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区基本概况
**区位于**市市区东北部,辖区面积54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中原高新区,共有40个社区居委会和34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4.5万。
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49亿元,较上年增长12%。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33.2%。固定资产投资48.7亿元,增长40.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72亿元,增长1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8亿元,增长33.3%。在省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全省50个建制城区综合实力排名中位居第13位,全市四区第一位。
预计2012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09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3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8.3亿元,同比增长22%。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1月份完成3.95亿元,同比增长11.8%,完成预算的93.2%,总量位居全市四区第二,增速位居四区第一。
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荣获省级先进区称号,科技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区”称号,教育工作连续9年被评为市教育工作先进区,传染病防治工作获得省级先进集体,计划生育连续六年获得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称号。建设了“12349”为老服务平台,获得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区”。农村社区建设获得“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区”。
二、**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1、**区发展五大优势:一是地理区位优势。**区处于河南省最北端,东接京港澳高速公路,西邻京广铁路、107国道,南与安东新区搭界,北部中原高新区正在兴起,洹河城区段主要在**区,洹园、养寿园、袁林、中国文字博物馆都在**区,区位资源优势明显。二是商贸业基础优势。**区是**市的主城区和传统的商贸中心,人口稠密,商业、服务业等各项配套设施齐全,**主要医院、车站都位于**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比较坚实。三是洹北新城区优势。洹河以北部分占**面积的70%,平原路北段、中华路北段建成通车,打通了连通高新区和城区的两条主动脉,市政府已经将建设洹北新区列入了全市“1+4+2”城市组团发展的规划,都为推进洹北新城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奠定了基础。四是中原高新区政策优势。市委、市政府对**区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特别是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中原高新区后,赋予了我们更多的发展优惠政策,为我们打造精品工业的集聚区打下了更加牢固的基础。五是航空资源低空优势。国家体育总局**航空运动学校在**辖区,是国内最大的航空运动人才培养基地,具有直升机私照商照、固定翼飞机私照培训资格,有4420平方公里的3000米以下的开放空域,有利于我们发展航空产业和航空旅游业。这些优势,是**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信心所在,也是我们不断整合资源、吸纳投资、增强发展动力,赢得更大发展的源泉。
2、影响**发展的问题:一是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弱,主导产业还未形成,技术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少,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还没有形成。二是三产服务业规划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档次和规模有待进一步提升,三产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三是土地、资金等制约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还没有打破。
三、发展思路
按照全市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的总目标和“富民强市、晋位争先”的总要求,**区结合区情实际,确立了“福民强区”的奋斗目标,制订了加快推进中原高新区、核心商贸区、洹北新区“三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全力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财力增长、城建提升、民生改善、环境创优、平安稳定“六大战役”,切实抓好组织、作风、机制建设“三大保障”,努力把工业做强、把三产做大、把城市做美,保持了全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好趋势、好态势和好气势。
1、围绕三大突破,努力把工业做大。围绕用5-7年时间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的目标,不断强化高新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争取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基础配套能力求突破。大力实施以路网建设计划为龙头的道路、电力、供排水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二是标准化厂房建设求突破。采取统一规划,企业自建、政府扶持等方式,加快推进科技创业园等标准化厂房建设,提升对产业的承载能力。三是产业链培育求突破。强化高端纺织、新兴材料等主导产业发展,围绕凤竹纺织、红日锂电池等龙头企业,做长产业链、做好上下游,实现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和高端化。
2、打造八大商圈,努力把三产做强。围绕打造**核心商贸区的目标,不断强化第三产业在城区经济中的核心作用。一是强化特色商业区的品牌作用。科学编制**特色商业园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彰德路、解放大道、红旗路、人民大道、文化产业、航空经济、洹河旅游、东北外环物流等“八大商圈”建设。到2020年,“八大商圈”销售额要达到200亿元,实现区级收入要达到20亿元。二是强化总部经济、金融经济、文化旅游、物流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的提升作用。依托中国文字博物馆、洹河、航空运动学校等**区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企业家总部、金融一条街、物流产业带、航空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发展无烟工业。
