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五个问题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五个问题
魏曰高
温县作为一个传统的内陆县,既没有沿海的区位优势,也没有资源优势,如何选准突破口,破解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工业是硬经济、投资是硬马车、环境是硬品牌,这五个“硬”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五个关键问题,归结起来:发展是主题、项目是主线、工业是主导、投资是关键、环境是保障,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是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应当解决好的问题。
一、发展是硬道理
这道理那道理,不发展就没有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是重中之重,对于政府是这样,对于企业来讲也是如此。不发展,落后了,就没有地位,就没有形象,就会被别人看不起。现在,我们有很多事需要办,如果不发展就没有钱,很多事情就不好办、办不了、办不好。市场经济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竞争,优胜劣汰,不进则退,不发展、慢发展就是倒退,守摊保本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发展意识,在发展中做到五个必须。
(一)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一再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没有做到,或者说没有做好。现在一些部门和单位,中心意识不强,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至上,都强调各自工作重要,在强调中丧失了全局观念,淡化了经济工作,阻碍了经济发展。其实,每一个部门都很重要,不重要就没有设置的必要,但我们必须明确,每一个部门的工作都要为经济发展服务,这是大局,不明白这一点就是糊涂。我们不要为了干事而干事,要干有利于发展的事,不要干不利于发展的事。不干事比干不利于发展的事好,干事如果阻碍发展,还不如不干。全县上下都要围绕经济这个中心来开展工作,干经济工作不能分心,服务经济工作不能含糊,经济工作的中心地位必须突出。
(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是不发展,也不是放慢发展,是要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正确处理科学发展与加快发展的关系,敢干事、会干事而又不出事,凡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我们都要积极引进,大干快上;凡是国家限制发展的,我们都要严格把关,该限速的坚决限速,该淘汰的坚决淘汰。在项目运作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坚决不上。在企业改制上,要坚持“三个最大化”原则,妥善处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城市拆迁中,要统筹考虑,既保障群众利益,又严格依法拆迁,实现和谐发展。要按照省市要求,坚决关闭砖瓦窑厂,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我们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工作实践的各个环节。
(三)必须明确发展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就没有动力。我们干事业、做工作,必须有一个奋斗目标,有一个发展方向,盲目就做不好工作,干不成大事。大范围如此,小范围也是一样。我们确定了“跻身全省县域综合经济实力20强”的奋斗目标,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围绕实现这个大目标,来确立自己的小目标。没有一个积极可行的目标不行。有了目标,就能凝聚人心,促进发展。我们的企业都要有奋斗目标,不能把目标定位在温县,要认识到在温县当老大不算大,要有更开阔的眼界和胸怀,把自己放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来科学定位,来制定发展目标,增强发展动力,加快发展步伐。
(四)必须注重创新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地方、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产品也是如此。不注重创新就会被淘汰,不注重创新就不能做大做强。过去我们有很多产业、产品,像造纸、淀粉、凉鞋、小五金、方便面等,因为不注重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不注重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有的逐步萎缩,有的走向死亡,被市场淘汰,其症结就是缺乏创新。事实上,如果这几个产业、产品有那个真正做好了、做大了,温县的发展就不是如今的局面。企业发展需要创新,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要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方法,敢于运用新经验、新方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谋求新发展。
(五)必须理清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有了奋斗目标,就要有实现目标的思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没有大思路就没有大发展。确立发展目标很重要,要通过什么途径,走什么路去实现目标同样重要。我们要实现“跻身全省综合经济实力20强目标”,走什么路子呢?我们就是要走“工业强县、环境立县、开放兴县”之路。我们的工业发展、城市创建等方面也都有明确的思路。企业确立发展目标后,怎样融资,怎样管理,怎样用人,怎样占领市场,怎样开发产品都要有办法,有措施。项目确定下来以后,怎样安排工期,怎样快速推进,怎样创造环境,怎样搞好服务,都要有计划,有安排。我们干各项工作,路子对头了,只要真抓实干,发展就一定能够加快,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二、项目是硬支撑
抓发展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大发展,没有项目讲发展就是空谈。去年到今年,我们先后组织考察了山东的寿光、褚城,苏南的江阴、昆山、张家港,福建的长乐、惠安、晋江、龙海等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百强县,以及周边的巩义、荥阳、沁阳、孟州等县市,他们之所以强,之所以发展快,就是因为他们都高度重视项目工作,都重视工业发展。我们之所以发展慢,之所以发展落后,就是因为:①大项目没有。没有固定资产投资超五个亿以上的项目;②好项目太少。我们有调料、怀药加工、铸造、制鞋等优势产业,都可以做成好项目,但缺乏做大做强的龙头企业带动;③小项目不多。没有大项目,小项目多也可以,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小项目数量也太少;④服务项目的意识还不强。我们部分职能部门还没有确立抓工作就是抓项目的理念,没有把项目作为发展的主线来抓,服务项目做的还很不好,很不够。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谁善于抓项目,谁就抓住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学会运用项目统揽工作全局。在项目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五个好。
