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个故事3杯酒挥别3年时光
三个故事,三杯酒,挥别三年时光
原客户服务管理部的各位兄弟姐妹:
2012年情人节的第2天(2月15日)晚上,在公司组织结构开始改革1年后,原客户服务管理部在京人员20人在密云自家居饭庄把分别和出发的酒会一起补办,当日上午我准备了3个故事,计划在我领酒时分享这几个故事,酒会上因感觉空间大,在另一桌的人员听起来会吃力,就略掉了。另外,在世界各地因工作或身体原因未能到场的还有8人,在此一起分享这3个故事,品味3杯酒,一起挥别2008-2010那3年的时光。
第一杯酒,为我们3年的相聚相伴干杯!挥别那3年非常快乐的时光。第一个故事来自电视剧《悬崖》,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满洲国的哈尔滨警察厅,原特务科科长,现为警察厅副厅长的高斌,为挖出共产党打入其内部的奸细日思夜念了10年,正在在审讯原特务科行动队队长,现为特务科科长的周乙,高斌已认定周乙为共产党奸细,在劝说周乙认清形势,老实交代,对话如下:
高斌:共产党的鼻祖卡尔·马克思最喜欢一个故事,想听听吗? 周乙:好吧,长长见识。
高斌:说,一个学者,坐渔夫的船,打算到对岸去。学者问渔夫说:“你懂文学吗?”渔夫回答说不懂,学者就说:“很遗憾,你失去了一半生命。”过了一会儿,学者又问渔夫说:“你懂数学吗?”渔夫回答说不懂,学者非常心痛地说:“很遗憾,你失去了另一半生命。”这个时候,一阵狂风刮来,船翻了,两个人都掉到了水里,挣扎着。渔夫这个时候问学者说:“你懂游泳吗?”学者回答说不会,渔夫说:“那完了,你失去了整个生命。” 周乙将手中的水杯放到桌上,慢慢地盖上水杯盖子,说:“很不错的故事,象个寓言。” 高斌:现在对于你我来说,我们都在水里,我想知道,你是愿意做夸夸其谈的学者,还是愿意做实实在在的渔夫?”
周乙:在船上我做学者,在水里我做渔夫。
第二杯酒,为原客户服务管理部解散后,一年来我们各自的出发干杯!出发总是美好的,特别是在阳光灿烂的早晨。
第二个故事来自网络,故事的题目是《救命的三根火柴:机会永远留给能沉得住气的人》,故事内容如下:
1976年7月的一天,他带着三个队员,到青藏高原尺曲河一带进行地质考察,他们被复杂的地质状况所吸引,顺着尺曲河一路走来。
过了一会儿,事先没有一点征兆,一场暴风雪突然降临,刚才还晴空万里的天气,瞬间被暴风雪搅得天昏地暗,他们找了一个避风的掩体,几个人抱在一起,此时,没有一个人意识到,危险正一步步向他们逼近。
暴风雪停止了,他们迷失了方向,黑暗中,他们手牵着手,一步一步摸索着向前走,在没有方向的黑雾中,他们犹如空中的尘沙,漫无目的的漂移着,体力在慢慢地消耗,接着,有人开始大声喊叫,希望不远处有人注意到他们,可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最后,他们再也喊不动了,高原稀薄的空气,让体力透支的他们呼吸更加困难。
他让队员们暂时停一下,开始盘点身上的东西,有一个手电筒,一包烟,一个火柴盒,火柴盒里面只有三根火柴。
他正要带着队员继续行走时,突然感到脚下有一个东西,他捡起来一看,是个水壶,他心里一惊,全身直冒冷汗,---原来又回到了刚才避风的地方了。
他不动声色,说:“我们在这里不要走了,等人来救援吧,”天色依然如墨,天空不时闪过一丝光亮。......两天过去了,他们就这样等待着,大本营里,人们苦等两天后,预感到他们出事了,急忙组织人分头寻找,人们打着火把,顶着夜色,在空旷的荒原里高声喊着他们的名字。
