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名师培训工作总结
关于名师、名校长浙大培训工作
情况汇报
2016年11月7日----14日,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XXXX分别对XXXX第二届名校长、第一、二届XXXX名校长、第四届XXXXX杏坛名师、县市区教师教育基地负责同志进行为期8天的培训。整个培训工作由市教育局副局长XXXX、市教育局教师教育科XXXXX科长带队,校长高级研修班共计XXXX人参加。培训采取专家讲座、名校长名师现场报告、对名校进行考察、分组研讨等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对先进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进行消化吸收,各学员表示,这次学习收获很大,不仅加了深对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现代学校管理方法,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强的借鉴指导作用。
培训期间,XXXXXX长对下步工作提出了要求:
1、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对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的重视,此项工作牵扯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县级层面提供不少于60学时的面对面培训。
2、进一步加快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步伐,加强整合力度,教师培训基地尽早投入使用。
人事科
2016年11月15日
第二篇:名师培训心得
培训心得
很荣幸能够参加大成的第一届名师培训营,感谢大成也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得到这次难得机会。跟以往的几百人的大培训不同的是这次是二十人的精品小班,让我近距离的跟大成的高层领导大boss接触,感觉很不一样,说句心里话,之前有偷懒的,这次难得全神贯注了几个小时,总校长的果断干练,韩教授的幽默风趣,陈专家的精彩演讲都让我难以自拔,特别的沉迷在他们的演说里。在这里请允许我说一下我的切身体验。
应渊老师作为主持人,一开始就给我们介绍这次为期几个月的名师培训的目的,简述竞争的残酷性,让我们一开始就正襟危坐。但是幽默的韩教授一出场就立马打翻了这个僵局,用诙谐的语言讲诉大成名师的种种优渥的待遇,转瞬我们就进入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坏境,并且有了美好的憧憬,至少我那刻就树立了我的目标——大成名师!
博学的韩教授给我们介绍了几个名人的学习方法,我映象特别深刻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就是引导探究式教学,这都是我需要下苦工的地方,需要提一下的是我们这次培训围绕的主题就是教学方法。韩教授引用邓小平的话,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来比喻我们是不是只要应用好方法提升学生的成绩就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至少我以前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教师不就是要提升学生的成绩吗?可是韩教授来了个大转折,通过军事上的孙子兵法、医学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其自身的教学文献功绩告诉我们,提升学生的成绩每个老师都可以,但是有多少人能够让人记住你,让自己成为大众熟知的知名教育者,你要有方法,有总结的经验传输给后面的教育者,这是一个很高的格局,我从来都没有想象过的深度,又一个理想在我的心中生成。接下来的韩教授的问题探究三段式又让我大开眼界,它的核心: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指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知识是思维活动的载体。用水举例介绍,形象具体,瞬间我的脑袋里就涌现出我物理上的杠杆,我好像可以把杆杠用问题探究三段式表达出来,学生应该会接受的很好,心理很激动那会。接下来又进一步讲解了问题探究三段式在整节课和知识上的分别应用。并且特别指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换位思考,要有学生的思维,在设计问题时,问题的层次性落差不能太大,要有足够渊博的知识去应对课堂上学生的突发性问题。最后应用爱因斯坦的一段话又让我受益匪浅。
在英俊帅气的德松总校长给我们作完培训总动员后,陈专家也给我们开展了一场围绕教学方法的演讲。他谈到每堂课的教学中首先应该先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再来运用方法,并在怎么设置教学目标做了比较详细的讲解。在教学效果上,他例举了长期和短期效果,显性和隐形效果。在前者上引导我们要做合格的教育者,尽量在长期效果上去培养学生。后者留给我们自己去摸索如何能够很好的集合显性和隐形效果。在教学方法上,他给了我们一句话,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因为世间没有一种适合所有教学活动的万能方法。我们要有理想,要做勇于善于反思与探索的教育工作者,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一定要记得抬头看路,要有教学的智慧。他指导我们要把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并指出反思性学习的重要性,先让学生去暴露出问题再去纠正他们,让他们自己动脑感悟,让我们要学会会做“偷懒”的教育者。接着陈专家又就教育方法的选择影响上从对象、学科、内容、目的分别阐述,让我映象很深的话是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定位视情况而定,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身份定位,并做了详细解说,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最后我想再表达我的心理感受,这个培训真的是受益匪浅,我相信经过整个培训之后,我肯定会脱胎换骨,真的很期待下面的培训!