(一)必须谋划好项目。职能部门要研究项目,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储备项目。陈家沟景区可以做成大项目,要按照“做强太极拳品牌、做大太极拳产业、做精太极拳文化的思路”,在完善景区建设的同时,加强与深圳龙山澳水公司的联系,以世界品牌来规划陈家沟的发展,争取国家立项,寻求战略投资者,努力把陈家沟景区建设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圣地;要抓住省政府全面关停平原地区粘土砖瓦窑厂的机遇,规划建设环保建筑材料项目;要围绕EVA制鞋业,策划生产模具项目,完善产业链条;要引导建设标准化厂房,规划工业房地产项目。这些项目国家政策支持,都是好项目,要抓紧策划包装。企业也要储备项目,为自身发展打造新平台。今年,我们确定的30家骨干企业,目前在项目建设上还有空白,还没有形成家家上项目,个个比发展的良好局面,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利用当前上项目的有利时机,大干快上。
(二)必须建设好项目。有了好项目,还必须建设好。现在有些项目建设速度慢、质量差,不能科学安排工期,不能有效组织施工,不能充分发挥效益,说到底是心里没有数。今年我们经过认真筛选,在工业发展、集聚区建设、城市创建、第三产业、农业发展、社会事业等六个方面,安排了60个项目,这是县政府今年工作的主线,这些工程抓好了,顺利推进了,全县的整体工作就会有起色、有发展、有突破。相关责任单位、乡镇和项目业主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时间、效率、质量和效益意识,倒排工期,克服困难,加快进度,争取早投产早见效。
(三)必须服务好项目。抓项目必须抓服务,各级各部门要形成共识,努力为项目的建设扫除一切障碍,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东港日环保餐具、拓普轧钢等签约项目,要紧盯不放,搞好服务,促其履约。对立达扩建、兰兴扩建、深圳龙岗产业集中转移、玻璃器皿等意向性项目,要积极与投资方洽谈,争取促成合作。对艺龙、福漫、昊邦、盛宝隆、恒昌等推进快的建设项目,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加大督查力度,将每一个项目都建成精品工程,确保项目发挥最大投资效益。要进一步完善单位分包项目责任制,把单位分包项目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全年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完成任务好的要加分,要奖励;对成效不明显、工作不主动的单位,要取消其年度评先评优资格。
(四)必须引进好项目。要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经济效益明显、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好项目。引进项目要有针对性,要做到“四看”,一看投资规模,二看发展前景,三看是否促进财政增收,四看是否对县域经济有拉动作用。引进项目要找准对象,不能盲目。这几年,我们引进了大江、福漫、保和堂等一批有实力、有潜力、有前景的好项目,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争项目、抢项目、挖项目的意识,瞄准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研究其投资趋势、意向,适时跟踪,力争其在温县投资发展。
(五)必须争取好项目。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紧紧围绕国家投资重点,向上争取项目。要把握好新农村建设机遇,抓住用好上级支农惠农政策和资金投向,跑项目、争项目、要项目。要围绕滩区国有土地资源、工业集聚区发展、太极拳发展、农业高产、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等优势,通过筛选、论证,加强与国家计划衔接,争取有大项目、好项目进入国家计划盘子。
三、工业是硬经济
发展县域经济,一、二、三产业都要发展,但核心是发展工业经济。无工不富,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有工业,财政收入就有来源,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就会活跃起来,以城带乡才有保障。在工业发展上,我们要做到四个一。
(一)必须把工业摆在发展的第一位。我们落后了,主要是工业发展落后了,我们的工业发展,还存在着支柱产业支撑作用不明显、骨干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我们的希望、潜力、出路也在工业,我们必须把工业摆在发展的第一位,充分发挥工业的主导地位,把加速工业发展作为最紧迫、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来抓,不断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一切服从、服务于工业发展,各种力量、各种资源向工业倾斜,形成发展工业的强大合力。
(二)必须走一条切合温县工业发展的路子。我们的工业基础差,我们的发展必须做打基础的工作,必须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必须突出培育这个重点。我们在工业发展上,提出了“六个培育”,即培育支柱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培育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兴企业、培育企业家队伍,这六个培育都很重要,我们要找准每一个培育的支撑点,寻求突破。
(三)必须关注每一个企业的发展。我们要在关注30家骨干企业的同时,关注全县所有规模以上企业的发展,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激发他们的发展欲望。要为企业发展搞好服务,建立企业资料库,动态管理企业,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发现工业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要加强企业与社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努力在全县上下营造出“人人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通过组织参观学习活动,开阔企业管理者眼界,进一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四)每一个企业都要力争做大做强。“大鱼吃小鱼”在企业竞争中尤为明显。企业只有做大做强,才有更强的竞争力,才能更多的占有市场份额,才能更好的抵御市场风险。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做大做强的重要性,没有体会到企业做大做强带来的快乐和荣誉。其实,不管大家是否有意识,实际上每个运转正常的企业都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大企业做大贡献,小企业做小贡献。我们的企业管理者有资金,如果投资办企业,就是直接服务经济服务社会;如果存在银行,就是间接地去服务经济服务社会。苏南的沙钢集团提出“我们的决心就是我们的资源,我们的梦想就是我们的未来”,这样的气魄和胸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我们的企业也要有“干就干好,做就做大做强”的雄心壮志,创新思维模式,干大事业,做大贡献。
