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五个问题

时间:2019-05-13 08:5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五个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五个问题》。

第一篇: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五个问题

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五个问题

高技能人才是技术技能劳动者的优秀代表,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之一。努力建设一支掌握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操作技能,与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实现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从目前情况看,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如:据烟台市2003年劳动力市场用工情况统计,全市各类企业技术岗位需求14万余人,实际招用7万多人,缺口近50%。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尽快膨胀初、中级技能人才总量,为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奠定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解决好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

按照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为生产一线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是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根本的办学宗旨。但从目前情况看,多数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化发展要求还很不适应,不能根据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技术进步和社会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作适时调整,仅依托已有的资源量体裁衣,被动地适应社会,培养目标仍偏重于经营管理人员,专业设置雷同化的现象比较突出,致使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技能人才短缺严重。改变这种状况,当务之急是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可成立由计划、教育、劳动、人事、经贸等部门组成的职业技术教育领导小组,指导职业技术学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和市场需求,搞好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调整培养方向和专业设置,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尽快实现“两个转变”,即由重点实施学历教育向培养技能人才转变,由注重管理岗位人员培养向培养一线技术工人转变。同时,要积极鼓励引导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参加相应技术工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实现持“双证”就业。

解决好企业技能人才在职培训不到位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培训中的主体地位。但大部分企业对应该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缺乏认识,重使用轻待遇、只使用不培养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了企业内部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严重匮乏。对此,要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大力推广部分地方发挥行业组织和企业的作用、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经验、做法,把职工培训工作纳入经营者考核内容,推动企业重视和加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提升培训和岗位培训,形成群众性在职培训、岗位练兵的热潮。二是指导企业依法建立职业培训制度,健全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规划,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三是积极推广部分企业健全激励机制、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和走企校联合办学的典型经验,引导大中型企业探索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规定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享受的待遇,调动起企业职工钻研技术、岗位成才的积极性。

解决好民办职业教育低层次发展的问题 目前,社会力量办学已成为职业培训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从烟台市情况看,全市已有社会力量办学机构58个,年培训各类人员两万多人,为培养各类熟练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办学规模小、培训层次低的现状与技能人才社会化培养的客观要求很不适应。对此,应按照“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大力支持、依法规范”的要求,大力推动社会培训机构加快发展。要消除一切制约民办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观念障碍、制度障碍和体制障碍,动员社会力量按照市场化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满足各类劳动者的培训需求。要在专业设置、培训方式、培训目标和就业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服务,促使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不断提升培训层次。要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研究制定推进民办职业培训的指导性意见。重视引进优质国外培训教育资源,总结推广一批社会力量办学先进经验,促进民办职业培训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职业技术培训工作中的作用。解决好技工教育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

多年来,技工学校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生产一线培养了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但大部分地方对技工学校的经费投入政策与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的“统筹规划、综合调整、宏观管理”的基本原则不相符合,严重制约了技校发展和技能人才培养。政府举办的技工学校由于不能依法享受到教育部门所属职业学校的相关待遇,一方面,教师工资得不到保证,各种政策性补贴无法兑现,校内优秀教师留不住,校外优秀人才难以引进,严重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办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办学规模有限,专业调整缓慢,教学手段落后,设备设施陈旧老化,严重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规模的扩大。加快推动技工教育发展,当务之急是落实好《职业教育法》和各级政府关于技工学校经费来源的规定,坚持把技工教育列入大教育的范畴,将政府举办的技工学校纳入财政拨款范围,保证正常的办学经费。在此基础上,要针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周期长、实训投入多、市场需求大这一特殊情况,重点扶持高级技工学校和技术学院的发展,划拨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真正架起技工教育的高速路和立交桥。

解决好技能人才成长环境不宽松的问题

目前,受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重管理轻一线、重干部轻工人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择业人员不愿当工人、当了工人不愿学习钻研技术的现象比较普遍。解决这个问题,一要在全社会树立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高技能人才是人力资源骨干力量的观念,切实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规划,切实抓好落实。二要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制度。针对技能人才特点,建立多种表彰形式和奖项,对各行业、职业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给予表彰。三要组织开展多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优胜者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提升职业资格等级,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四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先进事迹,在全社会树立起尊重、崇尚和争做优秀技能人才的良好风尚,营造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者:张卫国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劳动保障局

