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教研室工作总结
2010-2011年第二学期机械教研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机械教研室在院、系的各级领导下,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教研室顺利完成了所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当然,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为更好的做好以后的工作,查漏补缺,对本学期机械教研室的工作特此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都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的制定,认真研究教材,仔细备课,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准时上课,从未有人上课迟到。上课都能尽心尽力,注重引导性和启发性,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测评较高。课后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登记成绩,加强课后辅导、答疑。
2.每位教师本学期都完成3次以上听课,并做有记录,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定帮助。
2.按期召开了教研室会议,及时传达院部、系部相关精神,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抓好内涵建设。
3.开展了工学专班的教学计划研讨会。
4.积极开展了期中教学检查。通过督导与交流,教研室全体教师都能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适当安排教学进度,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秩序良好,无教学事故发生,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在专业建设方面 1.培养目标适合社会需求
针对本专业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就业市场对设备技术员/工程师需求旺盛。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也相当明朗。对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进行分析;依据现代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实际要求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2.课程改革深入发展,项目教学实质性启动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是评价一个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研室针对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从教师选配、课程整体设计等方面认真加以遴选。针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
三、其它方面
1.严把教材选用质量关:
在下学期的教材选订工作方面,在广泛征求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我们严把教材选用质量关,选用适合高职院校学生需要的高职高专类教材及配套教材。2.积极开展08级毕业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答辩工作。3.积极开展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
3.积极、按时地完成了院、系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四、下学期工作计划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做好教学指导工作
(1)对本教研室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常规检查。主要在期初、期中、期末检查教师的教案首页、备课、作业批改、辅导、拟卷等方面的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2)组织好每学期结束前的考务、阅卷及教学文件上缴工作,积极落实下学期的课程安排、教材选订工作,为下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准备。2.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
(1)继续完善本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使专业教学计划更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2)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探讨符合我院学生实际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3)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参加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考试及内审员资格考证。
(4)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实践环节的管理。努力与相关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加强对学生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管理,做好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答辩工作。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高职教育的文件、听课交流、讨论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同时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专题讲座、对外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等活动,提高专业教师的教研、科研水平,力争每位教师发表1篇论文。4.加强就业工作
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帮助学生调整就业的期望值,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工作。
机械教研室 2011/7/3
第二篇:机械电子教研室2005工作总结
机械电子教研室2005工作总结
沈国泉
杭州广播电视大学信息工程系机械电子教研室成立于2001年,主要负责本系机械及制造自动化、机电工程、电子工程、电子信息等专业的专业教学以及相关专业相近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教学管理工作。五年多来,在系领导和教务处、督导处的热切关心和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教研室教师的共同努力,机械电子教研室在教学改革、学生技能培养、科研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仔细慎重制定所辖专业的教学计划,体现专业特色和时代气息
每个,教研室召开专题讨论,分析以往教学计划,发现执行教学计划中出现的问题,在制定新的计划中予以调整,同时,根据专业发展的新的特点,适时的用最新的课程替代陈旧课程,如近几年陆续开出的《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数控机床技术》《电子布线技术》《 机械模具设计基础 》《机械CAD/CAM基础》等课程,都能切实体现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在同类高校的相近专业中都是比较超前的。
2、认真落实教学任务,尤为注重实践环节
教研室能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落实完成教学任务,从未出现过这方面的差错。对于课时弹性较大、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教研室倾注了更多的心血,都能保质保量完成。如积极与校外企业保持联络,每年暑假带领机械、机电专业学生到企业参加金工实习,电子专业到富阳对口企业参加实习;在学生三年的学习阶段,穿插带领学生参观杭州橡胶厂、杭州东风汽车厂、杭州仪表厂、杭州叉车厂、杭州通灵电器公司、杭州热电厂、杭州电视机厂、余杭传感器厂等单位,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熏陶,同时也为他们的就业起到很好的牵线搭桥的作用,有不少的毕业生就在其中的相关单位就业。
3、切实开展教研活动,积极进行教改研究
教研室能够按照学校和院部工作计划,制订教研室学期工作和教研活动计划,并能正常开展教研活动。基本能保证教研活动的内容主要涉及:并行班不同教师的课程教学交流、多媒体课件交流学习、听课、评课、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的讨论、专业招生计划讨论、新开课程研讨等内容。通过教研室老师的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14、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切实落实“教书育人”
