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地理专业术语汇总
高考地理专业术语汇总
自然地理: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太阳活动的类型:黑子、耀斑、太阳风
4.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5.气压中心:冰岛低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亚速尔高压、印度(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
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吸收、散射
7.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8.世界降水空间分布: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9.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10.天气系统: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11.风带、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12.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13.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14.地带性植被(植被类型)
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寒带针叶林。
15.地质作用
①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② 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浪)、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16.地质构造: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地垒、地堑)。
17.板块边界:生长边界(板块张裂)、消亡边界(板块碰撞)。
18.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19.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0.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侵入岩、喷出岩)。
21.河流地貌
① 侵蚀地貌:如不同形态的河谷地貌
② 堆积地貌:山前(冲积扇)平原河漫滩平原(河口)三角洲(平原)
22.降水类型:锋面雨、地形雨、台风雨、对流雨
23.河流(湖泊)分类:内流河(内流湖)、外流河(外流湖)。
24.河流补给类型:雨水、积雪融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25.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26.水循环的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7.河流水系:常考的有放射状水系(山地)、向心状水系(盆地)。
此外,还有树枝状水系(如西江上游接纳柳江、郁江、桂江等支流),扇形水系(如海河水系),羽状水系(如西南纵谷地区),平行状水系(如淮河蚌埠以上的水系),格子状水系(如闽江水系)。
28.洋流分类:① 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② 按性质分:寒流、暖流。
29.洋流的影响因素:盛行风、陆地地形、地转偏向力
30.四大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
31.世界洋流名称: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阿拉斯加暖流、千岛寒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巴西暖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32.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水文、地形、土壤、植被
3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①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又称纬度地带性,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或者纬度位置,形成基础主要是热量)。
②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又称经度地带性,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形成基础主要是水分)。③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又称垂直地带性,影响因素是海拔高度,形成基础是热量和水分)。
34.环境问题:
① 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湿地减少、耕地(草地)退化、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 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③ 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矿产(能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
35.植树造林的作用:美化环境、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弱噪声、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36.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