第二篇:高技能人才培养

高技能人才培养

内容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高技能人才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当前本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及形成原因,重点从职业再教育的角度出发论述如何作好公司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技能、人才、转型、职业再教育

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人员。他们不仅是技术工人队伍中的核心,更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树立的“大国工匠”典型还是制造产业高端人才供求矛盾均体现对高技能人才的求贤若渴。大国重器、工匠精神早已深入人心,不断地激发着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只有满足工业发展对技师和高级技工的需求,实现蓝领工人的高素质化,才能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本公司当前高技能人才现状

(一)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公司在册员工706人,其中,管理人员68人,占员工总数的9.6%。硕士6人,本科275人,专科202 人;高级职称者2人,中级职称者46人;人员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专业覆盖管理、财务、印刷工程、包装工程、包装设计等领域。

公司管理人员包括:高级管理人员3人,中层管理人员23人,基层管理人员42人;硕士0人,本科44人,专科20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均具有5年以上管理经历,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

(二)高科技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关于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流失的问题

2011年至2014年间厂部员工回流主业或子弟考入总厂,新进员工文化程度较高但专业不对口。受招聘渠道和招聘政策限制,近十年来对外招聘技术人才少之又少;近五年关键技术岗位又有7名技术人员临近退休。由于各种原因,通过对外招聘入司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 重相继离职,一定程度影响相关岗位工作的开展,尤其近期时值我司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关键环节,而材料理化分析员的离职造成我司国家实验室认定工作的被动,大量科研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归总和交接短时期无法完成。此类现象凸显我司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急需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弥补公司转型发展外部市场技术力量的不足。

2.关于员工职业生涯通道不完善的问题

公司现有岗位体系是2011年由管理咨询公司根据公司现状设计,分为管理岗、技术岗、工人岗。经过快速发展,现有岗位体系已不能适应员工职业生涯通道的发展。由于职业发展通道单一,缺乏横向和多重职业通道,造成部分员工人浮于事,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工作效率。

随着公司七期技改、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大量引进,对从业者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技能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诱因。建立多元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促进企业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二.如何做好本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从职业再教育的角度出发,努力提高全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明确制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努力开展实践。形成政府指导、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格局。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

(一)准确定位职业再教育重要地位

突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树立科学的职业再教育理念,倡导尊重知识、尊重技能、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和谐氛围。加强对公司技术人才的学习和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才专项培训项目比例。加强内训师队伍建设,提高培训教学质量。在培训师资方面内部兼职讲师和外聘师资同时启用,优势互补。在专家技术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下,逐步引导技术工人建立起正确的职业再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并掌握先进的职业技能、方法。

(二)做好职业再教育的培训课程设置

按照职业发展导向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职业再教育的专业、开设相应培训课程,为生产一线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但是,目前专业的选择和课程设置与公司转型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不能根据公司转型发展的调整、技术进步的变化作适时调整,仅依托已有的资源量体裁衣,被动地适应社会,培养目标仍偏重于经营管理人员,专业、课程设置雷同化、单一化、偏文化、缺技能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的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职业岗位的现实和社会需求,并整合公司现实资源,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与专门能力分解,确定专业和课程设计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设置课程。具体来说,专业与课程的设置,不能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课程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 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培养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应突出一专多能的培训课程设置,满足职业再教育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课程体系。

(三)积极拓展高技能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的特殊之处是在于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外,需偏重实践环节的培训,主要有如下三点:

1、积极开展与教学、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支持校企合作和产学研交流。双方建立完备的双向交流机制,涵盖了从基础教学到科研创新不同层面的全方位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

2、将请进来面授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随着公司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设备操作人员应与时俱进,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学习,消除知识盲点,提升技能水平,满足操作需求。为此,公司应在现场写实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结合生产经营情况分批组织实施。基本原则是:优先考虑公司内部师资力量,在没有相应内部师资的条件下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前往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等专业技能高校、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力争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加强与政府部门工作上的沟通与联系,争取各项政策支持,积极组织公司高技术人才的推荐和申报工作。

