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职技校关于开展禁毒知识竞赛的通知

时间:2019-05-12 16:3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嵊州市职技校关于开展禁毒知识竞赛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嵊州市职技校关于开展禁毒知识竞赛的通知》。

第一篇:嵊州市职技校关于开展禁毒知识竞赛的通知

嵊州市职技校关于开展禁毒知识竞赛的通知

09学区、各班级:

根据绍兴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市开展全民禁毒知识竞赛的通知,学校按照市教体局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布置,决定全体09级学生参加本次竞赛活动,以引导学生增强自觉远离毒品的意识和抵御毒品侵蚀的能力增强禁毒、拒毒意识。学校要求各班每一位学生全员参与、认真答题,并与6月14日前将答题卡、参加学生名单(登记在班级学生名册)上交政教处,由学校统一寄往绍兴市禁毒办,学校将根据班级参与程度和获奖成绩予以奖励加分。

政教处

2010年6月8日

竞赛须知:

1.本次知识竞赛活动面向全体公民。社会各界、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单位可有组织地参赛。试题内容范围主要为禁毒常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及相关法律。

2.答题卡可复印、打印,答题时,把所选答案的○用碳素笔或圆珠笔涂黑,涂黑部分复印无效。同时填写好个人相关信息,16岁以下公民填写户口本上的身份证编号或学生证号,然后将答题卡剪下装入信封,于6月15日前寄至绍兴市人民东路489号绍兴市禁毒办,邮编:312000,时间以寄出邮戳为准。每人只能寄交一份答题卡。

3.本次竞赛设一等奖10名(价值200元纪念品),二等奖30名(价值100元纪念品),三等奖100名(价值50元纪念品),组织奖10名。主办单位组织专门人员对答题卡进行阅评,从试题全部答对的答题卡中抽奖(抽奖活动全程公证)。6月份公布获奖名单,并由主办单位颁发证书和纪念品。

绍兴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绍兴市全民禁毒知识竞赛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于()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A.2006年12月29日 B.2007年12月29日 C.2008年1月29日 D.2008年2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自()起施行。

A.2007年12月29日 B.2008年1月1日 C.2008年6月1日 D.2008年10月1日

3.禁毒工作的主管部门是()。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禁毒委员会 B.公安机关 C.卫生局 D.人民法院

4.禁毒经费主要来源于()。

A.戒毒所收入 B.政府财政预算 C.查禁毒资返还 D.行政罚款

5.对涉嫌吸食、注射毒品的人员和戒毒人员的尿检由()负责。

A.公安机关

B.医疗机构

C.卫生部门

D.防疫部门

6.“金三角”是指位于东南亚的()边境地区的三角地带。

A.泰国、老挝、柬埔寨 B.越南、老挝、柬埔寨 C.泰国、越南、缅甸 D.泰国、老挝、缅甸

7.1987年6月,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的非法贩运问题国际会议,确 定将每年的()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A.12月7日

B.6月17日

C.12月19日 D.6月26日

8.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由()主管。

A.公安机关

B.卫生部门

C.民政部门

D.防疫部门

9.强制隔离戒毒期限一般为()。

A.一年

B.二年

C.三至六个月

D.九个月

10.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社区戒毒期限为()。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九个月

11.对强制戒毒期满仍未戒除毒瘾的人员,强制戒毒场所可以提出意见,报原决定的公安机关批准,延长强制戒毒期限,但实际执行的期限连续计算不得超过()。

A.三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二年

12.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送达后应在()内将决定书内容通知戒毒人员家属、所在单位和户口所在地派出所。

A.3天 B.七日 C.24小时 D.48小时

13.购买第二类(苯乙酸、醋酸酐、三氯甲烷、乙醚、哌啶)、第三类(甲苯、丙酮、甲基乙基酮、高锰酸钾、硫酸、盐酸)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向所在地()备案。取得购买许可证或者购买备案证明后,方可购买易制毒化学品。

A.安全生产监督局 B.食品药品监督局 C.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D.经贸局

14.禁毒工作由()负责。

A.各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公安机关

C.司法行政部门 D.卫生药品监督部门

15.在食品中掺用罂粟壳的行为,属于()。

A.不构成犯罪,也不用行政处罚 B.应行政处罚 C.构成强迫他人吸毒罪 D.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的行为

1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A.种植罂粟三百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 B.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 C.抗拒铲除的 D.非法种植原植物数量较大,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

17.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吸毒、赌博、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处()。

A.七日以下拘留 B.十五日以下拘留 C.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D.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18.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

A.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B.拘役或者管制 C.罚金 D.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19.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具体办法,由()规定。

A.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公安部 D.卫生及经贸部

20.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发现娱乐场所内有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A.登记制度 B.询问制度

C.巡查制度 D.搜查制度

21.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次会议决定:批准实施《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同时声明,不受该《公约》第三十二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的约束。

A.五 B.七 C.八 D.九

22.公安机关可以对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测,被检测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对拒绝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

A.强制检测 B.强制拘留 C.强制搜查 D.强制隔离戒毒

23.应当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的机关是()。

A.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B.公安机关

C.卫生部门 D.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24.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处罚。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不予处罚。

A.行政拘留 B.刑事拘留 C.警告处分 D.治安管理

25.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对()的戒毒人员,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隔离、治疗措施。

A.患有严重残疾 B.患有传染病 C.可能发生自残 D.可能发生自伤

26.我国禁毒法施行后,戒毒体系中不包括()。

A.强制隔离戒毒 B.自愿戒毒 C.劳教戒毒 D.社区戒毒

27.罂粟果实的分泌物可提炼出什么物质?()

A.大麻 B.可卡因 C.冰毒 D.吗啡

28.禁毒工作应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A.禁吸、禁贩二禁 B.禁吸、禁种、禁制三禁

C.禁种、禁吸、禁贩三禁 D.禁种、禁制、禁贩、禁吸

29.“K粉”的化学名称是()。

A.甲基苯丙胺 B.氯胺酮 C.氯化铵 D.美沙酮

30.禁毒是()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

A.各级人民政府

B.公安机关 C.司法行政部门

D.全社会

31.国务院设立(),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

A.国家禁毒委员会 B.药品监督局 C.专门司法行政部门

D.疾病控制中心

32.传统毒品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

A.破坏人体呼吸系统 B.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C.破坏人体神经系统 D.破坏人体消化系统

33.新型毒品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

A.破坏人体呼吸系统 B.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C.破坏人体神经系统 D.破坏人体消化系统

34.()应当依法加强对进出口岸的人员、物品、货物和运输工具的检查,防止走私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A.对外经贸部 B.外交部 C.海关 D.公安部缉私局

35.邮政企业应当依法加强对()的检查,防止邮寄毒品和非法邮寄易制毒化学品。

A.仓库 B.邮件 C.邮政车辆 D.邮递员

36.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制度,发现娱乐场所内有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A.登记 B.抽查 C.巡查 D.访问

37.对被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由()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行。

A.予以强制戒毒人员家属 B.予以强制戒毒人员所在社区 C.予以强制戒毒人员单位 D.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

38.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组织戒毒人员参加生产劳动的,应当支付()。

A.劳动报酬 B.营养补助 C.医疗补助 D.困难补助

39.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工作。

A.自愿戒毒 B.社区戒毒 C.强制隔离戒毒 D.戒毒康复

40.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施行,()同时废止。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办法》 C.《强制戒毒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二、多项选择题:

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目的是()

A.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B.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C.保护公民身心健康 D.维护社会秩序

2.《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所称毒品,是指(),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A.鸦片、海洛因 B.甲基苯丙胺(冰毒)C.吗啡 D.大麻、可卡因

3.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等方面歧视戒毒人员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A.入学 B.就业 C.享受社会保障 D.入托

4.禁毒工作实行()的方针。

A.预防为主 B.综合治理 C.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 D.科学研究

5.吸毒会导致()等传染病。

A.乙型肝炎 B.丙型肝炎 C.性病 D.艾滋病

6.()是预防毒品的三道防线。

A.家庭预防 B.学校预防 C.社区预防 D.环境预防

7.无毒社区的标准是()。

A.无吸毒 B.无贩毒 C.无种毒 D.无制毒

8.吸毒成瘾的认定办法,由()规定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公安部门 D.全国人大

9.强制隔离戒毒所对戒毒人员应采取必要的()。

A.看护措施 B.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 C.保护性约束措施 D.治疗措施

10.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我国戒毒体系主要是()。

A.强制隔离戒毒 B.劳教戒毒 C.自愿戒毒 D.社区戒毒

11.对吸毒者的戒毒治疗,一般包括()几个阶段。

A.急性脱毒 B.康复治疗 C.回归社会 D.戒断

12.吸食毒品可导致()。

A.身体瘦弱不堪 B.引起大脑、心、肝、肾等内脏发生病变 C.引发或传染皮肤病、性病和艾滋病 D.吸毒过量引起死亡

13.()应当履行职能,依法惩处毒品犯罪。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司法行政部门

14.社区戒毒的执行地为吸毒人员的()。

A.户籍所在地 B.有固定住所的现居住地 C.借住的亲友家中 D.暂住地

15.吸毒成瘾人员在社区戒毒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A.拒绝接受社区戒毒 B.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C.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D.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16.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的情形有:()

A.吸毒成瘾严重 B.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 C.吸毒人员在户籍所在地无固定住所 D.吸毒人员有其他刑事违法行为

17.被决定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

A.申请行政复议 B.提起行政诉讼 C.自愿戒毒 D.社区戒毒

18.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应当予以协助。

A.公安机关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司法行政部门 D.卫生行政部门

19.国家对()实行管制,对它们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实行许可和查验制度。

A.有毒药品 B.精神药品 C.非处方药品 D.麻醉药品

20.通过禁毒国际合作破获毒品犯罪案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可以与有关国家分享()。

A.查获的非法所得 B.由非法所得获得的利益 C.供毒品犯罪使用的财物 D.供毒品犯罪使用的财物变卖所得的款项

三、判断题

1.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2.国家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3.国家鼓励志愿人员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和戒毒社会服务工作。()

4.复吸的一律强制隔离戒毒。()

5.“药物滥用”与“吸毒”无本质区别。()

6.种植毒品原植物,属于制造毒品的行为。()

7.经强制隔离戒毒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构成吸食毒品罪。()。

8.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设置、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可由各地政府视财政情况自行规定。()

9.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10.过量吸食鸦片,可引起急性中毒,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11.所有的毒品都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依赖性、耐受性、非法性和危害性。()。

12.“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主要说明毒品所造成的生理依赖发挥持久性。()

13.按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作用,可将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14.苯丙胺因其纯品无色透明,像冰一样,故俗称“冰毒”。()

15.“金新月”位于阿富汗、伊朗和土库曼斯坦三国交界处。()

16.“银三角”位于秘鲁、玻利维亚和哥伦比亚三国交界处。()

17.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

18.对吸食、注射毒品的人员,应一律进行治安拘留等行政处罚,并予以强制隔离戒毒。()

19.经强制隔离戒毒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实行劳动改造,并在劳改中戒除毒瘾。()

20.擅自开办戒毒脱瘾治疗业务的,由卫生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和处罚。有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21.国家鼓励公民、组织开展公益型的禁毒宣传活动。()