他们几个人又饿又累,已经筋疲力尽了,听到远处的呼喊声,他们张大嘴巴,却发不出声音来回应,有人打开手电筒,希望引起救援者的注意,可是,那微弱的灯光闪烁了几下,之后,就融入了黑夜,接着,有一个人说,我们还火柴,我来点燃它。
他却出人意料地制止这么做,大家不解,他没有力气解释。
时间又过去了六个多小时,不远处,传来了讲话声,此时,他示意队员点燃最后的希望---三根火柴,黑暗中,那火柴如萤火虫,般耀眼,救援人员终于看到这点微弱的火光。
他们,就是青藏铁路建设大军中4外重要的科技人员。那个直到最后才允许点燃火柴的人,就是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咨询组组长张鲁新。
30年后的今天,张鲁新谈到那次传奇经历时说:“那时,我们已经没有一点力气,所有的希望就只有那三根火柴时,被我制止了,因为我发现救援人们手里都拿着火把,在明亮的火光下,他们怎能发现我们这微弱的火光?幸好,我们没有用,保留到了最后的希望,我知道,救援的人们一定还会回来的。他们手中的火把补烧光,那样,我们的三根火柴在黑夜中会带来更大的希望,此时,留给我们的就是等待。就是要沉住气,事实上,我的猜测是正确的,我们获救了。”
“机会永远留给能沉得住气的人”,最后,张鲁新这样说。
第三杯酒,为我们各自美好的未来干杯!昨天已经过去,明天琢磨不定,而唯有今天是实实在在的,拥有了今天就拥有了明天,所以,为未来干杯,就是为今天干杯。
第三个故事的题目是《心灵的温度决定人生的状态》,同样来自于网络,故事内容如下:
教授的一群学生要离开教授毕业了,最后一堂课,教授把他们带到了实验室。皓首白发的教授说,这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堂课了,这是一堂最简单的试验课,也是一堂最深奥的试验课,我希望你们以后能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堂课。
教授说着,取出一个玻璃容器,又往容器里注入了半容器清水。教授把盛水的容器放进一旁的冰柜说:“现在我们将它制冷。”过了一会儿,容器端出来了,容器里的水凝结成了一块晶莹剔透的冰块。教授说,0℃以下,这些水就成了冰,冰是水的另一种形态,但水成了冰,它就不能流动了。比如南极极地的一些冰,它们呆在那里几千年几万年了,几公里外的地方它们都不能去,更别说流向大海了,它们的全部世界就是它们立足之地的那丁点大地方,我们实在替这种水感到深深惋惜和悲哀啊。
“现在,我们来看水的第三种状态。”教授边说边把盛冰的玻璃容器放到了酒精炉上,并点燃了熊熊的火焰。过了一会儿,冰渐渐融化了,后来被烧沸了,咕咕嘟嘟地翻腾出一缕缕乳白色的水蒸气,在实验室里静静地氤氲着、弥漫着。
过了没多久,容器里的水蒸发干了。教授关掉酒精炉让同学们一个个验看玻璃容器说:“谁能说出那些水到哪儿去了呢?”学生们盯着教授,他们不明白这最后一堂课,学识渊博的教授为什么给他们做这个最简单的试验呢?这是他们在初中,甚至在小学时都已经做过的试验,它太简单了,简单得简直让大家谁都懒得去回答。
教授看着那些不愿回答这个幼稚得有些可笑的问题的学生们说:“水哪里去了,它们蒸发进空气里,流进蓝蓝的辽阔无边的天空里去了。”教授微微顿了一顿说:“你们可能都觉得这个试验太简单了,但是,”教授口气一转严肃地说,“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试验!”
