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5月 日在文明乡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乡长 夏亚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文明乡人民政府,向乡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文明乡经济和社会事业超常规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明乡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全县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围绕县委“打造一个中心,建设五个汝城”总体方针,紧扣“135”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强力打造文明“水果特色之乡、工业贸易之乡、产业承接之乡、西部卫星之乡”。全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600万元,同比增长33%,工业生产总值9860万元,同比增长31%,新上项目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00万元,同比增长28%,引进资金4300万元,实现财税收入587万元,国税115万元,地税58万元,发展劳务经济1720万元。打造出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新和全面改善,社会事业齐头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强化意识,锁定重点,“三票”工作实现新突破
(一)财税发展增后劲。受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我 乡工业企业发展形势格外严峻,财税任务极为压头,乡党委、政府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加压奋进,内稳外引谋发展,形成了招得进来、兴得起来的财源培植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发展后劲。一是做实基础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文明乡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以厦蓉高速出口为切入点,做活集镇扩延科学规划文章,形成工业区,生活区,贸易区的合理化布局,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强大攻势。二是创新招商方式。配优配强了招商引资队伍,采取以“利”招商,以“情”感商,以“法”护商,以“商”招商,以“诚”稳局的招商机制,做到了进一个,建一个,稳一个,带入一个。文明机砖厂300万扩建项目已完成,投资800万元的山田埔机沙场已投厂,投资600万元的曙光煤矿扩改项目即将完成,投资500万元的强盛石料厂现已投产,面积5000亩,投资450万元的桉树种植项目已全面启动。三是建立服务体系。“引凤凰难,但留住凤凰生金蛋更难”。为此,我乡成立了乡长为组长的优化环境领导小组,加大优惠政策宣传力度和实施力度,建立了优质服务落实和奖惩工作机制,派专人跟踪服务,着力解决企业难题,切实净化发展环境。在全乡营造了“人助我发展,我助人发财”的浓厚氛围,着力给企业一个温暖的“家”。
(二)计生工作强基础。我乡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不动摇,坚持“一票否决”不动摇,找差距、抓整改,突出“三查一治”和流动人口两个重点,攻克追逃和依法行政两个关键点,积极稳妥地推进计生工作保持人口低水平增长。一是创新管理模式。调整充实、配优配强了计生领导小组,健全了乡计生工作会议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计2 生工作,及时解决计生热点难点问题。乡与村、村与组层层签定责任状,形成领导包片,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包户的“层包”工作格局,实行定任务、定奖罚、定责任的“三定”工作管理办法。二是创新工作机制。挤出资金推进计生阵地建设,投资88万元的计生中心服务站已完工。着实实行“村为主”工作机制,每个村至少投入1000元进行阵地规范化建设,加大村级计生协会整建力度,精心组织计生培训,坚持每月例会制,切实提高了计生队伍素质。三是倡导优质服务。加大宣传力度,强贴标语4600张,挂横幅23条,出黑板报12期,出动宣传车29次,大力宣传国家计生政策、优生优育知识,生殖保健知识,全面推行奖励扶持政策,大张旗鼓地开展集中服务月活动,切实净化计生环境,优质高效地推动计生工作健康发展。全乡新出生426人,出生率为8.16‰,自然增长率1.9‰,综合节育措施落实率为92%。落实节育措施中,上环143例,女扎210例,流引产35例,计划生育率为85.6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15‰,流动人口管理到位率为98%,药具发放率为100%,统计准确率为100%。
(三)综治维稳保平安。“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我乡以构建“和谐文明”和“打造平安”文明为目标,切实加强了领导,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防打并举,进一步优化综治机制,大力夯实基层基础,强化突出问题整治,化解矛盾纠纷隐患,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一是抓紧责任落实。我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严格执行押金责任追究制和责任包干制,制定了综治考核评估方案,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和奖惩兑现制,形成了 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群力群治、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二是抓实基层网络。不断改进和完善基层基础工作,形成拉网式管理,增强管控能力,完善了综治阵地建设。乡司法所已建成,调整充实了村级综治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村级维稳网络建设。加强了普法教育,发放“五五”普法资料2890多本。张贴标语1100条,出宣传栏89期,召开禁毒大会2场,集中讲授法制课4场,教育师生1200多人次,举办村级调解员培训班4期,培训130人次,出现了人人抓维稳,个个保平安的大好局面。三是抓牢纠纷化解。不断强化预警能力,严格坚持“二月一排,每村都排,无事要排,有事必排”的排查制度。做到抓早,抓小,抓了,尽可能地把矛盾消灭在源头,消灭在基层,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变大不出组,大事不为难不出村,难事不为患不出乡,矛盾自己扛不上交”,确保了社会治安秩序井然。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52起,成功调处150起,调处成功率为98%,制止群众械斗2起100人次。4.抓严维稳整治。采取平时常治和专项整治相结全,着力加强了“两枪一盗”,涉黑涉恶,坑蒙拐骗,聚众赌博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出动警力500人次,加强了外来人口监管,整顿了网吧,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理顺了综合治理秩序,出现了政通人和、乡泰民安的大好局面。
二、心系群众,关注民生,兴办实事凸显新特色 今年,文明乡党委、政府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全年工作的“重头戏”,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构建和谐文明的强力措施,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做到了早部署,快行动、狠落实,各项实事进展顺利,4 全面超额完成了各项指标任务。一是领导重视,创优机构。乡党委、政府坚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全年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及时动员和部署。调优配强了以党委书记为顾问、乡长为组长,其他副职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站所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为顺利开展实事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制发了《文明乡2009年为民办实事实施方案》和《文明乡为民办实事落实分解责任卡》,将20个目标任务层层分解,量化成硬指标。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层层分解,量化指标。对因作风不实、方法不当、工作不力等人为因素致使实事办理不能按时保质完成任务的将追责到底,决不姑息,决不手软。