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衡施肥技术试验与推广工作总结报告
第六部分
烟草施肥技术
2002年“平衡施肥技术试验与推广”工作总结报告
刘卫群
“平衡施肥技术试验与推广”项目开展3年来,按照项目的总体方案,从四个方面:(1)土壤养分丰缺状况普查与推荐施肥专家系统的制作。(2)平衡施肥技术体系的研究与优化。(3)烟草专用肥配方的筛选和肥效验证。(4)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研究。在研究和推广过程中,采取理论研究引导项目深入进行的模式,不断加深领导的认识,提高技术人员对项目总体思路的理解,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
从2000~2001年,我们注重把提高我国烟叶质量水平的工作重点由以前对钾素的研究转移到氮素水平、形态和用量及有机肥使用种类数量和方法的研究上,用科学研究的结果对各烟区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显示不合理氮素形态、用量和配比对优质烟草生产的限制,同时对有机肥的使用种类和用量进行了研究并加以限定,分别确定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主要植烟土壤合理的氮素用量和形态及氮磷钾配比。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烟碱、蛋白质和醚提物中氮素来源,引导我们深刻认识到烟草生长后期氮素供应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物矿化。不同的肥料施用模式对土壤有机质矿化的营养释放是不同的,尤其是饼肥的用量和施用时期的问题。因此,2002年我们项目组分别又在云南、贵州、福建和湖北布置了大田生产模式下的同位素示踪研究,其研究结果将会为优质烟生产提出具体的措施和方法。烟草专用肥的研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地纷纷开展植烟土壤养分普查,并且根据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筛选出专用肥配方。有些省市按照2002年总体方案的要求,在不同土壤类型和生态条件下验证配方的可用性,进行调整、优化了配方的组合,为优质烟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已见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随着项目的开展,各省植烟区领导对平衡施肥技术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认识到这是提高烟叶质量的一个关键技术,离开了肥料营养、土壤营养和生态条件三者的协调一致,单纯地从任何一个方面去谈提高烟叶质量问题都是空谈。因此,各地配备了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了项目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方案,理清思路,抓着问题的关键。从平衡施肥的内涵考虑到轮作中前茬作物对烟草生产的影响,制定有利于烟草生产的轮作方案;从测土结果考虑到不适宜种植区的调整问题;通过平衡施肥中营养元素的协调和碳氮代谢的适时转化,考虑到外观等级与内在质量的统一性,项目研究不断深化;项目不但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有目共睹的。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培养了大批的烟草科技队伍和烟农在这一研究方面的知识更新、观念的改变和科学素质的提高。可以说平衡施肥技术试验与推广的开展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重大的,即让大家以科学的态度,理性地思考,理解平衡施肥的内涵和应做的工作,认清问题的所在,如何趋利避害,如何统一协调,如何具体操作,积极组织力量去解决问题。
下面根据2002年《平衡施肥技术试验与推广》总体方案的研究进行情况简要汇报如下。1 我国不同烤烟产区土壤肥力状况
目前,我国植烟土壤养分普查工作已进入尾声,全国主要产区已基本完成主要植烟地区的土壤采样和测定工作。根据已经到位的土壤养分普查数据,对我国主要产烟区土壤pH、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及有效锌和有效硼等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涉及的土壤养分数据来自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福建、广东和黑龙江9个主产区。这些采样点能覆盖全国30%的植烟面积。以下分析结果主要针对这些地区。
根据我国烤烟种植区划和地理位置,将云南、贵州、重庆、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福建、广东和黑龙江共10个产区划分为5个不同类型。西南烟区包括云南、贵州和重庆,中南烟区包括广东和福建两省,安徽和河南为黄淮烟区,将湖南和湖北合称两湖烟区,黑龙江代表东北烟区。对上述5个烟区的土壤主要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
五个类型区中,东北和黄淮烟区土壤pH值较高,平均在7.5左右。两湖和西南烟区土壤pH平均比较适宜,平均为6.5,中南烟区土壤偏酸,pH平均为5.2。其中以两湖和西南烟区土壤pH值总体最为适宜。但是从土壤本身的变异性来分析,西南烟区尚有22%的土壤pH值低于5.5。
土壤有机质则以黄淮烟区最为适宜,平均为13.4g/kg,中南烟区和西南烟区土壤有机质居中,平均为27.0 g/kg;东北烟区和两湖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均高于33.0 g/kg。因此,在制定土壤培肥方案时,需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在黄淮烟区,可以适当允许施用部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者鼓励采用秸杠还田等措施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但不增加土壤有机氮的量。而在一些土壤有机质偏高的烟区,则应该大力提倡少施或最好不施有机肥。采取措施逐步引导烟农改变习惯施肥方式。如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也应该提倡将有机肥施用在烟草的前茬作物上。这样,既能够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还能保证在烤烟生长过程中能很好地控制土壤氮素的矿化。
土壤速效氮含量以西南烟区和黄淮烟区较为适宜,平均值分别为54.4和60.2mg/kg。东北烟区和中南烟区土壤速效氮居中,平均含量在135.0 mg/kg左右。两湖烟区土壤速效氮平均含量最高,达到170.0mg/kg。土壤速效氮的变异程度也比较大,如西南烟区土壤有效氮平均含量最低,但也有32%的土壤高于平均值。对于土壤速效氮含量较高的产区,在制定施肥方案时,需要适当地降低基肥中氮肥比例,让作物尽可能地利用土壤中速效氮。但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果土壤中速效氮以铵态氮为主时,则需要适当在肥料中增加硝态氮比例,保证作物移栽后能很快缓苗。
土壤速效磷黄淮烟区最低,平均值仅有14.1mg/kg,西南烟区、中南烟区和两湖烟区逐渐增加,分别为18.2、21.4和26.9 mg/kg。东北烟区土壤速效磷最高,达到37.0 mg/kg。在所有分析的土壤养分中,土壤速效磷的变异是最大的,平均变异系数达到74%。因此,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对生产的指导意义不大。
土壤速效钾的状况均不是很高,各烟区中以东北烟区最高,为185.6 mg/kg。西南烟区和黄淮烟区次之,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50 mg/kg。两湖烟区含量为132 mg/kg,中南烟区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最低,仅有88.2 mg/kg。
