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刺参养殖介绍
刺参的简单介绍
刺参属狭盐性动物,生活在潮流通畅、水质清澈、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岩礁底或沙底,其生活区多富有底栖硅藻及大型藻类。
刺参摄食量相当大,体壁重为200克的个体,年间摄饵量可达13公斤左右,摄食强度具有季节性,3月份摄食量最高,8月中旬最低。
依其生活的海域不同,个体生长速度也不相同,当年繁殖的幼参可长到5-8厘米,个别可超过10厘米。在此期间,不食不动,消化道等脏器萎缩,紧紧吸附在岩礁缝中或石板背对背面,另一个特有习性是“排脏”,当其受到强裂刺激或遇水质浑浊等恶劣条件刺激时,会将全部脏器从肛门中排出体外,与此相适应,其再生能力很强,条件适宜时,失去的脏器及切断的体段均可再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
晨辉饲料
第二篇:山东刺参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东刺参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水产分团
刺参自古即为我国的海产八珍之一,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以其滋补强身、提高人体免疫力为世人所推崇。山东省是我国刺参重要的原产地,胶东刺参以其个体大、皮质厚、刺多被称为刺参之王而享誉国内外。山东省的刺参增养殖业开展较早,作为全国刺参原产地之一和全国水产科研中心,山东省以刺参为代表的海珍品增养殖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六、七十年代以刺参育苗、投石增殖为代表的海珍品增养殖的基础研究和增养殖技术研究一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随着人们对刺参保健价值认识的深入,刺参消费市场开始启动。旺盛的市场需求导致刺参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从而直接刺激了刺参养殖生产,使山东省的刺参增养殖生产跨入发展的快车道,现已成为水产养殖继海带、对虾、扇贝、海水鱼养殖浪潮之后兴起的又一新的支柱品种,其发展速度之快、经济效益之好是前所未有的。据初步统计,至2003年山东省沿海海参育苗水体达14.5万立方米,出苗量12.7亿头,养殖总面积达26万亩,约占全国的1/3。总产量达3万吨,产值达54亿元。2004年全省刺参养殖面积达到创世纪的36万亩,预计鲜参年产量可达5.7万吨,产值将超过70亿元,约占全省海水养殖总产值的1/3。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我省刺参的主要产区的刺参的池塘养殖已渐趋饱和,进入稳定发展期,开展健康、优质、高效、标准化、品牌化养殖已成为养殖生产的主旋律。今后我省刺参养殖开发的重点将是滩涂广阔、池塘面积巨大的西北部沿海,也就是土地资源丰富的黄河三角洲地区。为充分发挥我省沿海的资源优势,促进我省刺参养殖的健康发展,我分团于2004年11月中下旬对烟台、威海、潍坊、东营、滨州等市刺参养殖和增殖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升温,我省刺参增养殖发展迅猛,已成为我省水产养殖支柱产业之一。作为我省刺参传统资源产区,2003年威海市池塘造礁、潮间带围堰、浅海底播增养殖刺参面积分别达到1.4万亩、2.6万亩和6.9万亩,存养刺参29100万头,生产鲜参1.67万吨,实现产值19.8亿元,约占全省养参业总产值的36%。其中池塘造礁养参存养量9000多万头,年产量5000多吨,实现产值6亿元。2004年又有新的发展,池塘造礁、潮间带围堰、浅海底播养参面积分别发展到4.7万亩、3.86万亩和8.58万亩,刺参存养量49470万头,预计2004年全市鲜参产量可达3万吨以上,产值可达36亿元,其中池塘养参存养量26000万头,预计鲜参产量1万多吨,可实现产值12亿元以上;2003年烟台市海参养殖面积8万亩,其中池塘养殖1.2万亩,潮间带围堰养殖0.8万亩,底播增殖6万亩,鲜参产量8900多吨,产值达10多亿元,约占全省养参业总产值的30%以上。海参育苗保种场达到400多家,育苗水体10万立方米,出苗8亿头。2004年烟台市海参养殖面积发展到12万亩,其中池塘养殖2.8万亩,潮间带围堰养殖1.2万亩,底播增殖8万亩,鲜参产量达到1.24万吨,产值达12多亿元,占全市海水养殖总产值的1/4。新增育苗保种场300多家,主要集中在长岛和蓬莱,全市海参育苗保种场达到800多家,育苗水体32万立方米,出苗20亿头。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刺参养殖已成为产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在当地的水产养殖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上没有刺参自然分布的我省西北部沿海地区也开始了刺参养殖的探索,并且试验性开发已获成功。寿光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技术人员在全面考察胶东和大连地区刺参养殖技 1