结合学校开展的“三育人”活动,加强对教研室老师师德师风教育,要求每个老师参与到诸如新生的始业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参观实习指导、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就业的推荐指导等多种活动中去,使老师转变观念,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传授,也应该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素质提高、专业素质的培养等多方面,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关心、引导学生,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教研室一位老师被评为2004年“三育人” 先进个人。
此外,教研室也配合院部,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对“师德师风”的监督管理,配合院部做好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教学常规检查,及时将检查结果上报院部。开学初认真分析有关课程的合格率,在期中、期末等阶段,教研室参与到系部召集的学生座谈会以及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师、对教研室的要求和看法,并将之传达到每一个教师,并在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5、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并提高科研水平
目前,教研室已完成硕士进修的3名,总计占教研室总人数的60%。教师能将自己的科研内容,结合到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指导中,形成了许多技术含量较高的课题,如《CPLD/FPGA应用设计》《机械模具设计》等。此外,教研室能积极申报校内外科学研究课题,2002完成省级电大课题一项,2004年联合相关教研室申报杭州市科技局课题,2005年成功申报3项省电大课题。教研室老师撰写了大量的科研论文,近4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省级期刊论文4篇。
6、加强实践环节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实践教育”为抓手,转变教师观念,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学科的教师不仅在学问上要学高为师,在技术上,在“手上工夫”也要艺高一筹。
在2005年的二月,在学院领导的关心下,由机械教研室牵头, 03机械班全体学员来到学校实践基地--杭州重型机械厂第一技工学校开展假期专业技能实习。此次实习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证书考核为着眼点,探索适合机械类学生特点的职业能力训练模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经过半个月的实习,不仅是学生还是老师收获颇大,这也就更坚定了教研室继续开展实践基地建设的决心,积极落实实践基地和实习单位,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扩大实习的范围,建立生产实习、参观实习、毕业实习、就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组成的实习链。努力为社会培养理论知识扎实,技术工夫过硬的新一代大学生。
教研室不仅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也注重在平时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研室以学校技能大赛为契机,积极承办计算机绘图和电子布线技能大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提高了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学会了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中。
7、用心教育学生,关爱学生
学校有不少外地贫困地区的学生,为了帮助他们安心学习,教研室的老师不仅在学习上给予精心指导,而且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这些关心温暖了学生的心,激励了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尤其是在02电子班有位学生确诊为肝癌后,教研室的老师纷纷捐款,为他筹集手术费,希望学生能够早日康复,体现了老师们的殷切关怀之情。
作者简介:
沈国泉,信息学院机械电子教研室主任,讲师。
第三篇:2012-2013机械教研室工作总结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机械工程系机械教研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来,为协助系部教学及其它各项管理工作,机械教研室及时制定工作计划并予以切实执行。在承担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等工作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做如下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全体教研室教师认真、按时参加院、系的各种政治学习,基本做到了学习有计划,通过集中与分散、理论与实际多形式的学习,努力领会党的有关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全体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想上的坚定性、行动上的自觉性和工作上的创造性。
二、配合系部认真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制定详细可行的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严格履行教研室各项工作职责,继续开展了教研室集体听课、评课、教学反馈、新技术学习等活动,积极配合院教务、系部进行了日常教学检查;加强了教研室的各项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教研室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一切以稳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具体如下:
1、认真做好期初期末的各项教学检查工作,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切实开展教研活动,积极进行教改研究
教研室能够按照学校和院部工作计划,制订教研室学期工作和教研活动计划,并能正常开展教研活动。基本能保证教研活动的内容主要涉及:并行班不同教师的课程教学交流、多媒体课件交流学习、听课、评课、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的讨论、专业招生计划讨论、新开课程研讨等内容。通过教研室老师的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3、完成了期末的出卷、阅卷及成绩分析工作,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改进了教学方法。完成了选修课、强化班、毕业班补考等相关工作。
4、认真落实机械工程系教师听课制度,全部教师主动参与校级观摩课活动,组织教师参与听课,提高质量意识。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进一步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时发现、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教师相互学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加大力度培养新进青年教师,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
5、结合教师自身所长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安排;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出发,完成了教材征订工作。
三、迎评促建方面
评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千头万绪。在校、系领导的指挥下,我们从学习入手,认真研究评估指标体系,坚决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很好地完成了原始材料整理归档、教学文件完善、总结材料撰写、毕业生跟踪调查、教育思想学习讨论、学生专题研讨、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撰写专业剖析报告、专业剖析材料组卷、现场专业剖析、教师说课比赛等评估任务和搬迁工作。教研室全体教师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的精神风貌,大家积极参与、不计私利、爱校敬业、无私奉献,顺利完成了评估的各项任务。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加强市场调研,对接产业、参照职业岗位素质要求,积极组织本教研室老师和企业部门主管共同讨论,进一步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整合与开发,努力探索“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改革、制订、完善了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了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
五、提升社会服务和科研能力建设工作
为扩大专业社会影响,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本学期继续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基本完成了以下社会服务工作:
