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郴州农民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总结[推荐]
2015年郴州市农民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使
用绩效总结
2015年,在市财政资金的支持下,我市合作社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全市经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3487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84家,增长16%;增长率为全省第一,总数排全省第二位(仅次于长沙)。合作社拥有成员18.4万户,占全市农户数的17.86%,合作社统一销售20.9亿,户均11402元,统一购买生产资料7.24亿,户均3938元,合作社盈余返还1.4亿元,带动农户26.8万户,占全市总农户数的26.27%;今年,新评选40家市级示范社,市级示范社总数达到201家。新增22家省级示范社,总数达到82家。统一采购合作社财务软件,提供给合作社免费使用,促进了合作社财务规范,目前已有100多家合作社在使用。由合作社承办,在千年古街“裕后街”成功举办了两季“乡村赶集会”,成为了郴州本地优质农产品销售名片。
郴州市农经站 2015年12月31日
第二篇: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农民专业合作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相关财政资金管理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是省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专项资金。通过财政专项引导性资金的投入,调动农民积极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农民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收入,促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严格实行标准文本申报、专家评审、择优安排、监督检查和总结验收等管理程序。
第二章 支持对象和使用范围
第四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的对象,必须是立足农村、源自农民、真正服务于农民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经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一年以上,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成员在20户以上,有固定的办公、服务场所以及必要的办公设施设备等。
(二)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宗旨,具备规范的章程、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组织和监督机构。
(三)产权明晰,股权结构合法,实行独立的财务核算,有独立的银行账户,建立成员个人明细账户,实行盈余返还。
(四)围绕当地主导或特色产业成立,符合我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市场前景和预期效益。
(五)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成员收入明显高于当地农民平均人均纯收入水平。
第五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的范围:
(一)开展专业技术、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培训及提供信息服务;
(二)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实用技术;
(三)申报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
(四)购置农产品整理加工、储藏保鲜、质量检测及农资供应等相关配套服务的仪器、设备;
(五)开展农产品市场营销,推介产品,培育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等经营服务活动。
第六条
省财政主要通过项目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第三章项目申报与资金下达
第七条
省农业委员会会同省财政厅根据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重点以及资金安排情况,每年编制并下发当年农民专业合 作社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通知。符合申报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所在市(州)、县(市)农业(农经)和财政部门进行申报。
第八条
市(州)、县(市)农业(农经)和财政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所申报项目和资金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核、筛选后,以正式文件形式,按照规定时限,联合向省农委和省财政厅申报。
第九条
省农委会同省财政厅对各地上报项目进行复核,组织专家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择优确定补助项目及额度。省财政厅按预算级次及进度及时将资金拨付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第四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条
省农委负责制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实施方案,开展前期调研,督促项目实施,监督检查验收。省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的拨付、管理及监督。
第十一条
市县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资金监督管理职责,加强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农业(农经)部门要积极督促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项目实施,实行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主动适时组织项目实施,无特殊原因,六个月未按要求使用财政资金,省财政厅将予以收回,另行安排其他项目。
第十二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等有关规定将财政补助资金纳入财务核算,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定期向全体成员公开、公示资金使用情况。财政资金所 形成的资产归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共同所有,并平均折股量化到全体成员。
第十三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按照使用范围和要求管理使用财政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偿还债务、建造办公场所、购置办公车辆、通讯器材以及发入人员工资补贴等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不直接相关的支出。
第十四条
