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语文调研报告doc[模版]
抚顺市中职语文教学及研训工作调研报告
·孙彦柏·
令人难忘的“十一五”已经结束,翘首企望的“十二五”悄然来临。现将我市中职语文教学及研训工作有关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报告如下:
一、中职语文教师队伍基本状况调查及分析
我市中职学校业务工作归学院职教部管理的有6所,学科教师48人,其中现代服务学校15人,一职专10人,清原职专8人,新宾职专6人,二职专5人,顺城职专4人。教师年龄50后1人(2.1%),60后19人(39.6%),70后25人(52.1%),80后3人(6%)。教师学历研究生2人(4.2%),均为第二和第三学历;本科46人,其中第一学历12人(25%),第二学历34人(70.8%)。教师教龄30年以上的1人(2.1%),20年以上的20人(41.7%),10年以上的20人(41.7%),不足十年的7人(14.6%)。教师职称高级的17人(35.4%),中级的25人(52.1%),初级的6人(12.5%)。
从以上教师队伍基本状况调查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符合“橄榄形”最佳状态。二是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尽管百分之七十教师的本科是第二学历,但这是特殊历史使然,无可厚非。三是教师教龄处于10至25年的达到百分之八十,正是“十二五”教学工作干出一番成绩的黄金时期。四是教师队伍职称分布合理,高中级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中年教师专业更成熟,晋级有希望;青年教师朝气蓬勃,上升有空间。
二、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状况调查及分析
1.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学校的领导对文化课不同的认识和理念对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重要作用
调查表明,我市中职语文教学能够达到新大纲标准的只有新宾职专和清原职专的高一年级(每周每班四课时),其他学校和年级有的3节,普遍是2节,个别的是1节。有的学校根据不同专业相应开设了与语文相联系的学科也是一种改革和探索,如一职专语文之外,开设了普通话、听话与说话、应用文写作、文学欣赏、三字经、幼儿文学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必须明确主辅关系,即语文学科是主食、正餐,其他学科是副食、配餐,前者起主导作用,后者起辅助作用,不能本末倒置。从宏观上看,中职语文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但从微观上看,语文学科有其相对独立性和系统性,就是说语文为专业课服务是间接的。只有学好了语文,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专业知识,掌握和运用专业技能,成为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2.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师由专职向兼职转变,专业课教师的“双师型”模式正向语文教师走来
现有的48名语文教师,专职教师32人(66.7%),兼职教师16人(33.3%),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专职的减少和兼职的扩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兼职的工作大多与语文学科有关,像上面介绍的一职专开设的学科,此外还有历史文化、旅游地理、书法、创业教育、学生处、办公室、总务处、招生办、实习基地餐饮部等,很多工作已与教学无关。对语文教师兼职其他学科的教学 工作我没有异议,因为中职学校有“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目标,必然要求教师应有“一专多能”的能力,语文学科之外,要通过自学和进修能够胜任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这样才能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不至于“失业”。但对于教学无关的兼职工作,我持反对意见,因为这些工作与教学风马牛不相及,若长此下去,这个教师既做不好语文教学本职工作,也未必做好所兼职的工作,希望学校领导慎重酌定。
3.新课程背景下,要用好语文新教材,而不要把新教材全盘搬到课堂上
新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是“一纲多本”,即一个新语文教学大纲,多种版本的语文新教材。目前我了解的中职语文新教材有高教版、人教版、语文版、外研版四种,我市中职学校高一和高二年级使用的是高教社语文基础模块上下册和其职业模块工科类或文科类四本教材。高三使用的教材有人教版旧教材、北邮大版的高职复习教材等。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近两年,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语文教师至今没有见过中职语文教学新大纲,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不学习新教学大纲必然不知道新教材编写的好与差,其教学行为就是“教材有什么我就教什么,”这种不明方向、不顾学生实际的生搬硬套教学,必然是事倍功半、效率不高的教学。与此相反,很多认真学习新大纲的教师,用大纲精神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自觉用教学大纲衡量和观察新教材,取其之长,弃其之短,筛选符合学生实际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在用好新教材上下功夫,实现了有效教学的新课改目标和要求。这些先进的经验表明,在新课改进程中,我们一定要“遵纲”,但不必“守本”,要成为新教材活用的创造者,而不做新教材照本宣科的传声筒。
三、中职语文“十一五”研训工作调查及分析
根据学院和部门的部署和安排,除了常规的工作,“十一五”期间,中职语文学科重点和亮点工作如下: 1.新教师培训颇有成就
2006—2007学年度和2007—2008学年度开展了新教师培训工作。虽然每个年度只有一个学员,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制定计划到具体实施,从集中培训到下校听课个别指导,从布置、批改作业到培训考核、总结,严格按照学院师训处的要求开展工作。天道酬勤,06至07学年度新教师培训工作结束,我被学院评为优秀指导教师;07至08学年度新教师培训工作结束,聂翔云被学院评为优秀学员,特别是聂老师在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方面有长足的发展和显著的进步。
2.骨干教师培训扎实有效
2008年初夏启动中职语文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在比学院基础教育各研训部门晚近两年、省内其他城市同行未开展该项工作的情况下,可谓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但我们迎难而上,想方设法搞好培训。首先,我们“借船出海”,组织5名市级骨干教师参加普通高中语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通过听讲座、看录像了解高中语文课改形势和动态,开阔了视野,明确了培训的目的和任务。其次,着手制定学 科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和措施,购买有关培训书籍和资料下发到学员手中,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专家讲座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观摩和教学反思相结合,互动交流和撰写心得体会相结合,学校考核和学院鉴定相结合,经过三年的培训,学科骨干教师专业素质有一定增强,教学能力有一定提升。培训结束,学科骨干教师刘晓军的《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被学院评为“优秀课例”。