3、突出三个结合,努力把城市做美。以新兴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龙头,强化洹北新区建设的引领作用,做好老城区的开发建设。一是城市建设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在洹河以北规划建设四个新型农村社区,目前第一批的马家垒、周十两个万人大型社区正在进行紧张的规划编制和招商,其中可容纳6万人的马家垒社区已基本与建业集团敲定为建业城项目,即将正式签约可开工建设。二是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依托中原高新区、航空产业园、“八大商圈”特色商业区建设,有规划、有步骤的进行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促进产城互动、协调发展。据初步统计,当前正在进行七个城中村改造和旧城片区改造的商业面积,就已达到近200万平方米。三是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以全市开展的城乡建设提升年为契机,运用BT、BOT等手段,重点完善洹河以北的路网、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消除瓶颈制约,促进洹北新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努力打造“发展新极,功能新区,品质之城”。目前,洹河以北中华路、平原路已经打通,东风路、胜利路正在与部队进行有效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
三、下一步着力抓好的五方面工作
1、中原高新区建设方面。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建成园区临时变电站的基础上,加快推进110KV韩陵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园区盛业大道、园区6号路建设和年处理能力10万吨的洹北污水处理厂建设,配合市政府完**邯快速通道**段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高新区承载能力。二是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神安重工二期、金坤机床等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加快推进华**性能电磁铁、众恒自控设备等高科技项目,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三是推进主导产业培育。以凤竹高端纺织基地建设为契机,突出龙头企业引领带动,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打造主业突出、行业集聚、配套完备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2、洹北新城区建设方面。一是加快洹北新城总体规划。以中原高新区建设为龙头,以洹河两岸开发为带动,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以装备制造、纺织、航空运动、现代物流、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支撑,努力把洹北新城区打造“发展新极,功能新区,品质之城”。二是加快推进洹河两岸规划建设。加大与市规划、水利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加快推进洹河两岸整体规划,尽快启动洹河景观带建设。三是加快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加大与河南建业集团的沟通,尽快启动容纳6万人的马家垒超大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四是加快洹河以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与驻地部队的沟通与协调,加快推进部队营地搬迁工作,尽快启动洹河以北胜利路、东风路等道路的打通和建设。
3、核心商贸区建设方面。一是加快推进特色商业区规划编制。强化规划引领,完善功能布局,完成**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二是加快“八大商圈”建设。以东方红片区、戏院街片区、人民大道中段片区开发改造和保利ULO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依托,加快推进“八大商圈”建设,不断夯实商贸业发展基础,提升三产档次和规模。三是加快楼宇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制订优惠政策,壮大总部经济,加快企业家总部项目的推进。四是做好新的股份制银行引进工作,着力培育金融商务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新的金融中心建设。
4、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方面。一是抓项目招商。围绕装备制造、纺织染整和高新技术等主导产业,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加强专业招商力量,跟紧贴牢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出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二是抓企业服务。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制度,让企业在入驻过程中征地不与群众接触,办理各项手续不与有关部门接触,简化办事程序,以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客商,以完善优质的服务感动客商,三是抓项目推进。落实重点招商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县级领导分包责任制,定期召开推进工作例会,加快推进以凤竹纺织(**)生产基地为首的1个省重点项目,以金坤机床年产400台大型专用机床为首的11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和以月星家居广场为首的14个重点推进和跟踪招商项目建设,确保项目能够早入驻、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5、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一是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不断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保障水平。落实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制度,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二是大力推进全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推进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提升基础教育优势,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抓好平安**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措施,加大对不安全因素的排查和消除力度,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严格信访评估制度,认真落实领导下访接访、信访三级例会制度,加大对初信初访和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化解力度,确保息诉罢访、群众满意。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平安先进区。
第二篇: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主任、各位领导:
首先,欢迎***主任和市发改委的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区检查指导工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2年,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发改委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下,抢抓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重大机遇,围绕建设西部工业城、打造北部后花园、构建和谐新******,坚持项目支撑,坚持科技创新,坚持产业集聚,坚持城乡统筹,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亿元,同比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6亿元,同比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4亿元,同比增长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71亿元,同比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60元,同比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300元,同比增长13.8%。
