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矿收并购相关政策资料
山西煤矿兼并重组运动迈出实质一步
昨天(11日),记者从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了解到,中煤、同煤等已经分别与大同市的27户被兼并煤矿,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兼并重组协议;而山西省11市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已于上月末通过相关领导组的审查。
值得关注的是,中煤是此次山西煤矿兼并重组中山西省政府指定整合主体中唯一一家央企。此举意味着,我国数一数二的煤炭巨头获得新一轮大规模整合煤矿的机会。昨天,中煤能源(601898)周东州表示,整合由中煤集团负责展开。
据了解,参与大同市27户煤矿兼并的,除了央企中煤外,还包括当地的煤炭巨头:大同煤矿集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等。大同市不过是山西全省煤矿兼并重组的一个先锋军。记者了解到,山西全省的目标是,到2010年底,全省矿井数量控制到1000座,众所周知,山西省是我国煤炭大省,煤矿数量众多,最多时曾经超过1万座,到去年年底,减少到约2600座。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年,且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最终,国有大集团大公司、央企和省外大集团、地方国有骨干企业矿井数占到全省的82.1%,产能占到全省的84%。记者了解到,中煤之所以能成为唯一指定的央企,是因为其在山西当地煤矿数量较多,而且又是大型央企,因而有机会成为此次兼并重组中的主体之一。
山西煤矿整合提速
3月25日,山西省召开全省煤炭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加快全省煤矿整合步伐,2010年全省煤矿减少至1000处矿井,矿井生产规模达到每年90万吨,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生产。如完不成这一目标,年度市政府考核,会被一票否决。
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守祯介绍,截至2008年底,山西省煤矿数量为2598座。按照原来部署,到2010年底,全省煤矿个数控制在1500座。根据当前煤矿市场行情和安全生产形势,省政府明确要求,加快整合步伐,2010年底,全省煤矿数只留1000处矿井。按照规划,兼并重组、整合改造后的煤炭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每年300万吨。届时,山西将形成3个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4个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和10个1000万吨级以上的地方煤炭企业集团。
根据部署,今年山西11个市要全部完成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报批工作。重组整合方案按2010年的目标制定完成,方案制定一步到位,保留矿井个数不能突破上述目标。按照要求,各市政府未按规定完成煤矿关闭整顿、兼并重组年度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
山西煤改陷入僵局
于幼军主政山西时提出了“关小、并大、集团化”的构想,此后的山西主政者,无论是孟学农还是现在的王君,在煤炭领域,一直延续着这一政策
但自2008年9月开始全面推行的山西煤改,目前陷入僵局。“煤矿不想被收购,国营企业也不想收购,好矿地方政府不想卖、小矿煤老板也不想卖。”在多方博弈中,兼并重组处于两难境地。
2008年9月2日,山西省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被业界视为新一轮煤改的开始。
根据《意见》,年产量不到300万吨的煤矿,将被兼并重组,而兼并重组的主体,则是山西省境内的大型煤炭集团。同煤集团、山西焦煤集团、阳泉煤业集团、潞安矿业集团、晋城无烟煤集团和中煤平朔公司等大型煤炭,将受到政府大力支持,兼并重组小煤矿,建立煤炭旗舰企业,实现规模经营。
更为不利的是,根据此次煤炭资源改革计划,未达到300万吨/年且不参加兼并重组的企业,采矿权到期后将得不到延期,且不再新增资源量。
政府推动煤改决心之大,出乎煤老板意料。始料不及的是,这一煤改计划推出仅仅几天,就发生了襄汾“9·8”特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导致力主推行煤改计划的孟学农辞职。
煤改一度停滞,煤老板一度看到希望,但这希望随即破灭。王君主政山西后,萧规曹随,继续推行煤改计划。
煤矿估价之争
大家一开始希望能够进行股份制并购,各小煤矿组成股份公司,小煤矿作为子公司,仍然保有法人资格。”洪军说。但煤老板的提议没有得到政府方面的认同。
摆在煤老板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被大型煤炭集团兼并重组。随之而来的是非常棘手的价格谈判。
在煤老板们看来,煤改计划很不公平。“兼并可以,但政府指导价距离市场价太远。”洪军说。
为给重组双方提供统一的定价依据,山西省政府于9月28日下发《关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资源价款处置办法》(83号令),规定被兼并重组企业如果按标准缴纳了资源价款的,在转让采矿权时,兼并重组企业应向其退还剩余资源量价款,并按原价款标准的50%给予经济补偿。
被作为参照的资源价款,从2006年才开始收取。这一年,山西省在推进煤炭资源有偿使用时,首次征收资源价款,当时要求每座煤矿首期缴纳价款的资源量1000万吨。按照煤质好坏,资源价款也各不相同。例如,优质动力煤的资源价款的收取标准是1.50元/吨,溢价50%,就是2.25元/吨。
这一定价标准,不管在收购方还是被收购方看来,都是一个参考标准。双方围绕着这一标准开始讨价还价。
“3元、4元的,也有5元的,最高的要价每吨20元。”洪军说。当谈判进行到2008年年底时,变化再起,政府要求必须严格执行50%的补偿标准。
“收购小煤矿的大多是国有企业,政府担心接受超标准的补偿价的话,有‘国有资产流失’之嫌。”同煤集团一名中层猜测说。这一价格,在洪军看来,非常不公平。
“举个例子,一座优质动力煤矿,年产规模40万吨,资源储藏量3000万吨,首期缴纳资源价款1000万吨,每吨1.50元。加上50%溢价,也才能卖2250万。但是,这煤矿的市场价格至少是2亿。就算市场不景气,每吨煤赚100多元,一年利润也可以超过5000万。”洪军计算说,按照政府定价出售煤矿,相当于直接剥夺煤老板的资产。
多方利益博弈
金融危机带来的煤炭需求下降以及煤炭价格的一路大跌,减小了煤改的阻力。
“每次经济危机,煤炭掉价的时候,都是进行资源整合、集中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的契机。”山西省社科院能源所研究员夏冰说。
在同煤集团兼并重组的谈判专家魏建功看来,最明显的转折发生在去年9月,一向强硬的煤老板们竟然开始自降身价。“原来是我们上门去找小煤矿谈兼并重组,现在是小煤矿上门来找我们。”魏建功说,“原来一个亿不肯卖的煤矿,9月份5000万就急着卖给我们。” 不过,真正愿意卖矿的煤老板并不多。“选择卖矿的是资金链吃紧的煤老板,有些煤老板借了高利贷,却一直不能正常生产。”洪军说。
在这一轮的煤炭疯涨行情中,煤老板普遍的一个痛处是,无法正常生产。“一次大的矿难,必然带来一次长期的整顿,一年能有半年,甚至三四个月正常生产,就已经很不错了。”洪军说。2008年,奥运、矿难、产业整合,小煤矿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
既便如此,大多数煤老板还是在争取在这场兼并战中存活下来,成为最后的煤老板。“我们要挺住,我们有合法的手续。我们三年坚决不谈,挺上三年,到2010年年底再看情况,不就一个月赔几万元么。”太原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煤老板说。
也有一部分老板,宁愿放弃赔偿金而争取合伙。只要还能继续留在这个行业,只要能保控股,还有挣钱的机会,只要开始生产,收益就不是赔偿金所能比拟的了。
事实上,煤改计划,触及的并不仅仅是煤老板的利益。“省市县一把手和安全生产有关的官员,都希望尽快推进煤改计划,但其他官员,心里并不希望管辖区内的小煤矿被兼并。”王云说。王云是一家大型国有煤炭集团的干部,他参与了与小煤矿兼并重组的谈判。一旦小煤矿被兼并重组,煤矿的管辖权就移交到国有企业和上一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很难插手。在山西,开煤矿要打点好方方面面,是公开的秘密。临汾一位煤老板告诉记者,每次整顿后,在开封条之前首先要准备几百万元,这些钱全部是要摆平和煤矿有关系的部门。
“我们同时在与地方政府与煤老板们博弈。”霍州煤电集团矿管部长朱学斌说,“一些地方政府并不想将优质矿井让我们兼并,但对一些资源少、安全隐患多的小煤矿,地方政府却急迫地想让我们收购,甩掉包袱。
“煤矿不想被收购,国营企业也不想收购,好矿地方政府不想卖,小矿煤老板也不想卖。”霍州市煤炭局一位工作人员一针见血地指出,国营企业在一些地方的收购中处于两难境地。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给了大同一个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
记者:尽管山西省近年来一直在进行矿企重组,但“多、小、散、乱”的粗放发展格局并没有根本性改变。特别是像大同这样的产煤大市,在新一轮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如何正确把握煤炭产业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并做出抉择?
