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残疾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关注残疾人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省委、省政府对残疾人事业高度重视,把残疾人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解决残疾人基本需求问题纳入重点民生工程,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残疾人组织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显著改善,有效推动了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为关怀残疾人,改善残疾人的健康状况,20XX日XX医院开展了为残疾人免费体检活动。体检项目包括心电图、量血压、测血糖等,并为肢体残疾人提供功能恢复指导。此次体检活动走访了XX村、XX村、等30多个村庄,共约400名残疾人,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入户体检,预计再一周的时间此项活动才得以圆满结束,在寒风刺骨的冬日XX医院为残疾人送上一丝温暖。
通过体检让残疾人及早的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为残疾人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提供了依据,也充分体现了XX医院对残疾朋友的关心和爱护,体检工作开展的非常顺利,得到了残疾人家庭及社会上的一致好评
第二篇: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群体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群体。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而残疾人生活水平仍然滞后于社会平均水平。近年来,镇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对全镇1600多名残疾人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因此如何为将来的工作,树立一面旗帜,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尤为重要。根据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残疾人发展事业意见》以及县政府关于十二五规划中残疾人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镇政府,镇残联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做到总体上目标明确,细节上服务周到,全心全意做好残疾人工作,为推动残疾人事业迈开扎实的每一步。
现就上半年工作,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切实关心特困残疾人的生活和学习。春节期间,镇政府、镇残联为使全镇特困户残疾人都能过上一个欢乐而又祥和的新春佳节,在财政经费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靠政府出资一部分,机关、镇直单位捐助一部分,组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及村(居)两委会成员,采取走村入户的形式对全镇特困户残疾人进行了慰问,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同时积极积极加大扶残助残宣传,号召全民献爱心,实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爱耳日”,“助残日”中,镇政府携镇残联,镇邮政等部门,对一些特困户进行了入户访问,送去慰问金和油、米等生活用品。
残疾人重大节日,只是我镇加大宣传的一个契机,然抚残助残工作,却是一个持之以恒的工作,为此 镇残联还成立“爱心助残领导小组”,由镇政府牵头领导,镇残联组织管理。爱心人士主要由一些社会有能力有闲暇的成员组成,对一些特困残疾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送爱心
活动。爱心小组成员有工人,农民,机关工作人员,中学生等。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实行“一对一帮抚”,成员可能换了一个又一个,但爱心接力棒将会一直传递下去。
在生活保障方面,我镇已为6名残疾人申报人护理补贴,为24名残疾人申报了低保重残补贴金。为1人申报了残疾人代步机动车燃油补贴。
二、全面落实残疾人康复工作
镇残联在 月 日认真开展了“爱耳日”宣传咨询一条街活动。并现场为广大群众免费测试听力23人,义诊28,义检35人,测血压76人,健康咨询71人次,书写标语8幅,发放爱耳延缓衰老资料1000余份,受益群众达1000余人
今年 月 日是第21次全国助残日,为了搞好今年的“助残日”活动,我们先后召开了镇残联、各村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会议,围绕今年“助残日”部署要求,在召开各种会议的基础上,悬挂过街横幅,书写大幅标语,在镇自办广播中,大力宣传扶残助残。各村又相继召开会议,在全镇上下形成一个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为残疾人排忧解难的良好氛围。在助残日期间,我们召开各村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会上组织大家学习《残疾人保障法》,交流各村残疾人生产、生活情况,反映残疾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会上各村残疾专干交流了各自工作范围内残疾人情况,并要求他们多与镇残疾人联合会联系,多与残疾人沟通,并通过他们号召全镇残疾人发扬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群体。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而残疾人生活水平仍然滞后于社会平均水平。近年来,镇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对全镇1600多名残疾人(含未持证残疾人)再次作了摸底调查。能纳入低
保的,为其纳入低保,符合重残救助的,纳入重残救助。并了解残疾人的一些康复需求和生活求助需求。
通过今年“助残日”活动的开展,我镇上下形成了尊残、助残的强烈氛围,残疾人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深信在县残联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的残疾人工作一定会取得骄人的业绩。
关于康复室,目前我镇工作开展比较完善的是镇卫生院康复室。目前正积极筹建董河、应集两家村集卫生室。让更多残疾人获得更好更好的康复、理疗服务。
据统计1—6月底我镇已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5例,0-6岁儿童实免费康复5例。为10名新增精神病服药者办理了免费医疗求助卡;为16名残疾人发放了辅助器具。为全镇1604名残疾人(含未持有二代证的残疾人)作了为期十余天的摸排调查,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生活、培训、就业状况,以及康复需求等。