三是优质服务,狠抓落实。我们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当作为民办实事的立足点,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做到“上门服务、问着服务、跟踪服务、零烦恼服务”,全面超额按时保质地完成了20件实事任务。残疾人职业技能及实用技能培训累计完成8人,为任务数6人的133%;新增行政村通宽带3个,为任务数的150%;计生家庭扶助金发放率为100%;建设农民农业合作省级示范点1个,是目前郴州市唯一一家省级农民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任务数的100%;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136个,为任务数的190%;商品材采伐指标入村到户率100%;新增通电话自然村9个,为任务数的180%;城镇居民医保参保1547人,为任务数的100%;符合条件再生育出生缺陷干预到位率为100%;建设农村沼气池规模村2个,为任务数的200%;新农合住院补偿按工作目标补偿到位;解决了756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为任务数的105%;建农村党员远教与文化共享有站24个,为任务数的100%; 计生家庭扶助金发放率为100%;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人均补助已及时足额全年发放到位;建设农家书屋2家,为任务数的100%;兴建文明中心卫生院1所,将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问题;免费送戏4场,为任务数的200%;危房改造工程深受群众好评,全面完成 “房改” 任务151户(其中修缮59户,重建92户)。兴建沼气池90口(其中有11对“双胞胎”沼气池),为任务数的105%;新建通村公路23.2公里,为任务数的105%,是全县里程最长、涉及村最多、项目最多的通村公路建设乡镇。
三、积极引导, 谒诚服务,“三农”工作更上新台阶 我乡立足农业大乡这一实情,积极引导,竭诚服务,保证了抓“三农“工作的力度不减,精力不松,措施不弱。积极稳妥地开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新局面。一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切实抓好了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修复水渠7000米,浆砌江界800米,兴修果园储水池850个,修通机耕道3公里,开通果园管理通道20公里,在全乡29个村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基础。积极引导农民走科技兴农路子,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水果合作社为载体,以祥丰果品公司为龙头,走果园(基地)+合作社+公司+市场的效益化产销路子,巩固和发展水果种植面积3.8万亩。以沙洲村大棚种植为基地和中心,大力发展规模化、反季节化订单种植,承接甜玉米订单种植5000亩。二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落实政策减负促增收。加强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贯彻“两补”政策,及时足额发放补助金。切实加强了农机具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继续全面推行农村医疗合作,切实加强“农资”质量和价格监管力度,公开了涉农收费标准。6 二是发展劳务经济促增收。通过提供就业信息,加大劳技培训,利用就地就业和向外输出相结合,大力转移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已累计转移劳动力1200人,实现劳务收入1720万元。三是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紧绷稳定弦,切实健全农村综治网络,严格实行“村为主”,实行属地负责制,充分发挥村支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治安巡查和矛盾纠纷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加强不稳定因素排查力度,密切关注“留守居民”问题,确保了农村大局稳定。
四、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其它工作实现新跨越 文明乡按照因事设岗,因岗择人原则,做到了分工合理,人尽其才,充分调动各方主观能动性,形成了狠抓全盘工作落实的强大合力和各项工作争先创优的强劲势头。
(一)林业工作。林政管理方面。各村组建护林队,加强巡逻,严防和严打乱砍滥伐行为,着实保护森林资源;森林防火方面。严格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保持信息畅通,及时上报信息,加强野外用火监管,成立了40人的应急分队,积极准备,加强了应急响应和巡逻,没有出现火情火警。植树造林方面,加强了领导,落实了责任,做实任务分解,实行进度评比机制,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共完成春季造林5889亩,为任务数的10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面。成立了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文明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强化了落实,“林改”工作进展顺利。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方面。制定 了《文明乡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加大了宣传,强化了领导,强化了责任,狠抓了落实,生态工程正在有序建设之中。
(二)安全生产工作。做好了以矿山整 治和农机载人为主的安全生产工作。矿山整治方面。将浅堆、九冲、良田、曙光4个矿区进行分区管理,责任到组,责任到人。加大宣传,加强巡逻,每天派6人1车的巡查小组进行矿山巡逻,出动巡逻2160人次,395车次。加强整治和查处,炸毁小煤窑 35个,烧厂棚60个,炸毁机器设备15台,切实遏制了非法小煤窑的发展势头,维护了开采秩序。农机载人方面。加强了宣传教育,发放资料3000份,大力宣传农机载人的危害性,做到平时巡查与圩日整治相结合,控制了农机载人行为。
(三)防汛抗旱工作。进入汛期旱期以来,文明乡将防汛抗旱工作当作全盘工作的重点来抓。1.加强值守。统筹守排了值班人员,制定了《文明乡防汛抗旱值班安排表》,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2.加强防范。各村组建了15人以上的防汛巡逻队,对山塘、水库和地质害易发区进行不间断地巡逻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重点地段立警示牌,派专人蹲守。3.加强应急。乡防指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掌握最新汛情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了《文明乡应急预案》,乡应急分队随时准备迎战。
(四)厦蓉高速公路。厦蓉高速途经文明乡10个行政村,线路长、工程量大。为此,我乡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指派2位领导主抓高速工作,协调处理好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为厦蓉高速建设提供最优越的施工环境。一是加强宣传力度。深入村组宣传高速公路建设政策,出动宣传车60车次,发放宣传资料3100份。二是做实基础工作,征地 1111.8 亩,发放补偿资金 2030 万元,房屋拆迁 17 户,坟墓搬迁 604 穴。三是加强纠纷化解。指挥部组织专门巡查组,每天到村组和工地巡逻,掌握最新的维稳动态,及时介入调处,做到了“小8 事不为难不出村,大事不为患不出乡,矛盾自己扛不上交”,已成功调处大小矛盾112 起,确保了厦蓉高速建设顺利进行。
(五)科技工作。重点抓好了水果、蔬菜、养殖等农业科技推广,成立了高规格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自编印发《农技信息》、《果木载培和管理》、《养殖技能》等科技资料1500份,举办科技培训班6期,培训600人次。
(六)小城镇建设。我们按照因地制宜、科学管理、长远规划的方针,按照“一年成规模,二年出亮点,三年创品位”发展思路,以“三创”建设为契机,依法建立了管理约束和科学发展机制。在亮化美化上。加大了集镇亮化、美化、马路市场整治和环境卫生治理力度,安排资金12万元用于集镇亮化夜市、垃圾清理、管理所规范化建设以及市场硬件建设。在市场规划上。规划出了水果集散地、百货批零街、车辆停放点、农产品交易处,划出了“斑马线”,设臵了值班亭,多渠道筹集乡门口市场店面+住宅区商贸城的兴建,着手高速公路出口至集镇2公里路段的集镇扩延远景规划,规划了以文明桥为中心横穿省道S324线8.5米宽1500米长的街道。在市场秩序上。着手汽车站市场委托管理事宜,切实加强假冒伪劣、欺行霸市、偷盗拐骗行为的防范和打击,净化了贸易环境,优化了市场秩序,大大提升了文明集镇的品位和吸咐力,个体工商户同比增加了23%,致力将文明集镇打造成兴业的宝地,居家的福地。