耿彦波(中共山西省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大同采煤60年,以“煤都”闻名,但挖资源、买资源的“悖论”已经显现。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矿井数量多,生产规模小,单井年产平均不达18万吨,矿井素质低,安全生产压力大,导致煤炭产量逐年下降,总量由8400万吨下降到7300万吨。
就大同目前的煤炭企业状况来看,最大的特点是“四低一高”。首先是产业集中度低。原先“多、小、散、乱”的250个地方煤矿,年产量不足2千万吨。其次是矿井素质低。有企业没形象,短期牟利意图决定了企业开采的短期行为;有装备没技术,全市地方煤矿通过机采作业的企业加起来不够10家;有场区没价值,企业房屋简陋,工作面环境脏、乱、差的不是少数;有资源没品牌,与同煤集团的“大友”牌动力煤相比,一样的煤却是两样价格。第三是资源利用率低。所有地方煤矿的回采率不到30%,不少企业是在破坏性的开采,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第四是企业的社会贡献比较低。原先实行的企业包税现象,煤炭企业没有实现整个社会的财富最大化,没有富大同、富企业,实质上只富了极少数煤老板,企业与煤炭高价时代的效益不同步,对地方、对社会贡献少。一高是事故发生的频率高。煤矿企业问题多年积累,连续几年,大同一年一起安全重大事故,我们抓生产,干部头上却悬着一把剑,这样下去安全形势将长期困扰经济的发展。
在此举步维艰的历史关头,省政府顺应发展潮流,作出煤炭资源整合、企业重组的战略决策,是给大同这个煤炭老工业基地带来“浴火重生”的历史机遇,也指明了大同煤炭工业基地二次创业、走出困境的目标和方向。由此说,实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更是大同科学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决策。所以说,当大同煤炭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死胡同的时候,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给了大同一个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抓住机遇的“先机”是政府对大同未来应负的责任。
链接:通过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形成大型煤矿企业为主的办矿体制,通过科学整合,合理布局,关小建大,扩大单井规模,提高煤矿安全保障程度,提升煤矿整体开发水平,是山西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目标。
产权问题是兼并重组的核心问题,大同煤炭问题深层次的根源在产权制度。小规模、承包制、产权界线不清,无恒产则无恒心,无恒心则无恒业
记者:煤炭企业主体太多,力量分散,是大同煤炭产业整体竞争优势难以形成的原因。为什么说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最管用的办法就是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大同市在引进兼并主体大集团中,将如何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竞争合力?
耿彦波:大同现有各类煤矿250多座,小规模、分散化、低素质、高风险,形成了大同为煤所困的主因。不求煤矿数量,但求煤炭产量,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在大同这样一个典型的煤炭老工业基地势在必行。
这次煤矿兼并重组,就是要发挥大集团管理、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打造旗舰团队,提高产业集中度,使像同煤这样的大集团向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迈进。
在此次兼并重组中,由同煤集团兼并重组南郊、左云等县区的煤炭企业102个,占到大同关闭保留166座煤矿的63%;年生产能力1695万吨,占保留矿井能力的46%。整合后,同煤集团可年新增生产能力2700万吨,加上塔山、同忻、东周窑、马道头4个千万吨特大型矿井的建成达产,以及原先年产4600万吨的29座煤矿,同煤集团可望在3-4年内实现亿吨级目标。
而要减少煤炭企业主体太多、力量分散的局面,就必须进行企业产权制改革,重新构造煤矿企业市场主体。产权问题是兼并重组的核心问题,大同煤炭问题深层次的根源在产权制度。小规模、承包制、产权界线不清,无恒产则无恒心,无恒心则无恒业。短期行为,唯利是图,铤而走险,矿难不断。严格说,大同除同煤集团等少数企业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煤炭企业、企业家和企业精神。
这次兼并重组给了我们按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提高资源宏观配置效率,重新安排产权制度的机会。我们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明晰产权关系,优化产权结构,重塑产权主体,组建股份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这就为煤矿健康发展奠定了体制、机制基础。
要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竞争合力,不是一个企业和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产业链和另一个产业链的竞争。煤矿企业能不能使自己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形成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整合整个产业链的创新能力。这次兼并重组,我们把煤电、煤化、煤机、煤油一体化作为目标,与中煤、国电、国投等大型企业集团实现战略重组,入股参股,股份制再造,目的就在于此。也唯如此,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煤炭强市。
链接:以培育现代大型煤矿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充分发挥大型煤矿企业理念、技术、管理、资金优势,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着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产业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是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思想。
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到政府、企业、社会同心协力,合力推进
记者:大同市目前的地方煤矿有市、县(区)、乡镇、村、集体和私营多种办矿经营主体,而且区域分布和资源形态多样化,在依法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耿彦波:资源整合、企业重组是煤炭产业一场革命。当前,正值自然资源高价时代,利益关系复杂,兼并重组的困难和阻力较大,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态度坚决,有序进行。
本着规划先行,科学论证,强力推进,利益兼顾的原则,寻求整合、重组的最优路线,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企业重组最优化,为煤矿的扩能改造、资源整合、联合改造、机械化升级提供保障,我们及时提出了整合重组的规划意见,条块结合将全市保留178座矿井,分别对接同煤、中煤、山煤、国电、国投以及单独保留的吴官屯等优势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在具体实施中,主要有四条措施。
一是政府推动。市委、市政府明确,兼并重组县区委书记、县长是第一责任人,必须以坚定的决心,统一的步调,有效的措施,正确的方法,强力推进,高质量地限时完成。谁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积极,不换脑筋就换人。
二是规划领动。我们采取兼并重组两线作战,一线由县区负责,全面进行煤矿企业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摸清家底,为产权界定、重组提供基础;另一线由市煤管局牵头,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煤矿产业布局调查规划,合理规划产业重组矿井布局,优化利用存量资源,科学推进兼并重组,在高层次规划的基础上,实现煤炭产业二次创业。
三是市场驱动。政府推动,不是硬性的“拉郎配”,而是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市场规律,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大集团、大企业重组小企业、小公司。要强化优势企业集团的辐射力、吸引力、带动力,利用集团企业的多种优势,产生1+1>2、1+3>4的共赢叠加效应,形成兼并重组的内在动力机制。
四是利益引动。兼并重组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治理结构完善的现代股份制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股份制是实现全球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跨国化经营的适应性制度安排。股份制的精髓就是同股同权同利,公司股东按股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大股东不能侵占小股东的权益。这次兼并重组,我们科学设置股权,就是要确保被兼并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实现投资者利益的最大化,引导兼并重组和谐推进,稳妥发展。