22.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23.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禁毒宣传教育。()

24.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应当积极组织,领导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创建“无毒社区”。()

25.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毒品违法犯罪举报制度。()

26.教育部门应编写禁毒教材,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专门开设禁毒教育课,将禁毒教育列为学校教育的内容。()

27.禁毒工作实行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28.凡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必须设立禁毒委员会。()

29.国家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实行管制。禁止非法种植罂粟、古柯植物、大麻植物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可以用于提炼加工毒品的其他原植物。()

30.禁止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制造方法。()

31.公安机关根据查缉毒品的需要,在边境地区、交通要道、口岸以及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对来往人员、物品、货物以及交通工具进行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检查,必须经过民航、铁路、交通部门的同意。()

32.海关应当依法加强对进出口岸的人员、物品、货物和运输工具的检查,防止走私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33.邮政企业应当依法加强对邮件的检查,防止邮寄毒品和非法邮寄易制毒化学品。()

34.对依法查获的毒品,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毒品违法犯罪的非法所得及其收益,以及直接用于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设备、资金,除去资金,其它都应当收缴,依照规定处理。()

35.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戒毒治疗。()

36.戒毒治疗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37.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做广告。()

38.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吸毒成瘾的,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39.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业医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40.通过禁毒国际合作破获毒品犯罪案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可以与有关国家分享查获的非法所得、由非法所得获得的收益以及供毒品犯罪使用的财物或者财物变卖所得的款项。()

第二篇:嵊州市职技校法制教育讲稿

一、法制讲座:

嵊州市职技校法制教育讲稿

(一)今天,我们要讲三个问题,一是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法律问题给大家作一下简要解释,使大家明确本人及其监护人应该如何遵纪守法。第二,向大家通报一下,某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并分析一下犯罪的原因,使大家引以为戒。第三,要向同学们提出一点希望和要求,希望大家立志成材。

一、与未成年人犯罪法有关的法律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十六大又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这就是说,只有依*法律,依*崇高品德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法制的氛围中。

如我们每天的上课下课,每天的交通安全等等都是由法来决定的,所有能够判断的各种行为的条件只有法,那么,究竟什么是法?首先我们要清楚法的概念。

法: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判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的总称。

自建国以来,我国不断地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各种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完善了各种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也基本得到了完善,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又于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于1999年11月1日起实施。

这部法律的颁布,预示着我国把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今天我讲第一个问题就是针对这部法律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和大家进行探讨。

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偷钱,在游戏厅,网吧过夜现象)2.携带管理刀具(如带匕首等)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别人索要财物(在学生身上发生非常多,以大欺小)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的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第十五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第十六条:中小学生旷课,学校应及时与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其所在寄宿制学校应及时查找,或向公安机关请示帮助。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在24小时内通知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第十八条: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及学校发现有人教唆、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应当及时依法处理,对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其人身安全。

第十九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让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第二十二条:继父母、养父母对其抚养的未成年人的继子女、养子女,应当履行在法律真凭实据 父母对未成年人子女在预防犯罪方面的职责。

第二十六条:禁止在中小学附近开设营业性的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厅。以上我讲的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7条,这部法律共8章57条,都和同学们日常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学习这些法律条文。

二、青少年犯罪情况及原因

现在我讲第二个问题,向同学们通报一下1-4月份,某县未成年犯罪的情况并分析一下犯罪的原因。

一月份:这个县共查处涉及刑事犯罪未成年人17人,涉案7起,在全部人员当中,在校生12人,占总人数70.59%,从案件性质看,一起抢劫案外,其余均是盗窃案件。

从一月份犯罪性质来看,盗窃案件仍是未成年人犯罪活动的突出问题,在校生比例比较大,出现了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

1月30日,葛某某(男,汉,17岁)早上到陈某家索要欠他家的两袋蚕蛹钱240元,陈某不答应还钱,葛就拎起陈某家的斧子砍陈,致使陈死亡,葛在砍倒陈后,将陈某家现金3000元拿走,此案在30小时内破获。

二月份,这个县共治安处罚1人,案件性质为殴打他人,涉嫌刑事犯罪未成年人1人,案件性质为盗窃。这两起案件均是一社会辍学学生所为。

二月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下降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放假,不易聚集成伙,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不易联系,或侵害在校学生。二是春节、元旦节使青少年手中有零花钱,他们不为缺钱而烦恼,从而缺少犯罪的动机。

三月份,这个县共治安处罚未成年人7人,案件性质均为偷窃,其中在校生1人,占14.3%。全县共查处涉嫌刑事犯罪未成年人2人,涉案2起,一起为盗窃,一起为抢劫。从年龄结构看,均为14-16岁的未成年人。

四月份,这个县共处理违法犯罪未成年人11人,其中在校生4人,占全部人员的36.3%,从犯罪性质看,一是盗窃,二是殴打他人,从年龄结构看,均为14-17岁的未成年人。

以上某县1-4月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那么产生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可归纳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畸形家庭的影响。许多父母离异、进城劳务,造成孩子缺少家庭温暖,缺少应有的家庭教育。

二是家长溺爱,对孩子过份骄宠,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随心所欲,有恃无恐,直接导致孩子一旦心理上无法满足时,便违法犯罪。

三是未成年人争勇斗狠,恃强逞胜的不正常的现象导致走向违法犯罪。

四是社会的影响,包括不良的影视、书刊、网吧等文化的影响,摧残、腐蚀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加之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强,善于模仿,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原因,造成违法犯罪。

另外,流失生、辍学生进入社会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学坏,而一旦学坏就很难改好,由此走上违法犯罪的的道路。

五是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歧视,造成心态失衡,产生逆反心理。

六是学校德育工作有待加强,法制教育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工作重知识、轻法制的现象十分普遍。

七是学校安全工作薄弱,没有真正堵住进入校园周边违法犯罪现象的漏洞。以上我向同学们通报了某县1-4月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并分析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三、如何增强防范意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那么,作为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应如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防范意识呢,这是我今天讲的第三个问题。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条规定,“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批判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这里面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就是应该如何规范自己。比如说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作为我们应该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如“尊敬教师,热爱班级,努力为学校和班级做好人好事,在家孝敬父母等。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起远大理想,将来报效祖国。

一个人只有用知识武装了头脑,将来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的价值规律,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纵观世界,哪个国家知识强盛,哪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便强大,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世界上的霸权有,被称为世界警察,他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的科技强大,科技强大是因为人的素质高,人的素质高是因为接受的教育层次高。

美国50年代普及了高中教育,而我们才刚刚建国,现在美国已经普及了大学教育,我们国家现在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且相当艰难。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新世纪的主人,希望你们认真学习,遵纪守法,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立场成才,祖国的未来寄托在你们身上。

最后祝同学们幸福快乐,健康成长。

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报告会

嵊州市职技校法制教育讲稿

(二)同学们、青少年朋友们,你们好:

今天应邀参加学校举行的法制课,很高兴,借此机会从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事例,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讲上几方面,与大家共勉。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

今天学校组织给同学们上法制课,通过听讲课、受警示、学法律,从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事例,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一点一滴积累,持之以恒学法、守法、用法、护法,逐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争做一名新世纪的合格公民。

当前,未成年人包括在校学生犯罪问题,仍然是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今天我用几个案例,说明一个道理:中学生应该学法、懂法,未成年人应该健康成长。

根据我国{刑法》第14条规定,未成年人年满14周岁已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一旦被受害者起诉,将根据情节轻重调查,最高刑期高达5年。

2009年5月14日10时30分许,受害人危某与其朋友在铜盘路一网吧上网时,被一名男子持刀从身后割喉,生命垂危,被送至武警总院抢救。刑侦大队于5月15日凌晨在铜盘路后营村201号2楼一出租房内将其抓获,同日上午,在福州某中学抓获林某、欧某等2名涉案嫌疑人。经审理,查明今年4月中旬,危某伙同他人因琐事在铜盘路持械追打杨某等人,杨某怀恨在心并将此事告诉林某等人。案发当日8时许,林某到铜盘路一网吧上网时,看见受害人危某等人也在网吧内上网就打电话通知欧某,欧某又将此事告诉杨某,杨某即在铜盘路永辉超市购买了一把水果刀,并将刀藏入挎包到了网吧,通过林某指点确认,杨某走到危某身后,掏出水果刀割其脖子一刀的事实。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均已抓获。

近期相继发生两起学生受伤害事件,造成了一死一重伤的严重后果,社会影响极为恶劣。

2009年12月23日16时,福州第十四中学初一(8)班学生张某在放学途中经过台江区大同新村时被一群少年围殴,头部及手部多处受伤。

2009年12月26日19时,福清美佛儿学校初二(9)班学生李某(男,17岁,福建南安人)到该校高中部科技楼四层上网时,被该校高三(2)班余某、陈某、黄某三位同学殴打,李某用水果刀将余某、黄某刺伤,值班老师发现后立即组织人员将两人送到福清市医院抢救。

余某经抢救无效死亡,黄某正在接受治疗。

泉州地区两天时间,先后发生两起校园暴力恶性案件,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年1月21日,南安市洪梅镇洪梅中学一初二男生在放学途中被同校学生群殴,至今仍躺在医院昏迷不醒。

1月22日中午12时左右,市区一所中学的一名高二男生在市区刺桐公园附近,被社会青年砍伤致生命危险。

宁德地区近期也发生一起学生暴力恶性案件。

2010年2月4日3时许,陈某(男,16岁,系宁德一中学学生)在福鼎一网吧内被人捅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案件发生后,宁德市公安局迅速锁定该案6名犯罪嫌疑人,经民警做家属的思想工作,犯罪嫌疑人姚某(16岁)、马某(15岁)、董某(17岁)、李某慈(16岁、)、李某守(17岁)、兰某(16岁,均男、宁德人)分别于2月5日、23、24日到宁德市公安局投案自首,并供认于4日3时许因纠纷在一网吧结伙持匕首捅伤陈某右腿大动脉,致陈某经抢救无效死亡的犯罪事实。

上述案件的发生,反映出当前少数在校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随身携带刀具现象比较突出,非法携带管制刀具是违法行为。

近年来,校园暴力案件频频发生,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经过对案件的认真分析,它们有以下特点:一是案件起因小,许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二是作案手段和后果均很严重;三是被告人大多性格较为内向。

中学时代,是人生中最为灿烂的时代,对朋友的向往最为强烈,对友谊的憧憬最为多彩,都希望有朋友共享欢乐,又希望有朋友人分担痛苦。那么,怎样才能与同学融洽相处呢?如何解决人际矛盾,才能使自己成为集体中受欢迎和愉快的成员呢? 第一,以诚待人、实事求是,不虚伪浮夸,不轻率鲁莽。既要力求在集体中做出成绩,但又不能自视清高,孤芳自赏。

第二,要主动接近同学,广泛交友,不搞小圈子,不排斥异己。不以己度人,不以性格差异、家庭背景、成绩优劣、观点异同作为交友的标准。如果不平等待人,那会使自己陷于孤穴。