(七)信访、档案管理工作。出台了《文明乡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制度》,做到了热情接待,认真记录,细致对待,做到了来一起,接待一起,满意一起。接待来信来访25起,未出现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情况。在档案管理上做到了及时收处,及时登记,及时归档,建立了档案登记台帐,严格执行档案管理程序。
(八)武装工作。坚持党管武装不动摇,积极组织专武干部参加市、县训练,及时组织参加县民兵培训,积极稳妥地做好了“民兵整组”和冬季征兵工作。(九)卫生工作。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和H1N1流甲防范。
(十)建整扶贫工作。加强了青山、长城、新田三个扶贫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村总里程27公里,总投资810万元的通村公路即将招标。此外,教育、移民、新农村建设、妇女、文化等工作也实现了全面进步和发展。
回顾全年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差距。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财税压力较大,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短期内很难实现。二是矿山整治耗财耗力,难度较大。三是社情复杂,社会维稳压力大,难度大,责任更大。以上这些困难和问题是制约文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着实解决,力求实效。
中共文明乡委员会 文明乡人民政府 2009年12月20日
第二篇:经济社会发展
伯乡4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开展的三年规划及2014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重点: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社会稳定,长治久安,以经济提高促进宗教和谐,以转变作风拉近干群关系,促进民族团结,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力推伯乡社会经济发展上台阶。
二、指导思想
以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在莎车县卡群乡调研“三民”活动时的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地委、市委“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各项决策,严格落实“九大任务”,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基础。
三、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我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明显增强,村阵地的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民的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宗教充分和谐,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力促村生活习惯卫生,环境整洁,管理民主,力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所提高,达到村党支部“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四、2014工作目标计划
修缮村阵地的基础设施,加强村阵地堡垒实力。开展宣讲培训,提高村领导班子的政治素养、经营管理能力。发掘优秀青
年,充实党员队伍。开展法制教育、政策宣传、技能培训,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创富能力。开展“四下乡”活动,做好帮扶工作,做好帮耕工作,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促进民族团结。召集宗教人士及信教群众,举办宣讲会,治理非法宗教活动。协调解决村集体土地问题,引导村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完成村前一组至六组4KM的道路硬化工作,改善村容村貌。开展驻村干部双语学习。
五、2014年工作措施
围绕基层组织建设、改变工作作风方面
1、积极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有意识地将那些思想素质好、发展能力强、群众信得过、踏实干事且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中青年村民选进村“两委”班子,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组织好村小组干部和村民代表的选举,配齐配强村小组干部,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后备人才的培养。
2、壮大党员队伍,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吸纳优秀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做好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开展远程教育,争取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重点抓好 “三培两带”致富工程,目前我村共有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75人,力争今年发展党员1-2名。
3、进一步配套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种植果蔬。开展远程教育和宣讲活动,扩充农家书屋建设,增加政治、农业经济类书籍,每月举办学习讨论会。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邀请市文工团下乡宣传编排文艺节目。
4、在村务公开栏,同时以公开栏、入户宣传等形式及时公
开村情村务,严格落实村务公开、一事一议制度,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力争将村务决策、村干部补贴、集体财务收支、计生指标、发包、工程投标、宅基地分配、五保救济发放等内容每季度向村民定期公开
围绕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社会稳定工作方面
5、按照市委组织部三民办“三民”工作方案在5月前完成入户走访和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每户家庭及其成员基本情况台账,“一户一册”梳理分类,将发现的问题在村里协调解决。
6、开展技能培训,积极组织村里中青年参加市、乡组织的各种技能培训、创富培训。倡导科技兴农,推广农业机械化。
7、开展法制宣传和民族团结教育。5月份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协调乡司法所调派优秀干部下村,集中村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五观”教育,强化村民法制意识和维稳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充分发挥乡司法所、村调委会、治保会矛盾排查组织作用,把矛盾解决在初始和萌芽状态。在6个小组核心处设立法制宣传栏。
8、开展对辍学儿童家庭的劝导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由乡教育办上报的4村辍学小学生13名,中学生10名的家访工作,扎实开展工作组成员一帮一,“结亲戚、交朋友”活动,保证每月走访一次,尽力解决帮扶对象生活上的困难。
9、发放宣传单、利用学习宣讲日、建立宣传栏等方式宣传强农惠农政策、民族团结先进事迹。
围绕推动民生工程建设、整治村容村貌方面
10、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积极整治村容村貌,做到村委会
有专人负责,每季度开展对各村民小组督导检查评比工作,对整治工作落实好的小组及时进行表彰,对差的进行处罚。大力引导村民建沼气池,全村有条件的农户提倡建有沼气池。搞好庭院经济,提升经济和环境。做好路旁水渠清理工作。
11、加强村集体资产管理。经工作组与村党支部协商,征得乡党委支持,力争在2014年完成对前任书记以不合理低价承包出去的62亩土地的变更工作,重新定价再予以发包,进一步挖掘增加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潜力。优化林果种植结构,提升品质,促进农民增收。
12、开展双语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双语”学习小组,每周一天“双语”日,“每天一句话,3个单词”,做好学习笔记,学习时间以不超过2小时为宜,可适当以趣味性活动来确保参学对象兴趣和学习效率。学习内容以日常工作,贴近生活的词汇、语句为主,争取年末住村干部能达到用双语进行基本日常交流。
伯什克然木乡叶汗里4村
“三民”活动工作组
2014年4月2日
