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疾控中心发布耐药细菌知识问答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耐药细菌知识问答
中新网10月26日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6日通报了三起感染超级耐药致病细菌病例。日前疾控中心在其网站上发布耐药细菌知识问答。
1.什么是耐药细菌?
抗菌药物通过杀灭细菌发挥治疗感染的作用,细菌作为一类广泛存在的生物体,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获得对抗菌药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杀灭的危险,这种抵抗作用被称为“细菌耐药”,获得耐药能力的细菌就被称为“耐药细菌”。
2.耐药细菌是从哪里来的?是天然存在的还是物种进化的结果?
抗菌药物大多属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据此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按照是否能够产生抗菌药物分为两类,一类为产抗菌药物微生物(主要是放线菌和链霉菌),另一类不能产生抗菌药物(大多数细菌属于此类),在自然界中这两类微生物常常相伴而生,前者由于能够产生抗菌药物,具有杀灭其他细菌的能力而获得生存优势,相反不产生抗菌药物的细菌则需要获得抵抗抗菌药物的能力,达到种族延续的目的,可见抗菌药物与细菌耐药是自然界中长期存在的生物现象。研究表明细菌、细菌产生抗菌药物以及细菌耐药的历史甚至早于人类的出现。
在人类研究感染性疾病治疗药物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在自然界中寻找抗菌药物,或者通过科学手段提高抗菌药物产量与抗菌效力,由此导致本身处于平衡状态的抗菌药物-细菌耐药的矛盾被破坏,抗菌药物在自然界、医疗环境、动物饲养场等浓度不断上升,具有耐药能力的细菌也通过不断的进化与变异,获得针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矛盾斗争中不断强化,细菌逐步从单一耐药到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最终成为超级耐药,对临床各种抗菌药物都变得耐药。
由此可见,细菌耐药是一种被人类强化的自然现象。3.目前都有哪些耐药菌种?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全球耐药情况非常严峻,应该说所有细菌都已经有耐药现象发现,对抗菌药物完全敏感的细菌几乎不存在了,但根据耐药的严重程度,可以称为超级耐药细菌的主要有: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VRSA)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包括NDM-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泛耐药不动杆菌(PDR-AB)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 多重耐药结核杆菌(XTB)4.耐药细菌为何能耐药?
细菌耐药属于一种自然现象,是千百年来微生物进化的结果。细菌的抗药性是细菌进化选择的结果,抗生素的滥用加剧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耐药性基因的突变,在使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耐药性细菌被筛选出来并优势繁殖。抗生素的滥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人类疾病治疗过程中滥用抗生素;另一个是动物饲料添加抗生素的问题。有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上抗生素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用于人类临床治疗,另一半则用在了畜牧养殖业。产生耐药的细菌通过以下方式产生耐药:细菌改变自己结构,不和抗菌药物结合,避免抗菌药物作用;细菌产生各种酶,破坏抗菌药物(如NDM-1);构建自身防御体系,关闭抗菌药物进入细菌的通道或者把已经进入细菌体内的抗菌药物排出菌体。
5.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抗生素是人类对抗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原本有效的抗生素的治疗效果降低或丧失,增加了对患者的治疗难度和医疗成本。抗生素耐药问题的日益加剧,使人类对付细菌的有效武器越来越少。
6.有无有效手段杀灭耐药细菌?
人类在和细菌斗争中,特别针对耐药细菌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期望通过以下方式克服细菌耐药:
1)直接针对耐药细菌研究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期望只要有一种耐药菌就开发一种新抗菌药物,这是最理想办法,但结果令人失望,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越抗菌药物研究速度,且抗菌药物研究开发难度越来越大。
2)克服耐药机制,恢复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如针对细菌产生的bete-内酰胺酶,研究合成酶抑制剂,将酶抑制剂和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在克服细菌耐药同时发挥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迄今为止,临床可供使用的只有bete-内酰胺酶抑制剂和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复方应用,其他众多耐药机制尚无法克服; 3)抗菌药物替代产品,如抗菌多肽、噬菌体等,但大多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离临床应用还很遥远。根据大量研究,最有效的办法是避免细菌耐药,保持抗菌药物活性,要达到这一目的的最终办法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7.耐药细菌会引起哪些疾病?