四、投资是硬马车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入对发展的拉动是最基本的。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没有投入发展就没有基础,就谈不上消费和出口。我们发展不快,就是因为投入不足,我们没有大发展,就是因为没有大投入。怎样才能扩大投入呢?就是要扩大开放,搞好招商引资,学会借梯上楼,借船出海,借鸡下蛋。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招商,弄不好就会上当受骗,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把招商引资称为“天下第一难”并不为过。在招商引资中,我们要发挥好五个作用。
(一)必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企业。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怎么发展,与什么人合作,招什么商,是企业自己的事,自己当家做主。我们的企业要开阔思路,解放思想,确立大目标,跳出温县谋发展,站在全局谋发展,放眼全国谋发展,不能抱残守缺,不能固步自封,要善于与人合作,借助外力谋求发展,要敢于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的大企业,敢于瞄准投资上百亿、几十亿的大项目,实现招商引资的大突破,实现发展的大突破。
(二)必须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我们现有的办法和措施,还不能把投资者的内在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怎么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呢?就是制定好政策,使投资者在温县有钱可赚,有利可图,有名有利;就是要公平、公正,内资外资平等对待,一个政策;就是要优化环境,使投资者在温县,心情舒畅,能干成大事业。
(三)必须发挥银行的主渠道作用。银行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发展离不开银行。不善于利用银行资金,是我们温县企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银行是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企业要强化金融意识,学会运用银行资金。银行要强化服务意识,针对企业发展实际,灵活运用金融政策,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支持企业的发展。今后,哪家银行支持温县发展的力度大,我们就大张旗鼓的奖励哪家银行。有关部门要配合企业,选一些大项目、好项目,搞好与金融部门的对接,争取银行的信贷支持。
(四)必须发挥社会的群体作用。就是要制定奖励政策。发动社会力量搞招商,努力营造“人人都是招商主体,人人想招商、谋招商、干招商“的氛围。就是要引导民间资本集聚。我们我们要增强合作意识、协作意识,敢于合作,勇于合作,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投资发展,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五)必须发挥集聚区的平台作用。工业集聚区作为全县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大平台、财政增收的新亮点,对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影响深远。那么,如何让这个亮点真正亮起来?首先,要形成共识。要集全县之智,倾全县之力,发展集聚区,服务集聚区。新上工业项目,都要向集聚区汇聚,除了利用旧厂房以外,原则上我们都不支持在集聚区以外上项目。其次,要加快发展。集聚区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离现代化的工业园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推动和加快集聚区建设。
五、环境是硬品牌
品牌是什么?品牌是形象,是竞争力,是资本。环境也是形象,是竞争力,是资本,好的环境就能吸引投资者。做环境就如同做产品,做好环境就是做大品牌。如果把环境品牌做好了,就能实现加快发展。环境有大小之分、软硬之分,温县是个大环境,企业是个小环境,文化是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硬环境。硬环境需要财力支持,虽然我们缺乏财力,但要尽力去做。软环境只要努力做,我们就可以做好,也应该做好。做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优化环境永无止境。怎样才能把环境做好呢?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件具体事做起。
(一)要用先进的文化武装人。与先进比,我们落后的根源是什么?根源是我们的观念、理念落后了,文化落后了。我们要加快发展,就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就要用先进的文化、发展的文化武装人,向不良习惯、落后陋习宣战。文化、广电等部门要发挥宣传作用,进一步解放我们干部的思想观念,为全县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要扎实推进城市创建工作。城市是“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三个文明建设的综合反映”,城市的建管水平可以很直观地评价一个地方工作的好坏。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激发干劲、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形成巨大的生产力。在城市建设中,我们要强化城市意识、精品意识、绿化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五种意识。
(三)要用好政策资源。政策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政策来支撑,我们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撬动经济的发展。对于上级制订出台的政策,我们要吃透精神,深刻领会,从中找出哪些是适用于我们的,哪些是争取后可以得到的,哪些是可以通过灵活运用而产生效益的。同时,我们要结合温县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创新方法,出台支持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引导各种要素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聚集、靠拢。
