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资料

时间:2019-05-12 15:5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地理.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地理.资料》。

第一篇:高考地理.资料

城市化

该地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XX高,XX低。城市务工经商人员多的原因: 1.城市第二三产业发达。2.就业机会多。3.收入水平高。

4.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高级住宅区位于该地的原因: 1.靠近风景区,风景优美。2.交通便利。

3.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

4.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清新。工业区选址:

1.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2.河流下游,水源充足。

3.靠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

4.地租较便宜

5.靠近原料地,工业基础好。6.政策支持

7劳动力丰富,靠近市场 金融商务区形成原因: 1.早期就是金融商务区

2.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速度快。

3.城市交通方式多样化,交通便利,通达度高。4.政府政策规划引导功能区形成。新区开发建设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1.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2.土地利用率提高。建设新区的积极作用: 1.分散城市功能。

2.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和交通压力。3.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逆城市化原因:

1.城区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治安混乱、环境恶化、就业困难。2.乡村小镇环境优美,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缩小了城乡差距。铁路线路选择

利:1.所经地区地形平坦 2.施工难度小,投资少。3.所经城市较多,人口密集。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5.经过山区带动落后地区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6.改善山区交通状况。7.占用耕地少,路程远。不利:1.地形崎岖。2.施工难度大,投资高。3.占用耕地多,征收费用高。4.路程较远。

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

利:1.减少空气污染,美化城市环境,2.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为该地产业升级制造条件。

弊:因产业迁出,带来该地就业压力。产业转变带来的影响:

1.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4.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完善。

5.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不利影响:

1.城市污染加剧,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2.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水循环,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的运动发生变化。

3.加剧城市热岛现象。

XX国城市主要分布在某地的原因: 自然原因: 1.该地海拔低,气候温暖。2.该地自然资源丰富。

3.位于XX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水源充足(靠近河流)。4.XX河流经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5.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山能起到防风避寒的作用。人文原因:

1.XX(就是所在地)开发历史悠久。2.工农业发达。3.交通便利。

地形对巴西城市分布的影响:

1.地处热带,广阔的亚马孙平原气候过于热,2.城市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气候凉爽的地区

农业

梯田耕地类型:水田(降水充沛)、旱地(降水较少)农业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位于XX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平原面积广大,地势起伏相对和缓。2.纬度高,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3.地处XX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气候温和,降水较丰富)4.XX河流经过,灌溉水源充足。(有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5.农作物生长季节,光照充足。

6.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糖分)积累。7.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小。社会条件

1.劳动力充足。2.机械化水平高。

3.(有利于人体健康~~农作物的好处)市场广阔(需求量大)。4.临近XX交通线,交通便利。5.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6.国家政策支持。7.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水稻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1.气温年际变化大,冬春季节易出现低温冻害。2.降水年际变化大,易出现旱涝等气象灾害。3.夏秋季节易出现伏旱。稳定水稻生产措施: 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2.培育推广优良品种。

某地水稻面积达到最高的原因: 1.降水处于多雨期。

2.政府重视水库、灌渠的建设。

3.机井数量急剧增多,地下水开采量增加。4.人口增加快,市场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加。是否赞同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赞同

1.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2.农村人口众多,水稻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3.促进不合理的工业结构的调整,减少工业用水。4.南水北调,增加了水资源的供给。

5.加强水力资源的建设,可保证水稻种植的用水。农业生产部门地区差异: 1.渔业在湖泊区发展。2.种植业在平原区发展。3.林业在山地丘陵区发展。谷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1.海拔较低,热量丰富。2.湿润水汽可达到降水丰富。3.地势地平,光照充足。4.有良好的灌溉水源。种XX水果有利条件: 1.晴天多,光照时间长。

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3.采摘时间晚,生长期长。4.纬度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农作物产量低的原因: 1.该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2.地形崎岖,不适合该农作物种植。3.受盛行西风影响,阴雨天多。

4.光合作用弱,纬度高,热量条件差。

乳畜业

乳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2.草原广阔,草质优良,畜牧业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3.靠近城市,便于就近加工。

4.当地人吃乳制品习惯,奶制品需求不断增长,市场广阔。5.生产历史悠久,奶制品品质优良。6.国家政策支持。

乳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饲料(也就是牧草)和市场 区域农业生产: 地中海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宜种植葡萄 柑橘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适合多汁牧草生长 有利于发展畜牧业。

亚热带柑橘产量高。

季风区 距海远 气候干旱 降水少 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适宜枸杞生长。

工业

区位优势:

1.位于江河(海洋)沿岸,铁路线(公路)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2.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市场广阔。3.临近大城市,人才多,科技力量雄厚。4.工业发展基础良好。

5.位于河流下游,水源充足。6.靠近XX原料产地,资源丰富。7.经济贫困,有大量廉价劳动力。8.地价低廉,国家政策扶持。9.工业协作条件好。10.市场广阔。11.地理位置优越。

限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位于XX气候区,生态环境脆弱

2.矿产资源与能源面临枯竭,水源不足。3.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加剧。4.用地紧张。

可持续发展措施:

1.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强化原有工业部门,加强对资源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资源附加值。

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3.治理污染,美化环境。4.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5.加强教育研发投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6.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渔业。7.发展生态农业。

8.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9.发展生态旅游业。

河流

河流中上游:冲积平原 中下游: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河口三角洲 水文特征:水量大(小)、流速快(慢)、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落差大(小)、汛期长(短)。

水系特征:河网密度、流程、流向、流域、支流。夏汛:冰川融水、降水。春汛:冰雪融水。影响因素均为气温。

XX河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1.支流众多,通航里程长。

2.河流总落差小,流速平缓,易于航行。3.河流封冻期短,通航时间长。

4.流域内人口和工农业集中,运输需求量大。河流综合治理措施:

1.禁止陡坡开荒。

2.保护森林,植树造林。

3.修水库,合理安排农林牧渔业。

水利枢纽的作用:拦沙、防洪、发电。河流水量减少的原因: 1.降水量的减少。2.上游水库的拦蓄。

3.上游工农业用水以及生活用水增加。

4.人类生活规模扩大,沿途过度使用水资源。5.全球变暖,冰川退缩

6.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大,季节性积雪融水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水量减少。河流航运开发有利条件:

1.植被覆盖率较好,河流泥沙含量少,便于通航; 2.全年降水较为丰富且均匀,航运价值大、后果:

1.工农业生活用水紧张,影响工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2.加剧土地沙化。3.水利设施功能丧失。4.生态环境恶化。

湖泊对城市的影响:

1.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2.调节气候,减弱城市热岛效应。3.降解污染物,提高水质。4.保证城市蓄水安全。

5.蓄洪防旱,减少自然灾害。入湖泥沙逐渐减少的原因:

1.河流径流量下降,入湖水量减少,携带泥沙减少。

2.中上游山区加强水土保持建设,减少了水土流失和河流输沙量。3.河流中上游水库使一部分泥沙在库区沉积,入湖泥沙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1.人口增加,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利用水资源。2.入湖河流修筑水库蓄水,淡水汇入减少。3.地下水位下降,补给和湖水渗漏。4.气候变暖,干旱加强蒸发旺盛。影响:

1.湖面迅速缩减,对湖泊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2.水量迅速减少影响周围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用水。3.影响湖内水产养殖等产业。措施:

1.控制人口数量。

2.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3.采用节水灌溉技术。4.调整农业结构。海港的优势:

1.所处海湾优良,港阔、水深、避风。2.地处XX气候区终年不冻。

3.陆路交通便利,有多条铁路公路通往全国各地。4.物产丰富,港口吞吐量大。5.依托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港口的变迁: 1.货运量增加。2.船舶大型化。

3.工业企业向郊区搬迁。特点:向更深水域迁移。港口闲置的区位因素:

1.地处XX边境,远离大城市。

2.交通落后,缺少铁路公路与其它地区联系。3.腹地为荒漠地区人口城市较少。

4.本地区工农业生产落后,缺少货物运输。湿地的作用:

1.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2.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3.降解有毒物质,净化水质。4.增加地表水下渗,缓解城市内涝,增大地下水资源总量。沼泽形成的原因: 1.气候湿润,降水多。

2.坡度平缓,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自然灾害:

暴雨、暴雪、风暴潮、沙尘暴、冻害、干旱、滑坡、泥石流、洪涝、火山、地震…… 北疆地区暴雪的原因:

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形成降雪。来年春天带来的危害:

1.大量的融水使河水暴涨,形成红水灾害。2.大量雪水易在山区形成滑坡泥石流。

3.融水冲刷土壤形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暴雨产生及造成损失大的主要原因:

1.位于冷暖空气交汇处。暖湿气流带来充沛水汽。2.山地对暖湿气流有抬升作用。3.城市化导致的热岛效应。4.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5.城市地面下渗能力弱。6.降水量大且集中。7.防灾意识不强。

8.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预防措施:

1.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2.退耕还林,植树造林。3.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4.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5.参加水灾保险。风暴潮:

美国东部沿海地区易发生飓风,飓风引起风暴潮,风暴潮造成海平面的异常上升。东部沿海地带,地势低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造成损失大。沙尘暴

1.冬季受高气压控制,大风天气多。2.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3.地表缺乏植被保护,疏松物质多。4.距离沙漠较近。5.气温回升快。冻害

我国冻害发生频次自东向西逐渐递减,长江中下游最严重,四川盆地最轻。治理措施:1.加强对冻害天气的预报和监测。2.选种和培育耐寒农作物品种。3.用稻草薄膜对农作物进行覆盖。干旱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风成地貌广泛分布。

2.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3.多荒漠。

4.气候干旱导致河流稀疏。

5.多内流河,河流短,水量不大。6.植被稀少。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土地盐碱化、荒漠化、生物数量极少或灭亡、水资源短缺、干旱加剧、酸雨、雾霾。

石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1.降水丰沛集中。2.山高坡陡。

3.土层较薄,易发生侵蚀。

4.人为原因:乱砍乱伐,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工矿建设。5.关联灾害:滑坡、泥石流、山洪、旱灾。荒漠化加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1.气候干旱。

2.地面土质疏松,沙质沉积物多。

3.XX风为风沙的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4.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大。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3.不当的工程建设。措施:

1.退耕还林、还草。2.合理放牧。3.合理利用水资源

4.工矿交通建设注意环境保护。土地盐碱(渍)化原因:

1.过度种植XX农作物。灌溉增加,2.下渗增强,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旺盛,盐分积累地表,形成盐渍化。不利影响:

1、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2、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解决措施:

1.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

2.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 3.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 4.化学改良(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全球变暖对高原环境的影响: 1.冰雪融水减少,加剧干旱程度。2.地表遭风蚀加剧。

3.影响植被生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1.全球变暖,热量增加,生长期延长,土地可耕的范围扩大,有利于农业生产。2.全球变暖加速冰川消融。3.滑坡、泥石流现象增多。

酸雨

某地酸雨严重的原因:

1.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出酸性气体。2.该地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3.位于XX带降水多。

4.地处处山地丘陵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受酸雨影响较轻的原因: 1.降水少。

2.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3.土壤呈碱性。雾霾

北方冬季取暖排放的烟尘污染物比较多,因此多雾霾,北方降水少,酸雨少。不利影响:

1.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安全。2.加剧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3.加速全球变暖和酸雨的危害。措施(通用):

1.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2.加大科技投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3.提高能源利用率。

4.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降低环境污染。5.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倡导低碳生活方式。6.集中供暖减少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7.发展清洁生产。

8.公交优先,控制私家车数量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气温降水特征:冬XX夏XX,年温差X,年降水量X。

地形特点:地形以XX为主。地势XX高XX低。海岸线平直(曲折)。年温差向南突出的原因:

中部地势较东西两侧低平,夏季易受北上暖空气影响,冬季易受南下冷空气影响。海洋上等温线弯曲的原因:洋流

1.该地位于南(北)半球中低纬海域,大洋东(西)侧洋流为暖(寒)流。2.水温低(高)于同纬度附近海域,等温线凸向低纬。3.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向南北递增 4.由近岸向外海递增。

等高线密集且数值较大的原因:

1.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因板块挤压导致地形隆起明显,造成等高线数值大。2.由于流水侵蚀强烈河流下切明显,造成河谷地区起伏大,等高线密集。

南水北调的影响: 1.缓解水资源紧张。

2.减轻因超采地下水所导致的环境问题。3.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4.促进经济发展。

5.提高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四大渔场:

1、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

2、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

3、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

4、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

(可以看出渔场成因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寒暖流交汇,另一种是上升补偿流。)成因

1.盛行从陆地吹向海洋的离岸信风,沿海表层海水随风远离海岸。2.深层海水上升补偿。

3.把底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鱼饵丰富,形成大范围渔场。

4.温带海区,冬季海水上泛,寒暖流交汇地处河流入河口附近,带来丰富营养物质。5.浅海大陆架,光照充足,有利于微生物生长,饵料丰富。能源

坑口电站的好处:1.为该区域发展工业提供充足的廉价电力供应。2.减轻煤炭交通运输压力。

3.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能源开发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1.大量开采煤炭造成地面塌陷。2.破坏地表植被引起土地沙化。3.造成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的措施: 1.开发新能源。2.降低能耗。3.调整产业结构。4.能源跨区域调配。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1.缓解能源紧张状况。2.优化能源费结构。3.减轻环境污染。4.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1.交通条件更加完善。2.政府支持力度加大。3.国内外市场需求扩大。

4.农业生产和冷藏保鲜技术的不断提高吧。5.工业化的带动。6.农业科技的发展。社会经济条件:

①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 ②科技发展水平;

③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电力设施等)。

我国东北地区

东北农作物(热量)1.夏季热量充足。

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3.冬季低温,病虫害少。

4.冬季低温有利于积雪保墒缓解春旱。5.热量不足,水稻只能一年一熟。6.经常有低温冻害影响其生长及收成。东北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1.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

2.地势低平,河流、沼泽多,排水不畅。3.温度低,蒸发微弱。

4.植被条件好,涵养水源能力强。

5.地下有冻土层,不利于下渗到地下深处。宁夏平原

宁夏平原处于断层下陷地带,形成谷地。流水的搬运和堆积形成的冲积平原。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自然原因: 1.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2.土壤肥沃。3.灌溉水源充足。

4.位于贺兰山以东,受山脉的阻挡冬季风影响小。5.多地形雨,降水较多。

6.山脉遏制了西部沙漠的东移。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条件:

优:后备土地资源丰富,石油海盐资源丰富。

劣: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人才处于劣势,水资源短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地处连系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2.马六甲海峡是亚非欧和大洋洲之间海上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3.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4.土层薄 土质结构松散 植被覆盖率低 海冰的不利影响:

1.封锁港口、航道,阻碍船舶航行。2.损坏海上设施。3.损坏船体。

4.影响海洋渔业生产。冰雪资源丰富的原因: 1.纬度高,冬季气温低。

2.冬季XX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遇山地抬升迎风坡降雪多。

森林覆盖率降低的原因及其影响: 1.人口增长粮食不足出现过度开垦现象

2.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重,滑坡泥石流现象多发。

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升温降温均快于海洋。

2.冬季(夏季)陆地气温低(高)形成高压(低压)中心。伦敦七月均温高于周围地区的原因:

1.机动车工农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产生大量热量。2.大气污染物浓度大,保温作用强。3.形成热岛效应。

煤矸石过多的危害及措施: 1.长期堆存,占用大量土地。2.造成自燃,污染大气和地下室。

3.或在雨季崩塌,淤塞河流,造成灾害。措施:

1.回收劣质煤炭发电、供热。2.作化工原料。

3.制造煤粉灰建筑材料。

4.利用煤矸石作为塌陷区的填充材料。南极磷虾丰富的原因:

1.极地东风将表层海水吹向远洋,大陆周边海域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丰富营养物质。2.南极冰川融化,增加海水营养物质。