链接: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培育大型煤矿企业集团和与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相结合、发展先进和淘汰落后相结合、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现有开发布局基本不变、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相结合、“总量适度、优化布局、改善结构、提升水平”和“关小上大、产能置换、有序建设”,是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原则。
我们为什么要采用 “休克”疗法来加快推进兼并重组的原因。长痛不如短痛,痛上一次,快速推进,一步到位。快就是好,第一可以减少成本,第二可得到政策支持的先机
记者:当前,各地都在出台政策拉动经济。而大同市偏偏选择这个时机采取 “休克”疗法抢先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限制煤炭产量,导致以煤炭工业为支柱的经济出现持续下滑,这样做意义何在?
耿彦波:我们的煤炭产业的发展就应该是建立在现代化标准矿井基座上的产业再造,是二次创业,是质量的飞跃,也就是矿井的水平要提高、素质要提升、安全事故隐患要消除、产业的基础要夯实,真正实现在提高质量基础上的二次创业。
有此认识,大同的兼并重组工作酝酿得比较早,动手也早,所以审批的也是最快的一家。但是审批以后还有好多后续工作。可我们等不起,也不能再等了。虽说现在已经有27家签订了兼并重组协议,但离我们的目标尚远。
为什么说我们不能再等了。因为一个是发展的压力,一个是煤炭的自燃损失太大,开采的成本要加大。那么,将来兼并重组的难度就更大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采用“休克”疗法来加快推进兼并重组的原因。长痛不如短痛,痛上一次,快速推进,一步到位,奠定安全型矿井长治久安的基础,夯实煤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说,我们宁肯牺牲眼前利益,也要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
事实上,市场突变,能源需求萎缩、供应相对过剩,为进行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提供了 “化危为机”的良机。而目前国家投资已形成了新的拉动,这种拉动对煤炭、电力的需求在加大,经济很快就要回暖,随之利益驱动就会加大,那么兼并重组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
我觉得快就是好,第一可以减少成本,第二可以抢先争取主动,争当典型示范为全省带好头。所以我们的兼并重组一定要打快球,抢先一步,步步主动,得到政策支持的先机。
为此,在近一阶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县区要拿大主意、算大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工作班子组织好,把方案设计好,把资金落实好,坚持节省时间不走弯路,打好时间差。我们又采取了“两个快速、两个同步”,就是要快速评估、快速对接,强力推进合同签订率。两个同步就是做到评估与设计同步,审批与工程同步,力争做到不耽误兼并重组进度。
一个地区的发展,干部要有敢想敢干、敢闯敢冒、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特别是在推进兼并重组的紧要关头,我们就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打破常规,快速推进。我们坚信,这次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必将构建产业新格局与新秩序,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使大同实现从煤炭大市向煤炭强市的跨越。
链接:截至7月23日,全省11个市的兼并重组整合方案已全部通过审查,比原定进度提前了两个月。7月31日,大同市在方案首家得到批复后,又率先“抢跑”,由大同煤矿集团等主体企业与27户被兼并煤矿签订了兼并重组协议,山西省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目前大同并购主要方式:“作价入股”的并购方式,对于国有煤炭集团来说,近乎零成本;却是山西各家煤炭集团此轮产业整合、兼并重组过程中最惯常使用的一种手法
如:一家位于省会城市太原的上市煤炭企业A企业,曾向地方煤矿企业提出过兼并意向。这家2009年上半年曾获得一笔60多亿元银行信贷支持的大型国企,提出的条件却相当苛刻,要求双方成立一家新公司,不过,A企业并不愿从其60亿贷款中出一分钱,以“零价格”持有新成立公司51%的股份;地方煤矿以旗下的矿井作价入股,占新成立公司49%的股份。地方煤矿所获得的补偿条件是,新公司未来几年的利润先归地方煤矿所有。
面对国企提出的苛刻条件,不情愿的地方煤矿也有过别的“自救”办法。游说跟他同样是经营小规模矿井的另外几位民营煤老板,几家初步达成一个相互并购协议;然而,随后并购资金方面又出了问题,现在民营煤老板很难从银行那里贷到钱。
2008年12月底银监会正式放行并购贷款以来,在此轮山西煤炭产业整合升级中,获得巨额银行信贷支持的国有煤炭集团却很少将贷款用做并购。
第二篇:收并购流程
公司并购流程
公司并购是风险较高的商业资产运作行为,良好的并购将极大提升资产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使企业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而不良的并购或并购中操作不当则会使当事人陷入泥潭而难以自拔。因此,公司并购的每一步均应慎重从事。
通常,公司并购包括三个阶段:并购准备阶段、并购实施阶段、并购整合阶段,其一般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分述如下:
一、并购的准备阶段
在并购的准备阶段,并购公司确立并购战略后,应该尽快组成并购班子。一般而言,并购班子包括两方面人员:并购公司内部人员和聘请的专业人员,其中至少要包括律师、会计师和来自于投资银行的财务顾问,如果并购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还应该聘请技术顾问。
并购的准备阶段,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显得非常重要。尽职调查的事项可以分为两大类:并购的外部法律环境和目标公司的基本情况。
并购的外部法律环境:尽职调查首先必须保证并购的合法性。直接规定并购的法规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件之中,因此,并购律师不仅要熟悉公司法、证券法等一般性的法律,还要熟悉关于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国有资产、涉外因素的并购特别法规。除了直接规定并购的法律法规以外,还应该调查贸易政策、反不正当竞争法、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税务政策等方面的法规。调查时还应该特别注意地方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特殊政策。
目标公司的基本情况:重大并购交易应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详细的尽职调查。目标公司的合法性、组织结构、产业背景、财务状况、人事状况都属于必须调查的基本事项。具体而言,以下事项须重点调查:
1、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及获得的批准和授权情况。首先应当调查目标公司的股东状况和目标公司是否具备合法的参与并购主体资格;其次,目标公司是否具备从事营业执照所确立的特定行业或经营项目的特定资格;再次,还要审查目标公司是否已经获得了本次并购所必需的批准与授权(公司制企业需要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批准,非公司制企业需要职工大会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如果并购一方为外商投资企业,还必须获得外经贸主管部门的批准)。
2、目标公司的产权结构和内部组织结构。目标企业的性质可能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合伙制企业,不同性质的目标企业,对于并购方案的设计有着重要影响。
3、目标公司重要的法律文件、重大合同。调查中尤其要注意:目标公司及其所有附属机构、合作方的董事和经营管理者名单;与上列单位、人员签署的书面协议、备忘录、保证书等等。审查合同过程中应当主要考虑如下因素:合同的有效期限;合同项下公司的责任和义务;重要的违约行为;违约责任;合同的终止条件等等。
4、目标公司的资产状况。包括动产、不动产、知识产权状况,以及产权证明文件,特别要对大笔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进行分析。有时在合同签订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有可能影响并购价格或其它全局性的问题。
5、目标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主要包括:目标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的一般情况;目标公司的雇员福利政策;目标公司的工会情况;目标公司的劳资关系等等。
6、目标公司或有事项、法律纠纷以及潜在债务。主要是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常见的或有事项主要包括:未决诉讼或仲裁、对外担保、产品质量保证(含产品安全保证)、承诺、义务性合同、环境污染整治等。
对目标公司的尽职调查往往是一个困难和耗费时间的过程。并购方案则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准确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确定合适的并购模式和并购交易方式;选择最优的并购财务方式;筹划并购议程。
二、并购的实施阶段
并购的实施阶段由并购谈判、签订并购合同、履行并购合同三个环节组成。
谈判。并购交易的谈判的焦点问题是并购的价格和并购条件,包括:并购的总价格、支付方式、支付期限、交易保护、损害赔偿、专有技术或品牌安排、并购后的人事安排、税负等等。双方通过谈判就主要方面取得一致意见后,一般会签订一份《并购意向书》(或称《备忘录》)。《并购意向书》大致包含以下内容:并购方式、并购价格、是否需要卖方股东会批准、卖方希望买方采用的支付方式、是否需要政府的行政许可、并购履行的主要条件等等。此外,双方还会在《并购意向书》中约定意向书的效力,可能会包括如下条款:排他协商条款(未经买方同意,卖方不得与第三方再行协商并购事项)、提供资料及信息条款(买方要求卖方进一步提供相关信息资料,卖方要求买方合理使用其所提供资料)、保密条款(并购的任何一方不得公开与并购事项相关的信息)、锁定条款(买方按照约定价格购买目标公司的部分股份、资产,以保证目标公司继续与收购公司谈判)、费用分担条款(并购成功或者不成功所引起的费用的分担方式)、终止条款(意向书失效的条件)。
