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导作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阅读应当是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感悟,接受实践阅读的过程,教师给予的是指导,在阅读中接受情感的教育,思想的升华,获得真实性的阅读感悟,才是阅读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去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兴趣导入,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开展教学内容前,加强课前导入,有助于学生提前熟悉课堂,加深对课堂学习主题的了解。尤其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时,可以启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迅速进入课堂角色,积极投身学习情境。巧妙地加以引导(图片、问题、影音片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教师可以巧妙借助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利用课件展示辽阔无边的草原景象,让学生在歌声与图片的熏陶中,感受草原之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让学生在观看完课件之后,有感而发。在感受了草原之美以后,教师巧妙导入,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行提问,谁看过草原,你脑海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作家老舍先生又是怎么描绘我们美丽的大草原呢?通过开篇设疑的教学方式,能够巧妙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在学生带着好奇心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进行思考,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后,进行提问,你们读到了什么,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阅读中获得知识。
2、指导质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提问式教学活动是依托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来实现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提问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为教学设计主线,让学生在实际课堂中,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让学生将思维中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的问题,进行提问。因为具有疑惑的部分,学生才会产生想要探索的冲动,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疑问探究中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引导要讲究艺术性。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任务,让学生自主组织教学互动,参与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让学生先进行预习,熟悉课文内容,制定计划,让学生亲身体会课文中的角色的特点,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五名同学分别扮演课文中的重要任务,其余的同学充当旁观者,五名同学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表演,整整一堂课下来,效果非常好,关键人物的性格特点显而易见,并且五个人物扮演者对课文的内容熟练掌握,并且拓展了不少的课外知识,给其余同学带来了知识的累积,这样不仅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地环境下就将课文熟练掌握,并且了解了情节脉络,故事背景。像这种有故事内容的课文,教师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开发,想象,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教师依据教材课文内容的不同,可以设定多种情景,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学会自主探究,因此,自主学习从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开始。
3、开展讨论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将自我思想和想法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正,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培育学生疑问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问题,例如“人类如果失去了联想,将会变得怎样?”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开始讨论,展开充分的联想,思维得到进一步发散。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他们边读边想,边读边悟,这时他们就产生一种独特的感受,并急于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这时,让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讨论,或分小组,或同学互议,或自由组合,他们会各抒己见,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行充分的表达。但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讨论的过程中时,要及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充分认识学生所想,悟学生所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讨论在展开联想的同时不偏离主题,在自由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真实性的体验,从而得到语文知识教育,获取知识能力,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
4、启发想象,增强思维的创新能力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就要给予学生空间和时间,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创新,获取相关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提升语文综合能力。一是应用优美语言,诱发小学生的想象。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引导,在阅读到某些优美以及作者思想感情丰富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由课文内容展开充分的想象,作者是在什么情景下,描绘出的这样一幅景色,以及作者通过这段景色的描写,想要表达什么内容。在学生阅读时,教导学生对课文加强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学生能够获取语言知识积累,在语文写作中可以加以运用。例如《草原》中写道:“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让学生学会这种写作手法,对于这种优美的语句,可以让学生进行积累,摘抄,甚至记忆,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联想,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 二是生动朗读课文,唤起学生的想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应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能够将想象力展现出来,同时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其中,在教师描绘画面时,能够身临其境。教师的语言如果不够生动、形象,就难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学生就不能感同身受。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可以通过听录音,范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去体会文中所抒发的中朝两国人民同生死共患难,亲如一家人的主题思想。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不但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断涌现。
总而言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学生才能更好地挖掘课文深厚的内涵,使学生乐于学,学生的自主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篇:浅谈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浅谈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盐仓小学 语文