第三,善于控制情绪,不滥用感情。遇到不愉快的事不要迁怒他人有了激动的情感想抒发还得看时间、场合、对象。

第四,要善待同学,正视客观环境。对同学要学会尊重体谅。不要贬低议论他人。人际交往中的大忌就是背后对人指指点点,这是恶化人际关系的一个主要原因。对同学、对环境不要过高要求,要学会宽大容忍,要善于处理矛盾,学会谦让妥协、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嵊州市职技校法制教育讲稿

(三)我们知道,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收到各种新鲜的事物,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你们是否能分辨得清楚?你们是否想过你们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受到法律约束,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侵犯的,谁违犯了法律就必定受到法律的惩罚。

一、什么行为是犯罪的行为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

(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

(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对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刑法》第17条做了年龄及犯罪行为种类上的限制。《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因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辩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一般已具有事实上的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尚小,智力发育尚不够完善,缺乏社会知识,还不具有完全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有犯以上规定的八种犯罪,才负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法律对未成年人加以保护的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惩罚。如果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劳动教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

二、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所谓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未成人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

(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

(三)、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未成年人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四)、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未成年孩子对犯罪的自我防范,除以上讲的,还必需懂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第一、中学生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中学生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博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

第二、如果中学生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样、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的报告。

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自觉刻苦地学习文化、科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二、案例警示:

公安部A级通缉犯周克华在重庆沙坪坝区童家桥被公安民警成功击毙案件的警示

2012年暑假,除了伦敦奥运会的盛况、运动健儿的拼搏精神以外,还有一件大家特别是普通人民大众非常关注的事件,就是公安部统一部署抓捕并击毙A级通缉犯周克华的事件。

根据央视《新闻1+1》2012年8月14日播出《重庆:四天四夜的追捕!》节目实录梳理一下:A级通缉犯周克华,8年时间,跨越3省,作案10起,杀害10人,从最后一次犯案到被击毙,四天时间,90多个小时,公安部A级通缉嫌犯周克华2012年8月14日6:47被警方击毙。

重庆警方包括公安部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数字,这些数字让我们看到警方在跟这样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在博弈的过程中使用了多少人力、物力,还有财力。8月10日以来,重庆警方悬赏50万,印发通缉令是186万,发动长途汽车等等交通工具的驾驶员4万多群众来提供线索。针对核心圈调集了近万名武警、公安的精锐力量。投入搜索犬100多条、巡查车400多辆,开展了集中清查行动将近8万次。这是四天以来的数字,那么开展集中清查行动是8万次将近,还有设武装检查站289个,市民举报了各种信息线索700余条。11日上午,一位女孩在商场的下行扶梯上,看到正在上行的人酷似周克华,随后立即报案,重庆市此前布局的50万个摄像头派上了用场,经调集监控摄像头。警方因此通过技术侦查手段锁定周克华。干警停止休假,全警动员,全警参战,市民积极参与,提供线索,凶残狡猾的抢劫杀人嫌犯周克华无处可逃。

其中,重庆市公安局调集近万名公安、武警等精干力量,投入搜索犬110条,巡查车辆419辆,冒着40多度的高温酷暑,对歌乐山以及周边山区进行全面围捕、地毯式搜捕。公安干警、武警战士、驻渝部队官兵、普通市民各方参与,形成合力,这些数字表明,一方面这个案件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且社会的影响非常非常大。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从数字看出来警方是一定下了决心是要把这个人给逮住。由此可以看出国家专政机关的威力,人民群众参与产生的强大合力,办法很多,譬如借鉴美国反恐经验的扑克牌通缉令。

凶残狡猾的周克华8年间共犯案10起,10名无辜民众被杀害,6人受伤。每一次疯狂作案,手段都是极其冷血和老练,而他抢劫的对象和目标都是一些无辜的人士,他们可能刚从银行走出大门的一瞬间,还不知道有什么情况的时候就已经被周克华残忍的杀害,抢走了他们的这些现金。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他抢劫的55.5万的现金主要还是花在他的家庭上。据说他本人也是非常地节俭,平常没有大的开支和花销。

三、案例剖析:

多名法学、心理学专家剖析周克华的成长轨迹、社会遭遇、性格和心理

重庆社科院社会学专家孙元明——城乡落差、成长环境对他影响巨大 西政刑侦学院任惠华院长——个性孤僻、他压力很大但能耐寂寞 西政法学院博导梅传强教授——双重人格、漠视生命却又孝顺父母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杨东——目的性强、为何没对无关的人开枪?

周克华从小生活在沙区井口,从他最后一次犯案直至击毙,他一直在这里从未离开。‚在5年之前,我们就曾经对‘城中村’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做过科研调查。‛重庆市社科院社会学专家孙元明分析,周克华出生和生活的这个地区,恰好就是城乡结合部,也就是俗话说的‚城中村‛。

沙坪坝井口双碑一带曾经是老工业区。在最早的国企时代,处于农村包围的这个片区曾经是稳定、安静的生活代表。出生在这里的人,大多数已经习惯了周围居住的都是熟人、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以及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收入都差不多。

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拆迁、城市建设发展,原来安静祥和的地方瞬间会涌入很多外来人口。包括双碑井口在内的‚城中村‛,恰恰是整个中国社会急剧转变的缩影。这里,最早出现了摩的,最早出现廉价的色情服务场所。整个大环境的改变,对于土生土长生活在这里的周克华,对他的出生和成长的过程,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几万人的涌入,除了打破了以前的固有生活环境以外,贫富之间的差异、物质的诱惑还打破了周克华固有的价值观。以前住在这里的人,左邻右舍都是熟人,大家彼此之间靠口碑、靠品行来进行道德约束,而突然的改变,会打破这种固有的局面。

‚他不是不能生活,他的温饱是没有问题的,但他不能满足低水平的生活。‛孙元明分析,在这样的情况下,周克华又接受了大量的社会信息,价值观的迷失,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巨大心理落差,使他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你看他犯案选择的三个城市都有很相似的地方,看似偶然,其中肯定有必然的关联性。‛

之前我们针对周克华,配合公安做过很长的刑事侦查。任院长表示,在侦查中发现,周克华自从南京犯案之后,很少用银行卡、手机等容易暴露目标的物件,很少乘坐如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

这就加大了公安对他的追查难度。‚但是,我相信周克华这几年,也过得并不愉快,他的压力很大。‛周克华在潜逃期间,排解压力的方式会因为警方的严密追逃而变得越来越少,但他孤僻的个性,使得他耐得住寂寞,在多年的潜逃生活中,才活得下来。悍匪周克华已死。

但这个穷凶极恶的杀手身上充满了太多的谜,为什么他要频繁杀人,他对社会为什么有这样强烈的仇恨?

当他把枪瞄准无辜者的那一刻,他到底在想什么?

他为何漠视生命却又孝敬父母?

究竟是什么样的境遇造成了如此矛盾的一个人?

‚周克华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很明显的反社会人格。‛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和他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周克华性格孤僻,看待问题容易出现极端的反应,这些行为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应该有。‛梅传强教授分析,由于那个时候周克华年幼,这种人格还不容易体现出来,也不容易被发现。

而在周克华的生活经历中,离异和因为贩枪入狱,对他的这种人格起了推动作用:‚在犯罪心理学上,这种叫挫折攻击理论。‛挫折攻击理论是指人在频繁受到重大挫折时,会表现出两种方式:一种是内向行为,即出现轻生、自残之类的行为;另一种是外向行为,把挫折归结于他人,归结于社会。周克华就是属于挫折攻击理论中的外向行为者。很多市民认为,周克华之所以罪大恶极,更对的是他对于生命的漠视:‚总是一枪爆头,一枪致命。‛这种行为,梅传强教授认为,恰恰说明了周克华的反社会人格。周克华是一个曾经服刑的人,当他杀害第一个人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如果被抓,绝对是死刑:‚此时他就产生了及时行乐,消极人生的观点。‛在周克华心中,应该是很明白自己不可能活太久,从而才导致他性格更加扭曲,从而加大了对于生命的漠视,毫无同情心。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周克华每次犯案都一枪毙命,除了能帮助他迅速抢劫到东西,也是对周围观群众施加心理压力,造成群众恐慌,从而为他脱逃创造时间和机会。但同时,周克华身上还出现了矛盾点。他对于母亲孝顺、冒死回来看望生病的儿子,这些又体现了普通人性:‚他具有双重人格。‛

‚我们不从犯罪的角度,单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分析下周克华的心理。‛杨东说道:‚性格决定命运。‛根据目前媒体对于周克华的报道分析,周克华的性格特征有几点:内向、理性思维和感觉性。

首先,周克华性格偏内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性格的人不善于倾述,心理出现问题时更不容易排解。但同时,内向性格的人因为少了倾诉的时间,和自己交流思考的时间会更多,因此内向性格的人对于事物的表达,更多的是做,而不是说。

其次,周克华很理性。杨东教授分析,理性思维的人做事情的考虑,更多的是从目的、任务出发,具有的是逻辑思维而不是感性思维。

‚8〃10‛凤鸣山持枪抢劫杀人案中,通过事后的视频截图公布来看,周克华接连对廖德应和王虹连开两枪,但是对旁边一个站着拔腿就跑的男子,并没有开抢,证明他的目的性很强,他对于抢劫对象,一枪打死,无关的人他并没有开枪。在案发之前,据媒体报道,周克华曾经因为紧盯早餐摊老板的孩子,被老板娘骂了几句,他也没有暴怒,甚至拔枪。

这证明,周克华对被杀对象没有丝毫同情,缺少感情,只以目的为导向。他并不是嗜血狂魔,见人就杀,而是目的性很强。

最后,从他的作案手法来分析他的心理。杨东教授认为,周克华的思维并不深,整个抢劫杀人计划还是很冲动,比如和警方相遇后拔枪就射等等行为,都体现出他的计划性和周密性并不强。

都是脏话惹的祸 语言垃圾应清除

引 言

踢足球和打篮球可谓是中学生中最喜爱的运动,只要有时间,他们便会彼此相邀对方打个小比赛。中学生爱好运动原本是身心健康发展良性的表现,可当你读完下面的故事时或许你会有些遗憾。在这个故事中,究竟是什么让那些中学生们将足球场变成了战场?一场“战争”能解决学生间的恩恩怨怨吗?一场“战争”最终能带给学生自己以及父母和学校的又是什么呢?