第三篇:街道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
街道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
根据要求,现将街道2021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党建工作
上半年街道高标准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100%。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5万元,10万元以上的村占93%。全面启动党史学习教育,累计开展党史宣讲60余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征集相关意见建议170多条,及时解决300余项群众难题。成功举办街道第八届“舞动蒜乡”全民广场舞大赛,累计送戏43场。严格落实“两个责任”今年以来,开展廉政谈话80人次,通报批评15次。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立案起9起,处理违纪人员9人
二、经济发展工作
2021年上半年,街道新增“四上”企业纳统7家,数量居全县第一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增幅位居全县第一位;外资到位完成100万美元,位居全县第三位;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位居全县前三位;截止6月21日,完成财税收入2653万元。
三、民生工作
2021年街道加持巩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效果,累计整治坑塘46个,拆除残垣断壁48处,全街道无害化卫生改厕率达96%,投资110余万元硬化小街巷15000平方;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1362户。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规范完成53个村625户贫困户识别退出程序,开工建设5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完成348处危险房屋鉴定。始终把关注民生,建成全县首个市级乡村振兴工作站,居民待遇领取认证8404人,完成率99%。残疾人更换加载残疾人功能的三代社保卡已更换503人,完成率49.2%。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成功创建金水社区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投资160余万元,打造智慧网格化指挥中心,张贴930个网格员公示牌,发放便民服务卡3000余张,加大网格员在社区居民中的知晓率。
四、底线工作
今年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共检查企业1266家,发现隐患2926个,整改2926个,出动专家67人次,停产停业整顿16家企业,共立案5起,罚款10.5万元,关闭企业3家。列支17.5万元专项资金聘请第三方知本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对辖区234家涉氨制冷企业以及1家危化品企业进行专业安全生产“体检”,目前第三方共检查企业251家,发现隐患6320处。同时对街道16家企业、8家加油站开展全方位环保检查,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均在全县前六名。积极化解省交办信访积案9起,化解率位居全县第一。
第四篇: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格宜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政府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牢牢把握经济建设中心,强化措施,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扎实推动全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良性增长
1、工农业总产值:1-10月底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6.31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生产总产值7.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
2、财政预算收支:1-10月底完成一般预算支出416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903万;全年预计可完成一般预算支出4479万元,一般预算收入1060万元,比上年增长15.2%。
3、固定资产投资:1-10月上报完成投资9625万元,全年预计完成项目入库1.45亿元,比上年增长61%。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三季度完成1.77亿元,全年预计可完成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0%。
5、银行存贷款:1-10月底存款余额为2.04亿元,贷款余额0.88亿元;预计全年存款余额为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贷款余额1.05亿元,比上年减少17%。
6、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经济收入:2013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19.06元(其中现金收入3210.63元,实物收入608.43元),全年预计达6795元(其中现金收入5438元,实物收入1357元),比上年增长16.5%。1-10月底农村经济收入4.18亿元,预计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01亿元,比上年增长35%,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6224元,比上年增长15%。7、1-10月底完成原煤生产30.16万吨,预计年底可完成42万吨,可实现产值1.0556亿元。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以科技为龙头强化良种推广,通过提高复种指数,保证粮播面积,2013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26万亩。全镇基本粮食高产样板1.6万亩,推广地膜玉米5万亩,农作物间套7.74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236万亩。其中:小春粮食1.14亩,产粮1159吨,大春粮食9.12万亩,产粮3.0596万吨,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3.1755万吨,比上年增长7.1%。
畜牧业健康发展。今年,我镇畜牧业以发展安全畜牧、生态畜牧为契机,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化养殖为着力点,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畜牧业生产方式不断深化转变,全镇畜牧业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2013年前三季度肉类总产15131吨,畜牧业产值1.28亿元。其中牛存栏5911头、出栏1918头,生猪存栏9.3336万头、出栏12.0876万头,羊存栏1.0298万只、出栏5378只,家禽存栏9.9965万只,出栏7.4456万只。
产业结构优化、特色经济初见成效。全年种植特色经济作物3.331万亩,预计实现产值7640万元。其中:发展蔬菜1.4万亩,预计产值2937万元;种植中药材1000亩,预计产值260万元;发展花卉200亩,预计产值60万元;发展魔芋1.5万亩,预计产值1.5亿元;发展水果2410亩,预计产值180万元;发展水产1200亩,预计产值400万元;发展竹柳种植500亩,预计产值550万元。
恢复性发展烤烟生产。一是强化政策宣传,确保面积稳定并恢复增长。二是强化烟,确保种植上水平,强化集中育苗,确保品种得到纯化。强化样板示范,提升科技水平。2013年格宜烤烟种植面积3516亩,比上年增加216亩。产量44.75万斤,产值1127万元,比上年增长22.5%,实现税收247万元,比上年增长17.6%。
三、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二三产业稳步发展