叶蓉青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阅读应当是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感悟,接受实践阅读的过程,教师给予的是指导,在阅读中接受情感的教育,思想的升华,获得真实性的阅读感悟,才是阅读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去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兴趣导入,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开展教学内容前,加强课前导入,有助于学生提前熟悉课堂,加深对课堂学习主题的了解。尤其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时,可以启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迅速进入课堂角色,积极投身学习情境。巧妙地加以引导(图片、问题、影音片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教师可以巧妙借助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利用课件展示辽阔无边的草原景象,让学生在歌声与图片的熏陶中,感受草原之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让学生在观看完课件之后,有感而发。在感受了草原之美以后,教师巧妙导入,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行提问,谁看过草原,你脑海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作家老舍先生又是怎么描绘我们美丽的大草原呢?通过开篇设疑的教学方式,能够巧妙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在学生带着好奇心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进行思考,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后,进行提问,你们读到了什么,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阅读中获得知识。
2指导质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提问式教学活动是依托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来实现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提问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为教学设计主线,让学生在实际课堂中,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让学生将思维中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的问题,进行提问。因为具有疑惑的部分,学生才会产生想要探索的冲动,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 1 能力。让学生在疑问探究中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引导要讲究艺术性。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任务,让学生自主组织教学互动,参与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让学生先进行预习,熟悉课文内容,制定计划,让学生亲身体会课文中的角色的特点,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五名同学分别扮演课文中的重要任务,其余的同学充当旁观者,五名同学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表演,整整一堂课下来,效果非常好,关键人物的性格特点显而易见,并且五个人物扮演者对课文的内容熟练掌握,并且拓展了不少的课外知识,给其余同学带来了知识的累积,这样不仅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地环境下就将课文熟练掌握,并且了解了情节脉络,故事背景。像这种有故事内容的课文,教师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开发,想象,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教师依据教材课文内容的不同,可以设定多种情景,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学会自主探究,因此,自主学习从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开始。
3开展讨论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将自我思想和想法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正,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培育学生疑问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问题,例如“人类如果失去了联想,将会变得怎样?”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开始讨论,展开充分的联想,思维得到进一步发散。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他们边读边想,边读边悟,这时他们就产生一种独特的感受,并急于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这时,让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讨论,或分小组,或同学互议,或自由组合,他们会各抒己见,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行充分的表达。但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讨论的过程中时,要及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充分认识学生所想,悟学生所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讨论在展开联想的同时不偏离主题,在自由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真实性的体验,从而得到语文知识教育,获取知识能力,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
4启发想象,增强思维的创新能力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就要给予学生空间和时间,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创新,获取相关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1)应用优美语言,诱发小学生的想象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引导,在阅读到某些优美以及作者思想感情丰富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由课文内容展开充分的想象,作者是在什么情景下,描绘出的这样一幅景色,以及作者通过这段景色的描写,想要表达什么内容。在学生阅读时,教导学生对课文加强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学生能够获取语言知识积累,在语文写作中可以加以运用。例如《草原》中写道:“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让学生学会这种写作手法,对于这种优美的语句,可以让学生进行积累,摘抄,甚至记忆,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联想,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
(2)生动朗读课文,唤起学生的想象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应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能够将想象力展现出来,同时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其中,在教师描绘画面时,能够身临其境。教师的语言如果不够生动、形象,就难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学生就不能感同身受。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可以通过听录音,范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去体会文中所抒发的中朝两国人民同生死共患难,亲如一家人的主题思想。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不但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断涌现。
5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学生才能更好地挖掘课文深厚的内涵,使学生乐于学,学生的自主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方法,目前已被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所接受,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真正起到主导作用,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认为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主导”地位,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要有较为丰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底蕴。小学语文教师同样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广泛的阅读经验。因为教师对文章的理解是否深刻、处理教材是否恰当,对一些关键问题能否产生顿悟与灵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坏也是建立在这些方面之上的。一篇课文,看起来简单易懂,但是有些教师立足点较低,没有整体感,不能做到高层建瓴,游刃有余,也就无法深入浅出地把握住课文的关键所在。他就会把课文支解得支离破碎,影响教学效果。
2、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勇于吃苦的探索精神。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明确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要相信你的学生具有做学习的主人的能力,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千万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抑制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力。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教师无法取代的,只有靠学生自己在读写实践中逐渐转化。教师的作用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他们的实践联系起来,起一个桥梁作用。
