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组多媒体赛教活动总结
数学组多媒体赛教活动总结
2013年4月16日
在教务处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下,在石校长,张校长的关心指导下,数学组的多媒体赛课活动于2013年4月16日圆满结束。本次活动我们数学组全员参与,各位认真备课,自觉运用新课程理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上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较为成功地制作和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表现出了较高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次赛课活动,有很多好的方面值得肯定和发扬,但也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现就这两方面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从总体上看,本次竞赛的7位教师所讲的课都是比较成功地,较去年“教学比武”课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能较为熟练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本次大赛的主题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赛教”,每个参赛教师都能精心制作课件,使数学课堂寓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吸引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绝大多数教师在讲课中都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一是注意创设的问题情境,注意从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生活问题入手提出数学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将学生带入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之中。二是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数学的学习和探究过程。教师尽可能把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展示出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获取新知识,得到新体验,学会探究性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发现和研究过程,学会数学的思考和研究性学习,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数学学习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这也是我们在新课程理念下所应倡导的数学教学观。
3、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从这次竞赛课中所讲的7节课来看,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得数学知识,真正把数学课堂变成了活动的课堂,把数学教学变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做到精讲、少讲甚至不讲,即使讲,也重在启发、点拨、引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相关的数学活动、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结论,获取知识,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的反思小结。
4、教师能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是数学学习趣味十足。
本次大赛,每位参赛老师都能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5、通过教师上课、听课、评课、反思,使教师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本次赛教教师通过课前准备—上课—交流—反思,知道了自己该发扬什么?改进什么?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知道了向别人学习些什么,确确实实给每一位教师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所以当大家谈到对课堂教学的反思与体会时,都滔滔不绝。有的说的是本次赛教带给自己的启示、灵感;有的结合自己课堂教学实际查找出不足,有的谈自己的收获,都说得相当深刻。所以本次比赛不仅仅给每位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平台上,大家都收获了很多很多。
二、存在的问题:
总观这次的赛课,成绩不少。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研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内容不能有效整合,有些课件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2、教师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还需要历练。
3、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准确,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如:语言不生动、不准确,重复啰嗦,课堂问题的设计针对性不强,或指向性不明,或问题过于宽泛,没有梯度。
4、课堂评价形式太单一,要逐渐向多元化评价发展,多用积极性、鼓励性评价。
5、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较少,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有些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如何使小组合作更有效,需要教师合理组织,引导,训练。
本次赛课活动已经结束,但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并没有画上句号,在以后的工作中,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和反思,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教研组要多围绕课堂教学开展活动:如学习,收看课堂实录,多交流,多讨论,不断研究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篇:数学组赛课活动总结
中学数学组“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总结魏长波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新课程的改革进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施水平,学校开展了“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高效课堂新的举措,现对新一轮数学“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数学课改以来的三点体会
(一)活动准备充分,方案措施得力
为了确实开展“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学校统一制定了完善的活动方案,活动分四个阶段:学习领会------研讨交流------实践创新-------总结评价,并且具体细化了各个阶段的要求、任务、形式、目的,在详细的方案指导下
数学组各位数学教师进行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培训,结合学习情况每人写了心得体会。专门召开了研讨交流,为下一阶段的开展打好基础。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搞好课改的关键