根据上述结果,根据土壤主要养分现状和通过认为措施改变土壤肥力状况的难易程度,我国主要烟区中以西南烟区综合养分状况最适宜、中南和黄淮烟区次之,两湖和东北烟区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均较高,土壤肥力状况调节相对要困难一些。2 关于有机肥的使用问题
有机肥的施用是我国烟叶生产的特色之一。有机肥的概念包括范围很广,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基本确定了在种植烟草的当季不提倡使用人粪尿和厩肥,腐熟饼肥(一般以占总氮量的20%)应在移栽前尽早施用。应施用C/N比值大的秸秆或绿肥进行土壤改良。
其原因是大家共知的。随着我国土地复种指数提高,使用无机化肥数量逐年增大,使得土壤理化性质趋于恶化。而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但从烟草种植来看,有机肥虽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但又能提高土壤中氮素的固定。我国大多数植烟土壤粘重尤其是田烟,又由于连作,施用大量化肥,土壤中N素含量是丰富的(这从土壤养分普查结果可以看出)。问题是C素含量明显降低,即土壤本身C/N比值的减小造成两方面的后果:1.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必须在施入有机肥提供一定的C源后才增大。2.由于大量微生物的活动使土壤有机N矿化量增大。这两个后果恰恰与烟株需N规律是错位的。即施入有机肥中的碳水化合物为微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而微生物的增殖活动又消耗了土壤中的有效N。而此时正是烟株移栽后需要有效N进行早生快发之时。当烟株生长后期不需N时,大量微生物的活动促进了土壤有机N的矿化,造成后期土壤N素不断供应烟株(有同位素标记试验证明)。因为有机肥种类很多,其成份、性质和肥效各不相同,这种状况对烟草生产来说并非好事。因此,我们既强调有机肥对土壤结构的改善,又要控制土壤有机氮的增加。
从河南农大做的同位素标记盆栽试验也已证明施用饼肥,会提高醚提物含量,但也会提高后期土壤的供氮能力。因此,从某一个方面来讲,对有机肥的使用是要谨慎的。这里有一个误区,大家普遍认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会有利于生产优质烟叶。这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有机质高,土壤的疏松性好,容重小,有利于空气的交换、养分的迁移、根系的发育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而施用的有机肥C/N比值小,就不利于土壤的透气性,也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提供足够的能源。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主要植烟土壤85%都是沙性的土壤,有机质含量95%都小于1,巴西的植烟土壤80%都是丛林或牧场开垦的土地即肥沃又疏松,95%都大于3,但都能产生优质烟的原因之一。
山东省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率先采用秸秆还田和种植毛叶苕子的方法,缓解土壤恶化的状况,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土壤逐年进行改良,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云南玉溪、贵州金沙、四川的凉山、河南的宝丰都分别对不同用量的腐熟饼肥进行了大田研究,最后确定为占总氮量的20%处理的烟叶无论从农艺性状、产量、产质及均价都优于其它饼肥用量。
-+3 关于氮素用量、NO3和NH4的比例问题,各省通过三年的研究指标已经确定
铵态氮和硝态氮各有自己的营养特点。铵态氮是还原态,在铵营养条件下,植物细胞的还原能力较强,形成还原性有机酸较多。如促进烟叶内芳香族挥发油的形成。硝态氮是氧化态的,在硝酸盐营养条件下,细胞汁液的氧化势占优势,有利于形成氧化性有机物,促进烟
+叶内有机酸含量增加。但由于与K之间的竞争性,过量施用NH4-N会导致钾素吸收率的下降。而氮钾在植物生理代谢过程中有互补作用,氮钾比失调酒会影响烟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对其抗逆能力、产量和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另外,NH4-N易被土壤粘粒吸附固定,不利于迁移,造成供氮的缓慢性。如果大量施用NH4-N(河南农业大学水培试验结果证明)会使根系和烟+叶组织产生NH4毒,影响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进而影响到糖分的积累和利用,造成烟叶内碳氢化合物代谢的不协调,导致烟叶的内在质量降低。而硝态氮的吸收是一个被动过程,受代谢作用的控制,如果土壤板结严重,根系不能很好地生长发育,不能为硝态氮的吸收利用提供足够的能量,也不利于土壤中硝态氮的吸收。并且硝态氮还原过程需要钼、锰、铁等元素。当植物体内缺乏这些元素时,硝酸盐积累而不被还原,容易引起烟叶内硝酸盐的大量积累。所以在缺钼、锰、铁的植烟土壤上要合理施用硝态氮。
河南农业大学在宝丰的试验证明纯施铵态氮的处理碳水化合物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处理,而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烟碱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并且不利于烘烤过程中物质的转化或者说不易于烘烤。从河南农业大学农场作的试验结果表明:从打顶前和打顶后伤流液中谷氨
-+酸的含量来看,纯施铵态氮中的谷氨酸含量并不高,而NO3:NH4=1:1中的谷氨酸含量最高。这说明在潮土中这种配比是氮素利用效率最高的形式。因为谷氨酸是植物体内的领头氨基酸。这样无论从地下部向地上的运输还是地上部向地下部的运输,纯铵态氮或纯硝态氮都
-+不是有利的。如果从总的氨基酸量还可以看出配施有机肥NO3和NH4比例为20:40:40处理中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而纯硝态氮和纯铵态氮处理氨基酸含量都低,纯施化肥处理中也-+-+是NO3和NH4为 1:1时伤流液中氨基酸含量最高。所以有关NO3和NH4的合理配比是保证优质烟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一些产区,施用NH4的处理从大田长势上看较好,并不能证明内在质量。内在质量问题应引起各产区充分重视,只有内在质量的合格才能满足工业卷烟的标准。因为吸食的过程是品味内在质量的过程,只有烟叶内含氮化合物和含碳化合物协调,才能带来烟气的酸碱适中,给吸食者柔和舒适的感觉。外观品质与内在质量的不一致性是普遍存在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差异也将是我们下一步要从理论上探讨的一个指标和任务。4 关于追肥问题
各省就本地的追肥模式也有了较详尽的研究,追肥时间和次数及占追肥总氮量的比例已有确定,通过三年的研究已形成一定的模式,追肥时间基本都定于移栽后25~40天分两次或三次追施,以灌水追施为佳。但就追肥的种类还有认识上误区。
追肥的目的是为了使烟草从团棵期进入旺长期时补充足够的氮素营养,以满足旺长期烟草对氮肥的需要量。因为,在施基肥中使用的氮素形态和用量在此时间不能完全满足烟株开始旺长的需要,即有些氮素形态不能马上供应烟株进行组织形态建成的需要,所以才用有效
-的氮素形态对烟株进行追肥。追肥最好施用硝酸钾,则由于NO3阴离子的吸收利用,会有效地促进对钾肥的吸收利用,而钾素是烟株体内60多种酶的激活剂,有利于促进烟株的新陈代谢,加速烟株的形态建成,才有利于形成健壮的烟株。同时,由于其迁移性大于其它氮素养分,而不易被土壤颗粒吸附,这些肥料能迅速被根系吸收利用。
追肥是否合理、适时直接关系到前期烟草生长发育问题。目前我们烟草生产