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我镇积极地创新招商模式,重点抓好企业招商和委托招商,并通过优化招商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塑造良好形象等增强招商吸引力,力争使外商能够进得来、留得住,今年共办理招商引资项目7个,项目储备3个,其中新增1个,进入谈判5个,进入建设阶段5个,共招商引资9560万元,预计年底到位资金共计6710万元;另一方面,我镇重点抓好原已入驻的招商引资项目企业的技改工作,积极引导部分骨干企业追加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取得了明显效果,格宜煤矿、张冲煤矿改建扩建项目进展顺利。在注重外资项目引进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级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以及为企业做好优质的“一条龙”服务,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第二三产业2013年完成各行业营业收入2.963亿元,总产值2.4亿元,完成各行业增加值1.485亿元,完成税收1060万元,利润总额4300万元
四、集镇建设步伐加快,着力打造特色集镇。
为全面提升集镇品质以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工业化,把格宜镇打造成为镇区人口2万余人左右,内涵包括尖角洞文化、红色文化、教育文化、景观生态文化、民族风情文化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商贸、农产品加工型特色集镇。格宜镇今年按照批准了的集镇总体规划,启动文渊湖文化广场建设、富民街建设、“十一个工程”建设计划总投资9600万元,建成后将极大改善集镇环境,全面提升格宜镇形象。
五、各项民生政策扎实落实,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是强农惠农政策促进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今年兑付粮食直补、种粮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1114万元;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重点村、小农水、通达工程等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资金256万元;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45万元,义务教育公用经费255万元;落实家电下乡政策兑付家电及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325万元。二是加强关心困难群众,保护弱势群体。全年共发放“五保”供养经费41.25万元,棉被200床,农村低保金3437人共337.98万元,发放优抚对象补助259人共77.76余万元,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12人共8.28万元;发放救济粮3.543万千克,共解决510户1056人的生活困难;上报农村医疗救助共救助401人,农村临时救助365户,救助金额23万元
三是新农合正常开展,人人享有公平的公共卫生服务。今年格宜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53423人,参合率达96.08%,全年住院补偿5197人次,补偿金额612万元,镇村两级门诊减免4.9428万人次,减免98万余元,全减金额达到621.8万余元。
四是新农保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3.1626万人参保,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其中全镇6111名享受待遇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养老保险存折已完全发放到个人。
五是计生、文化、卫生等工作得到加强。坚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全力实施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全镇新生儿出生率为9.1‰,综合节育率达到85%,流动人口持证率86%,征收社会抚养费60余万元,对全镇育龄妇女免费开展“两癌”筛查5000人次。对集镇范围内388户有线电视线路进行数字化改造,免费为14个村委会群众播放电影50场次,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大检查20次,查处无证经营4家,责令停业整顿10家。
六、加快重点工程和项目实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继续做好普宣高速公路拆迁和供地工作,加快房屋拆迁安置进度,规范征地、报批、付款各项业务。二是加快重点扶持村、省级重点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及“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实施。今年投资75万元建成得马、大坪、翠华、白泥四个村委会四条共10.46千米的村组道路,解决了2112人的出行难问题。启动总投资600多万,上级补足200万元惠及410人的中沟村“美丽乡村”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建设力度。投资410万元的普瓦小塘坝按期完工,建成总投资43万元,惠及3个村委会1357人的人饮工程和投资30.21万元的法戛塘坝工程。四是抓好通达工程建设,今年投资130万元对翠华村委会至马场乡道进行硬化,投资215万元对箐口至迤来沟乡道进行改造。五是切实监管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六是加大力度继续实施好电网改造工程,惠农支付工程、信息工程、生态绿化工程等,全面提升全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水平。
20**年工作计划
总体要求:以打造宣东北高原水乡型生态旅游特色集镇为总体目标,继续围绕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集镇加快、文明提高”四大目标,实施“生态立镇、工业强镇、产业兴镇、旅游活镇”四大主题,落实“开发带动、产业带动、项目带动”三大举措,抓好“农业产业开发、工业经济转型、重大项目支撑、镇村建设并进、和谐社会创新”五件大事的总体工作思路,以促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重点,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做强做大特色经济,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目标任务:工农业总产值增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17%;固定增产投资增2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1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20%。工作重点:
一是推进特色集镇建设,打开城镇化强镇之路。
全面启动集镇一期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启文湖、明德湖两湖近2万平方米水体面积治理、环湖路建设、环湖景观打造、环湖绿化、美化、亮化;2.6万平米文化广场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及亭台楼阁等景观建设;1.8万平米富民大街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1300平米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两项工程工期计划15个月,2014年年底完工,完成投资9600万元。
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竹柳之乡,建设林产业基地。突出抓好一片(成片示范造林)、一网(农田林网)、二环(环镇、环村)、三沿(沿路、沿河、沿渠)、四荒(荒山、荒坡、荒地、荒滩)为重点的基地建设,力争用7—8年的时间发展速生林——竹柳5万亩,人均拥有300株,实现人均增收9万元,全镇总产值达50亿元。计划2014年发展10000亩,2015-2018年,发动群众自行育苗,种植5万亩,人均拥有1000株,基本实现镇内公路沿线、集镇面山、废弃地、沼泽地、撂荒地、荒山荒坡全覆盖,实现人均增收30万元。
三、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示范样板庄园,发展特色农业经济。
格宜镇特色产业示范庄园位于格宜镇白泥村委会戈姑塘子村,项目集种植、养殖、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是一个生产、试验示范、科技研发、观光休闲的农业庄园。园区内现已实验种植滇重楼,藏红花等名贵地道中药材,养殖本地特色黄毛猪、四川长宁黑猪和本地土鸡。园区周边种薰衣草。项目建设用地1000亩,其中耕地500亩,林下特色养殖500亩。现30亩的竹柳园已经种植完毕,长势良好;藏红花种植试验的关键性技术“种球复壮”已获成功,2014年将进行小区试验示范种植,滇重楼野生训化试验已经获成功,滇重楼种子漂浮育苗、无土栽培方面进行研究开发。预计2015年,将种植滇重楼300亩,种植藏红花500亩,预计可以实现产值5400万元。