术的基础上,2002年提出通过处理底质、稳定养殖用水的水化学指标进行刺参养殖的设想,并在市财政局的支持下开始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第一个刺参池塘养殖试验。他们通过暴晒和压平池底,投放石块和大规格苗种,加强水质、投饲管理,经过2年的养殖,于2004年5月份全部收捕,最大个体达380克,平均体重110克,100克以上的占总重量的81%,平均亩产量达160公斤,成活率为48%。这充分说明了该地区的水质、底质等环境条件不仅适宜刺参的生长,而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003年寿光市进行了适度推广,目前总养殖面积达1000亩左右,刺参长势普遍良好。
东营和滨州两市在政府的支持下都进行了刺参池塘养殖试验,并全部取得成功。东营市已发展高标准刺参养殖池300亩。截止十一月底,平均体重增长8-10倍,已有一部分达到商品规格;滨州市开挖了配套完善的具有当地特色养殖池40亩进行刺参养殖。通过投放大规格苗种,长势喜人,并于2004年11月进行了试捕,同时召开了全市主要企业领导人参加的现场会,进行了广泛的发动和推广。实践证明,在我省西部沿海发展刺参池塘养殖是完全可行的,发展条件已经成熟,只要加强科学指导,西北部沿海将成为我省今后刺参发展的主要地区。
二、主要经验
1.政策引导和吸收资金投入。在新一轮水产品养殖结构调整中,刺参已被确定为优势品种,养殖热潮已在全省铺开。但池塘养参是一项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事业,必须有好的政策引导。为此,各市、县纷纷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予以鼓励与扶持。2002年文登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海洋与渔业发展的意见》,规定发展池塘投石养参,规模在100亩以上的,按投石资金的50%给予“双项”资金扶持。潮间带筑池养参规模在100亩以上的,每20亩扶持“双项”资金5万元。同时在税收上采取优惠政策,规定第一年免征特产税,第二年减半征收特产税。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地调动了全市上下投资养参的积极性,并引来的大量的外地资金,据不完全统计仅2003年以来,文登市池塘养参吸引的资金就达4亿元以上,有力的促进了当地刺参养殖的快速发展。此外,西北部沿海地区的领导也看到了本地区刺参池塘养殖发展潜力,在由市财政出资开展刺参养殖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制定优惠政策,向全社会广泛招商,为今后刺参养殖在西北部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刺参养殖水平。为适应刺参养殖迅猛发展的形势需要,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加大了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把刺参养殖作为渔民转产转业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编写专门的教材、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班,聘请专家和有经验的养殖业主进行讲课及经验传授。近两年来省市县技术推广部门就举办刺参养殖培训班50多场次,共培训学员3000余人次。同时,省市县渔业技术部门还通过组织观摩学习、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刺参养殖技术的宣传普及。经过培训和交流极大的促进了刺参养殖事业的发展。
3.强化技术服务、提高参苗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管部门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搞好管理和服务。针对刺参养殖发展速度快,技术跟不上的实际,各市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养殖密集区设立技术服务点,开展技术示范活动,以技术辐射,带动周围的养殖户提高技术和水平。为此选派大批技术人员直接到示范区驻场设点,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从育苗到养成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尤其在海参苗种的繁育中,严格亲参的质量和药品的使用,规范苗种交易行为,保证了苗种品质的优良。刺参养殖重点市的牟平区渔技推广中心
积极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他们通过定期到池边检查测量刺参的生长情况和与养殖户座谈,及时了解生产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据最近他们一次的测量情况,大窑镇一个50亩池塘,6月13日投放90头/斤规格1.26万头,投放200头/斤规格苗种58万头,11月15号测定,最大规格达3.6头/斤,平均规格40头/斤,成活率达80%以上。为了更好的指导刺参的养殖生产,更贴近养殖户,乳山市等还成立了海参养殖协会,在养殖技术、苗种选购、产品销售等方面互通信息,共同促进刺参养殖生产的发展。通过各级技术部门的拉动,全省刺参苗种生产基本满足了生产的需要,并有剩余支援了邻近省市。