中存在有下部叶色淡、身份薄和上部叶烟碱含量高、组织紧密、可用性差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前期养分供应不足,在烟草旺长期土壤缺乏爆发性供应能力,而后期土壤持续供氮。即问题的关键是氮的供应与烟株养分需求规律不吻合。烟株移栽后3~4周内,我国各主要植烟区的土壤温度都较低,有些地区地温还达不到10℃,加上有些地区干旱,有些地区多雨,就给土壤肥料对前期烟株生长的供应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使烟株生长前期,养分供应不足,下部叶片生长发育缓慢,内含物不充实。从移栽后4周到打顶前,烟株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土壤缺乏高量快速供应养分的能力,上部叶片不能迅速展开。打顶后,应该基本停止对烟株供应氮素,但受土壤自身理化性状和施肥的影响,土壤仍持续供应氮素,由于顶叶还不是完全的功能叶片,因此,养分优先供应此处,使得根系合成的烟碱持续集中在上部叶中,造成上部叶偏厚、烟碱含量高。如果合理科学追施氮素肥料,也会减缓这一现象。5 各主产烟区根据平衡施肥技术试验总结提出了施肥原则,优化组合了平衡施肥技术模式,根据本省的生态条件提出了施肥原则指导各地的平衡施肥技术 5.1 云南省
根据测土结果提出了控N,降P,稳K,普遍补镁、硼,局部补锌、钼、铜的施肥原则。根据土壤理化性质与烟叶品质的关系确定了不同土壤质地对烟叶N、K含量的影响,土壤pH值与烟叶总糖量的影响,土壤粒径硼锌含量与烟叶钾含量的影响,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氮与烟碱含量的影响。就烤烟的适宜施肥量和氮、磷、钾配比在有代表性的土壤上进行综合研究,找出烟叶经济效益和品质最佳的施肥量,氮、磷、钾配比以及土壤供肥能力,肥料利用率。根据云南烤烟对养分的吸收特点确定为以总氮量的1/3用于基肥,2/3用于追肥。在水稻土、红壤、黄壤土上,施氮量为7~11kg/亩,紫色土为5kg/亩。硝态氮比例应提到在40%~60%为宜,土壤速效磷在10~40mg/kg之间时N:P2O5以0.5~1施用;土壤速效磷高于40mg/kg,不施磷肥。施钾量应以18kg(K2O)/亩。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饼肥用量应控制在40kg/亩。
合理的施肥方法为:(1)复合肥和硫酸钾应根据地下水位和肥力高低而定,提倡少施或不施塘肥(土壤肥力低则少施,土壤肥力高则不施),重条施或追肥(地下水位低则重条施,如地烟和山地烟;地下水位高则重追肥,如田烟)。地烟可用1/3的复合肥和硫酸钾作条施,1/3作塘肥,1/3在移栽后15~20天作追肥。田烟则以1/3的复合肥和硫酸钾作塘肥施
+用,2/3作追肥。(2)普钙或钙镁磷肥适宜作条施,即量墒前均匀撒施于烟墒底部,可以提高肥效。另外,钙镁磷肥属碱性肥料,不宜与复合肥或硫酸钾等酸性肥料混合施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而降低肥效,并且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效果较好。(3)要防止肥料与烟株根系直接接触,可以采用环状施肥,使肥料与烟株保持10~15厘米的距离,以免烧苗。特别是一次性施肥的地膜烟,更要注意这个问题。5.2 贵州省
贵州省提出了烤烟生产合理施肥的建议:(1)严控三大营养元素,.巩固与确保烟叶质量;(2)调控烟叶的氯肥营养,提高烟叶品质;(3)控制硫素供应水平;(4)调节钙、镁营养;(5)补充微量元素硼与锌;(6)对于酸性植烟土壤和酸性土壤比例较大的烟区进行改良,发挥土壤潜在生产力。5.3 湖南浏阳
施肥原则为(1)控制总氮,增施磷钾肥,重视有机肥,调配微量肥;(2)N:P2O5:K2O=1:1.5:3;(3)N、P、K三要素在基追肥中的比例分别为: N=60:40,P=100:0,K=30:70。5.4 安徽省
制定各烟区的具体施肥措施为:毫州潮土烟区,每公顷施氮量60 kg,N:P2O5:K2O为1:1:2~2.5;宿固砂姜黑土烟区、宿北和皖东黄褐土烟区及皖西黄棕壤烟区,每公顷施氮量67.5kg,N:P2O5:K2O为1:1:3;皖南红壤烟区,每公顷施氮量90 kg,N:P2O5:K2O为1:1:3以上。同时调制了氮肥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重视硝酸钾追肥的应用,现硝态氮一般占总施氮量的40%左右,目前氮磷基本保持在1:1的水平,由于毫州烟区土壤钾含量,因此施肥的氮钾比控制在1:2~2.5,其它地区适当增施钾肥,施肥的氮钾比达到1:3以上。
5.5 河南省
施肥原则为:控氮、减磷、增钾,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硝态氮的施用比例,适当调减磷肥的施用比例,改进钾肥的施用方法,增加钾肥作为追肥的施用比例。根据示范方烟叶产量、产值、品质等分析结果推荐不同烟区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为:豫中1:1~1.2:3,豫西1:1.2~1.5:3~3.5,豫东1:1:3。平衡施肥示范方与对照相比,产量平均增加9.10%,产值增加20.7%,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9.4%和15.9%,烟叶化学品质趋于协调,烟碱含量降低,钾含量提高。
6 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我们初步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1)通过同位素试验首次证明了烟株生长后期所吸收氮素主要是土壤有机质矿化N,且不同肥料配比对土壤矿化N的释放量影响不同。研究表明:
①烟叶成熟阶段吸收土壤矿化N占60 %,该结论对提高烟叶致香物含量和调节烟碱含量有重大应用价值。
②土壤中的矿化N对烟叶中含N化合物的贡献大于施入土壤中的肥料N,并且多用于次生代谢物石油醚提取物和烟碱的生物合成。该结论奠定了施肥时期的重要基础,即所施肥料要在进入成熟期以前被烟株消耗干净,以利于成熟期积累致香物。
③烟叶中烟碱和蛋白质的同化优先利用硝态氮,证明土壤长期施用化肥所造成的C/N比值减小,是制约烟叶质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土壤中富集N素,在烟草种植区域,土壤的改良应施用C/N比值较高、N含量低的有机肥。
(2)通过用同位素对烟碱合成关键酶(氮甲基腐胺转移酶,PMT)的活性检测,同时对内源激素在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及配施有机肥的处理中,对IAA、ZR、ABA作酶联检测,结合烟株的光合特性(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量)综合分析,证明ZR/ABA为0.1413,IAA/ABA比值为0.6711时烟碱合成酶(PMT)活力最小;IAA/ZR为12.9285,ZR/ABA为0.0534 时,烟碱合成酶(PMT)活力最小。该结论填补了烟叶烟碱代谢与激素关系的空白。由综合光合性能指标可以看出,在各肥料配比处理中以NO3-N:NH4-N=1:1及有机肥浸提液:NO3-N:NH4-N=20:40:40的两个处理具有良好的光合性能。该结论在国内外还未见报导。
(3)通过检测大田烟株打顶前后根尖激素水平与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证明了烤烟打顶对根尖ABA、IAA的合成和叶片碳氮代谢有密切的关系,打顶后30d,ABA/IAA比值较打顶前略有上升,总N的日吸收量明显下降,烟碱的日合成量明显上升,说明此时合成烟碱的氮素主要来源于烟株体内积累的氮素。由此可知,降低烟叶成熟期土壤矿化N释放量,是增加烟叶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含氮化合物的重要条件。
(4)利用不同土壤类型进行了不同N形态配比及配施有机肥(40%、60%)的盆栽和大田试验,检测土壤根际微生物种群结构与碳、氮有机物转化密切相关的酶活性。表明在黄褐土中以NO3-N:NH4-N=1:1配施40%腐熟饼肥的处理,对土壤中真菌、氨化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增加最多。在潮土中NO3-N:NH4-N=3:1配施40%腐熟饼肥的处理,对土壤中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氨化细菌增加最多。综合分析为:无论在潮土或黄褐土植烟,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和氨化细菌都是有利于烟草根系生长发育的有益微生物,该结论又一次佐证了现阶段我省土壤中含碳有机物不足,不利于土壤生物活性增强,是烟叶香气量低的根本原因。对植烟土壤改良应尽可能采用含C有机物高的有机肥或秸秆还田。该结论奠定了土壤生物活性与烟叶质量关系的理论基础。
