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年上半年学生工作总结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年上半年学生工作总结
2010年上半年,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按照学校党委的工作要求与布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和职能,努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教育、管理学生的任务,现将半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全院凝聚力
全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各项要求展开。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每一条思想教育方针都用一系列设计好的活动来贯彻,每一个活动都能很好地体现一个思想教育。
1)加强“90后”同学的目标教育和责任心教育
随着学生的主体变为“90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加强培养“90后”同学的目标教育和责任心教育。12月8日下午,在四牌楼校区的致知堂举行了“90后”成人仪式。仪式以“定位与目标”为主题,希望新生们在熟悉了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活后,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活动之后,大多数同学表示受益匪浅,并会为自己的未来制定的目标为之努力。
为了帮助独立意识偏弱的“90后”同学更好的寻找大学以及人生的目标,我们举办了“梦想启航,传承无线”主题讲座,邀请了部分优秀系友以及在读博士、硕士、本科高年级学生,与全体新生展开多角度地交流。通过交流,同学们了解到了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明确了近期和长期的目标。会后同学们纷纷反映相比老师的谆谆教诲,这样的交流更容易接受。
2)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教育针对性
4月17日上午十点,由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主办的“时代先锋”系列人物访谈活动第一期在九龙湖校区焦廷标馆一楼圆形报告厅如期举行。“时代先锋”系列人物访谈活动通过邀请各领域中具有卓越贡献的代表人物,以访谈及现场互动交流的形式,在剖析人物成长、成功的过程中的所做、所思、所想来引发观众思考,引导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确定人生目标,志存高远,不断进取。该期访谈有幸邀请到中国航天集团第二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电磁散射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黄培康院士和哈工大通信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张乃通院士。访谈中,在场的本科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两位院士学识之渊博、视野之广袤、思考之深邃、哲理之严谨,也被他们深深的爱国之情所感染。两位院士淡泊名利,举重若轻的高尚人格令在场的每一位同学深深折服。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引导现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2010年1月6日中午,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诚信教育活动五周年回顾暨2010年期末考试诚信宣誓大会”在焦廷标馆大剧场成功举行。各位领导和嘉宾在台上为学生代表佩戴了诚信胸徽,台下的同学也同时起立,在自己的胸前佩戴了象征诚信的诚信徽章。徽章虽小,但见之便令人产生一种不自觉的约束力,提醒着自己时刻诚信考试,诚信做人。此次宣誓仪式让现场的每一位同学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诚信”二字的分量与含义,同时也能将诚信意识铭记于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今天的誓言!
3)关注学生精神需要,营造宿舍社区文化
大学校园里,“归属感”缺失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学院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老师们都有这样的共同感受:有些大学生过度关注自我,日常生活“个人化”趋向明显,对网络空间依赖过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只和自己“独处”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工作难开展,集体活动也很难组织。心理学家认为长此以往会形成孤僻的性格和单一的生活情趣,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健康的人格离不开精神上的归属感,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缺失的问题亟须引起关注。为了培育学生的精神归属感,营造学生们的宿舍文化交流空间,学院于两年前在桃三宿舍区建立了信息学院学生活动室,活动室除了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小型会议、学习交流、文化展示、娱乐休闲等便利之外,还将通过平时的团支部的学习,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生活,每周举行的宿舍文化展览、每半月开设的“六朝松涛书友会”读书会、每季度刊出的学院院刊“四季”、每年举办的宿舍文化节等主要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相识、相知、相融,互学、互助、互爱,进而缔结邻里亲情,共建和谐公寓,活动室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经过两年的发展,制定了相应的《学生活动室管理条例》,有效地保障了活动室的有效使用,学生活动室的建立对于关注学生的精神需要,营造社区关怀至关重要。针对完全学分制已经成为主体的情况,我院举办的宿舍文化节坚决落实 “思想教育和校园文化进宿舍,以宿舍为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宿舍内和宿舍间交流”的指导思想,2010年3月,为期一个月的宿舍文化节在28日“美丽”谢幕,千姿百态的墙贴、绿意盎然的植物、叮叮作响的风铃,以及美轮美奂的窗帘、憨态可掬的玩偶„„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宿舍的整洁美丽,更记录了宿舍生活的点滴和成员之间的感情、意义非凡。宿舍文化节为大家提供一个自己动手装扮心目中的宿舍的平台,塑造了更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同学们在此过程中加深同宿舍及“邻里”之间的交流融合,美化宿舍,更美化了生活。也很好地达到了我们“把凝聚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融入到宿舍间、班级间”的设计目标。
学院以伟大祖国60周年华诞为契机,在九龙湖桃园1舍和2舍围合内隆重举行“我爱我的祖国”——“动感地带”杯校园楼道歌手大赛经典回顾晚会。学院领导、老师以及校学生会、校各社团负责人、各兄弟院系学生会负责人和同学共计2000多人观看了晚会。本次晚会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邀请前三届楼道歌手获奖选手加盟,共同演绎红色经典歌曲。晚会上,那些创作于二三十年前甚至五六十年前的的歌曲被今天80后和90后的同学完美演唱,让我们看到了90后的别样风采。“楼道歌手”大赛是我院的传统活动,是校园文化进宿舍的一个非常生动的典型。而这次我们引入红色主题,将这个活动与庆祝建国60周年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赋予了这个活动新的内涵,也让思想教育进入了宿舍,达到了“思想教育和校园文化进宿舍”的双重目标。
4)以大学生科技活动为切入点,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
辅导员尝试将课外科技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利用专业特点,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将创新活动体现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在管理上最大程度上通过学生管理工作实现,坚持“扎实、高效、有序、健康”的八字原则,加大了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管理力度,使之成为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建工作稳步推进