签订并购合同。并购协议应规定所有并购条件和当事人的陈述担保。并购协议的谈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是收购方的律师在双方谈判的基础上拿出一套协议草案,然后双方律师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磋商、反复修改,最后才能定稿。并购协议至少应包括以下条款:
1、并购价款和支付方式。
2、陈述与保证条款。陈述与保证条款通常是并购合同中的最长条款,内容也极其繁琐。该条款是约束目标公司的条款,也是保障收购方权利的主要条款。目标公司应保证有关的公司文件、会计帐册、营业与资产状况的报表与资料的真实性。
3、并购合同中会规定的合同生效条件、交割条件和支付条件。并购合同经双方签字后,可能需要等待政府有关部门的核准,或者需要并购双方履行法律规定的一系列义务(如债务公告、信息披露等等),或者收购方还需要作进一步审查后才最后确认,所以并购合同不一定马上发生预期的法律效力。并购双方往往会在合同中约定并购合同的生效条件,当所附条件具备时,并购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发生法律约束力。为了促成并购合同的生效,在并购合同中往往还需要约定在合同签订后、生效前双方应该履行的义务及其期限,比如,双方应该在约定期限内取得一切有权第三方的同意、授权、核准,等等。
4、并购合同的履行条件。履行条件往往与并购对价的支付方式联系在一起,双方一般会约定当卖方履行何种义务后,买方支付多少比例的对价。
5、资产(含无形资产品牌或专有技术等)交割后的步骤和程序。
6、违约赔偿条款。
7、税负、并购费用等其他条款。
履行并购合同。履行并购合同指并购合同双方依照合同约定完成各自义务的行为,包括合同生效、产权交割、尾款支付完毕。一个较为审慎的并购协议的履行期间一般分三个阶段:合同生效后,买方支付一定比例的对价;在约定的期限内卖方交割转让资产或股权,之后,买方再支付一定比例的对价;一般买方会要求在交割后的一定期限内支付最后一笔尾款,尾款支付结束后,并购合同才算真正履行结束。
三、并购整合阶段
并购的整合阶段主要包括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资产整合、企业文化整合等方面事务。其中的主要法律事务包括:
1、目标公司遗留的重大合同处理;
2、目标公司正在进行的诉讼、仲裁、调解、谈判的处理;
3、目标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整顿(包括目标公司董事会议事日程、会议记录与关联公司的法律关系协调等等);
4、依法安置目标公司原有工作人员。公司并购虽然风险较高,但严格按流程操作可以极大地降低风险,帮助企业实现并购目的。因此,公司在决定采取并购策略进行扩张之前,一定要经过审慎的判断和严密的论证;在并购的操作过程中,认真仔细地完成每一个并购阶段的操作流程,使并购交易风险变成可控风险。
第三篇:煤矿收尺 制度
内江市**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井
采掘工程验收收尺制度
加强对技术工作、工程质量的管理,做好采煤、掘进班队的考核工作,正确计量和考核工程进尺、巷道断面,维护生产工区的切身利益。根据川经信煤炭[2013]61号文要求,结合我矿实际,特制订本规定。
一、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采掘工程。
二、验收小组 组 长:***、成 员:技术科、安全科、生产调度室、企管科及各采掘各队管理人员。
三、验收要求
1、每月15日为验收日(如遇特殊情况或节假日,可由技术科安排提前或者顺延一天),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验收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情况及进度,由技术科组织,生产调度室、安全科、企管科及采掘区队管理人员参与。
2、验收实行单头单面打分考核制,日常质量验收检查作为月末评比的参考。
3、现场验收器具由各技术科提供,按照标准抽点验收、现场打分,根据现场分数评定出不合格、合格、优良三个等级。
4、每月15日的验收,各队主管队长必须参加验收。
5、凡参加采掘工作面验收的人员必须按时参加,并在验收本上签字认可,无故不参加者,处罚未参加人员及有关业务人员各50-100元。
6、凡在验收中未按规定执行或有弄虚作假行为,对当事人予以50-200元罚款,有三次弄虚作假的将调离岗位。
7、每月1日验收各队当月生产技术资料,并按照标准进行打分。
8、各施工队必须自己对施工工程自检合格后方可申请验收,验收条件不具备而申请验收或验收 2
不合格的工程必须进行第二次申请复验收,第二次复验收未合格者,取消本月的验收,且将根据情况进行处罚。
9、各队在每个月最后一天下班之前,将本月分的预进尺申请验收表报送技术科,由技术科统一安排收尺任务。详见附表三。
四、掘进工作面验收
1、验收前掘进区队必须提前将自检资料报技术科审查,未报审或未通过报审的不能验收。
2、进尺验收基准点以测量所设导线点为基点进行丈量,除完成巷道外,其它巷道验收数据均按照整数验收。
3、验收时,对质量数据记录齐全,并严格按标准定级。
4、巷道类型按岩石部分占巷道总断面的比例划分,岩石部分占巷道总断面的五分之四以上为岩巷,五分之一到五分之四为半煤岩巷,小于五分之一为煤巷。
5、拉尺方式:直线巷道皮尺沿巷帮或巷中,曲线巷道沿巷中。
6、煤岩巷倾斜面拔门从中线点或巷中沿原巷道巷帮开始收尺,硐室拔门以副抬棚开始收尺,因 3
施工需要临时掘的水窝不予收尺。
7、巷道的净宽、净高、支护间距的验收方式:架棚巷道的净高是梁底至底板的高度,净宽是两柱腿内腰线的宽度,支护间距是两棚中对中的间距;锚杆巷道的净高是锚杆外露端顶至底板的高度,净宽是两帮锚杆外露端顶的间距,支护间距是两锚杆中到中的距离。
8、技术科设计图纸提供的各类硐室、绞车窝、泵站窝、移变窝及绞车皮带基础,按体积以所在巷道断面折算进尺,月底验收时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工程不予呈报。
9、锚索施工期间必须由队负责人现场实际初步验收,并按照锚索施工现场验收表填写,形成工程验收技术资料,月底锚索施工质量及数量以现场验收表为主,最终以技术科月底验收核定数据执行。(附表一:锚索施工现场验收表)。
10、锚杆施工每班由队负责人现场初步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月底以初步验收单填写锚杆数量及合格情况为主,最终以技术科月底验收核定数据执行。现场验收不合格的除按规定处罚外,月底结算时不计入工作量(附表二:锚杆施工现场验收表)。
11、喷浆巷道封闭前必须由技术科验收,锚网支护符合要求后方可喷浆。
12、每月验收后应将矿井的开拓进度及时整理,上图、上帐,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标示。
五、回采工作面验收
(一)、回采工作面每天由各队自检验收并汇报生产调度室及技术科,量取工作面推进度、回采煤厚、浮煤厚度以及留顶底煤厚度。每月15号验收工程质量及文明生产。
(二)、验收时每30米一个观测点,在地质构造区段,根据复杂程度,加密验收点。
(三)、煤岩的划分
1、若工作面有夹矸,厚度不超过200mm(包括200mm),按照全煤计算;超过200mm,有多厚就计算多厚的岩石。
2、若工作面出现断层、构造、陷落柱等地质构造时,施工单位要及时汇报生产科,以便计算其实位置和面积。
(四)、验收方法
1、工作面的净高:梁底至底板的垂高;
2、工作面煤层验收的净高:顶板至底板煤的垂高;
3、支柱的迎山角:先量取顶板倾角,再在柱牙口挂垂线量中支柱同一位置的距离计算得出;
4、支柱的初撑力利用柱压检测表量取;
5、其他项目挂线、直尺量取;
6、、采煤工程量验收计算方法:
煤炭产量﹦每月推进度m×工作面长度m×平均采高m×吨煤容重(1.4)
7、技术科应根据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度、采高、工作面长度每周验收检查一次,月底统一核算采煤量。
8、企管科每天都应准确、详细记录各采面的煤炭产量,月底统一进行统计。每天需交生产科查阅、备案,以便掌握每天产量的动态信息。
9、技术科每月将生产科统计的实际产出煤量与该面的推进煤量进行比较和考核,计算出采面的回采率、损失率;并根据“三率”指标指导采面的生产。
10、技术科应根据收尺进度和煤炭产量,及时掌握矿井“三量”动态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采掘进度,以保证“三量”平衡。
六、验收数据使用
1、回采工作面日常验收数据统一交由生产调度室计算当日产量并通报。每月1日掘进与回采验收数据由技术科制表经验收小组及验收领导小组负责人签字后下发给公司领导和相关部室。
2、根据全月生产情况,出现重伤及二级非伤亡事故的采掘工作面按不合格计算。
3、全月综合评价均为优良的视为优良工程,加上资料考核得分为最终得分,全月生产计划没有完成的不能参与评优良工程。
4、当月被评为优良工程的掘进头进尺工资上浮5﹪,当月被评为合格工程的掘进头不奖不罚,当月被评为不合格工程的掘进头不予验收且整改后进尺工资下浮5﹪。
5、当月被评为优良的回采工作面奖励500元,合格不奖不罚,不合格的罚500元。
七、管理及罚则
1、每次收尺后,测量员将收尺结果报生产副矿长,生产副矿长将收尺结果与当月的实际产量进行对比,收尺结果与实际产量相差10%以上的,汇报矿长和总工,然后一同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2、不按中、腰线施工的巷道不予计尺。
3、不合格的工程不予收尺,以矿部复查验收为准。
4、测量人员由于马虎、工作不负责任,报错进尺一次罚款500元。对弄虚作假,多报进尺及煤岩别者,按多报1米给1000元罚款,其多报尺数按无效处理。被考核班队唆使多报者给予2000元罚款,并根据情节轻重给当事人纪律处分或调离工作岗位。
5、对举报弄虚作假者给予500元奖励。
6、本规定未涉及到的内容由生技科和安全科协商处理。
7、以上奖罚由安全副矿长开条,矿长签字后生效。
八、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第四篇:公司金融-股利及并购政策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对盈利进行分配或留存用于再投资的决策问题,关系到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股东对投资回报的要求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适度的股利政策不仅对投资者有吸引力,同时也能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
