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保基本全覆盖作法的工作经验
截至7月末,我市新农保参保总人数突破百万大关,达107.19万人,参保覆盖率达到94.32%,所有涉农县(市)、区全面实现“基本全覆盖”目标,新农保基金累计达33.13亿元,农保基金累计金额和参保人数都达到全省总数的30%左右。我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科学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框架
在制度设计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以农民个人有能力缴、财政有能力贴、预期待遇能基本保障养老生活需求、有利于与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转换衔接为目标,深入开展调研,科学借鉴外地新农保制度建设的经验反复进行论证,至2008年8月,我市及所属各县(市)及涉农区全部出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或试行办法,即合理界定了覆盖范围和对象,明确以农村纯农人员(即从事第一产业)为制度保障主体;以“统账结合”为主要保险模式;统一缴费基数和比例下限,明确个人年缴费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0%;建立了财政补贴机制,明确地方财政对农民参保予以补贴,比例不低于当地公布的参保人员年最低缴费标准的20%,对特殊困难群体的补贴应当适当提高;规定了养老金计发原则,明确养老保险待遇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行相应调整;农保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经办机构全部改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不再提取管理服务费。
二、遵循规律,多措并举,有序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各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及农保经办机构在推进新农保过程中边摸索边总结,遵循农村工作规律,开辟出了一条符合我市农村实际的新农保发展之路。一是强化行政推进力度。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四点”,即将新农保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对制度建设和实施的目标作出规划;将参保覆盖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必成指标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标层层考核;及时召开动员会、适时召开推进会,抓好工作总结和部署;实行领导负责制,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全面抓,劳动保障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具体抓。二是广泛宣传发动。我市各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坚持以宣传为抓手,开展宣传月、宣传周活动,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引导农民自觉参保。内容上重点宣传新制度的优点、亮点以及为农民带来的实惠,让农民充分认识到新农保是政府为民办的实事、好事;形式上灵活多样,譬如在新闻媒体上做专题、在乡镇设咨询台、在闹市路口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品和宣传卡等等,基层干部和农保机构人员走村入户,把政策传递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新农保制度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实行目标管理。坚持目标管理制度,每年年初及时制定年度工作量化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做到镇镇有指标,人人有任务,年中有督促,年终有考评。
三、强化管理,改进服务,全面提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水平
我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及农保经办机构,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把新农保打造成一流的社会工程,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一是各地及时制定新农保实施细则,对参保审核、养老金拨付、基金运营等重点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制定相关工作章程和考评细则,建立内控管理制度,加强对保费上解、数据上传、生存稽核、票据使用核对等各项环节的全程监管和考核,实现农保业务办理“零差错”目标。二是及时制发文件,调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办法,对新制度下会计科目设置以及新、老农保转换过程中的会计处理办法作出规范,确保各地新农保财会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三是注重抓好经办机构能力建设,通过培训、考核、评比等方式,强化经办机构人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
意识,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四是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抓好工作的部署和总结,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督促工作进度。五是全面完成新农保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通过县、乡联网,使工作服务平台向乡镇前移延伸,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六是搭建参保缴费快速通道。与江苏银行合作开发了农保缴费卡,并在通州、海门、启东等地推行,参保人可持卡到就近的银行网点缴纳保费,安全、便捷、高效,受到参保人员的普遍好评。
第二篇:新农保基本全覆盖作法的工作经验作者(定稿)
