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对质量的认识
我对质量的认识
2011 年是公司的质量年,从公司的上层领导、到下面的操作工都要狠抓质量,力争公司组件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一个企业的生产技术是企业的生命,而质量则是它的灵魂。质量的把关是靠所有参与产品生产的员工及其管理人员共同做到的。高素质的员工是质量的主人,他们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产品的生产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他们要在产品的每一个生产环节起主导位置。产品的生产中,一个有素质的员工会将产品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好,避免产品的不良发生,这样在下一个生产工序中前面的产品质量依然是优良的,接下来要靠下一个生产工序的制造者接着将产品的质量保持下去。这样的产品才是值得信赖的!不良率的减少会给企业带来利润,这也是员工的作用。反之,素质不高的员工会在生产中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一点点的利润流失,短期是不会给企业造成负担的,可是时间长了,利润也会不断的减少,最终会影响企业的声誉,总之质量问题的增多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我个人认为一个企业的成败不单是短时间利润的多少,而是长期严格的质量把关才是成功的关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大家还记得,2009年我国乳制品添加三聚氰胺致新生儿病亡的事件闹的沸沸扬扬,三鹿作为国内乳制品的巨头之一因为质量安全事故轰然倒塌。三鹿事件为各个大型企业敲响了质量的警钟,质量认识都提升到第一位。产品质量好坏,决定着企业有无市场,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着企业能否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这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已被国内外众多的企业所认识,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已被多数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们所认同,对于光伏组件生产企业来说,在激烈竞争的市场角逐中认识也愈加更加深刻。
组成产品质量的各个工序的质量,莫不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从业人员的热情(责任感和荣誉心)。总的来说,产品质量是以科学技术和从业热情为基础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们所说的“水涨船高”的关系。我认为很有道理,抓住了产品质量问题的实质,也给我们指明提高产品质量的基本途径在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职工从业热情。如果舍弃这两个基础,而奢谈各种各样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不啻是舍本求末,将很难收到显著效果,得不到根本改观。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凡能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的国家,莫不是拥有高水平科学技术的国家;而科学技术水平低的国家能生产出享誉全球的高质量产品还未尝有之。这个事实也充分证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途径。此外,激发和保持职工的从业热情,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也是同样重要的方面。甚至可以说,积极性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前提,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的基础。职工有了积极性、责任心,就会兢兢业业地去学习科学技术,发挥既得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才能,就用于提高产品质量的各项工作中去。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论是产品的主管部门还是生产单位,在各个方面抓产品质量工作的时候,都应当首先想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调动职工积极性这个根本途径,要为开辟这条途径尽最大的努力。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组件生产质量的基本要求,只有全面提高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才能真正提高设计产品整体质量。建立的质量体系要让员工们自我认识、自觉执行、自发学习、主动要求通过认证新的相关标准来求发展,真正的做到了从观念到行动上重视技术与质量,形成了人人讲究质量、人人追求质量、人人保证质量的浓厚氛围,建立落实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质量责任体系。开展职工在职培训和质量教育,要重视新的概念的灌输和新的技术技能的传授。
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对于质量,不能把质量意识是通过企业质量管理、质量教育和质量责任等来建立和施加影响的,并且通过质量激励机制使之自我调节而一步步地、缓慢地形成起来的。我们二三公司有自己的核安全文化和一套不断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整体、局部到细节上对员工的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化,并将质量标准进行量化,使公司的服务质量得到保证,为公司树立了品牌。但是并不是全体员工都熟悉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这就要靠有针对性的质量教育,通过各种质量专题宣贯、质量跟踪,让全体员工了解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才能加速转变全体员工的陈旧质量观念,增强职工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在职工中牢牢树立“质量无小事“的理念,追求顾客满意度100%。
