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加快移民迁建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9-05-12 16:2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加快移民迁建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加快移民迁建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加快移民迁建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加快移民迁建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屏山县政府课题组

当前,屏山移民迁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由此必须统筹协调解决好移民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矛盾,其关键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机关行政效能。结合实际,笔者提出粗略见解,以供工作参考和借鉴。

一、屏山县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屏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着眼于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和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为目的,深入开展了“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创建群众满意机关、站所”等一系列活动,先后出台了《屏山县十项工作问责实施办法》、《效能监察“红黄牌”告警制度》、《关于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提升政府工作效率的通知》、《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全程跟踪审计的具体办法》、《屏山县招商引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奖励暂行办法》、《屏山县投资工程招标投标漏项及附属工程会审制度》、《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公示试行办法》等10余个行政效能制度或办法,从提高行政效率、服务中心工作、解决群众切身利益、优化投资软环境等问题入手,强化监督检查,在转变职能,推进依法行政,改进政风行风,加强效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政府机关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科学管理、提高效能、政令畅通,较好地促进了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当前屏山县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心和大局意识不强,部门本位主义意识严重。一些部门职能不清,行业意识强、中心意识弱,对协调办理、联合办理的事项讲条件、打折扣,相互扯皮,左右推诿,甚至上交矛盾、拖着不办。部门之间、部门领导之间沟通协调不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叫苦的时候多,简单上交矛盾的时候多,推脱或绕着走的时候多,而立足本职想办法、出主意,解决问题的时候相对较少。有些问题一沟通就可以提前预防和化解,仅仅因为事前没有沟通、协调,因此在工作推进时就缺乏必要的衔接和配合,人为地造成了无实质性的工作障碍,最终耽误了最佳工作时机、浪费了工作精力而使该办的事情却没有办好。

(二)工作激情不够,纪律执行不严。主要表现在执行工作纪律“庸懒散”和工作作风不扎实。部分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制定的制度执行不力,监督不到位。有些机关干部纪律观念淡薄,违反各种规定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机关形象,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自己不好好干,又怕别人比自己干得好,品头论足,这样不仅挫伤了他人的积极性,还对机关工作作风产生负面影响。

(三)服务质量不优,行政效率低下。有的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仍然没有彻底解决,有些干部把公共权力视为己有,把服务群众当作恩赐,对群众缺乏感情、缺少热情、态度恶劣、作风横蛮、故意刁难;少数单位对本单位的工作缺乏责任感,办事拖拉,不在规定时限内办结,找借口、讲理由,积极想办法破解的少,甚至一交了之,一推了之。

(四)创新意识不强,干部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表现是缺乏超前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有少数干部习惯于凭老经验、老思路、老办法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工作中懒于思考、被动应付、思路不宽、方法不新、能力不足,对新理念、新观念接受不强,终身学习观念不强,满足于现状,创新意识、开拓意识不够,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作中抓不住要害,该发现的问题发现不了、该把握的问题不能准确把握,对问题的敏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五)绩效考评不够严,全方位监督有待进一步加强。绩效考评运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个别部门不够重视绩效考评工作,不严格考核、奖惩逗硬,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事情的人问题多,不干事的人没问题。行政效能问责工作依旧偏重于事后的追惩性监督,对事前预防性监督及事中过程性监督有所忽略,未能完全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全方位有机结合。

上述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单位和个人身上,但危害极大,会严重影响全县又好又快发展。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但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干部缺乏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缺乏干事的炽热激情,缺乏对加快推进屏山移民与发展的强烈责任感。深入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就是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努力建设适应屏山当前工作形势的行政效能体系。

三、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机关效能建设旨在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社会效果,是一项综合性、艰巨性、长期性的工作,其领域广阔,内容丰富。效能最能检验一个干部的能力素质,最能体现一个部门的对外形象,也最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发展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效能就是竞争力、生产力、形象力,抓效能建设就是抓环境、抓发展、抓形象。针对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强化教育为抓手,全面提升机关工作人员素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作为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因素的人的素质,这是发展快与慢、好与不好的决定性因素。提高人的素质要靠教育和学习,要建立完善的学习教育激励和保障机制,在机关大力倡导“以勤奋学习为乐,以知识更新为荣”的良好风气,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根本,大力开展“为民、务实、清廉、公正”和“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及“创业光荣的荣辱观、与时俱进的奋斗观、艰苦奋斗的价值观、永不满足的进取观”等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把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整合起来,努力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同时,要坚持把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解决“知识贫乏”和“本领恐慌”问题。通过理论、业务及新知识、新技能培训,不断开阔广大干部的眼界,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本领,保持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的工作状态,不断适应“移民攻坚,加快发展”的需要。