三、切实解决好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
残疾人就业,是广大残疾人及亲属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妥善解决好残疾人就业,对确保社会政治稳定至关重要。半年来,我镇不断为切实解决残疾人就业想办法,探路子,通过各种渠道先后安置残疾人就业45人,其中劳务输出5人,政府协调安排5人,在企业通过按比例就业8人,通过万磊木业创业基地,按排10人;通过新增抚贫基地吉祥玩具厂安排17人。
为增强残疾人就业竞争能力,今年上半年已组织两次培训,分别是水产养殖和电动缝纫,共培训40多人次,通过培训能够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共达32人。下半年计划继续与成教部
门协调,计划分别再作电脑办公自动化,数控车床和家电维修等培训。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使他们进企业能成为技术骨干,在家创业则能成为致富能手。上一篇范文: 科技局年中工作小结文稿
下一篇范文: 没有了
关于本站:中国最大的权威的公务员门户网站-公务员之家创建历经7年多的发展与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现已成为全国会员最多(95.4万名会员)、文章最多、口碑最好的公务员日常网站。荣膺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与权威媒体推荐,荣登最具商业价值网站排行榜第六位,深受广大会员好评。
第三篇: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
努力做好新时期基层残疾人工作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鼎立支持下,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初步改变,在一些方面得到了实惠,但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审视,残疾人在生活、就业、医疗、康复、教育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利的因素,因此,做好新时期的基层残疾人工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自己到社区担任残疾人联络员工作以来,任劳任怨、工作踏实肯干,在努力干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克服自身的困难,积极配合社区主任干好各项工作。工作中努力钻研残疾人工作的业务知识,不懂不明白的就虚心学习请教居委会的主任们,并经常深入残疾人的家庭关心残疾人的衣、食、住、行,全心全意地为残疾人服务,为他们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受到了残疾人及家属的拥护和爱戴。我社区残疾人较多,丰富残疾人健康活动是社区的头等大事。自己想尽一切办法深入社区单位为残疾人谋福利,由于自己的敬业精神感动了社区共建单位领导,他们给与了社区很多物品资助,为丰富残疾人的文化娱乐生活创造便利条件。勤奋的工作,乐于助人的精神,感染了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在街举办残疾人文艺演出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主动请缨担任导演,为使节目内容做到丰富多彩,大胆尝试,联系大王庄街共建单位音乐学院,参与此次活动。由于专业队伍的参与,使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了一部分残疾人的活动兴趣,得到了残疾人家长的赞扬。从彩排到演出,自己不辞辛苦,克服了很多困难使此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受到区、街残联领导的好评。
要做好基层残疾人工作,谈何容易,就像人们经常所说的那样“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积极的思想几乎能够战胜世间的一切障碍。只要我们“打开心门”,用心去做,一切困难都能够克服,残疾人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自己在工作中体会到做好残疾人工作要具备高尚道德和情操。说白了,就是要有良心,我们作为一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如果不努力做好残疾人工作,将对不起残疾人联络员这个称号。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我们对得起天理良心吗?人,既需要物质的饱暖;人,更渴望精神的丰裕,我们残疾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渴望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丰富。
社区残疾人联络员既是残疾人意愿、需求、利益的代表,也是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助手。社区残疾人联络员的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残疾人各项工作能否有效落实及残疾人能否实实在在受益。
社区残疾人工作又千头万绪,我觉得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基础工作。
第一、摸清残疾人的基本情况。社区残疾人的基本情况是开展残疾人工作的基础条件和现实依据。这些情况包括:残疾人的总数及各残疾类别的人数;每个残疾人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情况;教育、就业、康复等需求情况;经济收入情况;监护人情况(与被监护残疾人的关系、姓名、联系方式等)。
第二、密切联系残疾人,热情为残疾人服务。残疾人联络员要同残疾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经常下户走访及时了解、反映他们的意愿、需求;向他们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方针,介绍社会发生的新生事物;动员、鼓励他们走出家门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对于障碍严重的残疾人,要将服务送进家门。
第三、当好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助手。要及时向社区居委会反映残疾人的意见、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社区居委会组织好各项残疾人活动,做好为残疾人服务的各项工作。
第四、同其他社区组织、机构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社区残疾人工作同样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支持才能做好。社区残疾人联络员要同社区内妇女、老年人、社会志愿工作者等其他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和力量,做好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第五、做好市区有关残疾人政策在社区的贯彻和宣传工作。利用社区内各种媒体,向公众宣传人道主义和有关残疾人事业的政策、方针、法律以及残疾预防、康复、教育、就业等相关知识。