(四)要解决好人才问题。我们的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有人才,必须解决好人才问题。怎样解决?一是靠培养,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教育阵地培养适用人才;二是靠引进,要根据实际需要,引进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三是靠合作,要与异地人才合作,让其为温县发展提供服务,“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全社会都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为人才创业提供舞台,努力形成爱护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氛围,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各机关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机关必须为基层服务,为纳税人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任何一个机关部门,任何一个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都事关全县发展大局,影响温县发展环境。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都应常思“我的岗位与温县发展”,看一看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利于温县的发展,是不是有愧于自己的岗位。不要当官做老爷,要为民办实事,要真正实现由“官本位到民本位,由权本位到责本位”的转变。不要做阻碍温县发展的事,要多为纳税人服务,“要多找能办成事的办法,不找办不成事的理由”。机关风气正了,干部作风好了,温县的发展环境就一定能好起来,温县的发展也一定能快起来、好起来。作者系温县人民政府县长
第二篇: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村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新形势下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加快小城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有着直接的带动作用。当前在我县村镇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村镇规划意识淡薄,建设起点低,村镇建房布局混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村镇居民中普遍存在封建迷信思想,建房看“风水”,不按规划;忽视基础设施建设,浪费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集体经济脆弱,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等,近两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这一现象较以前有所改善。但总的来说,我县村镇建设发展还很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村镇建设发展的滞后在不同程度上制约镇域经济发展。站在履行规划建设管理职能这一角度来讲,要突破这一障碍,关键在于加快村镇建设,调整产业布局,形成地方特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1、要有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规划是法、规划是龙头、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的观点,切实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在规划编制工作中,站位要高、定位要准、谋划要远,不仅要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完整性,更要在提升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保证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去年以来,我县村镇规划工作进展很快,但科学合理、梯度发展的城镇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要协助乡镇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新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做到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建设体现赣县客家风情和产业特色的人文新村、生态新村、社区新村、旅游新村和产业新村。扶持茅店、江口、吉埠、南塘、田村、白鹭、湖江、王母渡、韩坊、五云、沙地等一批牵动力强的中心乡镇、特色乡镇,改善城镇面貌,增强城镇凝聚力。
2、要有产业支撑。要把产业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培育经济基础,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做响沙地板鸭、阳埠腐竹、吉埠贡芋、田村密梨等品牌,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村镇发展,以村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并大力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增强小城镇的服务功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吸引农村人口和农村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中,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3、要有地方特色。一是注重产业特色。要充分考虑本地资源,大力推广“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在产业特色上下功夫,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特色产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要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小城镇。二是注重文化特色。重视和加强民族历史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利用,重视人文精神培养,不断丰富村镇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营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三是注重建筑特色。要结合民族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确定相对统一的建筑风格,体现本地历史、文化、民族特色。通过地方特色的培育,做到自然、人文景观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相辅相成,创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新型村镇。
4、做到节约集约。要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要求,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工作,指导村镇按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做好规划和建设,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来保障发展。要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合理确定城镇建设规模,严禁建设脱离实际、违反标准的“形象工程”,严格控制工业项目土地投资强度。要引导农村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农民住宅小区,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迁”。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