3.南极的地区昼长达九十天有利于海洋微生物大量繁殖。中俄石油合作好处:

有利于双边贸易,增进友谊,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联系,实现共同发展。对中国的意义:

1.利于缓解中国能源消费紧张的局面。

2.利于实现石油进口地区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

3.有利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俄罗斯的意义:

1.有利于俄资源开发将能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2.利于基础设施建设。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再就业。

旅游地理

某地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1.旅游资源数量多,旅游历史悠久,经验丰富。2.景区景观集合程度高,种类齐全。3.地域组合好。

4.地处XX,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5.周边地区经济发达,距离客源市场近。

6.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齐全,地区接待能力强。7.景观追求精美,观赏价值高。某地发展旅游业的措施: 1.发展交通,改善交通条件。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接待能力。3.开发和创造新的旅游项目。4.扩大宣传力度,吸引游客。

定理

定理一:温度高向高纬度突出,温度低向低纬度突出

温度与纬度呈负相关,随着纬度的升高,温度降低。

适用于在等温线图上判断陆地或海洋、寒流或暖流、或在地形图上判断温线的弯曲。定理二:温度高向高空凸出,温度低向近地面凸出

气压高向高空凸出,气压低向近面凸出

第二篇:高考地理模块复习重点.资料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原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具体:1.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基本前提)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实行轮封轮牧 4.复垦回填

实践:小流域综合治理

重点: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模式: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生物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复种)我国四大渔场

黄渤海渔场,(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舟山渔场(舟山群岛附近),南部沿海渔场,(分布在广东沿海),北部湾渔场(北部湾,海域)北部湾,黄渤海渔场形成条件:(1)位于大陆架水域,水浅,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所以形成渔场.南部沿海渔场,形成条件:(1)位于大陆架(2)沿岸有河流(珠江)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舟山渔场形成条件:(1)位于大陆架(2)沿岸有河流长江,钱塘江)带来大量营养盐类(3)寒暖流交汇日本暖流和近岸寒流交汇.16.乳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气候适宜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 ②市场: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 ③交通:交通便利

④科技:先进的科技 18.新兴工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区位因素:

①地理置优越②环境优美与气候宜人③科技基础④教育和劳动力素质水平⑤交通运输⑥地价、地租高低 19.古代中低纬度河流冲积平原区城市兴起的区位因素: ①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②地形:地形平坦

③水源:灌溉水源充足 ④土壤:土壤深厚肥沃,导致灌溉农业发达,提供农副产品多 24.影响内河运输发展的因素:

①内河运输优点②水系特点(干、支流)③水文特点(流速、流量变化)

④是否有运河与天然航道联系⑤运输方式是否构成综合运输网

⑥是否具有市场、经济效益(流域人口稠密,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运输量大)27.影响飞机场的区位因素:(Ⅰ)自然因素:

①地形开阔平坦 ②坡度适当,利于排水 ③有坚实的地质基础,保证飞机起落平稳 ④雾低云少,能见度好

⑤跑道平行于风向修建,便于飞机逆风升降(Ⅱ)社会经济因素:

①城市经济状况 ②离城稍远,地价低

③与城市有便捷的其它交通联系,便于客、货聚散 ④远离居民区,减少对城市和居民区的噪音污染

⑤附近不能大量养鸟 ⑥不能有高层建筑 ⑦不能有干扰飞机升落的通讯设备 31.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Ⅰ)自然因素

①地貌:沟谷发育,地表崎岖破碎,坡度大

②气候:集中性降水且多为暴雨

③土壤:疏松,易被侵蚀

④植被:稀少,覆盖率差,地表失去植被保护

⑤河流:河网密布、水系发育,河流侵蚀切割作用强(Ⅱ)人为因素

①毁林开荒,破坏植被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乱开矿,地表破坏 32.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素(Ⅰ)自然因素

①地形:山高谷深,地势陡峭的沟谷,容易使流水快速汇集

②地质: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皱发育,构造运动强烈,地表岩石99破碎 ③气候:出现暴雨或高山冰雪融水 ④植被:植被破坏严重(Ⅱ)人为因素

①不合理的采石开矿,弃土弃渣大量堆积谷中 ②工程建设破坏山坡表层 ③植被破坏,山坡失去植被保护 33.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Ⅰ)自然因素

①山区,地形起伏大 ②断层发育

③多暴雨(Ⅱ)人为因素

①大型工程建设不当(如:水库)

②开挖边沟,边坡 34.荒漠化的形成影响因素(Ⅰ)自然因素

①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风化作用强,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②大风日数多而集中

③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干燥

④植被覆盖率低,地表缺乏植被保护(Ⅱ)人为因素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农垦

③过度放牧

④水资源利用不当 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35.长江洪水产生的影响因素(Ⅰ)自然因素

①长江流经地区大部份为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洪水均由暴雨产生(气候、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②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上游川江河段,北面汉江水系,南面洞庭湖水系同时来水,多股洪水汇合,出现特大洪水(Ⅱ)人为因素

①植被:过度砍伐,陡坡开荒。地表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严重,使流域内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下降 ②泥沙:水土流失加剧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下降,排水不畅,同时水位抬高 ③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36.影响荆江河道洪水危害的因素

①地形:地处巫山与平原转换位置,河流出山区后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抬升河床 ②该处水流不畅,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③河道特别弯曲,排水不畅,泄洪能力低 37.影响春旱产生的因素

①气温:春季,气温迅速回升

②降水:雨带未到达,降水少

③风:风沙多,蒸发量大 38.影响洪涝产生的因素

①降水: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为暴雨 ②地形:地势低平

③河流:河流下游排水不畅 39.影响盐碱形成的因素

①地势低平,多洼地,地下水位高,蒸发旺盛(尤其是春、秋两季)使土壤中盐份向地表聚集

②不合理的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表层,加之蒸发旺盛,水中盐份向地表聚集,形成土地次生盐碱化 ③湖泊萎缩,湖底沉积盐层裸露在外 ④大风扬沙天气,使地表聚集的盐粒扩散 40.影响风沙形成的因素 ①春季多大风气候(天气)

②春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地表干旱,多风沙

③离风源、沙地近,且当地自然植被稀少,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④人口稠密,农耕历史悠久,不合理耕作制度造成地表沙化 ⑤不合理开垦,植被破坏严重,致使风沙肆虐,出现沙荒地 ⑥不合理的城市工程建设,造成地表裸露,沙质物多

41.回归沙漠带上“绿洲”(2326′穿过我国的东南部)形成因素 ①海陆位置 ②气候和降水 ③台风影响 42.林业基地形成的影响因素(Ⅰ)自然因素

①森林资源丰富

②宜林地区广,树种丰富(Ⅱ)社会经济因素

①经济基础

②机械制造基础

③交通和市场 071.修建核电站的区位因素

①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②常规能源缺乏

③核能能量巨大、密集,核燃料运量小,建成后,成本低,效益高 ④核电站建设地区适应能力强 72.修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因素

①能源需求量大 ②常规能源缺乏 ③风力较强(牧场、海岛)④风能清洁无污染,成本低 73.水能丰富的影响因素

①落差 ②流量 ③河流多少(支流)74.修建水力发电站的区位因素

①落差大水能丰富

②良好坝址,建站工程量小,投资少(口袋形)

③市场:离经济发达区近,能源需求量大

④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电站修成后,成本低、收益大、积累多,可发挥综合效益(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供水、调节气候、环境)⑤淹没情况:地处峡谷,耕地、城镇淹没少,迁移人口少 78.水稻生长的影响因素

①地形平坦

②土壤深厚肥沃 ③灌溉水源充足

④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79.小麦生长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②地形起伏平缓 ③土壤肥沃

④灌溉水源充足 80.棉花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地势低平②土壤呈沙性 ③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④灌溉水源充足 81.茶树的生长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