1)以学生党建工作为抓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学院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发动广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握十七大四中全会的会议精神,内容形式不停留于普通的文件学习,而是开展讨论会,贴近生活,深入实践,开展形式多样、教育意义强的活动。坚持抓党建,带全面,树正气,促学习,在严谨、务实的基础上,使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班级、年级学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正成为年级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依靠党建促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此外,学院依托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党员参观学习。我们还邀请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将军等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定期来校开展讲座。并紧密联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更加开阔的眼界看待大学美好时光,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发扬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党员,为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贡献。
3月中旬,组织学院入党积极份子参加春季学期校党校发展对象培训班,接受入党前的教育,同时,各支部给入党积极份子分配一定的工作任务,开展考验和培养工作。
在良好的党建氛围的影响下,在高年级学生党员的感召下,信息工程09级新生中形成了良好的政治氛围,一大批同学积极要求进步,主动向党组织靠拢,许多新生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上半年,本科生中发展预备党员54人,其中09级6人,08级19人,07级27人,06级?人。
2010年5月21日,在四牌楼校区的大礼堂,信息学院党委换届选举大会圆满落幕。本次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委员会,动员学院全体共产党员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学院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全院共有?名正式党员,?名预备党员参加了本次选举大会。
2)加强支部建设,夯实团建基础
团支部是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学院团委在工作中狠抓支部建设,力争利用基层支部辐射全体青年学生,把他们紧密团结在共青团组织周围。
1)高度重视支部班子建设工作。
我院团委十分重视基层支部的团干配备工作,全院七个团总支、39个团支部干部无一缺编。团干部的选拔全部采用公推公选。在此基础上,我们尤为重视对团干部的培训工作。对内,我院响应团中央“青马”工程,成立了“铸才”精英学校,定期对基层团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和素质拓展。对外,我们联合兄弟院校举办一系列论坛(其中包括由长三角地区六所著名“985”工程高校参与的“‘长三角六高校’信息学科学院学生组织论坛”),与同行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2)努力提高支部制度建设水平。
各团支部每月召开支委会和支部大会,讨论支部工作,集中集体智慧创新性开展工作。此外,我们鼓励各支部围绕团委中心工作开展富有特色的思想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各个支部的主动性,展现各个支部的特色。
3)以团日活动为抓手,开展富有特色的团建工作。
各团支部在学院团委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策划、组织主题团日活动,涌现了一批诸如“同在国旗下,你我是一家”、“心·零距离”、“走进大泉村,感悟改革巨变”、“以生命为名”等校级优秀团日活动。这秀些活动思想性强,形式新颖,对广大青年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4)积极组织团内推优工作。
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优秀团干一直基层团组织的重要使命。这半年来,各团支部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在全团支部会议上组织推优工作。本科二、三、四年级共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49名,优秀团干6名作为党组织的考察对象。同时,经过院团委组织的公开答辩,本科040071团支部、040076团支部以及042087团支部获得“东南大学2010年度甲级团支部”称号,硕士“09硕电路与系统团支部”获得“东南大学2010年度先进团支部”称号。
(三)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硕果累累
(四)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认真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学院团委根据学校的要求,广泛动员团员学生,利用暑期放假时间,深入基层,从点滴小事做起,体验社会的酸甜苦辣。在团委书记朱理中老师的策划下,学院团委采取“多点开花,重点支持”的方针,在去年6月底至8月底之间指导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斐然。“东南大学赴山西平遥和谐号”社会实践分队获得省级优秀团队,祁磊获得省级先进个人称号,“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促进农业化产业发展”社会实践获得省级优秀调查报告,“追寻革命足迹、奉献火热青春”社会实践分队获得校级优秀团队称号。今年6月份,我院团委已对全体08级本科生召开了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大会,选定了一批优秀的学生组成活动小组来完成这次暑期实践活动。组织成员讨论社会实践的内容和方向,并联系各地相关政府部门,通过电子邮件与电话的方式商谈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形式,做好了详细的企划修订工作。
2)学院高度重视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
青年志愿者团队建设和服务水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学院团委高度重视青年志愿者的培养工作,树立典型,创造机遇,以高年级志愿者传、帮、带低年级志愿者,使得青年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能力不断提高。
为了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我院校园文明建设,提高现代青年社会责任感,积极响应上级团委关于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号召,在南京团市委和校团委的领导下、院团委的直接指导下,学院于2010年5月4日正式成立青年志愿者支队,并以此为契机,以纪念“五四运动”九十一周年为主题,在院内进行了一次志愿者宣传活动。这意味着我院青年志愿者队伍将秉承“奉献 有爱 互助 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的行列中,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青春和智慧,谱写和谐社会建设的新篇章。在“青年志愿者”旗帜下,首批注册的160余名志愿者举起右拳庄严宣誓,到场的嘉宾老师为志愿者代表颁发《志愿者注册服务手册》,代表着他们已经正式光荣地成为我院首批注册青年志愿者。
志愿者们利用周末时间去百家湖老年公寓开展了一系列以“关注老龄社会,关爱老年人生”为主题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老年公寓管理者和老人们一致好评。2010年6月7日上午,志愿者们在百家湖老年公寓举办了文艺汇演,给老人们带来了欢歌笑语。
在第二十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在南京团市委和东南大学团委的指导下,在爱德基金会的帮助下,于2010年5月13日开展了“有爱.无碍”系列活动的首期志愿行动—关爱智障同胞大型义卖,倡议社会各界人士用爱心呵护智障同胞这个与我们同在一片阳光下的群体,让他们跟我们一样能够拥有快乐和理想!本次大型义卖活动中所销售的所有手工艺品全部由位于南京市建邺区安如村的南京方舟启智中心的孩子们亲手制作。当日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十分积极,向东南大学的同学发放活动的宣传单,呼吁人们关爱智力缺陷儿童这一群体,吸引了不少东大学子的眼球,大家纷纷表示做工漂亮,不停地夸奖孩子们手艺精湛。义卖共筹集近3000元, 并特别设立了淘宝网站http://shop61132607.taobao.com,常年为他们销售他们制作的手工艺品,也是为了创造智障同胞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与环境。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满载着东大学子们对社会的奉献之情,不仅让同学们真实的接触到了智障人士的生活,加深了对他们的了解,表达了作为大学生对社会的一份关爱与责任,同时也让智障人士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增强了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唤起他们自强不息的信念。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引进来
