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时间:2019-05-13 06:4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第一篇: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如果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能正确的对待学生一些偏激的行为,那么师生关系就能妥善解决。比如我就遇到过一件这样的事:

我教六年级语文,也是班主任,上学年有个女生学习也不错,但性格非常偏激,她一直都不认真听我讲课,和其他同学的关系也很差,无论我怎样鼓励都没有用,原因是她一直认为我和她五年级的老师讲课方式不一样,所以一直不肯接受。有很多次在作业中说些让我伤心的话,我还一如既往的去鼓励她认真学习。有一次她在作文《说说我的心里话》中写出了对我的所有偏见,我读了之后并没有生气,而是批到:你是个坦诚的孩子,能够敞开心扉跟老师交流,老师真的很感谢你!也希望你能以后多多向老师提出建议。从此以后,我发现她认真听课了,毕业时还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说她以前对我有偏见,请我原谅她。我看了信舒心的笑了,教育原来就这么简单。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参照,是榜样。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篇: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张金键

心理健康问题为人们普通关注是与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社会越发展,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也就越加突显。

作为社会对人类健康观念的重新认识的一种结果,心理健康对在校生的成长有着广泛而普遍的意义,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在校生是在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生和成长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受益者,但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受社会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各种影响。在目前,我国在校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之高、范围之广,这是必然的现象。因此,从家长到学校、社会都相当重视,有关的研究也相当热烈。本文主要就教师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谈几点看法,以尝试揭示其中的关系。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表面看属于个体行为,但对心理的研究表明,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内源性因素主要是指个体在生长过程中本身生理因素引起的心理变化。如遗传因素、分娩异常、发育迟缓,各种疾病等。内源性因素是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对学生的作用比较直接、明显。

而外源性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不同于内源性因素,具有间接、隐蔽、难以控制的特点。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对在校生来说,社会因素由于学生用于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时间同家庭、学校相比毕竟相当有限,其影响还不是决定性的。家庭因素相对于社会因素,其影响力要大。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由于血缘的关系,学生从其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长辈那些接受的影响直接而细微,容易形成定式,不易改变。

学校是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主要舞台。学校办学思想、文化氛围、物理环境、人际关系及教师的素质直接对学生的行为培养、个性发展、生活和社 会适应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由于教师是学生成长的直接培养指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成了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教师的素质引发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又称之为教源性心理问题。

对学生心理问题,过去我们一向过多关注的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外源性因素不被重视。不少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咨询,也往往侧重于学生本身的原因。学生有问题到教师身上找原因,这种观点难以被人接受。但实际情况却证明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是呈正相关关系的。

教师给学生的影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个性才能养成个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注定了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同时又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榜样和心理保健医生。教师队伍的素质,如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情绪情感、个性和意志品质等都对学生起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心理特征对教师的心理品质进行过滤,剔除不合胃口的,吸收与自己情趣相近的,使自己逐步向自己喜欢的教师靠近,形成与教师相类似的心理品质,这个道理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有些学生连老师的笔迹都可以学得维妙维肖。

心理学上曾对教师的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作了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针对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研究表明,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显著相关,但教师人格特征却能影响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个性。如:

富有同情心的教师,能更好地与学生共享喜爱和感情,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长于激励、生动活泼、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课堂上更能控制学生活动,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学生学习具有更大的创造力,善于培养更多的探究性的人才。

公正、民主、合作的教师则易于培养具有情绪稳定、态度积极、友好、对人诚实、坦率的学生。

善于学习,对本学科性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师,受其影响学生在学业上较认真、专注,容易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作风专制的教师,容易造成学生的紧张、焦虑、冷淡的性格,而且带有比较强的攻击性。教师在的时候学生毕恭毕敬,一旦教师离开则可能秩序大乱,不能自制。

对学生放任的教师,所带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差,缺乏团队精神,什么事情都无动于衷,缺少对事业的责任感。