第三篇:名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4年柳州市基础名师培养第四次集中研修总结
-----罗东兰
带着一份对学习的渴望、对教学的执着,12月20日我又一次踏上桂林师大进行柳州市基础教育名师培训的第四次集中培训之旅。这次机会是那么的珍贵,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终于在2014年的年底成形了。但是遗憾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员没能好好珍惜这个高端的学习机会。但不管如何,对于能够按时,完整的参加本次的培训学习的我来说,还是收获满满的。在这次为期仅1 0天的学习里,对我们每个参加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在《跨文化学习》中知道,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中不要总是抱怨时间不够,工作很忙,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加强碎片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的提升。更是让我知道,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要给孩子不同的思维状态,和什么人在一起,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在和校长对话当中更让我们学会换位思考,让我们理解其实学校管理和让学校发展更远不仅仅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情。课堂观察量表的讨论制定,到桂林市一中听课观摩,让我们在实践中对自己制定的观察量表有更深的理解。更堂我们知道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在华东师大范国睿的重构课堂生活,提升学生的学校生活品质》知道,有意义的课堂不是给学生往死里灌的,而是让孩子养成习惯,尊敬孩子的接收能力。认真听取了几位专家教授的报告《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会教》,俞晴校长《走向和教育》《青少年心理学》,经历了各方面的理论学习、现场观摩、评课互动等等活动,使我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本次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是我教师生涯中一笔最珍贵的财富。现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感受之一: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第一,教师要有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幸幸福福做教师”的前提是教师要有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把教学、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养家糊口的工作。有了对教育的热爱并把这种热爱转化为教学工作中的热情,你就会体验到教师工作的幸福感,就有了为之奋斗一生的动力。
第二、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根基,对学生的爱应该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基本功阶段,第二阶段是教学设计阶段,第三阶段是教学生成阶段,而第四阶段就是教师品德阶段。没有对学生的爱,你的课上得再好,荣誉得的再多,教学基本功再扎实,教学设计得再好,也不可能达到专业发展的最高阶段——教师品德阶段,甚至连精彩的课堂生成都不可能出现。
感受之二:变,有变革才有创新。
一,改变思维模式,有了新思维才会有新行动。由原来的重视“双基”教学转变成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深刻理解鱼牛故事,让学生避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改变角色定位。让老师从课堂的中心进行合理的位移,转变成课程资源的建构者,建立尊重儿童自由和保障儿童权利的课堂文化,教师本身由原来的“主演”转变成“导演”,变成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恢复学生的“主角”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探索过程,张扬个性,发现自我。
三、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多学新知识,转变备课方式。“一堂课备一辈子,一辈子备一堂课。”从单纯的备教材转变为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备教学媒体,备各种教学资源,另外还要备自己,备教学设计。备出挑战传统、异想天开的课,备出不断创新、超越自我的课,为学生的成功引路,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同时也为教师自己的幸福积累资本。新课改的基本模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老师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投身到新课改的行列中,这是时代的要求,是老师的职责要求。
感受之三:思,有反思就有进步。
一、反思是一名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记得一位专家说:“你努力地教一辈子的课也不一定成为名师,但要坚持写几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长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重视反思、善于反思,要让反思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习惯,成为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有力的抓手。
二、善于反思才能成就精彩的课堂。我们上的、听的每一节课都有其精彩之处,及时地记录下来就是我们以后备课的资源,任何一堂课也都会有疏漏、失误之处,课下冷静思考,剖析原因,积极寻找对策和解决方法就会成就下一次的成功。另外,反思还可以记录下精彩的瞬间、有效的生成,可以拓宽教师的思路,有利于对课堂教学的再设计。感受之四:协作,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协作可以取长补短,可以得到同伴的支持和帮助。几位名校长的成长经历启迪我们:要想使自己得到较快的提高和发展,一定要融入一个集体,要有自己的协作组,有自己的研究共同体。教学,不应是孤军奋战,教育研究更不应该是单纯的个人努力。
二、合作创造和谐。教学是一个需要奉献的事业,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业。一个人的孤军奋战难免会产生落寞感,势必会影响自己前进的步伐。悲伤需要有人安慰,成功需要有人喝彩,困惑时,需要有人点拨,困难时,需要有人拉一把。把自己融入一个集体,为他人的成功祝福,为自己的成长欢呼,体会合作带来的和谐与幸福,共享研究成果,一起思索问题的解决策略,共同行进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前途一定无限光明。