加强与地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宣贯政策信息,受理员工政策咨询,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申报,审核推荐材料,按时完成向上级部门推荐或申报工作。

(四)建立高技能人才职业晋升通道、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搭建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专长的职业平台

根据现有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结合我司转型发展对职业化团队建设的要求,需培养一批核心技术人才队伍,为激励员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需进一步打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如可设置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主管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总工-总工的职业发展通道,从高级工程师就可以销售中层副职待遇,副总工享受忠诚正职待遇,总工享受副总经理待遇,从职业层级上打通现有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的瓶颈,进一步激发技术人才的技术创新,打造属于我司的核心技术人才的职业化团队。

综上所述,培养高技能人才,任重而道远,公司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上下齐心努力为公司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的人才,满足公司可持续发展需要,为企业转型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 蔡丽娟 殷忠祥 参考文献:

1、王纪安《深化高专高职教学改革努力形成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石油教育,2000(6)、教育部高教司.面向21世纪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A].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C]

3、《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校也要出能工巧匠》《人民日报》(2004年12月14日第十一版).7

第三篇:高技能人才培养(本站推荐)

高技能人才培养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高技能人才对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主要从各级职业技术院校的角度,论述了如何作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技能、人才、经济、职业技术、教育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迫切需要一大批能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工艺的高技能人才。所谓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技能人才不仅是技术工人队伍中的核心骨干,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之一,更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代表。

首先,传统产业的提升呼唤高技能人才。对我国来说,发展工业最紧迫的就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传统制造业。现代生产越来越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只有满足工业发展对技师和高级技工的需求,实现蓝领工人的高素质化,才能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的过程中,除了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外,还有一支高素质的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的劳动大军。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美国对需要一定技术、技能的职业岗位的需求从20%提高到了65%,对不需要技术的一般劳动力,从原来的60%下降到了15%。德国一直自称高技能人才是他们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在德国,平均失业率是10%,博士、硕士可能找不到工作,但是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失业率不到2%。在我国很多地方,目前也出现了大学生失业,但是受过职业技术教育,拥有专业证书的人一般都能找到工作,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

其次,新产业的发展同样呼唤高技能人才。随着我国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劳动力的素质与技能,日益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因而,在新的经济竞争下,高新技术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一、我国当前高技能人才现状

一个国家的就业结构中,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应该有合理的配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人才的优势,从而创造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我国在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者的技术素质都有较大提高。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素质不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一组令人忧心的数字是: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1%,劳动力占26%,而熟练劳动力只占17.5%。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统计显示,在全国企业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约1/3,技师、高级技师仅为4%。远低于发达国家35%的水平。在上一个世纪,全球经济规模增长了20%,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60%以上。而在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1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一个重要的“症结”就是一线劳动者的素质存在较大差 距,特别是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桥梁”的高技能人才短缺。

2、高技能人才年龄偏高,目前,在我国高技能人才已经出现“断层”。据劳动部和国家统计局对200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我国青年高级技能人才短缺,46岁以上的高级技师占总数的40%多。

3、从劳动力的供给需求看,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来自北京,天津,广州等地的人才市场信息反馈表明: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一边是高技能人才的极度紧缺。很多企业以6000—8000元的月薪都招不到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4、后备技能人才供应不足。

种种事实说明,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的瓶颈。

二、造成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的原因

高技能人才之“荒”不仅凸显了我国社会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知识,轻技术,重学历,轻能力等价值评价的错位,更重要的是暴露出了我国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据了解,目前我国各类职业院校已超过2万所,年培训能力近1000万人,但真正以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仅300所。同时,不仅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机构数量不足,而且,在现有的培训体系中还存在诸如下列问题:

1、培训方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定位在理论上缺乏较为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据。

2、缺乏对典型的,有全面推广意义的办学、教学经验的总结、提高及推行。

3、政府部门还未能就培养高技能人才,建立起完善的、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4、各种独立的人才培养标准、规程、制度,没有进行统一的整理、修订;质量考核标准,国际规程等还没有全面引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等等。

三、如何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经济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呼唤高技能人才。现实的需要,人才的短缺,给我们提出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严峻课题。