其他如教师兴趣广泛,学生中也多有业余活动爱好者;教师情绪稳定、态度安详,学生也多心平气和,活动有序;教师偏袒、不公平,则学生多任性、猜疑、自负或自卑。

可见,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在学校中教师是当然的主导者、支配者,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学生的害怕、说谎、违抗等心理失调的原因之一,是与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有关。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二、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讲的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试验者从几个班中随机抽取一些学生,这些学生有学习好的,有学习差的,大部分是平平常常的。然后告诉他们的老师,这些学生有特殊的潜能,将来会有很大的成就。一年之后,试验者发现这些学生真的个个成了优等生。不管原先的基础是好是差,每个学生都比他们原有的水平有了显著进步。试验者将试验的真相及试验的结果告诉了老师,老师们也相当吃惊。事实上,教师的知识水平并没有大的变化,仅仅是对学生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而已。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到学生。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不可能高,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教学积极,就会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也会积极地学,积极地思考。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影响。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现在,有的教师常常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苦口婆心,竭尽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要么我行我素,要么“阳奉阴违”。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是否产生对立的师生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五、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参照,是榜样。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六、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起 着重要作用。

七、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教师,易导致孤僻、压抑、焦虑等心理疾患,这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学生形成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人际关系良好的教师与学生相外时,信任、欣赏、以诚相待,关爱有加。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会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了楷模作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榜样的力量。学生的学习同样包含学习做人的道理,但他们的社会经历有限,难以提供足以学习的榜样。进入了学校后,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将成为学生学习做人的模板,这是教师职业所以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戴高乐将军有一句名言,他说:“我们还可以去月球,那并不是远不可及的事,不过我们所该探寻最远的距离,依然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心灵是最博大的,教师的心灵尤其如此。

1.要以人为本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是教师在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关键。管理者应该始终把管“人”放在第一位,了解教师的工作、生活、情趣和爱好,明了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尊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和依法参与管理学校的民主权利,努力保持教师的心理平衡,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

2.建立积极的校园人际关系

“文人相轻”,这是一种容易形成效率衰减的人际关系。它使教师间的信息流难以沟通,教师心理上有隔阂,互相防范,影响团队效益的发挥,也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管理者应努力避免这种现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教师间的了解与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变“相轻”为“相亲”。

3.采取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有效的心理训练,既能帮助教师消除心理问题,又能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主要方法有团队训练和个体训练,有形训练和无形训练,专门训练和非专门训练三种类型。

团队训练指请心理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训练;个体训练是教师个人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有形训练主要指借助直观的工具或手段进行训练;无形训练要求通过教师间的各种活动和交流达到疏通、融合各种关系的目的;专门训练是有针对性对部分教师集中训练;非专门训练则利用课余、工余时间进行。学校管理者应该对全校教师的心理状况有清楚的了解,制订计划,采取各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心理训练。并且主要地运用个体训练、无形训练和非专门训练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4.用欣赏的眼光看教师

学校管理者评价教师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条却是不变的真理,那就是你永远都需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你的下属,这是任何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具有的胸襟。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但教师是普通的。每一个教师都有一种希望自己的工作被人认可,自身的价值得到肯定的心理。如果我们“求大同,存小异”,充分肯定教师哪怕极细小的一点成绩,都会使之成为教师更为努力工作的内驱力。

5.知人善任,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

超负荷的工作量以及与本身素质不相符合的工作容易使人的心理产生异常,如失望、暴躁、焦虑、烦闷等。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要了解每一个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合理安排工作,避免教师超负荷的劳动。

戴高乐将军有一句名言,他说:“我们还可以去月球,那并不是远不可及的事,不过我们所该探寻最远的距离,依然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心灵是最博大的,教师的心灵尤其如此。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忽视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只有每位老师能做到智力发达、情感丰富、意志顽强、人格完 整,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乐观精神,具有洞悉学生内心世界的观察能力,与学生密切沟通的交际力,能随时调控自己和他人心态,才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在学校中教师是当然的主导者、支配者,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学生的害怕、说谎、违抗等心理失调的原因之一,是与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有关。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讲的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试验者从几个班中随机抽取一些学生,这些学生有学习好的,有学习差的,大部分是平平常常的。然后告诉他们的老师,这些学生有特殊的潜能,将来会有很大的成就。一年之后,试验者发现这些学生真的个个成了优等生。不管原先的基础是好是差,每个学生都比他们原有的水平有了显著进步。试验者将试验的真相及试验的结果告诉了老师,老师们也相当吃惊。事实上,教师的知识水平并没有大的变化,仅仅是对学生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而已。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到学生。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不可能高,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教学积极,就会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也会积极地学,积极地思考。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现在,有的教师常常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苦口婆心,竭尽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要么我行我素,要么“阳奉阴违”。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是否产生对立的师生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参照,是榜样。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教师,易导致孤僻、压抑、焦虑等心理疾患,这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学生形成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人际关系良好的教师与学生相外时,信任、欣赏、以诚相待,关爱有加。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会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了楷模作用。