(5)用水培和大田试验结果,对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及配施有机肥,以谷氨酰胺合成酶(GS)作指标在移栽后50d分析了烟株对氮素的利用率。由于水培排除了土壤和生态复杂条件的干扰,在各处理中的GS活性大小应是由烟株本身生物特性决定的,所以水培条件下各处理叶片GS对照烟株GS值可以看出,在大田生产上纯施NH4-N与水培纯用NH4-N处理GS值是下降的,而纯施NO3-N的GS差异不大。该研究证明NH4-N在大田条件下的吸收利用率受干扰程度明显大于NO3-N,而NH4-N:NO3-N=1:1的处理,在大田条件下烟叶GS活性高于水培条件下。该结果说明在烟叶生产中,这种配比有利于烟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但配施有机肥后,在移栽后的50d,不利于烟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6)通过盆栽和水培试验探讨了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及配施有机肥对根系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结果证明硝态氮能促进烟草根系次生根的发生,根系活力较强,而NH4-N和配施芝麻饼肥却能使根系增粗。分析大田烟株移栽后40d和80d茎基部伤流液成分中氨基酸总量和植物领头氨基酸—谷氨酸的量在移栽后40d,纯施NH4-N和NO3-N及配施有机肥NO3-N:NH4-N=1:1的处理伤流液中AA含量却较高,而谷氨酸占总氨基酸比例以纯施NO3-N和20%有机肥NO3-N:NH4-N=1:1最高。在80d时,NO3-N:NH4-N=1:1和3:1时,配施20%饼肥NO3-N:NH4-N=3:1时,氨基酸合成量最少,且谷氨酸量也最少。该结果证明,在大田条件下这三种处理符合烟株生长发育规律。前期由于NO3-N促进烟株根系次生根发生,提高了根系对土壤N素的吸收,而后期土壤中没有过量的N素供应给烟株,为烟叶的质量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土壤N素营养条件。
(7)通过宝丰的大田试验,定株定位、采摘第14片成熟烟叶,采用半叶法测定烘烤前后淀粉、可溶性总糖、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检测不同处理对烟叶的易烘烤性能的影响,显示了以20%饼肥NO3-N:NH4-N=1:1的处理,烟叶烘烤后四种化合物的含量朝着优质烟指标变化最大。说明了这种处理生产出的烟叶有利于烘烤出优质烟叶。7 存在的问题
(1)平衡施肥技术方案落实、实施到位不力。尽管我们各省花费了大气力大投入在平衡施肥项目上,不但提高了认识而且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初步解决了如何平衡施肥的一些重大问题。但我们在今年的检查过程中还是发现一些问题,氮素过量施用所造成的烟草不能适时成熟及后期雨水过多、烟草多次反青的问题几乎随处可见。如何按照我们这三年研究的成果去落实关系到我们2003年能否示范、推广的问题。
(2)平衡施肥技术试验后期分析力度不够。各地的田间试验布置较多,最后对产值、产量和中上等烟的比例分析也到位,但这些都是一些感官指标,质量提供较少。所以这些感官指标有时多少会带有主观意志。我们项目最终要拿出化学质量指标,才能证明它的可用性。同时由于化学指标测定较少,使我们在人为地从肥料和栽培管理措施上不能从内部调节过程去控制烟叶在大田朝着优质烟形成的方向去定向栽培。因此,当我们在国际型优质烟送到郑州院进行化验时,我相信各地都会送最好的样品,但测定出来还是烟碱和淀粉含量高。
(3)烟草专用肥与烟株在特定条件下的养分吸收规律的吻合性不够。目前很多地市有了自己的烟草专用肥配方,但是并没有进一步进行验证和调整,测土配方不是我们的目的,只是我们在达到目的中的第一步。大家都非常明确测土配方是根据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而筛选出来的。而土壤中养分的测定与实际养分对烟株的供应是有差距的,因为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的不同会影响土壤养分的释放,土壤容重和养分条件共同影响烟株根系发育状况,根系的发育状况不同对烟株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总体方案强调一定要在不同土壤类型和生态条件的植烟土壤上去验证、调整我们的额施肥方案和烟草专用肥配方。这也是我们要土壤测土养分状况和测土壤上烟株化学成分指标的原因之一。如果大家能严格按照这一思路走下去,对我们的配方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我想将会收到更大的效益。
第二篇:路基试验段试验技术总结报告
关于路基试验段试验技术的总结
试验段路基位于DK590+630~DK590+740段,在2008年3月3日根据设计标准及《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验收暂行标准》进行地基复核
一:复核的项目有:1.静力触探Ps值≥1.8Mpa、2.地基承载力[σ] ≥200Kpa、3.采用钻探或试坑进行地下水位测试,4.在试坑和有代表性地方取土做天然含水量,孔隙比,天然然密度,液、塑限等指标地质复核合格后尚进行基底七遍压实。
二:压实后做Ev2、Evd、K30、n值、试验。规范要求Ev2≥60 Mpa、Ev2/Ev1≤2.5、Evd≥40Mpa、K30≥130Mpa/m、n值≤28%。
EVd检测3点,检测结果为40.11 Mpa、46.20 Mpa、52.69Mpa之间,最小值为40.11Mpa,满足EVd≥40 Mpa的要求;
EV2检测1点,检测结果为92.2 Mpa,满足EV2≥60 Mpa的要求; K30检测2点,检测结果为195Mpa/m、160Mpa/m。满足K30≥130 MPa/m的要求;
EV2/EV1检测1点,检测结果为1.98,满足EV2/EV1≤2.5的要求。附:原地面试验检测报告
三:路基B类填料的来源及技术指标
本段路基B组填料源位于本工地红线附近,位于DK590+800(大养德)取土场,为强风化的花岗斑岩。储量约8万m3。室内试验结果为B组的级配不良的圆砾土,最大粒径为10mm,满足A、B组填料粒径的要求。其中小于0.075mm的颗粒为2.6%,最大干密度为2.18gcm3,最佳含水量为6.6%,不均匀系数为Cu=10.61(>5),曲率系数Cc=0.09(≠1~3)。
综合以上的的试验技术参数,进行试验段填筑,但是设计指标部分没有达到。
四:经过路基基底压实处理与各项试验检测完毕达到了设计要求,2008年3月5日到2008年3月6日进行路基填筑试验。
五:B料的正式摊铺与碾压,再检测
1、进行摊铺前做含水量试验,第一层摊铺前含水量试验,分别为3.8%、4.0%,由于填料含水量过小,经过充分洒水后检测,分别为6.0%、6.1%接近最优含水率要求。
2、摊铺层度为36cm,再整平。首先清理路基填筑试验段的场地,然后要 求测量班测量放线。在路基两侧及试验段中心钉出边线,以控制填料松铺及压实后高程。画网格控制松铺厚度。按自卸汽车的方量和36cm 松铺厚度计算方格尺寸,每车填料松方约11方,5m×6m网格可满足松铺厚度要求。
3、碾压采用徐工集团(25T)压路机碾压9遍,最后压实厚度保持在30cm左右,满足设计要求的压实厚度,测定该填料的松铺系数为1.20。
4、碾压后做Ev2、Evd、K30、K值、n值试验检测。
5、根据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要求检测点的布置为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抽检压实系数K值与孔隙率n值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在试验段中Evd、Ev2、K30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各检测4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Ev2一个点。
6、根据设计要求基床底层实标准砂类土及细砾土的Ev2≥60 Mpa、Ev2/Ev1≤2.5、Evd≥40 Mpa、K30≥130Mpa/m、K值≥0.95、n≤28%。
7、第一层碾压七遍后最终检测结果统计如下:
EVd检测4点,检测结果分别是36.95 Mpa、27.31 Mpa、32.23 Mpa和28.99 Mpa,最大值为36.95 Mpa,不满足EVd≥40 Mpa的要求;EV2检测4点,检测结果85.9Mpa、132.8Mpa、75.4Mpa、77.8 Mpa之间,满足EV2≥60 Mpa的要求;K30检测4点,检测结果为110Mpa/m、110 Mpa/m、100 Mpa/m、112 Mpa/m,不满足K30≥130Mpa/m。
K值检测6点,检测结果在0.82~0.84之间,最大值为0.84,最小值为0.82,不满足K≥0.95的要求。