对虚报冒领、骗取补助、挪用截留财政补助资金的,要加数收缴省财政,并按照国家《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视情节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市县农业(农经)、财政部门在每年年末,要将当年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实施情况和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情况及时上报省农委和省财政厅。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财政厅、省委负责解释。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扶余市农村经济管理局 于国凤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主体,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必由之路。当前各类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兴起,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亟需引导扶持,以此来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虽有较快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总体规模较小,基础比较脆弱,认识和发展的内动力不足,利益机制不完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亟待提高,扶持力度不强,以及当前的政策导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模化经营的进程:
(一)组建目的不够纯正。
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建之初,就错误的认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为了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和优价购买生产资料等。不给钱就不做事,给了钱又乱开支,做表面文章;有的合作社单纯为了减免工商税收和享受政策优惠成立的,目的是降低费用;更有打着合作社牌子的个体户等等。不太纯正的目的必然导致部分主体形同虚设,难以真正有效地规范运作起来,产生合作效益,难以体现办社、办场成效。
(二)主体法律意识淡薄,身份不明确。
有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意识淡薄,在工商登记注册时,履行相应手续,套用别人的章程,成员至少5人,出资人也不少,其实质并非一个联合经营体,只是由1人出资注册,但帐务处理中成员帐户名下会有相应的股金与量化份额,如果产生纠纷,注册人必须按章程约定来履行相应的责任,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三)管理不规范,内控形同虚设。
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机构不健全,制定章程流于形式,都是照搬照套形成的,可操作性不强,限制了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导致了管理的随意性与经营的混乱局面。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可执行力偏弱。有组织却无作为,使得合作社失去了应有的凝聚力和带动力,不能更好地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就会存在好则合,不好则散的现象,制约了合作社自身的健康发展。
(四)量大质轻,管理难度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化农业的主导力量,也是创新农业的必由之路,所以,农村涌现出一大批人跟风建社,各地普遍存在合作社数量庞大,但实际运营的却不多。即使运营,也是家庭农场或大户的模式,并且有些人即注册了家庭农场,又注册了合作社,出现了一个主体,双重身份,这样就造成了“空壳社”较多,管理难度大,一旦有政策又蜂涌而上。
(五)合作形式松散单一。
从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来看,大多合作社是简单松散的几个成员间的合作,他们以理事长占绝大部分股份,其他成员以少量资金或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按其出资额对合作社承担义务,同时也享受相应的权利,但是,以土地入股的合作社成员极少,他们更希望土地以转包方式流转给合作社,这样可以有保底收入,风险性小。但是,国家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这样可以防止农民利益被挤出,受到损害,也可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才能调动成员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合作社迸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从而真正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六)缺乏整合人才。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需要有一大批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人才,人才缺乏将已为合作社发展的瓶颈。目前,合作社的管理者大多是农民身份,其文化知识水平、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大多数管理人员仅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其中的某一方面有专长,而具备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经管管理、市场营销等复合型才能的人极少,难以适应规模化经营管理的需求,而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这已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急需要有思想、有能力的管理者来开拓这片天地。
(七)部门之间配合松散,工作中有脱节现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需要农业、发展、财政、水利、林业、地税、工商、供销、银监等多个部门积极配合,协调沟通,共同探讨、制定、规范合作社管理,但是各部门工作各行其事,沟通少,不能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
(八)示范带动、引导作用力不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规范发展起来的少,只是依靠普通农民盲目的发展,创造收益的可能性极小,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特色,引导、培育和扶持一批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示范社,由他们带动农户与农业的发展,打造一方特色农业。
(九)农资价格上涨,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资金紧张。农资的上涨,每公顷种植成本会增加500-1000元,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种植面积越大,成本增加越多。融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需要较长时间,在春耕前如果资金不能到位,将会极大影响主体生产的进行,一味扩大规模,种植风险会很大。
(十)土地流转价格的上涨,将影响规模化经营的进程。2018年,从前土地转出方,还会继续流转,土地流转价格的上涨,使得转出方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承包费的增加,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无疑会影响到他们承包的积极性与风险性。
(十一)品牌效益低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红树梅、黑糯米、四粒红花生、各类无公害棚菜、“网户达”大米等多种特色品种,但是,农民目前只懂得种植,营销与管理还远远不够,品牌效益特别低。
(十二)政策宣传不到位
目前惠农政策很多,但是合作社有的完全没有听说过,即使有,也是道听途说,等到了解了,却已经超过项目申报时限。
(十三)政策倾斜力度小
政府加大了对合作社的金融服务创新,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拓宽了合作社的融资渠道,满足了他们对资金的需求,但是,担保费与贷款贴息补贴力度却越来越小,二、下一步建议