5.注重生态保护。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经济建设、村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
第三篇: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提升乡村经济实力
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
镇域经济是区(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壮大区(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没有镇域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区(县)域经
济的崛起,构建和谐万州也变得不可能。什么是镇域经济呢?按区域经济理论解释,镇域经济属于地域分工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是具有全国意义的经济特征明显的地域性生产综合体,处于我国国民经济五级(中央、省、市、县或区、镇或乡)构架中的最基层,是国家方针政策最主要最直接的操作平台。在我区加快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进程中,必须大抓特抓镇域经济,盘强镇域经济总体实力,这对于我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万州,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认清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深刻理解和认识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堪忧。据区统计局提供资料显示,2006年万州镇域(包括镇乡、街道)地区生产总值44、5亿元、镇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4000余元,同比增长8、3,远远低于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00余元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全区镇域经济总量还不如九龙坡区九龙镇的经济总量,仅为九龙镇的41,少65亿元。更不如位居全国千强镇之首的东莞市虎门镇,仅为虎门镇的32,少90亿元。全区除街道办事处外,还没有一个镇乡经济总量上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上500万元。因此,我区镇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增速缓慢,差距十分明显。
(二)、镇域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镇域经济与区域经济是融为一体的,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一体性。近年来,浙江的经济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镇域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浙江镇域工业企业占到了全省工业企业总量的80,浙江人自豪的称为“五分天下有其四”,可见,镇域经济对浙江经济总量的拉动作用非常强。与此相比,我区镇域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提升作用还远远不够,镇域经济是万州区域经济的短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万州经济实力的提升。
从我区镇乡实际情况看,由于镇域经济发展滞后,导致镇乡可供财力严重不足,加之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镇乡债务沉重,使镇乡财政运转更趋艰难,客观上又严重制约了镇域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站在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和理解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和主城发达区县狠抓镇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尽快出台我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为支持镇域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氛围,增强镇域经济活力,不断壮大区域经济总量,为构建和谐万州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根据镇域经济发展特点,突出选准加快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从我区镇域经济的实践来看,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必须从镇域客观实际和镇域经济的基本特点出发,积极选准加快我市镇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走城镇一体化、产业带状化、投入经常化、人才保障化的发展道路。
一是以城镇空间布局为突破口,扎实抓好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一体化进程。
推进小城镇建设既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又是镇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更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关键性的一步。由于我区镇乡区划主要按行政区域设置,造成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部分城镇功能不健全,规模偏小,辐射能力弱。应当采用“确保重点、优先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拆并带动作用不明显的一般建制镇(乡),以辐射能力较强的小城市、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基础,重新规划布局城镇空间,继续缩减镇乡规模。要支持小城镇全方位、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新建和培育各类专业市场,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当地农副产品的一级集散中心,推动当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集,形成连接城乡的循环通道,冲破城乡二元结构局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加快城镇一体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形成农村小康和城市小康的对接,最终达到社会和谐,这是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基础性的一步。
