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时间:2019-05-12 15:2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素养对学生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第一篇:教师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影响

[内容摘要]: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而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学识底蕴、儒雅风度以及对事业与学生真诚的热爱。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完善的需要!时代的发展或许会改变教师的形象与内涵,但是,作为教师的特质与应该拥有的形象内涵是不能改变与流失的,这就是教师的人文素养,我们呼吁更多富有人文素养与儒雅的风范教师,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校本课程,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完善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关键词]:教师、人文素养、学生、心理、学习心理、儒雅风范

引言——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不过,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教师不是圣人,也应该允许犯错误,允许有自己的脾气,可是,身为人师,我们的言行举止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尤其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人格要求,可能超过对任何人,而人文素养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征。很难想象:一位素养不高的教师,会是一位拥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成为学生所爱戴的教师?一位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能够管理好班级?能够影响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点思考——建构教师人文素养与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和谐大厦

思考1: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素养外在表现为人格魅力——即一个人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上果敢、作风上的刚毅等所产生的感召力量。

美一教育家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份学生来信,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的12种素质,包括: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的每个人,仁慈和宽容;耐性,兴趣广泛,良好的品性,良好仪表,公正、幽默感,对个人的关注、坦率,有方法。这集中反映出受欢迎的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情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我国现阶段,有人提出教师的人文素养除了具有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热爱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外,还应该注重“五心”修养。“诚心”是“五心”修养的基础修养。“精心”,是要求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做到不讨厌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安心”是敬业爱岗的前提条件。“恒心”是为人师表的长期要求。“雄心”是成就事业的心理品质。教师也需要雄心壮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担负起实施人文关怀的重任。

思考2:中学阶段学生心理特征

在青春期到来时,青少年在躯体和心理方法呈现快速的发展,表现为身体急剧的生长和变化。随着身体的发育,青少年必须适应发展中的新自我,同时还必须适应别人对于他的新形象所表现出的反应。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挑战的时期。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渴望交往、渴盼纯真的友谊。朋友之间的情谊称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个体在情感上最依恋的对象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的重心便逐步由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

2、学习方面有自己的主见。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学习也逐渐有了自己方法与安排,不喜欢走别人的老路,甚至有时候不愿意做老师布置的题目。

3、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知心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发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的心理隔阂。

4、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5、情绪情感不稳定。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含蓄。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思考3: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影响

一、影响着学生的人格的完善

传授知识,自然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责任。目前,为数不少的教育从业者还未意识到,教师作为施教者,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往往成为孩子一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健康人格。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有了这样的“心心相印”,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

而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习惯于把学生看着是一个“认知体”,把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扩展学生的知识内涵作为基本目标,重思想教化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无视表达热情。因而导致许多学生缺乏一定的公德意识和人文关怀意识,在校内和校外呈现“两面人”现象。而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实际上是一种灵魂的缺失,它容易使人迷失自我。因此,追寻人文精神的回归,是我们教育的当务之急,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与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

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目标的明确

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往往呈现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性格坚毅,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给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这样会自觉不自觉的树立远大的目标。反之,一个没有深厚人文素养,举止猥琐,语言粗俗,庸俗无聊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没有恒久引力与缺少人格魅力的教师。历史上的杨昌济之于毛泽东,闻一多之于臧克家,沈从文之于汪曾祺,鲁迅之于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伟大的教师,永远会让他们的同样伟大的学生铭记不忘,学生的成功为这些伟大的精神导师的人生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因为,教师的追求与抱负已经深深的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指标;教师的努力与成功,激励他们的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成功。

三、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效果

中学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的比较单纯,情绪化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影响力从哪里来,以前的师道尊严,可能很难约束现在的个性化强的中学生了。而在这方面研究颇为深入的可能要算河北省著名的衡水中学了,他们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了长期研究后发现: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他们对学生进行了跟踪,发现学生往往因为不喜欢某一老师而不喜欢他所教的课,许多学习上偏科的学生都能从此找到原因。衡水中学领导者慢慢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为同样很重要。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用了一个函数式来表达教师人格修为与教学能力、教育观念以及二者与教师的“教育力”之间的关系:y=kx。因变量y表示教师的教育力,系数k表示教师的人格修为,自变量x表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等。其实,这里所谓的“教育力”,最终还是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些,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教师人文素养。