(二)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力推进机关内部规范建设。没有严格的制度就没有管理和行为的规范,效能建设也就会失去依托。要按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和公约性的原则,建立全方位的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管理机制。一是规范办事程序。建立和完善办事限时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绩效考评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规范机关管理。修订和完善机关行政、财务管理、公文处理、车辆使用、印章管理、安全保卫、保密等方面的制度规定,保证机关正常运转。三是规范各类议事活动。建立完善党务和政务会议制度、办公会议规则、机关工作规则、机关党建工作制度,保证依法、依规议事和办事。四是规范政务公开。只要不违反保密要求,属办事依据、程序、时限、承诺、项目、收费标准和办事结果的,原则上都要向社会公开,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干部任用、人事安排、项目审批等问题和环节作为重点。通过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让群众参与监督,使行政权力的运作得到有效的监督制约。

(三)以绩效考评为依据,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实施绩效考评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环节。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和效能告诫、诫勉教育、责任追究的实施细则。注重把绩效考核与工作目标考核、行风评议、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结合起来,通过组织考评、社会评议和明查暗访等多种手段,实施对机关干部的有效管理和科学考核。坚持把机关效能建设绩效考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细化和具体化,把软指标变成硬指标。实行绩效情况月登记和考评积累制,如实记录履行岗位职责情况、领导交办的任务完成情况的数量、质量、效率和个人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职或偏差,作为年终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坚持把考核结果作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四)以政务督查督办为手段,推进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督查督办是保障具体工作有效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要围绕全县移民迁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目标进行全面梳理,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督促责任单位细化工作方案,强化保障措施,倒排工期抓好落实。采取常规督办、重点督办、归口督办与单向督办相结合,目标任务督办与重点工作督办相结合,集中督办和跟踪督办相结合、督事与督人相结合,根据重要工作、重点工程进程,查时间、查进度、查效果、查质量,高强度、高频率开展督查督办,直接督办到人。做到事前提示、事中追踪、事后问责,确保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五)以效能监察为保障,促进行政效能的显著提升。加强监督检查是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加大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取信于民。二是加大效能建设的督查力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把机关效能建设的评判权交给广大人民群众和服务对象。三是建立效能监察投诉和曝光制度,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在电视台、报刊等公众媒体开辟专栏,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对在效能监察中查处的典型问题公开曝光,营造效能监察的良好氛围。四是加大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移民大局的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专项效能监察,切实维护发展大局和人民利益。五是强化监督协调。把单位内部监督与全行业、全社会的外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做到纵向监督与横向监督、领导监督与群众监督、常规监督与特殊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监督的整体效能。六是开展行政效能告诫,提高行政效能。对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甚至滥用职权等行为严格实行责任追究,视情节给予行政效能告诫,并把告诫情况纳入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作为对公务员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六)以职能部门为主体,构建统筹协调的工作格局。机关效能建设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必须加强领导和统筹协调,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部门各司其职,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定期分析效能建设形势,分解和落实督查督办任务,努力增强工作合力。实际工作中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既要“自上而下”,统一组织,协调整合,整体推动,又要“自下而上”,充分调动各效能建设主体的主动性和创新实践能力。只有同频共振,协调行动,机关效能建设才能取得整体效果,才能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第二篇: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贯彻节约保护资源基本国策的战略措施,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在全国人口环境资源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节水要作为一项战略方针长期坚持,要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全过程,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温家宝总理明确要求:“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应该作为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约用水工作,相继制定印发了《**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省地表水功能区划》、《**省行业用水定额》和《**省节约用水奖评审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为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城市用水量呈大幅度增长趋势。由于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加剧,一些工业项目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不能开工建设。所以,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加快地区新型工业化的迫切需要,是确保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我们要顺应加快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以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来调整用水结构,满足工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我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玉米、大豆等优质农产品的主产区。多年来,我省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及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同时,我省农业也是用水大户,每年农业用水大约占全省总用水量的70%。农业用水大部分集中在各大、中、小型灌区,这些灌区多数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建成,经过多年的运行,加之年久失修,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浪费水现象十分严重。如果这种局面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将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存。通过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可以使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农业生产用水得到保障,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水资源支撑,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二、抓住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