介绍一些优秀、高雅的活动给广大同学是我们“引进来”工作的目标。“盛世弦和”东南大学2010新年民族音乐会就是一个典型。以大型新年音乐会的形式迎接新年已经成为我院一个光荣传统。自2005年开始,我院就与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合作举办东南大学新年音乐会。“金色回响”、“流金岁月”、“春之畅想”、“盛世华章”、“博音爱韵”这些名字已被全校师生广为传诵。今年我们转变思路,引入一些超一流的大家,让广大同学欣赏高雅艺术中名家风范。为此,我们邀请了在我国胡琴演奏界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胡琴一号”的姜克美教授,著名扬琴演奏家张高翔教授以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黄孝慈教授偕同江苏省民族乐团来我校为广大师生倾情奉献“盛世弦和”东南大学2010新年民族音乐会。虽然天气十分寒冷,但是能容纳1250人的焦廷标馆剧场仍然座无虚席。还有100多位同学站着听完了两个小时的音乐会。高雅艺术再次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了以工科为主的东南大学的广大师生,也让我们为“引进来”工作的又一次成功欢欣鼓舞。
2)走出去
我院学生会主席周浩同学应邀参与了团省委组织的“我的青春故事”活动。去另外四个高校进行了主题为“我的青春故事”的演讲。以个人成长辐射学院团委工作,充分展示了我院团委工作尤其是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亮点。3)多联合
联合各兄弟院系、兄弟院校开展一些交流工作,共同提升组织、管理、工作水平是我院团委指导学生会的一个工作重点。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活动一:
5月23日,共创和谐校园——南京江宁高校首届学生组织创新论坛在南京庄排路1号胜庄渔蒙家酒店隆重召开!来自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学生会、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学生会科协、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生会、南京晓庄学院学生会以及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的各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新形势下学生组织的未来发展。创新论坛是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为了响应团中央在新时期对共青团事业和青年工作探索创新以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号召,面向南京江宁各高校学生组织发起的一个交流平台。据悉,目前已有25所高校在江宁建设新校区,成为南京最大的高校集中区,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开展学生活动也成为南京江宁各高校学生组织长期思考的问题。按照现代社会“以合作谋发展”的基本要求,学院团委发起此次论坛也旨在利用南京江宁地区高校众多、资源丰富、地缘临近、交通便利的优势,打破自我封闭的现状,自愿承担推进南京江宁高校学生组织发展的责任与义务,创造与享受各院校合作的成果,整合资源,互惠互利,进一步促进资源(信息、人才、技术和经验)的共建、共知和共享,同时为江宁地区南京高校的校园文化发展作贡献。同时,在“90后”逐渐登上校园舞台的新形势下,学生组织将如何围绕“90后”一代的时代特点进行创新,更好地开展工作,也成为本届创新论坛主要探讨的议题之一。●活动二:
第二届东南大学院刊交流峰会于2010年5月8日在教七209召开,《东南大学报》编辑部唐瑭老师,东南大学校团委宣传部朱仁伟老师,金陵晚报东大记者团代表刘宏霞同学以及来自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东南大学大学生新闻社以及东南大学其它17个兄弟院系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金陵晚报UNEWS大学生周刊校园编辑部也发来贺信,预祝交流峰会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寻求校园媒体发展突破口,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整场会议持续三个多小时,与会代表发言精彩纷呈,通过各自院刊的交流展示和有针对性的探讨,充分体现了本次峰会的“交流、合作、发展”的宗旨,大家纷纷表示此类活动的开展能够加强校际间、院系间的合作交流,为办好院刊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
此外,一些如四院联合素质拓展,与生医学院联谊舞会等活动的成功举办,也很好的实现了“多联合”的战略目标。
以上各项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共同达到了“求发展”的最终目标。
(六)认真指导院学生会工作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是一个优秀的学生组织,始终活跃在学校各个舞台上,为同学服务,彰显青春个性。如何让这个硕果累累的学生组织继续展现光芒,并朝着更加先进,更加科学的方向去发展成为学院团委这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学院团委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以期加强对院学生会的指导工作,让这个优秀组织锦上添花。
1)优秀组织奖
4月20日晚,校团委在九龙湖校区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第二十三届校园文化节优秀组织奖公开答辩及颁奖典礼”。经过各院系申报材料,校团委初审,共有建筑学院团委、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人文学院团委、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交通学院团委、艺术学院团委和我院团委七个单位入围本次答辩。我院团委书记朱理中老师、研究生会主席姜泉同学、学生会副主席袁颖同学代表我院团委上台答辩,院学生会副主席刘亦辰同学承担技术支持工作。
在长达三个小时的精彩展示中,各候选单位充分展示了在第二十三届校园文化节中组织的各项工作,场面精彩纷呈。我院团委以中央16号文件和校团委文件精神为指导,分四个板块介绍了校园文化节中开展的各项工作,整个演讲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语言简练。在最后一个板块“塑造‘大爱’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中,我院社会实践指导与青年志愿者中心组织了20位注册志愿者,用手语展现了我院青年志愿者支队的口号“心手相连,传承博爱”,为台上的演讲增添了一抹亮色。在整个报告过程中,台上的演讲者和表演者与台下观众遥相呼应,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经过四位评委老师的打分,我院团委顺利荣获“第二十三届校园文化节优秀组织奖”。校党委研工部副部长裴锋老师为我们颁发了证书和奖杯。
2)未雨绸缪,锐意改革 从08年9月以来,第二十二次学代会的成功召开,到举办规模和影响力空前的第三届全校楼道歌手大赛,再到长三角六校论坛的成功举办,可以说第二十二届学生会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绩,这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人都对第二十三届学生会充满了期待。然而,在成绩的背后,学院领导以及学生会主席团居安思危,看到了光环下面存在的隐忧。正是安于现状,结果被固有体制给束缚了学生会发展的空间,使得学生会工作越来越难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学院团委对已经相对成熟和完善的学生会体制进行了改革。“90后”又是思想活跃、喜欢接受新事物的一代,因此,改革迫在眉睫。
3)精简学生会资源,加强精英化培养,突出服务理念
打破十个部门的固有体制,整合学生会资源,把办公室和组织部合并成秘书处,把文化部与体育部合并为文体部,把宣传部、编辑部以及网络服务部整合成宣传部,而结合“90后”同学敢于走出去接触新事物的特点,特增设外联部。这才有了第二十三届学生会的基本组织结构:主席团以及下属六个部门——秘书处、文体部、宣传部、外联部、学习部、生活部。从十个部门变为六个部门,这意味着学生会的资源更加集中,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会内部的管理;而另一方面,人员的精简让学生会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有利于精英化培养。本次改革特别提出成立学生服务中心,加强了学生会服务同学的理念。新成立的学生服务中心有专门负责党团建工作的党团建工作指导中心;社会实践指导及青年志愿者中心将会组织成立我院自己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并将负责引导同学们的社会实践工作;体育活动中心重点组织同学参加学校的各项体育比赛以及组织院内的各类比赛;学习辅导中心则负责为同学们提供学习上的帮助,组织各种学习方面的讲座;课外研学指导中心将负责SRTP的各项工作以及组织竞赛类、研学类方面的讲座。
4)新制度化建设
制度化建设一直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重要发展战略之一。通过几届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团委的指导下,我院学生会已经逐步取得了以《学生会总章程》为纲要,《财务制度》《干事考评制度》等八大制度并用的制度化成果。面对“90后”新学生群体,学院在新形势下提出了新制度化建设,即在已有制度化建设成果上针对“90后”同学的时代特点来对我们的制度建设作进一步的调整。我们一直坚信好的制度不会成为限制同学发展的条条框框,相反会为大家在学生会更快地成长提供更好的平台。●废除旧《干事考评制度》,试行新《考评制度》
通过对“90后”学生的观察以及结合问卷调查等形式分析,如今的同学更希望能获得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所以新的《考评制度》废除了原来由上级对下级考评的单一模式,而采用双向考评模式,即新制度将分为干事考评和干部考评两部分,既保留了上级考评下级的传统模式,又增加了下级对上级考评的新模式。这一举措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好评,使大家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干事考评部分取消了原来的评分体系,而采用更合理、更客观的述职制度。最终的考评结果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分数,而是以一份结合了干事自评、干事互评、部长考评以及附加考评四部分的综合考评报告形式呈现。而干部考评部分也充分体现干事对主席团、部长的意见反馈,最终的考评结果将是一份由干部自评、部员考评以及上级考评三部分的综合考评报告。●制定《承办班级任命办法》,注重培养集体荣誉感