二、2013年工作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机遇,持续深化“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清楚应该干什么,思考能够干什么,看看工作干成什么),坚持科学求进、转型提升的工作总基调,加快推进四个转型(思想转型、工业转型、三产转型、城市转型),努力建设西部工业城、打造北部后花园、构建和谐新******。
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16‰以内。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力争到2018年全区经济发展指标比2012年翻一番。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一)着力抓好工业经济。坚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不断提升工业经济规模、质量和效益。一是促进产业集聚。围绕六大产业园区,充分发挥主体企业的支撑引领作用,实施一批重大支撑性项目。加快推进三木表层材料工业园、******公司年产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龙星化工年产14万吨炭黑装置及尾气综合利用(二期)、******公司年产6000万平方米锂电隔膜、淼雨公司年产60万吨四大怀药及果蔬饮品等项目,努力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产业集群。二是提升承载能力。完成投资3.9亿元,建成经二路、纬二路(东段)、开工建设纬六路、经四路北延工程,完善集聚区基础设施,拓展集聚区发展空间。全面启动整村搬迁,完成投资5亿元,建成和美小区(二期),开工建设和祥小区。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现代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围绕现有产业链延伸,积极引进关联产业,集约利用资源,促进循环发展。四是强化要素服务。完善科技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建立科技创新联盟;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引导企业改善法人治理结构,适时进行股权改革;建立健全银政企对接机制,努力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建立要素保障机制,科学调整用地规划,确保重点项目用地。
(二)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整合招商资源,拓宽招商渠道,持之以恒开展大招商活动,确保成效。全年力争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28个,亿元以上项目25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64亿元。继续按照“谋划项目抓运作、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达效”的要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重点实施“33168”项目投资计划,即发展壮大西部工业城、北部后花园和现代商贸物流三大经济板块,抓好总投资300亿元的100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完成投资80亿元。
(三)着力抓好三产发展。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着力点,发挥区域优势,科学规划布局,打造发展载体,激发三产发展活力。一是全面启动特色商业区。重点打造怡光路、解放路两条商业发展轴,规划建设现代商贸、专业市场、文化休闲、综合服务四个功能区。对海天印染、消防大队等企事业单位实施连片开发,开工建设海天印染老厂区开发、建行联地大厦等项目,打造一批地标建筑。二是加快建设北部后花园。完善山区旅游综合开发规划,加大对山区路网、水系的投入,规划建设山区电网体系,实施山区电网改造工程,尽快启动焦青路改造、群英湖二库等工程,破解山区发展瓶颈。重点推进葫芦寺水上乐园、盘古溶洞等项目,在山区开发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三是打造现代物流基地。立足服务集聚区及周边企业发展,规划建设专业化的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打造辐射豫西北、晋东南的现代商贸物流港。全力推进投资10亿元的武钢物流、投资7亿元的万兴物流、投资3.2亿元的通港物流以及投资2亿元的焦运物流项目建设,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结合物流发展趋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设保税监管场所和保税仓库,为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通关条件。
(四)着力抓好新型城市化发展。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用规划引领城市化发展,努力打造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美丽新******。重点抓好“九路四网”建设和“三河三园”工程。“九路”即:年内实现光华路建成通车,改造提升中南路、怡光路、新园路、瑞丰路,实施许官线、朱冰线、化西线改建以及中冰线大修工程。“四网”即启动城区集中供热管网工程,新增供热面积255万平方米;实施城区雨污水管网扩建,新建雨污水管网37公里;延伸城区天然气管网,新增天然气用户3000余户,进一步扩大城区覆盖面;启动城区网线体系规划改造工作,实施城区网线地埋工程,力争3-5年内实现网线全部入地。“三河”即扎实开展河道治理,启动大沙河、涟琛河、南水北调河道的两侧绿化,努力形成城市水系景观。“三园”即开工建设投资2000万元的衡苑矿山公园扩建工程,规划建设城市游园体系,申报建设3.6万亩的省级森林公园,打造城市绿地景观。
(五)着力抓好民生改善。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手,以总投资15.5亿元的12件惠民实事为载体,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同时,围绕矛盾化解、治安防控、重点群体管理等社会难题,构建条块结合、信息共享、工作协调的社会管理机制,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工作建议
1、关于政策支持方面。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规划了北部后花园、特色商业区、商贸物流区等经济板块。目前各经济板块的规划已通过上级审批或正在编制。在下步的实施过程中,规划审批、项目编制都需要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建议市发改委帮助我们与省、市有关部门沟通、对接,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并在项目实施方面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使各经济板块的项目尽快通过立项审批。
2、关于集聚区建设方面。焦作西部工业产业集聚区交由******管理建设后,其牌子仍保留在新区,在项目对接、项目入驻和考核等方面带来诸多不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建议市发改委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将焦作市工业产业集聚区的马村、******两部分独立建设考评,以便于集聚区的管理、项目备案和省政府考核验收等工作的对接。