教授瞅一眼那些迷惑不解的学生说:“水有三种状态,人生也有三种状态,水的状态是温度决定的,人生的状态也是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教授说,“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0℃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世界也就不过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态,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能奔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100℃的炽热,那么他就会成水蒸气,成为云朵,他将飞起来,他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将和宇宙一样大。”
教授微笑着望着他的学生们问:“明白这堂最简单的试验课了吗?” “不,这不是一堂简单的试验课!”他的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
“让你们对人生、对生活的温度最少保持在100℃,这样你们的人生世界才能会最大。这就是我这堂试验课的最终试验结论。”教授微笑着说。
同学们哗地鼓起了掌。他们记住了这最后的一堂试验课,他们知道了心灵的温度将会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和一生。
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0℃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世界也就不过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100℃的炽热,那么他就会成水蒸气,成为云朵,他将飞起来,他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将和宇宙一样大。
水是人生平静的状态,对人来说可以使人拥有一颗平常心;冰是人生的失落、灰心丧气的状态,会使人放弃努力、放弃理想;水蒸气是人生充满希望与激情、努力奋斗、不怕困难与挫折,敢于挑战时的状态。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奋斗,才能最终有所收获。
3年的时光匆匆而过了,3杯酒也喝了,3个故事也讲了,为了更好地挥别,下面容我带领大家做一次回味。
3年的时光里,我们28人中,不足三分之一的人在客户服务管理部待足了3年,待得时间最短的甚至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无论时间长短,相信每个人都喜欢待在这样一个大家可以如兄弟般相处的团队里,这个团队有些与众不同,正如部门文化所提倡的,大家实现了快乐地工作,行动-思考-学习,这实际上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如第一个故事里面的学者与渔夫,周乙的回答非常好,我们也一样,我们既是学者,也是渔夫,我们要与组成这个世界而在变化的时间和空间相匹配。
当我们喝第二杯酒时,第二个故事的原作者告诉大家的是“机会永远留给能沉得住气的人”,这也正是我想告诉大家的,人生百年,会坎坎坷坷,会起起落落,风雨与阳光相伴,白昼与黑夜相伴,四季永远轮回,最根本的是快乐,沉得住气是讲的是实现快乐精神层面的要素。通过这个故事,我还想告诉大家原故事之外的意思,那就是实现快乐的物理层面的要素,每个人拥有的资源和机会总是有限的,一定要学会统筹,统筹好有限的资源,把握好稍纵即逝的机会。
当我们喝第三杯酒的时候,第三个故事中的教授告诉了我们“心灵的温度决定人生状态”,我非常赞同教授“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奋斗,才能最终有所收获”,但不完全赞同教授最后对水、冰、水蒸气的静态评价,我的见解是应该动态地评价,不存在绝对的好坏,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我个人认为,水、冰、水蒸气是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上最有灵性的一种物质,它的准确名字叫H2O,它的三种状态是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条件而存在的,最可贵的是,它既能独立存在,还能相互转化,而不失去其生命。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或为水,或为冰,或为水蒸气,都是美好,而与之相匹配的则是要永远努力追求的是100度的心灵温度—快乐!无论为水,无论为冰,也无论为水蒸气,外在的都是努力,内心都永远是快乐的。
3个故事,3杯酒,3年的精髓是那曾经的部门文化:以快乐为基础,行动-思考-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挥别那3年的时光吧---3年里我们兄弟般的相处;斗转星移,让我们尘封那3年的时光吧,在出发和日后的路上,朋友般地相处。朋友们:出发时间无论是否真的是早晨,也无论天空中是否真的充满阳光,珍惜和祝福每一次出发吧,因为出发总是美好的,特别是在心中阳光灿烂的早晨。抓住了今天,即抓住了明天,将来我们相见时,让我们释放那3年的时光吧,还做好兄弟!