一些数学教师当听到学校将要进入“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的消息后,特意下载了《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有的教师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查找有关课程改革的资料,了解课程改革信息。有些不担任七年级数学课的教师,为了能提前了解新课程内容,也一起学习了“标准”和教材等新课程的材料。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教具和学具。但由于准备不足,供教师教学用的教具、挂图,学生用的学具根本没有,这就给教师上课、学生学习都带来相当大的困难。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教师没有埋怨,学校领导主动提出,统一采购准备齐了所需的教具,为“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的开展打下了物质基础。有的教师为了上好一节实验课,自制教具,制作立方体和圆柱体等教具。正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创造性的工作,才使活动得以圆满完成。
(三)领导的重视、亲自参与是搞好课改的保证
在调研中,我们学校的魏校长非常重视课程改革,把学校一批有事业心、责任心、勇于钻研的教师安排到课程改革实验的岗位上来,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师资准备。学校主管教务的马主任亲自参加主持数学组的教研活动,使每次教研活动都能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事实证明,领导重视是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果的保证。
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做法
(一)、加强培训,更新观念,营造浓厚的新课程文化氛围
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的直接参与者,新的课程方案成功与否,教师的素质、态度、适应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课程改革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
1、讲座。我们曾邀请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马主任和业务能力突出的时老师来讲学,为我们一线数学教师解读新课程,传递新理念。在此过程中,老师们通过学习培训、实践反思,初步把握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方法,了解了教材编写的意图,明白了各章节教学所应达到的深度,消除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误区。从而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推动了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2、集中办班。从暑假开始,每年对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一次通识培训、数学学科培训,培训采取听、看、议、说、评等方式,强化培训人员的互动、参与和体验,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人员布置作业,将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考核之中。
(二)、专业引领,骨干带动,以活动为载体,推动新课程实验的开展
1、开展督导检查、调研活动
为了保证课改工作的稳步推进,解决数学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推广新经验和新做法,多次深入实验学校开展听课、查阅资料,与师生座谈,召开研讨会等活动对学校进行调研。
2、开展“教研活动专题月”活动
为有效地进行“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及时反映课改中数
学课堂教学的存在的问题,学校精心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专题月”活动。通过学习和评比,教师有了明显提高。
3、组织促进新课程实施的教学观摩与评比活动
我们始终把提高数学新课程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放在首位,一切服务于教师,一切服务于教学。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教学研究活动,如:教学观摩活动、优秀课竞赛活动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了适应新课程的能力。
4、关注中考,开展多层次培训指导活动
由于2013年下学期有中考和高考,有的老师存在很多困惑。为此,召开了初中数学
教学质量分析研讨会和复习指导交流会,听取有经验的老师讲座,吸收校外的有关信息。初中的九年数学任课教师参中考会议。最后对中考解答题大致应有那些类型,进行了整理归类。为提高数学成绩打下基础。
(三)、树立典型,带动全面,发挥强力的辐射作用
我们注重发现、培养典型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通过听课、研讨以及一些竞赛等活动,涌现了以任丽华刘欢为代表的骨干教师、时瑞玲等为代表的一批新人,学校以骨干教师为主进行帮扶带活动,老带新,共同提高,活动开展下来,老师都有了明显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与他们平时浓厚的教研风气和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四)收集资料,积累经验,及时开展问卷调查
为了解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的情况,了解老师对实践中有关问题的认识、感受以及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使实验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对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积累了经验,为解决问题明确了目标。
三、“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收到的成效
(一)新的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新的课程改革确实给我县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
通过“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初中数学教师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增强了搞好数学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师生们享受到了课改实验的快乐,教师们信心百倍、积极主动地上好每一节课,学生则由枯燥厌烦上课变成了现在对每一节课充满了期待。
2、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盛
装知识的容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给,学生收。在那种单调、沉闷和压抑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权。随着“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和四分三清教学模式的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平等、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初步形成,教师已由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了发扬,学习能力得到提高,鲜明的个性得到张扬,生活世界得到回归。
3、学习方式的改变
随着“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的实施,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共识。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们多是鼓励性的话语,比以前和蔼可亲了;学习内容也宽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思考问题;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设计画图、阅读欣赏、数学趣闻,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有明显增多。学生比以前显得轻松些,喜欢上学了,对学习比以前更有兴趣和积极性了。
(二)、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行为的突出表现