案 例

4月的一个星期六的下午,阳光明媚,春风习习,在某学校的足球场上,有两伙中学学生分别在场地的两边踢足球。十几分钟后,一边的学生小张向队友们提议去邀请那边的一群同学进行比赛,小张的同学们都赞同这是个好主意。当小张和同学们走过去向对方表达他们来意时,恰遭到了对方看似‚大哥‛的小李一口拒绝。小张队友小王觉得没面子,便喊道:‚妈的,连比赛都不敢打,真没种!‛ 小李的兄弟小冯听到后,非常气愤,就生气地回答说:‚你说谁没胆?比就比,谁怕谁?‛ 小李当然也很气愤,说道:‚对,兄弟们,来吧!跟他们决一雌雄,看看到底谁没种?‛比赛是在双方都憋着一肚子气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从比赛一开始就剑拔弩张,充满火药味,什么推人撞人,因没裁判员,那可是忽略不计,根本没什么犯不犯规。所以,双方队员在踢球时动作都过大,并且不时会有很野蛮动作出现。突然,小张飞快地从小陆的左后方奔过来用脚去钩住小陆的脚,硬要抢球,那可是一个明显犯规的铲球动作。这一粗鲁的铲球动作最终引起双方的强烈争执,导致彼此大打出手。在打斗持续几分钟后,小张的队友小庞发现对方的小陆被自己的队友小陈重拳打晕到在地上,鼻孔流血时,他大叫起来:‚不好啦!不好啦!出事啦!‛所有打斗的同学们在小庞的喊叫声中全都嘎然而止,小陈吓得面色苍白,素手无策。小张手摸着脸上的几道伤口,心想:‚比赛是我挑起的,如果出事的话我也要付责任的,算了吧,逃吧!‛他便后退步就迅速逃走了,他的队友看着小张逃也便纷纷逃跑。小陆被他的队员们送往医院后,经诊断:脑振荡。而小王逃回家后感觉左肋骨疼痛,妈妈带他去医院检查发现第二根肋骨变形,原来是被小李的队友小冯和小李打成这样的。

事情虽说是发生在周末星期六,可当门卫师傅通知学校校长后,校长马上通知学校的青保老师和学生们的班主任以及教研室德研室相关领导,领导老师们放弃休息及时来校分工帮助处理这一事件。一周后,因受伤学生的伤势比较厉害,家长们难以用调解的办法来解决这一事件,最终还是将案件交给了法院处理。案件中涉及的关键几位学生分别是:建议打比赛并且明显犯规铲球并在出事后第一逃跑小张,先开口说脏话激起对方参与比赛后又肋骨受伤变形的小王,被小张铲倒在地后又被小陈重拳打成脑震荡的小

陆,一方‚大哥‛鼓励队友同对方打比赛的小李以及和小李将小王打成肋骨变形的小冯。法院最后判决如下:小陈承担小陆全部医疗费;小李和小冯各承担小王医疗费三分之一;小王自负医疗费三分之一。学校给予小张以及所有参与动手的学生警告以上处分。

分 析

在回忆这件事时,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称这是“祸从口出”,这是一句社会流传较普通的一句警句。从整个案例来看,原本互不相干的两组同学,就因为一句“妈的,连比赛都不敢打,真没种!”导致双方大动干戈以拳脚相对,最终酿成伤残、赔款、受处分的苦果。虽说是短短的一句话,但是一句不文明的刺耳的带有肮脏字词的话,它的威力不亚于一颗炸弹,本章案例的结果就是很好的证明。

语言如同一面镜子,既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素养,也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社会风尚。文明用语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青少年自我保护的题中之义。有人可能认为,语言的文雅粗俗是一件小事,其实不然。这是因为,不文明用语,使用被污染的语言,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有时还可能引起诸如案例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果小张的同学小王没有说出那句粗俗的语言,而是心平气和的真诚地痛对方好好商量,就不会造成这样的结局。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但不是唯一的场所,虽然在学校上课时,教师传播知识的同时反复教学生为人处世要以礼相待,和平共事,沉着冷静,多多协商。但是,由于学生的信息源比较广,除教师外,学生还会受到家长同学、社会人士、报刊杂志、影视网络等多面影响。所以当前,在许多青少年身上,语言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何谓语言污染呢?语言污染是指语言的词语、语调、语气沾上“脏东西”,或称语言“垃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骂人和交谈中低级下流的脏话,庸俗的粗话,恫吓、放肆的野蛮话语,恶语伤人的带刺的话和所有不规范的语言,都是语言的“垃圾”。

语言原本是作为人们相互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如果被污染了,就会大大影响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如果被污染了,就会对社会风尚、社会秩序以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伤害。事实正是这样的,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难免发生矛盾,往往在矛盾发生后都不知不觉的想通过语言来解决,如果双方说话和气、冷静、耐心,就会很容易解决矛盾;反之,如果只要有一方强词夺理,或得理不饶人,想以声色俱厉来压人取胜或用恶言伤人,就往往事与愿违,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矛盾激化。笔者有一天在公园里看到正在玩耍的少年小周与另一个少年小石迎面相撞,小石随口骂了一句脏话,小周感到很气愤,就“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骂得比小石还要脏,最终两人动起手来,小周一拳将小石的门牙打掉,小石也动手撕破了小周的外衣。其实,俩人碰撞一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双方打个招呼就完事了。但由于双方互不相让,才引起事端的扩大。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因为一句话不妥,就发生冲突,动起手来,轻则伤及他人,损坏财物,重则闹出人命,触犯法律,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青少年的自我保护应当从语言开始,特别是要去掉语言中的污染物质,切断语言受污染的途径,是自己的言谈变得文明和优美。美好语言的养成,需要有文化知识的教养。缺乏一定的文化知识的教养,就难以正确地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当然,提高文化知识需要一定的基础,要有一个过程。青少年应当从现在开始,提倡说话要讲文明礼貌,下面所列的一些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个青少年都可以同时也是必须做到的:

(1)使用日常生活中的见面语、感谢语、招呼语。早晨见面互相问:“早上好!”平时见面可以问:“你好!”或“您好!”分别时互说:“再见!”“请再来!”有求于人时说声:“麻烦了!”“劳驾!”„„

(2)养成对人用敬词,对己用谦词的语言习惯。一般称呼对方用“您”、“同志”,对长者用“大爷”、“大妈”、“叔叔”、“阿姨”、“先生”等,而不用“喂”、“老头儿”、“老太婆”。

(3)多用商量语气和祈求语气,少用命令语气。如多使用“请让开一下”而不是用“喂,让一让!”。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用语显得和气、文雅,让人乐于接受。

(4)对同龄的青少年或其他人,不要叫绰号。

文明用语涉及许多方面,大家可以去归纳总结,逐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使用,争取把自己培养成语言优美的好青少年。

学校德育特色——大课间“四部曲”

少女暴力犯罪

引 言

“野蛮女友”、“黑道老婆”,在影视剧上耳熟能详的新名词悄悄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而这些影视剧也开始成为未成年少女犯罪的重要诱因。近年来,未成年少女犯罪数量在激增。她们所犯的罪行大多集中在盗窃、抢劫、寻衅滋事、故意伤人案上,有的甚至只为看不惯某个同学就采用暴力伤人,以树立自己的威性。而这些未成年少女大多来自暴力家庭或父母离异家庭。

案 例

杭州15岁女孩张某,仅仅为了朋友之间的一点小口角,叫了10多个‚干哥哥、干姐姐‛,在僻静的公园里,要教训另一个女孩叶某。张某指着叶某的鼻子,满口脏话。叶某出于自我保护而拼命挣扎反抗,凶狠的张某使出浑身的力气,给了叶某一个耳光,就是这一个耳光,致使叶某耳膜穿孔,经鉴定已构成轻伤,同时也断送了张某的前途。当问及她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矛盾,需要通过武力来解决时,张某轻率地说:‚没什么矛盾,就是因为我看不惯她,所以就要打她。‛ 在张某看来,女孩在社会上的地位是打出来的:‚只有比别人凶,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就是为了所谓的尊重,这些15岁的未成年少女走上了犯罪道路。去年9月,张某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另上海一中学同样15岁的少女叶某在校外认识了一男青年,因听说同校的14岁女孩黄某曾在此男青年面前说其坏话,就叫了20几个‚干哥哥‛去教训黄某,黄某也找了10多个‚干哥哥‛前去火拼,但由于力量悬殊败下阵来,气焰嚣张的叶某狠狠的打了黄某28个耳光,后两队人马都被带到了警署,以扰乱社会治安罪处以刑事拘留。

评 析

未成年人在法律上的含义是指已满14周岁又未满18周岁的人,其实象张某、叶某、黄某这样的低龄人群的江湖习气和“暴力崇拜”现象日趋明显,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她们的暴力行为既有个体的心理原因,又具有复杂的社会心理背景,一、内部原因

专家分析说,心理上的狭隘、自私、惟我独尊、好占上风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内因个体心理原因。主要是现在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据1996年、1997年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的调查表明,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而近年象张某她们这样的十五六岁的孩子犯罪率之所以如此高,是因为他们处在青春期,本身就比较躁动,这个年龄也是孩子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他们刚刚走上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之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但也仅只限于“初步”,所以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往往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他们心理状态不稳定,控制力不强,容易冲动,当遇到别人的挑衅时,往往表现得格外烦躁,缺乏理性思考。所以这个年纪处于危险阶段,不稳定的心理决定了他们比成年人犯罪更轻率。特别是这一时期的未成年少女因为性别的原因,思想比较简单,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强,经常会为寻求刺激而去犯罪,实施抢劫的财物价值一般较小,故意伤害的选择的对象也都是在校学生且多数为女孩,张某就是在叶某的恐吓、打骂的过程中,畸形心理得到极大满足。究其原

因,根本上来说是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暴力成分主要体现在犯罪的手段上,而能够作为犯罪手段的根本要素不外乎体力和智力,体力在犯罪中的外化表现主要就是暴力。青少年在犯罪中之所以倾向于使用暴力,正是因为他们在生理的发展水平上已接近成人,而智力的发育相对于体力来讲,相对要落后不少。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体力比其智力有着明显的优势,因而体力自然是他们用为犯罪手段的首选。此外,暴力犯罪还有行为模式简单,耗时少,易实施,突发性强的特点,这与青少年分析、思维水平不成熟,易冲动的心理特点是分不开的。

二、外部原因

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则是不容忽视的外因。

(一)家庭教育 家庭暴力是造成“暴力崇拜”的根源,施暴少女的家庭一般多有不幸,有家境贫寒的,有父母离异的等等。家庭结构不完整,使未成年人得不到正常的教育。由于离婚等因素,使部分家庭结构不完整,造成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内部力量失调。在这类家庭里,有的对待未成年人过于冷淡,甚至视为组建新家庭的障碍,有的则把感情全部倾泄到孩子身上,过分溺爱,放任自流。这些都造成其心理变态,从而容易受人引诱而误入歧途。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造成未成年人的心理障碍。家庭人员少,父母工作忙,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趋向简单化、表面化、局部化,家长与未成年人的感情交流淡化或产生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未成年人的孤僻心理,与父母缺乏交流,容易造成未成年人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交朋友,而交友不慎又极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张某就是出自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由于长期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得张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这对张某的健全人格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父母离异以后,他跟母亲居住,母亲工作较忙缺乏与她之间的沟通又疏于管教,至使她形成了一种“攻击性人格”。为此,她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二)社会现象

另外,发生在中小学生身边弱肉强食的社会现象,也是“暴力崇拜”产生的直接诱因。“依法办事吃亏,暴力了断纠纷”的野蛮方式和错误观念,也在强烈地引导着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多年来,我们的司法建设工作处于立案难,执行难,审判周期长,权大于法,取证艰难的尴尬境地。再加上我国公民普遍缺乏以法律的眼光观察事物,判断是非,纠纷多了,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少。什么时候,我们的依法办事,能够像发达国家那样,百姓能以法律的视角提前做出预案,有了非打不可的官司时,能够很快立上案,很快得到“说法”,很快落实判决。社会上的暴力行为必然会减少,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也会大大减轻。一项调查显示,当问及一些小学生遇到被同学打时作何反应,有45%的孩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打他”,因为他们从上幼儿园起家长就向他们灌输不能吃亏,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观念。据1996年、1997年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的调查表明,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