新农保基本全覆盖作法的工作经验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1375 新农保基本全覆盖作法的工作经验-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莲山课件
截至7月末,我市新农保参保总人数突破百万大关,达107.19万人,参保覆盖率达到94.32%,所有涉农县(市)、区全面实现“基本全覆盖”目标,新农保基金累计达33.13亿元,农保基金累计金额和参保人数都达到全省总数的30%左右。我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科学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框架
在制度设计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以农民个人有能力缴、财政有能力贴、预期待遇能基本保障养老生活需求、有利于与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转换衔接为目标,深入开展调研,科学借鉴外地新农保制度建设的经验反复进行论证,至2008年8月,我市及所属各县(市)及涉农区全部出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或试行办法,即合理界定了覆盖范围和对象,明确以农村纯农人员(即从事第一产业)为制度保障主体;以“统账结合”为主要保险模式;统一缴费基数和比例下限,明确个人年缴费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0%;建立了财政补贴机制,明确地方财政对农民参保予以补贴,比例不低于当地公布的参保人员年最低缴费标准的20%,对特殊困难群体的补贴应当适当提高;规定了养老金计发原则,明确养老保险待遇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行相应调整;农保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经办机构全部改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不再提取管理服务费。
二、遵循规律,多措并举,有序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各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及农保经办机构在推进新农保过程中边摸索边总结,遵循农村工作规律,开辟出了一条符合我市农村实际的新农保发展之路。一是强化行政推进力度。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四点”,即将新农保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对制度建设和实施的目标作出规划;将参保覆盖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必成指标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标层层考核;及时召开动员会、适时召开推进会,抓好工作总结和部署;实行领导负责制,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全面抓,劳动保障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具体抓。二是广泛宣传发动。我市各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坚持以宣传为抓手,开展宣传月、宣传周活动,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引导农民自觉参保。内容上重点宣传新制度的优点、亮点以及为农民带来的实惠,让农民充分认识到新农保是政府为民办的实事、好事;形式上灵活多样,譬如在新闻媒体上做专题、在乡镇设咨询台、在闹市路口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品和宣传卡等等,基层干部和农保机构人员走村入户,把政策传递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新农保制度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实行目标管理。坚持目标管理制度,每年年初及时制定工作量化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做到镇镇有指标,人人有任务,年中有督促,年终有考评。
三、强化管理,改进服务,全面提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水平
我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及农保经办机构,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把新农保打造成一流的社会工程,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一是各地及时制定新农保实施细则,对参保审核、养老金拨付、基金运营等重点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制定相关工作章程和考评细则,建立内控管理制度,加强对保费上解、数据上传、生存稽核、票据使用核对等各项环节的全程监管和考核,实现农保业务办理“零差错”目标。二是及时制发文件,调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办法,对新制度下会计科目设置以及新、老农保转换过程中的会计处理办法作出规范,确保各地新农保财会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三是注重抓好经办机构能力建设,通过培训、考核、评比等方式,强化经办机构人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四是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抓好工作的部署和总结,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督促工作进度。五是全面完成新农保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通过县、乡联网,使工作服务平台向乡镇前移延伸,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六是搭建参保缴费快速通道。与江苏银行合作开发了农保缴费卡,并在通州、海门、启东等地推行,参保人可持卡到就近的银行网点缴纳保费,安全、便捷、高效,受到参保人员的普遍好评。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第三篇:乡镇新农保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注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实实在在解决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重大惠农民生工程。