可喜的是,目前,上至党中央和国务院,下至全社会,都日益认识到高技能人才,对国家整体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国家和各地区、各行业已经一方面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技能、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全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另一方面,正逐步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明确制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努力开展实践。全社会正在形成政府指导、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格局。

目前,在我国,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来完成的。因此,下面本人将具体就职业技术院校,如何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论述一下个人的看法。

首先,这些职业技术院校的各级管理和教学人员,要对职业教育有着正确的定位,要树立起科学的现代职教理念,并不断熟练掌握新的职业技能和教学技术与方法。因为这些人员基本是受传统普通教育培养出来的(我国目前的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机构少而又少,且不成体系),很多人更是曾经长期从事普通教 育工作。因此,他们习惯了传统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以及相对应的政府管理行为,并且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将这些方法、理念带入职教工作当中。这就很难适应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教工作。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主要是要加强对从事职教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培训,特别是要加强技能的培训和实践的开展。从而逐步引导他们建立起正确教学理念,并掌握先进的职业技能和教学技术、方法。

其次,要做好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征。它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来进行。因此,按照未来职业发展导向和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开设课程,为生产一线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是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根本的办学宗旨。但是,目前很多职业技术院校专业与课程设置与产业化发展要求还很不适应,不能根据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技术进步和社会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作适时调整,仅依托已有的资源量体裁衣,被动地适应社会,培养目标仍偏重于经营管理人员,专业、课程设置雷同化、单一化、偏文化、缺技能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各级职业技术院校就要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引导下,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的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职业岗位的现实和社会需求,并整合本机构现实资源,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与专门能力分解,确定专业和课程设计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设置课程。具体来说,专业与课程的设置,不能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 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同时,应根据专业的实际目标,考虑到社会生产岗位对人才多样性、复合型及特殊性的要求,拓展培养对象的就业面(适应性)以及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应突出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满足继续教育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着重于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

再次,要加大院校科研工作力度。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要求各级职业技术院校专业结构必须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这种调整均必须以科技研究为后盾。职业院校教师承担着教学、科研双重任务,他们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又是科技研究的主力军。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是提高教师科技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最后,要积极拓展高技能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培训的最大之处,在于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因此,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外,必须加大实践环节的培训。其主要途径,本人认为有如下几点:

1、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力争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实验实训室,以应用为导向,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并指定专职教师,负责教学管理,使学生在课堂所学知识,能及时得到实践的锻炼。

2、要努力发展校办经济实体,尝试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发展校办经济实体,一方面可以适当增加学校的经济收益,从而充实学校总体实力,近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则为教师的进修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提供了不同于实验实训室的,真实的教学基地。而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从而全面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3、应该积极与国内外其他教学和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广大相关企业进行交流、合作。这样一方面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不断借鉴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为学校、企业都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实际的技能培训岗位。因为对于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来说,他们未来的工作岗位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服务行业,他们在一线生产中,既要从事现有产品的生产,又要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还要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吸收。如果单凭在学校里的学习和实践,是很难熟练掌握具体的职业技能,以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而学生在校外企业中,通过顶岗实践,能够熟练掌握生产技能,及时解决生产和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培养高技能人才,任重而道远,全社会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机构,更是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掌握高技能的人才,从而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成城《关于社会力量办学若干问题的探析》教育研究1999.3

2、王纪安《深化高专高职教学改革努力形成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石油教育,2000(6)3、教育部高教司.面向21世纪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A].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C]

4、《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校也要出能工巧匠》《人民日报》(2004年12月14日第十一版).7

第四篇:坚持以用为本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坚持以用为本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http:///http:/// 2010-10-25 15:11来源: 人民网 网友评论(0)

高技能人才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人才只有使用才能创造价值,高技能人才尤其如此。《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坚持“以用为本”的指导方针,这对于抓好基层人才工作,尤其抓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所在的桐乡市是一个县级市,规模企业总数分别达到1393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10家,连续11次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作为一个制造业集中的地区,当前,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结构性人才供需矛盾日益显现。未来桐乡要更好地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必须要坚持以用为本导向,加大投入,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认清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急迫