37.气象灾害: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雪灾、寒潮、台风、暴雨、大风
38.地理信息技术:GPS、GIS、RS
39.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沼气、核能、潮汐能。
人文地理:
41.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42.植被类型:森林、草原、荒漠。
43.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如亚洲)、商品谷物农业(如美国)、现代混合农业(如澳大利亚)、大牧场放牧业(如阿根廷)、乳畜业(如西欧、美国五大湖周围)。
44.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
45.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46.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
47.农业(结构)生产部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48.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
49.工业区位因素:土地、资源、劳动力、交通、市场、技术、政策。
50.工业类型:原料指向型工业、市场指向型工业、动力指向型工业、技术指向型工业、劳动力指向型。
51.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河运和海运)、航空、管道运输。
52.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三低”)。
53.城市外部形态(城市地域形态或城市空间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
54.城市空间结构:同心圆、扇形、多核心模式
55.城市的布局形态:集中紧凑式、分散疏松式。
56.城市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57.城市化问题: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58.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中国还可细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
59.干湿地区划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60.陆地地形类型: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61.我国14大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2
第二篇:2018高考地理
2018年高等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主干内容,以能力考查为重点,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考试内容改革。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凸显立德树人价值导向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通过人地关系,传递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培养可持续发展观,促进高考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凸显。
1、传承生态文化,树立动态平衡的人地协调观
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蕴含丰富的生态环境教育内容。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精选地理学科中生态文化内容,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如全国Ⅲ卷第44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典范——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堑秋湖”为案例,要求考生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2、遵循自然规律,树立因地制宜的环境修复观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区域开发和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全国Ⅰ卷第43题,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为案例,要求考生对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意义的认识。全国II卷第44题,以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为案例,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考查白洋淀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3、倡导绿色发展,树立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观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产业生态化”典型案例,倡导绿色发展、引导学生崇尚低碳的生活方式。如全国IV第24题,要求考生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表明我们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
突出学科关键能力考查,体现服务人才选拔功能