自9月15日全县召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动员会议以来,我镇立足于早、立足于快,充分结合实际,扎实推
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新农保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
县召开新农保工作动员会后,第二天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石显芳同志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蔡华中同志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并迅速组建了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充实中心工作人员队伍,开辟专门的服务大厅作为办公场所,垫资为社保中心购买办公设备,组建了村级协办员队伍,这样确保了工作有机构,办公有阵地,责任有落实,有效推进全镇新农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毫不夸张的说,镇是组建社保机构,配备人员,拨付启动资金,添置办公设备最快最早的乡镇。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参保氛围。
为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我镇党委于9月17日迅速召开了镇村两级干部动员会,全镇32个村召开了村组干部会,党员代表会,群众座谈会“三个会”,并通过开展现场咨询、入户动员、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实施新农保政策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参保对象、缴费标准、基金管理、待遇支付等政策精神,做到政策宣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议农保、问农保成了我镇人民群众茶余饭后热门话题。到目前为止,全镇共发放张贴《致城乡居民朋友的一封信》4500份,召开各类动员会议187场次,刷写、悬挂横幅、标语126条,并在镇电视台开辟专栏进行宣传。
三、深入调查摸底,制定合理目标。
由于我镇流动人口多,居住分散,人员复杂,对做好新农保参保工作有一定难度。为推动新农保工作有效开展,从新农保工作启动伊始,我镇细致的筛选人群,将未满十六岁的学生,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户籍居民,在籍军人,年满六十岁的老人,外嫁姑娘等非参保人员进行分类登记,初步统计出实际参保人数30718人,并依据统计人数明确各村征收任务,既做到了征收任务的合情合理,又确保了干部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
四、打破工作常规,创新工作方法。
新农保是一个新鲜事物,人民群众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按部就班、一板一眼的开展工作,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肯定是不可能,因此,为了早日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任务,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我镇在创新征收方法上很下功夫,明确了如其“再而衰,三而竭”,不如一鼓作气完成任务的总方针,在工作中摸索出“五个结合”的方法:
1、村内征收与外出征收相结合。针对农村外出人口多、工作难度大的现实,我镇采取“先易后难、先内后外、先近后远”的办法,对在家的参保人群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对外出流动人口以村为单位组织外出征收。全镇32个村,近至阳新、大冶、黄石,远至武汉、浙江、广东,都派出了征收小分队,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参保率。“十一”期间,我镇下堰村在村党支部书记程贤高的带领下远赴浙江萧山,完成了50余户的参保登记工作,收取保费3.6万元。
2、白天入户和夜晚上门相结合。针对多数群众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歇,镇、村干部采取“白+黑”、“5+2”的工作模式,白天跑田头地边,夜晚串门到户,不厌其烦的宣传政策和征收保费,解决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时间错位问题,工作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典型带动和家庭联动相结合。以点带面,积极培养先进典型,实现整体推进是先进村的普遍做法。我镇八祥村、刘寿村、下堰村行动快、效果好,已经全面超额完成任务,其重要的方法是立足经济实力好的个人,鼓励他们多交保费,调动周围群众参保的热情,同时立足家庭小单元,实行家庭联动,发动60周岁的“直接受益人”和在家人群对子女和外出人口进行联系,动员参保。我镇上堰村依托村便民服务中心,号召全村129名60周岁以上的老人到村办“退休”;借登记照相、填表存档工作之机,征收保费3.8万元。
4、先进示范和后进促进相结合。工作上独占鳌头,一马当先的村,能起到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这种先进村就要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彰。我镇启动新农保工作后,南山村半个月内完成全村892人的参保任务,参保缴费率达94.2%。我镇及时组织在该村召开现场会,当场给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发放奖金,起到了激发各村干部抢前争先的意识。一马当先并不能代表我们整体水平,万马奔腾才能彰显实力,针对个别村参保率起不来,上不去,推不动的状况,我镇坚定不移的在该村开后进现场会。11月24日,王崇村参保率为58.2%,位居末尾,11月25日,我镇按照之前的“约法三章”,毫不犹豫的组织各村在王崇村召开了促
进会,在会上,各后进村看到了党委政府动真格、显真功,纷纷快马加鞭的加快征收进度,有效推动了工作的上台阶,上水平,目前我镇平均参保率达到%。
5、工作落实与治庸问责相结合。把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纳入深入开展“治庸问责”活动范围,进一步明确了镇、村干部和镇直机关的工作责任,严格实行考核奖惩。我镇规定,对行动快、效果好、参