综上所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也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成败与发展。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努力做一个心胸开阔、健康快乐的教师吧!

第三篇: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作为社会对人类健康观念的重新认识的一种结果,心理健康问题为人们普通关注是与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社会越发展,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也就越加突显。心理健康对在校生的成长有着广泛而普遍的意义,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现就教师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谈几点个人肤浅的看法:

教师给学生的影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个性才能养成个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注定了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同时又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榜样和心理保健医生。

富有同情心的教师,能更好地与学生共享喜爱和感情,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长于激励、生动活泼、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课堂上更能控制学生活动,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学生学习具有更大的创造力,善于培养更多的探究性的人才。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在学校中教师是当然的主导者、支配者,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学生的害怕、说谎、违抗等心理失调的原因之一,是与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有关。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也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成败与发展。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努力做一个心胸开阔、健康快乐的教师吧!

第四篇:论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论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翟万友

内容提要:心理健康的目标即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在教育实践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完善其结构,使该心理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佳状态。

1、认知功能正常;

2、情绪反应适度;

3、意志品质健全;

4、自我意识客观;

5、个性结构完善;

6、人际关系协调;

7、社会适应良好;

8、人生态度积极;

9、行为表现规范;

10、活动效能吻合。后者指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培养高尚美好的品德。塑造完善的个性。使人生价值在一定的时代和环境下能够完全得到体现。教师心理不健康主要原因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1、社会因素,2、职业原因,3、个人因素。教师言行的消极影响美国学者普雷斯科特(D.A.P)在检讨美国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消极影响之后,指出,教师的不良言行及不科学知识构成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是有害的。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其言行情绪必然是积极的,对学生影响也必然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对学生起着暗示作用。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的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教育工作是一件关系到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极为复杂的职业。教师以科学的真理去教育人,以完美的人格去影响人、塑造人,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永远恪守的信条。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理发挥成最佳状态。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

以上所述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社会适应标准和发展性标准。

1、认知功能正常;

2、情绪反应适度;

3、意志品质健全;

4、自我意识客观;

5、个性结构完善;

6、人际关系协调;

7、社会适应良好;

8、人生态度积极;

9、行为表现规范;

10、活动效能吻合。后者指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培养高尚美好的品德。塑造完善的个性。使人生价值在一定的时代和环境下能够完全得到体现。

(二)教师心理素质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

教师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中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显著影响的,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教师心理素质是一个结构和过程统一的系统,作为一个系统,若其结构完整,在与环境、他人互动过程中各个成分能协调有效的运行,那么,教师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系统结构不完整或不够完善,系统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某个环节上存在问题,致使该系统的功能出现失调,教师在教学活动或生活中不能良好地适应或潜能得不到正常发挥,那么教师的心理就不够健康或者存在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心理健康的目标即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在教育实践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完善其结构,使该心理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佳状态。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而具有不同的涵义。根据教师织业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有以下几点:

1、对教师角色的认同,勤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全身心的投入教育工作并取得成就,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正常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并在交往中得到支持,其个人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客观的评价自己和别人,在师生教学活动中则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领导理解、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3、能够正确的认识、体验、控制自我。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工作目标,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能力。

4、具有教育、教学的独创和果断性。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创造。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语言布置作业等。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理解和使用教材。

5、生活、工作积极乐观。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乐观的情绪健康对工作尢为重要,不将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能够冷静地处理课堂中的不良事件;对学生一视同仁。积极乐观的对待个人生活中的一切。