付显忠 写于2012-2-17中午
补记:
参加酒会人员:付显忠、马德全、李天杨、黄以成、何志勇、李侃、崔文杰、崔志慧、郑潮、倪卫东、曹成凯、张苏东、刘强强、闵军鹰、张良、刘宇强、苑立昊、陈宝瓷、周伟光、孟懿
未参加人员:刘书战、胡小妹、何家良、陶金波、杨勇、赵星辉、汤忠哲、金志远
第二篇:烟灭酒半杯
烟灭酒半杯 李代奎
和友在江边瞎逛 江水绢带般流过 没过脚踝 打湿我的裤管 湿润我的眼眶
找一处坐下 竟也只能滞望 见了我的影 萎靡
疲惫 拖着脸 唉 算了吧
有翠鸟轻掠江面 惊起阵阵涟漪 看不清我的影 看不到我的影 惊慌
害怕
江水继续流淌 但也终归了平静 欣喜
愉悦
可岁月呀 就这样吧
第三篇:杯酒醺心抒情散文
忙忙碌碌里,好久顾不得饮酒了。昨夜,我忽然饮下一杯酒……
浑浑噩噩里,很久想不起饮酒了。昨夜;我骇然饮下一杯酒……
一杯酒、一杯烈酒、我一饮而尽!没有什么伴随,一粒花生都没有。
与其说饮,倒不如说“灌”。这样描述是正确的、准确;因我是仰脖而罄,没洒一滴……我真真的感觉到那烈酒滋溜溜、麻酥酥、火辣辣流经我身上、所有的血管,浇醉我体内的每滴血液,置换出我心中难掩的苦涩与忧伤……
迷迷茫茫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里,认识几个汉字的我却不知道“挚”字怎么写了。
于是,趁着酒的麻醉还没有浸透脑细胞,趁着双眼还没有恍惚到看不清键盘,就这样摇摇晃晃歪歪扭扭地坐在那张熟悉的都陌生了的椅子上、开启了那台老掉牙床子的旧电脑,以四核双引擎的极速查找。可惜,烈酒催眠下的我看不清屏幕、敲不着键盘、弄不懂搞不清到底开机想干什么做什么了——做什么呢?
就白日里做梦吧。做梦——好像也许大概可能省些气力吧。然而,我连做梦的力气都没!只剩下苟延残喘的一丝气息……
那杯酒;那杯该死的酒!它截断了我的睿智扰乱了我的思维;搅拌了我的心湖。
搅乱了我的琴弦!
微风徐徐吹,暖阳午转西——惊愕间殊不知这杯酒还可以把惆怅烧成灰烬!
那就让我再饮一杯烈酒吧,哪怕是毒鸠我也会淡然、坦然地灌进躯囊一饮而尽!
让这杯烈酒化成扬起风帆的核动力!
让这杯烈酒滋润迎春的嫩芽与新绿!
让这杯烈酒弹拨我那心爱的吉他!
奏响快乐而挚真的爽朗乐曲!
第四篇:小品剧本:酒故事
《酒的故事》为官之道。
人物齐声:工商局科长
齐妈:齐声妈妈老干部
金医生:宠物医院老板医生
(幕启
(齐声家中间摆设一沙发饭桌上准备了饭菜
(金医生上手提一瓶酒敲门
金医生:(兴奋地)齐声,齐声!
齐妈:(上开门)哟,你这小金,金医生,哎,是金老板,看你疯的,今天怎么了?还买了酒。
金医生:大妈,恭喜,恭喜,我们的老同学有喜事了,我们的梁科长,要升副局长了!
齐妈:你,你是从那听来的?
金医生:大妈,这都传遍了。我是特来贺喜的。你看,从小到大的老同学,来喝一杯!哎,大哥嫂子呢?
齐妈:你嫂子出差了,你大哥,又有什么紧急任务,出去了!
金医生:嗨,太认真了,太认真了!小心认认真真背扎针!
齐妈:你们这些年轻人,又是小道消息,风风雨雨的,别犯了自由主义!
金医生:谁犯自由主义了,我呀,还专门问了我们搞组织那位同学。
齐妈:不会是地下组织部吧?
金医生:那能呢,他呀,他,他说------已经安排上常委会了。
齐妈:这要符合组织原则,不要当地下组织部长,乱传小道消息!
金医生:嗨,不说了,不说了!大妈,齐声这个人,工作积极,业务熟悉,就是原则性强,不会擦鞋,到现在还只混个科长。
齐妈:当个科长不是很好吗?你爸和我,不就是个科长到退休,一样为人民服务!
金医生:嗨,嗨,像,太像了!一样一样有原则。好,好,我不说了。代沟,不可跨越的代沟。
齐妈:你们要相信组织,做好工作,老实人不吃亏。
金医生:老实人不吃亏,这年头老老实实就是没得吃。
齐妈:小金,金医生!不是我说你们年轻人了,说话办事要认真!