保率达90%以上的村,按征收保费总额的2%奖励给村干部,1%奖励给驻村干部,对协助驻点村完成任务得力的镇直机关一并给予1%的奖励;对工作落后、行动缓慢的村,按总任务90%的目标,每下差一个百分点,村干部扣款50元,镇驻村干部扣款20元,驻村单位处罚100元,从而在全镇形成了奖勤罚懒、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我镇17名干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在最短的时间里,工作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截止到10月27日止,我镇已完成60周岁以上人群的登记建档工作,摸清了全镇应参保人口30718人,完成保费征收任务万元,参保率达%。
第四篇:乡镇新农保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乡镇新农保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乡镇新农保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注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实实在在解决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重大惠农民生工程。
自9月15日全县召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动员会议以来,我镇立足于早、立足于快,充分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新农保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县召开新农保工作动员会后,第二天我
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石显芳同志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蔡华中同志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并迅速组建了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充实中心工作人员队伍,开辟专门的服务大厅作为办公场所,垫资为社保中心购买办公设备,组建了村级协办员队伍,这样确保了工作有机构,办公有阵地,责任有落实,有效推进全镇新农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毫不夸张的说,镇是组建社保机构,配备人员,拨付启动资金,添置办公设备最快最早的乡镇。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参保氛围。为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我镇党委于9月17日迅速召开了镇村两级干部动员会,全镇32个村召开了村组干部会,党员代表会,群众座谈会“三个会”,并通过开展现场咨询、入户动员、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实施新农保政策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参保对象、缴费标准、基金管理、待遇支付等政策精神,做到政策宣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议农保、问农保成了我镇人民群众茶余饭后热门话题。到目前为止,全镇共发放张贴《致城乡居民朋友的一封信》4500份,召开各类动员会议187场次,刷写、悬挂横幅、标语126条,并在镇电视台开辟专栏进行宣传。
三、深入调查摸底,制定合理目标。由于我镇流动人口多,居住分散,人员复杂,对做好新农保参保工作有一定难度。为推动新农保工作有效开展,从新农保工作启动伊始,我镇细致的筛选人群,将未满十六岁的学生,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户籍居民,在籍军人,年满六十岁的老人,外嫁姑娘等非参保人员进行分类登记,初步统计出实际参保人数30718人,并依据统计人数明确各村征收任务,既做到了征收任务的合情合理,又确保了干部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
四、打破工作常规,创新工作方法。
新农保是一个新鲜事物,人民群众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按部就班、一板一眼的开展工作,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肯定是不可能,因此,为了早日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任务,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我镇在创新征收方法上很下功夫,明确了如其“再而衰,三而竭”,不如一鼓作气完成任务的总方针,在工作中摸索出“五个结合”的方法:
1、村内征收与外出征收相结合。针对农村外出人口多、工作难度大的现实,我镇采取“先易后难、先内后外、先近后远”的办法,对在家的参保人群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对外出流动人口以村为单位组织外出征收。全镇32个村,近至阳新、大冶、黄石,远至武汉、浙江、广东,都派出了征收小分队,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参保率。“十一”期间,我镇下堰村在村党支部书记程贤高的带领下远赴浙江萧山,完成了50余户的参保登记工作,收取保费万元。
2、白天入户和夜晚上门相结合。针对
多数群众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歇,镇、村干部采取“白+黑”、“5+2”的工作模式,白天跑田头地边,夜晚串门到户,不厌其烦的宣传政策和征收保费,解决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时间错位问题,工作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典型带动和家庭联动相结合。以点带面,积极培养先进典型,实现整体推进是先进村的普遍做法。我镇八祥村、刘寿村、下堰村行动快、效果好,已经全面超额完成任务,其重要的方法是立足经济实力好的个人,鼓励他们多交保费,调动周围群众参保的热情,同时立足家庭小单元,实行家庭联动,发动60周岁的“直接受益人”和在家人群对子女和外出人口进行联系,动员参保。我镇上堰村依托村便民服务中心,号召全村129名60周岁以上的老人到村办“退休”;借登记照相、填表存档工作之机,征收保费万元。
4、先进示范和后进促进相结合。工作上独占鳌头,一马当先的村,能起到明