耐药细菌和敏感细菌在致病性方面差异不大,细菌获得耐药性并不改变其致病能力,一般也不会产生新的感染类型,最主要的挑战在于细菌获得耐药后,治疗困难,对感染者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增加、医疗费用会大幅上涨。
8.什么是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有何区别?
凡是由各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都被称为感染性疾病,种类十分广泛。但其中一部分疾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接触、消化道、呼吸道、昆虫叮咬等在正常人体间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社会危害极大,这一类疾病被归于传染病范畴,并且通过一定的管理程序(包括法律)加以管理。可见感染性疾病范围大,包括传染病,而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的特殊类型。
9.如何预防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 1)注意个人卫生,包括环境卫生、饮食卫生; 2)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抵抗力;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产生与感染; 4)部分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
5)医疗机构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减少住院患者获得耐药菌感染。10.人体自身免疫力能对抗耐药细菌吗?是如何起效的?
人体免疫系统只针对病原菌,可以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抗各种感染,但免疫系统不能克服细菌耐药。
11.我国是否存在细菌耐药问题?
细菌耐药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公共卫生挑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幸免,只是耐药形式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我国也存在细菌耐药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比较严峻,需要政府、专业人员、全体公民共同努力加以遏止。
12.卫生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控耐药细菌? 卫生部在控制耐药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订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颁布了“医院药事委员会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建立了“临床药师制度”,要求各医院建立感染病科,专业处理各种感染性疾病,其他还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
2)建立了“细菌耐药监测网”和“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网”,发现细菌耐药,评估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 3)开展了诸如“星火计划”“萌芽计划”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教育的项目。
4)开展国际合作:与细菌耐药控制良好的国家(如瑞典)进行合作,与世界卫生组织也有良好协调。
13.耐药细菌目前在世界上的情况如何?
由于各地区各国在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上的差异,细菌耐药在不同地区也存在较大差异,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南美各国、东欧以及部分西欧国家细菌耐药较为突出,形势严峻;美国、加拿大、北欧国家细菌耐药情况控制较好,特别是北欧国家是值得全球学习的榜样。
14.一种耐药细菌会把耐药基因传播给非耐药细菌吗?
由于长期进化,细菌所获得的耐药能力已经根植于细菌基因之中,存在于细菌染色体上,代代相传,或者存在于染色体外的一种基因物质—质粒。耐药细菌会通过耐药质粒把耐药基因传播给非耐药细菌,导致耐药扩散。这也是细菌成为超级耐药的主要途径。
15.什么是NDM-1?
2010年8月11日《柳叶刀》杂志一篇文献报道发现产“NDM-1的肠杆菌科细菌,对绝大多数常用抗生素耐药。该报道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媒体称之为“超级细菌”。研究发现,该细菌内存在一种β-内酰胺酶基因,该基因发现者认为其起源于印度新德里,因此将其命名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基因。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甲氧西林、头孢类等抗生素),因而对这些广谱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16.哪些细菌带有NDM-1基因?
目前,发现带有NDM-1的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摩氏摩根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等。这些细菌有的是条件致病菌,有的属于人体正常菌群成员,其本身通常不致病或致病性不强。
17.带有NDM-1基因细菌对所有抗生素都耐药吗?
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对临床常用的大多数抗生素都耐药,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氧哌嗪青霉素-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匹罗、氨曲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米诺四环素等,但对多粘菌素E和替加环素这2种抗生素敏感。
18.哪些人群容易感染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
该类耐药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医疗机构的住院病人中,特别是机体免疫力低下、正常菌群失调的病人,感染部位通常为血液、尿道、肺部和伤口等。
19.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能在人群中引起广泛传播么?