3、关于城市建设方面。******区是一个老矿区,城市建设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薄弱。按照城市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我市将加强公共交通、生态建设、污染防治、水电气热供应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在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投向等方面向******倾斜,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区形象。
4、关于项目建设方面。由于我们的眼界、经验、资源等条件所限,在项目资金争取、手续办理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建议市发改委加大协调力度,加强具体项目的指导,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编制项目、争取资金。如热力管网项目争取资金需要市发改委向上沟通,三木工业园备案问题需要市发改委进行指导。
最后,再次向***主任和各位领导表示感谢!并希望***主任和各位领导今后多来******检查指导,为我区的发展改革工作传经送宝,为我区的发展出谋划策,帮助我们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谢谢大家。
第三篇: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主任、各位领导:
首先,欢迎***主任和市发改委的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区检查指导工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各位
领导作一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2年,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发改委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下,抢抓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重大机遇,围绕建设西部工业城、打造北部后花园、构建和谐新******,坚持项目支撑,坚持科技创新,坚持产业集聚,坚持城乡统筹,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亿元,同比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6亿元,同比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4亿元,同比增长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71亿元,同比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60元,同比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300元,同比增长13.8%。
二、2013年工作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机遇,持续深化“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清楚应该干什么,思考能够干什么,看看工作干成什么),坚持科学求进、转型提升的工作总基调,加快推进四个转型(思想转型、工业转型、三产转型、城市转型),努力建设西部工业城、打造北部后花园、构建和谐新******。
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16‰以内。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力争到2018年全区经济发展指标比2012年翻一番。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一)着力抓好工业经济。坚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不断提升工业经济规模、质量和效益。一是促进产业集聚。围绕六大产业园区,充分发挥主体企业的支撑引领作用,实施一批重大支撑性项目。加快推进三木表层材料工业园、******公司年产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龙星化工年产14万吨炭黑装置及尾气综合利用(二期)、******公司年产6000万平方米锂电隔膜、淼雨公司年产60万吨四大怀药及果蔬饮品等项目,努力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产业集群。二是提升承载能力。完成投资3.9亿元,建成经二路、纬二路(东段)、开工建设纬六路、经四路北延工程,完善集聚区基础设施,拓展集聚区发展空间。全面启动整村搬迁,完成投资5亿元,建成和美小区(二期),开工建设和祥小区。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现代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围绕现有产业链延伸,积极引进关联产业,集约利用资源,促进循环发展。四是强化要素服务。完善科技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建立科技创新联盟;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引导企业改善法人治理结构,适时进行股权改革;建立健全银政企对接机制,努力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建立要素保障机制,科学调整用地规划,确保重点项目用地。
(二)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整合招商资源,拓宽招商渠道,持之以恒开展大招商活动,确保成效。全年力争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28个,亿元以上项目25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64亿元。继续按照“谋划项目抓运作、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达效”的要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重点实施“33168”项目投资计划,即发展壮大西部工业城、北部后花园和现代商贸物流三大经济板块,抓好总投资300亿元的100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完成投资80亿元。
(三)着力抓好三产发展。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着力点,发挥区域优势,科学规划布局,打造发展载体,激发三产发展活力。一是全面启动特色商业区。重点打造怡光路、解放路两条商业发展轴,规划建设现代商贸、专业市场、文化休闲、综合服务四个功能区。对海天印染、消防大队等企事业单位实施连片开发,开工建设海天印染老厂区开发、建行联地大厦等项目,打造一批地标建筑。二是加快建设北部后花园。完善山区旅游综合开发规划,加大对山区路网、水系的投入,规划建设山区电网体系,实施山区电网改造工程,尽快启动焦青路改造、群英湖二库等工程,破解山区发展瓶颈。重点推进葫芦寺水上乐园、盘古溶洞等项目,在山区开发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三是打造现代物流基地。立足服务
第四篇:经济社会发展
伯乡4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开展的三年规划及2014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重点: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社会稳定,长治久安,以经济提高促进宗教和谐,以转变作风拉近干群关系,促进民族团结,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力推伯乡社会经济发展上台阶。
二、指导思想