四、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依据个人的理解,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表现在向学生指出应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即具体的学习习惯;二是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习惯的形成。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或模仿,可以抽象出榜样的行为特征,形成规则,并通过对这些规则的重新组织,形成全新的行为。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首先考虑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其次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监督和评价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快慢产生影响。再次教师自身的形象作用。如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结语——打造儒雅风度的教师形象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曾经被照上很多灿烂的光环,教师职业的艰辛与变更,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教师!时代的发展或许会改变教师的形象与内涵,但是,作为教师的特质与应该拥有的形象内涵是不能改变与流失的,儒雅的风范一直是知识分子引以为豪的形象表征,而当一位教师真正的拥有了儒雅风度,不仅仅能够体现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好形象,也是予以学生良好心理成长与完善的最好的校本课程,学生在与老师的共处、交流中耳濡目染,学习心理会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教师在拥有儒雅风度的形象基础上,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激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界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在知识、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方面不断提高,个性得以张扬,真正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成功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由此,我们呼唤教师的儒雅风度,寻求精心打造富有人文素养的教师形象思路,最大可能的挖掘教育资源,为了学生的健康心理的成长与完善,作出我们作为教师的最细致、最全面、最合乎教育规律与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的努力。

第二篇:教师的素养人格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教师的素养人格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杨 青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每项成绩的背后都有一种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这种推动力也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得到加强。”换言之,学生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老师言传身教的影响,那不仅仅是课本的影响,更多是老师个人行为素养人格对学生身心影响。难以想象一个只读课本的学生长大后了会怎样,至少他的心灵之河不会有充沛的水源,不确定有适应于群体生活的本领。

那么教师要具有怎样的素养人格行为才能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呢?

一、综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知识素养

教师的素养旨在养成一种胜任教师职业所需的各种素质而进行的自觉持续的修习涵养及其综合的过程及其综合发展水平。因为这是个二十一世纪,科技的发达,信息网络高速发展,学生的视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扩大化,对外部世界所传递的新思想新观念如数家珍如数接收。

那么教师在客观的物质潮流,崇尚品牌的二十一世纪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作为教师要成为一个新型教师才能与时代接轨,那么作为新型教师要具有的知识要与时俱进,时代对教师的素养要求也进入一个新层次。因为教师的举手投足将会追随学生成长每一步,对学生的身心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一代,又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的种种原因,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可能产生某些心理问题,从而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生大部分时间就在学校度过,这样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所以教育的真正使命是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外,还要让学生过得有趣,使其获得精神的自由和生存的技能,而不是让学生产生一种“一入校门深似海”的恐惧感。

作为教师无疑就是一个不仅要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还要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使命。所以作为人民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再学习,使自身掌握其它学科知识,如语、数、外、计机等,传统工具性基础知识,掌握综合性系统知识也有助于适应教育工作的特殊要求,例如开展教育方案研究,如果协调课堂教育工作,以最科学的途径传递学生以知识,在学校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特殊体,他是知识的源泉,是辅导者,是学生优劣的观察者,是父母的替身,是朋友。就因为教师是如此多重角色,所以教师具备的素养对学后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

有深厚的素养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知识集于一身的教师,他会让他的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一般说来,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的教师是具有以下特点的:(1)教师讲课要有条理,能激发学生思考;(2)讲课有深度,既有哲理的启发,又有艺术的感染;(3)方法灵活多样,富于变化而节奏鲜明;(4)态度和蔼可亲,课堂气氛轻松愉快;(5)严格要求学生,评价客观,没有成见和偏见;(6)有风度有个性,语言幽默风趣;(7)多才多艺,有公开发表论文或著作。总的来说这样的教师就是

一、课上得好;