3.学科中心组工作质量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学科中心组4名成员能够履行职责,配合教研员开展语文教学研究和培训工作。费学军、刘岩分别在两个年度为新教师培训学员上教学示范课;09年和10年,费学军和李娟分别给全市中职语文教师上了新教材使用教学观摩课;王月秋指导的该校两名语文教师所上的省教学评优课分别获得一等奖;本届中心组结束时,李娟被评为学院第二届优秀中心组成员。李娟所上的《奏响蓝色畅想曲——“保护水资源”语文实践活动》观摩课,内容新,具有开创性,学院领导和有关部门人员,以及20多名语文教师参加了活动,受到与会领导和同行的肯定和好评。观摩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对我市中职语文新课改起到了引领促进作用。
4.部分语文教师教学取得佳绩,竞赛捷报频传
2006年新宾职专吴倩和张巍、清原职专郭艳萍、二职专王岩等四名教师获得了市级教学优秀课证书;2008年清原职专王德英、现代服务学校李敏、二职专齐欣等三名教师获得了市教学优秀课证书。
2007年新宾职专吴倩获得省评优课一等奖证书,2008年清原职 专王德英获得省评优课一等奖证书,2010年清原职专郭艳萍获得省评优课一等奖证书。
2006年辽宁省中职语文教师能力展示赛在沈阳旅游学校举行。现代服务学校丁海燕的《项链》教学获得特等奖(14个选手只有4人获此殊荣)。
2010年现代服务学校青年教师聂翔云分别参加省和国家中职语文综合实践课说课比赛,以及教育部举行的“亚龙杯”全国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获得了三个一等奖,为家乡抚顺和辽宁中职教育争光添彩,受到省(市)教育厅(局)有关领导的接见和好评。
我市中职语文教师“十一五”期间,从国家到省市共获有10人(20.8%)14人次(29.2%)获得证书和奖杯等荣誉,有的荣誉还是史无前例的,这表明我市中职语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较高较强的,在省内甚至国内同行中是名列前茅的。“十二五”我们要保持来之不易的荣誉,就应当谦虚谨慎,坚持学习,不懈努力,不断创新,再铸辉煌。
四、中职语文教学及研训工作中的问题及整改建议
我市中职语文教学和研训工作尽管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有关方面共同协商解决。
1.教学时数应当有标准规定,以确保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学科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依据,其规定的教学时数理应执行。但中职教育的特殊性,使得教育行政部门允许中职学校可以变通,现在的问题是各行其是,毫无章法。建议制定学科教学时数标准,每周 每个班级不能少于两课时。
2.建立教学评价标准和机制,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中职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权力由市里下放到学校之后,学院职教部对于学科的教学质量几乎失去了知情权。各校期末教师所命试题、学生考试成绩等相关教学工作的信息不上报不审批,教研员一筹莫展。建议制定和实施期末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命题审批修改和教师试卷分析上报制度,以供教研员了解基层学科教学情况,明了语文教学成绩和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学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与上级有关部门(行业)竞赛对接机制,以赛促教,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2010年国家和省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分别举行了各种教师竞赛,从网上查询到今年上级有关部门还将举办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活动,未来很有可能常态化。这就要求我们市级业务部门要尽快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建立与之配套的对接机制,未雨绸缪,提早准备,为省和国家竞赛选拔优秀参赛教师,而且要有候补选手,以应对出现特殊情况使用。
总之,“十一五”我市中职语文教学和研训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前进中的问题需要在“十二五”得到妥善处理和较好解决。只要我们坚持学习,贯彻新课改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专业方面就能有较快的发展,教学能力就有较大的提高,就一定能为增强中职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作出较大的贡献。
2011年1月12日
第二篇:中职学校编制调研报告
中职学校编制调研报告
一、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而中职生凭借着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实用性的优势,赢得了广泛的就业市场。良好的就业环境推动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随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国策的提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职学校正逐渐成为独立的教育本体,参与市场竞争。但是生源现状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及几十年不变的课程与教材之间的矛盾等若干因素,已成为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桎梏,中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因此在过去的几年里,曾经红火了一阵子的中职学校因普高扩招、毕业生就业安置等问题而出现了招生难,生存难和持续滑坡的局面;甚至,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因此而纷纷面临关门。尽管当前有的中职学校采取了教职工全员招生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办法以解决生源难题,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勉强维持运转;但生源的“录取流失率”高达30%以上,且居高不下;招生成本极高,而且教师们为此也背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和思想包袱。面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进行冷静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尽管当前的中职学校的教育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学生仅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等。但是,我们应该十分清楚地看到,我国毕竟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无疑需要一批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创新的高科技人才,但更需要千千万万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有一定技术理论的新型员工。与其说中职学校面临着存亡危机,不如说中职学校的招生、教育和管理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