高技能人才是具备精湛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的人员。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当前,在我国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比较普遍,长三角、珠三角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表现更加突出。据统计,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已突破1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2600多万人。但是,相比较现实需求和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的比例,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结构、层次、覆盖工种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从桐乡来看,近年来,桐乡市积极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以推进“万名职工技能培训工程”为主线,到2009年底,各类职业技能人才总数达到12.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8万人。但近几年,用工紧缺问题不时困扰着企业发展,高技能人才不够用的问题比较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

反思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困难

高技能人才不够用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长期形成的传统培养观念,阻碍了技能型人才快速成长的良性环境的形成。长期以来,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不够,其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一直较低。同时,很多人习惯沿用几十年的传统观念,对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培养一直存在着传统的“错位现象”。一名技术工人就是聘上了技师,甚至在职拿到了大学文凭,也离不开工人系列,对现代技能人才的培养缺乏系统认识和基本途径。

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在非公有制企业尚未普遍形成。许多非公有制企业把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对技能人才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现象。有的技术密集型企业觉得培养人才费时、费力、费钱,不如直接招聘所需技能人才。企业中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健全,这不仅制约了技能人才的培训、培养,也影响了高技能人才向非公有制经济的流动。

校企合作仍面临诸多难题。如企业与院校目标不一致,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在产品研制方面经费投入不足;多数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是出于解决学校在师资、实习基地等办学能力上的不足以及疏通学生就业渠道的需要,尚未从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需要的角度来认识和开展校企合作等。校企合作的推行还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坚持以用为本,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

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夯实人才培养体系是关键。政府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要加强组织领导,发挥主导作用。要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努力建立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坚持以用为本,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深入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完善国家职业标准,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水平的技能人才鉴定评价体系。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重奖,对培养高技能人才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进行表彰,促进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重视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社会经济地位。

强化宣传教育,积极转变人才观念。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在全社会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高技能人才是重要人才资源的观念。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培训,引导和督促企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改变对技能人才的重使用轻培训轻投入的观念,积极加强劳资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稳定职工队伍,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和职业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各具优势,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桐乡市每年投入500多万元专项用于职工技能培训,对企业、职工个人都建立相应的经费补贴、补助等激励机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整合四所学校,投资1.5亿新建职教中心,投资6000多万新建市技工学校,在规模企业中建立了20多个技能培训基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作者系浙江省桐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

第五篇: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内蒙古锡林热电厂,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

摘 要:文章论述了在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新思 路、新方法。指出应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实施高技能人 才培训工程;加强自主学习与新技术培训,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与业务技能;积极调配人力资 源,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6921(XX)17—0043—0

2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则直接关系到科学技术 能否真正地转化为生产力。多少年以来,各类技能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 的推动作用,我国在教育培训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者的技术素 质都有较大的体高。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高级技能人才的短缺就是严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近年来,对我国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现实与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集中表现在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与现代化高新技术的要求还不适应。特别是高 级技能人才的现状难以承担起企业支柱、经济 发展的需要。根据近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技术工人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级技术 工人占技工总人数的比例只有35%,与发达国家的40%相差比例太大。这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 重视。

在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应包括三层含义,即在本领域或本行业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具有 今后工作发展所必需的相应的文化素质;能够成为本行业生产的技术指导者、传授者和工作

高中级技能人才之间的关系是:从技术创新角度讲,高级技能人才才是生产技术创新的 开发者,中级技能人才则是高级技能人才创新思路的具体实践者;从技术技能应用的角度讲,中级技能人实践创新思路必须在高级技能人才指导下进行;从人才发展的角度讲,高级技 能人才肩负着培

加强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要十分重视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的培养,特别是要尽快改变 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局面。只有培养出千百万掌握实用科技知识,具有愧熟技艺和高超手艺 的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才能使先进的机器设备得以准确操作和使用,才能使先进的科学技 术在生产中得到实际运用,才能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国际名牌,增强竞 争力。发展职 业教育就是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技尖创新人 才。”发

首先,要明确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渠道,即通过正规的培训机构进行系统的技术技能培训; 开展岗位生产实践和传帮带活动;组织各类技能竞赛和技术交流活动。