四、继续优化和提升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26万亩,计划推广地膜玉米5.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5万亩,配套建设2个高产攻关示范园,确保亩产800公斤;积极争取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扶持,巩固完善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突击发展特种动物养殖、林下经济等短、平、快饲养模式;通过政策宣传、协会引导、科技推广,力争烤烟种植面积达到5200亩;积极需找突破连任障碍的技术,引进新型魔芋品种,确保魔芋种植面积1.5万亩不减少。
五、加大协调力度,加快水、电、路、生态、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以五小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优先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加大镇村、村组公路建设力度,积极争取道路硬化工程;三是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积极推广沼气,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加快普及户用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灶;四是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重点抓好惠农信息工程建设;五是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力度,重点解决村内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
第五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
[芈蚆羆螁芄蒂螅膆荿]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
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57.6亿元,增长13.7%,比年增幅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04.2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77.1亿元,增长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3.98亿元,增长41.5%。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7.6亿元,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4003元,增长5.4%。
一、经济发展情况
1、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
农业总产值109.5亿元,增长6.2%。粮食种植面积239.4万亩,增加3.98万亩。粮食总产量97.1万吨,增产1.63万吨,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00.1%。水果、蔬菜、蚕桑、药材、牧草等经济作物大面积丰收,养殖业有较大发展,农产品销售有市有价。畜牧、水产总产值达51.3亿元,增长8.5%。72户农业龙头企业和13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17.7万户,约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1%,户均从中收入4100元;16个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经济作物700多万亩。市县两级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成功举办了首届农业产业化成果展示会,签约农林业项目投资额7.1亿元。完成营造林作业面积2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1.1%。我市被评为“广东省林业工作先进集体”。投入2.2亿元,完成13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29宗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修复水毁工程476处,加高加固堤围13.6公里,改造中低产田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2平方公里。罗定、郁南和新兴分别被国务院定为“十五”期间全国农村水电电气化建设县。
2、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全市工业生产、销售、税利全面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384.2亿元,增长2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7.47亿元,增长20.2%,比年增幅提高1.7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现价)221.4亿元,增长25%;实现税金总额6.93亿元、利润总额4.16亿元,分别提高22.8和4.8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5.8%,提高0.8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6.8%,提高3.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0.5个百分点。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电力、石材、水泥、不锈钢制品、纺织、机械、电子、电池和凉果加工等产业继续集约发展。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巩固和发展了石材基地中心的地位。全市水泥生产能力已达700万吨,另外在建项目1000多万吨,增资扩产和新上水泥项目全部采用新型工艺流程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雅达电子二期、信息化城镇项目(e-town)以及温氏生物工程等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投产或即将投产,标志着我市产业发展出现新的亮点。
项目建设势头较好。年以来动工建设(含技改)的99个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生产性项目,已有72个顺利投产。年共签约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33个,投资总额175.2亿元。
3、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全市新登记个体工商户7006户、私营企业327户。广东温氏集团和亨达利水泥集团分别列入全省百强民营企业第8位和第19位。新增1个国家免检产品,有4个产品获广东省名牌产品荣誉称号。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增加13家,达到36家。民营经济缴纳税金7.8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51.7%。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65.3亿元,增长26.5%。市政府表彰奖励了54家重点民营企业。全市共为1773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办证照费用125万元,为农村流动性商贩减免行政规费104万元,为70多户企业办理了免年检手续。
4、外经贸工作取得新成绩。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60234万美元,增长23.5%。其中外贸出口总额34959万美元,增长22.9%。一般贸易出口8079万美元,增长45.6%;加工贸易出口26880万美元,增长17.4%。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59家,合同外资金额11411万美元,增长13.2%。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5389万美元,增长27.9%。我市与挪威王国拉尔维克市签署了建立友好城市框架协议,与贵州黔西南州缔结为友好市州。举办了首届海外乡亲联谊大会,香港潮属社团总会等一批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先后到我市考察,共商发展大计,使我市对外交流进一步加强。
5、第三产业有较大发展。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42亿元,增长16%。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9%。教育、卫生保健、保险、住房、交通、电信、技术培训、旅游成为消费新热点。
流通和消费市场活跃。各地新建了一批商贸中心,服务业经营规模有所扩大,经营向好。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0.5%,其中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增长12%;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4.3%。多家商业保险机构在我市增设业务。