此项制度的制订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会与班级之间的联系。这个制度规定了:班级承办学生会活动可以作为班级的团日活动,这样很好的提高了班级承办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发现“90后”一代过分张扬个性,而相对集体荣誉感有些缺失,对此我们将班级承办工作的表现与班级的评奖评优挂钩,以此来激励同学们在承办活动过程中多为班级利益着想,在活动中相互建立起感情,来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
●《财务管理制度》,将财务状况透明公开
学生会经费一直由学生会进行自我管理,而经费的主要来源也是通过同学们奖学金的贡献。合理的用好每一分钱,真实的记录每一笔账也是学生会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实行钱帐分开管理的制度,按时向上级递交财务报表,团委老师不定期审查财务状况,这样的管理机制让学生会的财务管理变得更加公正。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属于同学们自己的经费的使用情况,特将定期透明公开的把财务状况向全院同学进行公示这一新规定写入《财务管理制度》,使得原本已经在财务报销方面完善的制度有了新的完善突破口。
5)精英学校,培养新一代学生干部
我们发现很多“90后”同学加入学生会的目的不明确,跟随大流报名、优秀意识惯性加入学生会、一时兴起之类的原因大有人在,导致很多同学尽管能力很强,但在加入学生会之后却迷失了方向,浪费了在学生会好好锻炼自己的大好机会。对此,我们很好的利用了我院自己提出并创建的“精英学校”工程,加大对学生会新干事的思想教育,使其尽快的明确在大学的奋斗目标,成为新一代的学生干部。“精英学校”是我院学生会为了积极响应团中央“青马工程”号召而成立的一项旨在用具有创新性思路培养学生干部的工程。“精英学校”面向的主体是学生会新干事以及学院的班干部、团干部。如今,“精英学校”已经成功结业三期,从“精英学校”走出的很多同学已经逐渐成为学生会各部门、学院各班级乃至学校各组织的中枢力量。
(七)积极开展学风建设,学院各年级形成良好的风气和氛围
1)由学习辅导中心组织学院各门课程成绩优秀的同学给该课程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做单独辅导。学习辅导中心的成员们不厌其烦、清晰透彻的讲解各个知识点和例题,并多次组织跨年级的针对性辅导,成果显著。有相当一部分积欠科目较多的同学通过补考或者重修的方式清除了一些积欠科目,缓解了学习压力。2)由课外研学指导中心组织有相同竞赛经验的学长或者对同一竞赛有兴趣的同学依托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创新实验室进行竞赛知识和技巧的传授、讨论。努力提高同学们的竞赛水平和成绩。
3)针对08、09级实行的完全学分制所引起的诸如选课流程复杂,上课教室分散等问题,学院团委组织高年级同学纵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让07级3班负责08级3班的选课指导等),效果显著。在选课过程中没有出现大面积错选、漏选、扎堆等现象。
4)采用答辩形式进行奖学金评比。
学院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的评比采用答辩形式,答辩会采用十分钟自我汇报与五分钟答辩委员会提问相结合的形式,学院各年级辅导员老师组成答辩委员会。每位同学在答辩前都自发地郑重承诺对答辩的内容真实性负责,诚实严肃的态度博得了在场老师与同学们的一致赞赏。每位参加答辩的同学都做了精心准备,分别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在思想、学习、竞赛、工作、社会实践以及参加公益活动等方面的成绩。他们慷慨激昂,朴实真挚,在一张张制作精美的幻灯片的烘托下,整个答辩会不时高潮迭起,互动不断,精彩纷呈。
奖学金关系到同学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国家奖学金和校长奖学金,以其荣誉强和奖金额度高而倍受关注。今年延续往年的做法,继续采取自愿报名,学院审核,现场答辩,差额选举,学生参与,结果公示的制度,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奖学金评定的公正、公平、公开。结果公布后还要对获奖同学进行隆重表彰,以期奖励先进,激励全体。以这样一种全新的模式来评选奖学金是一个尝试也是一种导向,一方面,给了学生更全面地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另一方面,鼓励同学们在刻苦学习大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各方面的均衡发展,注重专业的学习和实践。答辩会后很多旁听的同学都表示对“好学生”的概念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在感叹参与答辩同学的大学生活如此丰富之余,更希望也能和他们一样能走出自己的路,有一天也能评上奖学金。
6)各年级辅导员摸索后进生管理新办法
后进生的管理一直是一项重要工作,但往往投入精力多但效果却不明显,后进生的个体情况差异大,思想工作难做,占据了学办日常管理工作很大一块,为了减轻辅导员学生工作负担,切实帮助后进同学搞好学习,学院成立各年级学习辅导中心。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中心的同学首先对后进生建立学习档案,包括积欠学分、课程情况、个人联系方式;其次进行实时跟踪,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对他们的作息进行监控,对他们的上课情况进行考勤,定期向他们主动提供教务信息,帮助他们选课、网上报名,平时结对到图书馆和教室自修,让学生家长随时通过身边的同学了解情况;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前两周周末由各班成绩优异同学组成答疑小组对在学习上有疑问特别是有不及格科目同学和留级生进行统一答疑;联系任课教师开设考前讲座,进行针对性的重、难点答疑;邀请优秀生为他们开设讲座和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困。以上举措,填补了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盲点,以同学帮助同学,更容易消除后进生的自卑心理和遇到困难易退缩的弱点,在后进生管理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批后进生在重修考试中通过积欠学分,甩掉了身上沉重的包袱和心理负担。7)咨询中定位,交流中成长
4月29日晚7时,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针在九龙湖校区教三205教室举办了主题为“咨询中定位,交流中成长”的咨询会。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涛、本科教学副院长孟桥、教学秘书左晔以及学办老师和大四学生代表参加了咨询会,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系统、全面的分析与引导。学院07、08、09级近300名同学参加了报告会。此次专题咨询会的举办让一直以来困扰三年级同学的学习、考研与就业的关系问题更加明朗化,如今,已经利用学生公寓不定期的召开留学交流沙龙等等,邀请研究生和高年级同学来九龙湖校区和低年级同学交流。效果良好。
(八)以日常管理工作为纽带,全方位提高学生工作效率
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头绪多,但每一项都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校园维护稳定工作,需要投入极大的耐心和热心。学院学办以各年级辅导员为主要责任人,以学生会各部门为桥梁,充分依托学生干部深入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1)对学院电子公告牌进行整合
为了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落实日常管理三贴近原则,下半年,学院对电子公告牌系统进行升级和整合,由院学生会网络服务部管理,开辟了学院动态、日常管理、党团建设、教务教学、勤贷困补、评奖评优、课外研学、升学就业和讲座活动等九个栏目,由各年级辅导员、学生会各部门、学生各级党团组织分块管理,半年来共发布各类信息500余条,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欢迎。
2)开通飞信企业版,进行电子化管理
学办继续与中国移动南京分公司合作,由中国移动免费提供网络服务平台,学办在使用一年来不断提出改进建议,“飞信企业版”业务是针对高校学生开发的信息化产品,飞信企业版平台为高校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了实时、有效的信息沟通途径。通过使用飞信企业版业务,学生可及时获取教务通知、社团信息、就业信息等与其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飞信企业版业务属于增值型业务。辅导员和班长们可通过这个平台实时广播群体和个人短信,同学们可在南京范围内实时接收日常通知,在校园内实现了无缝通知和管理,减少学生的日常通信费用,提高通知效率,积极应对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
3)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组织同学们参加早操、晨跑和课余锻炼,做好管理工作,保证出勤率。●东南大学第六届院系杯足球赛从3月20号开始至5月22号落下帷幕,共经历两个多月,46场比赛,有22支院系代表队参加。其中我院闯入八强,并获得公平竞赛奖。