二、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方面: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1、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开设的课程,都不能与时具进;缺乏吸引力,硬件设施也跟不上。学生的实习实验条件差,实训设备陈旧简陋;也很难满足教学需要。开设课程的实用性不强,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想法。
2、中职教育本身的理念不清,有很多中职学校对中央职业教育精神没有很好的领悟。学校为了自己的生存,不顾教学质量只图经济效益。有些学生在一些三年学制的中职学校,却只读了不到一年的书就以“顶岗实习”的名义去工作了;但为了那张毕业证却还得要交六个学期的学费。由于没有受到很系统的职业教育,学生也很难适应其所在的工作岗位;使得中职学校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信任危机。
3、有些中职学校制订的中专招生方案,也缺乏创新精神。仍采用自己十几年前制订的原“圈地”承包式招生方法和通过给予推荐学生的中学老师“招生回扣”的方式;用“有偿招生”的手段等来完成上级教育部门下达的中专扩招指标。如此的中专招生方案,早已落后于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早已知道:原初中班主任力劝并亲自带送初中生去读中专的“猫腻”。而中学老师推荐的学
生就读职业学校,也是“随行就市”;把学生推荐给回扣高的中职学校,而不是考虑这些中职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教学质量。
(二)学生方面:一般来说,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才来读中职学校。
1、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源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本属于“淘汰产品”,中职学生起点较低。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其中一部分是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他们在入学不久,便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毫无兴趣,以致产生厌学情绪;有的言谈举止不文明,沾染不良习气,时常出入游戏机房、营业性卡拉OK厅舞厅;有的喜欢看不健康的书刊录像,常和社会上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吸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等等。
2、现在的中职学生习惯于原来的保姆式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被看着”的习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十分有限,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3、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将来的就业形势尚可;因此在校的中职生就成了“60分万岁”一族。他们认为只要考试及格就有毕业证,有毕业证就可以找得到工作;没有了进取心,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近几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只想退缩;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将来的就业需要。
(三)教材方面: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职学生现用教材多数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知识的更新。有些专业教材还是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有些新版书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更新包装,内容还是老的基本没变。而近几年企业在飞速发展,设备技术在不断更新,专业教材却还一成不变,已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要。
2、有些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连贯,有些知识脱节,中职学生基础又较差,接受起来非常困难;有些课程偏难偏深,尤其是有些专业课,以现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学习确实强人所难;
3、教材的实用性不强,理论偏多;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内容太少,实训实验课与实际生产脱节;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 的想法。
(四)师资方面:
1、从质量上来看:中职教育的教师有很多都是从普通教育改行过来的,特别是专业课的老师;很难做到中职教育教师队伍双师型的要求。况且就是这样的改行教师也不能满足现有中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很多新兴的专业根本就没有教师。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2、从数量上看:加上中职学校不断扩招,师生人数比例逐年减小;造成部分教师负担过重,形成有时一个老师教3到5门专业课的情况。如此大的工作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三、建议与对策:
(一)、要加快中等职业学校用人制度改革步伐。
在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按照“资格准入、公开招聘、择优聘用”的原则,对职业学校新任教师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各级人事、编制、教育部门要积极支持职业
院校用人制度改革,在职业学校进人手续、岗位设置、职务评聘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在职业学校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教师岗位,允许打破学历、年龄、身份限制,吸收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实施“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聘兼职教师,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资助。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与企业密切联系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