电信邮政事业发展较快。全市有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4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3万户,三大通信企业业务总收入达7亿元。邮政服务领域扩大,完成业务收入6450.5万元,增长12.5%。
基础通信设施进一步完善,通信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山区信息化建设有新突破,市直单位已实现电子公文交换,我市成为全省6个地级信息化建设先行点之一。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土地和房产交易持续升温。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5%。开发商品房42.3万平方米,增长25%。商品房销售面积和收入分别增长23%和55.6%。全市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超过22平方米,位于全省前列。市内建筑企业平稳发展,实现建工产值7.5亿元,增长4%。旅游业逐步升温。全年接待旅客人数173.7万人次,实现收入14.4亿元,分别增长13%和15.6%。蟠龙洞风景区、新兴龙山温泉度假区等景区改造和旅游资源开发加快。
中介服务机构设置和领域不断扩大,行业管理逐步规范,服务水平和运作质量提高。
6、财税收入保持较高增长。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8亿元,增长26.28%。一般预算支出19.84亿元,增长15.41%。税收入库15.14亿元,增长28.96%。市财政在处置国有破产转制企业资产后,经国有资产专户用于职工安置费用共1141万元。追收地方金融资产当年收回1244.4万元。
7、投资硬环境进一步改善。
全市投入公路建设资金15.06亿元,改造、建设等级公路和镇村公路865.5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2.3%和86.5%。广梧高速公路马安至河口段建成通车,云城河口至郁南平台段以及罗定支线筹建抓紧进行,罗定至岑溪高速公路粤境段预可行性报告通过评审,国道324线城区段改造工程开始动工建设。西江段“文明样板航道”通过国家验收,沿西江港口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部分港区建设项目正在进行。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542.8万吨,增长10.4%。
电力建设势头良好,发展速度加快。全年总发电量57.5亿千瓦时,增长39.5%;总供电量完成16.2亿千瓦时,增长12.1%;社会总用电量20.3亿千瓦时,增长17.8%,其中工业用电13.7亿千瓦时,增长19%。罗定粤泷发电厂建成发电,电厂三期、华润电厂等项目正按程序申报立项。城镇化进程加快。《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20)》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完成了2个县的县城和7个中心镇的规划编制。市区总投资17亿元的18个主要工程项目,已动工15个,已投入资金2.6亿元。市医疗垃圾处理站、艺术馆建成投入使用,市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即将竣工;市区主要出入口改造工程、市档案馆、街道立面装饰、住宅小区建设较快,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开始兴建,市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进展顺利。各地加强了县城规划和建设,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辐射和集聚功能日益增强。全市村镇投入建设资金6.6亿元,增长19.2%。其中投入中心镇建设资金4.5亿元,完成建设项目61个。生态示范村建设初见成效,第一批规划建设的113条村已建成107条,受惠户数9620户,受惠人数4.4万人。
二、社会发展情况
1、投资软环境进一步优化。
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府运作。共制订实施规范性文件10件,清理废止规范性文件14件,清理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行政许可93项。有形建筑市场和有形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共完成工程招标101宗(不含省投资及在省招标的工程项目),工程造价4.3亿元,降低造价5830万元,下浮率为11.9%。应招标工程招标率和应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率均为100%。经营性用地和采矿权有偿出让全部实行公开交易。政府采购实现了采购与监督职能相分离,招标采购范围进一步扩大。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进行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全年共采购药品8867万元,向患者让利2333万元。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全市共审计了184个单位,查出并纠正了违规行为。全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件总数104035件,无超时办件。设立了民营企业投诉中心,调处了30宗投诉。积极查处公路“三乱”行为,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执法行为8宗。
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1657宗,其中不正当竞争案件86宗,制售假冒伪劣案件330宗,无照经营案件911宗。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全市共立案209宗,通过办案挽回经济损失2701万元。考核认定了186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各级消委会受理投诉678宗,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3万元。
2、各项改革稳妥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全市185家国有企业已改制174家,改制率94.1%。农业税税率下降50%,减轻了农民负担。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财政性资金管理规范化。全额拨款的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已全部实施部门预算,统一公务员岗位津贴。在市直10个单位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了住房公积金管理,全市缴存公积金新增6123人,当年公积金归集总额9158.3万元,增长91.6%;新增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951.4万元,增长42.3%。
3、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全市企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32793人,新参保8859人;参加失业保险126732人,新参保7654人。全年共收社保费35000万元,增长20%。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12月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6027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6788人,净增7166人。
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新增就业岗位3.4万个。集中安置136名残疾人就业,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8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910人,再就业率64.7%,其中“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35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市、县两级劳动力市场实现与省联网,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受理投诉案件1125宗,涉及人数8210人,结案率97%;责令补签劳动合同3867份、补发欠薪5632万元,其中兑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5278万元。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案外调解586宗823人,立案受理155宗715人。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快速推进。全市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和补充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79.3%和64.4%。有23767人获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助,金额2216.6万元;2515人获得补充医疗保险住院补助,金额430.8万元;577人获得合作医疗救助,减免78.9万元;为66053名特困人员减免医疗费66.3万元。完成了2005新型合作医疗的发动缴费工作,参加合作医疗159.5万人、补充医疗保险128.2万人,覆盖率分别为82.9%和66.7%。