金医生:哎,大妈,不管怎样,这次我们的老梁科长,总算有出头了。
齐妈:小金,你又瞎说什么了。坐下,等你大哥回来吃饭!
金医生:升官酒不能不喝,我就等着喝这一杯。感情深,一口焖,感情浅,舔一舔。
齐妈:小金啊,听你家老头子说你老喝酒,你是不是经常喝醉了?
金医生:嗨,这年头,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
齐妈:小金,你们年轻人,讲话要讲原则,不能再这样玩世不恭!
金医生:这┄┄
(敲门声齐妈开门齐声上
金医生:哟,老同学回来了,都等你吃饭了!
(齐声入屋更换制服坐下
齐声:嗨,今天查了黑窝点。妈,让您久等了!
齐妈:这几年你老是说工作忙,我们等你都等习惯了!
齐声:小金,好久不见了,近来生意好吗?
金医生:是嘛,还好,上次我作东同学聚会你都没到,太不给我面子了。
齐声:真抱歉,来,祝你生意兴隆,今天家宴招待,来,坐。妈,有酒吗?
齐妈:这酒,小金带来的。
金医生:老同学,我带了瓶你最喜欢喝的国酒茅台,(举杯)我今天祝你容升局座,升官不发财!
齐声:什么,局座?这酒不喝了!
齐妈:孩子,你这是怎么了?
金医生:怎么了?我又不是你的管理对象,今晚又不值班,你的酒量我知道。难道你怕我沾了局长的光不成!
齐声:这酒还是不能喝!
金医生:这局长怎么一回来就摆开了架子!
齐声:对,就冲着这话,我不能喝!小金呀,你刚才叫我什么来着?
金医生:(旁白)这家伙,能喝八两喝半斤,这样的干部要小心!
金医生:哦,梁,梁局长!
齐声:对,就是冲着这话,我不喝。这局长,还没宣布,再说也可能当不成。
金医生:怎么了,这不是铁板钉钉的吗!
齐声:妈,您不是常教导我们,要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吗?
齐妈:是的,做人做事,要有良心,要对得起百姓。
齐声:可是,有时讲了实话,干了实事,是要吃眼前亏的。
金医生:你怎么了?
齐声:我把奇奇兽药厂的假药查封了。
齐妈;这不是很好吗,秉公办事,就是要坚持原则。
齐声:就是这样,我把市里的一位人物得罪了!
金医生:呸,这个人,吃喝卡要不说,还尽给我们动物诊所出难题,压我们买他儿子的假兽药,我们同行都恨死他了。
齐声:那你不是常说他是你的哥们吗?
金医生:唉,假的。还不是为作生意。
齐妈:这些人,难道不怕老百姓戳脊梁骨吗?
齐声:妈,他放出风声,一定要找我的麻烦。
金医生:那快疏通疏通呀,我可以帮帮你。
齐声:疏通?
金医生:嗨,还不是要去跑跑送送吗!这年头,不跑不送,降级使用。
齐声:你又要乱来了,这是买官卖官,哼!
金医生:老同学
第五篇:国酒世界闻名(故事)
国酒世界闻名
茅台酒与中美友谊
1971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博士访华,访问期间,周恩来总理请美国客人品尝茅台酒,基辛格不禁为茅台的醇香所倾倒,连饮数杯,且谈笑风生。
席间,基辛格博士与周总理商定,在巴黎建立中美秘密联络渠道。我国派驻法大使黄镇担任中方联络代表,美方联络员则是驻法武官沃尔斯将军。
1971年7月19日上午8时半,沃尔斯如约来到中国驻法大使馆,双方互致问候后,黄镇大使请沃尔斯喝茶。沃尔斯从未喝过地道的中国茶,那淡淡的、微妙的茶香使他连声赞叹。
黄镇大使介绍说:“这是茉莉花茶,既有茶的清香,又有茉莉花的浓香。”
沃尔斯接过话头说:“听说基辛格博士在北京喝了一种50多度的烈性酒,很香,两种香味有什么不一样吗?”