质量教育的开展关键要充分激发员工的学习动机,没有兴趣哪有动力,首先应当对员工进行学习的目的性教育。在质量教育中,要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学习对提高产品质量,对提高自己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的意义,使他们感到学习内容与他们的工作密切相关,员工的学习动机才会强烈。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研究质量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使员工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如果对员工的学习动机注重不够,质量教育不仅不能吸引员工参加,反而使员工容易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一旦把质量教育当成负担,员工就不愿意参加学习,或者人到心不到,达不到质量教育的目的。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赖以发展的根本”,“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等等,这些都是全体员工耳熟能详的口号,但我们不能只是口号,要其真正的融入工作当中,只要高度的质量认识、健全的质量体系、高涨的质量意识才能做出合格的组件。
吴文娟 2011-12-22
第二篇:我对质量的认识
我对质量的认识
在我上中学时期,接触到“质量”一词实为重量的意思,也就是一种描述物体大小的物理量。在日常购物中,也会听到关于产品质量的有关说法。对于衣物而言,质量好就是裁剪、缝制精细,布料舒适柔软等;对于食品而言,无外乎干净卫生、可口就是质量不错的;对于一下其他产品,如:电脑、自行车、电饭锅等,如果可以使用很长时间,并且不容易出现故障,我们也说它的质量好。质量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与质量息息相关。
而我真正的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是在08年的“三鹿事件”之后。奶粉问题近些年来频频曝出,有碘超标问题,有过期奶粉换装重新上市问题,有蛋白质含量为零致使出现大头娃娃的问题,这次又出现了添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的问题。三鹿奶粉事件无疑是一件影响巨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节约生产制造成本,往蛋白粉或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在一些地方甚至已成了行业潜规则。
在此,我们先重新认识一种观点,质量与成本是一对矛盾体吗?在以往我们可能认为提高质量一定会增加成本,然而现代质量成本观念认为两者并非是矛盾的。所谓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确保或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支出,以及由于未能达到质量标准而造成的损失,即质量成本不仅包括为提高质量而实际支出的费用,而且还包括虽未实际支出但已造成的损失。克劳士比在《质量免费:确定质量的艺术》
一书中说到:“质量是免费的,只要我们按已达成的要求去做,量管理有着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质量管理的发展经过了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ISO9000:2000中明确定义,质量管理足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协调的活动。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我国于1978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IS08402把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并不等同于质量管理,它是质量管理的更高境界。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并且把质量管理视为企业管理的纲,它需要全员参与,涉及的是全面的质量问题。质量的全过程都要需要进行质量管理,以谋求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带动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数理统计、经济管理和思想教育等方面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使顾客满意、组织及其全体成员以及社会都得到好处的产品,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较的特点是:把以往以事后检验为主转为以预防为主;把过去分散管理转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综合管理;把以产量、产值为中心转为以质量为中心,从而
围绕质量开展经营的管理活动;由单纯符合标准转为满足顾客需要,并且不断改进过程质量来达到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事实上,如果质量管理仅局限于质量检验,仅能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事后把关,是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只有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工艺都严格把关,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如果忽略了质量过程控制,只是依靠检验,是不可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因为质量检验只能剔除次品或废品,并不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所以质量控制的重点不能放在事后把关,而必须放在过程中。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应从过程控制的战略角度来进行考虑。
当越来越多的质量安全问题进入公众视线,我们作为消费者应把目光从一个品牌转移到到产品背后的整个产业链。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会造成重大的社会危害。而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值得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的总体水平,包括标准水平和食品生产的工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提高食品质量任重道远。实现产品质量安全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也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作为进出口贸易大国,我们与世界各国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在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促进全球食品贸易健康发展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