加强职业学校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双师”素质,是当下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双师型”建设现实而紧迫的任务。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应突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切实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各地市可根据本地实际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作为校企合作的指导机构。成员包括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如教育、人事、劳动保障)、职业学校(中职、中技)、行业企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工商联、外资企业联谊会等),下设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其中“师资建设专业委员会”重点推动“双师”教师队伍建设。
2、采用柔性的人事管理制度,鼓励学校聘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形成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再逐步向双师素质过渡。
3、实行新教师见习期培训制度。作为刚走出校门,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见习教师,由于他们在大学中学习的主要是专业理论知识、文化知识,接触实践较少,故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岗位技能的培训。这期间的培训是由职业教育部门直接组织安排的,只有经过考核合格后,才能成为真正的专业教师。
4、、全面建立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职业学校的在职教师每一个培训周期必须到相关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要开发出一套体现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特点的培训方案、课程标准及教材。
(三)、重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
重视“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与管理是师资队伍建设中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优秀中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是学科带头人的后备军,是学校人才队伍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选拔、培养与管理方面的我们认为:一是要选拔出思想政治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在专业领域已做出了一定成绩,并有较好发展前途的教师作为培养对象;二是要“不拘一格”,对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大胆启用,精心培养;三是对被培养人要实行“四个优先”的倾斜政策,即优先外出学习提高、优先评聘职称、优先派往企业锻炼、优先安排科研经费;四是要实行双重考核动态管理,做到优胜劣汰,滚动发展,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通过建立一套良好的选拔机制,使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
脱颖而出。
(四)、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职业学校目标考核指标。
由于诸多原因,有些学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程度还不够,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职业学校目标考核之一,由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各学校上“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对不能完成培养任务的职业学校,在年终学校评选工作中,采取一票否决制,可督促学校领导更进一步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必将更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五)、鼓励中职学校积极参与产学研开发。
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专业教育和实训工厂的建设,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与有关人员一起自行研制、开发、实验设施,要加强与生产科研部门的合作,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科研,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在科研活动中得到提高。
(六)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技能考核,并作为学校评聘教师的重要依据。
各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制定考核专业课教师技能的计划,每一、二年组织本校专业课教师参加一轮次的技能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学校评聘教师的重要依据;同时制订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这样,真正能使双证型教师成为双能型教师,有利于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只有具备了一支“双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使职业技能成为连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劳动人才。
(七)、加强校园文化培育,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主人翁意识。
职业学校的教师一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自主意识非常强,他们即讲究生活质量,也特别关注工作质量,工作压力大没关系,但是希望工作很愉悦,很有成就感,所以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能促进教师之间、教师与组织之间更加和谐,降低教师面对不确定情境与事件时的焦虑感。组织文化像过滤器一样,帮助教师过滤去掉无关的事件,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主人翁意识。
(八)、完善绩效考评程序,建立科学公正的教师绩效考评系统。
开展教职工绩效考核是加强学校管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推进依法治教的重要基础。科学有效地实施绩效考核,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队伍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完善教师激励约束机制、努力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人事制度的重要任务,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篇:中职语文 《述职报告》 教案