②地形为丘陵低山,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③土壤呈酸性(红壤)82.甘蔗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气候:温度较高(热带草原气候有利,甘蔗生长后期为干季,晴天多,利于甘蔗生长和糖份积累)②土壤:土壤肥沃(多火山灰尘积土壤,通气、保水保肥,适宜甘蔗生长)→ 需肥量大,生长期长

83.玉米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①地形:各类地形均可种植 ②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③土壤:土壤深厚肥沃 ④水源:有充足灌溉水源 ⑤大豆、玉米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84.花生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气候: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②地形条件:丘陵低山地区

③土壤条件:沙土,通气透水性好 85.甜菜生长的习性

①气候:干旱地区,温凉地区生长周期短

②土壤耐盐碱 86.内陆湖面积萎缩的原因

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全球变暖,蒸发量大。

②人为因素:人口增加,工业发展,用水量大增;发展农业,大量引水灌溉

③围湖造田 87.撒哈拉沙漠南侵的因素

①砍伐森林,开垦草原,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草原退化,沙漠扩张 ②地处东北信风带上

③人口增长过快 88.判断海洋性、大陆性的依据

①降水量多少和季节变化情况

②气温年较差大小

③最高、最低月均温出现月份 89.西欧乳畜业发展的因素

①市场广阔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云量多,空气湿润,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③交通便利 90.俄罗斯冬季漫长而寒冷的因素分析

①纬度位置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②北临北冰洋,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大 ③大部分地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冬季气温低 91.上扬斯克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纬度位置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②海陆位置:深居亚欧大陆内部,冬季大陆降温快 ③大气环流:受极地寒流气流影响大

④地形地势:地势高,气温低,地形呈“马蹄形”向北开口,使南下的寒冷空气堆积 92.影响沼泽形成的因素

①地形地势:地势低洼,易积水,排水不畅

②气象条件:海拔高或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表积水 ③水源条件:河流水,高山冰雪融水、河流凌汛、泛滥造成地表水在洼地聚集

④地质条件:地下多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

⑤人类活动 93.凌汛形成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高,气温低于0℃,有结冰现象

②河流由低纬向高纬流 94.俄罗斯等高纬度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

①纬度位置高,热量不足,水热配合状况差,气温较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

②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农产品单产量不高

③纬度位置高,农作物品种少 95.俄罗斯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区位因素 ①河流封冻期长,通航期短,水运条件差

②海岸线长,但海洋封冻期长;除北冰洋外,其它各港口与外洋联系,要经过别国海域 ③地域辽阔,各地相距较远,公路长途运输费用高 ④地形较平坦,便于修筑铁路 96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形成的区位因素

①阿巴拉契亚山的煤

②五大湖西部的铁

③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廉价水运,大西洋沿岸多良港,交通发达

④周围平原广,农业发达,农业基础好

⑤开发历史悠久

⑥劳动力丰富

⑦科技力量雄厚 97.美国西部、南部新兴工业区发展因素

①多良港,海运便利 ②阳光充足,环境优美 ③地价较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⑤南部石油丰富 98.美国铁路呈东西走向的影响因素

①大西洋、太平洋沿岸地区是美国人口,城市集中地区,交通运输量大

②南北内河运输发达 99.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和东南信风影响,气流下沉,盛吹离岸风,降水少

②秘鲁寒流流经,减温减湿 100.南美洲西部热带沙漠气候狭长的原因

①地形:安第斯山脉影响

②洋流:秘鲁寒流减温减湿 101.河流水量丰富与否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类型 ②水文、水系特征(流程、流域面积、干支流状况)

③流域面积大小 102.南极洲成为世界“寒极”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高,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②地势高,气温低

③冰雪黑覆盖、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极强 ④南纬40~60的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风壁”,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进行热量交换 ⑤西风漂流,南极环流阻碍了高纬地区海水与中低纬地区海水进行热量交换 103.影响南极洲降水的因素

①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②气温很低,蒸发微弱,空气中水汽含量极少,空气干燥 107.华北平原的成因

①内力:地壳下沉

②外力:海河、黄河、淮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108.西北山麓、太行山山麓冲积扇的成因

外力: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地,在山前由于流速减慢,大量沙石堆积而成 109.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断裂下陷

②外力:汾河,渭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110.吐鲁蕃盆地、哈密盆地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断裂下陷而成 111.伊犁河谷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断裂下陷形成②伊犁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112.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结合处,由两大板块碰撞而成断裂带

②外力:雅鲁藏布江侵蚀而成 113.长江三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横断山区峡谷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上升

②外力:河流侵蚀下切 114.横断山脉的成因

①内力: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抬升②外力:该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流水侵蚀和河流切割作用强 115.台湾山脉的成因

①内力: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抬升而成 116.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方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昼长大于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北方多

②北方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且受寒潮影响大 00117.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的因素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虽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故获得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 ②南方雨季长,云雾多 118.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②下垫面 A.海陆位置(海陆热容量差异)B.地势高低(H上升,T差下降)119.影响吐鲁蕃盆地夏季炎热,形成高值中心的原因 ①深居内陆,夏季增温快

②海拔低,气温高

③山地环绕,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扩散 ④气候干旱云量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⑤焚风影响 120.云贵高原少受冬季风影响的因素

①离冬季风源地较远

②北面东西走向的山脉(如:秦岭)的隔挡

③高原地形,地势高 121.影响气温日较差大小的原因

①大气状况

②海陆位置(热力性质差异)

③下垫面(植被覆盖状况,植被类型)

④纬度 122.长江流域“三江大炉”的形成因素 ①地处河谷地带,地形闭塞,不易散热

②位于夏季风背风坡,且气流下沉增温 ③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夏季增温比较快

④7、8月份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伏旱)

⑤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强 123.台湾火烧寮年降水量全国第一的影响因素

①位于山坡迎风坡,夏季受东南季风和台湾暖流影响,降水丰富 ②冬季,东北季风经过海洋表面温度湿度增大,受山地抬升,降水丰富 124.吐鲁蕃盆地中托克逊年降水量全国最少的影响因素

①深居内陆,海洋气流难以到达

②地形闭塞,山地环绕,水汽难以进入 125.东北地区春旱不严重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②春季,地表积雪融化,土壤水分较充足 126.我国多旱涝灾害的原因

①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季风环流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

②降水集中,暴雨频率高

③降水地区分布不均

④台风活动频繁,引进洪灾 ⑤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气候变化,可加剧旱涝灾害 127.黄河下游地区常断流的原因

①冬春枯水期,易出现断流(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植被稀少,削丰补枯能力减弱 ③中上游大量修建水利工程截流,用水量大增,导致下游断流

④流域内缺乏综合规划 ⑤农业用水量大增,使下游河段量下降

⑥水资源浪费严重 128.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

①河流径流量小

②工农业产生发达,人口稠密,水资源需求量大 ③水污染严重

④水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低 129.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①灾毁耕地——自然

社会经济:②建筑用地增加 ③生态退耕

④农业结构调整 130.盐场的形成条件

①地形:有广阔的平坦泥质海滩

②气候:降水少,晴天多,气温上升快,蒸发旺盛,太阳光照强且多大风 131.发展水产业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环境条件

A.沿海海域广,管辖海域面积大 B.沿海浅海和滩涂多,适宜发展人工养殖 C.陆上河湖众多,淡水面积大

D.海洋生物和陆上淡水鱼类种类多,生物资源丰富 ②社会经济条件

A.社会条件: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人们喜食鱼类产品

B.经济条件:交通便利 C.技术条件:水产捕捞,加工技术高,捕捞工具先进

D.历史条件: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 ③水产业产值高,生产积极性高 132.沪宁杭工业基地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②雄厚的技术力量 ③统一的电网 ④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 ⑤发达农业 ⑥市场广阔 13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工业基础好

②科技力量雄厚,高等院校聚集 ③高技术人才聚集 ④交通便利

⑤政策倾斜 ⑥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⑦气候宜人 134.青藏铁路修建的区位因素 ①社会因素