阅读教学中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是要求教师花大力气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自己。单靠“拿来主义”,借助于“教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课堂上的每一个质疑都是精心研究后设计出来的。而决非漫不经心地随口而问。要抓住每篇文章的关键点,找准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金钥匙。所以,教师只有不怕吃苦勇于探索,乐于创新,才能取得成功。
第四篇: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初探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初探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师的重要任务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科学地调节学生的学习与其需要之间的关系,既能充分体现教学的目的,又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情感需要实现和谐的统一,获得乐学的体验。因此师生关系应该定位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今天我就来谈谈这一问题。
一、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
我这儿所说的引路人,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走入语文世界,再引导他们如何去学习语文,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至于迷失方向或者走入歧途。这种指导指的是学生学习思路的指导,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各种信息资料来源的指导。“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这种指导要求教师能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输送氧气,让火把能燃烧起来,而且变成熊熊大火;这种指导还包括运用老师的知识积淀、经验和智慧给学生一些点拨和启发,培养学生选择,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并激发学生的潜能,指导学生在实践,合作中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所以,我希望通过课堂,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让学生明白语文的博大精深,语文的引人入胜,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寻找“真善美”。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体会春天的山水、花鸟等自然美和作者热爱春天的人情美。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主动的去发现去欣赏一切的“真善美”。而这一切都需要你去有意识的指导和牵引。
二、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策划者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所以,教师又成了整堂课的策划者。他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促成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托进行教学设计。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关系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语文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活动的,流动的,而不应该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主张教师在备课时,主要设计大的教学步骤和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就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留有空间,教师、学生在课堂上就有自主探究、自由发挥的机会。相反就会按部就班,没有机动性和灵活性。例如教学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我就皇帝的新装
设计几个大问题,并在课堂上围绕它展开讨论。在《变色龙》的教学上,我就紧紧抓住“变”这个字来结构整堂课。当然,设计的简单并不等于准备的粗糙,相反,对文本本身的理解更加重要了。因为,只有理解透彻了,才能很好的应变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状况。语文学科教学中,策划必不可少,在语文主题活动课中,策划更是必要。所以,教师事先的策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策划主题确定、地点选择、物质准备、组织建设、分工落实、过程设计等。
三、教师是课堂这出戏的导演
课堂教学是一种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如果我们把教学看作是演戏的话,那么,教师该是导演(也就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该是演员,且是主角(也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戏要演好,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你的指导下,放开手脚去演绎这一堂课。
首先要对“剧本”(教学内容)而要当好一名出色的“导演”,了如指掌,其次是还要研究学生,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课堂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是作引导和点拨。例如:在上《皇帝的新装》一课的学习,在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老师请学生把课文编成适合演的小剧本,让学生表演小话剧。并允许学生适当地加入想象的成分,加强戏剧效果。
老师只是偶尔指导一下学生的表演细节和道具运用。再如《陈毅市长》一课,课文就是现成的剧本,更加适合于发挥师生之间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共同学好、演好这场戏。这样一来,语文课就活跃起来了。这里最重要的是,学生要当好演员必须认真地研读好课文。所以,“戏”演完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教师应该为学生学习语文做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老师,如果不能给学生一个好的示范,那么还谈什么教育?谈什么教学?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传授的是我们的母语,吕叔湘先生曾经感慨:“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他说的主要是指国民们语言文字运用很不规范。所以,作为老师,首先就应该是身先士卒,担当起民族语文的示范者这一角色。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生活中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深入钻研,强化语文功底,提高文学修养,注重自我形象等。设想一下,一个语文老师,却满口方言,一手烂字,下笔不成文,出口不成章,那么,语文的魅力哪里去寻?教师的风采又何在?
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目的,如果忘记这一点,那将是喧宾夺主,舍本逐末之举,与我们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的,这是我们要牢牢记住的。
第五篇:在幼儿教学中如何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幼儿教学中如何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幼儿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始终主导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所谓主导教学过程表现在,无论是采用直接教学还是间接教学的方式,教育过程的方向都应该始终由教师来掌控,遵循着事先预订好的教育目标引导幼儿发展。幼儿是学习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矛盾,在学习中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在活动中促进幼儿和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这才能体现出来的教师的主导作用。
例如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就应该称为观察者、引导者,主动支持、鼓励幼儿探索和操作材料的自觉性,教师在积极投入活动中的同时要细心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根据事实情况及时进行提醒和指导,及时表扬表现较好的幼儿,潜移默化的幼儿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增强幼儿愉快主动的活动的能力。为了让幼儿适应区域活动能独立地参与,我班两位老师在区域开放时间分散到各个区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教师对幼儿每一点创造都表示欣喜,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另外,在区域指导中,我们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不同区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联系起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如我们引导幼儿在美工角印小鱼等送到娃娃家,制作花环送到表演角;数学角引导幼儿学习有规律地排序,将有规律装饰的项链送给娃娃家的娃娃等。当孩子们真正进入了角色后,教师也要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与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同玩、同乐。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使孩子们认识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体验到区域活动的真正乐趣,这样才能使区域活动中的游戏和学习相结合,寓教于乐,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