EV2/EV1检测4点,检测结果在2.98、2.59、1.83、1.81,不满足EV2/EV1≤2.5的要求。
n值每层检测6点,每层碾压遍数时n的平均值分别为34%、32%、30%、29%、29%、30%,不满足n≤28%的要求。
该种填料经过工艺试验碾压组合的碾压检测数据内每层做检测得出碾压遍数与孔隙率的曲线关系(4遍后开始检测),如下图示:
后附:压实度试验检测记录
且EV2/EV1有大于2.5的情况,EVd试验检测始终只能在35Mpa左右。经数据分析该填料的Ev2/Ev1、Evd、K30、n值达不到规范要求。我们认定该填料不能直接作为路基填筑用料,需要经过改良后进行路基填筑。
京沪高速铁路土建Ⅲ标八工区二分部
2008-03-08 0.360.340.320.30.280.2612345678孔隙率孔隙率
第三篇:试验员工作年终总结报告
试验员年终总结报告
本人自2012年5月份进入公司以来到现在已经接近3年,遵守公司及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服从领导的安排,为了争取集体荣誉,思想上要求进步,积极响应公司的文件指示精神和工作安排,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任劳任怨,认真学习相关试验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回顾2014一年的工作,我感觉这一年既是忙碌又是充实的,从实践中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经验,才是我我一生的财富和珍藏。在这一年里,有困难也有收获,认真工作的结果,是完成了个人的职责,也加强了自身能力。现将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本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我从做好日常工作入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持之以恒在本职工作中尽心尽力地做出成绩,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岗位业务,精通本职位的岗位知识,做本职工作的骨干手,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
二、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我一直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我一直在努力,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努力工作。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使我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保证按时完成检验任务,保证工程检验畅通,表现出我们试验人员的动手能力强,发扬了我们试验人员连续工作、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试验方法及有关规定,做到所做每项检验都有章可依。做好委托单接受,项目检验,资料,反馈等工作,做好跟踪台帐,便于日后查阅。由于工程分(海河堤岸结构工程春意桥至吉兆桥右岸)及(海河堤岸结构工程吉兆桥至外环桥左岸),由两个单位分别试验,检验项目多,项目检验时间不一,提前将工作做到位,避免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不了解工程检验要求及技术指标而延误工期,影响进度。作为试验人员,本着贯彻质量方针,落实质量目标,遵守规章制度,全心全意服务与施工现场。
四、我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工程类材料(水泥、砂、石子、钢材等)及成品(钢筋焊件、混凝土试块等)进行试验、检验;对搅拌站混凝土的搅拌进行材质单监督;对现场混凝土及回填土进行控制工作等。
陆续的在试验接触更多的项目检验,明确了工作程序,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的完成本职工作。
⑴ 对原材料的控制:凡进入现场的原材料,每批都应出具生产厂家的质量保证书、检验报告,每批次的原材料都应按规定的数量进行检验。对于水泥,在右岸土锚杆灌浆使用袋装水泥时,应有防护隔潮措施,避免水泥受潮结块。超过三个月的水泥在使用时,应提前与实验室联系,对水泥的实际标号进行二次复查。对石子等在试验室接受委托后二十四小时内出具试验报告。所有需要检验的材料必须由试验室检验合格报告出来后才可使用。即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否则视为不合格品,禁止在工程中使用。
⑵ 对于回填土的控制:回填土的施工之前,按国家规范执行。回填土施工选择的土料含水率要求最佳含水率,每层的铺土厚度按规范分层夯实,不得漏夯,逐层验收。经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回填,不合格的部位进行返工处理。
⑶ 对于砼工程: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砼提前委托,开罐后应进行开仓申请。对于现场砼控制好塌落度及和易性,并做开仓证记录。使用砼制作的胸墙、防洪墙、锚定板等砼材料安全可靠有一定的保障依据.⑷ 对于钢筋工程:对于进场的钢材,有厂家质量合格证和材质单等基本资料,随后第一时间按批次、规格数量进行送检复试,及时取得试验结果,以免影响施工进度。等试验报告出来后方可使用。对于合格的钢材做好试验台帐,以便检阅核对。
⑸ 对于其它材料如防水泡沫板、土锚杆、钢拉杆、橡胶止水带根据试验规程及时收集材料并进行复检,做好试验台帐,取得合格报告后方可投入使用。
我刚到项目部时对实验也是一知半解,在各位同事的帮助下,我很快融入到工作中去了,不断要求自己,不断督促自己提高。作为一名资料员还掌管试验工作,对待工作我丝毫不敢懈怠,要求自己做到把工作中的得失和每次出现的问题记下来作为教训,遇到疑难问题或者工作中的困难就向同事和领导请教,耐心的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我要及时与工长、技术接触,了解工程程序、步骤,便于今后更好的服务于工作。
五、这一年当中我虽然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但相对于公司及上级领导对我们的重托还相差甚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的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拓宽思路,深化细化本职工作,努力为海河堤岸结构工程这支强大的胜利军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试验员工作年终总结报告
试验员年终总结报告
本人自2011年3月份进入公司以来,遵守公司及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服从领导的安排,为了争取集体荣誉,思想上要求进步,积极响应公司的文件指示精神和工作安排,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任劳任怨,认真学习相关试验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回顾这将近一年的工作,我感觉这一年既是忙碌又是充实的,以前在学校课本上所学的知识都是理论性的知识,而从实践中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经验,才是我我一生的财富和珍藏。在这一年里,有困难也有收获,认真工作的结果,是完成了个人的职责,也加强了自身能力。现将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
本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我从做好日常工作入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持之以恒在本职工作中尽心尽力地做出成绩,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岗位业务,精通本职位的岗位知识,做本职工作的骨干手,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