继续实施智力扶贫工程。市、县两级财政拨出专款对城乡贫困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安排430人进入省、市技工或中专学校接受学历教育;选送了139名贫困户子女到省级技工学校勤工俭学培训班学习。全年举办农科知识讲座和短期技能培训班,参加人数分别为57000多人次和3800多人次。
4、热点、难点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加大了解决“四难”问题的力度。政府补助863万元,减免23082名贫困学生的学杂费,外来人口适龄子女已全部安排入学就读;解决了67户城镇特困户的住房问题。投入676万元,扶助978户农村贫困户新建住房,已建成583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85件。全市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困难户38050人,其中城镇5711人,农村32339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1430.8万元。纳入“低保”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14.6‰,比上年提高2.4个千分点。全市五保供养人数为10590人,支出五保供养资金1248万元。投入120万元改建了市救助管理站,救助82人。完成78所山区老区小学残危教学楼的改造。政府投入375万元,兴建100宗重点饮水工程,解决了5.6万农民的饮水难问题;投入3063万元,帮助18个水库移民村、673户水库移民解决住房、行路难等问题。
加大对贫困村的帮扶力度。全市落实97名市县党政领导,安排1654名干部驻镇、村,330多个市、县直单位对口帮扶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共投入帮扶资金1865万元,建成或在建集体经济项目308个,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超过3万元的村增加59个,全市村干部人均月报酬已达到或超过300元。中小学继续实行“一费制”,规范学校收费。认真解决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共发放救灾款357万元,帮助受灾群众近5.6万人次。
残疾人康复受惠面进一步扩大。新建社区康复服务指导站点12个,培训社区康复员26名。开展复明扶贫活动,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333例。新收训聋哑儿童38名,帮助25人实施肢体矫治,为31名贫困残疾者免费安装假肢。全市3746名残疾人纳入低保。精神病人、脑瘫病人和弱智儿童的救助、康复工作得到加强。
5、社会大局稳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组织实施了打击“双抢”、“双盗”和侦破命案专项行动,恶性案件大幅度下降。全市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2012宗,破命案率为90%。查处“六合彩”赌博案件600宗,抓获参赌人员1884人。取缔非法传销窝点8个,抓获了一批传销头目。落实领导信访包案责任制,群众信访反映的突出问题绝大部分得到有效化解。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调处民间纠纷6844件,调处成功率96%,防止群体性上访事件109宗,避免群众械斗30宗。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领导责任,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6、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和地区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全市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工程中心7家、农业科技园1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9个、农业科技创新中心3家、专业镇6个、民营科技园1个、民营科技企业65家。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加大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一批工程中心等创新载体成为企业研发平台,为企业注入了发展新动力。专利工作和知识产权保障得到了加强。
教育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素质教育和特色教育协调发展。全市教育投入10.9亿元。学前三年入园(班)率58.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41%,分别比上年提高了3个和2个百分点。全市所有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了英语课程,中学和中心小学装备了计算机室,并与互联网接通。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上线率再创历史新高,上省专科A线4992人,增加331人。大、中专、职业技术和成人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新招学生1023人,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5.5%。
文化、广播电视和体育工作有新发展。相继建成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民间曲艺社团、歌咏队等常年活跃在城乡。继续实施精品战略,引入高品位的专业文艺团体和名家到我市表演。《市志》编修工作全面启动,《年鉴()》获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二等奖。广播电视建成市至各县(市)光纤干线,实现了全市联网,市电视台开通了与省电视台同步的630新闻直通车。举办了第五届“体育节”,组队参加了省少年锦标赛的射箭、手球等13个项目,取得省十二运换算金牌8.25枚,列全省第11位,换算分数318分,列全省第12位。参加省残疾人田径、游泳锦标赛,综合总分列全省第11位。
卫生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防控了非典、禽流情、狂犬病等疫情。加大了药品食品卫生监督和整治的力度,严厉打击了无牌无证行医等非法行医行为,医疗市场进一步规范。全市还投入629万元,支持镇卫生院建设。我市被评为全省农村中医工作两个先进示范市之一。
计划生育与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市人口出生率11.03‰、人口自然增长率5.17‰,计划生育率89.84%,均完成省下达任务。加大环境管理力度。45个西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已动工30个,已完成5个。全市地表水达到各功能区水质要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城区每平方公里每月降尘量从上年的7.8吨降至7.4吨,连续两年达到省的标准。加大国土资源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全市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52宗,采矿权73宗。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任务169.35万亩,承担易地保护1.4万亩,新开耕地5091亩,净增3365.5亩。
双拥工作得到较好落实。投资745万元支援部队建设。支出优待金626万元,抚恤补助了5524人。接收安置了1165名退役士兵,按标准兑现退役干部和义务兵自谋职业补助金181万元,妥善解决了随军家属的工作问题和军队干部子女入学难问题。
按上级的统一部署,开展了第一次经济普查和“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此外,发展改革、物价、粮食、经济发展研究、统计、人事、民族、宗教、档案、人防、武装、外事、侨务、台务、口岸、消防、保密、新闻出版、妇女儿童、气象以及驻港、驻穗、驻肇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