A.西部大开发,建设基础设施需要 B.巩固国防,保证国家稳定团结

C.有利于该地脱贫致富 ②经济因素

A.有利于旅游业发展 B.有利于资源开发

C.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D.促进边境贸易发展

E.有助于加强青藏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经济联系 ③技术因素:科技进步,技术成熟 ④自然因素

A.该铁路经过地区起伏小,地势较平坦

B.该线的地质灾害较少

C.该线路程短,工程量小 135.河谷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海拔低,气温稍高,热量条件稍好 ②源流提供灌溉水源

③日差较大,光照时间长,农作物单产量高 136.青藏地区农作物单产量高的原因

①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制造的营养物质多

②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的养分少,使得营养物质累积多 ③气温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积累的营养物质多,单产量高 137.交通枢纽的区位因素

①位置优越(联系?)②铁路线交汇 ③水运发达,重要河(海)港 ④公路、航空与外界联系方便 138.等值线分布特点

①疏密 ②走向 ③数值变化方向 ④弯曲程度及方向 ⑤高值、低值中心

139.影响雪线高低的决定因素:

①气温:纬度,向阳坡,背阳坡,T上升,雪线越高

②降水:海洋性(气候湿润→雪线下降)

大陆性(气候干旱→雪线上升)

迎风坡→雪线下降

背风坡→雪线上升 140.地形特征:

①地形类型(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

②地势(起伏大小,海拔高低,倾斜方向)③地形区名称

④地型组合(大范围区域才讲)

⑤地势倾斜方向(由河流流向来判断)141.气候特点描述: ①气候类型

②气温(高低?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③降水(年降水量多少?降水季节、年际变化特点)

④气温与降水的组合关系(尤其季风,加“雨热同期”)142.河流流量的影响因素:

①河水的补给(降水量多少)(冰雪融水多少)②流域面积 ③支流多少

④人类活动 143.河流径流的调节因素: ①水库、湖泊的调节 ②森林等植被的调节 ③梯田、平整后土地的调节 ④河流支流的调节(水系的调节)⑤地下水调节 144.描述某地位置特点:

①纬度位置(高纬?中纬?低纬?)②海陆位置

③相对位置(与该地著名地理事物的关系)145.云贵高原气温低于周围地区的原因: ①地势高,气温低

②位于来自印度洋、太平洋的夏季风迎风坡、大气中含水量丰富,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削弱能力强,气温较低 ③云贵高原上湖泊众多,植被好,对气候调节作用明显,气温也较低 ④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冷气团影响 146.输油管线选择的影响因素:

①线路距离长短

②工程量与成本(自然障碍多少,有无)

③石油运输交通通达程度 ④纬度位置→气候→温度→畅通性

⑤政治关系是否友好

147.石油储备的区位因素:

①交通便利

②市场广阔(接近市场)

③国防安全 148.我国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对策:

①坚持以煤为主的方针,依靠科技,清洁煤炭,完善煤的液化、气化技术,提高利用率 ②大力发展水电,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

③积极稳妥第开发核电

④因地制宜,开发风能、地热能、沼气、太阳能等新资源 ⑤加强国际合作,增加石油进口渠道 149.喜马拉雅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

①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复杂

②南北坡相同自然带在分布上,南坡海拔比北坡低 ③南坡基带为森林,北坡为高山草甸草原

④南坡积雪冰川比北坡海拔低 150.造成上述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南坡比北坡纬度低,基带海拔低,相对高度大

②南坡为向阳坡,北坡为背阳坡 ③南坡面向印度洋,受季风影响,降水比北坡丰富

第三篇:2018高考地理

2018年高等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主干内容,以能力考查为重点,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考试内容改革。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凸显立德树人价值导向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通过人地关系,传递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培养可持续发展观,促进高考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凸显。

1、传承生态文化,树立动态平衡的人地协调观

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蕴含丰富的生态环境教育内容。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精选地理学科中生态文化内容,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如全国Ⅲ卷第44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典范——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堑秋湖”为案例,要求考生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2、遵循自然规律,树立因地制宜的环境修复观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区域开发和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全国Ⅰ卷第43题,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为案例,要求考生对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意义的认识。全国II卷第44题,以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为案例,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考查白洋淀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3、倡导绿色发展,树立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观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产业生态化”典型案例,倡导绿色发展、引导学生崇尚低碳的生活方式。如全国IV第24题,要求考生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表明我们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

突出学科关键能力考查,体现服务人才选拔功能

2018年地理高考通过加强试题综合性,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扩大试题开放性,提升学生发散思维品质;提高试题探究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考查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加强试题综合性,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2018年地理高考试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归纳以及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分析与综合,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空间形态、空间排列方式和空间制约关系、依存关系等的观察、有条理的推理、概括与归纳。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展示地理学科独特视角。例如全国II卷37题以美国龙卷风为案例,展示龙卷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对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分析、规律概括等学科思维模式的运用,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用整体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使考查的综合性得到增强。

2、扩大试题开放性,提升学生发散思维品质

2018年地理试卷扩大开放性试题比例,考查内容与方式具有多样性,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既保证学生思维的发散,充分表达;同时又能使所考查的能力目标可测,答案可控。例如全国II卷43题第2小题要学生设计依托“佛手山药”的旅游项目。考生通过信息提取和加工,可以从旅游的游览、饮食、购物等多方面思考,旨在引导考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策略、建议等。该题设问及作答要求指向不唯一答案,留给考生充分发挥的空间。3、提高试题探究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精选材料,增强试题的探究性,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全国Ⅱ卷9~11题以汾川河流域异常降水为切入点,提供气象、水文资料,探究在极端条件下,水、沙、植被平衡关系被打破后,降水、径流、含沙量、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意在对通过地理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认知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和谐”这一命题,并对其进行深化和升华。

优化材料选取情境创设,引导教学重基础重应用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根据考查要求裁剪素材、选择主干内容,不刻意回避热点,也不刻意追求新奇,力求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紧密相连。

1、围绕主干内容选材,发掘地理内涵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围绕考生较熟悉的主干知识提供材料,既不偏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情绪体验考查学生的水平,也不超出学生的理解程度设计情境。引导教学重视课堂,让认真学习的考生面对试题似曾相识有获得感。例如全国Ⅲ卷第37题,涉及的锋、气旋是常见的天气系统,考生比较熟悉。但本题在一般模式外,将来自西北、快速东移南下的冷锋与气旋相叠加,要求考生不但掌握所学的气旋知识,同时还必须有空间想象力,对目前气旋中锋面分布特征异常进行解释。内涵丰富,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思考空间。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重视地理实践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情境设计中突出反映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考查学生应对实践问题的素养。力求在学与用之间搭建桥梁,避免学习和社会实际脱节,避免考试和学生生活脱节。如全国Ⅰ卷9~11题,以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情景,其中提及的线路分布、走向及里程信息均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获取的。如全国Ⅱ卷4~5题,选择澳门半岛地图信息为主创设情境,文字材料介绍了澳门半岛的地形特点和不断填海造陆的事实,地图重点显示澳门半岛山丘、街道分布和几条街道的名称,引导考生认识地名蕴涵的历史发展、环境变迁等信息。

3、紧扣新时代主旋律,开阔地理视野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结合学科实际,通过精心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典型案例设计情境,深入挖掘其中的地理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合作共赢等观念融入地理能力的考查,使地理试题试卷不仅成为选拔的有效手段,也成为开阔地理视野的重要途径。如全国Ⅰ第36题依托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创设情境。引导中学地理教学注重“用地理的眼光”观察时事、认识世界,促使考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地理意义,体现地理在现代经济建设和国际合作中的应用价值。全国II卷文综43题、全国III卷文综3~5题体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产业扶贫,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等精准扶贫举措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能力。

第四篇:地理会考资料

地理会考资料(上)

1.目前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总星系

2.天体系统层次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

3.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太阳; 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

4.太阳的外部结构 :(由里向外)光球、色球、日冕

5.太阳活动 :黑子(光球);耀斑、日珥(色球);太阳风(日冕)

6.太阳活动的标志 :黑子和耀斑。活动周期: 11 年

7.太阳活动的影响 :干扰无线电、磁暴、极光

8.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质量大)