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不分配股利现象,股利支付率长期偏低,送转股曾盛行。
(二)股利政策变动多变,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没有遵循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部分公司盲目迎合市场需要,股利分配政策受大股东意愿支配。
(三)在股利形式上轻现金股利,现金回报率低,再筹资成为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直接目的。
(四)不具有派现能力的公司热衷分红。出现恶性派现以及大股东大量套现的情况。
(五)股利政策偏向管理层,管理层以其自身利益取代了股东利益
(六)鼓励政策和再融资相关联,上市公司利用股利政策进行圈钱活动。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成因分析
(一)股利分配决策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使得管理层制定股利政策时没有章法可循,这就直接导致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十分不规范。
(二)股权结构不合理。权益资本成本低。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国有股总量和权重整体上仍占绝对优势。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下,使得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内部控制入”现象,股权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上市公司非理性的股利分配行为。
(三)二级市场青睐送红股,反感派送现金。由于我国股市还不成熟,股东非理性行为,投资者主要期望从股利波动中获利。
(四)我国上市公司中不少企业效益较差,无利可分。发放股票股利,公司只要在账簿上做一笔转账业务,无须支付任何代价。
(五)经理市场、并购市场发育不健全,退市制度缺乏,使公司面临的外部制约十分有限。
(六)法律法规对投资者应得利益保护力度不够,与股利分配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相关对策
(一)加快股权分置改革的步伐,早日实现全流通。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减少因所有者缺位或内部人控制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将非流通股向机构法人 投
资者转移,造就多元股权制衡机制。
(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加强证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三)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提高监管水平。不仅能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而且能使公司在财务处理上更加理性
(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投资队伍素质。首先,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平衡不同融资手段的筹资成本;其次,要提高投资队伍素质,抑制股市过度投机。
(五)上市公司自身应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优化其股利政策。应根据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制定出相应的股利政策。
(六)改革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引导中小股东行使权,切实 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七)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案,鼓励上司公司派现,制止上市公司恶意派现和送配股。
并购
动机:主要基于战略、财务这两个方面原因。最主要目标是整合资源,帮助企
业实现某种战略目标,实现规模经济;通过收购那些价值被低估的目标企业,增加收购方股东权益的价值;降低交易成本,改善经营效率以及实现节税目的。
(1)买“壳”上市。(我国企业的特殊动机)
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壳公司),再以反向兼并的方式注入收购企业自身的有关业
务及资产,以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
(2)美化财务报表,保留上市资格。
一些绩效差的公司为了保住其上市资格,常通过一定形式的资产重组来美化其
财务报表以保留上市资格。
(3)从二级市场牟利。(4)政府意志的体现
重组消息,往往会引起二级市场的强烈反应,并引起该公司股价的急剧上升。
一些上市公司重组的操纵者借重组题材搞内部交易以从二级市场牟利。
现状: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日益活跃。并购活动呈现出纵向并购增加、大量中小企业加入并购大军、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联动并购频繁等趋势。尤其是海外并购活动比较活跃
一、我国企业并购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在并购决策上倾向于财务性并购,而非战略性并购或是只是盲目追求多样化经营。
目前,我国企业并购过多地关注短期财务利益,以短期获得生产要素资源为导向。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稀缺及其具有便利融资功能,并购的价值取向多是为了获
得“壳”,并非看中上市公司中既有的业务与资产价值,很多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重点是放在如何粉饰报表以实现“圈钱”的目的上。
(二)企业并购主体的错位。
企业重组的主体应该是出资者,才能保证企业并购的效果。但从我国现实来看,由于 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结构, 就在无形当中增加了行政对市场的干预,降低
了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和作用。我国企业并购活动中,政府行为较多,行政色彩较为浓厚,这种人为的、硬性的组合导致参与主体之间人事、决策等
矛盾而导致管理效率的降低,不利于产生真正的协同效应,从而不利于企业价
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并购的对象多为困境企业,缺少强强联合。
在我国的企业并购中,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增强自身竞争实力的并购行
为并不多见,而优帮劣、强管弱、富扶贫的强弱型并购行为偏多。从表面上看
是救活了一些企业,减少了亏损面,实际上是用优势企业的利润弥补了劣势企
业的亏损,整体经济效益并没有提高。兼并之后很可能不但不能发挥自己的优
势,而且由于增加了负担,造成经济效益滑坡。
(四)并购后的整合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并购的失败可能性要大于成功的可能性,而并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大于并购
后的整合不成功。并购的价值创造源于后期的整合工作,并购后整合是决定并
购成败的关键因素。
(五)关联交易现象严重。
由于关联交易很容易造成非等价交易,往往都是以不透明的方式、不合理的价
格费用来进行,使上市公司的资产和利益大量向控股母公司转移。这种转移不
但使小股东得不到应有的投资回报,也使偿债风险加大,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六)买壳上市后的公司运作不规范。
我国公司并购重组的很大部分动机是为了获得“壳”资源。买壳上市的公司规避了
发行监管,许多本应被修正过来的问题进入上市公司,如上市公司的资产不完
整、与大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问题严重。
(七)并购重组绩效不明显。
公司并购重组与被并购方的绩效呈现正相关性,但对并购方的绩效却至今为能
得出一致意见。并购重组是把双刃剑,在通过并购重组进行资源整合,做大做
强企业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并购重组失败给企业带来的巨大风险。
二、对策及建议
(一)企业应认识到并购是市场行为,强化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并购动机。
我国企业应认识到并购是优化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企业
应真正为自身利益考虑,为寻求企业发展从而为股东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出发
进行并购活动,体现出获得战略机会、追求协同效应、节约交易费用、分散风
险和节约税负等并购的特征。
(二)政府对并购活动作用的发挥应该是体现在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上。
并购这一市场行为并非完全排除政府的作用,企业并购必须要有政府的理解和
大力支持。政府应引导企业并购向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的方向发展。
政府要为企业并购的有效性提供具有规范与保障特点的交易条件。同时,政府
应注意发挥监管作用,并用立法形式对企业并购进行控制。减少政府部门的介
入,建立公平的并购重组市场, 这样就能起到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从而提高
并购效率。
(三)大力推行战略性并购,加大同行业强强联合的力度。