从对所听课堂教学情况的观察来看,课堂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少教师在实践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这恰是本次“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所希望的。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师生角色的转变引起了教师的广泛重视。调研过程中,过去“一言堂”、“灌输式”的课堂基本上见不到了,老师们正尝试着向“管理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转变,学生正在由被动学习向着在老师的带领下向学习的主动者迈进,过去“死气沉沉”的学习氛围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2、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教师说:“你想得真不错,还有其它的想
法吗?”“同学们赞成他的想法吗?” “他还没有想好,哪位同学能帮他一下?”,这些话语的运用,既让学生倍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做出的努力。可以预见,自信心和民主精神会在学生身上逐步得到体现。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注重联系
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发生的一个可喜变化。如数学课中,教师会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背景之中,像由公交线路车站的设置及温度计引出数轴的概念,由上下楼梯这个实际问题逐步发现有理数乘法法则等等,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献计献策。
4、根据教学需要,尝试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在听课调研中发现有不少教师能
够以加工创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
5、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渐成时尚。到目前为止中学数学教师都能在互联网上获取自
己教学所需的资料和信息,在“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下,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更显其生命力。
四、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惑
(一)、课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听课调研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与教师们座谈时被提出来,通过与老师
们讨论并广泛征求老师们的意见,达成了一些共识,也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及措施,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
1、一些教师教材观陈旧。很多教师仍以旧的观念和方式驾驭着新教材。他们所关注的焦点仍然是如何运用教材、如何设计教法、学生的知识是不是巩固、知识点是不是落实了等问题。课堂上学生虽然比以前活跃了、主动了,但仍然是侧重知识的传授学习和机械训练,对学生探究、动手、合作等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相悖于新课程的宗旨。
2、课堂教学仍无实质性改观。调研中我们通过分析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课堂仍属于
模仿型、表演型和新课程旧教法,仍旧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真正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比较少,有的教师虽然说要“按新教材教,不是教新教材”,但在课堂上仍然是教教材,只是把原来讲文字变成讲图画,上成形式上的“说话课”、“活动课”。这说明广大教师对课改实施的标准、理念和技术要领还没有真正把握。
3、教师的素质还需要进一点的加强。个别教师反映,实施新教材后,对教师的素质
要求太高了,有时虽然有某些想法,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有一个如何提高教师的本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问题,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个别老师本人都没有实质性抓好这个问题。真正把校本培训作为常规工作扎扎实实来抓的学校很少。在教研内容上,大家仍把焦点放在教材的教法上,对课程基本理论、基本内容、课程标准的学习则不太感兴趣。
4、一些教学手段的实施还限于表层化,没有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运用中,一些学生还没有学会分工协作,有的学生把持着整个操作过程,而有的学生则处于观望状态,还有的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而相互发生争执。所有这些表明,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尚不完善,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5、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滞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与之相关的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
也呼之欲出,注重测评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参与、动手等能力发展情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却明显滞后,所有学校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仍然是沿用过去“重结果轻过程,以学生考试成绩、名次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法,给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顾虑重重,手脚放不开,严重影响了其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老师们急盼对此进行彻底改革
(二)课改中面临的困惑
1、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困惑
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如何处理分层教学与教学进度的关系;如何把握
探究式学习的“度”;如何协调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度”。
2、教材应用中的困惑
新教材的知识编排个别地方有待于改进。新教材有些地方知识之间的衔接不是非常得
当。比如《因式分解》的讲解是不是过于简单,以至学生在分式的运算、一元二次的方程的解法中常常束手无策;《一元一次不等式》在《一次函数》之后出现,使得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上有明显的脱节现象;《概率》内容较少,编者为了遵循螺旋上升的教材结构,将其内容分别放在七(下),八(下),九(下).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概率知识的整体认识;平面几何的证明出现较迟,直到八(下)11章学生才接触;还有八(上)P41页关于镜面对称的问题和九(下)P30习题第七题的函数关系式问题存在歧义。
3、教学评价体系的困惑
(1)社会对教育的功利性评价理念,仍然严重干扰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改善
这一外部环境,需要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
(2)如何建立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体系?怎样科学地学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
考如何考?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有了加强,但目前仍然是用试卷评价来代替动手操作实践评价,怎样才能做到二者兼备。