4.加强网络建设,搞好信息服务。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及水产技术推广站同省市有关环境检测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及时掌握刺参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信息,以指导全市海参养殖生产。省渔业技术推广站启动全省渔业病害测报网,把刺参病害的测报作为主要项目指标,每月汇总一次情况,并通过“水产渔业推广信息”和《齐鲁渔业》杂志向全省通报。
三、存在问题
1.种质问题。近年来由于刺参养殖的火爆,大大刺激了海参苗种繁育生产,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威海市有从事海参育苗的厂家60多个,烟台市更是达到了800多家。过多的刺参苗种繁育场为苗种的生产管理带来的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亲参没有经过选育,缺乏优良品种,且来源范围相对狭小。再加上人工放流或浅海投石养参使自然海域的亲参难以保持其原有的性状,并造成刺参个体间的血缘关系越来越接近的趋势,种质下降。而近几年广泛使用的苗种高密度繁殖技术,在苗种产量大增的同时,质量却有降低之势。
2.营养问题。池塘养殖刺参的饵料来源主要有二:一是由换水带来的自然饵料(包括单胞藻、生物碎屑及菌团等)和人工投放配合饵料。池塘的基础饵料以硅藻等为佳,人工配饵以添加适量的动物蛋白为好。但目前的基础饵料基本没有选择性培养,而人工饵料基本以藻粉为主,营养配比尚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刺参养殖期间,大多数养殖者基本不投饵料,养殖密度小时(每亩4000头以下)是可以的,当密度较大时(如平均亩放苗量5000头以上时)基础饵料难以满足正常生长的需要,必须人工投饵。而人工饵料研究的滞后使刺参养殖缺乏全价营养,导致生长效果不佳,甚至引发疾病。
3.养殖环境和池塘建设问题。影响刺参生活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换水率、水质与底质优劣。随着市场价格的攀升,导致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据报道,有的地区海参池塘养殖亩放苗量达到了不可思议的3-4万头。如此下去,不但自然饵料严重不足,更重要的是造成养殖环境的恶化,导致刺参的病害发生。另外,由于片面追求眼前效益,有的养殖池改造明显不规范和不科学,如造礁前不进行彻底清池;有的池塘建池,选址不当,使之水位较浅、进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水交换困难,导致夏季水温过高;有的池塘没有设立专门的防淡系统,导致雨季大量淡水注入,池水盐度急剧下降,刺参产生应急反应(排肠)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了养殖生产。
4.潮间带围堰养参问题。潮间带围堰养参作为刺参养殖的先行者,由于建设时缺乏必要的计算,设计不合理,导致养殖效果较差,养殖成活率偏低。其原因主要是换水效果不好,换水时对刺参的冲击过大,其次是陆源污染物较多。另外潮间带围堰养殖有破坏海区自然景观、影响海域环境的问题,应该限制其发展。
5.刺参的放流增殖投入不足。目前刺参的放流增殖虽然已开展多年,但仍处于小规模试验阶段,对种苗放流后的研究还很不够,缺乏完整而系统的科学资料。包括对放流规格的选择,即不同规格种苗放流效果的比较;放流后的移动范围及规律;放流后的生长速度;敌害生物的影响;渔场环境的调查及海况、底质、海流条件对种苗生长、成活的影响、稳定的回捕率;放流增殖效益的分析等。
四、今后发展对策
(一)加快建立刺参原良种场及自然保护区
面对刺参养殖的热潮,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目前,伴随着刺参养殖热,苗种育苗场纷纷上马,但忽略了种质的问题;在增殖放流方法和种质没有经过严格论证,存在放流安全和种质安全的问题。因此,建议有必要尽快建立海参原良种场及自然保护区,以保证我省优质的自然刺参种群不受破坏。
(二)开展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
海参的增养殖时间较短,要使海参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对相关技术进行系统研究。
1.刺参苗种繁育所用亲参是采自自然群体,尚没有进行良种选育工作。而经过选育后的良种,其经济性状将有大幅度提高,以刺参的生长与抗病能力为指标,开展系统选育工作是养殖技术成熟的标志,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加强刺参池塘健康养殖研究。刺参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不规范养殖行为的存在,使刺参养殖已经开始受到病害的威胁。2004年春季发生的刺参腐皮症就给刺参养殖的不规范发展敲响了警钟。因此,要加强刺参的健康养殖研究的同时,在养殖生产中坚持预防为主,从规范池塘建设、改善养殖条件(保持水深、换水条件、增氧条件、防淡设施)和合理放苗密度入手,以防止刺参病害的发生。