二、对学生的态度好。这也同时体现了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且这种爱不是私爱,不是溺爱,也区别于母爱;而是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为事业的爱。这种爱最主要体现的是把课上好,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感染,给学生以切实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意识和感觉到在这样的课堂上有深远智慧的启迪和崇高感情的体验时他们就认为这是愉快的享受,而不是痛苦的折磨了,在这样的心态下,学生认识情感必然会协调,意志健全,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言传身教,在显性中包含着不少隐性的教育内容,因为教师的素养包含有知识能力和思想道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他的知识素养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尤其在人文性学科例如语文,教师运用自己的丰富、幽默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包含质感、敏感、通感、幽默感、美感)、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教学中对学生右脑开发。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两个半球的功能明显分工。非智力活动和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都是需要左右脑的协调配合,配合的过程一般表现为以下四个环节:始于观察(右脑),继之于记忆(左脑),深化于思维(左脑),扩展于想象(右脑)即右—左—左—右。传统教育模式基本上是“左脑教育型,即强调的是记忆和思维这两个环节,右脑开发极少,即不注意观察和想象这两个环节,而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进行左右脑的教育,即“左右脑协调教育”。

因此可以说教师的素养无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产生影响的。

二、教师的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教师是具有多种角色的身份,所以决定了他的行为就有教学交往和课堂管理行为了。而教师的人格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教师的人格是道德、思想、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而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能够起到培养、引导、感染和促进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栽培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教师的自身的思想人格魅力将会为学生画出一片蓝天,但不合格的教师也会消极地给学生的心灵抹下灰暗的一笔。

为人师表,教师无时无刻不是学生的审美对象,因此教师要具有人格美,也就是包括道德美、学识美和仪表美的和谐统一。教师也要自觉地从这些方面来塑造自己。

道德美和学识美等内在美都可通过外在美—仪表美表现出来。教师仪表要整洁、端庄、大方、高雅而又有时代感,严谨而又和蔼可亲。教师在学生脑海中的形象是教师用自己全部的生活塑造的,但主要是由他的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活动塑造。学生在对教师形象美的感知过程,是由外在美到内在美。外在美以自然条件为基础以服饰加以装点,由仪表来体现,由教学活动来展现,学生在和老师接触下会情不自禁倍受感染,甚至教师的举止会成为学生的榜样。

一个学生在《难忘的毕业照》一文中描写他对于一位教师的印象,入学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受,后来这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展示的道德力量深深感染了他。在照毕业照时,大家把老师扶在正中座位上,忽然觉得他的形象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严如高山,爱如大海。这就是由内在美和外在美而构成的教师人格魅力,也就是教师的个性特征,它无时无刻不在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叩击着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感染着学生的精神面貌。

学生和教师交往中总是不知不觉地吸收了教师作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作为一位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总是局部的,而他在学生面前所展示的个性却是完整的,或者说,教师给学生最深印象是他的个性,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最本质的东西是他的风格。

例如有些教师在教学时会有失误,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该怎样做呢?这里就有一位这样的老师教郑振铎的《海燕》时,板书中出现这样的句子:“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有学生指出,“皎洁”一词用得不当。教师一时也认识不清,但没有随便解释,也没有以师威压人。他说:“那好,咱们就研究一下吧。”就指导学生先查词典看“皎洁”一词的准确含义是什么。然后结合学生学过的语法知识,确定这个句子的毛病是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最后教师坦率地承认,自己原来没有搞清楚,是在教学实践中经师生共同研究得到了提高,今后无论是教学还是研究都要认真些,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这件事不但没有降低教师的威信,而是给学生树立了从善如流的榜样,也密切了师生的关系。

所以一个教师的行为将是影响学生行为的,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个性的完整起到积极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点也不为过。一个教师要在心里充满火种,才可以点燃他学生心中的火苗;一个教师的心中要充满光明,才可以照亮他学生前行的步伐。以身作则,时刻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充满自信地走向社会的广阔空间,这就离不开一个教师对自身的素养和行为人格的要求。

第三篇: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素养的影响

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素养的影响

摘要:上好美术欣赏课不但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美术欣赏课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提出了新挑战。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学生素养;影响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16-1