以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在莎车县卡群乡调研“三民”活动时的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地委、市委“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各项决策,严格落实“九大任务”,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基础。
三、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我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明显增强,村阵地的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民的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宗教充分和谐,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力促村生活习惯卫生,环境整洁,管理民主,力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所提高,达到村党支部“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四、2014工作目标计划
修缮村阵地的基础设施,加强村阵地堡垒实力。开展宣讲培训,提高村领导班子的政治素养、经营管理能力。发掘优秀青
年,充实党员队伍。开展法制教育、政策宣传、技能培训,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创富能力。开展“四下乡”活动,做好帮扶工作,做好帮耕工作,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促进民族团结。召集宗教人士及信教群众,举办宣讲会,治理非法宗教活动。协调解决村集体土地问题,引导村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完成村前一组至六组4KM的道路硬化工作,改善村容村貌。开展驻村干部双语学习。
五、2014年工作措施
围绕基层组织建设、改变工作作风方面
1、积极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有意识地将那些思想素质好、发展能力强、群众信得过、踏实干事且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中青年村民选进村“两委”班子,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组织好村小组干部和村民代表的选举,配齐配强村小组干部,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后备人才的培养。
2、壮大党员队伍,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吸纳优秀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做好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开展远程教育,争取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重点抓好 “三培两带”致富工程,目前我村共有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75人,力争今年发展党员1-2名。
3、进一步配套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种植果蔬。开展远程教育和宣讲活动,扩充农家书屋建设,增加政治、农业经济类书籍,每月举办学习讨论会。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邀请市文工团下乡宣传编排文艺节目。
4、在村务公开栏,同时以公开栏、入户宣传等形式及时公
开村情村务,严格落实村务公开、一事一议制度,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力争将村务决策、村干部补贴、集体财务收支、计生指标、发包、工程投标、宅基地分配、五保救济发放等内容每季度向村民定期公开
围绕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社会稳定工作方面
5、按照市委组织部三民办“三民”工作方案在5月前完成入户走访和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每户家庭及其成员基本情况台账,“一户一册”梳理分类,将发现的问题在村里协调解决。
6、开展技能培训,积极组织村里中青年参加市、乡组织的各种技能培训、创富培训。倡导科技兴农,推广农业机械化。
7、开展法制宣传和民族团结教育。5月份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协调乡司法所调派优秀干部下村,集中村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五观”教育,强化村民法制意识和维稳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充分发挥乡司法所、村调委会、治保会矛盾排查组织作用,把矛盾解决在初始和萌芽状态。在6个小组核心处设立法制宣传栏。
8、开展对辍学儿童家庭的劝导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由乡教育办上报的4村辍学小学生13名,中学生10名的家访工作,扎实开展工作组成员一帮一,“结亲戚、交朋友”活动,保证每月走访一次,尽力解决帮扶对象生活上的困难。
9、发放宣传单、利用学习宣讲日、建立宣传栏等方式宣传强农惠农政策、民族团结先进事迹。
围绕推动民生工程建设、整治村容村貌方面
10、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积极整治村容村貌,做到村委会
有专人负责,每季度开展对各村民小组督导检查评比工作,对整治工作落实好的小组及时进行表彰,对差的进行处罚。大力引导村民建沼气池,全村有条件的农户提倡建有沼气池。搞好庭院经济,提升经济和环境。做好路旁水渠清理工作。
11、加强村集体资产管理。经工作组与村党支部协商,征得乡党委支持,力争在2014年完成对前任书记以不合理低价承包出去的62亩土地的变更工作,重新定价再予以发包,进一步挖掘增加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潜力。优化林果种植结构,提升品质,促进农民增收。
12、开展双语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双语”学习小组,每周一天“双语”日,“每天一句话,3个单词”,做好学习笔记,学习时间以不超过2小时为宜,可适当以趣味性活动来确保参学对象兴趣和学习效率。学习内容以日常工作,贴近生活的词汇、语句为主,争取年末住村干部能达到用双语进行基本日常交流。
伯什克然木乡叶汗里4村
“三民”活动工作组
2014年4月2日
第五篇:辽河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辽河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2012年3月)
一、区情概况
辽河区是渭河市唯一的建制区,总面积602平方公里,耕地48.9万亩,辖2个镇、4个乡(含彭杜乡)、4个街道(河东办含农村),280个行政村(建区时354个,建区后划归渭河滨湖新区管理的42个村、划归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的26个村、河东办村转居6个村)、47个社区,总人口52.2万,其中农业人口15万。
辽河区的历史沿革基本上依附、承袭着“渭河”这个概念的演化。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臵渭河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唐宋元明清各朝代,渭河县归属虽屡有变更,但区域范围大致未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属冀南行署管辖。1949年初属渭河专区,1952年改属康庄专区,1962年复属渭河专区。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县级渭河市,隶属渭河地区。1996年原渭河地区撤地建市(今渭河市),原县级渭河市撤市建区,因西汉时地域属辽县,故定名“辽河”。