第一,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节水型社会的认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努力提高全民的水危机意识与节水意识,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要宣传国家关于节水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宣传节水的成功经验。新闻媒体要开展水与生命、水与环境、水与发展等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让全社会都能从我省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水资源的宝贵,认识水问题的严重性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水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引导群众更多地关心和参与节水工作,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发展与节水的关系,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科学发展观是处理发展与节水关系的理论向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工作。特别是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总结好“十五”节约用水工作的经验教训,处理好经济协调发展和节约用水的关系,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确定节约用水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体现以人为本、创新机制、切实可行的思想。

第三,加强协作,实现节水社会化。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牵动着社会各个环节,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又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各项指标和任务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形成政府推动、部门主抓、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水利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配合;发展改革部门要认真研究,安排好节水项目;建设部门要在逐步推广节水器具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制定新措施,加快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经贸部门要认真研究建立工业节水的有效措施和长效机制,不断降低企业用水成本,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农口各部门要深入研究加快推动节水型农业的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渠道防渗进程,积极推广高科技节水技术和先进的灌溉模式、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要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推动节水工作的合力。要大力开展建设节水型社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乡村、节水型灌区活动,积极推广和宣传节水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尽快树立一批好典型。

第四,科学配置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关键是要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地用水,用最少的水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最大的效益。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坚持节水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地区水资源状况,客观地分析地区农业、工业的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调整经济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水的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省水利厅要全面抓好我省筹划和建设中的六大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这六大水利枢纽工程投资额约占“十一五”期间全省水利总投资的50%。六项重点工程的建成和完善,将实现我省治水思路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跨越。各级政府也要加快影响水利发展全局的重点项目建设,

推进全省水资源合理配置。

第五,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综合决策体系建设。完善政府负责、部门分工、密切合作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节水型社会建设联席会议,审议建设计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提高综合决策水平;加强法制体系建设。要加快《**省节约用水条例》、《**省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意见》制定步伐,尽快出台水价管理、农业用水水权交易、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等管理办法,以及高耗水生产设备和工艺强制淘汰办法,为依法用水、治水和节水提供法律保障;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调配,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征收水资源费、管理水量水质。进一步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加强水务管理机构自身建设,大力推进水务管理现代化、监测标准化、监理规范化、宣传普及化、信息网络化,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扎实、业务精湛、廉洁务实的水务管理队伍;加强运行机制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民主决策程序,提高政策制订过程中的透明度,鼓励公众广泛参与水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和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组建各类用水户协会,逐步建立分水和用水的民主协商、水价听证会、信息公布等制度,使用水者充分享有知情权和发言权。

第六,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各级人民政府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工业布局。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清洁生产同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实现从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管理为主的转变,促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型或清洁型产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用水工艺,使我省重点行业及产品的单位耗水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缺水地区要严格限制发展高耗水、高污染工业项目发展,运用行政、经济等措施引导高耗水行业逐步向水资源丰富地区转移。造纸、石油、化工、医药、粮食深加工等高污染行业要通过工艺挖潜与技术改造,降低和减少污水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危害;要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各地要根据本地水资源条件进行农作物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加强农作物品种选育工作,积极培育耐旱的优质高效作物品种或发展雨热同期作物,发展旱稻种植面积,采取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等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重大建设项目要合理布局,要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量水而行,凡需要办理取水许可的建设项目都必须事先进行水资源论证。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对城市发展规模加以限制。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应与当地水资源具体条件相适应,水资源短缺的城市,应控制建设耗水量大的工矿企业。严禁盲目扩大用于景观、娱乐的水域面积,限制洗浴、洗车等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化节水型服务业。

第七,加强相关机制建设。要按照《水法》的规定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以水资源费为基础、水资源有偿使用为核心的用水总量控制、取水许可、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等制度,加大水费征收力度,适时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水资源费要计入供水企业成本,实行价内征收。运用价格杠杆调整用水结构,引导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产业调整方向、用户承受能力和供水成本,合理核定基本水价。非农业用水价格要尽快调整到“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水平。深化农业水费制度和供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供水成本约束机制,规范供水经营管理行为,切实减轻农民水费负担。城市供水遵循“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促进管理”的原则,按照居民用水保本微利、公用水适当利润、高消费用水合理利润的尺度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建立多层次供水价格体系,加快推进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努力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建立节水投入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一步

拓宽节水治污投融资渠道,引导企业和公众加大节水治污投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节水治污产业开发;要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提高全社会的水商品意识,培育和发展水市场。逐步建立符合省情的水权交易制度与交易规则,规范交易行为。