1、积极鼓励教师撰写论文、进行项目式教材开发、参与院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学术气氛;积极鼓励教师投入科研工作,全体教师共同参入,争取取得更多的省级科研项目与科研课题;
2、进一步引导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推广、技术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六、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构建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训相互交融的课程体系,按照工学结合的建设思路,基于“教、学、做”合一按功能模块设置建设装配钳工实训室。围绕学生综合技能培养建设,围绕校企深层次的合作建设;围绕“产、学、研”与“系、企、店”的发展建设。
主要具体工作:
1、完成了实训基地各种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初步完善工作;
2、完成了装配钳工实训车间器材室的整理改造工作;
3、完成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各实训室的维修维护工作。
七、师资队伍建设
实行新老教师传帮带成效显,老带新效果实。年轻教师无疑是股推动创新的力量,他们有满腹理论知识,而且年青、有活力,肯进取,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然而,这些年青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由于初上讲台,缺乏经验,缺乏实践,对教学中的种种并不是十分熟悉,面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知如何解决。与此同时,老教师也需要新思维新知识新方式来充实自己。组成了“一对一”的帮扶对子,通过这样“传、帮、带”的方式,构建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桥梁,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形成团结奋进、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八、存在问题
1、由于年轻教师较多,因此教学团队建设仍然是本教研室的重要工作之一;
2、缺少高层次、高质量的成果;
3、实训基地建设虽有了一定成效,但是进展较慢,无法满足专业的发展需要。
机械教研室
2013年7月4日
第四篇:机械工程系机加教研室工作总结
机械工程系机加教研室工作总结本学期机加教研室在学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系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及全教研室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良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具体完成情况与效果总结分析如下: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端正了教育思想,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质。
本学期机加教研室全体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院、系各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活动和其他各项政治活动,认真学习、分析、领会并充分掌握了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刻理解、领会“和谐、敬业、高效、创新”的学院精神,认真分析、讨论国家、省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政策。通过学习,教师们进一步端正了教育思想,提高了思想认识和政治理论素质。
二、实施多样的教学制度,圆满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
机加教研室本学期主要承担车工、钳工两门实训课的教学及部分机械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在教研室主任郝立革的带领下,对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安排与协调,使每位任课教师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备课,在保证了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使每位任课教师的潜能等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为了使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我们始终坚持教师听公开课、评课制度和日常教学检查制度以及周二下午第三节课的教研活动制度,教研室全体教师对本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并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体会及经验,进行了认真的交流、讨论和研究,既了解了本学科领域的现状、前沿发展
趋势,又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通过督导与交流,教研室全体教师都能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适当安排教学进度,按时完成车工、钳工实训教学任务及部分机械理论教学任务,教学秩序良好,无教学事故发生,并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不断完善专业建设,完成车工、钳工一体化工作站建设。
为了更好地贯彻学院“三项改革”精神,充分落实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改任务,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车工、钳工两专业于今年3月份分别建成一体化工作站且对部分一体化实验班开展钳加工与零件的车削加工一体化授课。一体化工作站按照人社部要求设有资料查阅区、学生讨论区、工作区、成果展示区等功能区域标准配置,一体化工作站的建成为我系车工、钳工一体化教学的完善与发展添砖加瓦。此外霍运杰老师的钳工一体化校本教材、刘会兴老师的车工一体化校本教材的初稿已基本写成。
四、进行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本学期为进一步完善车工、钳工专业教师梯队建设,使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本教研室于本学期引进了三名高级技师 — 车工高级技师刘瑞峰、郭文聚,钳工高级技师成立志。其中刘瑞峰老师对车工专业教师进行业务技能提升培训,成立志老师对钳工专业教师进行业务技能提升培训,本学期末于6月14日下午分别进行了培训教师的技能考核。这对于专业教师强化操作技能、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全省车工、钳工技能竞赛好于往年。
今年5月份我院承办了全省人社厅主办的“三向杯”河北省加工制造业技能竞赛,包括数车、数铣、车工、钳工、焊工及模具制造技术六个工种。我教研室组队分别参加车工、钳工两项目竞赛,且取得了以往我院在有技工院校参加的技能大赛中的较好成绩,其中郭文聚老师荣获车工教师职工组全省第二名,孙书威同学荣获车工中职组全省第八名,钳工荣获教师职工组团体全省第三名。车工、钳工竞赛队为了在今年的技能大赛中表现出色,自去年秋季开学就组建了两支兴趣小组,配备最好的实习指导教师,经过层层的选拔最终分别每个组选出6名优秀选手参加了今年的全省技能大赛。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但是我们有坚定的必胜信念,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院的车工、钳工技能大赛一定能更加的辉煌灿烂。
六、积极、按时地完成了院、系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机加教研室主任:郝立革2013年6月16日
第五篇:机械教研室专业改革
机械教研室专业、教学改革计划
1、专业设置方面,应社会需求,2011年开始,新招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100人以上。
2、人才培养方案方面,2010级新生试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每学期去企业实习一周,第四学期后半学期与暑假去企业轮岗实习,第五学期返校上课,第六学期顶岗实习。
3、部分课程进行调整,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Pro/e,改为UG;机电一体化专业增加液压与气动课程的课时。
4、专业核心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搬到车间上课,数控技术专业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数控加工工艺进行项目化教学。
5、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部分课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如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学校与企业教师相结合。
6、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给学生布置任务,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如多开展专题研讨会等形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