五、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建议
1、关于课程实施方面的建议
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本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转变以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更多地采取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主张把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作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上,主张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要由主要的讲授者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以及在实践中学习上,倾注更多的心血。
2、迎接新挑战,教师是关键
“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即教师如何
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比以往更加活跃、生动,伴随而来的对学生“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放与收的度如何把握”等成为许多教师的困惑。对此,教师还需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为了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致力于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专题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行教学反思。相应地,学校也要建立能够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提升的良好反思机制。
总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认准
教育目的,升华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水平,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努力奋斗的方向。
2013/6/5
第三篇:数学组赛课总结
让初中语文课更精彩
——岳家小学初中语部文教师赛课活动总结
郑文明
2013年10月23——24日,我校初中部语文教师赛课活动在学校领导的关注下,在教导处的指导下举行,10位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赛课活动。
本次活动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参与活动的教师的面广泛,参加此次展示活动的教师最小的22岁,最大的55岁。
二、所选教学内容都取自课内,展示了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学的能力,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纠正了赛课就是表演课的不正常现象;
三、展示的内容全面,既有议论文的教学,也有小说、散文的教学,还有文言文的教学,可以说涵盖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欣喜的看到经过新课程的洗礼,教师们与新课程在一同成长。回顾这次赛课活动的10节上课,我觉得有这样一些优点:
一、在此次课堂教学展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多数教师能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和谐的统一起来,并且能在教学中自然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实现,教师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自然的展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李爽老师在教《致女儿的信》一课时,通过三个话题的设置(爱情,我终于有权利探访你了;爱情,你究竟为何物;爱情,你离我有多远?),有效实现了“阅读是文本与学生、教师的对话”。吴文兴老师上《孤独之旅》,在听、说、读、品活动中,学生体会了人在孤独的环境中要学会战胜困难,从而走向坚强。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领会,我认为这就是语文课与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用语言本身的美和 哲理的美去感染学生是我们语文课堂的美妙境界。
二、在此次课堂教学展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多数老师都体现了三个重视、一个主体:三个重视是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落实、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三个方面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过去,一些语文老师在这三个问题上是走过弯路的,有的为了过分去追求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而忽视了语言基础的落实;有的老师为了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在教学中放任自流。而从这次赛课中,我们可以看到施教者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也都是融于文本教学之中,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向华云、吴文兴老师对学生语言方法的指导、李爽老师对学生读书要“读准字音、自然流畅、读出感情”的示范朗读等。一个主体是突出了学生主体,许多课学生发言的在10人次以上,给学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三、在此次课堂教学赛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参赛教师良好的语文教学功底和在教学中展现出的自身特色。王荣平老师的循循善诱,王文老师的活力和激情,李爽老师语言的生动幽默,王小波、向华云老师板书设计的简洁巧妙,都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充分的去展示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我们不要去盲目的模仿,我们应该在扎实自身语文功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色去学习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真正让自己得到提高。
本次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不准确,对文本自身的研究还不深入。
二、重形式,忽视文本本身的阅读理解。
三、忽视教学对象,过难的设计教学内容,问题的提出指向不明确,问题的层次不合理。
四、有的课没有词语积累训练,没有课堂书面的作业。
今后教学的建议是: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让初中语文课更精彩,这是我对本次活动中许多课堂教学的一个感受,这也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境界。语文教学要能感染学生,靠的不是轰轰烈烈,而是一天天的浸润,积累,语文课犹如一棵树,只有根深,才能叶茂。这次赛课活动虽然时间很短,但我希望老师们能以此为契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望每一位语文教师有独立的教育思想、有独特的语文体悟、独具的教学方法,能以广博的胸怀吸纳任何有益的思想营养。不盲从权威,不轻信教条,不追逐流俗,博览群书以增学养,深入思考以成己见,沉潜人生以达体验,独辟蹊径以立风范。
我也希望老师们多研究课堂教学究竟缺了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缺失?怎样弥补和改进?事实上也就是课堂教学的“内在理路”,有学理的,有学术的,有价值的取舍,有意义的建构,有学科本体的本质特征的把握,有学科本质要义的自我觉醒。
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言语性”和“文学性”以及“审美性”上作些探索,自走新路,并排除干扰,从“遮蔽”走向“澄明”,从“觉悟”走向“觉醒”,从“屈从”走向“挺拔”。这条路虽然艰难,但也有足够的快乐,那就是“道路越走越宽阔”!