3.加强刺参饵料的研制和生产。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刺参饲料大部分是单纯的藻粉或是其他养殖品种的饵料,迫使一些刺参养殖场在生产中采用自己配制的配合饵料。由于缺乏科学依据,效果难以理想。所以,当务之急应加大此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力度。
(三)加强增殖放流工作
刺参是我省东北部沿海的原产品种。东北部的自然环境是刺参生长的理想之地。而刺参的移动范围小也是其成为增殖放流的绝佳对象。实施刺参增殖,是刺参生产最理想的方式,具有个体外观最好、营养品质最佳的优点,是使自然资源增加的有效措施。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近年又相继在山东、辽宁等地大量培育苗种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了刺参人工放流试验,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于1976年在山东省崂山县港东大队进行恢复刺参资源的增殖试验,历时5年,增殖效果明显,产量比增殖前提高10~16倍。为此,建议选择天然刺参资源较小或资源遭到破坏的海区,经过底质改造、增殖底栖藻类、清除敌害后,放养一定数量亲参或苗种,严加管理,切实做好保护工作,几年后,刺参资源可成倍或几倍的增加。
(四)加强宏观调控和规范化管理
有关部门应在本地水产养殖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盲目发展。要加快制定和规范行业标准,搞好科学管理。要加强养殖环境整治,规定苗种放养密度上限,实行定期清淤、消毒制度,确保整个产业的安全生产。
(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创业者到我省西北部建功立业。
我省西北部地区是我省今后刺参养殖的希望之地,其广阔的土地资源,便宜的建设成本,加上当地优惠的政策,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我省刺参重要的产地。鉴于这种前景,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有利于新区开发的优惠政策,引导投资者加快开发步伐,尽快使西北部地区成为我省刺参的重要产地,为我省的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为西部渔民的增效、增收做出贡献。
第三篇:刺参养殖之放养应注意的问题(推荐)
刺参养殖之放养时应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养殖海参的效益可观,不少人竞相养殖,由于上马仓促,技术不过关,使病害频发,成活率降低,养殖效益不一,有的甚至亏本。究其养殖失败的各种原因,主要是技术不过关,盲目放养。
重视池塘建设 参池条件好坏对养殖能否成功影响很大。养参池最好避开养参密集区,尽量选择在海区较近,潮流通畅,能纳自然潮水,附近无大量淡水注入和其它污染源,水源水质条件要好,盐度范围最好在28‰~33‰之间。
池塘建好后,要附设参礁,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筑礁种类,并按照标准堆放,通常多选用投石筑礁,一般每堆石块不低于2米,每个石块不低于10公斤,投石的行距4米~5米,堆距2米~3米为好,前提是以有利于海参的栖息度夏,有利于藻类的附生,并为海参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空间及饵料。
晨辉饲料
第四篇:刺参的解释及造句
刺参拼音
【注音】: ci can
刺参解释
【意思】:海参的一种,身体黑褐色,背面有肉质刺状突起。
刺参造句:
1、目的观察大鼠及小鼠肌肉注射刺参酸性粘多糖(SJAMP)的急性毒性反应。
2、总结出一套池塘吊养、冬季南方越冬的刺参养殖技术,为南方冬季海水增添新的养殖品种。
3、自2002年冬季以来,山东、辽宁等省的养殖刺参几乎每年冬天都大规模爆发溃疡病。
4、结果表明:刺参属于高蛋白质食品,且肠和卵的蛋白质含量高于体壁;
5、刺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粘多糖,营养和药用价值极高。
6、研究了刺参的冻干加工技术。
7、采用计算机优化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海刺参粘多糖的提取、分离工艺。
8、虽然国内外对海参纲的遗传多样性有些研究,但仍未见有利用DNA分子标记研究仿刺参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方面的报道。
9、研究发现,仿刺参在盐度为15和40下生长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步适应其所生长的环境。