第八,加强节水工程建设。要建设水资源监测和取(用)水计量设施系统。“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要组织完成市级水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和预报。在重点大中型灌区建设输水自动监控网络,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和城市供水企业的取水实行远程实时监控。加快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建设生产、生活节水工程。推进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渠系配套工程、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示范工程、集雨节灌工程;加快火电、石油化工、造纸、冶金、纺织、建材、医药、粮食深加工等高耗水、高污染工业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推广节水工艺,提高循环用水能力。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集中资金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完成3—4个省内大中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渗、漏、损,提高输配水效率和供水效益;建设污水回用工程。大力开展污水的综合利用,推进中水利用工程建设,建立包括企业和城市在内的污水收集、处理和回用管网系统,促进污水资源化;各地在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时,要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作为缓解城市缺水的重要措施。加快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保证水域使用功能。“十五”期间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必须保证充分发挥作用;建设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全面实施泡湖湿地与地下水保护行动,限制开采地下水,倡导合理利用雨洪资源,采取人工回灌、建设替代水源等工程措施,综合治理湿地缺水、污水与地下水超采区,恢复生态湿地及地下水的良性循环;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进湿地、城市河道等环境整治,改善湿地、城市水域功能。

三、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领导

节水工作涉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不是哪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各级政府要组建节约用水管理机构,为抓好全社会的节约用水工作提供组织保障。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按照职责权限将建设任务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真正做到组织、任务、措施、投入到位。要把节水型社会建设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的同时,加大地方配套资金筹措力度,确保各级政府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支出与总体支出的同步增长。要加快利用市场机制筹措资金的步伐,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城镇供水、节水灌溉、中小型水电、污水处理等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加速培育、发展节水产业。要加大对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安装节水计量设施的支持力度。要抓住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必须有水资源作保障的大好机遇,争取新上一批对各地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开源节流项目。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水法》所赋予的节约用水管理职责,协调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抓好本职工作,各有关部门之间要加强合作,密切配合,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强化水的商品意识,在合理配置水资源的基础上,用经济手段控制用水需求。不断加大对节水工作的资金投入,落实国家和省里制定的各项扶持政策,为节约用水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篇: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文章标题: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省属我国北方缺水省份,全省水资源总量398.8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44.1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23.60亿立方米,重复量68.94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79.57亿立方米。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5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2/3,世

界的1/5。从我省现实情况看,水资源状况堪忧,污染严重,用水浪费,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解决好缺水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我省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这既是我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贯彻节约保护资源基本国策的战略措施,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在全国人口环境资源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节水要作为一项战略方针长期坚持,要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全过程,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温家宝总理明确要求:“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应该作为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约用水工作,相继制定印发了《**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省地表水功能区划》、《**省行业用水定额》和《**省节约用水奖评审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为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城市用水量呈大幅度增长趋势。由于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加剧,一些工业项目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不能开工建设。所以,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加快地区新型工业化的迫切需要,是确保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我们要顺应加快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以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来调整用水结构,满足工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我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玉米、大豆等优质农产品的主产区。多年来,我省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及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同时,我省农业也是用水大户,每年农业用水大约占全省总用水量的70。农业用水大部分集中在各大、中、小型灌区,这些灌区多数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建成,经过多年的运行,加之年久失修,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浪费水现象十分严重。如果这种局面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将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存。通过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可以使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农业生产用水得到保障,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水资源支撑,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抓住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推进全社会节水进程,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要着力抓好长春、**、四平、辽源和图们5个省、部级节水型城市试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进。通过不懈努力,力争到2010年形成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初步框架,到2020年,建成节水型社会基本框架。

第一,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节水型社会的认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努力提高全民的水危机意识与节水意识,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要宣传国家关于节水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宣传节水的成功经验。新闻媒体要开展水与生命、水与环境、水与发展等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让全社会都能从我省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水资源的宝贵,认识水问题的严重性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水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引导群众更多地关心和参与节水工作,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发展与节水的关系,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科学发展观是处理发展与节水关系的理论向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工作。特别是要把建设

第四篇:浅谈促进政府行政效能创新及提高

目录

目录.............................1

浅谈促进政府行政效能创新及提高.........................2

一、政府行政效能低下的主要表现.................2

(一)、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旧落后.................2

(二)、机关机构臃肿,冗员过多,人浮于事............2

(三)、形式主义现象较为严重。..................2

(四)、腐化堕落的思想和行为屡禁不止....................2

二、政府行政效能低下的主要原因.................3

(一)、主观方面的原因:.......................3

(二)、客观方面原因........................3

三、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措施,加强服务型政府行政体制改革..........41、构建企业化政府体制。.......................42、设立专门的行政效能监督机构。.....................43、适当扩大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监督部门的权力。...........4