(一)加强登记注册与备案管理
工商部门,要严格按照法规政策规定,严把注册第一关口。农业部门,要加强备案管理工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开展指导服务。对已经完成注册的主体,要进行一次彻底清查,对注册一年并未开展生产运营的,不予备案登记。强化主体报告制度,对未报告的合作社,不予以政策扶持,尽快削减“空壳社”,杜绝量大质轻的现象。
(二)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共同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工作,建立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共同推进合作社建设发展的工作机制。各部门要通力配合,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实现资源共享、统筹兼顾,积极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保障,为合作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将合作社的建设发展与农业、农村工作同安排,共检查。
(三)整合资源,培训人才。
希望相关部门切实解决合作社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困难,解决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充分利用上级拨付的培训经费,急合作社之所急,针对合作社管理者的特点,把理论教条式的培训转向有方向性的学习,适当组织就近的实地典型学习,培养出一批有能力,有思想,有创新的管理者。通过培训教育,使他们熟悉理论、政策和实践,提高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水平,使合作社带头人增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
(四)抓好典型带动,规范管理。明确市级示范社监测标准,按照“突出重点、创新方式、示范带动、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每年选取一批内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规模化生产运营的典型示范社。认真抓好示范主体创建工作,提高合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努力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成为有规模、有效益、有实力、有品牌、有影响、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产权关系清、分配机制好的典型,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目标主体。
(五)强化主体培育,做好品牌宣传推广。
充分发挥村委会、村干部、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及农技人员的作用,鼓励他们发挥自身优势领办创办合作社,通过他们的加入,使主体变得稳固、规范、有活力。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营销渠道,带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建设,把特色品种推广出去,取得品牌效益。
(六)加强宣传培训,营造发展氛围。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到基层悬挂宣传条幅与深入座谈等方式,大力宣传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使得基层群众增加认知,增强意识。同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整合所有部门的惠农信息,印发宣传到农户,为合作社的规模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信息。
(七)尽快发挥土地流转平台的作用。要尽快发挥土流转服务平台的作用,以利于农户土地的转包、入股、托管,代耕等方式的流转,即能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也能使得流转入合作社的土地手续齐全,便于办理贷款,农村补贴等政策。
(八)把政策落到实处。
引导农民合作社由数量、速度增长向质量和规范转变,将扶持政策向运行规范、带富能力强的合作社倾斜。严格按要求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按规定应减免的印花税、征地占用税及土地使用税,一定要减免,更好的解决合作社在生产运营中的困难,充分发挥其作用。政策鼓励合作社培养和引进财务、管理等专业人员,使其逐步建立管理制度,破解生产运营中的难题。
(九)形成规模氛围,经营一定要“适度”。通过近几年来的调研,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因盲目发展壮大,致使其破产。究其原因,主要是一味的追求规模,而不考虑自身的生产环境与生产能力。建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扩大生产规模时一定综合自身能力,“适度”发展规模经营,稳步扩大规模。所以,在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发展的同时,要适量适度。政府相关部门要综合考虑本地的自然情况与生产能力,适量适度培育适合当地生产特色的主体,对有活力的主体进行规范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要全员关注,部门间要密切配合,全面清查,扎实组建,稳步推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选择有活力,有凝聚力、敢于创新的主体,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四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作者:邹进泰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传统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方面的局限性:由于受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的限制,农民闯市场难;由于受传统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限制,科学种田难;由于受农民自身积累能力的限制,农业投入难;由于受农业生产规模限制,农产品增值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构建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解决影响农民增收的四大难题。
一是有利于解决现代农业资金需求问题。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在农户资金缺乏、国家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培育多种市场主体、动员各种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投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农民与龙头企业的联姻找到投资渠道,解决农业投资资金需求问题。
二是有利于改变农业弱势地位问题。传统上,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其比较效益低。而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可以取得较好的规模效益,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种植(良种推广、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产业链拉长(加工增值、储运降耗等)、品牌化销售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业全过程利润。