目前研究发现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主要在住院病人中引起感染,不会在社区的普通人群中广泛传播。
20.感染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后的症状和后果如何?
目前发现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多为致病力弱的条件致病菌或人体正常菌群,这类细菌带有NDM-1基因后,其致病性和传播能力并无改变,但患者感染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后,会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感染该类细菌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疾病的严重性,主要取决于感染部位、感染的细菌种类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健康状况等因素。
21.目前哪些国家和地区发现了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感染者?
目前,报道发现带有NDM-1基因细菌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英国、比利时、荷兰、奥地利、法国、德国、肯尼亚、澳大利亚、日本、美国、我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22.世界卫生组织对NDM-1的评估与建议是什么?
2010年8月20日,针对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做出以下评估和建议:虽然多重耐药细菌并不属于一个新问题,并且今后也还会继续出现,但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的出现,表明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严格执行预防和控制措施,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同时,强化医务工作者和公众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相关政策,严格执行有关停止无处方销售抗生素的法规,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23.我国应对措施有哪些?
1)密切关注国际上NDM-1耐药基因的研究报道,及时获取信息,评估其对我国的影响。
2)开展NDM-1耐药基因的监测与研究,了解我国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种类与数量,研究评估其对医疗服务以及公共卫生造成的影响。3)进一步强化各级医疗机构临床抗生素药物的规范使用,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
4)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24.公众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
公众要慎重使用抗生素,对抗生素的使用要坚持“四不”原则:
不随意买药:多数抗生素是处方药物,不能到药店随便购买,而应凭处方购药。
不自行选药: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抗生素需对症方有疗效,选择哪类药物,需专业医师或临床检验后做出判断,不宜根据广告自行选药。
不任意服药:对于家庭小药箱中储备的抗生素类药物,要谨慎使用,最好到医院确诊后,根据医嘱服用,千万不要盲目乱用。类似感冒等日常小病,不要动辄就服用抗菌药物。
不随便停药:一旦使用抗生素治疗,就要按时按量服药,以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有效浓度。
第二篇: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并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一)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30%。
(二)微生物室每季度分析我院细菌耐药情况,对耐多药细菌、泛耐药细菌的出现及时向感染管理科报告。
同一科室短时间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有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原则上要求进行同源性鉴定,一旦同科室部门出现同源性耐药细菌,感染管理科应及时向主管院领导汇报并积极采取隔离消毒措施,严格控制其流行。(三)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向感染管理委员会公布本院医院感染细菌的构成及耐药情况:
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院医护人员。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细菌耐药预警机制流程图
主要目标细菌监测
耐药率≥30%
耐药率≥40%
耐药率≥50%
耐药率≥75%
及时通报本
院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慎
重经验用药
按药敏结果用药
医院领导汇报
药事委员会汇报
暂停临床应用
定期监测再决定
是否恢复使用
第三篇:中国梦知识问答
中国梦知识问答
1、中国梦是什么时候提出的?“中国梦”是什么?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4、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国梦”有哪些时代特征?
(1)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
(2)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
(3)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
(4)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6、“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哪三大来源?
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
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
7、“中国梦”的富强三部曲有那三部曲?
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又围绕这一核心目标系统地设计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
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8、要怎么继承发展“中国梦”?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我们的复兴之路、追梦之旅。我们要朝着“中国梦”曙光初绽的方向奋勇前进,开创祖国更为光明的复兴前景。
一要勇于冲破陈旧观念的障碍。
二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三要勇于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9、怎样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0、我校在实现伟大中国梦主题教育中有哪些做法?