黄镇笑道:“完全不一样,你尝到的是茶香,基辛格博士尝到的是酒香。酒的名字叫茅台,是中国最享盛名的白酒,产在我国西南贵州,那里的水质特别好,酿造工艺又很独特,虽然度数高,但喝了不会上头。”
沃尔斯说:“怪不得基辛格先生会那么喜欢,他回去逢人就夸,为贵国的国酒做免费广告。”
黄镇说:“有机会请你喝酒,到时你自然就会比较出两种香味的区别。”
沃尔斯说:“我虽然不喜欢喝烈性酒,但很乐意尝尝茅台酒。”
数日之后,基辛格博士访问法国,借机拜访了中国驻法使馆。为避人耳目,美方从车行租赁了一辆不带外交牌照的轿车,由沃尔斯亲自驾驶。基辛格先生坐在后座,带着一顶法式帽子和墨镜,帽檐压得低低的,神秘地微笑着。
中国大使馆为基辛格的此次拜访作了精心的准备,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国务卿的至爱——茅台。
宾主双方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基辛格笑着对黄镇说:“美国总统决定将中美关系建立在一个新的基础上。”黄镇大使表示:“非常高兴,中国政府同样有着在新的基础上发展中美关系的愿望。”话毕,双方举杯共饮,祝愿中美关系不断发展和改善。
基辛格呷了一口酒说:“很高兴又喝到茅台酒了。”他告诉黄镇大使,他特别酷爱中国菜和茅台酒,又提及上次秘密访华期间,与周总理共饮茅台的情景,他幽默地说道:“我们俩都喝了好几杯,只是不知道周总理的杯子里装的是茅台还是白水。”说得大家捧腹大笑。
黄镇接着问沃尔斯对茅台酒的感受。沃尔斯红光满面地笑道:“噢,确实不一样,这种香味可以摄人心魄。这不是人间的,而是天使的香。”
1972年,尼克松访华,从此巴黎秘密渠道改为公开联络渠道,直到我国驻美联络处建立为止。沃尔斯调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副局长,临行前来向黄镇大使辞行,黄大使特意送他一瓶茅台酒留作纪念,他指着酒瓶上的飞天图案上说:“我送你飞天,并祝你步步高升。”
沃尔斯表示由衷的感谢,他幽默地说:“我感到为难,我回去以后是把它珍藏,还是把它喝掉?”
黄镇大使耸耸肩说:“或许,你可以和朋友们一块分享,它是中美两国建交的见证,也是友谊的见证。”
沃尔斯摇摇头笑道:“噢,不,也许在跟朋友们分享之前,我已经忍不住偷偷把它喝了。我现在爱喝烈性酒了,但只限于茅台。”
外事活动中茅台酒的故事
在外交宴请活动中,喝茅台酒是司空见惯的事,因而外交往往会与茅台酒结下不解之缘。
我到外交部后,一直做礼宾工作。礼宾工作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操办国宴和其他重要宴会。40年来,我经历的这类宴请不计其数,因而亲眼看到外交名人喝茅台酒的场面很多。关于他们与茅台的故事,我就从见得比较多的周恩来、乔冠华、韩叙说起。
周总理的君子风度
1965年,我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入外交部礼宾司工作,到1976年1月周总理去世,在十来年的时间内,有幸多次亲历周总理主持国宴的场面。他老人家在宴席上畅饮而又不失礼仪的翩翩君子风度,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周总理酒量大,这我早就听说过。1954年4月,他出席日内瓦会议经过莫斯科,赫鲁晓夫为他举行隆重的欢迎宴会。在当时中苏友好的气氛中,总理面对苏联领导人一杯一杯的敬酒,来者不拒,诚实干杯。苏联名酒伏特加劲很大,总理支持不住,最后喝醉了,呕吐一地,说话也有些失控。酒醒后,他很后悔,认真地做了自我批评,为此还专门向中央汇报了当时的情况并作了深刻检讨。毛主席安慰总理说,多喝几杯是常有的事,幸好没有发生什么政治错误,以后喝酒注意节制些就行了。据说,自那次以后总理再没有喝醉过。
我第一次亲眼看到周总理喝茅台是1967年,那是在欢迎赞比亚总统卡翁达的国宴上。总理在“文革”中日理万机,忙得寝食俱废,但办事从不马虎。他在国宴上陪同外宾喝酒也很认真,很有风度。听总理说,既然喝,就不能只是应付人。当然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不能勉强,尤其不能喝多失态。那时国宴在大会堂二楼大宴会厅举行,规模比现在大。作为国宴,那时的重要标志是上茅台酒。一瓶茅台大约可斟25—26杯。盛茅台酒的酒杯是各种酒杯中最小的那种,斟满大约有4钱。