通过产业整合产生协同效应,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应成为并购的内在动因。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惟一出路就是实行产业整合,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并购来进行的产业整合能提高企业的市场
占有率,有效地消灭竞争对手,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使产业
组织朝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转变
(四)完善并购立法,规范并购行为。
无论是关联方并购、我国股权结构的不合理,还是大股东利用手中的权利通过
并购牟取私利,这些都明显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准则,违背了证券市场的基本作
用,使得资源配置严重失调,大大损害了众多小股东利益。由于我国法律体系
不完整,不能严格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建立完善的证券市场法律体系任重道远。
(五)规范关联方并购,出台关于关联方并购的政策。
目前国家已经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涉及到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但是并没有涉
及关联方的并购的相应法规和文件。然而关联方并购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现象,在并购事件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严重干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致使整个并购
市场效率低下,并且关联方之间的并购披露缺乏规范,因而出台相应政策十分
必要。
(六)加强企业的并购重组整合,提高并购重组绩效。
我国的并购重组绩效低,企业并购重组失败的概率比较大。这就对企业的并购重组整合提出了要求。整合不仅是企业并购重组的具体化和实现途径,而且是企业并购重组成功的基础性保证。整合不是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一个阶段性工作,而是从基于发展战略考虑的并购重组目标的选择开始到并购重组全部完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全部过程都需要进行整合,整合贯穿于并购重组活动始终。整合企业间的战略、组织和管理以及企业间的文化、人力资源及财务资产等等。通过企业的并购重组整合,提高企业并购重组绩效,使企业达到最大的协同效应,从而实现并购重组的目的和目标。
第五篇:资料: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
资料: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共找到 11 条
[1] 常新人.中海油退出竞购优尼科透视[J].记者观察.2005(10)[2] 刘东洲.美国外资监管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研究[J].法学杂志.2006(06)[3] 朱一飞,陶丽琴.外资品牌控制和技术控制及法律对策——我国外商投资政策转型背景下的考察[J].行政与法.2008(10)[4] 吴汉洪,李秀玉.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审查和国家安全审查的比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01)[5] 樊增强.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控制与我国的战略选择[J].投资研究.2007(09)[6] 韩龙.美国对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中国之借鉴[J].江海学刊.2007(04)[7] 许石慧.外资并购中产业安全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02)[8] 乔颖,彭纪生,孙文祥.FDI 对我国产业风险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5(09)[9] 孟雁北.论产业政策与反垄断法的冲突与协调[J].社会科学研究.2005(02)[10] 汤欣.“经济安全”与外资并购审查[J].当代法学.2008(01)
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杨公朴,夏大慰主编.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2] 汤树梅著.国际投资法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
4外文题录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W aite Frederick P.,Goldberg,M.Roy.National Security Review of Foreign Investm ent
in the Un ited States:An update on Exon-Florio andthe F inal Regu lationsW h ich Implem ent It.Florid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199
1
[2] 50 U.S.C.App.§2170(a)(3)..[3] Sec.2(b)(2),The Foreign Investm entAnd National Security Act of2007..[4] 50 U.S.C.App.§2170(f)..[5] Sec4(4),The Foreign Investm entAnd National Security Act of 2007..[1] 朱一飞.我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之功能定位——兼与美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比较[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9(01)[2] 甘红,陈雯.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法规制[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09)[3] 胡峰.外资并购下我国产业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J].亚太经济.2011(02)[4] 刘丽园.新“国家安全审查”条款与我国的外资并购规则[J].理论界.2009(05)[5] 熊文钊.《反垄断法》规制外资并购[J].瞭望.2007(38)[6] 李文莉.上市公司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审查标准探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03)[7] 慕亚平,肖小月.我国外资并购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J].法学研究.2009(05)
反垄断法》第31条的实施[J].法商研究.2008(06)[9] 尚毅.我国对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规制的现状与完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0] 王肃元,郭永丰.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的困境与出路[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1)[1] 朱一飞.我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之功能定位——兼与美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比较[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9(01)[2] 林永梅.议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9(06)[3] 胡海燕.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美国的立法对我国的启示[J].知识经济.2009(06)[4] 刘丽园.新“国家安全审查”条款与我国的外资并购规则[J].理论界.2009(05)[5] 林平,李嫣怡.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概念、国际经验和政策建议[J].产业经济评论.2009(01)[6] 张广荣.外国投资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探析——从《反垄断法》第31条谈起[J].国际贸易.2007(12)[7] 吴汉洪,李秀玉.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审查和国家安全审查的比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01)[8] 汤欣.“经济安全”与外资并购审查[J].当代法学.2008(01)[9] 邵沙平,王小承.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探析——兼论中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构建[J].法学家.2008(03)[1] 慕亚平,邱丽敏.健全内地与香港培训业合作机制的法律思考[J].国际经贸探索.2010(08)[2] 朱颖俐,慕子怡,慕亚平.《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的性质、效力分析及立法建议[J].学术研究.2011(06)[3] 慕亚平,肖小月.