姓名:梁敬 电话:*** 邮箱:1543072092@qq.com
第三篇:我对质量的认识
我对质量的认识
生产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保证,企业如果失去了生产质量也就没有了生产效益,同时也失去了市场战斗力,所以生产质量对一个企业做强做大、经久不衰的根本。
我认为:质量是一种态度。那么我们要如何做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呢?一个企业对待“质量”的态度是这个企业领导者带头引导,管理层专注不二的执行。上至各级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首先要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管理者要深刻认识到“以质量求生存”的真实含义,认真解决生产现场中出现的问题,各级各班组要互相配合,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按照厂里规定的质量标准办事。员工是操作者,要树立“质量是最大的节约,质量差是最大的浪费”的观念,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对用户负责,对下一道工序正常生产负责,因为质量做好了,企业效益就有了,自然我们的工资就有了保障。其次要加强员工培训,生产质量和品质管理是需要有素质的员工执行,企业对员工要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培训,促进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程度较低的还占大多数,工作现场的许多问题,往往不是由于技术或设备达不到标准造成的,而是由于操作者缺乏必要技能和常识,缺乏责任心,上进心,该做的事没做好,想做的事做不好,有必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和素质教育,以老带新,以先进带动落后,开展技术标兵,提高员工素质,让每位员工掌握技术要领,并能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以端正的心态对待工作,从而生产出品质稳定的产品。长期下来在作业层形成的一种品质,是拿不走,跑不掉,深入到每一个人心里的一种潜在的不用明示的规则。
在生产过程中,特别是汽车制造过程中,如果对质量不加以控制或控制不当,将会产生多种浪费:换料、等待、零部件损坏等等,如果做成成品车送到客户手中,再发现质量问题,损失将会更惨重,会引起投诉;返工返修,产品价格打折,索赔更严重的是企业信誉下降,给顾客留下不能信赖的印象,导致订单减少等严重后果,这是每家企业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产品的质量在我们每个员工的手中。产品质量的保证,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对于质量,我们不光要“心动”,更重要的是“集体行动”。
质量是一个企业的命,企业的魂,是企业生存之本,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企业的生存不是靠客户的施舍、消费者的恩惠,它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地做好质量,去赢得市场的信赖。
安全在我心中 生命在我手中
安全是什么?太平顺利为“安”,无缺无憾为“全”。安全,它蕴涵在恋人脉脉含情的话语中,妻子温柔的笑脸上,儿女依依的期待中,母亲虔诚的祈祷里,它是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一种期盼,它是来自生命最本能,最真切的呼唤!
人们热爱生命,因为她能让人领略到幸福和温情。然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一个个因血淋淋的事故致使摧毁一个个不再完整的家的时候,酸涩在眼,刺痛在心,这一切使我们不禁呐喊,是什么带来了这不幸的灾难?从事故分析结果上,我们却又总能见到这样的事实:那伤人性命,吞噬财产的熊熊烈火可能就是那个忘记掐灭的烟头;而那从高空坠落的作业人员往往是因为安全带疏忽;安全与危险只是一瞬间,安全来不得半点麻痹和放松。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有回来的时候。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将安全把握在自己手上,进入现场规定着装,戴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安全带,按章作业,及时发现消除不安全隐患等等,就可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生命安全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基本的条件,如果人身安全难以保障,一切社会价值将无从创造。年轻的生命不仅担负着艰巨的社会责任与重要的历史使命,同时还承载着父母的情感寄托和家庭希望。安全靠什么?安全靠责任心,在工作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安全隐患随时都可能像凶残的野兽张开血盆大口,盯着我们脆弱的肉体,麻痹我们的神经。只有强化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安全生产才不受威胁,只有增强责任心,安全才有保障,生命才会美丽。因此,把安全“印”在心中,是我们必须坚守的神圣职责。把安全印在心中,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让安全生产、安全经营、安全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从身边的小事抓起,把一切隐患消灭在可能出现的萌芽之前,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更多的笑容和欢乐。
第四篇:我对建筑认识
我对建筑的认识
真武阁是一座布局精巧,技术高超,风格独特的木构建筑物,显现出中华古时代文明,今天,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真武阁的壮丽奇观吧!
真武阁曾有一个传说......古时候,人们还处于迷信当中,他们住的地方也非常的干燥,稍微不留神,就会引起火灾,造成严重的损失.由于起火多次,他们就开始怀疑是上天的火神与他们过不去.于是就修筑了真武阁赈
灾.......真武阁就这样建成了,至今保留容县.