10、介绍了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动物健康养殖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微生态制剂在刺参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11、用刺参、鸽蛋加佐料放入砂锅,清汤喂透。
12、刺参体壁蛋白含量的40%以上为胶原蛋白,但是由于它的不溶解性,关于它的相关性质报道很少。
13、研究北方养殖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对运动小鼠抗疲劳的作用。
14、结果表明,饲料显著影响刺参的摄食率、排粪率、食物转化效率和表观消化率,因此影响到刺参的生长和能量分配。
15、概述了刺参养殖水质变化特点、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刺参养殖水质的调控和优化措施。
16、但只要盐度不低于16,时间不超过1个月,对刺参成活率没有明显影响。
17、正常生长阶段,刺参成体摄食的颗粒大小与刺参的体质量呈负相关。
18、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刺参“腐皮综合征”的致病原。
19、刺参纯化多糖的茚三酮反应为阴性,表明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
20、结果表明,野外调查中,刺参肠道内含物与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有显著差异。
21、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用于仿刺参的质量控制。
22、使用CILAS940L型激光粒度仪对刺参肠道内含物及自然沉积物的粒度进行分析。
23、然而,由于养殖的过速发展和不规范运作,刺参病害问题日趋突出,出现了多种明显病症和大规模死亡现象。
第五篇:奶山羊养殖项目介绍
奶山羊养殖项目介绍
一、绥棱县奶山羊发展历史和现状
绥棱县具有悠久养殖奶山羊历史,尤其是吐根堡奶山羊这个品种全国闻名。吐根堡奶山羊是1932年日本开拓团带入,在绥棱一带杂交当地奶山羊,1982年和1984年两次从英国引入纯种大不列颠吐根堡奶山羊。经过提纯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1982年农业部、商业部、轻工部,在绥棱县召开全国奶山羊基地县工作会议,会议肯定了绥棱县奶山羊的优良性能。1984年三部将绥棱县列入全国奶山羊基地县,由农业部、省畜牧局、绥棱县共同投资在绥棱县原化工部农场建立了绥棱县吐根堡奶山羊种羊场,同年在开封的全国奶山羊生产会议上,将吐根堡奶山羊列入我国奶山羊三大品种之一,1988年通过省政府的省级种畜场验收,确定为黑龙江省省级良种繁育场。目前,绥棱县奶山羊养殖数量1万只,其中产奶母羊3000多只。现有的奶山羊多数为吐根堡奶山羊的改良后代,少部分为萨能奶山羊的改良后代,群体奶山羊母羊的品质较好,产奶量较高。
二、绥棱县发展奶山羊养殖优势
1、有悠久的养殖历史。绥棱县的奶山羊养殖发展,尤其是吐根堡这个优良品种的引进,最早可追溯到1932年,那时就有改良奶山羊在绥棱饲养。上世纪70年代奶山羊最多存栏量达2.5万多只,是我县的主打产业,成为当时全国奶山羊产业的发展示范县,并建设专门吐根堡奶山羊种羊基地。
2、有广阔的养殖资源。第一、养殖饲料丰富。全县现有耕地总面积210万亩,其中水田面积70万亩、旱田面积140万亩,年可产农作物秸秆 11亿市斤,粮食11亿市斤,有荒山、荒坡、草地近30 万亩,饲草饲料资源十分丰富,大部分都可做为发展奶山羊的饲草和饲料。第二、建场用地宽泛。全县土地结构为六山一水三分田,有较多的荒山、荒坡、林间隙地等都可做为建设奶山羊大场和小区用地。大场小区不但有建设用地,而且有充足的羔羊扶壮放牧场。第三、庭院养殖可行。农家小院大部分都有一亩多地,最多的达到5000平方米,如果农户养殖积极性起来了,庭院就是一个很好的养殖场(区)。
3、有富余的劳动力。全县农业户数4万多户,农业人口近20万,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人口可从事奶山羊养殖。
4、有可靠的技术服务支撑。县畜牧兽医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41人;高级职称的8人,中级职称的28人。农村乡镇11个,每个乡镇都建立了乡镇畜牧兽医站,配备了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干部,每个行政村还设了一名动物防疫员。我们还有全省在畜牧业顶尖的技术机构黑龙江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全力亲为做为保障。
5、有富余民间资金。绥棱县农民相对来说不穷,年人均纯收入可达7500元,储蓄余额达3.5亿元,从储蓄余额就可以看出我县民间资金丰富,可为发展奶山羊产业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三、奶山羊产业前景广阔
1、奶山羊易于饲养
①、采食广。奶山羊具有耐粗饲,饲料广泛的特点,非常适合我国农牧区及山区的传统养殖模式。可利用各种农作物秸秆,树叶等资源,既可消化大量秸秆,又可使农民增收。