按照当时的礼宾习惯,外国驻华使节夫妇也应邀出席国宴。因此,在国宴上总理除同国宾及其陪同人员干杯外,还常常走到使节席,同各国使节干杯。这既是一种礼节,也是总理接近外国使节,同他们谈话、做工作的好机会。每当总理离开座位同客人干杯时,礼宾司同志、译员、宴会服务人员,都紧跟在总理身旁,各司其职。礼宾人员引导并给总理介绍客人,译员负责翻译总理同客人的谈话,服务员不时斟酒。我看到,每当总理与客人互相敬酒时,总要规规矩矩喝上一小口,而不像别人那样,只是做做样子,并不真喝。我听服务员说,几十桌的宴会一圈走下来,总理总要喝干10多杯茅台,算起来差不多有半斤左右。
有一次,大家担心总理喝酒多,伤身体,想用水代替酒,受到总理批评。总理说,这是在我们的国宴上,怎能拿水骗人!而到1974年以后,总理身体越来越差,酒绝对不能喝了,碰杯时,只举杯,不喝,但他会如实向客人说明情况。
很多来访贵宾对茅台赞不绝口,总理常指示礼宾司,在贵宾房间放上几瓶茅台,或者送一些茅台让贵宾带回国。当时的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喜欢我国茅台,每当他生日时,周总理都会让人送去茅台祝贺。
非洲友人的“茅台情”
茅台酒系酒中极品,国之瑰宝,享誉中外。它是餐桌上的美酒,又是馈赠的佳品。亲朋相聚,举杯畅饮,使人神清气爽,平添许多欢乐。将其收藏摆设,让人赏心悦目,赞不绝口。
我们这些终身从事外交工作的人,对茅台酒情有独钟,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饮茅台,送茅台,开展“茅台外交”,使我们结识和深交了许多国外朋友,同他建立了真诚而深厚的友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前几年我在非洲津巴布韦工作,在众多的朋友中就有两位与茅台酒有着特殊的情缘。一个是津国民议会议长穆南加格瓦先生,另一位是津国防军司令奇温加中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都曾在中国南京某高级军事学院学习军事。该学院领导在举行欢迎宴会时,请他们品尝了茅台酒。香醇味美的酒味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两人就有了喜欢茅台的爱好。他们说不好“茅台”两个字的中文,就给它起了个有趣的名字“火水',意思是像火一样的水,喝了让人精神振奋。在中国的学习结束后,他们回到自己的祖国,在津民盟和穆贝的领导下,为争取津巴布韦的解放和自由英勇战斗。1980年津获得独立后,两人分别在政府和军队中出任要职,但始终同我驻津历大使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和来往。大使们都知道他们对中国的茅台酒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每逢邀请他们来使馆和官邸 做客时,总要同他们共饮几杯。每逢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他们在中国度过的美好岁月,还不时风趣地对主人说:喝了”火水“,会给人以活力,让人更勇敢,更有激情。赶上圣诞新年或登门拜访时,大使和武官也不忘带上一两瓶茅台酒送给他们作为礼物,祝贺节日,致以问候。他们常常会用中文连声说道:”谢谢!谢谢!“发音虽然不十分准确,但友好的感激之情却是真诚的。我在任的3年中,奇温加将军夫妇经常邀请我和武官夫妇去他的郊外别墅做客,每次他和夫人除了请我们品尝他们自制的中式美味佳肴外,总会带我们参观家中的工艺品和各种美酒。在琳琅满目的摆设中,中国的工艺品和酒的数量最多,而摆在最显要位置的就是他特别喜欢的”火水"。将军还会娓娓给你道来它们的来历,是何时何地哪们中国朋友赠送的,其对中国的热爱之情和茅台酒的偏爱溢于言表,使我们至今难以忘怀。
茅台庆贺中苏关系正常化
1989年5月16日,一个特殊的日子,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要开始正式访问中国,这是一个期待已久的日子。建国以来,戈尔巴乔夫代表苏联还是第一次来访华,这一重要的来访,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做了妥善的安排,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人们见证着这一时刻的到来。首都机场的航站楼里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同志与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先生第一次握手。邓小平同志说:“三年前我就期待着与你见面,现在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希望你这次访华能使中苏两国的友谊更有深度,并希望你来到中国就像来到自己的故土一样。