真武阁始建于明万历元年,(也就是1573年).阁楼下有一座石台,它被人们称为”古经略台”.阁楼平面为矩行,一共高三层.真武阁既是周围区域观赏对象,也是人们旅游最佳选择的风水宝地.
如果你登上阁楼极目远眺,整个城市便尽收眼底,还可以望见东南远处的都桥山和绣江景色,真不愧是有一种”上天入地”般的感觉.
真武阁的第二,第三层比最底层(第一层)收小了很多,三重屋檐出挑深远而楼层特别低,比一般的阁楼的出檐节奏更快,会有一种强烈的韵律感以及动势,使得它在人们眼中不像是一做三层的建筑物,为而更像一座雄伟的单层建筑有的三重屋檐特色.但是它又与一般重叠屋檐建筑物更为较小,更为从容了,而且层次特别鲜明.
它的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增加了真武阁舒展大度的气概,非常清新飘逸,而且充分表现了中国建筑的屋顶美丽的佳作.真武阁不以浓丽华贵而取胜,而是以轻灵素雅的见长;灰黑色的铁黎木不加任何快乐阅读网油漆的典雅装饰;屋面为小青瓦镶上的绿脊,色调极清雅柔和而取胜的.
在二楼的四根内柱,柱脚空悬空,离开楼面二到三厘米,更为奇特的是全阁柱脚不落地,而是搁在一个方形的沙盘上,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技术上有着卓越的才能!
400多年来真武阁经理了多次地震与暴风雨的袭击,仍然岿然不动,安然无恙.真武阁在木头结构中,主要依靠一种杠杆来维持一座像建筑的平衡,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真武阁还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知识,科学,精神上的完美结合.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之后,是不是也想去看一下”久经风雨不知寒”的真武阁?
第五篇:我对材料的认识
我对材料的认识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定义是:研究有关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等材料的组成/结构、测试/表征、制备/合成、性能/应用四要素及其关系的科学技术与应用。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如燃料和化学原料、工业化学品、食物和药物,一般都不算是材料。但是这个定义并不那么严格,如炸药、固体火箭推进剂,一般称之为“含能材料”,因为它属于火炮或火箭的组成部分。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100万年以前,原始人以石头作为工具,称旧石器时代。1万年以前,人类对石器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器皿和精致的工具,从而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了利用粘土烧制的陶器。人类在寻找石器过程中认识了矿石,并在烧陶生产中发展了冶铜术,开创了冶金技术。公元前5000年,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1200年,人类开始使用铸铁,从而进入了铁器时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又发展了钢的制造技术。18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19世纪中叶,现代平炉和转炉炼钢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真正进入了钢铁时代。与此同时,铜、铅、锌也大量得到应用,铝、镁、钛等金属相继问世并得到应用。直到20世纪中叶,金属材料在材料工业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作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的新材料又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首先是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问世,并得到广泛应用。先后出现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塑料,以及维尼纶、合成橡胶、新型工程塑料、高分子合金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仅半个世纪时间,高分子材料已与有上千年历史的金属材料并驾齐驱,并在年产量的体积上已超过了钢,成为国民经济、国防尖端科学和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其次是陶瓷材料的发展。陶瓷是人类最早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原料制造而成的材料。50年代,合成化工原料和特殊制备工艺的发展,使陶瓷材料产生了一个飞跃,出现了从传统陶瓷向先进陶瓷的转变,许多新型功能陶瓷形成了产业,满足了电力、电子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和需要。
结构材料的发展,推动了功能材料的进步。20世纪初,开始对半导体材料进行研究。50年代,制备出锗单晶,后又制备出硅单晶和化合物半导体等,使电子技术领域由电子管发展到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现代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金属、非金属无机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的材料领域——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以一种材料为基体,另一种或几种材料为增强体,可获得比单一材料更优越的性能。复合材料作为高性能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不仅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而且在现代民用工业、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不断扩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