二、工作态度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我一直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我一直在努力,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努力工作。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使我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工期紧,人员少,试验项目多,能够做到跟班作业,保证按时完成检验任务,保证工程检验畅通,表现出我们试验人员的动手能力强,发扬了我们试验人员连续工作、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岗位职责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以及研究开发的方针政策,履行本岗位负责监督检测的工程产品的有关标准、试验方法及有关规定,做到所做每项检验都有章可依。做好委托单接受,项目检验,资料,反馈等工作,做好跟踪台帐,便于日后查阅。由于试验检验项目多,项目检验时间不一,提前将工作做到位,避免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不了解工程检验要求及技术指标而延误工期,影响进度。作为试验人员,应本着贯彻质量方针,落实质量目标,遵守规章制度,全心全意服务与施工现场。
四、具体工作
我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工程土建类材料(水泥、砂、石子、钢材、砖等)及成品(钢筋焊件、混凝土试块等)进行试验、检验;参与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检验;对搅拌站混凝土的搅拌进行监督;对现场混凝土及回填土进行控制工作等。
我刚参加工作时首先接触到的是回填土检验,回填土虽然单
一、枯燥,一般人都觉得那不就是回填土,有什么好做的,但我干了一段时间,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从土的材料要求开始,土壤类别以及它的控制指标;什么部位需要回填土,什么部位需要回填砂石或者是3:7灰土都要有技术指标,回填机具的选用;回填之前条件是否具备?地下混凝土基础强度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土的材料对最小干密度的要求,虚铺厚度及压实系数是否已确定,回填夯实达不到要求,那就要造成塌方,下沉,甚至造成更大的危害。所以在后来逐渐接触的其他
材料检验前,在我心中已奠定干什么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不能有一丝含糊。
陆续的在试验室接触更多的项目检验,明确了工作程序,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的完成本职工作。
⑴ 对原材料的控制:凡进入现场的原材料,每批都应出具生产厂家的质量保证书、检验报告,每批次的原材料都应按规定的数量进行检验。
①对于水泥,在使用散装水泥仓时,不同厂家、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严禁混用。在使用袋装水泥时,应有防护隔潮措施,避免水泥受潮结块。超过三个月的水泥在使用时,应提前与实验室联系,对水泥的实际标号进行二次复查。
②砂石进场不能掺异物、煤屑等,尤其是不能混白灰。当发现原材料与样品不符或异常时,应与试验室联系,及时进行复试从而不影响施工进度,所有进场原材料都必须及时委托试验,对水泥试验采用3D强度和28D强度,砂、石等在试验室接受委托后二十四小时内出具试验报告。所有需要检验的材料必须由试验室检验合格报告出来后才可使用。即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否则视为不合格品,禁止在工程中使用。
⑵ 对于回填土的控制:回填土的施工之前,施工部门应如实填写回填土委托单,有设计要求的按图纸要求施工,没有要求的按国家规范执行。回填土施工选择的土料含水率要求最佳含水率,每层的铺
土厚度按规范分层夯实,不得漏夯,逐层验收。经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回填,不合格的部位进行返工处理。
⑶ 对于砼工程: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砼及大体积砼应提前委托,开罐后应进行开盘鉴定。搅拌砼时,应严格执行配合比,控制好塌落度及和易性,并做好搅拌和生产控制记录。如果体积较大时,要及时通知试验室作动态调整。在使用粉煤灰时,应避免或减少环境的污染。搅拌站运到工地的砼要及时制作试块,试验室将根据搅拌站生产的砼等级、批次、时间、对搅拌站进行砼生产评定,使用砼制作的梁、板、柱等砼构件安全可靠性有一定的保障依据.⑷ 对于钢筋工程:对于进场的钢材,要求有厂家质量合格证和材质单等基本资料,随后第一时间按批次、规格数量进行送检复试,及时取得试验结果,以免影响施工进度。对于不合格的钢材要及时进行双倍复检,等试验报告出来后方可使用,如还不合格就要及时做退场处理。对于应经合格的钢材做好试验台帐,以便检阅核对。
⑸ 对于其它材料如防水卷材、玻璃门窗、电缆等,根据试验规程及时收集材料并进行复检,做好试验台帐,取得合格报告后方可投入使用。
我刚到项目部时对实验也是一知半解,在各位同事的帮助下,我很快融入到工作中去了,不断要求自己,不断督促自己提高。作为一名试验工作者,对待工作我丝毫不敢懈怠,要求自己做到把工作中的得失和每次出现的问题记下来作为教训,遇到疑难问题或者工作中的困难就向同事和领导请教,耐心的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因为我所
在的部门大部分时间只限在一个小圈工作,我不能坐以待毙,我要及时与工长、技术接触,了解工程程序、步骤,便于今后更好的服务于工作。
五、小结
这一年当中我虽然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但相对于公司及上级领导对我们的重托还相差甚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的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拓宽思路,深化细化本职工作,努力为北京王府井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这支强大的胜利军做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我国土壤肥力现状与施肥技术
我国土壤肥力现状与施肥技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无法取代的第一产业。只有农业的发展,才能保证人类生产的延续,才能有其他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在化肥应用于农业生产之前,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农家肥和扩大耕地面积来促进作物增产。化肥问世以后,由于其养分含量高,使用方便,从而使农业农民形成了偏施化学肥料的习惯,局部地区已造成土壤板结、质量退化,有机质含量不足,保水保肥透气性能下降,中低产田日渐扩大,江河湖泊水域富营养化,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农田氮素向大气迁移,破坏了臭氧层,从而引起自然灾害频发。硝酸盐随食物进入人体,形成致癌和致突变的亚硝基化合物,据日本调查,日本因摄入人体的硝酸盐比美国高4-7倍,其患胃癌和肝癌死亡率约为美国的608倍。据中国国家计划生育研究所张树成研究员1981-1996年期间的256份报告结果表明,我国男性精子质量呈下降之势,其原因是食用大量施用单纯化肥的食物所致。水体富营养化,不仅破坏了水生态系统和水功能,还直接影响人畜饮水安全,威胁人类健康和水产养殖以及工业供水。除此以外,偏施单质化肥,其危害还表现为:-
1、单质化肥当季利用率低,并呈下降趋势。全国化肥网实验结果分析,我国化肥当季利用率,氮肥为30%-35%、磷肥为10%-20%、钾肥为35%-50%。从各地资料看,化肥肥效从每kg增产粮食15-25kg,降为5-8kg。-
2、长期单纯施用单质化肥,使土壤微生物被抑制,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化肥残留,造成土壤板结,透水性、透气性和吸光性变差,保肥能力降低。-