二是以布局带状产业为突破口,扎实抓好特色经济,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一些镇乡按照“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和“多拿几个单项冠军”的思路,提出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之路。我认为不够客观,我区农村地区绵延几千平方公里,气候和地理特征相似,各镇乡都抓“特色产业”,势必造成产业雷同。因此,为了有效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避免要素浪费,避免恶性竞争,根据地域
第四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镇域经济发展1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王海鹏
坚持以“解放思想、再创辉煌”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放宽眼界。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创新精神和市场经济的手段干事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选择符合我镇实际的发展模式,因势利导,构建充满活力的块状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同时不断创新镇域经济发展体制,增强发展活力,促进镇域特色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
1、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
依托园区建设打造我镇的工业走廊。积极引导各类加工制造企业向园区集中,围绕山神庙园区自镇区一线打造现代工业走廊。牢固树立“企业发展我发展、企业发展我服务”的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靠创优服务打造“投资洼地”,增强环境吸引力。通过实施园区带动战略,使园区真正成为镇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良好载体和平台。
2、以招商引资为突破,破解镇域特色经济发展的资金难题招商引资要立足自身优势、创新思路、积极拓宽渠道。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招商战略,实行“筑巢引凤”、“搭船渡河”、“腾笼换鸟”等
1多种形式,增加招商的时效性。
3、以民营经济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镇域特色经济主力军的作用
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抓环境、抓引进、抓培植、抓提高的方针,把市场主体定位于民营,壮大私营企业、培育个体大户,使民营经济成为加快发展镇域经济的主力军。
二、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优化镇域经济发展环境
1、突出城镇建设规划,提升城镇建设水平
坚持“求精不求大”的原则,树立精品意识和适度超前意识,不断加强镇区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突出抓好城镇的净化、绿化和美化,坚决整治脏、乱、差的问题,全面提高城镇的管理水平,努力为镇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2、把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把城镇建设与工业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确立自己的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使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互促共进,提升人气、聚集财气,让城镇更加繁荣。
3、积极探索城镇经营的路子
积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盘活城镇土地资产,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不断提升城镇的发展档次,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长久支撑。
三、坚持城乡统筹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延伸镇域经济发展腹
地
1、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改善发展农业的创新环境,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激发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提高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
2、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
3、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它不仅是联系农民与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桥”,也是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业外延增值的“路”。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4、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民要富裕必须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外出务工农民的收入,而且可以增加在家务农农民对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占有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搞好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劳务经济的发展。
四、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1、大力推进有利于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经营制度改革
