民情区情及改革开放成就全面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使其转化为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动力。
历史系团总支
二○一一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