同时,我还希望学校能为老师们提供更多这样的机会,让更多的年轻教师在交流学习中更快的成长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次赛课活动会涌现出更多的优秀教师。
第四篇:数学组赛课总结
逸景分校第五届“银杏杯”赛课活动总结
逸景分校第五届“银杏杯”赛课活动——参与式教学研究圆满落下帷幕。在去年以“我心目中的参与式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本学年继续深化研究,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参与式教学策略研究”,将自己的思考与尝试转化具体的教学实践,数学组的5个备课组呈现了5节有研究价值的课例,现将数学组活动开展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一)教学目标设定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目标决定方向。教学目标设定关乎一节课的培养方向。以往的目标设定往往只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忽略了学生发展更为重要的思维、能力目标。在本次赛课的5节课中,每个备课组都将学生思维的培养明确地列在了目标之中。
案例1:
一年级组《可爱的小猫》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巩固对减法意义的理解。二年级组《课间活动》——巩固2、5的乘法口诀,目标1:结合课间活动的具体场景,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通过图与式的对应,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三年级组《长方形周长》目标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四年级组《温度》目标2:体验用“+”“-”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必要性,理解这样表示温度的实际意义。五六年级组《分数的再认识》目标1:在说一说、画一画3/4表示什么的情景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
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出,无论是对数的意义的认识,还是图形周长的计算,老师们都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探索与交流过程中去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深刻理解。
在能力培养方面,各年级组明确提出了本课培养或发展的具体目标。
案例2:
一年级组《可爱的小猫》目标3:能从具体情境中提出加法和减法问题并解答,能用加法与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二年级组《课间活动》——巩固2、5的乘法口诀,目标2: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提高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年级组《长方形周长》目标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四年级组《温度》目标4:会用带“-”号的数表示零下温度,并能比较两个温度的大小。五六年级组《分数的再认识》目标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上面的目标设定可以看出,有些能力蕴含在学习过程之中,也可能隐藏于学习方法之中,或者只是某项专项能力培养(如数感)较长周期中的一小步。无论是培养还是发展,教师已经明确将其列入目标之中。
在我们的目标设定中清晰可见,较之以往只关注知识的学习,向关注知识习得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老师们在转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观念的转变,决定着行为的变化,希望老师们在目标设定中能这样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二)学情分析在某些方面比较深入具体
在学校统一制定的备课模板中,建议备课组可以从学习起点、学习难点、年龄段认知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合作学习能力及规则等方面进行学情分析,实际上就是要找准学生学习的三个基础,即知识经验基础、学习经验基础、生活经验基础,使我们新知的学习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发生、发展。各备课组在学情分析时某些方面有所长进,如三年级组在知识基础分析方面比较全面:
《长方形周长》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四边形,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图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4个直角,对边相等等知识,为学生研究长方形的周长做好了知识迁移基础。学生在上节课已经理解了周长的实际意义,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年级组在学生年龄认知特点方面分析比较具体: 学情分析:该班学生年龄段的认知特点主要是:四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注意力与1-3年级学生相比,无论是注意力集中程度还是注意力集中的维持时间(基本可以达到20-25分钟左右),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无意注意还是会占一部分的比例,在注意的选择方面,容易受到刺激物的新奇度和熟悉度的影响,直观的、能引起兴趣和富有色彩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学习、生活的各种活动经验,使得他们的抽象思维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尚不成熟,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学生在思维想象力方面,慢慢由模仿性、再现性向创造性过度,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考能力在不断的提高,可以适当的给学生提供拓展提升的资料和平台。
一年级组针对授课班级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及规则分析比较深入: 从开学之初就建立以同桌为基础的两人小组,右边的学生为1号,左边的学生为2号。学生在课堂上具备以一些基本的合作能力。如能按照老师的要求给同桌讲自己的思路,进行演示等学习活动。同时学生清楚再合作中自己该做什么,一人在演示,交流时,另一人应该注意听,仔细看,监督并判断是否正确。待同学发言完毕后,再谈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设计结构完整、过程清晰
各备课组针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围绕目标设定,无论是采用表格式还是描述式的教学设计,都完整地呈现了教学设计的几个基本环节,结构比较完整,教学过程中教师任务发布、学生活动过程、目标达成预设等方面都比较清晰。其中四、五、六年级组的备课组还将每一环节的子目标在备注栏明确标识出来,做到“心中有数”,特别值得大家学习。
四年级组:
五六年级组:
(四)教师赛课风采各异,个性初显
此次赛课采取备课组集体磨课、抽签决定、课后答辩的方式进行,5位“中奖”的老师不仅展示了集体的智慧,也展现了自己的特点、风格。王娇老师语言干练、熟悉电脑,用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谭燕老师充满激情、富有耐心,悉心地指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余敏老师灵敏亲切,热情大方,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贾兴成老师语言朴实,干脆利落,不断引导学生辩论剖析,学习难点被“各个击破”;谭旭老师沉着冷静,善于思考,鼓励学生合作探索,一步步走向问题深处„„
一、需要反思的方面 从5节课例中,反映出当前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在从关注知识向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从简单熟记概念、公式、法则向探索原理、理解、应用方面过渡,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从理解性学习来看,学生的学习层次尚属浅层,需要我们建构新的教与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对照深度学习的特征,需要我们着力尝试三方面的思考:
(一)学情分析需全面深入
从提供的教材分析材料来看,大部分备课组从建议的几个方面都进行了分析,有个别点分析比较到位,大部分点还比较笼统,不够具体,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三年级组只有知识基础分析、缺乏生活基础分析,不够全面;五六年级的学习基础分析不够深入。
案例:
五六年级组关于授课班级学生该年龄段认知特点分析:到了五年级,学生再次认识分数,此时的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
全面、深入地分析学生学情,是教师精心设计预案、有机调控课堂生成的前提,这项基础工作不能“马虎”,还需继续“修炼”。建议老师们重点围绕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共鸣点和困难点三个点进行深入分析,深入探究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
(二)教学设计需更具开放性
从这次赛课来看,低年级显得老师“包”得过多,中高年级有一些开放意识,但整体来说开放度不够。建议老师们加强核心问题设计,以核心问题+子问题的方式驱动学生思考、探索,分享交流,增强教学设计的开放性,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学习。
(三)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还需培养
课堂的开放必然要求学生学习的自主,否则就会“乱”。许多老师之所以不敢放手,担心正在于此。建议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合作学习的培养,低年级同伴互助、中年级小组合作、高年级加强组际合作,各年段之间加强沟通衔接,形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序列,不断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为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六年级备课组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一个核心问题+三个子问题的方式进行设问,围绕核心问题:3/4表示什么?设计了三个活动: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说一说;举例说明,总结意义。每次活动前教师都发布一个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分享。通过三次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总结概括出了分数表示的意义。教学设计比较开放,学生学习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较大,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参与,对分数表示的意义建构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第五篇:赛教活动总结
金渠小学“天梯工程”教师同职称
赛教活动总结
根据镇教委及学校教务处工作安排,我校的赛讲活动以倡导和实施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创建轻负高效课堂,积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切实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宗旨。经过“赛前审教案、赛中看临教、赛后写反思、赛完综合评、回头再优化”五个阶段的扎实安排,有关工作已有序完成。现将这次赛教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校赛教活动经过校委会成员及语数组长共同参与确定赛教活动安排、办法来进行。全校35周岁以下,下教师必须参赛,共分语数两组分别为期两周多时间进行,由各组员、校领导担任评委,严格按照赛教要求实施。本着“坚持标准、客观公正、保证质量”的评选原则进行,评赛出张丽霞、赵娟侠、许焕宁、李乐等8名校级教学能手,并推荐参加县级决赛。
二、本次赛教工作的主要特点
1、领导重视,组织安排严密
这次赛讲活动,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教师的有效途径,也是校本教研、学校管理、教师教学、教师培养、远程教育实施等各项工作的一次大检阅。为此,我校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赛教前,召开了专门会议,并成立了赛教小组。针对本次赛教,教导处提前下发了《赛教评选标准及评分表表》,审阅了参赛教案等,保证赛教工作正常有序有效进行。
2、参赛教师教学观念新,教学基本功好
本次赛教,教师教案的备写、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均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师的理论水平及课堂教学能力高。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能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善于创设情境,鼓励学生 大胆质疑,积极有效地运用探究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体会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灵活自然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参赛教师能在重视新教材过程性目标落实的同时,坚持强化“双基”不动摇,知能并重,比较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赛后的赛教反思、评课都能客观、真实地表达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看法,提出今后的想法。切实促进了以赛促教、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从赛教情况看,部分教师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教师处理教材能力差,教学不能充分联系实际,也不能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与拓展;课堂教学时间不能合理安排、教学效果不很理想;二是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更新,教学方法有待改革。课堂上依然存在以讲代思,以讲代练的现象。由于对新教材学习研究不够,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形式化;三是部分教师不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正确充分利用教学。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校要继续做好教师培养工作。一是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强化培训措施,提高培训效果;二是以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为中心,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创新教育理论,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集体备课,强化教材研究,切实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水平;三是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教师培养中的作用,鼓励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研讨、相互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制度,认真开展“一帮一”的教师帮扶制度,坚持经常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五是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培养和提高工作,定期开展教师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