2018年地理高考通过加强试题综合性,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扩大试题开放性,提升学生发散思维品质;提高试题探究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考查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加强试题综合性,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2018年地理高考试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归纳以及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分析与综合,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空间形态、空间排列方式和空间制约关系、依存关系等的观察、有条理的推理、概括与归纳。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展示地理学科独特视角。例如全国II卷37题以美国龙卷风为案例,展示龙卷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对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分析、规律概括等学科思维模式的运用,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用整体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使考查的综合性得到增强。
2、扩大试题开放性,提升学生发散思维品质
2018年地理试卷扩大开放性试题比例,考查内容与方式具有多样性,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既保证学生思维的发散,充分表达;同时又能使所考查的能力目标可测,答案可控。例如全国II卷43题第2小题要学生设计依托“佛手山药”的旅游项目。考生通过信息提取和加工,可以从旅游的游览、饮食、购物等多方面思考,旨在引导考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策略、建议等。该题设问及作答要求指向不唯一答案,留给考生充分发挥的空间。3、提高试题探究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精选材料,增强试题的探究性,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全国Ⅱ卷9~11题以汾川河流域异常降水为切入点,提供气象、水文资料,探究在极端条件下,水、沙、植被平衡关系被打破后,降水、径流、含沙量、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意在对通过地理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认知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和谐”这一命题,并对其进行深化和升华。
优化材料选取情境创设,引导教学重基础重应用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根据考查要求裁剪素材、选择主干内容,不刻意回避热点,也不刻意追求新奇,力求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紧密相连。
1、围绕主干内容选材,发掘地理内涵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围绕考生较熟悉的主干知识提供材料,既不偏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情绪体验考查学生的水平,也不超出学生的理解程度设计情境。引导教学重视课堂,让认真学习的考生面对试题似曾相识有获得感。例如全国Ⅲ卷第37题,涉及的锋、气旋是常见的天气系统,考生比较熟悉。但本题在一般模式外,将来自西北、快速东移南下的冷锋与气旋相叠加,要求考生不但掌握所学的气旋知识,同时还必须有空间想象力,对目前气旋中锋面分布特征异常进行解释。内涵丰富,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思考空间。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重视地理实践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情境设计中突出反映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考查学生应对实践问题的素养。力求在学与用之间搭建桥梁,避免学习和社会实际脱节,避免考试和学生生活脱节。如全国Ⅰ卷9~11题,以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情景,其中提及的线路分布、走向及里程信息均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获取的。如全国Ⅱ卷4~5题,选择澳门半岛地图信息为主创设情境,文字材料介绍了澳门半岛的地形特点和不断填海造陆的事实,地图重点显示澳门半岛山丘、街道分布和几条街道的名称,引导考生认识地名蕴涵的历史发展、环境变迁等信息。
3、紧扣新时代主旋律,开阔地理视野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结合学科实际,通过精心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典型案例设计情境,深入挖掘其中的地理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合作共赢等观念融入地理能力的考查,使地理试题试卷不仅成为选拔的有效手段,也成为开阔地理视野的重要途径。如全国Ⅰ第36题依托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创设情境。引导中学地理教学注重“用地理的眼光”观察时事、认识世界,促使考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地理意义,体现地理在现代经济建设和国际合作中的应用价值。全国II卷文综43题、全国III卷文综3~5题体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产业扶贫,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等精准扶贫举措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能力。