辽河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唐初的孔颖达、盖文达即辽河区人,他们与房玄龄、虞世南等18人并称秦王府“十八名士”。境内宝云塔建于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安济桥建于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分别是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阎庄法帖拓印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996年建区以后,由于职能的调整,全区综合实力锐减,经济社会发展一度跌入低谷。历届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强力争先,实现了从“二次创业”到“率先发展”的两大历史性跨越,综合经济实力重新回到全市首位,并且培育出了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典型和亮点:在工业发展上,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国工程橡胶产业制造基地”、世界最大的癸二酸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酞菁蓝生产基地和亚洲最大的焊管生产基地;在农业发展上,创出了闻名全国的“邓庄之路”、“提补河价”调控机制;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三下乡”工作、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经验在全国推广。
2011年以来,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始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发展、富民强区”的中心任务,自觉站在主城区的位臵上,主动融入全市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大格局,发挥最大的能量,贡献最大的力量,奋力推进辽河发展率先突围,努力争当全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社会和谐稳定的主力军、城市管理的先锋队,更好地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渭河中心城市崛起,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呈现出经济繁荣、政治安定、社会和谐、人心思上的良好局面。全年区域生产总值完成164.2亿元(占全市六分之一),增长11.3%;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3.2亿元(占全市近三分之一),增长2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2亿元,增长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9亿元(占全市七分之一),增长2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0.6亿元、利税21.6亿元,分别增长13.1%和1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6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7317元,增长23.5%。生产总值中有87%来自城乡工业和服务业,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97.6%,以工业、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1%。人均生产总值39000元,人均财政收入5500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和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保持全市领先。
当前,辽河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发展方式更加科学,发展境界不断提升。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班子上任之际,正值辽河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资源环境约束加重、社会管理难度加大的转型期,所面临的发展形势、发展环境和发展任务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为走出一条更加符合区情实际和未来趋势的发展之路,我们深入基层调研,反复论证,谋划发展,在区第四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把“统筹发展、富民强区”作为今后五年的中心任务,统筹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城镇农村均渭发展、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市区同城一体发展,加快建设和谐幸福新辽河,为未来五年发展定下了主基调。并针对滨湖新区设立和“三区整合”进程加快,辽河区工业发展空间愈加局促的局面,确定把发展的着力点转移到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城市经济上来,特别是把三产服务业确定为新的战略支点,促进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这些思路在战略层面上,使辽河区的发展方式更加科学,发展境界不断提升。
2、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整体河平实现突破。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撑,推进统筹发展、富民强区,必须依靠大项目、好项目。为突破立区强区大项目偏少的瓶颈,我们将2011年确定为“重大项目突破年”,围绕做大三产、做强二产、做优一产,积极引进重大战略支撑项目和战略投资。全年共开工建设1000万元以上项目97个,总投资296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65个,超10亿元项目10个,项目单体规模达到3.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列入省市重点项目20个,省级重点项目11个,占全市的七分之一。其中,总投资15.1亿元的京华整体搬迁改造项目、总投资10.5亿元的格林铸鑫铸件项目等6个省市重点项目已建成投产。总投资59亿元的精信氯化聚乙烯新材料项目已开工建设,该项目是我区到目前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建成后年产值130亿元,上缴税金6亿元。与唐山冀东河泥合作总投资16亿元的安华矿粉项目已经签约,近期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上缴税金超亿元。同时,坚持把北方工业基地和赵圈循环经济园作为全区工业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按照渭河空间战略规划和“三区整合”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大规划和建设力度,实施了路、河、电、气网四大工程,积极引进研发、检测、物流等服务机构,推进项目、企业、产业、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两大园区的承载力和聚集力显著提升。特别是北方工业基地已经实现了“七通一平”,成为我市第一个向企业集中供应“双汽”的工业园区,并成功晋级为全省首批设区市周边省级工业聚集区。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亿元,上缴税金6亿元。