二、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原因

(一)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导致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教师心理行为问题的形成途径,也是各异的,因此,表现也是多样的。

其一是生理、心理症状。(1)抑郁。表现为情绪的衰竭,长期精神不振,对学生漠然,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等。(2)焦虑。主要是忧虑,非特性的焦虑,预期焦虑等,生活当中的这些现象不能忍受占据了主导地位,长期存在就伴随着身体上的症状。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解决,便会产生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成就感降低,把工作上的失败归于学生、家长、领导。

其二是人际关系问题。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身心症状影响到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这是由于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失调的情绪状态下会发生认知偏差。没有耐心听取他人劝告和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能力很强,常常被不良社会因素影响致深,如抄别人作业,用钱雇人写作业等等表现,教师面对现实,无法用一种理智的,没有伤害的,对后果负责的方式表达自己或对他人作出的反应。发脾气,出口伤人,甚至出现违法事件,打伤学生等。

其三是职业行为问题。表现为(1)逐渐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备课不认真,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对教学活动中表现的问题置之不理。(2)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进步。(3)对教学工作完全失去了热情,开始厌倦、恐惧教学工作,试图离开岗位,就目前,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偏远山区的教师)的教师另觅职业的人大有人在。这种怨职情绪在教师之间互相强化,从而影响整个学校气势。

其四是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力让情感和身体的衰竭,导致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教学工作诸方面经种种努力已经无效,任务永远不会完结,但总得不到成功,进步,他人承认的回报,便失去了信心。长此以往,必然职业倦怠。

(二)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教师心理不健康主要原因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

1、社会因素。首先,现代信息技术普及飞速发展,知识信息普及大大提高教师,已不是学生唯一信息源,教师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冲击教师的心理。其次,教师劳动复杂度、繁重度、紧张度强,教师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不能保障,农村、山区学校非常明显。再者,《教师法》虽然颁布,但不发教师工资,侮辱、欧打教师事件不断发生。这些都是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

2、职业原因。教师劳动的特殊性造成的角色冲突,角色过度负荷是很多教师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根源[3]。社会对教师职责期望值过高,而现实办学的非教学任务过重,教师的社会角色规定与其真实人格及真实情绪体验之间的冲突等。这些不能不造成角色过度负荷。

3、个人因素。有些教师出现心理问题,一方面是人格因素。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和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而安的的教师更容易出现问题。另一方面是个人生活的变化,在人的一生中生活诸方面会有很多变化,不管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都要适应新的生活模式调整,如果调整不好,家庭、婚姻关系等方面的关系问题,也会导致心理不健康问题的出现。

三、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一)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影响的意义

1、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教师自己的心理会通过教师的言行表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会在无意当中受到熏陶。有时教师不正常的心理表现和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在学生的面前保持良好心态,对于处在成长时期的学生来说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2、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会减少宣泄式体罚的机会。

许多教学实践表明:有很多教师也反对体罚学生,也深知体罚并不能解决学生实际的思想问题,但是当自己的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就控制不住自己了,于是体罚出现。也有的教师体罚学生是由于自己当时处于一种不正常的情绪状态,是将自己对其它方面的情绪反映宣泄到学生的身上。这些由教师的不良情绪状态带来的体罚结果,对学生的伤害更大,这样的体罚不但会比较严重,而且还会使学生对是非的观念糊涂,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

3、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会减少对学生的心理虐待。

调查表明:许多学生恨教师的主要方面不是简单的体罚,而是更痛恨心罚—心理上的处罚或虐待。学生经常受到成人的心理虐待,心理受到的伤害很深,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使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使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光彩。(例子略)

有对别人心理虐待习惯的人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的人总是愿意挖苦,讽刺、打击别人,或是总是设法侮辱比自己强或自己看不上的人,这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果某个教师在这方面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受伤害的当然是学生了。所以学校的领导要关注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因为这也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了素质教育。

(二)教师言行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

1、教师言行的消极影响

美国学者普雷斯科特(D.A.P)在检讨美国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消极影响之后,指出,教师的不良言行及不科学知识构成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是有害的。因此,对教师提出八点批语意见:(1)教师缺乏人类发展的知识;(2)混淆事实与谣传;(3)轻易做出结论;(4)忽视变化了的情境;(5)盲从肯定假设;(6)用情绪代替理智处理事件;(7)主观性的判断;