中国是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如果阁下能有更多的时间在这里待上几天,我倒是非常有兴致陪你去看一看巧夺天工的美景,品一品中国地道的美酒。”“能够来到中国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能够和中国的伟人您会晤,是我一直都在期待的事情,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戈尔巴乔夫不无感慨地说,“我也非常希望您能到我们苏联去,我们苏联人民会用我们最热情的待客之道欢迎您的,用我们苏联人民最喜爱的美酒伏特加招待您。”
数万盏摄像灯一起对准邓小平同志和戈尔巴乔夫同志,对这一举世瞩目的历史性会晤,新闻媒体的记者怎么会错过如此好的机会呢。
在中南海的钓鱼台国宾馆的宴会大厅里,这里洋溢着欢乐、融洽的气氛。中苏两位领导人正在畅谈两国现在及将来的发展合作趋向,祝贺中国即将收回香港和澳门的主权及领土,并支持台湾是属于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邓小平同志将这次会晤总结为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从此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
会晤结束后,邓小平特设宴款待了戈尔巴乔夫。
对于这次宴会上的用酒,邓小平同志还是颇费了一番心血的。在选用什么酒上邓小平也是最关心的,也是亲自来抓的。苏联人喜好烈酒,那种伏特加的烈也让苏联人民引以为自豪。这次的中国之行,这次的设宴上,要给苏联访华领导人一个全新的口味,那就是国酒茅台。
“为了庆贺两国关系正常化,今天我们特别准备了国酒茅台。”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使两国领导人举起了酒杯同庆。席间,小平同志还热情洋溢地向苏联友人介绍其茅台酒来了。茅台酒产于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县茅台镇,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著名的四渡赤水之战就发生在这个地方。为了保证质量,茅台酒厂严格把握制作、包装、保存等多个环节,茅台酒用的是赤水河水,当地政府对该河流采取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茅台镇集厚重的古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神秘的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是茅台酒的故乡。茅台酒香而不艳,在酿造过程中从不加半点香料,香气成分全是在反复发酵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在调配时,都是以酒勾酒,从不加一滴水,因此酒度低而不淡,纯洁,微黄,晶莹,柔绵醇厚,饮后令人愉快舒畅,且又有舒筋活血,促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功效。
宴会上在场的所有的苏联友人,听完邓小平的一番介绍之后,都对茅台酒竖起了大拇指,个个都连连叫好,并且还对茅台酒这一神奇的特点更是神往。
戈尔巴乔夫听后连连点头,然后眯起了眼睛,小品了一口,一副很享受的样子,最后一饮而下。放下酒杯的一刹那,戈尔巴乔夫面色红润地大笑起来,连连赞赏茅台酒的色泽纯正如朝露,酒香回味真醉人,真不愧是中国的国酒。邓小平也连声称好,两国领导人十分高兴,频频举起茅台酒,庆贺中苏关系正常化。
戈尔巴乔夫回国之时特地向邓小平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要了两瓶茅台酒,和两个空的茅台酒瓶。他说两瓶酒要到特别的日子才能打开喝,而两个空的茅台酒瓶,则是他认为,酒倒完了余香还能停留这么长的时间,这瓶子自然有奥妙要拿回去研究一下是用什么样的材质做成的,因为爱酒的人也同样重视盛酒的器皿。
一次正式的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会晤最终圆满结束,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也带着他的胜利回国了。