2003年8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在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时特别指出:不良文化是祸首。据一些省、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少年犯中有70%以上受到过不良文化的影响;暴力型和奸淫型少年犯中,90%以上看过凶杀、暴力、淫秽录像和黄色书刊。还有宣扬暴力的电脑游戏。今天,许多青少年对电脑游戏的喜爱已

经到了一种痴迷的地步,而这些游戏中相当一部分是暴力游戏。张某平时在学校就喜欢“充老大”,她看到电视、录像里打打杀杀“挺牛的”,相比单调乏味的课本上的说教和家长的唠叨,她当然更喜欢情节生动的电影故事。看得多了,她就觉得,认“干哥哥、干姐姐”比友谊重要,电影里的“老大”都用拳头自己解决问题,找老师、报警都是小角色。在电影中,那些大哥、小弟动不动挥刀冲上街头,都是让人佩服的英雄„„正是由于这些电影电视的“蛊惑”,让张某开始崇尚暴力,认为只有暴力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而其实受影视剧的影响,也是近年未成年少女犯罪的重要诱因。特别是西方的不良文化“性自由”和“性解放”带来的冲击,正迎合了少女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同时影视音像、书刊等文艺作品中过度宣扬女性暴力,稍不顺心就大发脾气,轻则大喊大叫,重则拳脚相加,这似乎都成了有个性的象征,受到青少年的青睐,使得青少年盲目地认为电影中的形象很酷、很有派。处于青春期的女性比男性更喜欢交际,渴望友谊,但如果交友不慎,不良的人际关系就会成为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她们很容易与异性打成一片,若与行为不检的异性朋友长期交往,就很容易受其影响实施犯罪。正是这种不良风气的养成,成为违法和犯罪的基础和前提,为女性暴力型犯罪埋下了诱因。

对于张某这个案件,由于张某在实施犯罪时未满十八岁,张某她们最终为自己的“暴力”付出了代价,但在这样一个花季,让人未免感到惋惜与痛心,而无辜的受害人叶某却要一辈子承受这次事件带给她的生理上、心理上的煎熬。

“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我的理解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对于我们广大的未成年人来学会正确的去认识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不良文化,学会对任何事物要透过表面现象分析它的本质,学会面对危险保护自己,让我们的女孩子们永远生活在安全、温和的环境中,也让温柔、善良、纯洁的女孩回到我们的身边。

一朝吸毒害一生

引 言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吸毒一口,掉入虎口;贪图一时痛快,毁掉一生幸福”这句禁毒格言。它告诉人们,吸毒,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对家庭、对社会都必然带来严重后果。现实中,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严重问题。随着社会上某些不良因素的侵扰、随着某些家庭中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出现极强的叛逆心理,不知什么时候,一种叫做毒品的招魂幡渐渐将目光锁定在青少年的身上,青少年吸毒已成为当前一个突出而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有些青少年,听说毒品能让人舒经活络、备感享受,便萌生试一试的念头,这一试就再也不能自拔。请看下面案例:

案 例

如果把毒品比作猛虎,那么它最容易下手的就是青少年了;如果把毒品比作瘟疫,那么最容易感染的也是青少年。但有的青少年对毒品的危害并不了解,不知道毒品究竟有多大的危害,出于好奇,竟想尝试一下。侯建平就是这样的人。虽然他还是一个15岁的少年,却经常跟着当企业家的父母到各地游玩,所以经历的东西确实比一般同龄人要多得多。他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得年龄阶段,对外界的事物不仅很好奇,喜欢问一个为什么,而且还会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非常正常的,但侯建平这种好奇心理常常有点过分,特别是对任何事物不分对象,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想试着学学做做,这样,在他学到了许多科学文化知识和掌握了不少日常生活经验的同时,也与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挂上了钩。像吸烟,酗酒,打麻将等,侯建平称得上行家里手,非常精通。前不久,当看到电视里在进行吸毒预防教育宣传时,侯建平不屑一顾,认为吸毒的人又重新吸毒是自己没有戒毒之决心。他想,自己经常背着父母和老师吸烟,后来还不是不想吸就不吸了。他根本就不认为吸上了毒会戒不掉。有一次,他在路上看到原来的同学,一位刚从少年管教所出来的绰号叫‚皮蛋‛的少年,就热情地上前打招呼。‚皮蛋‛释放回家后,苦于以前的小伙伴都疏远了自己,感到十分无聊。这时看见侯建平,就像遇到了久违的老朋友,寒暄了几句后就分不开了。‚皮蛋‛请侯建平到自己家里看他的集邮品,侯建平这几天同样无事可干,就立即答应了。当来到‚皮蛋‛家后,‚皮蛋‛先让侯建平看了自己的集邮,接着就东拉西扯地闲聊。大约一个半小时后,‚皮蛋‛拿出一张锡箔,放上少许白色粉末,并用打火机在锡箔下面烧,然后伸着鼻子在锡箔上吸白色粉末烧后冒出来的烟。侯建平从电视里知道,这是在吸海洛因毒品,就好奇地问‚皮蛋‛事什么感觉。当听到‚皮蛋‛说有一种快乐感后,还是反复问他到底是什么感觉,‚皮蛋‛自己也说不出来,就说:‚你要了解的话就自己尝一口。这样,侯建平就学着‚皮蛋‛的样子吸了几口。当时,侯建平的感觉是吸的时候有点刺鼻,吸后头有点发昏,没有什么其他明显的感觉。玩了两个多小时后,侯建平就回家去了。

第二天下午,侯建平感到身体不舒服,就躺在床上胡思乱想,不知怎么地就想到了‚皮蛋‛,便一骨碌翻身下床,骑上自行车就往‚皮蛋‛家跑。一到‚皮蛋‛家,他就提出要吸昨天的那东西。‚皮蛋‛回答说,那东西很贵,昨天已经让你吸了,如果还想吸的话,就拿钱来。侯建平身上没有多少钱,‚皮蛋‛就要他将手表作抵押,明天拿钱来。这样,侯建平又一次吸上了毒品。从此以后,侯建平染上了吸毒的恶习,没有毒资,就偷家里的东西去廉价卖掉,然后又发展到盗窃同学家的钱财。后来为寻求毒资来源开始贩毒,成为了贩毒者,滑入了毒品犯罪的深渊。走上犯罪道路的他同‚皮蛋‛等几名贩毒分子,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侯建平最终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处罚金2000元。

学校承办绍兴市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现场会并作经验介绍

评 析

象侯建平一样,多数初次吸毒的青少年,很可能是受好奇心的驱使,并没有意识到吸毒的危害更没有想到吸了一两次后就难以戒掉。青少年应当知道,毒品会侵害人体

内部器官,破坏人体的组织和思维能力,对人体产生极大的损害,甚至会造成人的死亡,究其原因,就在于它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毒品的易上瘾性。由于过去毒品的质量不高,吸几次才会上瘾,而随着毒品质量的提高,现在许多高纯度的毒品,常常是吸了一次就上瘾,而且染上毒瘾后,单靠本人的意志是难以摆脱的。即使是进入专门的戒毒机构,虽然能保证解决生理上的戒毒成功,但要真正做到以后永远不吸毒,也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心理上的戒毒要远远难于生理上的戒毒。

一、青少年吸毒的危害性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深受毒品之害,国家沦为半殖民地,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80年代以来死灰复燃的毒品泛滥,正吞噬着人民的身心健康,消耗着国家的巨额财富,如不及时遏制,任其肆虐下去,“东亚病夫”之“桂冠”就有可能再次回到中国人的头上,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联合国秘密书长安南也说,毒品在吞噬着我们整个社会,毒品在毁掉我们的青年和未来。具体说来,青少年吸毒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摧残身心健康

鸦片、吗啡、海洛因等这些最初被用于麻醉、镇静、止痛的医疗药品,一旦被人吸食成瘾后,在给人带来短暂的快感的同时,对人体会产生高度的心理和生理破坏。在生理上,这些毒品进入人体后,会使人的机体发生适应性改变,建立起新的药物作用下的平衡,从而产生对毒品的依赖性即所谓成瘾。一旦停止用药,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并伴有不安、焦虑、忽冷忽热、流泪、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感。久而久之,会导致记忆力衰退、营养严重不足,抵抗力下降,多种疾病发生。在心理上,毒品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会出现一种精神效应,使人对毒品产生强烈的渴求。久而久之,毒品会摧毁吸毒者的精神和意志,使其堕落、道德沦丧,出现人格解体、心理变态。尤其是青少年,身心发育均未成熟,一旦吸毒成瘾,在生理和心理上受到的摧残更加严重。

2、引发刑事犯罪

吸毒是一种高额消费。据调查,每个成瘾的吸毒者一天需花费100~1000元不等的毒资。如此高额的消费,一般说来凭正常的合法收入来维持是不可能的。为了支付巨额的毒资,吸毒者不得不采用非法的方法来获得钱财,从而诱发多种违法犯罪,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吸毒导致的犯罪行为日渐增多,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罪恶的渊薮。

3、传染多种疾病

吸毒者常常采用静脉注射、肌肉或皮下注射的方式吸毒。在采取这种方式吸毒的过程中,常常因多人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而传播各种皮肤病、性病甚至艾滋病等多种疾病。

4、导致家破人亡

“烟枪一支,不见枪声震地,打得妻离子散。锡纸半片,不见火光冲天,烧尽财产家园。”这是解放前对吸毒者危害家庭情况的写照。虽然原来的烟枪已换成了现在的注射器,但吸毒对家庭的危害依旧,甚至更烈。吸毒者所需的高额毒资,一般家庭是根本无法承受的。因此,一个吸毒,往往会使全家的积蓄迅速耗光;当吸毒者毒瘾发作而又无钱买毒时,吸毒者就会不顾一切地变卖甚至偷拿家中的财产,使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家庭的倾家荡产,必然导致家庭成员的不和睦,并最终造成家庭破裂,妻离子散,父子反目,甚至残害家庭成员,可谓“一人吸毒,全家遭殃”。

5、消耗巨额财富

如前所述,每个吸毒者每天所需毒资100~1000元不等。那么,每个吸毒者每年所耗毒资为36,500~365,000元不等。按1997年登记在册的54万吸毒者计,在我国,一年内这些吸毒者所消耗掉的毒资为197.1亿至1971亿元。可见,吸毒不仅不会创造任何财富,而且会严重消耗社会财富,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巨大破坏。

二、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毒品危害如此之烈,为什么青少年还会吸食呢? 吸毒与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吸毒不是出于物质或生理的需要。而主要是心理上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

第一,强烈好奇心。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精力充沛,各种需要极其强烈,对丰富而复杂的大千世界,觉得神奇、陌生、新鲜,充满着求知与探险的欲望,什么事都想去试一试。本来,好奇心是青少年求知上进的“内驱力”,但是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有时会不顾后果而出现冒险行为。许多青少年吸毒就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觉得吸毒这件事新奇、刺激,不了解其毒在哪里,其害有多深,尤其是那些从中学开始就吸烟的青少年,极易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染上毒品。