●4月9日下午,我校“春到九龙”大型体育竞赛暨第六届风筝节在九龙湖校区李文正图书馆广场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包括定向越野、踢毽子、跳大绳三个项目,我院参加了所有项目的角逐,最终凭借在定向比赛中的出色发挥,我院取得了团体第五的成绩,使我院第五届运动会排名更进一步。其中08级2班高岳获得个人赛全校第一名。
●为丰富全校同学体育人文知识,活跃校园文化氛围,5月30日晚,东南大学第五届全运会体育人文知识竞赛决赛在李文正图书馆润良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体育系和信息学院承办。本次体育人文知识竞赛以“拓宽人文视域,弘扬体育文化”为主题,集知识性、竞技性、趣味性为一体。
第二篇: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学生工作计划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学生工作计划
2011年我院学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校、院党政中心工作,以学校学生工作总体思路为指导,强化基础、创新载体、规范考核、加强内涵,以思想教育为根本,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工作“竞标”为载体,全面推进学生工作规范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学生工作水平的发展和提升。
一、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1、科学谋划新一轮学生工作发展。以全国召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为契机,召开“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总结会”,全面总结我院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以来的工作经验,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确立新目标、新任务,全面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新型学生工作体系。
2、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结合时事热点、节日、重大纪念日开展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教育活动,重点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诚信廉洁和形势政策教育等;继续办好“东信讲坛”,深入挖掘灵魂人物的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组织开展“青春在砥砺中闪光—基层就业创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
3、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总结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探讨研究新问题、新矛盾,努力拓展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推动建立研究生导师育人的工作机制,强化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教育的作用;在现有研究生辅导员编制配置基础上,研究和制定针对研究生广大群体的更加规范的教育管理制度;加强研究生骨干的培养,着力加强对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会等的建设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研究生年级大会、安全教育讲座、双选会等形式为研究生提供“热情、激情、深情”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学业就业咨询指导、生活关爱等各方面的服务。
4、积极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网络工作能力培训,提高学生工作队伍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能力;积极鼓励辅导员以博客、QQ工作群等阵地,根据网络互动交流的特点,在核心价值观、生活社会、就业指导、专业学习等方面与学生开展更密切的交流,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建立健全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努力推进学风建设
1、分年级有针对性的开展学风建设活动,着眼学生发展,重视和加强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针对一、二年级大力推进目标教育,使其明确人生目标,激发学习热情;以学院班级对接共建为依托,重点开展本科生的学长辅助活动;针对三、四年级学生积极开展各类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读书节、辩论赛、话剧小品、学习沙龙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实行教育管理联动机制,进一步发挥辅导员和班导师在学风建设中的教育引导作用。建立与任课教师联系制度,认真落实辅导员听课制度、下宿舍制度,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以此降低退学、降级和不及格比例。
3、开展学风建设专项教育活动。开展“拒绝沉溺不良网络,创建优良学风考风”专项活动,加大对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力度;加强考风建设,严格考试纪律,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制止考试作弊行为。
三、推进学生创新实践,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1、积极参与各类科普立项和科技竞赛活动。稳步推进科普立项工作;进一步做好各类科技竞赛的宣传工作,为校园良好的科技文化和学术气氛的形成做好基础工作。
2、指导学院学生参加国内外科技竞赛。做好国际、国家科技大赛的宣传和指导服务工作。
3、探索学术科技创新组织的工作模式。针对现有各类科技竞赛“精英式”的活动,通过适时组织学术科技创新组织,来吸纳具有共同学术科技创新兴趣和爱好的同学参加系统培训和学习,做到竞赛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真正使“精英式”竞赛向“大众化”参与创新转变。
四、拓展综合素质教育,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1、积极构建学院校园文化平台。积极搭建各类文化素质拓展平台,为广大团员青年提供更多更广更大众化的平台来展示自我、锻炼自我;进一步做好学院“东信论坛”。
2、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完善学院社会实践工作的机制与体系。进一步扩大暑期“理论之光”社会考察等社会实践项目的参与率。
3、进一步做好“特殊”班导师工作。在现有的专业班导师工作的经验基础上,做好“携手夕阳”工作,配合离退休党支部老教师做学院各基层团支部的对接工作,使离退休老教师与团支部真正做到互帮互助。
五、完善学生服务体系,帮助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1、切实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三心二意”:对学生要贴心爱护、悉心指导,耐心帮助,心理有问题学生要特别留意和善意关怀。继续明确和加强班级组织中个人成长小组的作用,以便特殊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提供帮助。
2、采取措施,保证毕业生“有业就、就好业”。
1)确保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不低于95%。通过加大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分情况、小批量”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端正择业态度;继续落实《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从本科入学即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时加强研究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与用人单位积极沟通、开拓新就业市场、做好招聘接待服务工作。
2)继续做好就业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推动就业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做好《2010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整理和编撰,完善升级就业信息网,培养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3)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突出就业工作的教育职能,开展“宏志笃行,睿思力践”为主题的毕业生系列活动,做到毕业生文明、有序离校,促进毕业生的榜样作用形成。
3、深化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认真落实各项资助政策,继续按照程序公正、信息公开、广大师生认同的要求,做好学生奖、贷、助、勤工作;不断提高资助水平;结合诚信主题班会等活动,尤其是对即将离校的毕业生,重点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和诚信教育;建立健全困难生信息档案,加强信息动态管理,不断提高资助成效。