显的示范带动作用,这种先进村就要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彰。我镇启动新农保工作后,南山村半个月内完成全村892人的参保任务,参保缴费率达%。我镇及时组织在该村召开现场会,当场给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发放奖金,起到了激发各村干部抢前争先的意识。一马当先并不能代表我们整体水平,万马奔腾才能彰显实力,针对个别村参保率起不来,上不去,推不动的状况,我镇坚定不移的在该村开后进现场会。11月24日,王崇村参保率为%,位居末尾,11月25日,我镇按照之前的“约法三章”,毫不犹豫的组织各村在王崇村召开了促进会,在会上,各后进村看到了党委政府动真格、显真功,纷纷快马加鞭的加快征收进度,有效推动了工作的上台阶,上水平,目前我镇平均参保率达到%。
5、工作落实与治庸问责相结合。把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纳入深入开展“治庸问责”活动范围,进一步明确了镇、村干部和镇直机关的工作责任,严格实行考核奖惩。我镇规定,对行动快、效果好、参保率达90%以上的村,按征收保费总额的2%奖励给村干部,1%奖励给驻村干部,对协助驻点村完成任务得力的镇直机关一并给予1%的奖励;对工作落后、行动缓慢的村,按总任务90%的目标,每下差一个百分点,村干部扣款50元,镇驻村干部扣款20元,驻村单位处罚100元,从而在全镇形成了奖勤罚懒、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我镇17名干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在最短的时间里,工作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截止到10月27日止,我镇已完成60周岁以上人群的登记建档工作,摸清了全镇应参保人口30718人,完成保费征收任务万元,参保率达%。
第五篇:天桥街道物业服务全覆盖工作经验材料
天桥街道物业服务全覆盖工作经验材料
(2015年 月 日)
天桥街道地处漯河市老城区,是召陵区唯一一个全城区街道办事处,面积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人,辖7个社区,1个行政村。去年以来,街道物业全覆盖工作在市区房管局的正确指导下,在街道物业服务中心和社区共同努力下,围绕建设“整洁天桥、文明天桥、和谐天桥”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原则,以“硬件四有、软件四有”的“八有”建设为目标,强化街道物业服务中心、社居委、物业服务公司、小区业主委员会“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深入开展物业服务全覆盖工作。在工作中,街道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着力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着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着力推进社区建设和物业服务共同发展,为建设宜居召陵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营造良好的环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改造为先,夯实物业服务全覆盖的基础
由于是老城区,街道很多居民小区和楼院建于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属于无围墙大门、无绿化场地、无停车地点、无活动场所的“四无”居民区,且设备设施陈旧,年久失修,下水不畅。这样的居民区,基本上不具备标准的物业服务条件。天桥街道针对老旧小区环境“脏、乱、差”、房屋破损严重、治安状况较差、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多等问题,在2014年启动了老旧小区专项整治行动。
(一)整体规划,突出重点。街道将93个老旧小区进行统筹部署,制定了专门的规划改造方案,集中精力分阶段实施。首先改造大街两侧、社会影响较大的老旧小区,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态势。其次全面改造硬件设施损坏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区,最后对剩余的老旧小区全部完成改造。并建立各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台账,确定了美化建筑立面、拆除私搭乱建、补建绿化植被、改造老旧管线、完善公共设施等五项改造内容,实行综合改造,以减少入户次数,降低改造扰民影响。
(二)以人为本,遵从民愿。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采取产权单位或居民申请制,街道先后召开了以社区党员、工作人员、居民代表等各方人员参与的动员大会,充分尊重广大居民的改造意愿,与居民签订综合改造自愿协议,并在广场和居民院落设置宣传点,设立宣传栏、宣传图片,宣传老旧小区改造的必要性,提高了群众对该项工作知晓率。工作人员针对双汇路315院违章建筑多,开荒菜地多,养鸡喂鸭多,部分居民不愿拆除的情况,挨家挨户做工作,发放宣传单,摆事实,讲道理,征得了居民的信任和支持,主动参与拆除违章建筑,避免粗暴强行改造造成社会不稳定,也大大增强了老旧小区改造的效率和成效。
(三)严格标准,构建精品。街道在市房管局的指导下,制定了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流程、改造路线、技术标准;通
过公开招标,由3家工程公司同时进行改造,并按照综合改造内容分类分项制定施工标准和验收规范;加强工程监管,聘请专门的监理人员和公证人员,严格验收条件,确保改造工程的高质量。2014年以来,街道共投入资金 1300万元,改造老旧小区 93个,整修路面6.2万平方米,新划车位350多个,疏通管网5万米,安放垃圾桶 915个,新装健身器材 46件,街道老旧小区改造率达到100%,实现了“路平灯明管道通”的基本改造目标。
二、管理为主,打造物业服务全覆盖的特色
抓好老旧小区的改造,仅仅是为物业服务全覆盖工作打下了基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小区改造好了,如何对小区的公用设施、绿化、卫生、道路、治安和环境等项目进行维护,如何让群众普遍享受物业服务带来的便利,解除生活后顾之忧,达到安居与乐居,天桥街道进行了一些探索,打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物业服务管理模式。
(一)“四型分类”,明确服务模式。街道根据小区的规模、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居民接受能力、管理成本等因素,将辖区的物业服务分为四种类型,分类进行管理。一是专业管理模式。如香榭里、紫薇花园等成熟小区,由专业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签订书面的物业服务合同,物业管理比较规范,与街道配合度较高,街道主要采取督导的方式,监督物业公司为居民服务。二是分托管理模式。如3515、爱特社区等厂管小区,由强人集团、中烟公司等企业下属的物业