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流转程序,加快流转速度,因地制宜地探索“散户出租、企业承包”、“集体转包、大户经营”、“带地入社”、“以地入股”等路子。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2、推进以农村新型合作组织为重点的农村经营方式改革围绕优势产业,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创办、市场运作”的思路,重组、整合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积极发展生产合作型、加工合作型、销售合作型、科技服务型等不同类型的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第五篇: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镇域经济是以集镇为中心、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多层次区域性经济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加快镇域经济的振兴,对于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嘉兴镇地处济阳县东北部的四县交界地,地理位置偏远,区位优势不明显,镇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抓特色,夯实基础促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但认真分析我镇镇域经济发展,还存在镇域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特色不够鲜明、发展步伐较为缓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结合嘉兴镇目前的发展情况,就如何进一步推进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狠抓招商引资,在推进工业立镇上下功夫。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乡镇迅速崛起的关键。紧紧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加快项目引进,发展自主税源,是乡镇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全力抓好项目引进,力争引进过亿元的项目5个以上,实现在税收上的自主性。要狠抓招商引资,一是要把最精干的人员充实到招商引资队伍中来。二是为了招商引资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人财物到位。三是坚持“兼收并蓄”,积极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库,储备投资项目和税收信息。四是要调整招商技巧,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确保项目谈得快,引得来,落得下。五是要抓住项目不放松,努力做到时间上紧盯,步伐上紧跟,手续上紧办,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有效项目和客户。
二、突出特色调整,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下功夫。围绕壮大西瓜、奶牛、林果三大农业特色经济,全力抓好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一是做强西瓜产业。继续扩大精品西瓜种植面积,加快品牌基地建设,在江家、西街、大里等村继续新建富硒西瓜精品基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西瓜推介为全国的知名农产品。二是做大奶牛养殖业。加快奶牛小区建设,为奶农提供更加宽松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大客户来我镇搞养殖,进一步提高奶牛小区
存栏量,完善新建的东街奶牛小区配套设施,五年内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小区,全镇奶牛存量超过1万头。三是做优蔬菜林果业。继续新建蔬菜大棚片区,着重在二二○线以北发展北部蔬菜大棚,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蔬菜棚区,逐步建立一处蔬菜批发市场。加快富硒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在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上推广应用富硒技术,逐步推行全镇所有农产品的统一富硒,提高产品品质,打造推向全市乃至全国的精品农产品。按照“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适度农业产业的规模经营。
三、注意扶持引导,在壮大民营经济上下功夫。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既坚持“放水养鱼”,又注重加强税收征管,逐步变规模优势为财税优势,力争把棉花加工、木材加工培育成为我镇重要的自主税源,提高民营经济对镇财力的贡献率,力争明年民营经济为镇财政贡献的税收额度达到500万元以上。一是拉伸棉花产业链条。全力抓好民营企业和规模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继续鼓励棉花加工企业合并、重组、技改,形成棉花加工的大集团,逐步引进棉纺、印染等行业的进入,拉伸产业链条。建立嘉兴镇棉花加工协会,及时掌握全国及世界的棉花加工信息,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二是提高林木加工业产品附加值。在对木材加工园区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力争吸引外地大型板材加工及家具生产等企业来嘉兴投资建厂,对板材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依托资源优势,在开发乡村旅游上下功夫。以观赏、品尝、休闲、度假为主发展乡村旅游业,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一是努力挖掘本地乡村农业旅游资源,逐步开发特色产业资源。结合嘉兴镇农家生态园的开发利用,把西瓜采摘、西瓜文化节、农产品推介、鼓子秧歌表演结合起来,利用现有的西瓜、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葡萄、大棚蔬菜等资源,打造乡村旅游、餐饮、娱乐一体化。二是优化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加强与省、市旅游公司的联合,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格调与品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借农业旅游推进招商引资,吸引各地客商来投资,兴办旅游产业。三是实施政策扶持,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成立专门的乡村旅游办公室,负责管理、协调、宣传等,力争把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做好。
五、搭建发展平台,在加快城镇建设上下功夫。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继续完善镇驻地的配套设施,对主要街道进行高标准整修,配备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进一步进行美化、绿化、亮化,为群众提供好的便利。二是加快迎风大街以北的商贸经济区建设,以金山街、银山街为中心,建立商业贸易服务区,进一步繁荣集市贸易,引进较大客户到商业区投资兴业。三是加快社区建设,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吸纳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明年试点的两个社区基本完成,让群众切实看到效果,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通过城镇和社区建设,为企业的落户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