②、繁殖快。奶山羊具有全年发情,产羔多,繁殖快,羔羊成活率高等繁殖优势,奶山羊基本上可实现二年三产或一年二产,繁殖周期快,产羔可达240%,基本上每只母羊都可产双羔以上,且由于奶山羊产奶性强,出生羔羊可吃初乳,因而羔羊成活率也较绵羊高的多,基本上羔羊成活率可达98%以上。
③、抗病强。奶山羊具有好动、灵活、身体健壮,抗病力强等优势,每年只需按照养殖程序,进行春秋疫苗及驱虫处理,平时很少会出现大的疫情,较猪、鸡、牛等家畜相比,基本上很少因为疫病造成死亡的,因此不必担心养殖疫病风险。
2、羊奶营养丰富
奶山羊以产奶为主,产奶性能稳定,产奶量高,奶质优良,营养价值较高。一般泌乳期为7—9个月,年产奶450—600公斤,单位活重产奶量比牛高5倍。鲜奶中含乳脂3.6%、蛋白质3.5%、乳糖4.3%、总干物质11.6%。与牛奶相比,羊奶含干物质、脂肪、热能、维生素C、尼克酸均高于牛奶,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脂肪球小,更易于消化吸收的特点,消化率可达94~98%,酪蛋白结构与人奶相似,酸值低,比牛奶易
为人体吸收,适合婴儿食用,也是老人、病人和特殊工种的滋补佳品。人体必须的八种氨基酸在羊奶中都很丰富,羊奶中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亮氨酸的含量高于牛奶。羊奶中含钙较多,有利于儿童骨骼发育,是老人和儿童的良好保健食品。
3、效益好收入多。养殖收入:1.羊奶收入:每只母羊日均产奶2.5公斤,产奶期7个月。羔羊哺乳一个月,吃奶量为75公斤,每公斤按3.6元计算,可收入1620元。2.羊羔收入:每只羊年产2只羔(一公一母)。公、母羔4个月售价为400元和600元。养殖成本各200元,净收入600元。养殖成本:1.精饲料每天0.5kg,每吨2750元7月288.75元。2.粗饲料每天2kg,每㎏0.50元,1年365元。3.青贮料每天 1kg,每kg 1.2元1年438元。4.人工、水电兽药费用120元。养殖一只产奶母山羊全年费用1211元。养殖效益:1620元(羊奶收入)+600元(4、产业化程度高易于形成产业
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山羊奶的固态(奶粉)、半固态(奶酪)、还是液态产品(超高温液态山羊奶),其售价都是牛奶价格的3---4倍,并且产品供不应求,目前,我省开发的超高温液态山羊奶售价每公斤高达27.6元,婴儿配方奶粉每公斤售价高达150元,可见,市场开发潜力很大。由于奶山羊可进行舍饲养殖,机械化挤奶,真空脱气除膻,可开发高温灭菌鲜奶产品或制成羊奶粉等技术优势,因此,4
从目前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水平上,完全可以把奶山羊产业做大,形成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
四、发展奶山羊产业可富民富企富县
今年,黑龙江省加比力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在县工业园区建一处日加工羊奶300吨能力的乳品厂。企业上马后,必将拉动绥棱县奶山羊的快速发展。在企业投产前,县里考虑羊乳产出问题,又在县浆果研究所建一处小型羊乳加工厂,先期收购。农民可以增收农户养一只奶山羊,年产鲜奶300—500公斤,销售价格4元/公斤,加上产羔的收入,每年可纯收入1000—1500元。如一个农户养100只奶山羊,纯收入可达10万元。企业可以增收企业每加工一吨鲜奶可盈利3500元,按年加工7万吨计算,企业年可盈利2.45亿元。财政可以增税年创税收0.7--1亿元。
六、发展奶山羊宽松政策
按照富民富企富县的原则,广泛动员全县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发展奶山羊产业上来,制定强有力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创造良好的宽松环境,为发展奶山羊产业打下坚实基础。今年开始每个乡镇要发展千只以上奶山羊大场2个。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发展普养,使小区、大场和普养的数量各占三分之一。全县奶山羊养殖量达到2万只。县里出台优惠政策。
1、成立领导组织。县里成立奶山羊发展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下设奶山羊发展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奶山羊发展的具体实际工作和技术服务。
2、资金支持。县政府出资1000万元资金,每个乡镇100万元,用于奶山羊养殖基础建设和引种羊,3、用地支持。对于农村的闲田隙地,优先用于建设奶山羊小区和大场。闲置的校舍,优先租赁给奶山羊养殖户。
4、技术支持。县畜牧兽医局免费为养殖户提供规划设计,品种改良,防疫检疫,代为培训技术人员,提供奶山羊生产的相关信息。
5、政策支持。积极鼓励干部带头、带薪、带职发展奶山羊养殖。对发展规模大、示范带头作用强的养殖户,实行奖励政策。争取国家的养殖扶持政策,力争把奶山羊发展成为省里重点扶持项目。
6、激励机制。把奶山羊产业纳入到对乡镇考核的范畴之中,达到发展目标的干部,在年终要予以奖励,完不成任务的也要采取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