3、单质化肥利用率低和易造成土壤板结的缺点,淋溶、挥发、径流和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不仅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污染,而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4、单纯施用化肥,其增产效果已近极限,致使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加重了农民负担。-
农业,作为人类的第一产业,其发展是一具漫长、曲折、复杂的过程,到现在已有数千上万年的历史。从十九世纪开始,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农业生产发生了质的变化,对农田开始投入大量的外源化学物质(如化肥、农药等),一方面成倍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另一方面加深了农业生态系统对外源物质和能量的依存关系,导致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土壤、水体和农产品受到污染,威胁到人类自身健康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二十世纪70年代,人类农业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既继承传统有机农业的精华,又赋予其现代科技的内涵,成为各国政府和农业专家的共识,应运而生是生物复合肥料、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和生物农药的广泛应用,推广测土平衡配方施肥技术,以提供优质、安全、营养、卫生、健康的有机绿色食品,满足人类第一需要,今天人类正在创造一种有别于“传统农业”和“石油农业”,达到人与自然协调,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的“生态农业”。我国有几千年的有机农业基础,完全能够以有机无机相结合的生态型农业,回避西方石油农业的弊端,把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走自己特色的农业道路,是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中国传统的有机农业有3000年的悠久历史,哺育了炎黄子孙,创造了中华文化,在人口剧增的压力下,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的诸多需要。由西方传入中国的石油农业(无机农业),是在石油廉价时代产生的,确实为农业的发展做出过贡献,但盲目地大量单用、连用、乱用化肥,已是后患无穷。联合国粮食组织已把“生物-有机-无机”作为最佳肥料结构加以肯定,国务院把“高产-优质-高效”做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并制定了“有机无机相结合,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肥料工作方针。-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农业强国,这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农业的发展已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的安定牵涉着整个社会的安定;中国农民的富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国历代领导人都极其重视“三农”问题。建国初期,开国领袖毛泽东发起的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第一次农业革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国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把亿万农民,从“人民公社”的桎梏中解放
2出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再次焕发了农民的自主意识,实现了中国农业的第二次革命。如果说这两次的“农业革命”是以改革生产关系为手段发展农业,解决国民的温饱问题,那么,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为适应加入WTO的要求,提出了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深层次调整的第三次农业革命,其意义更为深刻。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对农业实行了免税并直补,其目的是要把中国农业引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中国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让中国农业实现产业化,让中国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农业耕种作物,需要投入肥料。长期以来施入无机单质化肥(或施肥不当,超量施肥),使土壤存在着单一养分浓度过高,造成土壤中物相反应存量过大,易在土壤、水域中产生有害物质,如硝酸盐类化合物„„这些未被作物吸收的肥料养分,随水域的流动进入江河湖泊,产生水体富养成分,不仅污染水源,而且使水生杂草滋生,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这都是农业施肥不当的结果。施肥量日益增长,土壤结构中有机质比重下降,保水、供肥、通透能力和性能变差,板结严重,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失调。我国耕地垦殖年代久远,加上长期只重用地不顾养地,造成耕地养分失调,地力下降,虽然耕地产出量大幅度提高,但负荷过重,耕地养分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目前,除少数地区外,全国绝大多数耕地土壤肥力不高,土壤有机质平均为1.8%左右,旱地仅为1%左右,而欧美等国的耕地土壤有机质一般在5%—8%。而且我国很少种植有养地作用的多年生牧草,近年来绿肥的面积也下降很多,加之,有机肥(如:牛、马、猪、鸡等粪便发酵)的施用量也逐年递减。-
耕地质量的退化,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导致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降低,风侵、水侵加剧,形成恶性循环。肥料、水分流失严重,水、肥利用率下降。当前,我国化肥的有效利用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国内化肥,氮、磷、钾的投入比例为1:0.41:0.27,与合理施肥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钾肥的投入比例较小,也是影响肥料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因素。-
我国农村目前人多地少,土地由于年年单靠化肥来补充养分,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土壤退化,有机质减少,地下水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据统计,1977-2005年我国化肥用量增长了700%,但粮食的增产幅度仅为71%,因此,土壤的保护、调理、改良、修