第三篇:志愿填报专业术语【圆梦高考】
志愿填报:这些术语你弄清了吗?
平行志愿
现行平行志愿是指在某个规定的录取批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但有先后顺序的院校志愿,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实行平行志愿前,采取的是志愿优先的投档、录取原则,简称排序志愿。平行志愿对于整体考生是“分数优先按志愿,分数相同看科目”;而对于单个考生则是“逐个检索,一档一投,能投则投,投后不检,无投再检,检完则完”的投档原则和操作步骤。
志愿梯度
“志愿梯度”具体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于同一批次中的几个并列一志愿,所选择的院校志愿的投档线水平一般一个比一个低,形成适当的梯级差。二是在同一院校志愿内填报专业志愿时,所选的几个专业在录取分数上应当一个比一个低,也就是对估计目前比较热门、选报者较多的专业,以及可能不大受关注、选报者较少的专业,都要选择,防止两三个志愿专业都是热门,导致一个志愿专业不能录取,其他专业志愿也都落空的后果。
志愿梯度实际上是与招生院校投档线预测联系在一起的。所填报的志愿有没有梯度,既取决于主观上的“梯度意识”,更取决于对各个志愿院校、志愿专业的录取分数预测是不是准确。
强调志愿梯度,主要是为了提高各个志愿的有效性。因为在录取过程中,如果某批次中所填报的几个志愿都是投档线水平相近的几所学校,要是有一个志愿不能上投档线,那么另几个志愿也都可能上不了线,就浪费了志愿和机会。
专业志愿要保持梯度的道理与上面类似。但在强调志愿梯度的同时,仍然不能忽视对学校与专业适宜性的考虑,不宜单纯为了保持志愿梯度,而选择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或者与自己成绩相去甚远的学校、专业。
录取批次
什么是“一本”,什么叫“二本”是考生家长常问的问题,简单的解释就是录取批次。由于各省市招生录取的高校众多,所有高校不可能同时录取,不同类型的院校分期分批进行录取,于是就形成了录取批次。各省市的批次划分情况不同,一般会有以下几个批次:
1.本科提前批次:包括军事院校、武警部队院校、公安司法类院校(专业)、外交、国关、体育院校中的体育专业、艺术院校(专业)等本科院校(专业)。
2.本科第一批:又叫“一本”,一般包括全国重点院校,可能会包含部分非重点院校,各省情况并不相同。
3.本科第二批:又叫“二本”,即普通本科院校批次。
4.本科第三批:又叫“三本”,主要为独立学院(独立办学、独立招生、独立管理、独立法人、独立财务、独立颁发毕业证、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民办高校。
5.专科提前批。
6.专科普通批。
控制线、批次线
控制线和批次线可以说是同一条线,只是叫法不同。这条线其实是一条资格线,对于考生来说,只有达到某一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才有资格参加这一批次高校的录取;对于高校来讲,只能从达到本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录取考生(政策降分、降分征集志愿除外)。
如果给各批次线一个通俗的解释,那就是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是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依照各批次的招生计划总数和考生高考成绩(高考分数加照顾分数的总和)分数分布统计,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的。
提档线、投档线
“提档线”和“投档线”其实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说法,对于高校来说叫提档或调档,对于学生来说叫投档。提档线就是按照第一志愿考生从高分到低分的排队顺序,排到提档数的那个考生的分数确定为提档线。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提档分数线。在高考录取中,招生部门通常按照院校招生计划数的100%到120%的比例(具体的提档比例各院校不同,以各院校当年的招生章程为准)向院校投档。
也就是说,如果A校在一个地区计划招生100个人,提档比例是120%,当地招办就会把报考A校的前120个人的信息发送到A校招生办。学校按招生录取结 束后,将把多余的20人档案退回省市招生考试院。第120名考生的分数,就是当年该校投档线。也就是说,被投档考生中最后一名的分数就是当年A高校的提档 线。考生家长一定不要以为达到提档线就一定会被录取。
录取线
通常所说的院校“录取线”是招生院校在某省(市、区)一个批次录取结束后,按文史、理工类所录取考生中,录取最低分的考生所形成的分数线(特殊情况除外)。
那么,录取线和提档线有什么区别呢?提档线是被提档考生中最后一名的分数,而录取分数线则是院校完成录取后,录取考生中最后一名考生的分数。一般分为两种 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提档比例最大可达到120%,提档人数肯定大于录取人数,因此录取线通常不会低于提档线,第二种情况是,当第一志愿考生数不能满足 学校的招生计划数时,则提档线即为该校的录取线。
调档比例
调档比例就是以招生院校为单位,同一批次、同一科类的招生计划数与投放考生档案数量之间的比例。在高考录取中,高等院校会对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档案进行审 阅,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高校招生调档比例一般都在100%-120%之间。省市招办会按照学校要求的调档比例,投放考生档案。
服从调剂
由于考生填报专业志愿不均衡,专业录取生源冷热不均,有的专业出现计划空额,有的专业考生爆满,高校为完成国家招生计划,需要将志愿专业落选考生调拨到招生不满的专业。所以填报志愿时设计了“同意专业调剂”栏,由考生选择。“同意专业调剂”意味着该院校在本省该批招生的任何专业都可被录取,但不会被调到该校未在本省投放计划的专业。
征集志愿
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当某一个批次按考生所填报志愿录取结束后,对于还有剩余招生计划的院校,省市招办会及时向社会公布学校招生计划余额,重新征集考生志愿。而只有成绩达到某一批次线上(或规定分数范围内)但未被志愿高校录取的考生才可以参加相应批次的征集志愿。