一、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1.以作品情节吸引学生

《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名作,学生大多知道犹大出卖耶酥的故事,壁画中13个神态各异的形象吸引了学生,让学生来猜一猜谁是叛徒犹大?这是学生最关切的。作品的主题抨击伪美颂扬善美,通过构图的形式美表现了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我辅以介绍作家创作过程中有趣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起他们欣赏的极大兴趣。

2.从作品内容分析

有的美术作品画面没有情节性,或是静物、风景,或是花鸟山水,加之学生不太熟悉作品和作者,因而作品展示出来,学生并不十分感兴趣。例如欣赏后印象主义梵高的作品《向日葵》,画面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几棵金黄色的向日葵,不能一下激起学生兴趣,然后再从美术性去分析作品内容。向日葵是梵高的崇拜物,他曾创作过多幅。之所以不倦地画向日葵,那是因为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之物,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感情的烈火写照,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一般说绘画风格有巧拙两种,巧固不易而拙尤难,梵高的作品中高贵的本色美深藏在朴实无华的形式里,如美玉在璞,其作品之美表现在热烈单纯的色彩和奔放旋动的笔触。通过这些简单的介绍,学生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作者,看待作品。相信学生了解梵高创作向日葵的处境后,对向日葵的理解会更深入、更全面,从而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在开发学生心智、潜能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二、作品的文化情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

1.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通过引进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欣赏的目的。这样,不仅能提高同学们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也便于他们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需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

2.创设特殊的教学情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其中,最主要的和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对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学生们在语文课中已学过大量的古诗,所以对古诗的意境的理解就比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容易得多了。而且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古诗之间的确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美术欣赏多元化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

任何一件优秀的作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正是美术欣赏的魅力之所在。事实上,美术课本中大部分文字欣赏的叙述部分只能代表一家之言,不是唯一的。美术鉴赏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搞教师一言堂或者照本宣科,它不象数学、物理那样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应该有差异性的,要能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看法、观点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可能。比如米勒的《晚钟》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艺术作品。在苍茫暮色中,随着远方教堂的钟声垂首祈祷的农民夫妇引起过人们多少感触和联想!有学生说他们是在庆祝婴儿的诞生;有的说是在祝愿婚姻的幸福;有的则说可能在为死去的亲人默哀,众说纷纭。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美术鉴赏教学应该看重其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也很少有统一性,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锻炼独创思维的能力,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美术教育是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教育体系中通过美术活动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其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去培养学生美术方面的能力和品质。

第四篇:浅谈教师威信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威信与教育影响

——河北涉县更乐镇中学

刘秀峰

摘要:

改革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人们多致力于设法增加教育投入,改革教材,提高师资学历,增加教学设施,改善管理机制等等有形的显性因素。而常常容易忽视另一种无形的,然而在全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不起作用的隐性因素。这就是教师威信。关键词 教师威信 前提 影响

一、教师威信的形成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 作为教师,既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比较渊博的知识,又要认真研究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能为人师表。实践这些要求的过程也就是建立教师威信的过程。

建立良好的最初印象是第一步。有经验的教师对于这一关都要做精心的准备。对第一堂课,宁可少讲,必要讲透。通过吸引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学生愿意做的事情。

感情交流很重要。威信与感情有关。建立威信的过程也应该是培养感情的过程。教师的性格、语言、态度、眼神都使学生们乐于接受,喜欢教师。良好的情感体验,促成了好的威信。他们更需要得到尊重,需要用真诚“动之以情”,用深刻的道理和恰当的比喻“晓之以理”,从而敲开学生的心扉,使之感受既为“良师”,又是“益友”的深层次亲情。

尊重学生人格是关键。尊师爱生,是建立在彼此尊重人格的基础上的。人无论老幼,均有人格。有些教师以为声色俱厉,不拘言笑才易建起威信。更有错误的认为对“没皮没脸”的学生就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学生讽刺挖苦到“体无完肤”的地步。殊不知,这会更加伤害学生。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仅不能维护“师道尊严”,反而丢了教师的威信,从而影响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