9.八大行星 :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天、海、10.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大小质量适中。

11.朔望月周期 :新月(初

一、大潮,日食)—上弦月(初七、八,小潮)—满月(十五、十六,大潮,月食)—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小潮)—新月。29.53 日

12.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 自西向东,23 小时 56 分 4 秒。

13.地球自转角速度 除极点外,15 ° / 小时 每差1°时间相差4分钟; 地球自转线速度 除极点外,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14.地球物体 水平运动偏向 南左北右赤无。

15.地球公转周期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16.地球自转平面 ——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平面 ——黄道平面。

17.黄赤交角 目前 23 ° 26 ′,与回归线纬度相同。地轴与赤道夹角 90 °,地轴与黄道的夹角为 66 ° 34 ′,与极圈的纬度相同。

18.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形成了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并使地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作相应的变化。

太阳直射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度。所以:

*.北半球春分日(3.21)或秋分日(9.23):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降低。

*.北半球夏至日(6.2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北半球冬至日(12.22):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9.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6.22 达到最大,12.22 达到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12.22 达到最大,6.22 达到最小。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带:一年之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达到两次最大值(90 °),回归线上只有 1 次直射,回归线外无直射。

20.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3.21 日及 9.23 日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春分日春分日:反之。其中,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半球反之。

21.天文含义上的四季: 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是冬夏之过渡。

22.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为南、北温带;极圈以内是南、北寒带。

23.地球的六大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

24.水圈的特点 :连续、不规则

25.生物圈的范围 :水圈全部、地壳圈表层、大气圈底层。

26.地球的内部圈层组成 : 地壳、地幔、地核。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

27.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莫霍面(地下约 33km 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增加)以上是地壳,莫霍面与古登堡面(地下约 2900km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之间是地幔,古登堡面以下是地核。

28.地壳、地幔、地核自上而下,厚度、压力、密度、温度均递增。

29.地壳 :固态。陆厚洋薄,岩石组成。可分两层,上层硅铝层(花岗岩,密度小,海洋部分缺失),下层硅镁层(玄武岩,密度大)。

30.地幔 :呈固态。可分为上地幔与下地幔两层。上地幔上部有软流层,可能是地球内部岩浆活动与地震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上部由岩石组成。

31.地核 :可分外核、内核两圈层。内核为固态、外核接近液态。(外“液”内固)

32.岩石圈 = 地壳 + 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70 — 150KM 厚。

33.岩浆岩 :侵入岩—(花岗岩):晶粒较粗;喷出岩—(玄武岩):晶粒细小,多气孔

34.沉积岩 : 层理构造,并有 动植物化石,主要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35.变质岩 : 片理构造,主要有大理岩、石英岩、片岩、板岩、片麻岩。

36.褶皱的基本形态: 背斜(核老翼新)和向斜(核新翼老)

37.背斜成谷的原因 :受到张力后的背斜顶部,岩层被破坏,物质易受侵蚀,反而成为谷地。

38.向斜成山的原因 :因受到挤压,向斜槽部的物质被挤压得结实,不易被侵蚀,当周围岩层被侵蚀后,向斜部分反而成为凸出的山地。

39.断层的组合 :两个断层线之间,与两侧岩块相比,中间相对上升的岩块称为 地垒,如中国的庐山、泰山;中间相对下降的岩块,称为 地堑。如东非大裂谷、汾河谷地。

40.地震的分类 :一按 成因 主要分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两种。二按 震源深度 可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三按 震级 可分为微震和破坏性地震。

41.地震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因为地震时先的纵波到达震中,然后是横波传来。

42.震级和烈度的关系 :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中处烈度最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

43.世界主要地震带 是 环太平洋构造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环太平洋带大约集中了全世界 80% 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我国正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接处,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44.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岭(大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海沟是大洋地壳的消亡处。

45.全球岩石圈共分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北美洲)、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南极洲板块。

46.地震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 30 多倍,两级相差 900 多倍

47.大气中最多的成分是氮。

48.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的是——臭氧,热层中的氧原子也能吸收紫外线。

49.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 的是——水汽与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一定的保温作用。

50.大气的垂直分层 :自下而上依次再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五层。

51.对流层主要特征 有:水汽、尘埃杂质含量多;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每上升 100 米,气温降低 0.6 ℃。大气 对流 运动显著;天气和气候变化最为显著。

52.平流层主要特征 :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 ;大气以 水平运动 为主;有臭氧层,是最佳航空层。

53.中间层 :几乎没有臭氧,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热层 :即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电讯通讯工程建设有重大意义。

54.太阳辐射强度大小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大气层的厚度和透明度

55.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总体上自赤道向两极减少,世界热量分布总趋势大致与纬度平行,呈带状分布。

56.世界上年太阳总辐射量的最高值 ——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中部。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的最高值 ——青藏高原。

57.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少的地区 ——四川盆地和贵州高原,原因:多阴雨云雾。

58.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59.风——水平气压差异,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60.盛行东北风的风带 ——东北信风带和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盛行东南风的风带 ——东南信风带和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61.赤道低气压带 —— 多雨 地带; 极地高气压带 —— 少雨 地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 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气候暖热干旱,为 少雨 地带; 大陆东岸 因受夏季风、热带风暴、台风等影响,降水比较丰富。副极地低气压带 —— 多雨 地带。

62.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的南北移动而移动。1 月南移,7 月北移

63.季风 成因分析:

• 海陆热力差异(亚洲东部季风)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亚和我国西南)

受季风影响,一年有干湿,雨热同期,易冬旱夏涝

64.冬夏间亚洲和北太平洋地区气压分布 :

冬季:亚洲大陆——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

夏季:亚洲大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

65.东亚季风 ——夏季东南风;冬季偏北风。南亚季风 ——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66.高气压——反气旋——下沉气流——北顺南逆——干晴天气(伏旱:副高、寒潮:蒙古高压)

67.低气压——气旋——上升气流——北逆南顺——阴雨天气(台风)

68.梅雨——准静止锋 6、7 月

69.水圈的主体——海洋水; 淡水的主体——冰川(南极洲)

70.水循环的动力 ——太阳辐射

71.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最重要的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72.人类可以影响的水循环的环节 —— 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 施加一定的影响,如:改变局部地区的水的时间分布----修建水库;改变局部地区的水的空间分布,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济青等;引水灌溉。

73.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海区海水盐度较低,自赤道至南北回归线海区,海水盐度递增,至南北回归线附近为最高,自南北回归线至高纬度海区,海水盐度递减。

74.全球海水平均盐度约为 35 ‰,海水表面 盐度最高 的海区—— 红海(40 ‰);海水表面 盐度最低 的海区—— 波罗的海(10 ‰)

75.洋流的分类 :

* 按水温划分:暖流:水温高,一般为 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寒流:水温低,一般为 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 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补偿流(秘鲁寒流)。

76.洋流分布的规律 :

1.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除北印度洋外),以 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大洋环流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西部(大陆东岸)为暖流。

2.在 北半球中、高纬 海区的大洋环流,呈 逆时针 方向流动。环流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西部(大陆东岸)为暖流。

3.北印度洋 海区的洋流 夏顺冬逆。

4.南纬 40 度附近,西风漂流成为全球性规模洋流的典型。

77.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78.四大渔场分布 :三个在暖寒流交汇处;秘鲁渔场——秘鲁附近海区的涌升流

79.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盐度偏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盐度偏低。

80.河水的来源称为河水补给。

81.雨水是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河水补给,雨水补给与降水量季节变化一致。

82.我国东北山区的河流就有 春汛,以降水补给为主,积雪融水 为辅。积雪融水补给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84.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具有稳定和均匀 的特点。

85.湖泊、沼泽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缓慢,湖沼具有 调节作用。调节量取决于湖沼的面积大小。

86.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潜水和承压地下水(深层地下水)。

87.潜水和承压地下水的比较

埋藏条件:潜水埋藏浅,在第一个隔水层以上;承压地下水埋藏深,在两个隔水层之间。

开采条件:潜水方便;承压地下水:困难,但有的可以自流。

水质:潜水易污染;承压地下水水质好。

更新周期:潜水短,承压地下水长。

88.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后果 :