一是坚持集中学习、个人自学、集中讨论和实践教育交替进行。集中学习时除学校有关人员讲授外,还邀请了有关领导到我校作讲座。
二是坚持教师学习和学生学习同步进行。每天利用课间操和校园广播向全校师生进行宣传教育。
三是在实践教育活动中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和经济困难学生,广泛开展家访和结对帮扶活动。
第四篇: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
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制度
1.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相关指标计算方式见附件5)。
2.感染管理部门应对本院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每三个月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配合医务部门监督实施。
3.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必须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慎重经验用药。(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暂停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4.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按照要求向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信息,向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送耐药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等相关信息。
5.药事管理委员会应根据本院微生物培养、药敏情况,定期进行抗菌药物淘汰或筛选,定期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调整。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药剂科
2011年7月1日
第五篇:2007年6月-控制细菌耐药的措施
玉环县人民医院2007年6月份药剂科业务学习资料
控制细菌耐药的措施
谢景超(中南大学湘雅二院)
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各地的耐药动向具有差异,要理解关注本部门的耐药动向及个人医疗行为对影响耐药发展的重要性。2004年4月中华医学会等单位主办首届全国细菌耐药监测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通过关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规范管理,遏制细菌耐药蔓延”的倡议书,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年10月9日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及总后勤部联合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但要落实倡议书及指导原则,临床上还要做艰苦细致的普及宣传与教育工作,拟定可行的防控措施,人人重视,认真落实,才能取得实效。1 提高对细菌耐药严重性的认识
据美国疾病防控中心(CDC)防止细菌耐药工作组调查匹兹堡四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多数认为细菌耐药是全国性问题,少数认为属本部门问题,并与个人的医疗行为有关。现在临床上往往在对病情、病原菌及抗菌药物的特性不明的情况下不适当地使用抗菌药物,院内外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极为普遍。美国曾开展防止细菌耐药运动,广泛开展各种普及宣传与教育活动,加强医务人员对耐药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使他们认识到耐药现象就发生在本部门,且与自己的医疗行为及使用抗菌药物的习惯密切相关,使广大医务人员既能理智地使用抗菌药物,又能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只有使大家都认识到细菌耐药的严重性,才能积极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耐药发展与扩散。正确认识抗菌药物的作用及使用不当的后果
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作用只对敏感的病原菌具有抗菌活性,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来决定,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尽可能明确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结果前,可根据患者临床特点推测病原菌来经验性选择用药。社区肺炎早期按症状特点推测病原菌选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失败率(15%)及病死率(3%)低于医院内经证实病原菌后治疗的失败率(24%)及病死率(13%)。呼吸机相关肺炎尽早合理地运用抗菌药物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等待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果后才给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已不能降低病死率。Austrian及Gold早于1964年就曾指出:若病情已越过生理恢复临界点,即使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亦不能起死回生,反可诱发耐药及副作用,故对重症感染患者要尽早经验性合理运用抗菌药物治疗,对伴有并发症与合并症的患者还要及时处理,才能发挥抗菌药物应有的作用,若延误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对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处理不及时或使用抗玉环县人民医院2007年6月份药剂科业务学习资料