严格要求不能松。

实践证明,对学生严格要求,讲清道理是十分必要的。道理讲透了,再严格的要求,学生一般都能无条件接受。教师在不断的严格要求中,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威信,巩固自己的威信。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地成长。

渊博的学识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也会提升教师的威信。教师既为人师表,其一言一行均可成为树立威信的原始材料。教师要善于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建立教师威信。此外,某些教育场合下,教师的形体语言,比如一个手势、一个动作,可意外地使某个学生认为他获得了教师的特殊关照和信任。这是一种特殊的建立教师威信的方法——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教师威信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1.教师威信是教育的基础,良好的教师威信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健康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相信教师,心理上承认你能使之增长知识明白道理,有愿意接受教育的前提,才能进行教育工作。从这个角度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实质上就是学生对教师的一种无言的态度。师生之间有了积极的、肯定的关系,教师才能影响学生。

教师德、识、才、学的评价高,学生从思想感情上接受了,在实际行动中就能自觉落实,充分信任教师传授知识的真实性,而且还能主动执行教师的其他各种指令。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才智。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和自尊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有意义,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的成功。

2.教师威信能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和正确学习态度的形成

教学过程是教师以其知识及其自身的各项基本素质对学生客观上发生深刻的影响,并在主观上通过教师的意志向某一确定的方向发展。此过程中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发展的速度。教师威信犹如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它可使教学的速度加快、内容加深。为什么?教师威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力量何在?这就要涉及威信的横向广度和纵向深度。

教师威信的广度对每个学生人格成长的影响。教师威信所及,遍及每个学生,并使之向着教师希望的方向发展。要做到威信遍及每个学生,最起码的一个条件是一碗水端平。满腔热诚地关心每个学生,恰如其分地对待每个学生。这主要是由教师的思想觉悟程度决定的。教师应能在教学中,把每个学生作为无可替代的存在加以尊重,必须具有确凿地把握学生成长过程的敏锐的感受性,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要求与能力,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威信的深度对学生“乐学”态度的影响。这是指教师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影响学生成长的各个发面,而非指局部、某个单发面的影响。教书育人是大目标,“传道、授业、解惑”“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施加影响,并且要有深度。现在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竞争社会中需要复合型人才,全面发展型人才。因此对教师的要求还停留在“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了。这主要是由教师自身能力而定。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教案,生动活泼的教学技巧,准确风趣的教学语言有助于唤起学生的兴奋和求知欲,使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并且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和创造力,同时,学生又从教师“乐教”精神、治学态度中受到感染,从而“乐学”。

三、教师威信丧失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成长

我们发现,教师树立威信不易,提高威信更难,可是降低威信或丧失威信却易如反掌,一蹴而就。以下种种不良表现,都将使教师威信降低,对学生造成或多或少的不良效应:教师威信一旦扫地,从此“定格”,在某些学生心目中留下永远的残缺形象。

第五篇: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张金键

心理健康问题为人们普通关注是与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社会越发展,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也就越加突显。

作为社会对人类健康观念的重新认识的一种结果,心理健康对在校生的成长有着广泛而普遍的意义,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在校生是在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生和成长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受益者,但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受社会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各种影响。在目前,我国在校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之高、范围之广,这是必然的现象。因此,从家长到学校、社会都相当重视,有关的研究也相当热烈。本文主要就教师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谈几点看法,以尝试揭示其中的关系。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表面看属于个体行为,但对心理的研究表明,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内源性因素主要是指个体在生长过程中本身生理因素引起的心理变化。如遗传因素、分娩异常、发育迟缓,各种疾病等。内源性因素是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对学生的作用比较直接、明显。

而外源性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不同于内源性因素,具有间接、隐蔽、难以控制的特点。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对在校生来说,社会因素由于学生用于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时间同家庭、学校相比毕竟相当有限,其影响还不是决定性的。家庭因素相对于社会因素,其影响力要大。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由于血缘的关系,学生从其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长辈那些接受的影响直接而细微,容易形成定式,不易改变。

学校是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主要舞台。学校办学思想、文化氛围、物理环境、人际关系及教师的素质直接对学生的行为培养、个性发展、生活和社 会适应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由于教师是学生成长的直接培养指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成了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教师的素质引发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又称之为教源性心理问题。