第二,盲目的趋同心理。青少年学生有集群倾向,在社会生活中,必然要进行社会交往,相互接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但由于他们交际狭窄,于是同一层次青少年交互感染,尤其在层次较低(如成绩差或行为不良)的青少年群体中,这种趋同心理更带盲目性。往往是看到同伙吸毒,自己也跟着吸,以此与群体保持一致。

第三,自我炫耀心理。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精力旺盛,在家受着种种约束,得不到显示自我的机会,而在群体中,则可以寻求自己行为价值的分量。一些青少年吸毒,往往就是为了在群体中自我炫耀,以获得群体中同伴的肯定。

第四,刻意模仿心理。青少年在其成长过程中,为了获取知识、适应环境,都离不开模仿。可以说,模仿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模仿也可以对不良行为模仿。在实际情况中,成人吸毒常常成为青少年有意或无意模仿的对象。

毒品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青少年们:永远记住,无论对于任何人,吸毒只能带来自己的毁灭,造成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剧。对于毒品的态度只能是一个,那就是为了自己的身体,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应当远离毒品永不吸毒;一旦发现有人吸毒(包括自己的家人和亲戚朋友),就主动揭发,这既是青少年自我保护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家庭社会的负责。

学生参观学校禁毒教育基地并参与知识竞赛

“早恋”的悲剧

引 言

岁月如流。进入中学阶段的学习,意味着已经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随之而来的是烦恼不断增加的青春时代,中学生正处于这一时期。青春期不仅身体增长快,而且人体各器官特别是生殖器官的发育逐渐趋向成熟。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性意识开始萌发,对异性产生好奇、兴趣。因此,开始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怎样顺利度过青春期而健康成长,正确及时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身体发育与性生理、性心理发展的规律,对于预防“早恋”,保护自己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早恋”,不仅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同时也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早恋”不仅会给别人制造麻烦,更会给自己制造麻烦,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讲述的故事就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

王某是一个15岁的男生,此时的他,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也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状态。他的知识不多,社会经验也少,却自我感觉已经是大人了,想脱离监护人独立行事。经常在游戏机、网吧等娱乐场所游荡,上网聊天,找小兄弟‚排忧解难‛寻求刺激。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新来的女生杨某和王某成为同班同桌,她经常求王某帮助解数学难题,王某也经常开玩笑逗她玩。同桌为邻,天天聊天的也就不再是功课了,就这样接触了大半年,在王某的帮助下,她的数学成绩还真有很大的进步,杨某十分感激。久而久之互相之间产生了爱慕之情。

有一天下午放学,王某约杨某到校外一个没人的地方,对她说:‚能交个朋友吗‛?她因为没有思想准备,脸‚腾‛地一下就红了,她当然知道交朋友是什么意思。第二天王某就买来了一条带锁的银手链,他把银手链锁在杨某的手腕上,并把钥匙交到她的手上说:‚我锁住了你的心,从此,你就是我的了‛。

初三有晚自习课。每天晚上,王某都要护送她回家。她家正好与王某家是相反方向,所以每天晚上回家都很晚,王某妈妈总是不放心地问儿子:‚为什么那么晚才回家,他说:在学校学习,同学们都回家很晚,不相信你可以问同学。由于关系太亲密了,太显眼了,他们的事终于被同学们察觉,被老师发现,为了对学生负责,学校及时通知了双方父母。二家父母知道后,又互相指责,都说是对方没有管教好自己的孩子。由于谈情说爱,耽误了学业,学习成绩必然是一落千丈。中考时间进入倒计时,迫在眉睫,双方父母非常着急。一下子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最后,杨某母亲向学校提出调换环境,换一个班级。这样就可以断绝关系,对二人都有利,学校方面通过认真的研究满足了家长的请求。

分开以后,王某害怕再惹麻烦,经常躲着她所在的班级走,尽可能躲着不见她的面。可是总是忘记不了她,一到课余时间和夜晚,王某的心里、脑子里面全是杨某的影子。

王某什么也学不进去,成绩直线下滑。当听说她为了报复王某,竟然又和班级里的一个男同学于某好上了,王某心里真不是滋味,更是没办法忘记杨某。于是就把怨恨转移到杨某的新男友于某身上,他又多次给杨某写‚情书‛,海誓山盟表白自己的心愿,要求恢复过去的关系,但遭到了拒绝。狂傲的王某遭此挫折,整天闷闷不乐。王某联想到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决斗争夺女友的场面,于是找到于某,提出决斗的要求。于某平时争强好胜,面对王某的挑衅自然不肯示弱,便答应了王某的挑战。两人各找了一名证人签决斗‚条约‛。‚条约‛规定:决斗系双方自愿,死伤各自负责,胜者可与杨某谈朋友,失败者应自动退出。双方与证人在‚条约‛上都签了名。

三天后的一个晚上,王某、于某按事先约定的时间来到体育场。在场的还有王、于各自的证人及十多个知情的学生。决斗刚开始,双方似乎不分高低,但后来王某渐渐占了上风。当于某用匕首往王某脸部刺来时,王某避开,于某险些跌倒。王某乘机赶上一步,用手中的三棱刮刀一刀捅进了于某的腹部,鲜血直流。在场的几个学生立即将于某送往医院,终因流血过多,伤势太重,于次日凌晨死亡。事发后,人们对此事争论很多,有人认为王某和于某的决斗事先签了‚条约‛,并有证人作证,于某的死不应由王某负责。有人认为王某捅了于某一刀属于正当防卫,王某并没有犯法,不应负刑事责任等等。但法律是公正的,是无情的。最后的结果是王某触犯了刑法,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评 析

1、早恋的偏激性:

王某在早恋遇到波折时不能正确对待,特别是对方感情转移时,感情冲动,采用这种西欧中世纪时期的骑士“风度”来解决爱情的纠葛,在当代社会中确实荒唐。首先从法律角度来看,王某不满18岁,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因此,他与于某签订的条约是无效的。同时,我国法律是不允许以决斗方式来解决个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的。王某刺死于某,属于故意伤害他人罪,王某自然应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当然,王某的三棱刮刀捅进于某腹部,这种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虽然刚开始是于某用匕首刺王某脸部,对王某将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是王某避开了,危险已经解除,伤害不会发生。如果当时双方悬崖勒马的话,事态还没有那么严重,或者,大家劝阻一下双方保持冷静,那么悲剧就不可能发生。然而王某却乘于某险些跌倒之时捅了于某一刀,这种行为就超出了正当防卫的范围。反过来说,对于某造成了伤害,最后导致死亡,王某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为此而付出惨重的代价,令人感到痛心。

2、早恋的危害性:

王某的早恋如同半夜鸡叫,这意思说,正常的鸡都是天明才叫的。这种失时反候的现象也是精神病症的根源。一般情况的发生都是在青春期。青春期是一个人一生整体性改变的“危险期”。但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很好地渡过青春期的。王某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目前,在中学校园中,异性交往和早恋是一个似乎永远也谈不完的一个话题。在公共场所里也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书包族”“上学族”,他们手拉手,有的甚至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亲热,一些黄色小说、黄色网站,过分暴露的电视、电影镜头对于分析能力、控制能力差的中学生来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无疑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青春期是心理噪动时期,此时被一种朦胧的性爱意识主导,自我约束力较弱,有时一时冲动之下发生并非心理所愿的关系,这种关系所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严重的话,会造成终身遗憾。

大部分中学生对什么是爱情,以及爱情所包含的社会责任是一无所知或似懂非懂的,法制观念还很淡薄,不大懂得在异性交往中间如何控制自己,不大清楚自己非正当的异性交往活动会导致什么严重后果,以至情感一冲动就忘记一切,造成许多的社会问题。而且,由于早恋具有朦胧性,冲动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导致早恋所产生的严重的失落感和不正常的心态,早恋的男孩子在青春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带有精神分裂症候。如浮想联翩,心事重重,幻觉幻想,自割手腕,这些多属于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候的苗头。早恋的女孩在青春期都会出现不能把握自己,女孩子一旦踏进爱河的旋涡,便有失控的可能,脾气将变得越来越烦躁。干什么都安不下心来了;严重的甚至出现自杀冲动。

由此可见,早恋现象是有害的,目前校园内出现的早恋大多数都是难以持久的,缺少承诺,即使有承诺也是无法实现的。尽管陷入早恋状态的少男少女会认为自己的爱情是认真的,但是这种爱情是短暂的,是没有生命力的。

3、早恋的发展性特征: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从少年的懵懂无知,到青少年的成熟,这都是一种发展,是一种认知的改变,早恋的发生实际上是青少年生理与心理成熟的标志,是个体发展的一种现象。性意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无知的时期:第二阶段为朦胧期,两性交往发生变化,男生、女生都有一些朦胧的好感:第三阶段是敏感期,主要指中学阶段的形式学生觉得对异性有好感,愿意和异性相处,并且出现一些心理变化和微妙的行为变化。早恋即发生在这个时期。第四阶段生活独立之后的恋爱婚姻阶段。中学生正处于性敏感期,从早恋的自身属性来看,早恋过程,并非恋爱双方所能把握的,而且是中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及整个青春期成长的过程。

中学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旋律。性的发育是十分自然的生理现象。性是一种本能。人的性本能是每个人在青春期时逐渐发育形成的,对自身和异性

发生的身心变化产生疑惑和好奇心理,是正常的,自然的。心中有疑惑应与家长,教师交谈,通过正当的途径来探讨有关知识,解决心理矛盾,求得心理平衡。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大千世界,好人坏人,好事坏事都有,而且其中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中学生本人来说要善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社会环境,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文娱活动,接受正确的信息,警惕并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如“早恋”等的影响,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不健康书籍,音像制品的潜在威胁。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思维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都比较差,不少人因为早恋问题而困惑、疑虑和苦恼,甚至误入歧途,做出自己后悔的傻事或错事,遗憾终身。

中学生要学会用理智来驾驭感情,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青春期是每个人在积累知识,增强社会经验的时期,更是“身”和“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时期。学习知识丰富自己才是这个时期的主旋律,因此,中学生必须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高觉悟,学好本领,迎接新的挑战。

两少年为争夺女孩决斗 16岁男孩捅死18岁情敌

2009年04月27日 06:20浙江在线-钱江晚报【大 中 小】

2009年4月24日下午3点,两伙少年先后来到杭州临平汽车南站附近一条窄小的弄堂里。一边是9个人,带头的叫晓剑。另一边是6个人,走在前面的是阿伟。没有

多少言语,双方一碰面,呼喊声大作,拳对拳,刀对刀。顷刻间,10多个少年用刀具和拳头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火拼”。晓剑一方人数较多,但没想到对方手里握有一把西瓜刀,一路挥过来,晓剑一方连连后退。

其他人拳脚相加,厮打在一起。现场虽然混乱,但阿伟却一直追着晓剑在打,趁着晓剑被逼到一角无法逃脱的时候,阿伟用手中的匕首猛地扎进晓剑的胸膛。晓剑踉踉跄跄地倒了下去,再也没有醒来。8个小时后,阿伟以及那些参与者均被警方抓获。令民警无法理解的是,这样一场残酷的打杀决斗,竟然只因为”争夺“一个女孩。