4、努力完善寝室文化建设。我院学生寝室超过1000个,要加强日常检查和评比,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评优、评先、评奖”工作,发挥 “三评”的教育功能,为创建优良寝风树立典型。按照宿舍评比标准,组织开展先进个人的申报和表彰工作、增加激励手段,提高激励效果。加大先进个
人(寝室)的宣传力度,开展“每周一星”或“每班一星”评比活动,通过网站、公告栏、学院简报等途径,树立先进典型,强化评优评先的教育功能和引领功能。
六、狠抓落实,全力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1、以“竞标”机制推动工作深入开展。现行的学生工作过程中,多是指令性的行为,即按照工作任务,指定和安排相应同志负责,给辅导员队伍工作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开展造成了人为的障碍。2011年,将尝试推行工作“竞标”机制。把所谓的“指令性”工作机制和“竞标”机制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工作干部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学生工作办公室中,以“竞标”的方式,鼓励所有同志,尤其是年轻的辅导员同志积极主动地来承担,以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并能较快地提升学生工作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2、做好学生工作规范指南信息系统的实施和应用,同时在坚持以往队伍建设好的做法的基础上,思考和建立学生工作干部考核体系,改变目前相对单一的评价体系。
3、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分类培养。按照学生工作专业化发展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心里健康教育、学生就业指导、素质拓展),开展相关培训和交流活动;继续鼓励和资助辅导员参加课题研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评议工作。
七、健全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1、加强维稳防范工作。认真做好假期返校思想状况、敏感时期学生思想动态等专项调研工作,加强网络舆情分析,注重防范各类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学生的渗透;坚决抵制宗教渗透和非法宗教等活动;杜绝校际或校内学生重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着力抓好公益学生社团和公益活动的管理。
2、加强学生安全管理。积极开展学生治安、消防、交通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健全和完善学生突发应急处置预案,完善《东北大学信息学院学生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提高各类突发事件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在敏感及重要时期落实值班制度,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提高处置学生重特大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八、以品牌活动为牵引,大力弘扬东信精神
1、围绕建党90周年,建院15周年,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在做好
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点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诚信廉洁和形势政策教育等;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开展主题教育为载体,大力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精心设计思想教育的主题和形式。
2、通过学生党总支开展的党员集中培训、红色实践基地、新党员宣誓等,通过分团委组织的东信论坛、东信希望小学、科技普及等品牌活动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的阵地建设,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信息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2011年3月
第三篇: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概况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东南大学的骄傲之一,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建立的电机工程系。1952年,在并入其他院校的相关系科基础上建立了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该系就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经过长期努力,目前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无线电电子学教学和科研中心。学科地位、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横向联合和产业化等综合实力均位于全国同类专业前列,尤其在通信信息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研究方向始终瞄准国际前沿,已成为我国信息产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之一。在江苏省首批本科品牌专业排名及2006年全国网上排名均获第一名。
全院现有教师 215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人;加拿大两院院士1人;IEEE Fellow 7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教授3人;青年千人计划1人;国家特聘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58人,教授55人;副教授6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4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1人;江苏省双创人才3人;江苏省“333”人才17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人选 5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选8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信息学院的学生多次在学科竞赛中取得骄人成绩,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和最高奖,在国际数模竞赛中多名学生获得特等奖,在国际 IEEE学会的 MTTS等学术活动中获得了最佳优秀论文奖 3项。近三年来,本科生在各类学科竞赛获奖超过400人次/年,在各类期刊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48篇,其中EI收录22篇,SCI收录 2篇,申请专利2项。
本科专业设置
“信息工程”专业按宽口径大类招生,该专业首批获得“江苏省品牌专业”称号,目前为全国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下设五个专业方向,分别是通信工程、信号处理、微波工程、电路与系统和信息安全。
学院拥有信息与通信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均为全国首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一级学科下含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安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电路与系统等五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拥有毫米波和移动通信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九个基地之一);四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通信与信
息系统为江苏省十大重中之重学科;两个学科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
专业主修课程包括:通信原理、现代通信网、数字图像处理、移动通信、移动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网、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通信电子线路、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操作系统与编译原理、统计信号处理、信号与线性系统、数据结构、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息通信网络基础、电路分析等。
科研特色
学院建有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射频电路集成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数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水声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等科研基地,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在创建之中。