对学生心理问题,过去我们一向过多关注的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外源性因素不被重视。不少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咨询,也往往侧重于学生本身的原因。学生有问题到教师身上找原因,这种观点难以被人接受。但实际情况却证明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是呈正相关关系的。

教师给学生的影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个性才能养成个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注定了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同时又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榜样和心理保健医生。教师队伍的素质,如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情绪情感、个性和意志品质等都对学生起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心理特征对教师的心理品质进行过滤,剔除不合胃口的,吸收与自己情趣相近的,使自己逐步向自己喜欢的教师靠近,形成与教师相类似的心理品质,这个道理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有些学生连老师的笔迹都可以学得维妙维肖。

心理学上曾对教师的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作了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针对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研究表明,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显著相关,但教师人格特征却能影响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个性。如:

富有同情心的教师,能更好地与学生共享喜爱和感情,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长于激励、生动活泼、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课堂上更能控制学生活动,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学生学习具有更大的创造力,善于培养更多的探究性的人才。

公正、民主、合作的教师则易于培养具有情绪稳定、态度积极、友好、对人诚实、坦率的学生。

善于学习,对本学科性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师,受其影响学生在学业上较认真、专注,容易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作风专制的教师,容易造成学生的紧张、焦虑、冷淡的性格,而且带有比较强的攻击性。教师在的时候学生毕恭毕敬,一旦教师离开则可能秩序大乱,不能自制。

对学生放任的教师,所带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差,缺乏团队精神,什么事情都无动于衷,缺少对事业的责任感。

其他如教师兴趣广泛,学生中也多有业余活动爱好者;教师情绪稳定、态度安详,学生也多心平气和,活动有序;教师偏袒、不公平,则学生多任性、猜疑、自负或自卑。

可见,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在学校中教师是当然的主导者、支配者,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学生的害怕、说谎、违抗等心理失调的原因之一,是与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有关。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二、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讲的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试验者从几个班中随机抽取一些学生,这些学生有学习好的,有学习差的,大部分是平平常常的。然后告诉他们的老师,这些学生有特殊的潜能,将来会有很大的成就。一年之后,试验者发现这些学生真的个个成了优等生。不管原先的基础是好是差,每个学生都比他们原有的水平有了显著进步。试验者将试验的真相及试验的结果告诉了老师,老师们也相当吃惊。事实上,教师的知识水平并没有大的变化,仅仅是对学生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而已。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到学生。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不可能高,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教学积极,就会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也会积极地学,积极地思考。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影响。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现在,有的教师常常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苦口婆心,竭尽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要么我行我素,要么“阳奉阴违”。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是否产生对立的师生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五、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参照,是榜样。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六、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起 着重要作用。

七、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教师,易导致孤僻、压抑、焦虑等心理疾患,这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学生形成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人际关系良好的教师与学生相外时,信任、欣赏、以诚相待,关爱有加。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会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了楷模作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榜样的力量。学生的学习同样包含学习做人的道理,但他们的社会经历有限,难以提供足以学习的榜样。进入了学校后,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将成为学生学习做人的模板,这是教师职业所以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戴高乐将军有一句名言,他说:“我们还可以去月球,那并不是远不可及的事,不过我们所该探寻最远的距离,依然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心灵是最博大的,教师的心灵尤其如此。

1.要以人为本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是教师在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关键。管理者应该始终把管“人”放在第一位,了解教师的工作、生活、情趣和爱好,明了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尊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和依法参与管理学校的民主权利,努力保持教师的心理平衡,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

2.建立积极的校园人际关系

“文人相轻”,这是一种容易形成效率衰减的人际关系。它使教师间的信息流难以沟通,教师心理上有隔阂,互相防范,影响团队效益的发挥,也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管理者应努力避免这种现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教师间的了解与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变“相轻”为“相亲”。

3.采取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有效的心理训练,既能帮助教师消除心理问题,又能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主要方法有团队训练和个体训练,有形训练和无形训练,专门训练和非专门训练三种类型。