K歌时,发现自己有情敌

晓剑今年18岁,家住临平,在杭州某技校读书,最近交了一个15岁的女朋友小颖。4月19日是星期天,下午,晓剑约了小颖和其他几个朋友在当地一家KTV唱歌。大家喝着酒,唱着歌。小颖边玩边发短信。谁都想不到,和她短信来往的,正是她的前男友阿伟,今年16岁。“我也在这家KTV唱歌啊,还在你们隔壁呢。”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时,小颖一阵惊喜。于是,她借故出了门,悄悄打开了阿伟所在的包厢,透过门缝,她看到阿伟和一女孩正玩得开心。

回到自己的包厢后,小颖暗自伤神,流下了眼泪。晓剑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小颖最终说出实情:刚才见到了她的前男友,两人至今一直保持着联系。晓剑听后怒从心中起,起身就走。KTV聚会不欢而散。

网吧里,定下生死之约

从KTV出来之后,小颖便和阿伟通了电话。这时候,阿伟已经到了一家网吧,正在上网。于是,小颖便来到网吧找到了阿伟。两人见面,立即又成了一对情侣,变得亲密无间。阿伟玩游戏,小颖则在一边QQ聊天,晓剑也在网上,两人于是聊了起来。

“我和阿伟在一起,在上网呢。”晓剑一听怒火中烧,于是向小颖要阿伟的手机号码。于是,通过女孩小颖,两个原本陌生的少年得到了彼此的号码。

两人在电话里激烈地对骂,都说小颖是“自己的人”。两人火气冲天,全然一副决斗的态度。“4月24日,下午3点,南站附近弄堂,带齐人来。”“赢的人得到小颖!”这便是双方最后的电话约定。“只要他提出要求,我当然随时奉陪。”面对民警,阿伟还这么说。

电话里,他说得很“自豪”

小颖说,知道两人要带人“火拼”,她劝过,但没有用,而且她没想到“火拼“的结果竟是这样。

4月24日下午,得知两人准备碰面,小颖分别给阿伟和晓剑打电话,一开始对方谁都没有接。小颖十分着急,但她除了不停地打电话,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电话终于通了。阿伟在电话那头“自豪”地说:“我把他给捅了,没有人再和我抢你了。”小颖问晓剑怎么样了,阿伟好像满不在乎,说已被他捅倒在地,不死也只有半条命了。两伙人火拼后,晓剑被人送到医院抢救,但为时已晚。接警后,余杭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和南苑派出所立即着手调查,至晚上,警方开始对涉案人员进行了全面抓捕。晚上11时半左右,参与斗殴的嫌疑人全数被警方抓获。目前8人已被依法行事拘留。

阿伟初中毕业后一直没工作,租了房子生活。当天深夜民警在出租房内将他抓获时,他还是一脸不屑,他还不知道,他的那一刀已让另一位少年死去,而自己面临的,将是法律的严惩。(文中提及的三人均为化名)

3男1女在民宅聚众淫乱被抓 组织者自首被判刑1年

《东南早报》2012年8月14日

三男一女聚众淫乱被抓,日前,组织者林某某被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法院以聚众淫乱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案情三男一女在民宅淫乱

林某某家在安溪某乡下,今年才19岁的他,在去年犯下了一宗不光彩的案件。去年10月24日,林某某在同村村民A(化名)的房子二楼房间内,提议、策划由A、B、C(后两人亦为化名)三名男子和女子阿桑(化名)进行淫乱。作为组织者的林某某并未参与淫乱。

去年11月5日,林某某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被刑事拘留,后被取保候审。今年3月30日,林某某被逮捕。

背后女方曾报警称“被强奸”

针对此案,安溪相关部门不愿透露任何消息。据相关知情人介绍,林某某和A、B、C三人年纪相仿,无正当职业,阿桑也与他们认识。‚事情发生后,阿桑的不正常表现引起了家人的怀疑。‛该知情人说,在家长的追问下,阿桑说自己被A、B、C等人欺负了。

家长一听非常着急,以阿桑被强奸为由向安溪警方报案。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并非‚强奸‛,而是阿桑自愿的,根本不符合强奸罪的特征。‚阿桑相对同龄人来说,智力有些低下,但经司法鉴定,她有性自卫能力。‛该知情人说,最后警方没以‚强奸‛立案,经过详细调查,认定了这是一起聚众淫乱案,林某某是其中的组织者和策划者。

判决聚众淫乱组织者获刑

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庭审时,林某某都承认了,并认罪。

经过审理,安溪县人民法院认为,林某某策划多人共同进行猥亵、淫乱,他的行为已构成聚众淫乱罪。公诉机关指控他犯聚众淫乱罪的罪名及犯罪事实成立。案发后,林某某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依法予以从轻处罚,法院一审以聚众淫乱罪判他有期徒刑一年。判决后,林某某并未上诉。

据悉,1997年,《刑法》修订后,才有了‚聚众淫乱罪‛的罪名。

■专家访谈

聚众淫乱罪破坏公序良俗,什么是聚众淫乱罪,这种罪如何认定,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刑法学博士、华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吴情树。

由来:流氓罪分解出聚众淫乱罪

该罪名来源于1979年刑法第160条规定的流氓罪,1997年刑法修订的时候,流氓罪被拆成聚众淫乱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寻衅滋事罪和聚众斗殴罪四个小罪名。其中,聚众淫乱罪规定在现行刑法第301条。

根据法律规定,所谓的聚众淫乱罪,是指聚集众人进行集体淫乱活动的行为,具体而言,是指纠集三人以上(不论男女)群奸群宿或者进行其他淫乱活动。而且,参与者必须是自愿的。

危害:破坏了社会公序良俗

聚众淫乱罪属于一种无被害人或者被害人同意的犯罪,这种行为在性开放的西方国家比较常见。

我国刑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通常认为,聚众淫乱罪是一种违反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交往规则,败坏社会风俗,破坏社会的公序良俗,扰乱社会的公共秩序的行为。因此,只要有三人以上参与淫乱行为,不管这种聚众淫乱行为是否公开进行,其首要分子或者多次参加者就要被认定为聚众淫乱罪,并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如果是引诱未成年人进行聚众淫乱或者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聚众淫乱,不管这种行为是否公开进行,都有必要予以刑罚处罚。

■名词解释

聚众淫乱罪是指聚集众人进行集体淫乱活动的行为,具体而言,是指纠集三人以上(不论男女)群奸群宿或者进行其他淫乱活动。而且,参与者必须是自愿的。

■相关案例

南京聚众淫乱案教授获刑三年半

聚众淫乱案,在全国最出名的莫过于南京的那起。

2009年8月17日,南京市秦淮公安分局在一家连锁酒店的房间里,将5名参与‚换妻‛的网民抓获,随后又牵出17人。这些人中,年龄最小者为1983年出生,年龄最大的则是53岁的马某某,他顶着‚大学教授‛的头衔,又是‚换妻‛游戏中的组织者,因此被列为22名被告人之首。

次年4月7日至8日,秦淮区法院对马某某等人‚聚众淫乱‛案进行了不公开审理。22人的被告人阵容,创造了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以‚聚众淫乱‛罪名起诉的最高纪录。

2010年5月20日上午,秦淮区法院进行了公开宣判。马某某等22人因聚众淫乱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中马某某被从重处罚,获刑3年6个月。

第三篇:禁毒知识竞赛

禁毒知识大赛答题

一、是非题:

1、吸毒者是社会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既是病人,又是受害者。(√)

2、“摇头丸”是一种新型毒品。(√)

3、吸毒者对毒品的依赖主要有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

4、服用“摇头丸”对大脑中枢神经危害很大。(√)

5、毒品与药品,往往具有双重的属性,只要为人解除痛苦的就是药品。(×)

6、国家倡导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禁止娱乐场所内的娱乐活动宣扬淫秽、赌博、暴力以及与毒品有关的违法犯罪活动。(√)

7、吸毒人员是病人,不是犯人。(√)

8、吸毒者初次吸毒的诱因多种多样,如好奇、无知等,但吸毒者一旦成瘾而继续反复吸毒,其原因只有一个,即心理依赖。(√)

9、《强制戒毒办法》规定强制戒毒期限为3—6个月,自入所之日起计算。(√)

10、毒品本身不具有药用价值,不是出于医疗目的而生产或使用的。(√)

11、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为了获取较多的营利,可以适当向客人提供吸毒工具。(×)

12、罂粟壳目前没有被列入麻醉药品管理的范围予以管制,可以当火锅调料用,使味道更香浓。(×)

13、娱乐场所内的娱乐活动不受宪法、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限制。(×)

14、歌舞娱乐场所的包厢、包间内可以安装内锁装置。(×)

15、吸毒是违法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16、新型毒品又称“化学合成毒品”。(√)

17、摇头丸又称“俱乐部毒品”或“休闲毒品”。(√)

18、吸鸦片被称之为“慢性自杀”(√)

19、我国吸毒人群中青少年的比率占到三分之二。(√)20、吸毒者的平均寿命较一般人群短10~15年。(√)

21、毒性药品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死亡的药品,因此又称为毒品。(×)

22、年满16周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不会通过胎盘、哺乳,或分娩时通过产道,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24、毒品指滥用后易形成瘾癖性,因而是被国家依法管制的精神药物和麻醉药品。(√)

25、毒品最早出现于中国清朝时期。(×)

26、毒品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性公害。(√)

27、不论被强迫的人吸食、注射毒品是否成瘾,不影响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罪的成立。(√)

28、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29、摇头丸不是毒品,而是一种“娱乐性”食品,吃了以后没有多大危害,对身体没有影响,不会成瘾。(×)30、吸毒就是非法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

31、吸鸦片,被称之为“慢性自杀”。(√)

3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应当负刑事责任。(√)

33、邮寄少量摇头丸不构成犯罪。(×)

34、长期服用安眠药不会使人成瘾。(×)

35、吸食鸦片、注射吗啡等毒品只能劝阻,不能处以拘留或罚款。(×)

36、一人吸毒,全家遭殃。(√)

二、单选题

1、(B)是致幻剂。A、阿片 B、冰毒 C、大麻 2、1987年6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的问题国际会议”,将(A)定为国际禁毒日。

A、6月26日 B、6月20日 C、12月4日

3、(B)最大的特点是第一次使用便会上瘾,毫无办法解脱,因此,它被称为“毒品之王”。

A、K粉B、冰毒 C、摇头丸

4、根据《刑法》第349条规定,犯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处(B)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A、2 B、3 C、4

5、(B)的检查可以知道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A、X光 B、血液 C、尿液

6、冰毒由(B)的一位化学家合制而成,在二战期间成为士兵的抗疲劳剂。A、美国 B、日本 C、韩国

7、(A)是新型毒品预防教育的重点对象。A、青少年 B、中年人 C、老年人

8、吸食新型毒品是(A)。

A、违法行为 B、犯罪行为 C、非法行为

9、(B)不是戒毒的主要模式。A、自愿戒毒 B、强迫戒毒 C、社区戒毒

10、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A)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A、3 B、7 C、10

11、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数量较大的行为,处(A)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A、3 B、7 C、10

1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B)。A、负刑事责任 B、应当负刑事责任C、不负刑事责任