(8)投射自己的情绪问题。这八条批评意见提出,指的是不是所有的教师错误。但是,即使是少数教师的言行以及由此形成的消极的环境足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2、教师言行的积极影响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其言行情绪必然是积极的,对学生影响也必然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对学生起着暗示作用。

1、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爱心和对事业的执着,去营建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学生的心理产生于人际环境,一个充满友善、民主、和谐的人际环境,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格的形成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教师健康稳定的人格,将会使学生保持一个稳定的而愉快的心境,进而增进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

2、帮助指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适当志趣水平,使学生有一个积极稳定的自我概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个体差异”原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可以实事求是地并总能看到希望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去。

3、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做到合理的情感表现。存在主义学者认为,教师应具有独立的,自由的人格,并以此来影响学生的人格。此外,教师还必须有着广博的知识,教育教学技巧,能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学生。在此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合理的表现欲望。

4、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完成设置目标的积极动力,是个体在处理某种问题时能做得多好的一种自我判断。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与目标的实现有较大相关。自我将效能感强对目标的承诺也就会提高,它可以产生积极的自我内在激励。这一方法或对策会给教师的实际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5、教师要正确的评价自己。在现代社会里教师只有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认识自己的知识,才能认识到一个人的人格重要,美的重要。把自己的美德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对学生的影响才是理性的。

由此可见,教师的言行以及由此形成的人际环境,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的影响不仅仅是体现在学科知识,更主要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的整体形象。

综上所述,教师的信念各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的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教育工作是一件关系到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极为复杂的职业。教师以科学的真理去教育人,以完美的人格去影响人、塑造人,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永远恪守的信条。

第五篇: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研究11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帮助学生撕开了无知的黑幕,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的真理之途;教师是学生的健康、幸福和未来的守护者,教师对学生的爱犹如太阳给地球的爱、春雨给庄稼的爱、自然予人类的爱,既温暖又慷慨,既充裕又静谧,既深厚又绵长;教师是无私和高尚的„„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段话道出了心理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培养的作用和自身的价值。那么,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师对学生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1、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

美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它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明显地带有易感性、易变性和可塑性。一个在学校受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的学生,在整个一生中都会在心灵里保留着灰暗的心境——如在焦虑的教师调教下,学生也容易变得焦虑、紧张和恐惧;在敌对、偏执的教师手下,学生容易产生相应的敌对、偏执以及缺乏自信和尊严等——一旦在人生发展中遇到相应的情景,青少年时代的失败和蒙受羞辱的记忆就会使他失去挑战的勇气、自信和毅力。一个情感能力发展在中小学就受到压制的孩子,命运就会对他们产生不公正的待遇。在歧视中成长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提不高,而且情感发展也容易扭曲。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个人未来的健康与幸福,而且还可能影响他人和社会,诱发不稳定因素,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一项调查表明,有近半数学生对部分教师感到害怕。有些老教师给年轻教师传授经验:“对学生不能太客气了,一开始就得把他们镇住,不然他们就会登鼻子上脸,就会骑到教师头上拉屎拉尿。”有的教师以能让学生害怕为荣,以能把学生管老实为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时甚至不择手段,什么训斥、责骂、讽刺、挖苦、罚站、罚值日、打耳光、拧耳朵、掐嘴巴、直至拳打脚踢,各种方法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合作的关系,可是在这些心态不正常、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的班里,学生感受到的师生关系却是“猫和老鼠”“警察与小偷”“法官与罪犯”“棍子和懒驴”的关系。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在学校里,教师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学生在校的表现,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追求,都极大地受到教师言行的影响。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从正面揭