四、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措施.................51、推进政府职能的转换,推进行政层次和行政机构改革.............52、推进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53、推进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相关的社会管理和政治体制改革...........6

参考文献..........................6

浅谈促进政府行政效能创新及提高

【摘要】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建立效能建设机制,不断提高政府效能,为执政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持续保障。

【关键词】政府职能行政效能管理改革创新

一、政府行政效能低下的主要表现

(一)、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旧落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广大机关干部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机关干部思想观念保守陈旧,甚至还有一些“左”的僵化的东西,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思想的陈旧,管理观念的滞后,服务理念的落后,影响了机关职能的发挥,破坏了地区和部门的形象,使投资环境恶化,严重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机关机构臃肿,冗员过多,人浮于事

由于机构庞大,人员臃肿,造成行政管理成本巨大,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到目前为止,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冗员过多的问题还没能得到根本解决。

(三)、形式主义现象较为严重。

有的部门和一些干部工作飘浮,不求实效,只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不顾条件,搞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领导好大喜功,文过饰非,报喜不报忧。缺乏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

(四)、腐化堕落的思想和行为屡禁不止

跑官卖官、徇私枉法、以权谋私、变相公款消费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

民心和社会风气,浪费了大量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也严重地影响了机关效能的正常发展。

二、政府行政效能低下的主要原因

(一)、主观方面的原因:

1、对提高机关效能的认识不清。部分机关干部还没有认识到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加速器,是新形势下服务大局、发挥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反作用的有效体现。加上机关缺乏竞争机制,干部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对改进工作、提高机关效能是一种极大的阻力。

2、部分机关干部道德不正、作风不纯。个别机关干部在道德上信奉极端利己主义,在作风上表现为官僚主义,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在脑后,把职位、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途径和手段。

3、机关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从总体上讲,机关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客观方面原因

1、行政机关结构、职责的配置还不尽科学。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直接阻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

2、人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我们现行人事管理基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几个环节上都有一定的缺陷,这是造成行政效能低下的重要原因。行政人员分类制度不完善,缺乏合理流动,使得某些人不能人尽其才,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考核任用制度不健全,也会使某些真正有觉悟、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用。

3、不正之同尚待进一步治理。目前,机关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不正之风,特别是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行业不正之风,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关的效能和行政效率。如果党风、政风不正,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徇情枉法等现象滋生蔓延,就会严重影响广大行政人员的积极性,腐蚀机关工作人员队伍,影响国家机关内部组织的健康,不仅影响机关效能的提高,还会影响到整个党和国家的执政基础。

三、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措施,加强服务型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不断革新行政体制,建设一个政府职能与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相符合的行政框架,是最基本的效能建设,这中在宏观层面的效能建设,主要将体现在立法上。在我国,许多法律的执行是通过政府行政行为来实现的,有什么样的法律体系,就有什么样的政府职能,在这一层面上的效能建设首先就是需要赋予政府更加符合时代需要的职责,也就是对传统的政府职责根据经济社会以及技术发展的新阶段赋予更新的内容。

1、构建企业化政府体制。

在当今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时政府效能建设作为社会不变的主题,将随着我们对公共行政管理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效能建设的模式也必然会不断变化。效能建设作为一种管理技术,实际上所反曲映的内在诉求是管理者对公共行政管理普遍规律的探索和追求。然而,这种普遍规律的适用是有特定条件的,随着时间、空间、技术等条件不同,在实践中,效能建设措施也将随之发展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万能措施,必须要根据我们效能建设最终目的---满足公众对公共产品不断发展的需求,来调整我们的公共行政行为,追求公众最大的满意度。

2、设立专门的行政效能监督机构。

在今后和行政效能监督中我们可以学习美国的经验整合行政监察、审计、人事和财政等部门的相关资源组建一个专门从事行政效能监督的机构。这样可以减少信息传递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交接过程提高监督效能;在美国的行政内向监督中,就机构设置而言,最具特色的应该是将行政监察与审计监督合二为一的总监察办公室。这一机构将审计与调查有机结合在一起,将常规性的审计与间断性的调查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提高了监察的效果。