菌药物治疗非细菌感染引起的病情变化,均可导致病情进行性恶化及细菌耐药。一旦基础疾病已岌岌可危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可能难以发挥作用使病情转危为安,反可诱发细菌耐药.有研究表明:院内使用抗菌药物约30%属不合理,另一方面,又有研究表明成年人急性咳嗽抗菌药物治疗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并不优于安慰剂,其作用属边缘性,反可诱发耐药及副作用,认为上呼吸道感染仅半数需要抗菌药物治疗,故对成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有人主张儿童中耳炎门诊对轻症患者开可延期使用的抗菌药物处方,同时散发有关抗菌药物利弊宣传资料,争取患者家属理解,尽可能防止不必要的抗菌药物治疗。广谱抗菌药物(特别是第三、第四代头抱菌素及碳青霉烯类药物)更不宜用于治疗轻症感染及预防用药。临床上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既要使广大群众了解平时使用抗菌药物的机会越多,越有可能诱发耐药菌株定植与感染,导致后来治疗困难或因严重副作用而发生意外,又要使广大医务人员了解平时广泛使用抗菌药物会诱发本部门的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导致频发院内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增加病死率及费用,医务人员亦可能被耐药菌株污染、定植或感染,还可通过各种途径把耐药菌株传播到社区或其他医院,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为此,临床医生要理智地使用抗菌药物,在实践中要对适当的感染患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与用法,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治疗,力争既可达到应有的疗效,又尽可能避免不适当用药,遏制诱发细菌耐药。制定抗菌药物管理方案
临床上要根据本部门的耐药动向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方案,对细菌耐药有明显影响的药物要限制使用,并严格加强管理与督查,临床上不宜随意使用需要倍加保护的抗菌药物,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导致严重后果。最近Martin报告1998-2002年肯塔基大学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拟定使用方案:由于头孢他啶及头孢噻肟容易诱发革兰阴性菌多重耐药及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尽可能不使用这两种药物,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加或不加用氨基甘类或喹诺酮类取代联合头孢他啶的方案来治疗院内肺炎。头孢曲松仅用于治疗社区肺炎、脑膜炎及泌尿系感染,亦可使用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大环内酯类替代头孢曲松经验性治疗非重症病房的住院患者,以控制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若不能忍受青霉素类药物或疑为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的患者,则可用头孢吡肟治疗。考虑到广泛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会诱发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将碳青霉烯类药物限用于己证实产ESBLs菌株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感染。万古霉素的处方由计算机自动管理,无指针使用时72h后会自动停药,确需使用者由专家会诊决定。另外,研究后期一年半以左氧氟沙星取代环丙沙星。方案执行5年后,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及头孢曲松的使用量减少79.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及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量仍有不同程度增加(64%、28.6%、114.9%),铜绿假单胞菌对玉环县人民医院2007年6月份药剂科业务学习资料
哌拉西林的敏感率稳定在82%~85%,对头孢他啶的敏感率波动在81%~85%~82%,对碳青霉烯的敏感率从86%升至91%,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率从70%降至66%,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明显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率每年下降3%,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明显下降。抗菌药物的费用下降25%。上述资料表明:结合本部门实际,理智使用抗菌药物,防止不适当使用,特别要控制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及万古霉素的使用,有助于控制细菌耐药。4 认真落实控制细菌耐药的措施
有很多建议控制细菌耐药,但都未取得一致意见。1998年Rahal报告限制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1年后的使用量减少80.1%,耐头孢他啶肺炎克雷伯菌定植及感染下降44%,亚胺培南使用量增加140.6%,诱发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增长68.7%,Burke把这样的变化比拟为捏气球现象。有些作者认为:关键在于选用较少诱发细菌耐药的药物,使用抗菌药物要多样化与个体化,要防止大量使用任何一类抗菌药物,以稳定选择耐药。各专科临床医师应不断提高鉴别感染类型的能力,掌握病原菌及抗菌药物相关知识,了解本部门耐药动态及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方案,结合每一位患者的详细相关资料,才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2004年底中华医学会、药学会及医院管理学会等部门拟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各专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特别强调只对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针应用抗菌药物,要尽早查明病原菌及药敏结果,结合病情特点及药物的抗菌特点与其体内代谢过程特点来选择与使用抗菌药物,优先选用非限制性药物,若需要使用限制性药物时则要经过上级审批或会诊,更不准随意使用容易引起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药物,以免造成严重后果。2002年美国拟定防止住院患者耐药细菌感染措施,特别强调要尽早按靶向病原菌及药敏特点理智地使用抗菌药物,限定抗菌药物使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感染控制后要及时停药,不用于治疗细菌污染或定植,更不用于治疗非细菌感染患者,限制万古霉素及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严格执行结合本部门病原学调查资料拟定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方案,还要尽可能拔除各类导管、推广疫苗接种、加强隔离及切断传播途径等措施,防止院内耐药菌株的发生与扩散。更有作者提出要把多重耐药菌株作为如伤寒及霍乱等传染病那样来对待,采取隔离措施,切实注意洗手及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工作,才能防止耐药菌株发展与扩散。另外,还可通过抗菌药物敏感资料网站查询,既可择优选择抗菌药物,又能及时按耐药演变动向,调整用药方案及感染控制措施。
玉环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2007.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