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地上建筑物陷坍,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枯竭,水质变坏∴合理利用地下水

89.要保护承压地下水区的 补给区 的环境(地势高)

90.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地域差异性

91.地域差异主要有: 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分异

92.地带性规律——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

93.纬度地带性:形成受 热量 条件影响为主,主要在 高、低纬度

94.经度地带性:形成受 水分 条件影响为主,在 中纬度 最明显

95.垂直地带性:主要受 山地地形 和 海拔高度 的影响,中低纬度高山 地区明显

96.非地带性分异:受 地貌、海陆分布、岩石性质 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沿海是干燥的沙漠,同纬度的西侧沿海是多雨的森林;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等;我国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绿洲;赤道附近有企鹅。

97.地理环境演化的特点: 趋向性和不可逆性

98.太古代——全球一片海洋;元古代——大气臭氧层已形成。

古生代 :全球陆地基本形成一片,我国东北与华北抬升成陆。早期 三叶虫 ;中期脊椎动物鱼类;后期两栖类,蕨类植物,为 全球最重要的成煤时期。

中生代 :泛大陆开始解体、分离,环太平洋地壳运动剧烈,火山、岩浆活动广泛而频繁,恐龙,始祖鸟,裸子植物。重要的成煤时期与石油生成时期。

新生代 :全球海陆的分布已逐渐与现代与现代状况接近,喜马拉雅山。第四纪冰期,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石油生成时期。

99.气候资源是变化最大、最频繁的自然资源。人类目前利用气候资源的途径,主要是 趋利避害。

100.气候资源的种类:光照、热量、水分、风能

地理会考资料(下)

101.光照资源取决于太阳辐射总量的多少;日照时间的长短。

光照最丰富 的是——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中部。中国最高值——青藏高原;较少的地区——四川盆地和贵州高原

102.热量资源的衡量标准:气温、积温、无霜期。热量是决定农作物分布和复种指数的重要因素。

103.水分资源看大气降水(降水量)和地面湿润状况(干燥度)

104.狭义的水资源—— 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105.衡量水资源的数量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106.水资源的特点:不可替代性、可再生性、利与害的两重性

107.径流量最多的大洲——亚洲 ;最少——大洋洲;单位面积径流量最多——南美洲。

108.径流量最多的国家——巴西;中国——第六。

109.我国水资源数量特点—— 总量不少,人均不多 ;空间分布特点——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分配特点—— 夏秋多,冬春少,各年之间变率大(年际变化大)。

110.世界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反常。人为原因——用水量的剧增;水质污染。

111.调节水资源时间上的不均衡—— 建立蓄水工程 ;调节地区间水资源的不平衡—— 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

112.上海水资源总量充沛,但水体污染严重,属于 水质型缺水城市 ;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113.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人均 0.08 公顷,是世界平均 1/3,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114.我国耕地面积仅次于美、印、俄,居第四位,但后备资源少。

115.土地资源 亚洲最多 ; 大洋洲草地多人均多 ; 欧洲耕地比重大,利用率最高 ;非洲旱地比重大发展潜力低;北美洲林地广,主要在美国; 南美洲 人口密度低,发展潜力较大。

116.不合理的灌溉——土地盐碱化,治理措施——排水

117.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18.森林资源的环保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净化大气。美化环境(城市广种大树的原因),容纳动物。

119.世界森林的分布很不平衡:现存的主要是热带森林和亚寒带针叶林。

热带森林 :南美洲的 亚马孙平原、非洲的 刚果盆地 和亚洲的 马来群岛。

亚寒带针叶林 : 亚欧大陆的北部 和 北美大陆的北部

120.世界森林面积: 俄罗斯第一,中国第五。

121.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东北林区

122.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

123.中国造林重点——北方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124.既有热带草原又有温带草原的大洲—— 南美洲

125.草场资源——澳大利亚第一; 中国第二

126.世界三大矿产国—— 俄罗斯、美国、中国

127.我国铁矿主要分布在 辽宁、河北、四川

128.我国 钨、锑、钒、钛、稀土 等矿储量居世界首位

129.能源资源

①按 能源的形成和来源 分:

第一类是 来自太阳。如生物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化石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沼气。

第二类是 来自地球内部,如地热能、核能、地震波能。

第三类是 来自日月引力。如潮汐能。

②按应用程度分:能源资源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③按能否可再生分:又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130.煤炭资源最丰富—— 俄罗斯、美国、中国

131.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 北方各省区,煤海 ——山西省。最大的煤田——山西 大同 ;南方最大的煤矿——贵州的 六盘水

132.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已占世界能源总消费的 70% ;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总消费的 75%

133.世界有 2 大产油带 : 沿地中海,经中东、我国西部至印度尼西亚的产油带;环太平洋的产油带。

134.石油储量产量最大的地区 —— 中东波斯湾地区。

135.我国主要油田 —— 大庆(最大)、胜利、辽河、华北、中原等油田最为重要

136.西气东输工程是将 新疆 塔里木和长庆气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往 上海 的输气工程。

137.水能蕴藏量取决于水位落差和径流量的大小

138.我国水能资源世界第一,西南地区水能资源最丰富

139.世界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法国朗斯电站;我国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浙江温岭的江厦潮汐电站

140.利用潮汐一天最多可以发 4 次电

141.解决能源短缺的根本途径是 开源节流。

142.产业部门的分类: 第一产业 ——农业;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产业部门结构即三大产业的比重。

14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其生产力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差异很大,其次还表现在 产业部门结构 上:发达国家第一产业比重普遍很低,第三产业比重则很大;发展中国家正相反。

144.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按照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位次靠后,但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产业结构正在改变,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加快。

145.狭义的农业——种植业 ;广义——农、林、牧、渔;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

146.农业生产的特点:①季节性和周期性(不误农时、因时制宜);②地域性(因地制宜)

147.光热条件影响农作物的复种指数

148.垦殖指数与地形相关,垦殖指数高——地形平坦;垦殖指数低——地形崎岖。

149.上海的近郊多肉、禽、蛋等副食品基地—— 经济地理位置

150.农业主要的两大部门—— 种植业和畜牧业。

151.农业的部门结构:发展中国家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发达国家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

152.世界谷物产量前四位的国家是 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

153.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 小麦 ;“亚洲的粮食”—— 水稻 ;单产最高—— 玉米

154.小麦最大生产国—— 中国 ;最大出口国—— 美国

155.中国春小麦和冬小麦的界线——长城

156.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泰国。

157.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

158.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 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

159.世界粮食问题的产生—— 各国各地区粮食生产的不平衡。

160.畜牧业的分类 :(按 发展途径)

①改良草地: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

②剩余粮食:美国、法国。

③种植业服从于畜牧业:丹麦、比利时。

④进口饲料:荷兰、日本。

⑤天然草场和剩余粮食:中国

161.畜牧业产值居首位的国家——美国;人均牛羊头数最多的国家——新西兰

162.最大的农业国——中国

163.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水田农业、传统旱作农业、粗放畜牧业、地中海型农业、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164.水田农业和传统旱作农业我国界线——秦岭②工业枢纽④工业地带

200.工业地域体系和类型最小的基础单位—— 工业点

201.中国最大的工业枢纽——上海

202.工业区按形成条件划分

①采矿型——鲁尔,加利福尼亚,辽中南;②加工型——日本京滨,沪宁杭;③混合型——京津唐

203.中国最大的工业区—— 沪宁杭

204.工业地域体系和类型最大单位—— 工业地带

205.世界最大最发达的工业地带—— 北美工业地带

206.工业化最早、经济第二位的工业地带—— 西欧工业地带

207.资源型的重工业地带—— 东欧工业地带

208.对外依赖率最高的加工贸易型的临海工业地带——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209.我国经济特区深圳(最早、香港、大亚湾)、珠海(澳门)、汕头(北回归线)、厦门(台湾)、海南(最大)