《述职报告》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述职报告的书写格式,内容和写法。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掌握的述职报告相关写作知识,写出符合规范要求的述职报告。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述职报告的书写格式、内容要求及写法等知识,并能写出符合规范的“述职报告”。
三、教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提问启发法,学生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加深对写出符合要求的述职报告的重要性的认识,在课堂上,可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用口头形式,谈谈自己上个学期或本学期一个多月以来,在学习方面情况进行回顾,并归纳“成绩”和“缺点”两方面的要点,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在课后写一篇书面形式的“述职报告”,并加以简评。
四、教学过程:
1、教师提示本文主要内容,并设计出若干问题,指导学生阅读重要段落内容。<1>.什么叫述职报告? ——是向领导和群众陈述自己在一定时期内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以及评述自己的成绩、问题、体会、设想等,它是总结、报告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它也是个人工作或学习情况的回顾,通过述职报告的形式,可使自己的工作或学习越来越好,并不断地得到提高。<2>.述职报告由几个部分内容构成? ——它是“标题”“称谓”“正文”“落款”构成。<3>.述职报告的写法要求是什么? 标题写法要求:三种写法: ① 直接写“述职报告”四个字;②全称标题,如“××××”学年学习情况述职报告;③主题式标题,如“质量出效益”。称谓写法要求:
即述职人对听众的称呼,如“各位同学”“各位代表”。正文写法要求:述职报告的的正文包括三部分内容。(1)开头,又叫导语。包括现任什么职务,岗位职责是什么,对个人尽职情况的总体评估,这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2)主体,即述职报告的中心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述职:①德——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②能——工作能力,业务专长,③勤——组织纪律性,工作积极性,出勤率等,④绩
——工作成绩。当然,写作这部分内容时,不一定要分条款地陈述,只要包括这些内容就可以了。
落款写法要求:
写明述职者单位或班级、姓名、述职报告写作日期即可。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把本次课学习的“述职报告”的写作知识,认真地加以理解和掌握,并在“述职报告”的写作练习中很好
地运用,写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述职报告”。
附:参考板书
述 职 报 告
格式——
标题
称谓
正文
—— 落款
德 能 勤 绩
第四篇:中职生消费现状调研报告
中职生消费现状调研报告
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学校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正视中国中职生消费问题,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特别是贫苦生,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中职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中职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中职生的生活中。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中职生中,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中职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中职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00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8.中职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中职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二、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中职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中职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中学生的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中职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中职生们的欢迎,可见,中职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中职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虽然消费能力有限,但中职生消费时不谨慎,他们的消费属于感性消费。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中职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中职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5)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中职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中职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中职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中职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中职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中职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中职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中职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中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中职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中职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中职生们就会竟相效仿。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三、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中职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