有人说:“人对了,世界就对了”。就为了这个“对了”,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是否可以用我们的良知构建残疾人事业美好的蓝图,让人人都能享受社会物质和文化成果,我们的每一个残疾人工作者也应达到一种平和状态,和谐离不开发展,和谐不能忘记了残疾人。用我们的良知,对残疾人多一分关爱,多一分理解,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切实做好新时期的基层残疾人工作。
诚厚街居委会
任乃君 2008年10月20日
第四篇:关注残疾人
爱与你同行·关爱残疾人—征文:
以 爱 为 名 , 传 递 正 能 量
马星慧 人文分院
联系电话:***
以爱为名,传递正能量
有人说:“凡事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别人着想,广积善德,便是慈悲。”从小,我们就从《论语》中得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因此,我们应常怀一颗慈悲之心,用一颗慈悲的心,去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帮助我们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因为,爱就像一个跳动的音符,与我们一路同行。当我们每天享受着美好的生活时,是否知道,这个世界,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享受不了生活的美好。
他们就是—残疾人。
在上学期一次心理课堂上,老师带领我们展开了这样一个活动,由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一个人带上眼罩扮演盲人,由另一个人搀扶在校园里走一圈,之后角色互换。这个活动不仅让我们体验到了帮助和被帮助的感觉,也让我们体会到信任的重要性,但更令我深刻体会到做盲人生活的不容易,他们是多么需要我们的帮助、关心。当眼睛被蒙上的那一刻,我突然对这个多彩的世界恋恋不舍,心中有无助﹑恐惧﹑害怕……当有一双手牵着我的时候,虽然眼前没有阳光,但可以感到阳光照进了自己的心里,深切体会到那种温暖。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感知到平时无法体会的障碍,这种内心的挑战,也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无法感受的,希望我们能换一种角度“看”世界。
人生路上,挫折难免。岁月只是偶尔静好,我们常常会因为遇到那么一点挫折觉得自己不幸福。现在想想,真不应该,因为比起他们,我们不知幸福多少倍。至少,我们可以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愿望;可以用眼睛眺望未来;可以用耳朵倾听大自然的美妙声音;可以背上行囊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些对于我们很容易的事,对于他们,是多么困难。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埋怨自己不幸福,命运不公平,只要我们有颗温暖的心,那就有何理由不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呼吁更多的人传递正能量。
我在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节目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来自九三农垦的凉皮哥八斤,通过一段精彩的模仿给现场观众带来了无数的欢笑。而在这些笑声的背后,却是一个父亲为了自闭症儿子付出的艰辛努力。为了能让家人过得更好,他的梦想是能接到一些有偿的演出。很多人对于自闭症的孩子所知甚少,孩子见到食物就上去抢,见到汽车就很兴奋,撒开手就冲到车轮前面,很多人不理解,以为只是父母把孩子宠坏了。从此,夫妻俩都不太敢领孩子到市里了。八斤还有一个心愿,那便是可以听到孩子能叫一声爸爸。对于自闭症的儿子来说,叫一声爸爸是极其困难的事。但八斤坚信自己的儿子最终能够好起来,恢复正常人的生活。我们应该给残疾人多一点理解、帮助、支持,关注残疾人的内心世界,向更多的人传递正能量。
“拭雪佛花,长袖清香,”我想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以白雪般纯洁的心灵对待人世的一切,关心身边特别的人。如果我们换位思考,我们就能更加理解残疾人,更加关心残疾人,更加关爱残疾人,就会实实在在用心帮助残疾人,用情去帮助残疾人,用实际行动去帮助残疾人,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第五篇:少数民族是一个特殊群体
少数民族是一个特殊群体,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县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全面、客观地把握民族地区发展现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现就我县两个少数民族乡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供参考。
一、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我县是一个散杂居民族地区县,居住有30余种少数民族,总人口 2834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34,彝族、回族、哈尼族是我县的世居少数民族,总人口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90%。分别居住在全县8个乡(镇)、全县有两个彝族乡,18个彝族村委会,少数民族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6%。
夕阳、双河两个彝族乡位于晋宁县西南方,是昆明市仅有的七个民族乡中的两个,也是晋宁县最边远、偏僻的山区少数民族乡。夕阳彝族乡距县城昆阳60千米,双河彝族乡距县城昆阳40千米。东接玉溪市洛河乡,南与峨山甸中镇、玉溪市红塔区交界,西与易门县十街毗邻,北与安宁市接壤。
夕阳乡总面积为156.51平方千米(包括白马龙村岔入峨山境内农田非地0.54平方千米)。共辖10个村委会,38个自然村、40个村小组,总人口10155人,其中农业人口9444人,有彝、汉、哈尼三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7921人,占总人口的78%。2006年全乡共完成经济总收入6663万元。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的人口,还有254户284人,其中:弱势群体五保户、残疾人还有164人,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上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的人口占多数。