团队训练指请心理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训练;个体训练是教师个人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有形训练主要指借助直观的工具或手段进行训练;无形训练要求通过教师间的各种活动和交流达到疏通、融合各种关系的目的;专门训练是有针对性对部分教师集中训练;非专门训练则利用课余、工余时间进行。学校管理者应该对全校教师的心理状况有清楚的了解,制订计划,采取各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心理训练。并且主要地运用个体训练、无形训练和非专门训练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4.用欣赏的眼光看教师

学校管理者评价教师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条却是不变的真理,那就是你永远都需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你的下属,这是任何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具有的胸襟。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但教师是普通的。每一个教师都有一种希望自己的工作被人认可,自身的价值得到肯定的心理。如果我们“求大同,存小异”,充分肯定教师哪怕极细小的一点成绩,都会使之成为教师更为努力工作的内驱力。

5.知人善任,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

超负荷的工作量以及与本身素质不相符合的工作容易使人的心理产生异常,如失望、暴躁、焦虑、烦闷等。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要了解每一个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合理安排工作,避免教师超负荷的劳动。

戴高乐将军有一句名言,他说:“我们还可以去月球,那并不是远不可及的事,不过我们所该探寻最远的距离,依然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心灵是最博大的,教师的心灵尤其如此。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忽视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只有每位老师能做到智力发达、情感丰富、意志顽强、人格完 整,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乐观精神,具有洞悉学生内心世界的观察能力,与学生密切沟通的交际力,能随时调控自己和他人心态,才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在学校中教师是当然的主导者、支配者,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学生的害怕、说谎、违抗等心理失调的原因之一,是与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有关。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讲的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试验者从几个班中随机抽取一些学生,这些学生有学习好的,有学习差的,大部分是平平常常的。然后告诉他们的老师,这些学生有特殊的潜能,将来会有很大的成就。一年之后,试验者发现这些学生真的个个成了优等生。不管原先的基础是好是差,每个学生都比他们原有的水平有了显著进步。试验者将试验的真相及试验的结果告诉了老师,老师们也相当吃惊。事实上,教师的知识水平并没有大的变化,仅仅是对学生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而已。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到学生。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不可能高,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教学积极,就会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也会积极地学,积极地思考。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现在,有的教师常常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苦口婆心,竭尽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要么我行我素,要么“阳奉阴违”。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是否产生对立的师生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参照,是榜样。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教师,易导致孤僻、压抑、焦虑等心理疾患,这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学生形成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人际关系良好的教师与学生相外时,信任、欣赏、以诚相待,关爱有加。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会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了楷模作用。

综上所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也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成败与发展。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努力做一个心胸开阔、健康快乐的教师吧!

下载教师素养对学生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素养对学生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教师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浅谈教师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作者姓名班 级-- - 学 号--------------- 陇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二 〇 一 二 年 七 月 浅谈教师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苏锐娟 2011级汉语言文学4班......

    教师礼仪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礼仪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摘 要】 现代礼仪以传统伦理道德为内核,以自尊和互相尊重为原则,以个体素质和修养的提升为出发点。教师礼仪包括微笑礼仪、语言礼仪、课堂礼仪、......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性作为社会对人类健康观念的重新认识的一种结果,心理健康问题为人们普通关注是与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社会越发展,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健......

    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引言 谈论教师的人格魅力,应先从我国古代的孔子说起。孔子是一个思想深沉、举止端方的大哲学家,大教育家,几千年来他“聚徒讲学”平易近人的神情语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

    说课对师范生教师素养的影响探析

    基于英语专题网站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 摘要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建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建立各种以学为主的英语学习专题网站,将各种英语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为学生进行......

    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摘要】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是小学生最先接受的知识,在小学阶段培养文学素养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热......

    教师评语对学生影响的调查doc

    教师评语对学生影响的调查 摘要:评语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师生双赢的教育活动。教师的评语对学生的影响太大了,它能够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教师言行对学生的影响[5篇模版]

    教师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一名出色的教师应该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文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下一代的思想品德,影响他们的理想、志趣、情感、意志等等。像人们经常赞誉的那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