我国外资并购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J].法学研究.2009(05)[4] 慕亚平,肖小月.我国反垄断法中经营者集中审查制度探析[J].学术研究.2010(04)[5] 慕亚平.粤港澳紧密合作的法律依据及相关法律问题思考[J].当代港澳研究.2010(01)[6] 慕亚平,刘琪.推进粤港两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法律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0(22)[7] 慕亚平,董李培.CEPA框架下内地与港澳地区环境保护合作的法律问题分析[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1)[8] 慕亚平,陈晓燕.CEPA协议实施中的法律问题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9] 慕亚平,陈晓燕.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构建[J].法学.2006(08)[10] 王占杰,慕亚平,肖海燕.改进的基于灰度变化的角点检测算法[J].科技咨询导报.2007(07)[1] 沈洁.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2] 胡秀娟.国际文物返还实践中外国文物国有立法的承认——美英两国的新发展及启示[J].河北法学.2013(01)[3] 张丽琴.从国家主导到草根需求:对“法律下乡”两种模式的分析[J].河北法学.2013(02)[4] 张丽琴,唐鸣.农村纠纷调解制度的实际运作、存在问题与完善对策[J].科学社会主义.2012(05)[5] 黎操.论我国高等教育捐赠资金管理问题[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09)[6] 肖维.社会化媒体时代的电视剧营销传播策略——以《后宫:甄嬛传》为例[J].东南传播.2012(10)[7] 刘爱童.社区矫正法律制度探究——以城市社区为视角[J].法学评论.2012(06)[8] 侯寓栋.论人格权与侵权责任[J].学术交流.2012(S1)
[10] 刘祥.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提高策略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2(10)[1] 龙柯宇.滥用知识产权市场支配地位的反垄断违法认定[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2] 于汨,周羡.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思考[J].上海商业.2012(04)[3] 孙志超.论私募联合投资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及困境[J].现代经济探讨.2012(10)[4] 王惠玲.我国市场流通法律制度的内在缺陷[J].中国流通经济.2012(10)[5] 吕吉海.保险代位求偿权行使中的若干法律问题探究——以海上货物运输险为例[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5)[6] 李凤雨.论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5)[7] 张曙光,叶莹.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实务初探[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8] 魏新政.浅析网络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J].商场现代化.2012(28)[9] 赵亮.2011年香港海商法判例综述[J].中国海商法研究.2012(02)[10] 邓金刚.船舶遭遇到八级以上风并因此导致事故发生的认定[J].中国海商法研究.2012(02)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共找到 13 条
[1] 李建强.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审查和国家安全审查研究[J].特区经济.2011(06)[2] 胡峰.外资并购下我国产业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J].亚太经济.2011(02)[3] 林青,祁春节.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安全审核机制研究——由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事件引发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0(01)[4] 黄莉娜,王珉.浅析我国跨国并购法律程序之完善[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1)[5] 周亮,郑雯洁.论我国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中的利益考量——关于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的法律思考[J].经济法论丛.2010(01)[6] 曾文革,阚道平.我国外资参与经营者集中国家安全审查法律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02)[7] 朱淑娣,黄莉娜.跨国并购行政程序的法治化[J].兰州学刊.2009(12)[8] 朱一飞.国家安全审查与反垄断法的区别与协调——以产业安全保障为视角[J].河北法学.2009(05)[9] 朱一飞.我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之功能定位——兼与美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比较[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9(01)[10] 张爱峰.论外资并购中国家经济安全审查机制的构建[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04)
更多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6 条
[1] 祁子芯.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査制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2[2] 姚明敏.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2[3] 宋益敏.论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之中美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 2012[4] 陈星辰.中国的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及其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 2011[5] 陈晓丹.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 201
1
[7] 邹豫莨.跨国并购安全审查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11[8] 夏婧静.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 2011[9] 刘昊川.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 2011[10] 杨芳芳.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 2011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朱淑娣,黄莉娜.跨国并购行政程序的法治化——涉外经济行政法的理论视角[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1]反垄断法对涉国家安全的外资并购进行两种审查[J].中国.城乡桥.2007(09)[2] 马苏.从外资并购食用油企业谈反垄断法的适用和完善[J].中国粮食经济.2009(09)[3] 黄剑,韩英彤.《反垄断法》破冰 外资并购更规范[J].中国外汇.2007(10)[4] 甘红,陈雯.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法规制[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09)[5] 孙晋,翟孟.对我国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法思考——以美国可口可乐收购我国汇源为例[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3)[6] 熊文钊.《反垄断法》规制外资并购[J].瞭望.2007(38)[7] 王肃元,郭永丰.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的困境与出路[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1)[8] 高雅瑞,姜发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反垄断问题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1)[9] 高超.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法律问题研究[J].华商.2008(03)[10] 尚毅.我国对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规制的现状与完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 朱一飞.国家安全审查与反垄断法的区别与协调——以产业安全保障为视角[J].河北法学.2009(05)[2] 胡海燕.