双河乡总面积为152.0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9098.94亩,林地面积为183688.5亩,全乡辖6个村委会,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313人,其中,彝族人口7505人,占总人口的78%。双河属于滇中高原浅割中山地带,全乡最高海拔2511.3米,最低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13度。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具有铁、铅、锌等矿产资源,境内风光秀丽、景色怡人,高达73%的森林覆盖率为昆明附近少有。1990年,双河乡被昆明市政府划定为“昆明市双河磨南德水源保护区”,1999年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批准为云南省40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2006年被列为“金牌秧佬鼓”之乡。2006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12275万元,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145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完成7324万元,农业总产值完成4134万元,全乡粮食总产量达342万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完成2274元。2006年完成财政收829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241万元)。2007年6月底,全乡共有中小学生1395人,其中,小学916人,中学347人。小学巩固率达100%,升学率达100%,中学生巩固率达99.3%。
夕阳、双河是一个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三区”彝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比较滞后。
夕阳、双河彝族乡发展具有的有利条件:
(一)自然环境方面: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60人一平方公里,且开发价值日趋显现;有全昆明市保护较好的森林资源38.6万多亩,且旅游价值,生物开发价值在不断提高;双河有比较丰富的水资源;储有一定量的矿产资源,现正积极推进着乡村组的公益事业的发展,“五位一体”的乡情,给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基础设施方面:县、乡、村道路交通网络形成,交通条件在逐步改善,宝夕公路已全面竣工,乡村农田水利设施大部分配套,烟水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农田水利化的进程。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网络也相继完善。
(三)人力资源方面:人口在文化素质、经济意识、法律意识、竞争意识等综合素质方面有所提高,勤劳致富的愿望得到增强,科技致富水平得到提高,浓烈深厚的民间民俗文化得到开发利用,为我们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业,倡导科学、进步、文明、和谐的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产业布局方面:烤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稳定的,惠及乡、村、组、群众的产业;生猪生产成为群众重要的经济来源,科技运用在生猪生产上稳步推进;粮食基本能自给;矿产资源的挖掘、整合给两乡公益事业建设的快速推进创造了条件;新项目的引进,为少数民族乡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双河、夕阳彝族乡这些年在发展上虽然取得明显的成效,但总体上看,与全县其他地区相比较,发展仍相当缓慢,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农民整体素质较低,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现在的农村,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劳动技能的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守村中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妇、幼,这部分人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习惯于传统农业,对现代效益农业接受程度低。目前各村效益农业虽有所发展,但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不高,而且随着扶持效益农业补助资金的减少,效益农业发展的步伐将会减慢,这些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提升。
(二)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种植管理粗放,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过小,生产效率低。目前,两乡少数民族村人均耕地虽有1.45亩左右,但农户生产经营地块零碎、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这不仅给科技推广、灌溉、排涝、病虫害防治、土地开发等带来了很大困难,而且农业生产相对成本高。同时由于缺少投入,管理粗放,组织化程度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村民的收入。如在烤烟生产中,中后期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烟叶质量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快,时鲜蔬菜、荚豆等新兴产业推广难度较大,形不成规模。缺乏市场信息,部分干部群众怕担风险,不敢放开手脚大规模进行结构调整。
(三)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不够。目前,两乡虽然上马了一些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项目,但从总体上来说,大多数还以卖资源为主,与建立绿色生态农业乡的总体发展战略相悖,长期效益不足,发展后劲不足,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差。由于地理环境制约,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导致第三产业缺少发展空间,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
(四)道路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近年来,虽然各方面对少数民族乡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但一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五)乡财政单一,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战斗力不强。少数民族村级集体基本上无经济收入,村级集体经济主要依靠帮扶单位给予解决,大多是“空壳村”,乡村两级自身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增大。2006年,夕阳乡财政收入仅为452万元,但支出则高达829万元,双河乡为530万元,支出829万元,面临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六)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两乡60多个自然村几乎都坐落在山上、半山腰,山路崎岖,交通极为不便,要实现机械化农业耕作几乎不可能,特别是夕阳彝族乡仍是牛犁、人背、马驼的传统耕作模式,人力、物力的大量投放,加大了生产成本,投入与产出价值比较低。农民种、养出来的物资运不出去买,也是最大的问题。另外是水资源缺乏,水利化程度仅达40%,饮水难、取水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如夕阳乡的木柞、保安、田房等村12个村小组,近3000多名群众,2000多亩山田还得靠天吃饭。