符合条件的考生在高招办公布的时间内,进行网上征集志愿的补报。一般来说,各批次征集志愿的时间比较短,一般为24小时,因此,达到该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且未被录取的考生要及时关注征集志愿的相关信息。
志愿级差、专业级差
级差分为“志愿级差”和“专业级差”两种。
“志愿级差”是指在顺序志愿中,录取非第一志愿院校考生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高校规定的志愿级差为30分,第一志愿调档分数线为580分,那么,第二志愿的调档分数线就为610分,这个30分的分数值就叫志愿级差。志愿之间的级差并非是硬性规定,而是在高校录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专业级差”是院校在安排考生录取专业时,按招生章程中公布的一个或几个分数值来确定选报不同专业志愿考生的录取专业,这种分数值就是“专业级差”。
通常的做法是,当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不能被录取时,将其高考成绩减去某个分数值后,再与报考第二专业志愿的其他考生成绩进行排序比较,确定其是否可以被该专业录取,其他专业志愿的录取依此类推。
例如,专业级差为5分、3分、2分、1分,即第一和第二专业间志愿差为5分,第二和第三专业志愿间志愿差为3分„„,调剂志愿不设专业级差。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要了解近几年来学校各招生专业的平均分和分数档次,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将所报专业进行合理排序。
专业清
许多学校在招生章程中有“专业清”的提法,所谓专业清是指高校对已经调档的考生,按考生第一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如院校按考生第一专业志愿完成招生计划,则该专业录取结束。如第一志愿未完成招生计划,则按考生第二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由招生院校审核,在剩余专业计划内择优录取;依此类推,直至完成全部招生计划。
分数清
“分数清”的含义是指考生专业安排的办法。学校将进档考生按考分高低分排队,然后依次逐个安排专业,先看进档考生的第一专业,如果符合要求、该专业又未录满的话,则将其安排在他的第一专业。若不符合其第一专业要求或该专业已录满,则在减去专业级差分数后看是否满足其第二个专业的要求,若符合则安排他进入第二专业,若不符合则依此类推。前一位考生专业安排完毕后,接着安排考分仅次于他的考生的专业。
说明:专业清、分数请不含专科普通批次。
第四篇:高考志愿报考专业术语解析
高考志愿报考专业术语解析
随着高考的临近,学生和家长对报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可是在报志愿的过程中一些术语给考生和家长带来了困惑,如:分数清、专业清、志愿级差、专业级差……
一、两种“清”
(一)分数清
“分数清”的含义是指考生专业安排的办法。学校将进档考生按考分高低排队,然后依次逐个安排专业,先看进档考生的第一专业,如果符合要求、该专业又未录满的话,则将其安排在他的第一专业。若不符合其第一专业要求或该专业已录满,则在减去专业级差分数后看是否满足其第二个专业的要求,若符合则安排他进入第二专业,若不符合则依此类推。前一位考生专业安排完毕后,接着安排考分仅次于他的考生的专业。
(二)专业清(XYD118备注:在江苏招生学校一般是专业也是平行志愿,专业清使用较少)
许多学校在招生章程中有“专业清”的提法。所谓专业清是指高校对已经调档的考生,按考生第一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如院校按考生第一专业志愿完成招生计划,则该专业录取结束。如第一志愿未完成招生计划,则按考生第二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由招生院校审核,在剩余专业计划内择优录取;依此类推,直至完成全部招生计划。
说明:专业清、分数清不含专科普通批次。
二、两种“级差”
(一)志愿级差(xyd118备注,江苏是平行志愿,一般没有)
“志愿级差”是指在顺序志愿中,录取非第一志愿院校考生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高校规定的志愿级差为30分,第一志愿调档分数线为580分,那么,第二志愿的调档分数线就为610分,这个30分的分数值就叫志愿级差。
志愿之间的级差并非是硬性规定,而是在高校录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二)专业级差
“专业级差”是院校在安排考生录取专业时,按招生章程中公布的一个或几个分数值来确定选报不同专业志愿考生的录取专业,这种分数值就是“专业级差”。
通常的做法是,当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不能被录取时,将其高考成绩减去某个分数值后,再与报考第二专业志愿的其他考生成绩进行排序比较,确定其是否可以被该专业录取,其他专业志愿的录取依此类推。例如,专业级差为5分、3分、2分、1分,即第一和第二专业间志愿差为5分,第二和第三专业志愿间志愿差为3分……调剂志愿不设专业级差。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要了解近几年来学校各招生专业的平均分和分数档次,然后根据自 己的兴趣和实力将所报专业进行合理排序。
三、五种“线”
(一)录取线
通常所说的院校“录取线”是招生院校在某省(市、区)一个批次录取结束后,按文史、理工类所录取考生中,录取最低分的考生所形成的分数线(特殊情况除外)。
那么,录取线和提档线有什么区别呢?提档线是被提档考生中最后一名的分数,而录取分数线则是院校完成录取后,录取考生中最后一名考生的分数。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提档比例最大可达到120%,提档人数肯定大于录取人数,因此录取线通常不会低于提档线,第二种情况是,当第一志愿考生数不能满足学校的招生计划数时,则提档线即为该校的录取线。
(二)提档线、投档线
“提档线”和“投档线”其实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说法,对于高校来说叫提档或调档,对于学生来说叫投档。提档线就是按照第一志愿考生从高分到低分的排队顺序,排到提档数的那个考生的分数确定为提档线。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提档分数线。在高考录取中,招生部门通常按照院校招生计划数的100%到120%的比例(具体的提档比例各院校不同,以各院校当年的招生章程为准)向院校投档。