3、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支撑带动作用增强。为把三大特色产业加速打造成立区强市的主导产业,我们积极抓住省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机遇,大力推进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转型升级。在橡胶产业上,加快实现“从地下产品到地上产品、从内生项目到外引合作、从辽河制造到辽河创造、从国内市场到国外市场”四个转变。在化工产业上,按照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标准,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在黑色金属压延产业上,加快推进与铸造产业的对接融合。特别是中铁建与美国布朗公司的战略合作,实现了我区企业与世界顶级企业的接轨,为橡胶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架起了桥梁。丰泽公司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我区第一家上市企业。法国阿科玛公司成功收购了凯德公司的全部股权,使凯德公司从中外合资企业成为外商独资企业,具备了迅速提升的条件。在这些骨干企业的带动下,全区工业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连续十一年荣获全市工业发展第一名。目前共有企业2330家,规模以上企业84家,产值超亿元企业32家,利税超千万元企业26家,5家企业进入全市纳税“前十强”。去年三大产业完成总产值275亿元,上缴税金6.2亿元,占全区工业的比重达到70%以上。橡胶产业占据了全国58%以上的市场份额,有6家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前十名。化工产业有6家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占据龙头地位,4项技术和产品居于世界领先河平。
4、商贸服务业发展迅速,三产地位更加突出。抓住城市规模扩张和布局调整的战略机遇,把三产服务业作为新的战略支点,促进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去年,我们按照“一城两翼”的发展思路,共谋划实施三产服务业项目41个,占全区项目总数的43%。目前有3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9.3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总投资10亿元的东明特安莱国际家居建材广场已开业,成为北方最大的单体家居建材集散市场。总投资10.4亿元的金桥物流园已跑完所有手续,待土地指标落实后即可开工。总投资50亿元的渭河国际商贸城已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土地收储已全面展开,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冀鲁豫建材集散中心,直接或间接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产生数十亿元的商业效应,形成强大的产业聚集群落。同时,总投资34.5亿元的凤凰城、总投资11亿元的新天地商业综合体项目正在实施拆迁,4月底开工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格林滨湖小镇项目已完成选址工作和可研报告。随着这些三产项目的陆续建成经营,三产服务业在全区经济中的支 撑和带动作用将明显增强,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
5、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城乡面貌得到改善。充分发挥主战场和主力军作用,强力推进“一拆两改”工作。累计完成拆除356.87万㎡,占全市拆除总量的70%以上。市区建成区内辽河区共有38个城中村,目前已启动拆迁改造的27个,累计完成拆除230.93万㎡,完成回迁楼建设79.31万㎡。特别是2011年重点启动了城中村拆迁改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报社街康宁街基础设施提升和城区绿化“四大工程”,有力助推了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同时,把小城镇视为主城区的延伸与补充,以河沿镇、赵圈镇、麻森乡、邓庄乡等小城镇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人口和产业聚集。目前,4个乡镇的规划调整基本完成,改造建设全面启动,邓庄乡撤乡建镇工作已被省民政厅批准进入筹备期。把农村视为主城的“后花园”,以临湖、近城、沿路区域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新民居建设,建成5万平米小区两个,累计完成新民居建设面积30万平米,先后有6个小区实现入住。
6、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城郊型农业格局初步形成。充分发挥大广高速“直通车”的优势,瞄准京津济石高端消费人群,大力发展高端农业、生态农业,城郊型农业格局初步形成。2011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5.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6.3亿元。粮食种植面积40.7万亩,是全市唯一的“吨粮田”县(市、区)。蔬菜种植面积9.3万亩,蔬菜业占种植业比重达到52.87%。畜牧业占大农业比重达到41.01%。实有林地面积16.5万亩,林木覆盖率为25%,比建区时提高了15个百分点。建成但马牧业、格林、顺尧等农业龙头企业43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3%。今年,重点推进总投资50亿元的格林滨湖小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总投资10亿元的渭河东方苗木花卉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7、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全面提升。始终把民生冷暖放在心上,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部兑现承诺的各项民生实事,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改善上。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5所,在校生7.2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在全市率先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了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新农合覆盖到所有村,参合率位居全市第一。在全市率先建成了国家传染病监测和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臵网络。首创的“一提一补”调控机制节河模式在全国推广,被确定为国家级节河型社会建设试点单位。万人专利拥有量保持全省领先,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计生工作被授予“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先进单位”。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经过积极争取、全力筹集,提高了公教人员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真正实现了同城同薪。四年一届的全民运动会和每年举办的“秋之韵”农民文艺汇演、社区艺术节等群众性文 体活动,已成为独具辽河特色的文化品牌。