3、适当扩大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监督部门的权力。

经行政效能监督部门“升格”,让他们从行政级别上高于其他的政府组成部

门,利用级别优势对其他部门构成监督的强势。就目前而言,“升格”有两种路径可以选择:一是单位整体,二是由更高极别的政府官员担任审计部门的行政首长。对相关专业部门级别“升格”,并不违反现有法律法规,从法律上来说是可行的。通过提高他们的级别,从而更独立地开展工作,这样的设想无疑值得期待,将会大大提高行政效能监督的权威和效果。

四、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措施

1、推进政府职能的转换,推进行政层次和行政机构改革

政府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一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二是良好社会环境的创造者。,而不应该受某些利益集团的左右。在这个前提下,改革和完善政府职能要突出理顺“四个关系”: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理顺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要明确政府边界,凡是应该由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决策的事情应严格由它们决策,政府不应“越俎代疱”。凡是应该由政府承担的,政府责无旁贷。针对当前政府工作存在的“错位”现象,要强调由“经济管制型”转变为“公共服务型”,即转到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来。各级政府要有意识地做到不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不包办企业决策,不代替企业招商引资。同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精神,探索新的行政管理体制架构。

2、推进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与之相关的宏观管理体制,如财政税收改革、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等。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根据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应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按照“财权和事权相对称”的原则,科学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责任,并相应调整收支关系。财政支出结构应该根据“五个统筹”的精神进行调整,逐步降低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方面的比重。增加用物社会保障、教育、科学技术创新、生态环境、社会安全等领域的公共支出。要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作用,加大对洗衣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在税收制度改革方面,应着力改进个人所得税

征收办法,统一内外资企业税。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弄增值税,探索开征物业税等,以发挥税收杠杆的作用。

3、推进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相关的社会管理和政治体制改革

随着市场化及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并正在继续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在这场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迁面前,应该说社会体制改革是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如何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协调多元力量之间的关系,以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成为制度创新的新课题。此外,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和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国有机统一的精神,实现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以及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新型体制机制格局。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影响着各种各样利益,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和发展。因此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谋求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在“十一五”发展过程中实现突破。

参考文献

[1]沈荣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能的思路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4版; [2]侯玉兰。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国家行政学院报,2005版;

[3]张永桃。《行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4]黄健荣。《公共管理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第五篇: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促进行政效能提高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促进行政效能提高

今年我处把转作风、提效能、听民声、解民难作为贯穿全年党风廉政和行风效能建设工作的一条主线,突出抓好廉政防控、效能提升、注重民生等三项重点,着重落实三大措施:

一、强责任,重教育,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一是要落实责任保廉。二是要强化教育倡廉。三是要健全体系促廉。积极探索加强廉政防控的方式方法,把预防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工程建设抓好重点防控、落实制度抓好日常防控、盯住“小节”抓好细节防控。

二、转作风,提效能,进一步树好市政形象。一是以开展专项治理为抓手促作风转变,我处制定了一系列考核标准,加大行风效能的明查暗访力度。二是切实抓好行政审批“三集中”工作,确保审批项目规划到位、集中到位、授权到位、人员到位、保障到位。我处学习了兄弟单位的宝贵经验,制定措施避免出现“马路拉链”现象。三是以各类创建评优活动为载体促形象提升。在积极融入大滁城建设、五城联创建设的过程当中,严格执行CJJ36-2006《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城市排水管理办法》和我处制定的《市政道路养护技术规程》的技术要求,做好路面、桥梁、人行道、地下管网的养护与维修工作,做到路平、水畅、桥牢固。同时积极参与重点工程前期工作和方案论证,为道路工程提供基础资料。保质保量完成各项重点突击任务。

三、听民声,解民难,进一步办好实事。一是借助多种载体听民声。开展投诉进网络、服务进社区的活动;健全和完善重大工程、重大工作市民意见征询机制,认真倾听群众呼声,让群众更多地了解市政工作。二是着眼热点难点解民难。着重解决或缓解“排水难”、“出行难”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年我处将继续开展小街巷整治改造工程建设,方便市民出行,美化城市环境;同时梳理摸排往年的易涝点,提前开始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出水口改造工程,让市民安全、放心度汛。三是结合职能办实事。今年我处会同其他窨井产权单位,共同开展有针对性、创新性、高标准的窨井专项整治活动,对窨井盖沉陷、周边路面有裂缝和破损等现象进行集中整治,所有沉陷窨井将更换新的井盖,以解决“马路杀手”问题,保障市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着力推进大中修工程建设,以实际成果提高群众对市政部门的满意度。

下载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加快移民迁建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加快移民迁建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