三、加快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1、进一步转变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观念。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可以焕发出摆脱贫困的巨大动力。为此,要想摆脱贫困,实现小康致富,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至关重要。政府在加大对少数民族群众帮资金、帮技术的工作力度的同时,要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科学素质,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造血”功能,进一步激活农民群众要求致富的强烈愿望,从“要我富”的观念向“我要富”的转变,毕竟“石头孵不出鸡”。
2、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双河、夕阳有丰富的林、矿、水、土、草等自然资源,乡党委、政府应抓住全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绿色经济强省的机遇,抓住建设现代新昆明后花园的机遇,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开发,将本乡的资源优势真正变为经济优势。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如夕阳乡具有地方特色的香糯米、葵花子、辣子已经闯入市场。蜂蜜、松子、菌子等农持产品有开发潜力,双河的甜脆弯豆、夕阳的甜龙竹已初见规模。
3、发展旅游业既能发挥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又符合欠发达地区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要求,还能大量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和民族风情游,同时大力培植生态经济,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着力抓好现有形成的畜牧业、绿色蔬菜、林果等特色农业的综合开发,加大对生猪养殖和本地鸡养殖的推广扶持力度,推动本地生猪、鸡、兔、山羊等养殖上规模、上档次,提升产业层次。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山区原有的天蓝、水清、山绿、环境优美的面貌,使之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充分展示农业示范、农业观赏、休闲等多种功能,推进旅游富民。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实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是解决温饱的基础,也是巩固脱贫致富的基础。为此继续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加大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村庄整治,加大改水改厕力度,改善居住条件。通过异地脱贫,政策鼓励等措施,引导生产、生活条件差的少数民族村民向中心村和中心城镇集聚,推进城镇化建设。
5、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决定》和《云南省民族乡工作条例》。特别是将2006年中共晋宁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贯彻实施到民族工作中去,切实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扶持力度。《决定》明确规定了:财政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十一工’期间,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幅要高于全县平均水平;降低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本级配套资金的比例,财力不能自给的,应当予以免除。扶持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向民族地区倾斜。继续加大财政、税收和金融的扶持力度,通过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民族优惠政策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其他方式,逐步加大对民族乡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县级财政对民族乡计算一般性转移支付时,所使用的系数应比非民族乡高5个百分点。从2007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30万元民族机动金,主要用于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解决少数民族吃饭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并随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需要和本级财政的增长按每年3%的比例递增。在两个彝族乡工作的干部、教师、医务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工作业绩与晋职、晋级等挂钩,对业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提拔任用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优先,其子女在县属中小学上学免收借读费,升入高中给予10分的加分照顾。对长期在民族乡工作的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等。但在调查中这些规定大多没有得到落实。当前,民族地区的经济落后,是客观事实,只有
依法对少数民族地区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量的倾斜和扶持,加大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6、加快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和灵活多样的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农村适用技术人才。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政治坚定、维护民族团结、深受各族群众拥护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用人机制和环境,稳定少数民族地区干部人才队伍,鼓励、支持、吸引各类人才到民族地区创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