第四次集中研修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狼吞虎咽下的知识还来不及“反刍”。这次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我一定要努力看到窗外最美丽的风景。
于2015年1月9日星期五
第四篇:名师培训心得体会
名师培训心得体会
很荣幸的参加了偃师市首届名师培养对象的培训。讲课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中,他们所讲的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培训,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和启发,又将是我人生一笔财富!所以由衷的感谢领导,为我提供了再学习再提升的机会。
一、通过培训,了解了前沿教育,对我的思想起到引领和导向的作用。郑州市回民中学崔振喜老师解读十九大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之后,详细介绍了一个国际化标准测评体系--主要测试的范围数学能力,阅读能力,科学能力的PISA测试。使我耳目一新,让我能以更宽广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捿径。
二、通过培训,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名师的信心。由于教学需要,化学专业的我却只能长期从事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无论在数学或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我总是为自己找出许许多多的不进取的理由。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叶显发教授所讲的“课程履历”视野下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中提到“跨界思想”使我明白作为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经历,丰富的阅历和综合的知识结构,能通方能达,不通则不能达。学科跨界是一种新锐的思维,真正的教育智慧蕴藏在生活之中,只有教师的职业事业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课堂上教师才能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人生的经历都是一种财富,而我的教学经历何尝不是别人没有的财富。耿希玲老师说职业的生涯没有设计,专业的发展将会停止,专业不发展,职业发展也会不前。为自己明确目标,认真的走在成为学生爱戴的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研究型名师的路上,就一定会成为名师。
三、通过培训,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要改变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师的心态和人生价值,心态决定高度,心态决定成败,心态是第一竞争力,也是第一生产力。
教师要忠诚教育事业,用自已的人格魅力、德行情操、业绩赢得尊严。蒋永生老师列举亲身经历《辣椒面儿的故事》、命题作文《我的爸爸》、苏霍姆林斯基的《送你一朵美丽的玫瑰花》等,令我沉思。又一次让我强化了讲台不是上下尊卑的界线的观念,老师若放开架子,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尊重他们的建议和意见,理解他们的思想。这样,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明白、理解和接受老师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学生的言行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虽然说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学生是个鲜活而又有丰富内涵的个体。学生犯了错,老师要怀有宽容的心。该批评的要善意批评,该规劝的要好言相劝,该谅解的定诚心谅解。慈祥的面孔,温柔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理,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教师,应以宽容、博大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人格的力量,来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照亮学生的一生。
四、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积极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相信本次培训对自己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已经有所帮助。
第五篇:高中名师培训
高中名师培训心得
荣成五中
刘英花
2月26日—3月5日我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的“现代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高级研修班。本次上海之行,我们听过七位教授的讲座,到过上海三所名校——曹杨二中、格致中学、大同中学考察,参加两次与专家的研讨和两次学科研讨,并每天上传一篇学习反思。回首上海之行,学习过程是艰辛的,但收获也是丰厚的。我想从理论学习和自我成长两个方面谈谈我的收获和打算。
(一)占有理论也是一种修为。
印象中,理论是高深莫测的,通常只在需要完成论文时百度一下,然后海选部分词汇为我所用。可能我们会觉得“理论都是理想化的,对我们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我们只关心怎么做,怎么教学。与其听一些理论讲座,还不如听几节课来得实惠呢。”华师大王意如教授说,理论是教育行为的理性字典,没有这部字典,教育就是一种无意义的模仿。举个例子,如课堂教学要体现“育人价值”。我们理解的“育人”一般是品德教育,对语文来说,具体课文可以有育人价值,可是高三要复习字音、字形、词语、标点、病句专项,怎么“育人”呢?思来想去,只好确定为教育学生热爱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后来我就想,语文的“育人价值”都这么难以实现,那么数学怎么办?物理怎么办?一度很替这些学科的老师痛苦。听过吴亚萍教授的讲座之后我才明白,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不只是指思想教育,它包括学科方法、学科能力、学科素养、终身成长的能力等等等等。当时吴教授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数学课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多可怕的事!