1990年获全国(国家教委)电子学领域中唯一的教学改革特等奖;“数字信号处理”和“信号与系统”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成功研制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CDMA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射频技术、蓝牙技术等标志性成果达国际水平、国内领先地位;毫米波体效应振荡器系列成果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十一五”期间科研项目经费总计 48933.49万元,年均增长约45.83%,其中纵向项目经费合计 42794.60万元,约占总经费的87.5%。2009年科研经费实现亿元突破,2010年科研到款 1.84亿元,绝大多数为顶尖重大科研课题。“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50个,863项目 25个,973项目8个,牵头、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1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个,省基金项目10个,军工国防项目158个;获省部级以上大奖 12项;SCI论文 468篇,EI论文 773篇,ISTP论文 575篇;申请发明专利 450项,授权 149项。“十二五”开局之年的 2011年,学院科研工作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科研成果捷报频传:尤肖虎教授荣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崔铁军教授研究团队的系列研究成果入选“2010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并获2011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高西奇教授、金石副教授发表的论文荣获2011 IEEE通信学会通信理论领域莱斯论文奖;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孙丹及其导师窦文斌教授荣获2010年 “IEEE Piergiorgio L.E.Uslenghi Prize Paper Award Award”奖,均为中国大陆地区首次获得该项奖的学者。
2012年,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历时十年协同创新,攻克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世界性难题,院长尤肖虎教授及其团队荣获2011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学院聘任海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32名;多次成功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与美国安捷伦公司、德州仪器公司、日本三菱半导体公司、德国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华为公司等国内外企业建立合作研发中心12个。
国际交流
全院每年招收本科生 280名,硕士生 310名、博士生60名,已成为研究型学院。本科在读期间,可推荐赴美国、日本、新加坡、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台湾、香港等地区合作高校学习交流,已聘请多名海外教授和专家来校为本科生开设专业课程、专题讲座和 Seminar研讨课。学院鼓励优秀本科生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并资助赴欧美、日本、香港等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参与学术交流。
本科毕业生中有60%以上攻读研究生,其中,三分之二进入国内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深造,三分之一赴美、英、法、德、加拿大、意大利、瑞典、瑞士、荷兰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就业与升学
学院重视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通信与信息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毕业生分配供不应求,每年用人单位的需求量是应届毕业生的6~8倍。就业率达100%,就业单位层次高、待遇好。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人数近万人,毕业生可从事通信工程、信息处理、传输、交换检测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电子设备与系统的研制、生产和应用;计算机硬件与网络软件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安全防范电子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就业的主要行业有移动通信、电信、联通等通信运营商、广电系统、国防、银行网络系统工程、航空、航天、航海、能源、交通、电力、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我院培养的毕业生中,已有十一名当选为两院院士。
第四篇: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思想引导工作总结
科研创新结硕果 争做信息好青年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思想引导工作总结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辅助,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青年引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激发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引导青年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信息学院团委在近几年的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中,始终坚持以“育人”为落脚点,把努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院科研学术氛围作为工作要点,通过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不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综合素质。
学院团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SRPIP学生科研立项工作,协助办好ACM程序设计实训基地、电子设计实训基地和嵌入式系统实训基地等三个学生课外实践实训基地,积极组织实施第二课堂学分化政策,探索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全方位素质拓展计划,不断拓展学院第二课堂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
一、拓科研基地,搭建学生实验创新平台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信息学院团委积极参与构建学生程序设计实验实训基地、电子设计竞赛学生实训基地等学生创新实验平台和学生实践实训基地,为学生各类科研试验提供,积极为学生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课外科研训练、创新活动等提供服务。
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成立于2002年5月。经过9年的建设与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心拥有电工电子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技术实验室、电子设计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计算机系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现代数字技术实验室、射频实验室、现代检测技术实验室、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室、优化和控制方法及应用实验室和软件工程实验室共13个实验室。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是面向全院学生的电子、电气信息类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及工程训练的重要基地。实验中心通过整合校内实验室资源和校外资源,努力建成“理念先进,管理科学、队伍合理、设备精良、资源共享、质量上乘、特色明显、开放服务”的现代化实验中心。
这些都为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条件,也为学院团委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找到了有利的抓手。
二、立活动载体,引导学生参与科研竞赛