三是有利于解决分配中的农民利益问题。过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的连接方式,尽管解决了农业发展的一些问题,但由于龙头企业与农户很难结成利益共同体,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产生利益对抗。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农民与企业的联姻,将农民利益与企业利益连接在一起,通过合理的分配方式保证农民和村集体利益。
四是有利于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在传统分户经营模式下,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下,政府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可以直接到专业合作社,而合作社则通过统一经营、统一服务或农业示范等方式直接将农技服务送到户头、田头。
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助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增产增值提高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投资能力,通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广运用良种、良法提高农业单产水平;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耕地面积实现增产,如孝感春晖土地合作社通过土地平整增加耕地面积10%。
二是优质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实现了更高层次的专业化生产,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通过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控制提供优质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健康、优质农产品需求,可以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
三是降耗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合作社实行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防虫治病等,有效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通过配方施肥、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成本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值目地。
四是加工转化、流通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农产品加工也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规模化生产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辐射能力达到增值目地。
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促进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一是要加强对合作社的扶持。应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融资环境、教育培训、技术扶持、经营项目等方面给予合作社有力的支持。
二是应建立健全培训辅导体系。
应建立由政府领导和农业专业组成的培训辅导队伍,健全分层次、多形式合作社培训辅导体系,从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合作经济原则到相关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对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培训。
三是积极培育典型,加大示范力度。应着力培育一批产权关系明晰、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联结紧密、服务作用好的合作社典型,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合作社全面发展。
第五篇:鹤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鹤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促进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加强和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专项资金是指政府用于扶持和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水平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资金扶持范围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用于土地流转租金银行贷款贴息、规范化建设扶持、合作社业务培训。
第四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的扶持对象:本市范围内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1)以农民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原则上要求社员10人以上,带动农户在150户以上,带动农民增收明显。
(2)产业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在当地农业产业中所占比例较大。
(3)产权明晰,管理民主,财务制度和收益制度健全。(4)要有专职人员、固定办公场所、相应办公设备。第五条
扶持内容和标准 1.土地流转租金贴息
(1)农民专业合作社接受农民土地流转面积在500亩以上,在银行贷款30万元以上。
(2)只给予贷款当年适当贴息。
(3)贴息标准按当年银行基准利率计算。
2.规范化建设(实行百分制,得分在80分以下不予奖励)(1)组织机构建全。(12分)(2)统一品牌,标准化生产。(15分)(3)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26分)
(4)实行一人一票制,盈余按交易量返还60%以上落实民主管理制度。(26分)
(5)合作社成员收入高于非成员收入20%以上。(21分)3.合作社业务培训
从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中每年划拨出20%的资金,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总经理)、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500人。
第六条
专项资金在每年年初列入财政预算安排。第七条
资金使用程序
1.对要求扶持的专业合作社,应按照市农业主管部门要求,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经县区农业主管部门对申请内容进行审查后,上报市农业主管部门审核。
2.对县区上报合作社的申请材料,由市农业局、财政局考 2
察审核,市政府主管农业工作的领导审批签字后,送市财政部门下发资金。
3.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是财政预算内资金,必须做到当年预算,当年列支,不得跨使用,每年12月底前,以市财政局、农业局联合下文,资金直接拨付到扶持单位。
第八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使用试行公示制。第九条 合作社必须自觉接受农业部门、财政部门的监督,按要求如实报送有关资料。对不接受监督或不按时报送有关资料和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取消其当年及今后5年的申请资格。
第十条
本办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