也就是说,如果A校在一个地区计划招生100个人,提档比例是120%,当地招办就会把报考A校的前120个人的信息发送 到A校招生办。学校按招生录取结束后,将把多余的20人档案退回省市招生考试院。第120名考生的分数,就是当年该校投档线。也就是说,被投档考生中最后一名的分数就是当年A高校的提档线。考生家长一定不要以为达到提档线就一定会被录取。
(三)控制线、批次线
控制线和批次线可以说是同一条线,只是叫法不同。这条线其实是一条资格线,对于考生来说,只有达到某一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才有资格参加这一批次高校的录取;对于高校来讲,只能从达到本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录取考生(政策降分、降分征集志愿除外)。
如果给各批次线一个通俗的解释,那就是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是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依照各批次的招生计划总数和考生高考成绩(高考分数加照顾分数的总和)分数分布统计,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的。
四、几个批次
什么是“一本”、什么叫“二本”,这是考生家长常问的问题,简单的解释就是录取批次。由于各省市招生录取的高校众多,所有高校不可能同时录取,不同类型的院校分期分批进行录取,于是就形成了录取批次。各省市的批次划分情况不同,一般会有以下几个批次:
1.本科提前批次:包括军事院校、武警部队院校、公安司法类院校(专业)、外交、国关、体育院校中的体育专业、艺术院校(专业)等本科院校(专业)。
2.本科第一批:又叫“一本”,一般包括全国重点院校,可能会包含部分非重点院校,各省情况并不相同。
3.本科第二批:又叫“二本”,即普通本科院校批次。
4.本科第三批:又叫“三本”,主要为独立学院(独立办学、独立法人、独立财务、独立颁发毕业证)和民办高校。
5.专科提前批和专科普通批。
第五篇:专业术语
专业术语学习
一、共面波导
如图,即在介质基片的一个面上制作出中心导体带,并在紧邻中心导体带的两侧制作出导体平面,这样就构成了共面波导,又叫共面微带传输线。共面波导传播的是TEM波,没有截止频率。
由于中心导体与导体平板位于同一平面内,因此,在共面波导上并联安装元器件很方便,用它可制成传输线及元件都在同一侧的单片微波集成电路。
二、片上集成波导
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SIW)是一种新的微波传输线形式,其利用金属过孔在介质基片上实现波导的场传播模式。
高频应用中,由于波长过小过于高的容差要求常常使微带线失效。波导就常用于高频情况,但是波导体积大,不易于集成。所以产生了一种新的观点:基片集成波导SIW。SIW是介于微带与介质填充波导之间的一种传输线。SIW兼顾传统波导和微带传输线的优点,可实现高性能微波毫米波平面电路。原理:
1,采用PCB,LTCC或者薄膜工艺实现两排金属过孔。
2,电磁波被限制在两排金属孔和上下金属边界形成的矩形腔内。
3,由于边上的过孔,横磁波(TM)不存在,横电波TE10模为主模。
三、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
时域有限差分法原理,就是直接将时域Maxwell方程组的两个旋度方程中关于空间变量和时间变量的偏导数用差商近似,从而转换为离散网格节点上的是与有限差分方程。加入时域脉冲激励后,在时间上迭代就可直观地模拟出脉冲在求解区域上传播、反射和散射的过程,进而采用FFT将时域响应变换到频域就可获得所希望的各种电参数,如无源电路的散射参数、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和输入阻抗、散射体的雷达散射截面(RCS)等。
四、射线追踪
射线追踪法是指给定发射点和接收点位置及介质的波速,求从发射点到接收点的射线轨迹及其走势(波传播的时间)。80年代末以来,随着Kirch-hoff 积分叠前深度偏移在解决复杂构造成像中获得一系列成功,作为其算法基础之一的射线追踪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促进和发展,出现了大量不同于传统方法的新型算法。主要基于Snell 的折射理论、Huygens原理、和Fermat理论,对射线进行分析得到地震波的路径。现行的方法可分为以逐点外推为基础的局部射线追踪法理论,和以整体分析、验算为出发点的全局射线追踪法。
射线追踪法示意图
五、多陷波技术
实现陷波的方法都是通过改变天线的结构影响天线的上的电流分布来实现陷波性能的,被改变电流分布后,天线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带阻滤波器来实现频带抑制。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刻蚀槽和增加辐射单元。
1.刻蚀槽的方法:目的都是为了改变天线的电流分布,从而达到频带抑制作用。槽可以添加在天线地板、辐射贴片和其它有用的位置上。槽的形状也并非全是U形,也可以是环形、方形、L形、矩形以及其他不规则形状。
辐射贴片开U型槽的原理,刻蚀的U形槽改变了它两边的电流分布,使电流的方向相反,从而实现频带抑制。被抑制的频带由U形槽的尺寸决定,改变U形槽的长度和宽度可以改变被抑制的频带范围和中心频带。
2.添加调谐单元的方法:原理:添加调谐单元的方法是在天线结构上增加与天线连接的部分通过增加调谐单元来改变天线上的电流分布,等效于引入相应频率上的滤波器,类似于容性加载,相当于在需要抑制的频带内串联了谐振器来实现谐振,从而达到频带抑制的作用。调谐单元一般加载在贴片辐射单元或微带线上,一般为“半波长谐振结构”,但也视不同情况而定。
3.附加寄生单元方法:原理:通过引入寄生单元,使其上面的电流与辐射贴片上的电流方向相反,从而使被抑制的频带内的反射系数大大增加,在超宽带频谱上实现频带抑制。
六、宽带槽天线
定义:
缝隙天线(slot antenna),在导体面上开缝形成的天线,也称为开槽天线。典型的缝隙形状是长条形的,长度约为半个波长。缝隙可用跨接在它窄边上的传输线馈电,也可由波导或谐振腔馈电。这时,缝隙上激励有射频电磁场,并向空间辐射电磁波。常用的缝隙天线是开在传输TE10模的矩形波导壁上的半波谐振缝隙。如果所开缝隙截断波导内壁表面电流线,则表面电流一部分绕过缝隙,另一部分以位移电流的形式沿原来方向流过缝隙,以维持总电流连续,因此缝被激励。原理:
无限大和无限薄的理想导电平面上的缝隙称为理想缝隙。理想缝隙上的电场与缝隙的长边垂直,其振幅在缝隙的两端下降为零。这一电场分布与具有相同尺寸的导体振子(称为互补振子)上的磁场分布(即电流分布)完全一样。根据电磁场的对偶性可知,理想缝隙所辐射的电磁场与互补振子产生的电磁场具有相同的结构,只是振子的电场矢量对应于缝隙的磁场矢量,振子的磁场矢量对应于缝隙的电场矢量而已。因此。缝隙在yz平面内的方向图为8字形,而在xy平面内的方向图为圆形。理想缝隙的输入阻抗与互补振子的输入阻抗之积为z0/4,z0为周围媒质的波阻抗。对于有限导体平面或曲面上的实际缝隙,只要导体面尺寸比波长大得多,特别是缝隙窄边方向的尺寸较大,曲率较小,则其基本特性便近似于理想缝隙。分类:
利用多个缝隙可构成缝隙阵。缝隙阵有两类:谐振阵和非谐振阵。谐振阵中各缝隙是同相激励的;非谐振阵中各缝隙有一定相位差,因而其最大辐射方向不是在阵的法线方向,而是与法线成一角度。非谐振阵的优点是频带较宽。
缝隙天线一般用于微波波段的雷达、导航、电子对抗和通信等设备中,并因能制成共形结构而特别适宜于用在高速飞行器上。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就使用了缝隙天线。60年代以来,波导缝隙阵天线(包括形成相位扫描或频率扫描的面阵),因易于控制各缝隙的激励以得到特定的口径场分布,结构简便,已获得迅速的发展和应用。超低副瓣天线(副瓣电平低于-40分贝)就是在60年代后期用波导缝隙阵首先实现的。
七、超宽带
超宽带的定义:
规定天线的辐射功率从峰值下降到-10dB相对带宽超过20%(相对带宽的计算公式为
bw2fHfLfHfL)或-10dB绝对带宽超过1.5GHz就称为超宽带。后来FCC又将此带宽值修改为500MHz。
超宽带天线的设计要求:(a)阻抗要求
天线输入阻抗必须具有超宽带特性,即在工作信号的主要频带上保持阻抗的一致性,才可以保证信号能量有效地辐射出去,不引起信号特性的改变或降低。同时,必须觖天线终端不连续性引起的振铃现象(超宽带槽天线的过孔不连续性),要求天线特性阻抗沿天线纵向连续变化过渡,其上的电流为行波分布,所以,大多数起宽带天线常常作阻抗加载处理,因而天线效率降低。(b)相位中心要求
天线的相位中心具有超宽带不变特性,即天线的相位中心在工作信号能量分布的主要频带上保持一致。对于脉冲辐血压场的空间分布,不仅有幅度的要求,而且要求在空间一定的区域内脉冲辐射场的波形不发生严重畸变。传统意义上的宽带天线,如对数周期天线、螺旋天线等辐射场的幅度空间分布满足宽带要求,但是辐射场的相位空间分布不满足宽带要求,即其相位中心在该频段内变化较大,所以不能作为超宽带信号的辐射器应用。(c)最大辐射方向要求
为了保证超宽带信号的保真性,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不能变化,否则波形保真不能满足。(d)天线增益要求
当天线收发双工时,收发天线的合成传输函数应当保持常数,这样要求天线增益G(w)正比于w,或者表示为
GG0
即在工作频带内,天线增益应与频率成正比或与波长成反比。
八、开路线/短路线技术
1、传输线中的开路、短路
距负载z向负载方向看去的传输线上的阻抗为: Zi(z)=Z0RrjZ01tanli
01rZjRtanli(a)终端短路
负载阻抗ZL=0,Г=-1时,距负载Z处向负载方向看去,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及阻抗的分布为: U(Z)=-j2Ulsinβz I(Z)=2Ul/Z0cosβz Z(Z)=jZ0tanβz 其中,Ul为终端入射波电压,Z0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上式表明:
(1)在终端短路的无耗线上,对于任意指定的时刻(或沿线均为零值的时刻除外),沿线电压和电流分布的空间相位相差90°,即电流的有效值最大而电压恒为零,称为电流的波腹和电压的波节。任意一处的输入阻抗都是纯电抗性的,意味着通过线上任意一处传输的平均功率都等于零,这是传输线的损耗性质以及终端没有消耗功率的负载的必然结果.(2)当z=(2n+1)λ/4,(n=0,1,2…)时,电压振幅恒为最大值,即|U|max=2|Ui|,而电流振幅恒为零,即|I|min=0,这些点称之为电压的波腹点和电流的波节点。当z=nλ/2,(n=0,1,2…)时,电流振幅恒为最大值,即|I|max=2Ii,而电压振幅恒为零,即|U|min=0,这些称之为电流的波腹点和电压的波节点。波腹点和波节点相差λ/4。
(3)传输线终端短路时,输入阻抗为Zin(z)=jZ0tanβz=jZ0tan(2πz/λ)=jXin 当工作频率固定时Zin(z)为纯电抗,在0 终端短路传输线上的阻抗分布 (b)终端开路 终端开路时终端电流入射波与反射波等幅反相;电压入射波与反射波等幅同相。电压反射系数Г=1。 此时,电压波腹点为短路时的波节点,波节点为短路时的波腹点。输入阻抗: Z(Z)=-jZ0cotβz 2、微带开路线馈电的传输线模型 在参考文献中提到,使用微带开路线馈电可以起到扩展阻抗带宽的作用。使用微带线馈电的传输线模型如下: 馈源的一端串联长度为Ls的开路线,另一端通过长度为Li的传输线连接天线,可以看出两部分传输线相互串联。因此,馈端的输入阻抗为: Zin=Zin1(Li)+Zin2(Ls)其中,Zin(Li)为辐射天线的输入阻抗,Zin2(Ls)为开路线的输入阻抗。天线的输入阻抗可以表示为: Zin1(li)=Z01RrjZ01tanliZ01jRrtanli 其中,Z01为辐射贴片面的特性阻抗,Rr为天线的辐射电阻。开路线的输入阻抗可以表示为: Zin2(Ls)=-jZ02/tanβLs 其中,Z02为开路线的特性阻抗。 开路线的输入阻抗只存在虚部,为余弦函数,传输线长度在0-0.5λ之间变化时,输入阻抗在-∞到+∞之间变化。因此,调节它的长度可以调节馈端输入阻抗虚部的匹配。 九、HFSS、CST Ansoft HFSS概述 基于有限元方法(FEM)的分析微波工程问题的三维电磁仿真软件,可以对任意的三维模型进行全波分析求解。HFSS提供了简洁直观的用户设计界面、精确自适应的场解器、拥有空前电性能分析能力的功能强大后处理器,能计算任意形状三维无源结构的S参数和全波电磁场。HFSS软件拥有强大的天线设计功能,它可以计算天线参量,如增益、方向性、远场方向图剖面、远场3D图和3dB带宽;绘制极化特性,包括球形场分量、圆极化场分量、Ludwig第三定义场分量和轴比。使用HFSS,可以计算:基本电磁场数值解和开边界问题,近远场辐射问题;端口特征阻抗和传输常数;S参数和相应端口阻抗的归一化S参数;结构的本征模或谐振解;射频和微波部件、天线和天线阵及天线罩;高速互连结构;电真空器件。 而且,由Ansoft HFSS和Ansoft Designer构成的Ansoft高频解决方案,是目前唯一以物理原型为基础的高频设计解决方案,提供了从系统到电路直至部件级的快速而精确的设计手段,覆盖了高频设计的所有环节。Ansoft HFSS的应用领域(天线方面) 1.面天线:贴片天线、喇叭天线、螺旋天线 2.波导:圆形/矩形波导、喇叭、波导缝隙天线 3.线天线:偶极子天线、螺旋线天线 4.