(1)立足于大学生科研实践创新项目(简称SRPIP),鼓励学生科研创新 大学生科研实践创新项目(Student Research Practice Innovation Program,简称SRPIP)是信息学院加强本科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该项目依托学院现有的实验条件和师资力量,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立项,给予一定科研经费的资助,为本科生提供科研实践的途径和平台。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人才优势,因才实教,提高效率;在学院内形成较为浓厚的学生学术研究氛围,营造良好的学风院风。
另外,SRPIP给学生提供科研训练机会使其尽早进入各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然,在科研训练的同时,也加强师生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专门成立SRPIP领导小组、SRPIP工作小组以及SRPIP评审委员会,负责项目日常管理,保证SRPIP项目的水平和质量,负责立项审批和结题验收。
为激发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引导青年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信息学院团委积极承担了“大学生科研实践创新项目(SRPIP)”的组织工作,并力争学院党政的支持和广大教师的热情参与。SRPIP作为信息学院一项重要的科研工作,院领导始终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动员、组织学生参加,锻炼其实践能力。今年,我院学生共有283项院级立项项目、11项省级立项项目。
(2)引导学生参加专业学习,各类学科竞赛结硕果
学院团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ACM比赛、软件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在各种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中,信息学院学生捷报连连,久之形成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强烈的科研创新意识,也激发了学院学生的学术科研兴趣。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各类ACM比赛中共获得亚洲奖3项,国家级奖1项,省级奖7项;软件设计大赛获得国家级奖6项,省级奖24项;电子设计竞赛获得省级奖5项;数学建模比赛获得国际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参赛奖6项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5项,浙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全国飞思卡尔智能汽车比赛,获得华东赛区比赛三等奖4项,优秀奖1项,参赛奖1项;宁波市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大赛,获得二等奖2项。
另外还有学生在专业期刊中发表学术性论文共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篇,EI收录论文3篇。
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来自学院党政领导的支持,专业导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学院团委的精心组织和引导,而喜人的成绩又大大增强了团组织在青年大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三、建梯度优势,团委、导师、学生三方结合
团委、导师、学生三方结合的工作模式,为学生的科研创新带来了强有力的推动。通过团委、导师、学生三方结合的引导模式,旨在充分发挥学院团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组织的育人和服务功能,提高师生的责任意识,使学院科研工作与大学生专业培养和创新创业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全员育人的新机制。
团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训及科研类竞赛,如SRPIP、挑战杯等等,为学生提供最切实的讯息和帮助;而导师在学生科研实训及竞赛中时刻发挥着积极引导的作为,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自身发展与专业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固专业社团,丰富学生科研第二课堂
信息学院团委十分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在学院团委的指导下,社团联合会以繁荣校园文化,打造精品社团和精品活动,服务于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全面拓展学生素质为己任,通过科学的管理,真诚的服务和正确的引导,真正地服务社团,发展社团,繁荣社团,使社团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以“建设学术性社团”为主要方向,包括去年10月成立的“金山软件俱乐部”在内,学院现有4个专业学术性社团。由学院社团联合会牵头,定期开展社团与社团之间,社团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全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专业社团在促进学生专业学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学院而言,社团活动内容与学校的常规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能增强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工作室使用、实训基地实践等方面愿意为社团提供方便。对于学生而言,在参加专业社团后必须参与其组织的各项专业活动,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学习压力和动力。对于教师而言,他们能迅速组织到专业成绩优良的学生共同策划、组织或参与社会活动,有助于完成自己的科研项目。如学院开展的网页设计大赛等的科研类竞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也为各类科研项目的开展选拔了较多的人才。
五、全保障机制,加强学生科研工作领导
学生科研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需要教学、学科科研、师资队伍、学生工作等多方面协作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1)院领导专人负责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六大专业研究所共同落实 为使学生科研工作得到更好地落实,学院领导马修水副院长专门负责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信息学院共有六个专业研究所,对学生科研工作的政策制定和督促落实等工作负责。各研究所要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建立各类科研项目组织以及成果的选拔和培育。制定相应政策调动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一直科研水平高、创新意识强、实践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生科研指导教师队伍,为学生科研活动提供及时、全程、专业的指导。
(3)开辟科研专项经费,积极构建各类学生科研竞赛平台
为激励学生开展科研创新,学院特别建立科研鼓励机制,开设科研创新奖学金。如SRPIP项目作为学院科研的重要工作,学院始终给予最大物质支持,每支队伍的资助额度视学生立项申报数量及质量而定,重点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为500元,一般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为300元,需要较大经费资助的重点项目经核实,报SRPIP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可适当追加资助。另外,对于评审优秀的项目(不超过总项目的20%)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
同时,学院积极组织实施“第二课堂学分化”政策,探索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全方位素质拓展计划,不断拓展学院第二课堂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
第五篇: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请假条(正反面打印)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出请假条(学院联)
姓名:家庭住址:
学号:家长联系方式:
专业班级:外 出 地 址:
联系方式:外出地联系方式:
请假事由:
本人因事情需请假,请假期间保证手机畅通,保证自身安全,若有安全事故责任自负,请老师予以批准。
离校时间:
返校时间:
学生签字:
学工办意见: 日期:
学 院意见:签字:日期: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出请假条(班长联)
姓名:家庭住址:
学号:家长联系方式:
专业班级:外 出 地 址:
联系方式:外出地联系方式:
请假事由:
学生签字:
班长意见:签字:日期:
学工办意见: 日期:
学 院意见:签字:日期: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出请假条(学生联)
姓名:
离校时间:返校时间:请假事由:
学生签字:班长意见:签字:日期:
学工办意见: 日期:
学 院意见:签字: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