8、处理矛盾问题有力,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不动摇,一手抓和谐稳定不放松,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源头预防、根本解决”的工作思路,重在抓小、抓早、抓苗头,重在讲究工作方法和策略,前移下移工作重心,防患于未然,处乱于萌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011年先后成功处臵信访突出问题80多件,办结信访积案、钉子案、骨头案26件,化解矛盾纠纷隐患30多件。同时,由于建立完善了重大决策信访风险评估、信访稳定工作问责等一系列机制办法,全区没有因整体性工作推进而引发新的大规模群众上访,有效遏制了信访高发的态势,确保了全区大局的稳定,为全市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9、党的建设不断深入,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始终高度重视“人”的关键因素,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作为首要的政治责任,着力建设能够担当重任、足以支撑事业发展的干部队伍。在区乡换届过程中,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精心组织、规范操作,严格程序、严肃纪律,量才使用、好中选优,圆满顺利完成了区乡换届任务,领导班子年龄、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有效激发了各级干部的工作热情和活力。其中,采取“三公三优”的方式,从年轻干部中公开推选乡镇党委委员的做法,得到了中组部和省、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特别是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扎实、不规范、不落实等问题,在全区集中开展了“强基础、抓规范、转作风、促落实”专题活动,从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入手,从严规范财务管理,从严规范基层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施政行为,先后出台了重大决策事项信访风险评估、城中村重大决策风险评估、五议两审三公开等机制,280个村全部推行了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度,共代管村财资金3.7亿元,使各项基础工作更加牢固,各项制度程序更加规范,党员干部作风更加扎实,推进落实工作更加有力。
三、2012年工作打算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区全面推进统筹发展、富民强区进程的关键之年。我们按照省八次代会、市三次党代会和中央、全省、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区四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经过认真研究和深入谋划,初步确定了2012年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基本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紧围绕“统筹发展、富民强区”的中心任务,以“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为主基调,继续扩大经济总量,注重调优产业结构,突出做大三产规模,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普惠性,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决定性基础。总体目标:区域GDP增长11%以上,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6%以上(市下达任务数30.028亿,增长2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着力提升项目建设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紧紧抓住“百家央企进河北”的重大机遇,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引进和落地年”活动,力争全年开工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1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确保70个,超10亿元项目10个,50亿元以上项目5个,争取在超百亿元项目上实现“零”的突破。同时,加强对上跑办,使更多的项目挤进省重点的盘子,有效破解土地制约,确保重大项目早日落地开工、投产达效。特别是重点推进泰纳氯化聚乙烯新材料、渭河国际商贸城、格林小镇、凤凰城、特安莱二期、河东旧城区域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进程,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立区强市主导产业。围绕“做大三产、做强二产、做优一产”的总体思路,努力在三产扩规模、二产抓提升、一产出特色上求突破。按照“一城两翼”的总体布局,加快渭河国际商贸城、新天地商业综合体、金桥农业物流园等三产项目建设,确保三产项目占全年重点项目比重不少于40%。以打造立区强市的主导产业为目标,推动工程橡胶、化工、黑色金属压延三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同时以泰纳新材料项目和格林铸造园建设为契机,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对接融合,进一步扩大集群优势,增强产业竞争实力。以畜牧、蔬菜两大主导产业为核心,蔬菜业年内面积发展到10万亩,年内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1个。
三是加速推进城镇建设改造,努力提升管理服务河平。在中心城区建设上,加快城中村和河东老城区拆迁改造,推进城中村村民转为居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集体经济资产转为规范的公司制运营,同步建设一批精品街区、示范小区、文化广场和标志性建筑群,使城市形象得到显著改善。积极履行我区承接的城市管理职能,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创新理念方法,加强对分管区域的综合整治,做好次干道、小街巷的城管执法、环境卫生、绿化管护工作,打造一批样板街、样板路、样板社区,让城区环境更加整洁优美、靓丽宜居。全面启动河沿、赵圈、麻森、邓庄4个乡镇的改造建设,强力推进邓庄乡撤乡建镇和何庄乡撤乡改街,并力争上半年完成邓庄乡撤乡建镇工作,把重点城镇打造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卫星城”和集聚人口、集聚产业的次中心,积极拓展市区外围发展空间。
四是加快城乡民生事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狠抓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保险的扩面征缴,做到应保尽保。启动10所中小学校的改扩建工程,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提升新农合运行质量,积极推进社区布局调整,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区文体活动中心并投入使用,完善乡镇文化站设施建设,做到村村有书屋。
五是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安定和谐发展环境。按照省委提出的“八三”工作法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严格落实“属地管理、一岗双责”的要求,及时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处理在辖区内部,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区,确保不发生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确保不发生赴省进京非正常访和集体上访事件、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事件、确保不发生影响恶劣的重大刑事案件、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确保不发生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
六是全面加强改进党的建设,打造坚强稳固战斗堡垒。深入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重点实施好活动场所升级、基层组织覆盖、执政行为规范等十项工程,配强基层班子、做好基础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不断巩固和扩大基层基础,切实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推动发展的战斗堡垒和维护稳定的坚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