很欣赏王意如教授的话:教书一定不要只做这一件事,不然很快就会在这两个字后面加上一个字——匠!不要埋头教书,要有专业引领,必须做学者型教师,做专业工作者,占有理论才是一种真修为。
(二)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
“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这是李政涛教授结束讲座时送我们的一句话。每位教授讲座结束之时都为我们的学习效果担忧。王建军教授打过这样一个比方:他说,一般人听讲座都会因为专家的某句话打动自己而火花一闪,然后当再有火花一闪时,前面的火花已经灭了。于是闪火花——灭火花,闪火花——灭火花,然后会想,这场讲座给我很多收获,但收获什么却忘了,最后可能只剩下冰冷的笔记„„我当想,如果这么精彩的讲座在不久的将来完全被淡忘确实是很遗憾的事。所以王教授说“找到一种途径把讲座的收获稳固下来,稳定为自己的收获”,也就是随时听,随时写反思,把收获固定下来。而且王教授的在讲座里提到了“对得起”三个字,他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更看重社会认同,所以常常被人利用。被人利用,耗费了大把时间,却为别人的政绩填上一笔。怎样让花在讲座上的时间更对得起我们?”
我完完全全被“对得起”三个字打动,的确,有多少次我们是以对得起自己的心态来对待学习的?譬如学校的读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写读书笔记,以前我 都是抱着应付公事的心态在做。在网上找篇文章看看,依葫芦画瓢写点体会也就完成任务了。其实现在想想,既然这件事是非做不可的,为什么不换一种心态,把这种活动变成提升自我的途径,让花费在抄笔记的上的时间对得起自己呢?再举个例子。这次出去学习时,我拿了一个听课本,一个读书笔记本,记了满满两本,回来后组内老师说语文课程团队发了个本,要求大家写两万字的读书笔记,我当时特别沮丧,我说早知如此我拿着这个本去不就省事了吗?牢骚过后静下心想想,其实这不是坏事。在上海听讲座记了很多,闪了很多个火花,回来后火花正在熄灭,借这个机会巩固一下或许可以有很多新的收获,那么这两万字的笔记不就很对的起自己吗?
说实话,本次上海之行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自己太浮躁,读书太少,学习力太差。虽说曾也写过一点教学心得,但几乎都是在透支以前的东西,只有支出没有收入,个人知识素养、文化积淀越来越贫乏。没有参照时,可能会觉得自己这样还行,但有了参照之后就觉得无知无识实在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这一两年,我特别感慨于自己读书少,去年威海市优质课,二中赵闵东老师和六中杨锦平老师的课上的特别好,文化味儿特别浓,很能打动人。她们的课就是一面镜子,把我自己的文化薄、素质浅照得清清楚楚。
再有前面提到的王建军教授73年出生,已经是华东师大教育科学院的副院长,听他讲座就觉得他思维敏捷,才华横溢,只要一张口满嘴流淌的都是智慧与精彩,确实佩服的五体投地。我们都知道,没有人是天才,每一个天才背后都是大量的文化知识积淀。所以,每位教授无一例外都结合自身经历谈学习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都建议老师们多读书,多写反思和心得。
这次学习完全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评价,也让我认清了自己未来必须要做的事。所以研修活动的最后一天,我跑了华东师大的两家书店,买了8本与专业成长和自我修养有关的书,准备回来之后静心研读。这不是三分钟的热血,我计划从现在开始,每天拿出一个半小时读书,每周写一到两篇读书心得,然后上传到名师工作室,用这样的方法督促自己读书、学习。我自己现在很有危机感,老是捧着那半杯水在卖弄,如果再不去读书、学习,最后一定会被淘汰。
刚入选“四名工程”时我很担心,我对这三年要做的一大堆事充满恐惧,怕吃苦,老盼着不费什么劲就拿个证,等评职称时顺利过关。但现在我觉得这种锻炼对我自己而言是很难得的成长机会,如果能抱着“栽培自己、善待自己”的心态来完成教研中心下达的每项任务,我相信三年之后我肯定能对得起自己付出的努力。
我今年37,年近不惑才觉悟过来好像有点晚。不过如果能让以后的日子充实起来,我还是能有一笔很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