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中职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中职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中职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中职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中职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中职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中职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中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中职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中职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中职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中职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中职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中职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第五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调研报告-中职培训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调研报告
培训地点:株州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培训班级:培训六班
培训教员:李强
调研组员: 黄龙、唐春成、王锐、武英 撰 写 人:唐春成2011年5月13日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结合新形势下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立足中职学校及中职学生实际,为了更好地、更科学地调整专业教学,拓宽就业渠道、从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调研的最终目的是根据调研总结的结论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专业内涵及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与学生培养方向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提出建议,指导专业的课程改革,重点是调整现有计算机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是由培训基地联系的三家单位:达慧电脑有限公司、新天地电脑(DIY)有限公司、新兴电脑维修公司。
三、调研内容
1、了解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吻合的相关行业、企业的现状、用人需求及教学建议;
2、了解学生所从事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及岗位技能标准(包括工作职责);
3、了解毕业生或实习生的工作状况(包括考勤、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的适应性„„);
四、调研方式
抽样调研
五、调研方法
实地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访谈以及拍摄的方法来获取素材);
六、调研步骤
1、明确调研目的2、拟定调研提纲和设计调研问题及调研问卷;
3、观摩企业的各个部门,了解员工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生产和工作流程,技术和工具,需要掌握的技能,拍摄影像资料,与领导和员工进行访谈并做好相关记录,发放调查问卷;
4、与企业领导座谈交流,对员工进行交谈和问卷调查;
5、分析数据,根据收集的信息,绘制数据表格、图片等;
6、实地调研,综合分析统计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七、调研数据
(一)、实地调研
(1)达慧电脑有限公司实地调研
公司简介:
该公司是株州市慧普品牌系列的总代理。融IT产品分销、零售、集成和相关服务为一体的电脑销售公司。公司分销售部、技术部、财务部等部门。
接待我们主要的是公司的销售员王××,王××是从株州一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现在工资待遇包住、平均月薪一千三四左右,据他们的经理介绍,就是大专毕业的学生在株州电脑城工作、月薪也差不多,一般不超过二千。销售一台电脑的差价低,提成少。而且销售员也由于待遇低经常跳槽。工作环境尚可。
⑵新天地(DIY)电脑公司
接待我们的是他们的技术员黄××,他们公司主要做DIY这一块,电脑组装和配置,他们一个月至少为顾客组装300多台电脑,这还不包括一些单位和学校的批量装配。
他的待遇,大专毕业,也就大约一千四百多元左右。主要是锻炼自己。
⑶新兴电脑医院
主要承接电脑及外设维修服务。
(二)数据分析
近些年来,中职类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量剧减,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计算机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各专业各行业的学生都要学习,而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中职学生由于本身的素质低很难真正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另,作为中职学生,工作范围为电脑销售员、电脑维修员、技术员、或者是在电脑厂家做一线
流水工人这一类,很难从事IT开发、网络营运、动漫、游戏开发等职业。
八、综合分析
(一)存在问题
1.长期以来,计算机应用专业存在着“不软不硬、不上不下”、“博而不精、缺少特色”等现象,没有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不论是课程种类,还是教学模式,都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2.作为中职学生、就业率高,但待遇差,且升职难是目前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大困惑。
3.计算机已走进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而且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会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从事计算机应用的基础应用型人才社会还会大量需求。
(二)对策:
1.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或其他先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学习能直接进入工作环境。
2.通过终生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提升自己的专业定位和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