3复已成为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农民能否增产增收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而保护和修复土壤的根本措施是增大使用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有机肥是全营养性肥料,有利于平衡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及透气保水性,改善土壤微生态系统,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因此,将现有的有机物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用科学的方法转化成优质有机肥,是解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改良土壤的关键环节。--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解放后,党和政府花了50多年的时间,终于解决了粮食自给的难题。我国在1998年曾经自豪地宣布,中国不再是饥饿的国家,我们可以粮食自给了。所以,当时有人说“我们三年不生产粮食都够吃”,但到了2003年,我国库存粮食的70%—80%已经吃完了,粮食安全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家院的高度重视。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略有回升。但能不能回升到我们的需求水平之上,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十分关心的问题。因为我国人口还在增长,而耕地面积逐年下降。根据对世界以及中国农业形势的分析,我国未来的农业只能依靠科技,保障食物安全、生态安全与农民增收,走现代集约化的可持续农业之路。
回顾我们50年走过的路,可以看出化肥用量增长较快。这说明50多年来,中国农业走过了一条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度、高资源环境为代价的路子。我们解决了粮食自给的问题,但是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今天,我们首先面临的是资源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负债极高,农民收入和组织化程度非常低,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仍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化肥在我国粮食增产中发挥了57%的作用,也就是说,我国粮食生产基本是靠水和肥换来的。今天,不管是氮肥还是磷肥,中国在世界上的贡献率都超过50%,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真正是世界第一化肥生产消费大国。而国际上的化肥在90年代中期以后,增长速度下降,我国化肥总量现在超过了西方国家,还呈大幅度增长之势。我们预测,未来全球60%的化肥由中国生产。化肥是一个高耗能、高资源环境代价的产业,西方把很多化肥厂都关掉了,现在60%的化肥要由中国来生产。为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应该需要这么大的化肥产业,但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国化肥产业又必须保持发展。
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90年代美国的Brown先生及西方的一些专家对21世纪中国能否自己养活自己,提出了质疑。这是基于中国在工业化开始前已有庞大的人口
4压力,而耕地面积又随工业化的进程在逐年减少,土壤质量随掠夺式的耕作在不断退化提出来的。到205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5-16亿,按人均消耗粮食450kg计算,届时约需提供7.2亿吨。21世纪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问题。解决的办法,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已不太现实,唯一可走的路就是改良土壤,有机无机配合施肥,保持和提高地力。Brown先生发表的《谁来养活中国》一文,引起全世界的所谓“中国威胁论”。他的观点是,当时中国因为耕地下降难以养活自己,将要在全世界范围购买粮食。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全球大量买粮食会造成粮价大涨,那些非洲国家很穷,因而会买不起粮食,以致全世界饥饿的人口会更多,所以中国威胁到世界稳定。中国政府与他经过10年辩论,表示我们可以采取政策,让耕地面积不下降。10之后,他发表另一篇文章,说“你们即使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保护政策,你们还是养活不了自己”。为什么?他说,你们水资源短缺,而肥料的生产粮食的潜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再增加施肥也不能增产,那你们粮食从哪里来?他认为,中国还是养活不了自己。近年来,我国化肥用量一直在大幅度增长,但粮食总产近10年没有大幅度的增加。比较1977年—2005年,我国化肥使用量增长了700%,而粮食增产71%,同时,种植面积下降了13%。很明显,我国化肥用量增幅确实很大,但是农作物产量却没有相应增长,我们的养分效益持续下降,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滥施肥料到底多严重?通过对全国1333个实验地调查,发现氮肥利用率平均27.5%,比80年代有所下降;磷肥利用率也有所下降,钾肥利用率略有下降。由此看出,我国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我们再算一下养分效率,发现养分用量急剧上升,但是单位养分生产的粮食大幅下降。我国在国际上属于“高投入低产出”状况,产出低于印度,远远低于日本、韩国,而我们的投入量在全世界最高。为什么?原因就是,施肥不合理,尤其是在高产地区,施用的养分严重过量。华北平原对小麦、玉米做了大量调查发现,以1公顷小麦用250公斤的氮肥作为标准(在欧洲一般都是180公斤),发现90%—92%的农户施肥过量。
美国还有一位教授发表了《施肥到死》一文,其中有一句话说“中国一直没有减少氮肥用量的打算,甚至非常坚决地强调还要增加氮肥的使用量,因为中国需要粮食”。美国一位著名教授做了一个实验,每年每公顷耕地沉降10公斤氮,经过20年后,25%
5的物种没有了,尤其是双子叶植物都会死亡。所以英国议会通过了一个法律,规定英国的氮肥沉降量不能超过20公斤。中国的沉降量是多少?华北平原每公顷是60—80公斤,作物能不死吗?经过20年的大量施肥,土壤里养分大量累积。我们对华北平原140个农户调查发现,每公顷累积氮280公斤,相当于一季作物需要200多公斤,土壤里面就累积了280公斤。当然,并非所有地区的耕地都有这么高的累积量,但从被调查地区可以看出,全国整体上存在养分过量的问题。
我们施肥不是根据作物的生长规律来施肥,就像我们养孩子一样,不是按孩子的生长规律,而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他一辈子要吃的食物喂进去了。我们一次性把作物所需60%—90%的肥料全部施进去,但那时候作物所需养分非常少,这时就会发生抑制作物生长的情况。我们在玉米上发现,施肥太多,苗反而长不起来,少施肥反而长得更好。
高效施肥的出路在哪里?必须考虑所有的养分资源,必须进行综合管理。现在不是养分不够,而是养分分配不合理,造成肥料养分没有发挥他的潜力。土壤里累积的养分没有利用,更没有把环境里的养分考虑进去;化肥用量大幅增长,但作物产量没有大幅度增长。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用好所有的养分资源,减少环境的污染。采取多学科的手段,同时提高养分效率与作物产量。我们的目标是:作物高产、养分高效、环境安全。在改革开放的前十年,我国化肥施用量从每公顷100公斤增加到183公斤,粮食产量跃上一个台阶,从每公顷3吨增长到4吨。最近12年,化肥用量增加了100公斤,但产量仅增加0.3吨。下一步要增加到6吨,靠施肥还能实现吗?我国现在1公斤养分生产27公斤粮食,法国1公斤生产87公斤粮食,美国1公斤生产47公斤粮食。首先土壤质量要优良,要保证在干旱、病虫害的情况下,保持稳产。-
农业施肥应以“四维结构”多元配位肥料为主。“四维结构”肥料,是以微生物菌肥、高质有机肥、调理改性肥、中性微量元素肥(有机肥、无机肥、矿物质肥、微生物菌肥)构成,是“绿色生态”型肥料。这种新肥料符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适应土壤生态环境的自然规律。它不单是农业田间施肥操作的方式方法,而且涉及今后肥料企业生产肥料品种结构调整、产品换代的问题,是未来农业用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