210.世界最繁忙的航线,连接西欧—北美—— 北大西洋航线,最繁忙的大洋—— 大西洋

211.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运输量最大的运输方式—— 海运 ;最快的运输方式—— 航空 ;最灵活的运输方式—— 公路

212.最大的港口——荷兰 鹿特丹; 中国最大的港口—— 上海

213.贸易额最大的大洲——欧洲,最少的大洲——大洋洲(人口占比重小);非洲较低的原因——经济落后

214.最大的贸易集团——欧盟;最大的贸易国家——美国;亚洲最大的贸易国家——日本

215.国际贸易中首屈一指的贸易商品—— 石油

216.浦东开发区—— 1990 年成立,上海要成为 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217.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 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死亡率

218.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 人口的严重老龄化、人口增长极其缓慢,甚至持续衰减。老龄化问题还带来劳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19.发达国家的人口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

220.老龄化: 65 岁以上的人口比重 7% 为 老龄化,10% 为 严重老龄化

221.老年人口的比重最高的国家——瑞典;老年人口的比重最低的国家——孟加拉国

222.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非洲;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约旦;最低——德国

223.少年儿童比重最大的国家——肯尼亚

224.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人口年龄构成中少年儿童比重大。

225.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措施:实行或赞同 计划生育 的政策,以期降低过高的人口出生率。

226.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人口问题:

*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 人口年龄构成轻。

* 人口的经济结构长期没有改善。

* 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低。

* 人口过多和增长过快,加重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人口政策: 坚决贯彻计划生育 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质量,逐步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27.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 人口密度(人 / 千米)

228.人口分布的三趋向: 趋向低平地势;趋向中低纬;趋向沿海

229.四大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南亚、欧洲 60 ° N 以南、北美洲东部

230.人口密度最大的人口稠密区—— 南亚

231.人口稀疏区:①寒带(西伯利亚)②热带雨林(亚马孙、刚果)③沙漠(撒哈拉、塔克拉玛干)和干旱草原④高原(青藏高原)、高山

232.中国人口地理的重要分界线——黑河六盘水、红水河、兰州、重庆-宜昌兖滕

• 对外开放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区 珠三角、闽东南、海南岛

• 资源比较丰富,但经济相对比较薄弱的边远地区 新疆、南岭、澜沧江、乌江

258.第一个百万人口城市——北京; 1810 年后百万人口城市——伦敦

259.发达国家的人口分布取决于——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达程度

260.我国光照和地热资源最多的地区——青藏高原

261.人类社会对地理环境有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有 反馈 作用

262.世界水日—— 3.22 ;世界环境日—— 6.5

263.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大秦线

264.神舟 5 号——杨利伟(中国第一位宇航员)

265.西气东输(新疆—上海)、西电东送(北、中、南三通道)、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三峡工程、嫦娥计划(登月)

266.GPS ——全球定位系统(至少 3 颗卫星定位); GIS ——地理信息系统

267.我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

268.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

269.东海大桥,大、小洋山港,海港新城(芦潮港)——物流业

第五篇:地理资料演讲稿

甲:马可薇乙:宋婧怡

甲:首先,请问。蒙牛加内减牛加古等于多少

乙:那个应该„„应该„„是„„内蒙古吧„„

甲:没错。今天,我们小组,演讲的就是“内蒙古”

甲: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的边疆地区,有长达4421公里的国界线哦。@面积足有118万多平方千米。在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中居第三。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单位。东西相距4000多千米。

乙:内蒙古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相邻,南部、西南部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四省区接壤,西部与甘肃省相连。而内蒙古的地形也以高原为主。

甲:知道吗,我国的内蒙古拥有众多的美丽景观。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内蒙古西部的沙漠戈壁。

乙:例如巴丹吉林沙漠,它是世界四大沙漠之一,沙漠中分布大小湖泊共达113处,而每一个湖泊都有着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超级迷人的。迷人的风景固然重要,不过,人家是更靠的是实力出名的湖边四周的沙山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奇特造型。

甲:是啊,这些湖中储藏着天然的矿产资源。还有十余种名贵药材。无风之日,从沙山顶上观看,可以清楚地观赏到湖中游动的鱼群和沙山倒影。最为奇特的是咸湖中竟有清泉涌出,泉水甘甜而湖水涩苦;

乙:它的中部是辽阔无边的草原

甲:呼伦贝尔大草原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地势东高西低。

乙: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天然草场面积占80%,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这里地域辽阔,风光绮丽,水草丰美。

甲: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生长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国”之称。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一片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当你来到美丽、富饶、神奇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是“蓝天绿地”,什么是“绿色净土”。

甲:而最近,我们学了不少中国古到传说,而我们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也一样有着一个美好的传说。草原上一个勇敢的蒙古族部落里有一对情侣,女的能歌善舞,才貌双全,叫呼伦;男的力大无比,能骑善射,叫贝尔。她们为了拯救草原,追求爱情,与草原上的妖魔奋勇搏杀,女的化作湖水淹死了众妖,男的为寻找女的勇敢投湖,于是,她们双双化作了世世代代滋润草原和她的子民们的呼伦、贝尔二湖。

乙:东部是森林,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山系。夏季海洋季风受阻於山地东坡,东坡降水多,西坡干旱,但整个山区的气候比较湿润。山脉北段是中国东部地区最冷之地,冬季严寒,有大面积多年冻土区。

甲:本地区有着茂密的森林,野生动物丰富。山脉中段与南段温暖干燥得多,雪量也较少。北段的针叶林在南段逐渐转变成阔叶林,最后是点缀林地之间的草场。

甲:介绍完那里的自然景观,当然有必要走进一下那里的人文,文化了。

乙:生活在那里的蒙古族有着许多与我们南方不同的丰富的民则特色

甲:例如那里著名的一种乐器:马头琴,它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

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

乙: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甲: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它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乙:说道内蒙古,怎么能忘了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呈圆形,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

甲: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乙:想象一下,当你坐在蒙古包里,看着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吃着当地的烤牛羊,喝着牛奶,身心愉悦,心旷神怡,啊,人生之乐啊!

甲:可以了,收回来了,我们继续。加下来介绍的是那达慕,它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乙:“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甲:“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三项比赛——分别是摔跤、赛马和射箭。

乙: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

甲:蒙古高原盛产著名的蒙古马,能跑善战,耐力极强。自古以来,蒙古人对马就有特殊的感情,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都以自己有一匹善跑的快马感到自豪!

乙:蒙古族射箭比赛分近射、骑射、远射三种,优者为胜。比赛不分男女老少,凡参加者都自备马匹和弓箭,弓箭的样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均不限。

甲:讲了那么多,也该休会儿了

乙:接下来就是互动问答时间,(照ppt读)

下载高考地理.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地理.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航空运输地理 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 1、日界线:为了统一全球的日期和时刻,就必须要划出日界线。经国际间协商,日界线划在了180°经度处。2、凝结尾气: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其喷出的热气在吸收了周围的水汽......

    地理小资料

    巧思妙想破坚冰——经纬线教学中重难点突破的几点方法 在关于经纬线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到困难和棘手,但只要是运用恰当的方法和工具,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在本节教学中我......

    八下地理资料(精选)

    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1)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3)......

    地理兴趣小组资料

    中国地理常识大全 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被形象地比作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金鸡,地势西高东低。 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

    高考地理总结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总结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 经......

    高考地理专业术语汇总

    高考地理专业术语汇总 自然地理: 1.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2.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 太阳活动的类型:黑子、耀斑、太阳风 4. 节气:春分、秋分、夏......

    2014高考地理高频考点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二、基础:明确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的答题思路。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原因(自然、人为) 条件(有利、不利) 影响(......

    地理资料(答案)1

    1东北地区南部面临的海洋是渤海黄海 2东北地区北部相邻的国家是俄罗斯 3我国东北与朝鲜的分界线是图们江,鸭绿江 4东北三省西部面临的省区是河北省 5山南水北为“阳” 6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