示了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努力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优秀教师。但同时也应看到,有些教师由于他们不良的言行和心态,带给学生更多的却是消极影响。致使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消极,厌学、厌校、厌师甚至厌烦父母、亲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教师虽然在心理健康方面没有明显的问题,但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导致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的态度有很大差别。对所谓差生(主要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冷言、冷脸,毫无耐心和爱心。这种态度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差,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低。有资料显示,在占学生总数20%左右的学习困难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成绩不良同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例如作家三毛上初中时代数成绩不好。有一次她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老师怀疑她作弊,让她站到讲台上示众,并用毛笔在她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美其名曰:“吃鸭蛋”。从此三毛不仅在心灵中就留下了不堪回首的阴影,而且对学习数学也失去了信心。还有一些经常逃课的学生经过我们的访谈,他们并不是因为这门课学不懂,而是“看不上”所教这门课的老师。平心而论,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非不爱学习,他们的成绩不理想大多是与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主要原因来自于教师的错误观念和不健康心理。

综上所述,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维护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作者:杨红梅 文章来源:昭武小学

教师心理健康不只是教师自身的健康问题,教师职业是人类最伟大的阳光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势必影响学生的发展。

首先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课堂气氛。教师的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师也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他们愿意学习,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与环境互动,努力去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并有所创新,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有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一般都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而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中小学生的厌恶学习、恐惧学校,有些情况下与教师有关。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用过激的语言,对成绩差的学生冷淡,处理事情不公平等,致使一些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是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试图传播和接受某种价值观念。对学生来讲,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被教师在人际关系、工作态度、教学风格等方面的榜样作用所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有些教师虽然没有时刻把扮演道德榜样作为自己角色的一部分,但因为价值观内含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决不可能避免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有足够的自信,有明确的目的;才能信赖别人,与人为善;才能重视每一个学生;才能一贯认真备课、准时上课,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这些表现最终会通过教师的表情、态度、言语和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再次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学校所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其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关系和谐最突出的表现是:师生之间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互相尊重,愿意沟通。心理健康的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与学生相处时,信任、赞美、欣赏等正面态度多于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对学生以诚相待、关爱有加。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了楷模作用。教师的这种为人处世的优秀品质不是靠说教灌输给学生,而是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内化积淀为学生固有的品质,使得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积极、健康、进取的精神风貌。相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粗暴、没有爱心;对学生的教育敷衍了事,无视学生的主动性。他们思想狭隘,斤斤计较,胸无大志,遇困难退缩,见荣誉就争。面对这样的教师,学生们也会去争名夺利,忘记了做人的坦诚。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影响之大。

再次还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核心作用。健康的情绪能引导人积极向上,不良的情绪则会阻碍人的健康成长。学生拥有乐观、稳定的情绪是与教师分不开的。情绪有着极强的感染性,教师情绪的好坏会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反映出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在一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面,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抑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薄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这说明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教师总是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克制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决不迁怒于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对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能冷静处理。教师的这种乐观的情绪感染了

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胸襟宽广、热爱生活、遇事不惊、处世豁达,并能提高学习效率。

最终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健全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能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作为一名教师应懂得,独立、健全的人格是人一生各阶段均应有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必须要尊重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出现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无私、互助、诚挚、谦虚、大度、顽强等优良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对于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摘自: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网

因此,我觉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师生关系,从而影响学生的学生态度,生活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成绩,个性发展。加强教师心理保健是学校工作当务之急。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构建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平等、信任、理解、宽容、真诚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教师要以平等的观念对待学生,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以自己健康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学生,使我们成为心理健康的一代。

下载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对学生的影响

    感谢那一巴掌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对学生的影响 那是1996年5月的一天,在我踏上讲台第二年的一节思想政治课上。当时我在检查前一天布置的作业,检查到一位叫陈俊的同学时,他的......

    教师心理健康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如何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首先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素质及业务水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教师当先。现代教育是以......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 王素文吕中辉 本文从锻炼心理学的角度,就近年来国内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领域中的一些研究热点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其最新进展做一研究评述。 1、体......

    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精选五篇)

    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将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

    参加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参加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 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相互制约影响,相互制约。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意志,而且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良好的体育锻炼习......

    职业院校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职业院校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时代呼唤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价值要求我们研究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师生关系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相......

    教室的布置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室的布置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摘要教室的布置举足轻重,班主任要注重教室环境布置,营造一个科学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关键词......

    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于教师的人格要求教学风格,可能超过对任何人,而人文素养教学风格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征。教师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