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美国的立法对我国的启示[J].知识经济.2009(06)[3] 林平,李嫣怡.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概念、国际经验和政策建议[J].产业经济评论.2009(01)[4] 曲扬.浅析我国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审查制度[J].经营管理者.2009(15)[5]反垄断法对涉国家安全的外资并购进行两种审查[J].中国.城乡桥.2007(09)[6] 张广荣.外国投资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探析——从《反垄断法》第31条谈起[J].国际贸易.2007(12)[7] 汤欣.“经济安全”与外资并购审查[J].当代法学.2008(01)[8] 邵沙平,王小承.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探析——兼论中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构建[J].法学家.2008(03)[9] 杨晓君.我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08(30)[1] 杜仲霞.网络经济下反垄断法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界定——评腾讯360案[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2] 杜仲霞.反垄断法视野下的外资并购[J].法治研究.2010(02)[3] 杜仲霞.我国城市房屋征收制度立法的几点思考[J].财贸研究.2010(04)[4] 杜仲霞.论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回授的规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06)[5] 杜仲霞.过期食品回收销毁处理制度探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12)
科技.2006(02)[7] 杜仲霞.驰名商标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8] 杜仲霞.电信行业垄断的法律规制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12)[9] 刘会宇,汪勇,杜仲霞.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完善[J].陕西农业科学.2008(01)[10] 杜仲霞.论反垄断法对出口卡特尔的豁免[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8(08)
[1] 高昊,张一弓.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比较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02)[2] 张一弓,高昊,崔俊富.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演进及内涵[J].财经问题研究.2010(03)[3] 张金清,吴有红.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安全的潜在威胁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4] 戴宁.对外资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的法律思考[J].理论观察.2010(01)[5] 张爱峰.论外资并购中国家经济安全审查机制的构建[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04)[6] 王磊.外资并购:合理利用与有效规制——基于国家经济安全视角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08)[7] 赵寅寅,吴晓宇.外资并购对东道国经济安全的影响机制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5)[8] 顾媺.浅论外资并购中的国家经济安全[J].法制与社会.2009(09)[9] 吕红梅.外资并购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09(16)[1] 严爱玲,江宏.对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的几点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2007(04)[2] 王增慧.从外资并购看国家与商人的关系[J].现代企业教育.2009(12)[3] 高雅瑞,姜发根.外资并购中的垄断问题[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4] 李长安.外资并购的喜与忧[J].中国社会导刊.2006(18)[5] 陈华.跨国并购管制与国家经济安全——西方经验做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01)[6] 张小奕.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审查的程序问题研究——从中美比较的角度出发[J].昌吉学院学报.2009(03)[7] 楼宇荣.从跨国并购看中国经济安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09)[8] 刘宝贵.外资企业并购我国企业研究[J].科学时代.2008(04)[9] 操君.外资并购与本土品牌保护[J].江西社会科学.2009(02)[10] 刘丽芳.外资并购规制的制度性障碍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共找到 5 条
[1] 许圣道,王千.虚拟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01)[2] 王晓晔.《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经营者集中的评析[J].法学杂志.2008(01)[3] 吴汉洪,李秀玉.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审查和国家安全审查的比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01)[4] 马蓉.跨国并购对国家产业与经济安全的影响与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4(06)
[5] 邱立成,朱凌燕.欧盟并购政府规制体系评介及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2007(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何斌.跨国并购规制的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02
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雷家〓主编.国家经济安全导论[M].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0[2] 崔健著.外国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3](美)小贾尔斯·伯吉斯(GilesH.Burgess,Jr.)著,冯金华译.管制和反垄断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4] 林新著.企业并购与竞争规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5] 刘恒著.外资并购行为与政府规制[M].法律出版社, 2000[1] 杨军敏,徐波.外资并购的国家经济安全规制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2] 毕金平.论企业共同研发之反垄断法规制[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01)[3] 李燕.反垄断法视野中的企业合并制度[J].江苏建材.2008(04)[4] 尹辉.基于竞争政策分析的反垄断政策演进及其对我国启示[J].经营管理者.2009(10)[5] 唐要家,唐春晖.序列市场结构与纵向并购的经济效应[J].产业经济评论.2008(01)[6] 刘海泉.反垄断新规与企业并购[J].广西城镇建设.2008(09)[7] 王新生.经济全球化与企业合并的反垄断规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8] 汪先俊.美国横向《并购指南》的分析与借鉴[J].兰州学刊.2008(S2)[9] 王丽.反垄断审查下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之路[J].法制资讯.2009(04)[10] 傅明.附加条件是否有助反垄断——附加条件设置与执行监督[J].上海国资.2009(11)[1] 高秦伟.科学民主化:食品安全规制中的公众参与[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05)[2] 王超.论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反思与整体性治理模式的建构[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5)[3] 谭九生.从管制走向互动治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4] 周应恒,王二朋.优化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5] 江苏省镇江市工商学会课题组,陈松林.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2(09)[6] 吴伟.中国政府管制原因和改革——一个解释框架[J].晋阳学刊.2012(05)[7] 涂晓芳,黄莉培.基于整体政府理论的环境治理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