13、世界上第一个禁烟令颁布的时期是清朝(B)。A、康熙七年 B、雍正七年 C、乾隆七年

14、世界艾滋病日又称为(C)日。

A、世界防艾滋病 B、世界艾滋病防治 C、世界同艾滋病作斗争

15、毒品原植物是指罂粟、(A)和古柯树。A、大麻 B、黄杨 C、凤仙

16、强制戒毒期限为(B),自入所之日起计算。A、1至3个月B、3至6个月C、3至9个月

17、海洛因,俗称(B)、白面。A、大烟 B、白粉 C、冰

18、目前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主要是(B)。A、未成年人 B、青壮年 C、中年人

19、世界上主要的大麻和可卡因产区在(A)。A、拉丁美洲 B、北美洲 C、南亚 20、(C)是“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A、泰国 B、老挝 C、缅甸

21、(A),是吸毒人群中初次吸毒比例最高的原因。A、好奇心驱使 B、他人引诱 C、取乐解闷

22、西方国家吸食的最普遍的毒品是(B)。A、吗啡 B、大麻 C、杜冷丁 D、海洛因

23、高某曾因服食摇头丸被公安机关处以7天拘留和1000元罚款,由于高某没有断绝毒瘾,再次被公安机关抓获,根据有关规定,高某应(B)。

A、治安拘留15天,并处罚款2000元 B、强制戒毒 C、限期戒毒 D、劳动教养

24、长期使用冰毒会导致大脑机能损坏,并伴有精神分裂,从而产生(D)。A、抑郁 B、暴力行为 C、自闭 D、自杀

25、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费国是(B)。A、中国 B、美国 C、日本

26、大麻最早用于(A)活动,最后成了滥用成瘾的毒品。A、宗教 B、医疗 C、科研

27、注射毒品者用过的注射器不容易消毒的原因是(C)。A、注射器中有游离的艾滋病病毒 B、注射器中有白细胞 C、注射器中有血凝块

第四篇:禁毒知识竞赛

禁毒知识竞赛试题

年级: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施行的日期是()A.2007年12月29日;B.2008年1月1日;C.2008年6月1日;D.2008年10月1日;

2、()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

A 全国人大常委会 B 国务院 C公安部 D全国政协

3、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具体办法,由()规定。

A 国务院 B 公安部 C 卫生部 D 商务部

4、《禁毒法》规定,()应当依法加强对邮件的检查,防止邮寄毒品和非法邮寄易制毒化学品。

A 海关 B 公安机关 C 边防 D 邮政企业

5、《禁毒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开展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的收集、分析、使用、交流工作。

A毒品监测和毒品情报系统 B 毒品情报和禁毒信息系统 C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系统 D 毒品情报和吸毒人员系统

6、对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在社区戒毒期间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参与社区戒毒的工作人员应当()。

A进行劝导 B进行批评、教育 C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D 对其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7、戒毒人员应当在()接受社区戒毒。A 居住地 B 户籍所在地 C 抓获地 D 案发地

8、公安机关对吸毒成瘾人员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应当制作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在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前送达被决定人,并在送达后()以内通知被决定人的家属、所在单位和户籍所在地公

安派出所。

A 7日 B 3日 C 24小时 D 12小时

9、对被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由()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行。

A 户籍地公安机关

B 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 C 居住地公安机关

D 案发地公安机关

10、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设置、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由()规定。

A 国务院 B 公安部 C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11、()应当加强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业医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A 公安部门 B 卫生行政部门 C 药监部门 D 禁毒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

1、制定《禁毒法》的目的是:()

A 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B 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C保护公民身心健康 D 维护社会秩序

2、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对患有传染病的戒毒人员,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

A 看护 B约束 C 隔离 D 治疗

3、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A 非法持有毒品的;

B 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 C 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 D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

4、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实行()制度。

A查验 B许可 C统一管理 D审查

5、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禁毒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A 包庇、纵容毒品违法犯罪人员的; B 对戒毒人员有体罚、虐待、侮辱等行为的; C 挪用、截留、克扣禁毒经费的; D 擅自处分查获的毒品和扣押、查封、冻结的涉及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财物的。

6、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A 国民经济发展 B 社会文明发展 C 社会发展

D 道德教育

7、对依法查获的()应当收缴,依照规定处理。A 毒品 B 毒品违法犯罪的非法所得及其收益 C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 D 间接用于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设备、资金

8、公安机关根据查缉毒品的需要,可以在边境地区、交通要道、口岸以及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对()进行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检查,民航、铁路、交通部门应当予以配合。A 来往人员 B 物品 C 货物 D 交通工具

9、《禁毒法》规定,禁止非法传授()的制造方法。A 制毒工具 B 麻醉药品 C 精神药品 D 易制毒化学品

10、下列哪些人吸毒成瘾的,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A 怀孕的妇女 B 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 C 年龄超过60周岁的 D 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三、填空题

1、毒品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和。

2、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

3、海洛因(Heroin)是吗啡的半合成品,化学名称为。

4、世界“三大毒源”地是指 “ ”、“ ”、“ ”。

5、毒品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

6、兴奋剂是加速和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使人处于强烈兴奋具有 性的精神药品。

7、根据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可将毒品分为 和。

8、根据毒品来源和生产方法不同,可分为 和。

9、根据毒品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和。

10、根据毒品对人的危害程度,分为 毒品和 毒品。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毒品?

2、什么是毒品犯罪?

3、走私毒品罪及其犯罪构成是什么?

五、问答题 为什么要把青少年作为禁毒预防教育的重点?

第五篇:关于开展知识竞赛的通知

关于开展《XXX》

知识竞赛的通知

各分支机构:

根据年初《XXXXX及有关活动的通知》的部署安排,为检验学习效果,决定在总结阶段开展一次知识竞赛活动,具体方案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5月23日至6月底。

二、活动主题

理论武装头脑,政策引领发展——XXXX杯《XXXXX》知识竞赛。

三、活动范围

山东区全体员工。

四、活动组织

为做好此次活动的组织和领导,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

此次活动由XX承办,XX办公室负责此次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实施,具体分工为:

总负责人:XX,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协调;

外联组:XX,负责比赛场地的确定及现场灯光、音响、视频、抢答器、麦克等相关设施及事宜的准备与协调等工作;

命题组:XX,负责组织拟定试题及与各分支机构的联络;

现场组:XXX,负责现场摄影(像)、服务及相关工作;

后勤组:XXX,负责主持词、奖品、锦旗、桌签等的准备工作。

五、活动筹划

(一)赛前准备(5月23日-6月25日)

1、试题拟定(5月23日—6月3日)

各分支机构负责竞赛试题的拟定,各分支机构拟题55道(题型设置:简述题8道,选择题30道,填空题17道;拟题范围:XXX第一至五章,XXX第六至十章,XXX第十一至十五章,山东德泰第十六至二十章),总计220道,并附标准答案(标注问题及答案的具体页码、段落位置,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各分支机构指定具体负责人,与XX办公室联络试题拟定及相关事宜;各分支机构拟题负责人须于5月31前将拟定、整理的试题电子版发至邮箱:XXXX

6月3日前,XX办公室将拟定试题发至各分支机构拟题负责人处,由其印发至各部门。

2、试题学习(6月4日-6月25日)

各分支机构自行组织员工学习试题,可采用分散自学、集体讲解、模拟测试等形式,也可作为选拔参赛队员的依据。

3、组队报名(6月10日-6月15日)

以公司为单位组织报名,每队3人,其中XX3个代表队,XX2个代表队,XX2个代表队,XXX1个代表队。各队选派队长一名(在队员中选出),并拟定本队队名及口号。

4、比赛时间

暂定6月26-30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5、其他事宜

各分支机构选派一名评委(领队),并推选部分职工代表(具体人数根据场地等因素确定,另行通知)观看比赛。

(二)比赛流程

第一环节:先声夺人(个人必答题)。

每名队员1题,每队3题。题目编号由队员自行选择,每题10分,限时10秒,答对得分,答错或弃权不得分也不扣分。

第二环节:共度险关(团队必答题)。

每队2题,可由一人回答也可由三人共同完成,汇集集体智慧。题目编号由各队自行选择,每题20分,限时15秒,答对得全分,答案不完整视具体情况核定分数,答错或弃权不得分也不扣分。

第三环节:争分夺秒(团队抢答题)

共20道题,每题10分,限时10秒,答对得分,答错、超时或犯规扣10分。

第四环节:搏击风险(风险选答题)

各队互为选题,选题形式和顺序比赛时确定,每队可选派一人答题,另两名组员补充。每队2题,每题10分,限时30秒,答对得分,答错、犯规、弃权扣10分。

第五环节:观众答题

在比赛过程中穿插两轮观众抢答题,每轮3道,共6道题,先抢到并答对者颁发纪念品,答不对的可继续进行抢答。

六、活动要求

1、各分支机构负责人要充分认识此次活动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积极参与;拟题负责人、评委(领队)名单及联系方式于5月25日前报XX办公室XX处(电话:XXX;邮箱:XXX)。

2、参赛队员须遵守纪律、服从安排,注重仪表、言行文明、统一服装。

3、比赛时,各参赛队员不得携带书籍、试题等资料入场,中途不得更换队员;

4、参赛队员要相互尊重、服从评委,应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赛出

水平、赛出风格。

七、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各一名,参与奖四名,颁发锦旗、奖牌及奖品。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下载嵊州市职技校关于开展禁毒知识竞赛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嵊州市职技校关于开展禁毒知识竞赛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嵊州市职技校数学组第一次教研活动记录(精选5篇)

    嵊州市职技校数学组教研活动记录 地点:实验楼2号机房出席人: 俞建军(下组行政)数学组组员主持人:卢文妃记录人:卢文妃时间:2013年3月8日 下午3:00 活动内容 一、 制定2012学年第......

    禁毒知识竞赛试卷

    福永街道桥头小学《禁毒知识竞赛》试卷 姓名: 班级: 得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

    禁毒知识竞赛1

    中职生禁毒知识竞赛复习题 1 氯胺酮的别称的是 : K粉 2 我们从电视或书本上读到的“大烟”(毒品)指什么? 鸦片 3 以下不是合成毒品是 大麻 4 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中......

    禁毒知识竞赛题库

    一、单选题 题目 1 答案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杜冷丁,又称哌替啶,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医疗多用于针剂,滥用会成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A A.正确 B.......

    禁毒知识竞赛试题

    惠东高级中学禁毒知识竞赛试题 高( )年级( )班 姓名() 得分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2.5分,共7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施行的日期是:( ) A、2007年12月29日 B.2008年1月1......

    禁毒知识竞赛主要内容

    附件2 禁毒知识竞赛主要内容 一、单选题 1. 每年的6月26日是( )。 A、世界禁毒日 B、国际禁毒日 C、联合国禁毒日 D、全球禁毒日 2. 加速和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使人处于强......

    禁毒知识竞赛规则

    禁毒知识竞赛的基本流程、竞赛规则及评分标准本次竞赛共分为两个阶段,自主答题阶段和现场知识竞赛阶段。 一、自主答题阶段由街道维稳综治办统一发放试题,各社区根据具体情况......

    禁毒知识竞赛题目

    禁毒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一、判断题1、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2、国家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