公司进行管理,街道主要采取建立居委会,派驻街道工作人员与物业公司人员共同参与小区的管理。三是业主自治模式。如麻纺院、龙泰领域等小区,这些小区没有专业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小区业主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街道主要采取社居委指导,组织小区内失业下岗人员、“4050”人员、领取低保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组建社区服务组织,制定了治安、卫生、财务、车辆四项管理制度和一个自治公约,所发生费用依照小区受益人数、物权等因素,按照“责任共担,据实分摊”的基本原则收支;四是统一管理模式。大部分老旧小区都没有能力聘请专门的物业公司,由街道公开选聘两家专业化物业管理公司,签订专门的物业服务合同,将所有没有物业服务的老旧小区以解放路为界分为2个部分,进行统一的物业管理。
(二)“四位一体”,建立服务组织。街道成立了物业服务管理办公室,下设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和物业矛盾纠纷调解站。由街道提供独立的固定办公地点,并配备4名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办公设备,及时将物业服务全覆盖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向社居委和物业公司进行交办,接受居民的投诉以及化解矛盾纠纷;各社居委都签订了物业服务全覆盖的目标责任状,制作片区公示牌,印制了居民公告、给广大业主的一封信、居民联系卡、居民征求意见表等,让居民充分知晓物业服务“谁在管”;每个小区无论大小,都建立了业主委员会,居民通过业主委员会积极参与“怎么管”、认真评议“管得
如何”,真正做到尊重民意,问计于民,激发了居民“小区是我家,共建共管靠大家”的积极性。街道聘请的物业公司重新进行物业管理区域的划分并绘制区域图,制作PPT,强化对各社区物业服务人员的培训,认真制定物业管理规划,对街道交办的事项做到有记录、有整改、有反馈、有总结。街道物业办、社居委、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四位一体”的服务管理模式实施以来,极大提高了物业服务全覆盖的工作效率,对于居民的各类建议和投诉做到及时受理,及时处理,事事有记录,件件有反馈。到目前共接到街道“5688114”服务平台投诉9件,整改率100%;居民建议18件,完成率95%;“双创”工作整改任务24件,整改率96%;上级部门督办单21件,完成率95%。
(三)“四硬四软”,丰富服务内涵。街道在做到小区有路面硬化、有照明亮化、有停车泊位、有下水管网“硬件四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物业服务内涵,提出了有保洁清扫,有绿化养护、有治安防范、有维修服务的“软件四有”。两个物业公司对小区路面和楼道进行定时保洁,做到公共场所每日清扫一次,楼道一个月清扫三次,定期开展“四害”消除并记录存档,对辖区内的窨井、下水道、化粪池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因为简易物业服务只提供保洁清扫和绿化养护,为了解决治安防范问题,街道在52个老旧小区中安装104个摄像头,与街道监控平台联网,将67个无门卫的小区纳入街道保安专职巡防队的巡逻路线,同时以社
区为单位,组织小区中的老党员、低保户、“4050”人员成立义务巡逻队,并设立16个签到点,开展义务巡逻,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街道充分利用自身“5688114”便民服务平台信息流通快,办理迅速的优势,集合辖区家电维修、开锁、水电维修、医疗保健、社会救助等商业和社会资源,开通院落便民服务专线,通过街道5688114平台服务电话,多院落互动,实现了居民呼叫“两小时服务”。截止目前,服务平台共接收群众热线电话256个,登记需服务事项137件,为居民提供各类生活服务259人次。
三、机制为纲,确保物业服务全覆盖的实效
(一)建立经费保障制度。按照“区政府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办事处组织落实”的原则,采取市区两级财政补贴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天桥街道物业服务全覆盖经费。街道争取了市、区两级财政设立用于主城区老旧住宅区的专项奖补资金,将背街小巷整治和老旧小区改造纳入街道财政预算,同时遵循“业主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多方筹集。例如部分小区新划的停车位可向外部车辆收取停车费用,寻求企业爱心帮扶,采取分级收费等方式,保证了物业全覆盖工作的资金投入。
(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街道物管办每月组织召开一次物业管理联席会议。由区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派出所、社居委、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等各方代表参加,共同协商解决物业服务全覆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建立与公安、城管、消防、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小区内经整治仍有私搭乱建,阻碍消防通道的,将信息反馈给消防和城建部门,及时进行拆除;对小区的治安问题汇总,定期进行治安环境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联系公安部门进行整治;对小区内无证经营、占道经营的问题及时与工商和城管部门联系,予以取缔,彻底根除小区存在的各种隐患。
(三)建立督导考评制度。街道制定了专门的《物业服务全覆盖工作考评办法》,与社居委签订岗位责任协议书,社居委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落实“一居一品”的特色工作,在物业全覆盖中出现特色、亮点工作实施加分、奖励。加强对社区物业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由街道班子成员带队,物管办、社居委主任、业主委员会成员、居民代表组成考核组,每月对物业公司的服务情况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和政府补贴挂钩,根据分数分别按100%、80%、50%的标准发放补贴,对物业公司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及时制止并给与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