天线阵列:有限阵列天线阵、频率选择表面(FSS)5.雷达散射截面(RCS) 通过HFSS可以获取的信息 1、矩阵数据:S、Y、Z参数和VSWR(匹配) 2、相关的场: 2D/3D近场-远场图 电场、磁场、电流(体/面电流)、功率、SAR辐射 某空间内的场求解 求解类型:Full-wave 求解原理:3D有限元法(FEM)网格类型:等角的 网格单元:正四面体 网格剖分形式:自适应网格(Adaptive Meshing)激励:端口求解 求解原理:2D-FEM 形式:自适应网格(边界条件)HFSS软件的求解原理 总体来说,HFSS软件将所要求解的微波问题等效为计算N端口网络的S矩阵,具体步骤如下: 1、将结构划分为有限元网格(自适应网格剖分) 2、在每一个激励端口处计算与端口具有相同截面的传输线所支持的模式 3、假设每次激励一个模式,计算结构内全部电磁场模式 4、由得到的反射量和传输量计算广义S矩阵 图1 求解流程图 自适应网格剖分是在误差大的区域内对网格多次迭代细化的求解过程,利用网格剖分结果来计算在求解频率激励下存在于结构内部的电磁场。初始网格是基于单频波长进行的粗剖分,然后进行自适应分析,利用粗剖分对象计算的有限元解来估计在问题域中的哪些区域其精确解会有很大的误差(收敛性判断),再对这些区域的四面体网格进行细化(进一步迭代),并产生新的解,重新计算误差,重复迭代过程(求解—误差分析(收敛性判断)—自适应细化网格)直到满足收敛标准或达到最大迭代步数。如果正在进行扫频,则对其他频点求解问题不再进一步细化网格。 图2 自适应网格(总体与局部) 有限元法(FEM) 1、有限元的基本思想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连续的求解区域离散为一组有限个、且按一定方式相互联结在一起的单元的组合体。由于单元能按不同的联结方式进行组合,且单元本身又可以有不同形状,因此可以模型化几何形状复杂的求解域。通常有限元法都遵循以下基本步骤: 物体的离散化:离散化是有限元法的基础,这就是依据结构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元形状、类型、数目、大小以及排列方式,将拟分析的物体假想地分成有限个分区或分块的集合体。假设这些单元在处于它们边界上的若干个离散节点处相互连接,这些节点的位移将是该问题的基本未知参数。 挑选形函数或插值函数:选择一组函数,通常是多项式,最简单的情况是位移的线性函数。这些函数应当满足一定条件,该条件就是平衡方程,它通常是通过变分原理得到的,可由每个“有限单元”的节点位移唯一地确定该单元中的位移状态。 确定单元的性质:确定单元性质就是对单元的力学性质进行描述。确定了单元位移后,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求得单元的应变和应力。一般用单元的刚度矩阵来描述单元的性质,确定单元节点力与位移的关系。 组成物体的整体方程组:组成物体的整体方程组就是由已知的单元刚度矩阵和单元等效节点载荷列阵集成表示整个物体性质的结构刚度矩阵和结构载荷列阵,从而建立起整个结构己知量-------总节点载荷与整个物体未知量-------总节点位移的关系。 解有限元方程和辅助计算:引入强制边界条件,解方程得到节点位移。一般整体方程组往往数目庞大,可能是几十个、几百个,以至于成千上万个。对于这些方程组需要一定的计算数学方法解出其未知量。然后,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必要的辅助计算。 完整的有限元的求解过程如下图所示: 2、有限元的数学方法 从更广泛的观点看,有限元法的数学基础是变分原理。根据变分原理发展而来的有限元法,在求解微分方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变分原理是表达物理基础定律的一种普遍形式,其表达可概括如下:给出一个依赖物理状态v的变量J(v),同时给出J(v)的容许函数集v,即一切可能的物理状态,则真是的状态是v中使J(v)达到极小值的函数。 解释如下:首先,有一组微分方程(对实际问题的控制方程),加上一组边界条件(特定、限定),再根据最小(极小)能量原理求解实际问题。在结构力学和应力分析中,变分原理用得最多。 谈到变分,不能不谈到函数。函数的自变量是数,而泛函的自变量是函数,所以说泛函数就是函数的函数。 at比如,公式01_y2gy'2dxt又是y的函数,中,yy(x)是函数,所以t[y(x)]称为泛函。这里y(x)为一待求函数,它必须,满足t为最小值的条件。 所谓变分就是对泛函t求极值,考虑确定函数最小值问题: bI(y)aF(x,y(x),y(x))dx' y'dydx这里y(a)和y(b)值已经给定,并且件y(a)y1,相当求函数yy(x)满足边界条、y(b)y2并使I达到极值的条件。 dyy(x)0'函数取极值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即已知yf(x),那么dx为函数 I取极值的必要条件。同样,对泛函数取极值也有相应的必要条件:yI0(为变分专用符号)。泛函数取极值的必要条件经推导可得到一个欧拉方程【泛函I取极值(非充分条件)时y(x)必须满足欧拉方程】。 x2I[y(x)]已知F(x,y,y)dxx1',欧拉方程为 FyddxFy'0或 Fyddxy(F')0 欧拉方程是一个微分方程,为求解这个微分方程,可得无穷多个极值曲线。当把边界条件y(x1)y1,y(x2)y2代入,就可得到唯一的极值曲线。 由于FF(x,y,y),所以ddxFy''FyddxFy'0d中全导数dx.Fy'的展开式为: '''Fyx'Fydy'y.dxFydy''y'dxFy'xFy'y.yFyy'.y 欧拉方程的最后形式为: 从上面已看出,应用变分法为求解过程,首先是从泛函求极值出发,产生与变分代表同一物理过程的微分方程(欧拉方程)——必要条件,然后求解微分方程,得到满足变分的极值曲线。 一般来说,函数求极值得到的是一个数,而泛函求极值得到的是一个函数或者是微分方程加边界条件。 泛函求极值计算可用微分方程的求解来代替,反之,微分方程的求解也可用泛函求极值计算来代替。 变分原理是用来求解微分方程,首先出现在弹性力学领域中,因为弹性构件的平衡状态具有最小的总位能,所以求解弹性力学的微分方程就很自然的转化为一个变分问题。 十、异质集成技术 即在滤波器产生陷波性能部分和超宽带天线的设计上采用不同的介质,以此来实现更佳的陷波和宽带阻抗性。采用异质集成技术不仅兼备传统经典超宽带天线的设计优点,有效保证滤波器的性能,而且还能降低成本、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十一、槽孔不连续结构的特点 异质集成技术和片上集成波导技术,将会在片上集成波导的孔和异质集成部分产生不连续结构 FyFy'xFy'y.yFyy'.y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