其具体做法是,实施明师带徒制度,通过顶尖技能人才言传身教,编书施教培养一批高技能 人才,促进高技能人才新老交替。积极组织开展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技能培训,有计划 的推动技能人才不断向高层次发展。严格实施持证上岗制度,督促员工自觉学习和提高技能。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竞赛,推动学习职业技能的热潮。组织技术工人走出去培训,学习掌握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和工艺,造就一流的技能员工。制定合理的技能人才薪酬福利政策,激励技能人才的成长与稳定。其次,要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作用。企业和社会要给高 技能人才发挥作用创造空间;企业领导要在生产活动中认真听取高技能人才的建议,像重视 科技人才一样重视高技能人才;切实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解决其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开 辟技能创新及特殊贡献奖,鼓励高技能人才在生产工作中开展技能创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优秀的技术工人也是人才,各级领导要像尊重

制定可持续的发展规划,积极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

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和技师队伍的培养,涉及整个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因此不仅 是一个政策问题,更饱含了丰富的实际内容,需要有切实的工作保证和技术支持。要从基础 理论、指导原则、制度建设、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方面做大量工作,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国情 的加快培养技能人才的3.1

所谓加强一个建设,就是加快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的制定。要初步形成以《劳动法》 《职业教育法》为主导,一系列有关政策法规相互配套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建立 以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为保证,以职业技能竞赛为促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渠道。以职业分 类和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以职业技能鉴定和就业准入为手段的工作体系。实施方案应该包 括明确的指导思想,中长期的任务目标、实施内容、组织形式、推动方式、配套措施、阶段 计划等七个方面的内容,要具有前瞻性和

所谓启动两个手段,就是指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从分启动和利用职前培训和在职培 训两个手段。为了充分发挥好这两个手段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培训机构的建 设,调整好培训

3.2

3.2.1 提高企业培训工作者的素质。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种专业性考察、培训活动,给企业员工 培训工作者提供广阔的思路和增长见识的机会,为企业员工培训工作者充电,使他们了解并 掌握先进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方法。另一方面,规范企业员工培训工作者队伍。主要是制定企 业员工培训工作者标准规范,如劳动保障部颁布的企业培训师国家职业标准,对于规范和稳 定企业培训工作者队伍,提高其素质,使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朝着规范化、科学化、专业

3.2.2 开展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内容的优秀课题评审和课题研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 发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思路和创新意识,发现好的培训理念和思想方法,作为今

3.2.3 开展企业员工素质调研工作。通过调研,了解企 业员工技术素质结构状况,掌握企业员工总体素质状况,发现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 策和措施,为政策制定提供实际依据。

3.2.4 开展企业员工培训经验交流活动。通过召开会议,总结职工培训工作,发 现和推广企业员工培训方面的

总之,要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全方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既包括指导思想 体系,政策法律体系,技术制度支持体系,也包括实践工作体系,形成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技术手段为支持的,职前和在职齐头并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说,对高技能人才 的培养与开发还有很多需要探索需要研究的问题。如何形成一套有利于高技能人才辈出的机 制,确实需要做许多有益的工作。为此,全社会仍将继续努力,为培养一大批技尖新人才作 出新的贡献。

下载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五个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五个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随着我区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的加快和“一化三基”战略的实施,传统产业实施转型升级需要提升劳动者素质,低碳经济等新型产业落地需......

    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用“五动”措施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

    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定稿)

    机电工程系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党小组:单兴兴 世界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大批具有较高技术理论的研究型、设计型的科技人才,而且更加需要大量的......

    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

    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 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 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根据学校现状,积极探索,努力发掘现有的培训项目、培训场地,扬长避短,寻求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开拓职业技能培......

    着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加快高技能人才建设

    着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加快高技能人才建设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的一线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能够解决生产难题的人员。为走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困境,我区认真......

    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方案

    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方案为加快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26lt;关于进一步......

    焊接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级对

    1. 所谓 “高技能人才” 是指再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城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 江刚市......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五个问题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五个问题 魏曰高 温县作为一个传统的内陆县,既没有沿海的区位优势,也没有资源优势,如何选准突破口,破解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